[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王開林自選集(王開林親自編選!王蒙封面題字並作序推薦!全面展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王開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37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533781
    作者:王開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湖南省青年文學獎、《青年文學》創作獎、《萌芽》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獎項獲得者王開林創作精華全景展現。


    ★王開林親自編選的權威讀本!全面展現王開林二十年的創作成就。


    ★王蒙親自作序並誠意推薦!


    ★本書精選了王開林的散文隨筆代表性作品《是真虎乃有風》《寡言君子》《國士無雙》《片雲獨鶴》《性博士》《瓶中美人》等。全面反映了王開林的散文隨筆創作成就。一本書讀懂王開林!


    ★書內配有多幅王開林在不同時期和場景下的珍貴插圖,在文字之外展現一個更鮮活、更生動的王開林。


    ★隨書附贈精美書簽。

     
    內容簡介

    世間有英物,也有畸人。英物欲造福天下,用心良苦。畸人要立異塵寰,談何容易。在王開林的作品中,多見英物、畸人衝擊由丑類、奸徒、庸流、俗輩合圍的鐵桶陣,成敗不計,生死以之,令人聳然動容。本書精選了王開林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是真虎乃有風》《寡言君子》《國士無雙》《片雲獨鶴》《性博士》《瓶中美人》等,全面反映了王開林的小說創作成就。

    作者簡介

    王開林,1965年出生於長沙市。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現供職於湖南省作家協會。迄今已出版散文隨筆集三十五部、長篇小說兩部、長篇人物傳記兩部。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王開林晚清民國人物繫列”(六卷精裝本)。作品被收入海內外四百餘種文鋻和選集。曾獲得湖南省青年文學獎,《青年文學》創作獎,《萌芽》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獎項。

    目錄
    序言
    自序:想明白了纔寫

    壹輯
    是真虎乃有風
    寡言君子
    做一個好人到底有多難
    國士無雙

    貳輯
    三副熱淚
    菊殘猶有傲霜枝
    八部書外皆狗屁
    性博士

    序言


    自序:想明白了纔寫


     


    壹輯


    是真虎乃有風


    寡言君子


    做一個好人到底有多難


    國士無雙


     


    貳輯


    三副熱淚


    菊殘猶有傲霜枝


    八部書外皆狗屁


    性博士


     


    參輯


    雪擁藍關


    天地雄心


    器識與命運


    人間已無梁任公


     


    肆輯


    不信書,信運氣


    破天荒相公


    殺人手段救人心


    江海之心


     


    伍輯


    我有迷魂招不得


    片雲獨鶴


    一頭愛喝酒的虎


    文壇飛將


     


    陸輯


    悲欣交集


    飄飄何所似


    生死成謎


    愛在雲端不可攀


     


    柒輯


    與偉大的心靈共舞


    石語者


    瓶中美人


    墓地紅莓


     


    捌輯


    慈母在天堂


    聖巴巴拉廣場上的鴿子


    遠方的島


    致一千年過後的你


     


    玖輯


    成纔率


    留名與留國


    神醫也有“六不治”


    尊重他人的脆弱


     


    拾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學佛與還債


    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霄壤


     


    諦聽歷史的心音(訪談)  


    附錄
    王開林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前言
    序言
    王蒙

    新華文軒集團在做一套當代作家的自選集,批將出版閻連科、梁曉聲、劉醒龍、張承志、王蒙的自選作品,目前簽約的則還有熊召政、王安憶、王開林、方方、池莉、王開林等同行文友,今後還將考慮出版港澳臺及海外華語作家的自選作品。好事,盛事!
    現在的文學創作並沒有太大的聲勢,人們的注意力正在被更實惠、更便捷、更快餐、更市場、更消費也更不需要智商的東西所吸引。老齡化也不利於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推廣,因為老人們堅信他們二十歲前讀過的作品纔是好的,堅信他們在無書可讀的時期踫到的書纔是好的,就與相信他們次委身的情人纔是美麗的一樣。新媒體則常常以趣味與海量抹平受眾大腦的皺折,培養人雲亦雲的自以為聰明的白痴,他們的特點是對一切文學經典吐槽,他們喜歡接受的是低俗擦邊段子。

    序言         


    王蒙


     


    新華文軒集團在做一套當代作家的自選集,批將出版閻連科、梁曉聲、劉醒龍、張承志、王蒙的自選作品,目前簽約的則還有熊召政、王安憶、王開林、方方、池莉、王開林等同行文友,今後還將考慮出版港澳臺及海外華語作家的自選作品。好事,盛事!


    現在的文學創作並沒有太大的聲勢,人們的注意力正在被更實惠、更便捷、更快餐、更市場、更消費也更不需要智商的東西所吸引。老齡化也不利於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推廣,因為老人們堅信他們二十歲前讀過的作品纔是好的,堅信他們在無書可讀的時期踫到的書纔是好的,就與相信他們次委身的情人纔是美麗的一樣。新媒體則常常以趣味與海量抹平受眾大腦的皺折,培養人雲亦雲的自以為聰明的白痴,他們的特點是對一切文學經典吐槽,他們喜歡接受的是低俗擦邊段子


    孟子早就指出來了,“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他強調的是心(現在說應該是“腦”)的思維與辨析能力,而認為僅僅靠視聽感官,會喪失人的主體性,喪失精神的獲得。因為一切的精神辨析與收獲,離不開人的思考。


    當然,耳目也會激發驅動思維,但是思維離不開語言的符號,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思維的藝術,是頭腦與心靈而不僅僅是感覺的藝術。文藝文藝,不論視聽藝術能贏得多多少百倍更多的受眾,文學仍然是地基又是高峰,是根本又是淵藪。文學的重要性是永遠不會過時與淡化的。


    當代文學雲雲,還有一個問題,“時文”難獲定論,時文受“時”的影響太大。學問家做學問的時候也是希罕古、外、遠、歷史文物加絕門暗器,不喜歡順手可觸、汗牛充棟的時文。


    但讀者畢竟讀得多動心動情受影響的是時文。時文而曬一曬,靜一靜,冷一冷,篩一篩,莫佳於出版自選集。此次編選,除王蒙一人而外都是文革後“新時期”湧現的作家,基本上是知青作家。知青作家也都有了三十年上下的創作歷程與近千萬字的創作成果。幾十年後反觀,上千萬字中挑選,已經甩掉了不少暫時的泡沫,已經經受了飛速變化與不無紛纭的潮汐的考驗,能選出未被淘汰的東西來,是對出版更是對讀者的一個貢獻。以批作者為例,閻連科的作品扎根家鄉土地,直面歷史現實,古樸淳厚,力透紙背。梁曉聲身體的不幸造就了他的悲天憫人,深邃追問,碧落黃泉,振撼通透,沉潛靜謐。劉醒龍對於長篇小說的投入與追求,難與倫比,鄉土風俗,哲思掂量,人性解剖,一以貫之,未曾稍懈。張承志更是富有思辨能力的好手,亦敘亦思,有描繪有分解,他的精神空間與文學空間縱橫古今天地,耐得咀嚼,值得回味。我的自選也忝列各位老弟之間,偷閑學學少年,雲淡風清,傍花隨柳,作猶未衰老狀,其樂何如?


    我從六十餘年前提筆開寫時就陶醉於普希金的詩:


    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


    ……所以永遠能和人民親近,


    我曾用詩歌, 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


    在殘酷的時代歌頌過自由,


    為倒下去的人門,祈求寬恕同情。


    ……不畏懼侮辱, 也不希求桂冠,


    贊美和誹謗, 都心平靜氣地容忍,


    看到文友們的自選集的時候,我想起了普希金的詩篇《紀念碑》。每一個虔誠的寫者,都是懷著神聖的莊嚴,拿起自己的筆的。都是寄希望於為時代為人民修建一尊尊值得回望的紀念碑來的。當然,還不敢妄稱這批自選集就已經是普希金式的紀念碑,那麼,叫路標石就好。幾十年光陰荏苒,總算有那麼幾塊石頭戳在那裡,記錄著時光和裡程,記憶著希冀和奮鬥,還有無限的對於生活、對於文學的愛惜與珍重。它們延長了記憶,擴展了心胸,深沉了關切與祝福,也提供給所有的朋友與非朋友,喚起各自的人生百味。

    在線試讀
    自序:想明白了纔寫


    作家的寫作習慣真是天差地別。有的人一定要躺著纔寫得自在,比如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放松的狀態下更能隨心所欲。有的人一定要站著纔寫得順當,比如歐內斯特•海明威,繃緊的狀態下更能惜墨如金。有的人一定要在清早動筆,別人起了床就趕緊收工,寫作似乎是一件令人害臊的事情。有的人一定要在深夜操觚,別人睡了覺纔安心從事,文字似乎是一群怕受攪擾的精靈。有的人一定要用鉛筆撰稿,失手擦去的文字很可能更有魔力。有的人一定要用鋼筆作文,手稿也是財富,那是何等深謀遠慮的心機。有的人喜歡縮在車裡寫作,比如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擺弄幾張卡片,奇思妙想招之即來。有的人喜歡藏在林中寫作,比如安徒生,傾聽半日鳥叫,童話故事輕松成篇。有的人喜歡關在“囚室”中寫作,比如蕭伯納,那間花園小屋更像是他的牢籠。有的人非得泡在浴缸裡,與自己裸裎相對,纔能信筆馳騁,比如達爾頓•特朗勃、阿加莎•克裡斯蒂。有的人非得去公墓裡走一遭,說服死神,把躲在其背後的靈感捕捉住,纔有續寫驚悚小說下一章的把握。
    其實,對於作家而言,重點在彼不在此,五花八門的寫作習慣隻是掩人耳目的障眼術,他們腦袋裡千奇百怪的想法纔是問題的關鍵。須知,成熟的想法宛如果實,就算作家懶得去采摘,也能等到它們從樹上掉落下來。
    當年,我還是文學門外的菜鳥,真是個狂熱分子,無論白天黑夜,圓珠筆和稿紙始終處於待命狀態。靈感未至,我擔心它爽約。靈感已來,我又害怕它溜號。靈感就像一陣清風,來無影去無蹤,豈是靠得住的?很多時候,我隻能捉瞎,逮住一個想法就硬寫,抓住一個念頭就蠻寫,結果無一例外,寫完數行就擲筆撓頭。
    法國詩人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有一句教言:“今天應該寫得多,因此應該寫得快,但要快而不急,因此要彈無虛發,顆顆必中。要寫得快,就要多想,散步時,洗澡時,喫飯時,甚至約會時,都要惦記著自己的主題。”此言貌似強調奮筆疾書,實則強調沉思默想。作家真要是把自己的主題想透徹了,想明白了,什麼謀篇布局,什麼遣詞造句,全都水到渠成;什麼鳳頭、豬肚、豹尾,半根毫毛不缺。
    如何纔能夠打開自己的腦洞,想個透徹,想個明白?我需要的是方法和路徑。老實說,在漫長的摸索期內,從不開竅到半開竅,與“透徹”“明白”總隔著幾百堵厚牆和數十條大街。平日的閱讀更像是鑿壁偷光,距離內心亮堂相差甚遠。從半開竅到全開竅,需要的則是悟性和契機。直到某日,“十字法則”擺在我眼前,渾身遍體仿佛過電。“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沒錯,就是這十個字。

    自序:想明白了纔寫


     


     


        作家的寫作習慣真是天差地別。有的人一定要躺著纔寫得自在,比如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放松的狀態下更能隨心所欲。有的人一定要站著纔寫得順當,比如歐內斯特•海明威,繃緊的狀態下更能惜墨如金。有的人一定要在清早動筆,別人起了床就趕緊收工,寫作似乎是一件令人害臊的事情。有的人一定要在深夜操觚,別人睡了覺纔安心從事,文字似乎是一群怕受攪擾的精靈。有的人一定要用鉛筆撰稿,失手擦去的文字很可能更有魔力。有的人一定要用鋼筆作文,手稿也是財富,那是何等深謀遠慮的心機。有的人喜歡縮在車裡寫作,比如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擺弄幾張卡片,奇思妙想招之即來。有的人喜歡藏在林中寫作,比如安徒生,傾聽半日鳥叫,童話故事輕松成篇。有的人喜歡關在“囚室”中寫作,比如蕭伯納,那間花園小屋更像是他的牢籠。有的人非得泡在浴缸裡,與自己裸裎相對,纔能信筆馳騁,比如達爾頓•特朗勃、阿加莎•克裡斯蒂。有的人非得去公墓裡走一遭,說服死神,把躲在其背後的靈感捕捉住,纔有續寫驚悚小說下一章的把握。


        其實,對於作家而言,重點在彼不在此,五花八門的寫作習慣隻是掩人耳目的障眼術,他們腦袋裡千奇百怪的想法纔是問題的關鍵。須知,成熟的想法宛如果實,就算作家懶得去采摘,也能等到它們從樹上掉落下來。


        當年,我還是文學門外的菜鳥,真是個狂熱分子,無論白天黑夜,圓珠筆和稿紙始終處於待命狀態。靈感未至,我擔心它爽約。靈感已來,我又害怕它溜號。靈感就像一陣清風,來無影去無蹤,豈是靠得住的?很多時候,我隻能捉瞎,逮住一個想法就硬寫,抓住一個念頭就蠻寫,結果無一例外,寫完數行就擲筆撓頭。


        法國詩人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有一句教言:“今天應該寫得多,因此應該寫得快,但要快而不急,因此要彈無虛發,顆顆必中。要寫得快,就要多想,散步時,洗澡時,喫飯時,甚至約會時,都要惦記著自己的主題。”此言貌似強調奮筆疾書,實則強調沉思默想。作家真要是把自己的主題想透徹了,想明白了,什麼謀篇布局,什麼遣詞造句,全都水到渠成;什麼鳳頭、豬肚、豹尾,半根毫毛不缺。


        如何纔能夠打開自己的腦洞,想個透徹,想個明白?我需要的是方法和路徑。老實說,在漫長的摸索期內,從不開竅到半開竅,與“透徹”“明白”總隔著幾百堵厚牆和數十條大街。平日的閱讀更像是鑿壁偷光,距離內心亮堂相差甚遠。從半開竅到全開竅,需要的則是悟性和契機。直到某日,“十字法則”擺在我眼前,渾身遍體仿佛過電。“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沒錯,就是這十個字。


        有時候,對於歷史,對於現實,我有了足夠的理解,卻尚未適配恰如其分的同情。有時候,對於社會,對於他人,我有了足夠的同情,卻尚未適配恰如其分的理解。理解和同情,任何一方的缺席、隱身或延遲響應都會制約思想的深化和情感的升華。


    想透徹了,就是同情呼應了理解。想明白了,就是理解呼應了同情。唯其能夠理解,纔會用心懂得。唯其能夠同情,纔會設身處地。理解和同情的接軌,就是智慧頭腦與善良心靈的合龍,作家別無利器,這就是得心應手的利器。


        沒想透徹,率爾成章,所得隻是劣作。想明白了,一揮而就,所得必為精品。因此波德萊爾的教言迎刃而解,“彈無虛發,顆顆必中”,那是何等的淋漓盡致,心滿意足。


        這麼多年,我在寫作的長路上跋涉,終於找到了“十字法則”——“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確定了自己的路數。理解力是左眼,同情心是右眼,無論哪隻眼睛盲了,瞎了,變成“獨眼龍”,都是可悲的,也是可惜的。


        這本自選集,就是我向“十字法則”的致敬。一切辛苦,悟有所值。


     


     


     


     


    壹輯


        ——大師之大,首在雅量之大,學問尚在其次。


     


     


    是真虎乃有風


     


     


    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數不勝數,我們不難從中遴選出自己特別心儀的偶像。然而凡事過猶不及,誰要是心性太熱,將某位箭垛似的先賢推崇至完人、聖人和偉人的極峰,就會干出離譜的事情。“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這類懷疑主義色彩頗為濃厚的話語固然卑卑無足道,但其合理的成分仍不可一概抹煞。有時,評判者采取的政治立場和文化視角會起到杠杆作用,隻要他們找得到合適的支點,撬翻任何一位完人、聖人和偉人的寶座都不在話下。孔子被古人尊崇為至聖先師,長達兩千餘年,卻在20世紀阨運纏身,被無知無畏者輪番打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在中國現代史上,北大老培也被推崇為完人和聖人,當時和後世的眾多學者一直有意無意地強化這種共識,他到底能否當此美譽而毫無愧色?仁者與智者所持的看法又究竟有多大的反差?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值得我們探求。


     


    一、如此翰林,


    毛子水在《培的一些回憶》中講到一件趣事。某次,北大名流雅集,錢玄同不無冒失地問道:“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寫得很好的纔能考中,先生的字寫得這樣蹩腳,怎樣能夠考得翰林?”蔡先生不慌不忙,微笑作答:“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時正風行黃山谷字體的緣故吧!”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文學家和書法家,其字體不循常軌,張揚個性,宛如鐵干銅枝,恰似險峰危石,以剛勁奇崛著培見招拆招,這樣的回答既見出涵養有素,也顯得幽默感十足,滿座聞之,忍俊不禁。


    自初唐迄於晚清,一千二百多年間,翰林多到數萬計,但主動參加革命黨,去革專制王朝老命的,培,數不出第二人。自達摩東來,一千五百多年間,和尚多到數以百萬計,集情聖、詩魔、丹青高手和革命志士於一身的,除了蘇曼殊,也數不出第二人。他們是在“古今未有之變局”中稟賦特出的產兒,堪稱天地間的異數。


    據教育家馬相伯回憶,1901培擔任上海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期間,濟、汪康年一道拜他為師,學習拉丁文。每天清培從徐家彙徒步四五裡路到土山灣馬相伯家上課。由於求學的心情過於急切,頭一培去得太早,凌晨五點多鐘,天邊剛有一絲曙色,他就在樓下低聲叫喚“相伯,相伯”。馬相伯感到驚奇,大清早的,誰跑來這裡喊魂?他推開窗子望去,來培。馬相伯名士派頭十足,他急忙搖手培說:“太早了,太早了,八九點鐘再來吧!”雖然有點敗培並沒有感到不悅,三個鐘頭後,他重又來到馬家。這一培三十四歲,身為翰林已達八載,但他仍有程門立雪的虔誠勁頭。


    近代以降,中國人在血渠淚河中蹚行了一百多年,與宗教精神早已背道而馳。太平天囯焚燒廟宇,強迫和尚尼姑還俗。義和團摧毀教堂,瘋狂殺戮西方傳教士。嗣後,科學上位,主義蜂起,各種花樣翻新的迫害方式不斷升級,更掃蕩了人們所剩無幾的敬畏之培有見於此,特別提出“以美育替代宗教”的主張,他認為,上智者和強力者往往會利用現成的宗教(或大力推行個人崇拜)桎梏民眾的思想和行為,下愚者求神拜佛,則容易陷足於迷信的泥坑而難以自撥,美育以修身養性為根本,它能使任何個體都平等地獲得上升的階梯和自我完善的路徑。應該承認,這原本是一個不錯的主張,可惜很難在中國實行?因為人生慘苦,世路險惡,人們受到強權惡政的宰制,往往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置身於無援無助的境地,他們要麼忍氣吞聲,匍匐在專制魔王的腳下苟且偷生,要麼含悲茹苦,祈求各方神佛的撫慰和麻醉。他們相信往世來生,相信善有善報,至少還不算徹底絕望。美育則必須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方可著手,在溫飽無虞的日子裡始能用心,然而一旦國人的欲望被激蕩至沸點和熔點,宗教缺席,道德破產,美育也將失去立足之地。因此“以美育替代宗教”的願景實則遙不可及。


    <培持之不變的座右銘為“學不厭,教不倦”。他三度旅歐,精研西方哲學,在巴黎訪晤過居裡夫人,在德國結識了愛因斯坦,兩次高峰對話使他受益良多。終其一培對學問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教育懷有熾熱的感情,雖歷經世亂,屢遭挫折,卻從未洩過氣、斷過念、灰過心。戊戌變法時期,王濟勸導康有為以開辦教育、培植人纔為先鞭,以維新變法為後圖,康氏的目光則較為短視,他認為:強敵虎視鷹瞵於外,清廷河決魚爛於內,如同老房子著火,縱有觀音大士千手千眼為助,猶恐撲救無暇,王、張之議緩不濟急,隻好暫且作罷。無獨有偶,辛亥革命前,嚴復在英倫邂逅孫中山,他開出的藥方同樣是“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孫中山略無遲疑,以“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一語作答,他認為,在清王朝舊體制的框架下,教育猶如被巨石鎮壓著的筍尖,是無法舒展其身子骨的。


    當初,康有為、梁啟超倡導變法維新,炙手可培冷眼旁觀,並不看好康、梁的“小臣架空術”,維新派把孤立無援的光緒皇帝的細腿當成如來佛的粗腿去抱,企圖富國強兵,拯救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沒落王朝,這豈不是痴心妄想嗎?改良教育和培植人纔,如此重要的事情,康、梁竟認為無關大局,根本不留意,全然不著手,徒以空言造勢,妄想撒豆成兵,倒有幾分神漢巫公的派頭。康有為所主導的四不像的變法維新和君主立憲果然一敗塗培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敗因:“由於不先培養革新人纔,而欲以少數人弋取政權,排斥頑舊,不能不情見勢絀。&rdqu培真心向往的是民主政治,極力主張的是教育救國,他放著好好的翰林不做,棄官南下,回家鄉紹興監理新式學堂,到上海南洋公學特班任總教習,與葉瀚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組織愛國學社,開辦愛國女學。


    1903年培為了使國人警醒,對帝俄覬覦中國東三省有所防範,創辦《俄事警聞》報。這一時期,他受到普魯東、巴枯寧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發表小說《新年夢》,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廢除婚姻制度。但他很快就發現此路不通,唯有以革命的霹靂手段刷新政治,纔能使死氣沉沉的社會獲得生機。此後,他參加楊篤生領導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與陶成章等人秘密創立光復會,出任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由專制王朝的翰林轉變為徹底的革命培無疑是古今人。


    <培寫過《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一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自三十六歲以後,我已決意參加革命工作。覺得革命隻有兩途:一是暴動,一是暗殺。在愛國學社中竭力助成軍事訓練,算是預備下暴力的種子;又以暗殺於女子更為相宜,於愛國女學,預備下暗殺的種子。”然而,與同時代的革命黨人相培的主張是相對溫和的,當民族革命奔向潮時,“誓殺盡韃虜,流血滿地球”的激烈言論是主旋律。鄒容的《革命軍》痛恨滿族人,視之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欲斬草除根而後培在1903年4月的《蘇報》上發表《釋仇滿》一文,給民族革命做了一個降調處理,他的言論更能服人,也更能安心:“滿人之血統久已與漢族混合,其語言及文字,亦已為漢語漢文所淘汰。所可為滿人標識者,唯其世襲爵位及不營實業而坐食之特權耳。苟滿人自覺,能放棄其特權,則漢人決無仇殺滿人之必要。”革命通常都是流血的代名詞,革命者能夠保持冷靜的理智,實為難上加難。


    1912年3月,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組培執掌*。*次長範源濂既是蔡公的搭檔,又是朋友。關於教育,兩人的觀點可謂相反相成。範源濂心存疑惑:“小學沒辦好,怎麼能有好中學?中學沒辦好,怎麼能有好大學?所以當前教育界的重中之重是先要整頓小學。”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早就透露過信息:“普魯士能夠戰勝法國,功勞全在小學教員。&rdqu培也心存顧慮:“沒有好大學,中學師資從哪裡來?沒有好中學,小學師資從哪裡來?所以當前教育界的重中之重是先要整頓大學。”幾番辯難之後,高下難分,彼此打成平手,兩人便協調意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均須費大力氣整頓,下大工夫培養。


    <培信奉安那其主義(Anarchism,無政府主義)勝過信奉三民主義,他崇尚個人自由、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和信仰自由,他認定“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rdquo培力主廢止尊孔、祀孔和讀經的固有模式,乃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他的教育主張與舊派人物的意見多有抵牾,難以契合,他的改革舉措也處處受阻。一旦意興闌珊,求去之心遂九牛難挽。1913培掛冠出洋,為考察西方教育和研究世界文明史,前往德國遊學。袁世凱慰留的話講得頗為誇張:“我代表四萬萬人留君。&rdqu培的回答也相當機智:&ldq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二、收拾北大這個爛攤子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培為北京大學校長。據瀋尹默回憶,&ldqu培長北大之來由”是:*專門教育司司長瀋步洲與北大校長胡仁源有矛盾,瀋步洲心胸狹隘,耿耿於懷,必欲扳倒胡仁源而後快,他培,論資望,論纔學,均在胡仁源之上,教育總長範源濂樂見老上司在教育界重新歸位,就順水推舟,促成此事。那培剛從海外歸來,風塵僕僕,抵達上海後,許多朋友都勸他不要率爾銜命,北大腐敗透頂,爛到流膿,他若匆忙就職,恐怕整頓不力,清譽反受其累。但也有幾位朋友培放手一搏,使用手術刀割治這個艷若桃李的爛瘡,給中國教育界開創前所未有的新局,就算敗北,盡心即可無培具有極強的使命感,他選擇的是銳意進取,而不是臨陣退縮。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視事,著手收拾這個令人掩鼻的爛攤子。


    有人培接手北大,是為了做一次安那其主義的完美實驗,這可不是空穴來風。安那其主義信奉者的口號是:“無地球以外的別個,又無他生來世的另一個,要做好就在這一個上做到好,要改良世界就在本街坊內改良。&rdqu培是堅定的安那其主義信奉者,他將北大視為亟待改良的“街坊”,實無足怪。


    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與其將它稱之為大學,還不如將它稱之為官僚養成所。這樣的看法是否有點失之武斷?京師大學堂的創辦者張百熙曾經禮賢下士,聘請文章經濟極負時名的桐城派大家吳汝倫擔任總教習,吳汝倫不肯就職,張百熙就在吳汝倫面前長跪不起,比程門立雪的楊時更有誠意。吳汝倫也是個認真的人,高齡應聘之後,他一絲不苟,即赴日本考察教育,無奈病魔窺伺於側,齎志以沒。1905年,京師大學堂的管學大臣降格為監督,首任監督張亨嘉發表就職演說,隻有寥寥一語,總計十四個字:“諸生聽訓:諸生為國求學,努力自愛!”放在全世界高等學府的範疇來看,如此言簡意賅的就職演說也是獨一無二的。京師大學堂的生源很雜,其中有秀纔、舉人、進士,甚至還有翰林,因此在運動場上,體育教官禮貌端端地高喊口令:“大人向左轉!”“老爺開步走!”京師大學堂距學界遠,離官場近,又何足為奇?活動能力較強的學生,上乘的辦法是獵官,組織同鄉會,巧妙運作,做一任會長或干事,借以接近學校當局,畢業後即穩登升遷的階梯;下乘的辦法是鑽營,以嫖娼、賭錢、看京戲、捧名角的方式結交社會上的實力人物,倚為借重的資本。民國初年,京師大學堂與國會的參議院、眾議院被外界並稱為“兩院一堂”,其中的各色人物乃是八大胡同鴇兒妓女們喜愛的客源,無非是因為他們囊橐鼓脹,喫喝玩樂包齊,舍得拿大把銀洋撐場面。有的學生一年花銷高,相當於普通人家十年的用度。總而言之,在京師大學堂,烏煙瘴氣和歪風邪氣盛之又盛,唯獨研究學問的風氣無影無蹤。



    <培出掌北大後,立即發出呼吁:“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他承諾:“自今以後,須負極重大之責任,使大學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為了矯正學培從多方面入手:發起組織進德會,發表《進德會旨趣書》,會員必須恪守不嫖、不賭、不納妾的基本戒條(另有“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不飲酒、不食肉、不吸煙”五條選認戒);設立評議會,實行教授治校;組織各類學會、研究會,如新聞學會、戲劇討論會、書法研究會、畫法研究會等,使學生養成研究的興趣;助成消費公社、學生銀行、平民學校、平民講演團。



    誠如馮友蘭所言,“大學應該是國家的知識庫,民族的智囊團。學校是一個‘尚賢’的地方,誰有知識,誰就在某一範圍內有發言權,他就應該受到尊重”。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一致百慮,殊途同培不持門戶之見,唯致力將北大改造成為中國的學術淵培的改革理念和舉措,令人稱道的是“學術”“教授治校”“講學自由”“兼容並包”。以黨見和政見論,王寵惠信奉三民主義,李大釗、陳獨秀信奉共產主義,李石曾信奉無政府主義,辜鴻銘憧憬君主立憲;以文學派別論,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倡導新文學,劉師培、黃侃、吳梅堅守舊文學。特別是“性博士”張競生,被封建衛道士辱罵為“三大文妖”之一,他在北大講“美的人生觀”,在校外出版《性史》,竭力提倡“情人制”“外婚制”和“新女性中心論”。在半封閉半蒙昧的中國,張競生的言論算得上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也隻培的保護傘下,他纔不會被大眾的唾沫淹死。北大學生創辦了三個大型刊物,分別代表左、中、右三派,左派的刊物叫《新潮》,中派的刊物叫《國民》,右派的刊物叫《國故》,各有各的擁躉,各有各的讀者群,盡管彼此筆戰不休,但相安無事。


    <培開門辦學,特色鮮明,校內“三生”共存。“三生”是正式生、旁聽生和偷聽生。正式生是通過考試進入北大的學生,旁聽生是辦了旁聽手續的學生,得到了校方的許可,偷聽生則是未辦任何手續、自己跑來聽課的學生,盡管未獲明文許可,但也無人將他們攆出課堂。偷聽生中藏龍臥虎,不可小覷,代表人物就有金克木和許欽文。上課前,教授指定專人發放油印的講義,對上課者不問來歷,一視同仁,發完為止。有些正式生姍姍來遲,便兩手空空,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好委屈好奇怪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聽課之自由可見一斑。有人說:“學術是天下公器,‘勝地自來無定主,大抵山屬愛山人’,這正是北大精神的一面。”偷聽生也因此樂得逍遙。


     


    三、改造北大,維護北大


    當年,北大被稱為“自由王國”。你愛上課,可以;你不愛上課,也可以;你愛上你愛上的課而不愛上你不愛上的課,更是天經地義的準可以。貶低北大的人以此為口實,稱北大是“兇、松、空三部曲”,意思是:學生投考時題目“兇”,入校後課程“松”,畢業生腹中“空”。
    還有一種類似的說法:北大把後門的門檻鋸下來,加在前門的門檻上,即謂進校難,畢業易。事實上,北大約束少,能出怪纔。朱海濤有一段回憶文字寫得極到位:“北大的教育精神是提倡自立、自主的。……給你逛窯子的機會你不逛,那纔是真經得起試探的人。給你抄書的機會你不抄,那纔是真有讀書心得的人。將你擱在十字街頭受那官僚封建腐爛的北平空氣薰蒸而不染,那纔是一個真能改造中國的人。關在‘像牙塔’裡受盡保護的,也許出得塔門,一陣風就吹散了。”既然行為自由,思想也會同樣自由。當時中國有多少黨派,北大師生中就有多少黨派;中國有多少學派,北大師生中就有多少學派。辦大學,兼容並包,考驗校長的掌控力,弄得好固然可以形成“酒窖”;弄不好呢?就會形成“糞沼&rdquo培對於中西文化擇善而從,對於各類人纔兼收並蓄,使之商量舊學,探討新知,和平共處,不相妨害。他的態度絕無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容,處事公平,無適無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


    世事無,在北大,鬩牆與內訌總還是有的,而這些響動多半與辜鴻銘和章太炎的大弟子黃侃有關。辜鴻銘不買胡適的賬,他認為,胡適治哲學史,既不懂德文,又不懂拉丁文,簡直是畫虎成貓,誤人子弟。黃侃也瞧不起洋味十足的胡適,但他對章氏同門詆訶更多,罵他們曲學阿世。於是眾人暗地裡培為“世”,到校長室去被謔稱為“阿世去”,意思是“巴結蔡校長去”。黃侃上課,罵師弟錢玄同有辱師門,罵得相當刺耳,兩人的教室毗鄰,字字句句都聽得清清楚楚,學生在講臺下偷笑,錢玄同在講臺上泰然處之。


    陳獨秀撰《蔡孑民先生逝世後感言》,稱贊道:“這樣容納異己的雅量,尊重學術自由思想的卓見,在習於專制、好同惡異的東方人中實所罕有。”陳獨秀尤其應該培對他的愛護和包容。這位為科學與民主鼓與呼的急先鋒,圭角畢露,鋒芒侵人。他放浪形骸,不檢細行,不拘瑣德,往往主動授予敵對者攻訐的口實。陳獨秀去八大胡同消遣,遭到過妓女的控告和警局的傳訊,經《京報》大肆渲染,變成轟動社會的丑聞。盡管陳獨秀運筆如槍,其蓋世神功能夠闢易千人,但若是培為他屢次三番解圍,攻擊者驅逐他出北大的願望豈會落培是北大進德會的模範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這三條,他遵守,但他隻以道德嚴以律己,並不以道德苛以責人,這非常不容培愛護陳獨秀,原因很簡單,後者是難得的人纔,其言論主張值得會意和同情。


    守舊派的頭面人物林紓原本是贊成“新學舊學並行”的,但新學分子破壞力巨大,竟宣布“古文死了”“孔家店破產了”,使他不免生出“未得其新,先殞其舊”之慨,舊學被打上恥辱的烙印,這尤其令他痛心。一怒之下,“義憤”衝決了理智的堤防,他在上海《新申報》發表小說《荊生》和《妖夢》,《荊生》裡的人物田必美、狄莫和金心異,分別影射陳獨秀、胡適與錢玄同,說這三人經常聚在一起詆毀前賢,侮滅斯文,荊生偶然聽到了,立刻怒火中燒,將他們暴打一頓。荊生這個人物,乃是以徐樹錚為原型,此人來頭不小,是段祺瑞的頭號智囊、陸軍部次長,極為霸道,對新文化運動恨之入骨。《妖夢》類似玄幻小說,作者夢見那些非議聖人之言和祖宗之法的書生全被怪物捉去喫掉了,其中緒公的,培,林紓巧用古字意,將蔡公比作烏龜,實屬刻薄。身為守舊派代表人物,林紓敵視新文化運動,仇視科學與民主培、陳獨秀、胡適、錢玄同等人志不相同,道不相合,是不難理解的,但他擺出一副急於助紂為虐的模樣來,動輒揚言“宜正兩觀之誅”,宣稱要將異己“寢皮食肉”,以恐嚇、謾罵為取勝的法寶,這種做派著實令人不敢恭維,斥之為卑劣也毫不為過。


    林紓的小說經由北大法科學生張厚載之手轉寄《新申報》發表,張厚載寫培說明情培回信批評張某的做法有欠妥當,既非愛護其師林紓,也非愛護母校北大。在這封回信培表明了自己對《荊生》和《妖夢》的看法:“僕生平不喜作謾罵語、輕薄語,以為受者無傷,而施者實為失德。林君詈僕,僕將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rdqu培的大度寬容真是常人望塵莫及的。


    此後不久,林紓在《公言報》(此報專與北大為敵,專與新文化運動為難)上發培的公開信,這一回他跳將出來,攻擊北大的教育“覆孔孟,鏟倫常”,“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他以謠言為依據,難免荒腔野板:“乃近來尤有所謂新道德者,斥父母為自感情欲,於己無恩。此語一見之隨園文中,僕方以為擬於不倫,斥袁枚為狂謬;不圖竟有用為講學者,人頭畜鳴,辯不屑辯,置之可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近來有些講新道德的人,貶斥父母因為自身情欲發作纔孕育了兒女,對自己並無恩德。這句話在袁枚的文章中可以見到,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人倫的,應斥之為狂妄荒謬;沒想到竟然有北大教授拿它來講學,他長著人腦袋,卻發出畜生的叫聲,不值得與之辯論,放在一邊就行了。&rdqu培答復時特意指出林紓筆下的這個典故出自於《後漢書•孔融傳》,路粹枉狀彈劾孔融,致使後者遭遇殺身之禍。袁枚隻不過拾古人之牙慧,並不是此說的源頭。林紓聽信傳言,妄加指責,撿根柴棍當槍使,實在是貽笑大方。林紓自視為桐城派文豪,以腹笥豐贍傲人,培的公開答復,就算隱身在自家書齋裡,也必定面紅耳赤,汗出如漿吧。


    在答復林紓的公開信培闡明了自己的兩項主張:“(一)對於學術,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與公所提出之‘圓通廣大’四字,頗不相背也。無論為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二)對於教員,以學詣為主。在校講課,以無背於種主張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動,悉聽自由,本校從不過問,亦不能代負責任。例如復闢主義,民國所排斥也,本校教員中,有拖長辮而持復闢論者,以其所授為英國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籌安會之發起人,清議所指為罪人者也,本校教員中有其人,以其所授為古代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嫖、賭、娶妾等事,本校進德會所禁也。教員中有喜作側艷之詩詞,以納妾、狎妓為韻事,以賭博為消遣者,苟其功課不荒,並不誘學生而與之墮落,則姑聽之。夫人纔至為難得,若求全責備,則學校殆難成立。且公私之間,自有天然界限。……然則革新一派,即偶有過激之論,苟於校課無涉,亦何必強以其責任歸之於學校耶?”對於胡適等人提倡白話文,林琴南詬病尤培的還擊更為神準:“《天演論》《法意》《原富》等,原文皆白話也,而嚴幼陵譯為文言。小仲馬、迭更司、哈德等所著小說,皆白話也,而公譯為文言。公能謂公及嚴君之所譯,高出於原本乎?”這一問不打緊,直把林琴南詰問得啞口無言。此培對林琴南寬待《紅樓夢》《水滸傳》的作者而苛責同時代的胡適、錢玄同、周作人,也不以為然,他強調,胡、錢、周等新文化運動的干將無不博覽群書,並不是借白話文藏拙的“二把刀”。


    <培的公開信以道理服人,以事實講話,無懈可擊,林紓筆頭子再厲害,也無隙可乘。對此話題,林紓從此噤聲,也算是有服善之智和改過之勇吧。


    守舊派並非個個都像林紓那樣操切應對,甚至有人認為嚴紓以七十高齡“作晨雞”“當虎蹊”,寫小說,罵群生,等於頂風撒尿,徒然弄得自己一身臊。嚴復就不肯接招,他以包容的心態說話:“優者自存,劣者自敗,雖千陳獨秀,萬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其柄?則亦如春鳥秋蟲,聽其自鳴自止可耳。林琴南輩與之較論,亦可笑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優秀的人自然能生存,鄙陋的人自然會失敗,即使有一千個陳獨秀,一萬個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這道法則?這也像春天的鳥兒、秋天的蟲子,聽由它們自己鳴叫自己休止就行了。林琴南與他們較量辯論,庸人自擾,也太可笑了。”劉師培的觀點更有意思:通群經纔能治一經。沒通經不敢吭聲,通了群經不屑吭聲。他不作任何辯駁,就等於作出了辯駁,簡直就如同裝聾作啞的大禪師,能夠悄無聲息地默殺一切。


    北大學生很幸運,培的辦學方針鼓勵百家爭鳴,他們仿佛漫步在山陰道上,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自是大飽眼福,大飽耳福。學風丕變,人纔蔚起,確為水到渠成。


    在舊勢力依然磐固的環境裡,以效益論,激烈對抗反不如穩健從事更妥培能夠在北大取得成功,決非偶然。比如男女同校,當時是很難辦成的事情,北京好一點的戲樓(廣和樓、富連成社)不賣堂客票,女人不能進去聽戲。次一等的戲樓,也是另開一門,標明“堂客由此進”,男女之分,壁壘森嚴。因此北大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這絕非不起眼的小舉培的做法極富策略,先讓女生旁聽,然後招考,未向*報備,以免踫到硬釘子,反為不美。他心明眼亮,早瞅準了*因循舊章(仍是他在*總長任內制定的規則),並無禁止女生上大學的條款。那些反對者眼見木已成舟,社會輿論又偏向於贊成男女同校,也就不再橫加指責了。


    順筆提及一件事,當年,陳獨秀與汪精衛討論男女同校的問題,汪精衛出以激烈的言詞:“中國人把男女防閑看得這樣重,隻有索性實行男女亂交,纔可稍稍破除這種固執的謬見!”陳獨秀是一尊大炮,聽到汪精衛這樣說,也有點喫不消。他在《新青年》上發表答讀者問的公開信,說是“精衛先生這句話未免太激烈一點”,“激烈”一詞竟然出自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陳司令”的筆端,著實令人莞爾。


    蠻干不如巧培引經據典,將法國大革命時代所標舉的公民道德綱領自由、平等、博愛(他譯為“友愛”)推衍出與中國文化相對應的解釋:“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蓋謂之‘義’;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也,古者蓋謂之‘恕’;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也,古者蓋謂之‘仁’。”此說一出,那些習慣訾議詆毀自由、平等、博愛的封建衛道士,彎弓搭箭,茫然迷失標靶,隻得斂手而退,哪兒涼快待哪兒去。鬥士陳獨秀喜歡打南拳,虎虎生威,剛猛之極。培則擅長於太極推手,柔若無聲,四兩撥千斤。


    在北培的權威也曾受到過挑戰。1922年10月,數百名北大學生不肯交納講義費,為此包圍紅樓,氣勢洶培挺身而出,他厲聲質問道:“你們鬧什麼?”為首的學生講明來由:“瀋士遠(北大庶務部主任)主張征收講義費,我們來找他理論!&rdqu培說:“收講義費是校務會議決定的,我是校長,有理由盡管對我說,與瀋先生無關。”這時,學生中有人惡語相向:“你倚老賣老!&rdqu培毫無懼色,他揮拳作勢,仿佛金剛怒目,公開叫陣:“你們這班懦夫!我是從明槍暗箭中歷練出來的,你們若有手槍炸彈,隻管拿來對付我,站出來跟我決鬥!誰要是敢踫一踫教員,我就揍他。”當時,觀者如堵,聽聞先生此言,無不面面相覷。五十五歲的老校長平日馴如綿羊,靜若處子,現在忽然搖身一變,變成了拼命三郎,變成了正義之獅,大家傻了培的可畏之處在此,可敬之處在此,可愛之處亦在此,一旦顯露無遺,千人為之闢易。學生自覺理虧,滿懷敵意受此激蕩,竟霍然消釋。鬧事者收聲而散,講義費呢?教務長顧孟餘答應延期收取,實則無限延擱。北大的這場“講義風潮”仍然是學生占據上培心知尾大不掉,也無可奈何。


    在北培重視美育,並且親自授培倡導的美育是美感之教育,他說:“美感是普遍性,可以打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學是超越性,可以破除生死利害之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意。”他還說:“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以言之,介乎現像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在現像世界,凡人皆有愛惡驚懼喜怒哀樂之情,隨離合生死禍福利害之現像而流轉。至美術則以此等現像為資料,而能使對之者自美感以外,一無雜念。例如……火山赤舌,大風破舟,可駭可怖之景也,而一入圖畫,則轉堪展玩。”審美能力是一種有待培養的能力,常人所處的層次較低,獲得提升的機會也有培堅持的以美育替代宗教的主張就成了“過高之理”,終於停留在紙面上。


    早在愛國學社任教培就曾斷發短裝,與學員一同練習正步。在北培也特別重視體育,他添設兵操、射擊和軍事學等課程,聘請軍事專家蔣百裡、黃郛等人擔任教習。中國大學生實行軍訓,自北大始,應屬無疑。北大學生軍有過光榮的歷史:1925年孫中山抵達北京,他們去前門車站擔負迎接和警衛的任務,還去孫中山的住地鐵獅子胡同輪流站崗。據林語堂《記蔡孑民先生》一文所述:當年他在清華教書,有事去北培,“使我觸目的,是北大校長候客室當中玻璃架內,陳列一些炸彈,手榴彈!我心裡想,此人未可以外貌求之,還是個蘧伯玉吧”。蘧伯玉名璩,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大賢人,是孔子的至交好友,他為人稱道的就是“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知過就改,精進不培先生年方五十,林語堂將他與蘧伯玉作比,確有深意存焉。


    但凡培的人,都知道他自奉甚謹的“三不主義”(“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他出掌北京大學,是為教育盡力,並不是做官,其蕭然物外的書生本色絲毫未變。有一次,馮友蘭為弟弟馮景蘭辦理北大預科肄業證明書,由於時間緊迫,為了省去中間環節,直接去景山東街北大校舍的一所舊式院培簽字。他見到的景像是這樣的:“校長室單獨在一個大院子中,我走進院門,院子中一片寂靜,校長室的門虛掩著,門前沒有一個保衛人員,我推開門走進去,外間是一個大會客室兼會議室。通往裡間的門也虛掩著,門前沒有秘書,也沒有其他職員。我推開門進去,看見蔡先生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看文件。”馮友蘭當時的印像很深,蔡校長顯然不是官員,而是學者,甚至是一介寒儒。若將林語堂的所見與馮友蘭的所見合在一處看,就真是相映成趣培從來就不是心口相違的人。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