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在路上(花開花謝佛自在,山上山下真如意)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校爾康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93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19357
    作者:校爾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以文字療愈心靈,用詩歌捕捉心領神會時的世間真意。

     
    內容簡介

    在路上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在路上校爾康是一個現代詩人,更是一個“在行走中閉關”、在紅塵中修心煉性的現代行者。


     


    《在路上講述作者以佛禪探索世界,而他的探索,亦使佛禪具有了更濃郁的詩意。作者在“閉關”中“開悟”時呈現出了有別於常人獨具意蘊的禪意境界……


     


    《在路上以禪客之心,在禪界和塵世間往復融通,在悟到生死之間的無常後開始追求快樂的人生與解脫的境界,在紅塵滾滾的世界裡重新找回自己,在信仰世界的神秘空間中獲得。無盡的創造力

    作者簡介

    校爾康


    姓校名衛、字爾康,號漫城過客,是蒙古族(孛兒隻斤氏)成吉思汗後裔。詩人、作家、詞作者和城中隱者。他深受自然主義的影響,在修學中將琴棋書畫、禪茶一味應用到體驗式寫作中。參禮明師大德求學問道,學會了借用行腳、登山和瑜伽、冥想療愈等方法清理負面情緒,轉化成日常生活的正面能量。已出版詩集:《家:夢境中的流水》《在遠方》《在路上》。同時有由詩集中作品改編的《在遠方》《一個人的河流》等同名民謠歌曲。

    目錄
    序言Preface
    在路上文/校爾康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文/吳思敬
    執著Upadana
    在路上

    你看不到
    觀心:境之亂
    上帝還是佛
    聖誕快樂:問問那棵樹吧
    大吉祥雲:煙花散時虛空無盡
    問禪:花之心
    留得殘荷聽雨聲
    花之語

    序言Preface


    在路上文/校爾康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文/吳思敬


    執著Upadana


    在路上



    你看不到


    觀心:境之亂


    上帝還是佛


    聖誕快樂:問問那棵樹吧


    大吉祥雲:煙花散時虛空無盡


    問禪:花之心


    留得殘荷聽雨聲


    花之語


    雨後落花:帶我穿過山門


    與光同塵


    破執Moksanam


    心生便是罪生時


    抱殘守缺:今天就是不完美


    門:在路上


    門與道


    慢慢地靜下來


    即使,於是


    不管



    雲說


    心在


    下一站,你在哪裡


    我愛這世界


    愛是無量光Love is Amitqbha


    誰的手


    遠逝的陽光


    有一世


    歇即菩提:家在東南常作西南別


    把我的心注在靜謐的空中


    在行走中閉關


    在河邊



    那個……那個


    布達拉宮的城牆


    一杯水的靜逸


    愛是通向天堂的路


    自由


    寒山寺訪僧——雨中見花貓


    禪思的玄機文/葉櫓


    禪趣與義理的詩意呈現文/王巨川


    佛禪詩人校爾康——路上的禪思者文/莊小明


    哦,是這一個家伙文/李青凇

    前言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文/吳思敬

    在詩歌界,校爾康身份很特殊。他愛詩習禪,出沒於叢林,交友於十方,既是禪客,又是詩人。當讀完校爾康的詩集《在路上》的時候,我想起了金好問的兩句詩“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透闢地闡釋了詩與禪的關繫,同時也是理解校爾康其人其詩的一把鑰匙。
    馮友蘭先生曾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指出:“禪宗雖然是佛教的一個宗派,可是它對於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禪是一種宗教,是一種哲學,同時也是一種隱秘的心靈體驗。禪宗強調的是對時間的某種頓時的領悟,即所謂“永恆在瞬間”或“瞬間即為永恆”,其核心則是讓生命超越現實的拘囿,從而進入永恆之中。禪宗希望超出人世煩惱,追求精神自由,但又不主張完全脫離世俗生活,不否定個體生命的幻想,適應了不同時代失意而苦悶的知識分子尋求精神解脫的願望。禪看似不可言說,虛無縹緲,但真正走進去了,領悟了它,卻能感受到它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與人的精神品格、思維方式、藝術素養等有密切的聯繫。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文/吳思敬


     


    在詩歌界,校爾康身份很特殊。他愛詩習禪,出沒於叢林,交友於十方,既是禪客,又是詩人。當讀完校爾康的詩集《在路上》的時候,我想起了金好問的兩句詩“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透闢地闡釋了詩與禪的關繫,同時也是理解校爾康其人其詩的一把鑰匙。


    馮友蘭先生曾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指出:“禪宗雖然是佛教的一個宗派,可是它對於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禪是一種宗教,是一種哲學,同時也是一種隱秘的心靈體驗。禪宗強調的是對時間的某種頓時的領悟,即所謂“永恆在瞬間”或“瞬間即為永恆”,其核心則是讓生命超越現實的拘囿,從而進入永恆之中。禪宗希望超出人世煩惱,追求精神自由,但又不主張完全脫離世俗生活,不否定個體生命的幻想,適應了不同時代失意而苦悶的知識分子尋求精神解脫的願望。禪看似不可言說,虛無縹緲,但真正走進去了,領悟了它,卻能感受到它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與人的精神品格、思維方式、藝術素養等有密切的聯繫。


    “自古詩情半個禪”,詩和禪一樣,不提供定義,隻是顯示鮮活的情感與心靈狀態。面對世界,禪家強調“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這與詩人主張的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頗有相通之處。細味那些傳世的優秀詩歌,不僅能感受到音韻之美、意像之美,而且能領悟到蘊涵其中的哲理,能體味到溶解在生活中的秘密,而這與領悟禪機、禪趣,進入禪的境界,也確有某些異曲同工的地方。


    禪宗認為,禪是不可言說的,要言說也要繞路而行,因而特別強調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強調暗示性,所謂“佛祖撚花,迦葉微笑”是也。馮友蘭說:“禪宗中人常說:善說者終日道如不道,善聞者終日聞如不聞。宗杲說:‘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下士聞道,如印印泥。’(《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十)印印空無跡,如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而這又恰與詩人審美創造中的思維方式得以溝通。詩人在創作中同樣強調一種“悟性”,所謂“鳥啼花落,皆與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飄風。唯我詩人,眾妙扶智,但見性情,不著文字”。(袁枚:《續詩品·神悟》)優秀的詩作都具有這種暗示性,強調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強調表達的疏密得當、不即不離,具有一種含蓄、空靈之美。由禪悟到詩歌創作的直覺思維,由禪境到追求無言之美的詩境,一脈相承,成了中國詩學中非常重要的傳統。


    陸遊晚年給他的兒子陸子遹寫過一首詩,提出“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示子遹》)意思是說,一個詩人寫詩,光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閱歷、纔智、學養、操守、精神品格等方面下功夫。這一點,對禪詩的寫作者來說尤其重要。


    應當說,作為一個詩人,校爾康是很重視詩外功夫的。他曾在九華山帶發修行,追隨傳真法師學禪修道。他對佛學禪思早已不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上的了解,而是個真正的悟道者了。我也讀過校爾康的散文,在《悲傷的終點是愛》這篇散文中,詩人描繪了自己悟道的感受:


     


    當我在玄武湖邊上行走,落日的餘暉投射在靜靜的湖上,對面的紫金山靜如處子,在博大的寂靜中,我融入這樣的風景。


     


    我覺得我已不在!


     


    我經常會踫到一些人,他們經歷過生死的磨礪而充滿愛。一位劉姓師兄帶領一個上百人的學佛小組,其中有十來位身患癌癥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們在一起去很遠的地方朝山,融入到團隊中,有活動時大家自帶干糧和水,我經常踫到他們,在相處的短暫時光裡我會被他們的淡然平和、超越恐懼的光芒照耀。人的心靈所需的物品,是用錢買不到的。我釆訪過其中的幾個人,他們都樂觀地說:“我們想阿彌陀佛會來接我們的。”這種超凡忘我的境界給了我深深的記憶。


     


    校爾康以禪客之心,在禪界和塵世間往復融通,在悟到生死之間的無常後開始追求快樂的人生與解脫的境界,在紅塵滾滾的世界裡重新找回自己,在信仰世界的神秘空間中獲得了無盡的創造力。他的詩歌有禪詩之靈思,兼偈語之警策,述說著世人的感情和覺悟,成為佛光照耀下的當代生活之回響。


    校爾康曾在自己的詩作中描寫了在禮佛過程中悟道瞬間的獨特感受:“那一天/登上蓮臺/供上萬盞禪燈/心念無限的祝願/漫山吉祥的佛號/溫暖不了我的淚水//我受持無上的真言/融化在光明中/多少甘露/從天而降/可是我/渾然不知//那一天/遇到你/春暖花開/纔知因緣熟了。”(《那一天》)隨著這種“悟”而來的,是那種心無掛礙的人生態度,如他所言:


     


    在通向自己的路上,將自己慢慢沉澱下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的自我。唯有自己,在獨一無二的世界,可以去發現那種和自己相遇臨在的寂靜,那種寧靜的虛無。


    心無掛礙,活在當下。


    大道至簡,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


     


    正是這種“心無掛礙”的人生態度,使他的詩歌呈現了詩思與禪境相交融的靈性書寫的高度,從而與當下詩歌中的大量平庸之作劃清了界線。


    在《留得殘荷聽雨聲》中,面對九月湖邊的殘荷,沐浴著蒙蒙細雨,詩人默然心動,悟出的是“花開花謝佛自在/山上山下真如意”的空前自由的天地。


    在《在河邊》中,面對夕陽西下、暮色花影,詩人靜靜地體會時空的安寧,體驗著“空”,發出“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與寂靜同在/寂靜之美勝於無聲的世界”的感慨。


    在《自由》中,面對窗外黃昏中,一隻在飛翔、將纖細的身影橫穿天空的鳥,他在鳥兒留下的“白色的弧”中,悟出了生命的奧義:自由被扭曲在規範之中,一切虛妄的幸福都宛如曇花。


    在《與光同塵》中,詩人發現陽光普照的光線中,隱藏著“無數的灰塵/一邊發光/一邊飛揚”,從而悟出“人生的光線/不也是時亮時滅/閃閃爍爍”,進而渴望“無量的光明/穿越山川河流/讓整個寂靜的人生/和大地同生/與光同塵”。


    上引的幾首詩,是校爾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屬於禪詩。詩人受身邊自然景像的觸發,靈光一閃,怦然心動,詩情與禪意相交彙,一首首詩歌就這樣誕生了。


    禪詩的寫作,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在我看來,禪詩的寫作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個層次是字面上並無佛理禪思的痕跡,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由優美的意像構成的畫面,佛理禪思寓於其中,可讓人思而悟之,味而得之。王維的《鳥鳴澗》《辛夷塢》《鹿柴》《山居秋暝》等可視為這類作品的代表。第二個層次是詩人以精心選擇的意像,構成一個生動的畫面和場景,並用文字把詩人所悟出的佛理禪思點出來。第三個層次則不借助意像或畫面,直接把詩人悟出的佛理禪思說出來。


    如果對照這三個層次,應當說校爾康對層次的詩是心向往之,但目前還不能說已寫出與前人成功之作相匹配的作品。他的比較優秀的詩作,基本屬於第二層次,有來自生活的意像與畫面,多以卒章顯志的方式,保留著對佛理禪思的言說。此外,校爾康還有一些屬於第三層次的作品,諸如《愛是一種承諾》《我們的人生需要旅行》等篇章,詩人隱去了與自然意像相關的內容,直接把他悟出的佛理禪思向讀者傾吐出來。這部分詩歌通常以禪理的雄辯與機鋒的敏銳征服讀者,從張揚佛理禪思以及健康的人生哲學而言,自有一定的價值,但沒有了優美的意像,也就失去了詩味的綿長,距離真正的禪詩畢竟隔了一層。當然,以校爾康的悟性,他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寫作策略與方向,其詩思詩藝精進的空間是可以想像的。


    2015年校爾康出版了他的部詩集《在遠方》,現在他的第二部詩集《在路上》又將出版。我因思忖,在當下的時代,懷著一種崇高的宗教情懷,希望用愛來化解喜怒情仇,渴求用佛理禪思普度眾生,這樣的詩人實在是太難得了。因此不揣淺陋,特撰此文予以評述並推薦,是為序。

    媒體評論
    讀校爾康詩,常感他想像超越,境界空闊,信手撚來,滿紙皆現慧者言說。尤為難得的是,他的這些超凡脫俗的意緒,往往是以日常話來表達。他用平常語表達不平常意,明白、暢曉、耐人咀嚼。

    ——謝 冕(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校爾康是詩人,是藝術家,但他自己並不十分認可。他更願意承認自己是一位行者,踏遍青山的遠行,是他的夙願,他總在路上。他用詩一般的句子形容生命的狀態:一個人的河流,一邊流淌著虛幻的人生,一邊從無名的山峰上奔馳落下。流水不得不向山谷深處前進。一往無前,穿山越嶺!充滿青春的夢想,他的目光總向著遠方。
    ——謝 冕(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讀校爾康詩,常感他想像超越,境界空闊,信手撚來,滿紙皆現慧者言說。尤為難得的是,他的這些超凡脫俗的意緒,往往是以日常話來表達。他用平常語表達不平常意,明白、暢曉、耐人咀嚼。


     


    ——謝 冕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校爾康是詩人,是藝術家,但他自己並不十分認可。他更願意承認自己是一位行者,踏遍青山的遠行,是他的夙願,他總在路上。他用詩一般的句子形容生命的狀態:一個人的河流,一邊流淌著虛幻的人生,一邊從無名的山峰上奔馳落下。流水不得不向山谷深處前進。一往無前,穿山越嶺!充滿青春的夢想,他的目光總向著遠方。


    ——謝 冕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這些詩更像是“散文詩”,這種文體征候會讓我們想到泰戈爾、博爾赫斯以及魯迅、昌耀的那些相似的行文方式。它們的特點是融合了抒寫、敘事以及戲劇化的手段,這些文字空間的情感載力和思想勢能更為豐厚,其容納的詩人經驗和想像也更為開闊,甚至不乏自白、剖析和懺悔。


    ——霍俊明文學博士後、《詩刊》社主編助理、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


     


     



    • 校爾康以禪客之心,在禪界和塵世間往復融通。他的詩歌有禪詩之靈思,兼偈語之警策,述說著世人的感情和覺悟,成為佛光照耀下的當代生活之回響。


    ——吳思敬(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作協理事)


     


     



    • 從校爾康的許多詩中,我們已經讀出了他對生命所著重與徹悟的,在他的視域內,讓許多無意識的生命成為有意識的生命,或者說,這些本來是有意識的生命,被人們誤認為無意識的了。而校爾康以自己的慧眼識破並揭示出它們的真相。能做到這一點,不正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嗎?


    ——葉櫓(著名學者、詩歌評論家,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在線試讀
    在路上
    在路上
    我不辭辛苦
    轉山轉水
    隻想遇到你

    在路上
    我頂禮焚香
    一心一意
    就想求到你

    在路上
    我戒情戒義
    時時刻刻
    皈依你

    在路上
    我從從容容
    無知無覺

    在路上


    在路上


    我不辭辛苦


    轉山轉水


    隻想遇到你


     


    在路上


    我頂禮焚香


    一心一意


    就想求到你


     


    在路上


    我戒情戒義


    時時刻刻


    皈依你


     


    在路上


    我從從容容


    無知無覺


    就路過了你


     


    在路上


    我和你同行


    卻發現


    終點不一


    在路上


     


    我們隻觀此生


    悟到了如來


    卻到不了彼岸


     



    我的頭發長滿樹枝


    在心靈上蔓延


    在出售鮮花的年代


    我忽然覺得


    自己正努力變成


    花的姿態


     


    你看不到


    你看不到


    心在哪裡


    虛空


    就在哪裡


     


    你看不到



    微笑


    又恍如虛空


     


    你看不到



    應如所住


    又何住


    深如大海


    盡管


    淚湧如泉


    盡管


    又靜如虛空


     


    你看不到



    如夢幻泡影


    又細至針尖


     


    你看不到


    但心


    亦非是虛空


     


    又是虛空


    於是


    喜悅


    於是


    無住


     


    觀心:境之亂


    站在一種高處


    纔會有


    一身的寒意


    在你靈魂的深處


    亂如麻絲


    智者的預知


    得到盲者的回應


    這是一種不幸


     


    心靈的沙漠


    開滿花朵


    誤為花開飄香


    笑為頓悟


    偉大的東西恰恰不幸


    創造是天纔的行為


     


    靜坐觀心


    我將如何獨自去散步


    將虛妄去除


    因為一種思想的快樂


    體現一種遐想的風度


     


    禪思的玄機


    文/葉櫓


     


    國人向來對自身的生存方式有所考量,並因之而總結出許多處世之道。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者謂之“入世”,淡出江湖者為“出世”;得道升天的人會標榜“達則兼濟天下”,失意落魄之後就會“窮則獨善其身”。諸如此類的人生哲理,其實都離不開對個人命運的關注。非常奇怪的是,人生哲理盡管五花八門,儒釋道混雜交融,我們民族卻常常自認為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依我之見,自古迄今我們所總結出的許多處世之道,大抵都是一種“權變”的產物。


    沒有終極的價值觀,雖然也有“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說法,但那大多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托辭;在社會的普遍意識中,還是把“成王敗寇”奉為圭臬的。細細想來,國人的智慧雖然不輸於任何國家和民族,可是所受的災難和痛苦,也同樣不輸於別人。也許正是因為如此,近些年來信佛入教的人日漸增多,可能是想從精神上找到寄托吧。


     


    寫下以上這些文字,是讀了校爾康詩集《在路上》而生出的聯想。我雖然讀過一些禪詩,還寫過論洛夫的禪詩的文字,但對佛學卻幾無所知。讀校爾康的詩,深感他已經是一個佛家的修行者,詩中處處流露出一種禪詩的睿智,我還能對他的詩說些什麼呢?


    首先引起我好奇的是,校爾康本是理工科大學生,為什麼會走上參禪悟道的佛門之途呢?他的詩在某種程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對生活的愛和恨,他對萬物和諸多生命現像的觀察和思考,使他走上了禪思之路。我由此就想到,以往我們常把歸入佛門的叫作“出世”,說他們是“看破紅塵”之人,因而做了“出家人”。現在想想,這種說法似乎流於淺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對色與空的相互依存和合二而一的存在關繫,說得十分透徹而辯證。所以用“出世”來形容佛門子弟,並不恰切。因為他們對諸多萬物和生命現像的思考,仍然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之內。


    不過話還得說回來,佛門子弟們盡管並未“離世”,但他們的禪思方式還是異於許多世俗觀念的。這也正是它能夠吸引眾多人走上參禪悟道之路的根本原因。一般人似乎認為,進入佛門的人,大抵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受了重大的精神打擊而看破紅塵者。不可否認有這樣的皈依者。但是真正有佛心者,其實是因大愛而生的。校爾康有一首《我愛這世界》,寫的就是他內心深處的感受:


     


    我愛


    這黑不是黑


    白又不是白


    苦又不苦


    甜又不是甜


    不知何味的世界


     


    這不白不黑不苦不甜而不知何味的世界,正是它的“色”。而“它不可捉摸”的“無常的虛空”,正是它的另一種存在。校爾康實實在在愛慕的,甚至有時候也是恨著的,正是這“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樣的“事實”。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校爾康纔有可能以闊達的心胸、靈動的思維,展開他的翅膀翱翔於天地之間。


    做一篇小文,我不可能在這裡對校爾康的詩作出詳盡的評析,但是我想指出一點——他的詩性思維的靈動性。他的靈動性一方面表現為對一些抽像事物和觀念的詩性陳述;另一方面則是在具像化的事物中獲取到抽像的升華。不妨信手撚來《遠逝的陽光》為例:


     


    遠逝的陽光


    和一把鎖


    是一雙眼睛


    留下的


    痕跡


     


    遠逝的陽光


    和一把鎖


    我的一生


    都像是


    深藏不露


     


    這短短的兩節詩,把陽光和鎖的意像,置於不同的場景中而蘊涵著各自不同的意味。前一節是外貌的過程性陳述,而後一節則是內觀心靈的探究。或許這樣的詩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它的答案其實已經在文字的陳述中。至於如何理解它,則有賴於各人的生活體驗和悟性了。


    校爾康說他自己是一個帶發修行的人,其實剃不剃發隻是一個形式而已。以我這個俗人之見,參禪悟道是一個人對現實社會和自身生命存在的審視。從終極意義上說,任何一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參悟生死之大道,是一個有自覺的生命意識的人畢生的修行。


    從校爾康的許多詩中,我們已經讀出了他對生命的所著重與徹悟,在他的視域內,許多無意識的生命成為有意識的生命,或者說,這些本來是有意識的生命,被人們誤認為無意識的了,而校爾康以自己的慧眼識破並揭示出它們的真相。能做到這一點,不正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嗎?


    不妨以他的一首詩回贈予他:照顧好你的靈魂!還加一句:寫出更好的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