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時間裡的母親(實力派小說家胡學文的一部親情主題散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胡學文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713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71361
    作者:胡學文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編輯推薦

    在當代中青年作家中,胡學文是從土地裡、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作家,他的作品有生活,接地氣,多部中短篇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觀眾緣頗佳;在小說寫作之餘,胡學文還奉獻了一組親情文化主題散文《時間裡的母親》《齒輪》等,用含蓄克制、質樸無華的文筆,書寫親情的羈絆,家族的牽連,對於如何看待親情,如何看待親情文化,給出了自己的文學思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生》作者胡學文親情主題散文集。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親情的羈絆、家族的牽連——父親、母親、弟弟、二舅、姑父、姨夫;生老病死,命運流轉,各種瑣碎爭吵,又彼此齒輪般相依。第二部分回顧個人創作經歷——有茅獎入圍長篇《有生》創作談《我和祖奶》,也有關於福克納、馬爾克斯、薩拉馬戈等對作家創作風格的深刻影響的文字。


    【作品評價】


    胡學文滿懷愛與理解,構建起一條復雜而漫長的心靈隧道,深切觸摸著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謬和人性的尖銳劃痕。環境鋪設和心理刻畫枝繁葉茂,絲絲入扣,既鮮活豐盈又真切感人。在非線性的跳接式結構中,語感如精靈般跳蕩傳神,沉郁與靈動、疏朗與密致渾然相融,敞開了漢語寫作的一種詩性境界。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頒獎詞

    作者簡介

    胡學文,1967年9月生,河北沽源人,現為江蘇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有生》等五部,中篇小說集《從正午開始的黃昏》《命案高懸》等十九部。曾獲魯迅文學獎,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孫犁文學獎,高曉聲文學獎,魯彥周文學獎,南方文學盛典年度小說家,《小說選刊》全國優秀小說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十月》文學獎,《鐘山》文學獎,花城文學獎,《北京文學 中篇小說月報》獎,《中篇小說選刊》獎,《中國作家》獎,青年文學創作獎等。

    目錄
    時間裡的母親
    齒輪
    光在遙遠處波動
    二舅的村莊
    姑姑
    姨夫
    陪母親回鄉


    我和祖奶

    村之鳥
    一座城,一個門
    坐車記

    時間裡的母親


    齒輪


    光在遙遠處波動


    二舅的村莊


    姑姑


    姨夫


    陪母親回鄉


     


     


    我和祖奶



    村之鳥


    一座城,一個門


    坐車記


    師範歲月


    追著芳香走


    迷人之旅


    談諾獎作家


    聲音之味 

    媒體評論

    胡學文滿懷愛與理解,構建起一條復雜而漫長的心靈隧道,深切觸摸著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謬和人性的尖銳劃痕。環境鋪設和心理刻畫枝繁葉茂,絲絲入扣,既鮮活豐盈又真切感人。在非線性的跳接式結構中,語感如精靈般跳蕩傳神,沉郁與靈動、疏朗與密致渾然相融,敞開了漢語寫作的一種詩性境界。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頒獎詞

    在線試讀
    時間裡的母親


    1

    庚子年二月二十八日,母親離去了。近兩年,我多次夢見母親離我而去。一次抱著母親號啕,另一次我和父親祭掃,竟找不見母親的墓地,無助大哭。均在半夜時分驚醒,我趕緊打開手機,雖然是夢,仍心驚膽戰。三點,五點,六點,起床時,鈴聲沒有響起,我這纔敢確定那就是夢。我責備著自己,卻又滿心歡喜,母親說,夢是反的。童年時代,我做了可怕的夢,母親總是這樣安慰我。我半信半疑。人到中年,我堅定地相信母親的說法。既然是反的,就不用那麼緊張。每天晚上,我要和母親通話,那日,我沒等到晚上便撥通了她的手機。我以為,這樣幸福的通話會一直持續下去。
    在那個早上,母親離開了。
    我沒有哭。我不相信母親離我而去,她隻是如以往那樣睡著了,那麼安靜,那麼安詳。在病重的日子,母親經常從睡夢中驚醒,而醒著,她止不住地呻吟。現在,她香甜地睡了。原來她是高個子,原來她的腿這麼直。我坐在她旁邊,就那麼坐著,就那麼看著她。直到從老家返石(石家莊),我好像都沒流淚。
    清明前夕,我開車回張(張家口)。當穿過一個又一個隧道,到了蔚縣地界時,我突然意識到母親不在了,突然意識到母親不在意味著什麼。她不會再站在窗前,看著我停車,不會再叫我的名字,不會再問我幾點走的,路上喫了什麼東西。她不會再去廚房忙碌,不會再讓我到床上展展腰。她不會再早早地搬出被褥,不會再偷偷檢查我的洗漱包,看我是否喫藥。她不會再坐在餐桌前,看著我喫飯。她不會再叮囑我少喝點酒。她不會再囑咐我安心寫自己的,不用操心她。她不會再和我講鄉村往事。她不會再一遍又一遍地說開車要小心。夜裡,我再聽不到她從睡夢中驚醒的聲音,再聽不見她壓抑的咳嗽聲。再見不到她佝僂的身影。
    心陡然被挖空,眼淚決堤般洶湧。視線受阻,放慢車速,抹一把,再抹一把。後來不得不把車停在路邊。

    2

    時間裡的母親


     


     


    1


     


    庚子年二月二十八日,母親離去了。近兩年,我多次夢見母親離我而去。一次抱著母親號啕,另一次我和父親祭掃,竟找不見母親的墓地,無助大哭。均在半夜時分驚醒,我趕緊打開手機,雖然是夢,仍心驚膽戰。三點,五點,六點,起床時,鈴聲沒有響起,我這纔敢確定那就是夢。我責備著自己,卻又滿心歡喜,母親說,夢是反的。童年時代,我做了可怕的夢,母親總是這樣安慰我。我半信半疑。人到中年,我堅定地相信母親的說法。既然是反的,就不用那麼緊張。每天晚上,我要和母親通話,那日,我沒等到晚上便撥通了她的手機。我以為,這樣幸福的通話會一直持續下去。


    在那個早上,母親離開了。


    我沒有哭。我不相信母親離我而去,她隻是如以往那樣睡著了,那麼安靜,那麼安詳。在病重的日子,母親經常從睡夢中驚醒,而醒著,她止不住地呻吟。現在,她香甜地睡了。原來她是高個子,原來她的腿這麼直。我坐在她旁邊,就那麼坐著,就那麼看著她。直到從老家返石(石家莊),我好像都沒流淚。


    清明前夕,我開車回張(張家口)。當穿過一個又一個隧道,到了蔚縣地界時,我突然意識到母親不在了,突然意識到母親不在意味著什麼。她不會再站在窗前,看著我停車,不會再叫我的名字,不會再問我幾點走的,路上喫了什麼東西。她不會再去廚房忙碌,不會再讓我到床上展展腰。她不會再早早地搬出被褥,不會再偷偷檢查我的洗漱包,看我是否喫藥。她不會再坐在餐桌前,看著我喫飯。她不會再叮囑我少喝點酒。她不會再囑咐我安心寫自己的,不用操心她。她不會再和我講鄉村往事。她不會再一遍又一遍地說開車要小心。夜裡,我再聽不到她從睡夢中驚醒的聲音,再聽不見她壓抑的咳嗽聲。再見不到她佝僂的身影。


    心陡然被挖空,眼淚決堤般洶湧。視線受阻,放慢車速,抹一把,再抹一把。後來不得不把車停在路邊。


     


    2


     


    我十二三歲時,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妹妹乘坐牛車去內蒙古地界的村莊照過一張合影照。沒有父親。父親是木匠,總是忙碌。那是我第一次照相,既好奇又興奮。十幾裡的路,走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有趣,站在用布做成的背景前,三分鐘不到就結束了。待乘車前去的人都照完,便開始返程。剛過中午,日頭毒辣,腹中饑餓,而那頭老牛也疲困到極點,怎麼抽都是四平八穩。出發前都是打扮過的,如登臺演出般——也就是臉和脖子洗得更干淨了些,女人們雪花膏抹得更厚了些。我們兄妹三人也抹了。待回到村莊,個個灰頭土臉,嚼嚼,嘴裡還有沙子。終於照相了,辛苦是值得的。


    照片是黑白的,半個巴掌大小,我覺得把我照丑了,嘴唇那麼厚。把我照丑也就罷了,母親也不如她本人漂亮。母親並非第一次照相,我見過她與同學的合影。雖然也是黑白照,但站在前排的她光芒四射,連她烏黑的長辮子都那麼亮。我在堆放糧食雜物的小房無意翻到過父親和母親的結婚證,證上的母親也是俊美的。我不知父母為何要把結婚照與雜物放在一起,而不是藏到櫃子裡。我像窺看了父母的秘密,甚是慌張,又放回原處。


    那時,我不知道,照相的經歷,老牛、塵土、毒日、西風,隨著時光的行走會成為美好的記憶,在咀嚼中永恆。那時,我不知道,窺看在心裡住久了,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每每念及,芬芳流溢。那時,我不知道,庸常日子裡的數落、責備、疼護、牽掛會變成一樣的顏色,一樣的溫度;而所有的煙火,所有的場景、聲音、眼神,所有的畫面,會隨同歲月一起發酵,甜如蜜糖。


     


    3


     


    在那個年代的鄉村,母親和父親一樣算是有文化的人,論起來,母親文化更高一些。父親因地主成分被迫中止讀書,母親退學則是外祖父的無用觀念。我少年時,母親常常和我說起。如果可以讀下去,人生或是另一種色彩,但許多時候是沒有選擇的。待我讀了師範,母親再沒說過。那個夢終如花瓣凋零。母親俊俏,但鄉村長得美的女人多得是,如果讓子女評說,沒有哪位兒女認為自己的母親相貌丑陋,可即便這樣,如果我當面誇母親,母親也該開心的。遺憾的是,我做過許多令母親開心的事,但從未誇過她。在意識深處,似乎誇母親貌美是不敬的。羞怯縫住了我的嘴巴。在一遍遍思念她時,我萬分後悔,輕易能做到的,恰恰沒做。為什麼不誇誇她呢,哪怕隻一次?除了羞,我想,可能是覺得我的誇並沒那麼重要,且那不是母親特別的地方。母親出眾在於她的文化和纔藝。


    母親做過生產隊的出納,若說出這一職務的職權,可能會引來哄笑。但彼時,是身份和能力的像征,是有光環的。當然,隊裡也實在難找這樣的人纔,不然也不會輪到母親。待有人能接替了,母親便被卸去職務。


    母親還代過課,那也相當了得。她代課的自然村距我們村有六七裡的距離。沒有自行車,來回步行。那段日子母親心情極好,不要說六七裡,就是十裡二十裡,她也不會累的。待有人能接替,母親的任教生涯便結束了。沒有幾個人記得她當過出納,但教過的學生都記得她。某年,我和母親鋤地迎頭遇上那個自然村的某某,那人停住,很恭敬地叫了聲趙老師。母親愣了一下纔應答。美好的記憶被喚起,母親臉上浮現彩霞。邊鋤地邊和我講這個學生如何,那個學生又如何,好像他們都是叱咤風雲的人物,其實不是。母親興奮得有些過,許多年後,我纔明白她為何那麼高興,絕不僅僅是美好兩字可以涵蓋。


    母親擅長畫、剪窗花,這不由公家定,沒有誰能從她手裡奪去。


    每年春節前一個月,家裡便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多是女人,也有男人,都夾著紅紙,除了自家,有時還捎帶鄰居的。母親直接問,畫什麼呀?有的會讓母親看著畫,什麼都行;有的細心,說去年畫的喜鵲登枝,今年畫別的吧。急的,母親當下就畫了;不急的,母親會留下慢慢畫。我喜歡看母親畫,有時還按她的要求將紅紙疊成方形或長方形。煤油燈昏暗,母親頭埋得很低,我想看得清楚些,脖子也伸得長長的,盡量不踫到母親。但有時太出神了,超過了觀眾的領地,母親畫得專注,也未注意到,頭與頭踫在一起,母親笑一笑,我趕緊退縮到原來的位置。


    樹木、花草、日月、星辰、百鳥、蝴蝶……在漆黑的鄉村夜晚,在土炕上,或生長或綻放或吟唱或飛翔或東升西落。母親沒正式學過繪畫,除了個人喜好,我想也是逼出來的。如果鄉村有會畫的,她或許就不畫了。所以她的技法是野路子,沒章法,全憑感覺和悟性。她畫登枝的喜鵲,是從腳畫起,然後是身、雙翅、頭頸和尾巴,而畫在空中飛翔的喜鵲,則從喙畫起,喙上自然叼著花什麼的;若畫互相凝視的喜鵲,則從眼睛畫起,然後是頭、身、尾。如果說特點,我想就是自由隨意。有一次,她問我想畫什麼,我想了想說畫馬,她說那不行,馬蹄那麼硬,還不把玻璃踢碎。我認為她不會畫馬,所以找出這樣的借口,沒料被她看破了。母親說馬就馬,然後就畫了。是長翅膀的,飛在空中的馬。我驚得瞪大了眼,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長翅膀的馬。我以為母親亂畫,那窗花沒給別人,貼在我家的窗戶上。多年後,我意識到母親信馬由韁的觀念,其實是前衛的。


    村裡會剪窗花的不少,所以,母親既負責畫又負責剪的,多是親戚家的。剪窗花沒什麼意思,而且白日光線好纔行,所以我不怎麼看。


    母親畫得最大的畫是牆圍圖。土牆容易蹭掉皮,所以有條件的人家會把炕兩側用水泥打出一公分左右厚的牆圍,再請畫匠畫八仙過海或九女歸家,有時隻畫風景,那既要看畫匠的擅長,也要看主家之喜好。但請畫匠要花錢,所以有的人家貼一些舊畫,還有貼煙盒紙的,有的不搞任何裝飾。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家的日子也好過了些,父親打了水泥牆圍,裝飾自然是母親的任務。母親買了畫筆和顏料,一天畫一點,三個月纔畫完。她沒畫八仙過海,沒畫九女歸家,也沒畫長翅膀的馬,她畫的是風景圖,但又不是純風景。風景裡有連續性的故事,雖然一個圖裡隻有一到兩個人,但也能看出來,當然,也隻有我這樣慢慢品的人纔能看出,更多的人誇贊,都是大而無當的,畫得太好或太像了。


    母親另一幅作品是弟弟家的牆圍畫。弟弟成家前,母親完成的。她有了經驗,自然畫得更好。


    如果母親能接連地畫……我不止一次地想,也就想想,人生是不能假設的。她的畫作一幅也沒保存下來,但畢竟是有作品的,始終裝在我的腦子裡。


     


    4


     


    纔藝不是母親的飯碗,母親的本職是農民,要下田勞動,而且,父親因為是木匠,另有活計,幫不上她,母親的負重要超過別的女人。母親並非優秀勞力,不像我四姑,割地無論多長的壟,從頭至尾不停頓不直腰,沒人追得上她。四姑是村裡的鐵姑娘,母親差得遠呢。割地一般五至六人一組,領頭的叫駕轅,最末的是捆要,即把割倒的莊稼捆綁成形。若是四姑那樣的好手駕轅,整個小組的速度都快,然若遇上母親這樣的慢手,也快不了哪兒去。駕轅的急,捆要的也急,但更急的是母親。她不願拖後腿,又割不快,越急越亂,左手包括腳踝傷痕累累。整個秋天,母親的左手都纏著布,沒等這個手指好利索,那個手指又割傷了。即便這樣,母親也不請假,不是請不出,而是不敢請。如此賣力,年終分紅因賒欠,櫃子、缸、水桶都被抵了債,若工分不夠,被抵扣的東西將更多。


    土地承包後,勞動自由了許多,可以快,也可以慢,但仍不輕松。而且單項技能不行了,耕、耩、鋤、割、碾場、揚場、套車、趕車,樣樣都要會。但不是每項技能都能學會,比如捆要,母親就學不會。她倒是能捆住,但捆得不緊,裝不上車,拎起來便天女散花。許多次,母親都得請親戚捆要,那還要看人家有無時間。每到秋天,母親都愁眉不展。我學會捆要是逼出來的。開始也捆不牢,後來終於掌握了竅門,無論小麥蓨麥,還是胡麻黍子,都不在話下。


    但我也不是什麼都能學會,有些活須和母親合作完成,比如套車,當然不是每次都能合作好。某年秋天,我和母親趕牛車到後灘割地,趕車並非隻是代替腳力,而是還有割草的任務,須用車拉。割了沒一會兒,西邊就陰了。我擔心下雨,勸母親回,母親不肯。農村有個詞叫搶收,即在暴雨、冰雹來前搶割莊稼。母親是要搶收吧,然黑雲行走的速度實在太快了,不到一小時,便吞噬了天空。狂風大作,沙塵撲臉。母親這纔急了,令我牽牛。牛平時是溫馴的,那日耍起了脾氣,怎麼也不肯把身子倒進車轅。要麼倒退了,卻往另一個方向。我抽打了兩下,它更不配合了。後來,我牽住韁繩不動,母親拽車前行,好一番折騰,纔將車轅鞧住它。那時,豆粒樣的雨點已開始砸落。兩人被澆了個透,我沒少埋怨母親。那晚,母親烙了白面餅,作為對我的獎賞和補償。數年後,我開始寫作,方意識到淋雨的經歷其實是財富,我無須為寫暴雨而刻意體驗,就算體驗,也不會在狂風暴雨中行走一個多小時。


    鼕閑是個偽詞,至少對鄉村的女人們而言是這樣。沒有集體勞動,男人們可以吹牛聊天,打牌喝酒,但女人們不行,一家老小的鞋帽衣服,都在等著。這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其中做鞋最耗時。先是粘鞋幫,要用面熬糨糊,不能太稠,否則粘不勻,也不能太稀,那會粘不牢。然後把提前剪好的破布一層一層疊加粘在一起,用石頭壓在炕頭,干透後再用針線縫。鞋底更難做:把剝下來的麻搓成繩,繞到用動物骨頭或木頭做成的繩棒上,鞋底的粘法與鞋幫相同,但比鞋幫厚許多,要分兩次纔能粘好,而且因為厚,縫納的針腳須細密,否則鞋底不結實。縫鞋底極枯燥,因用勁兒勒,手背都要套個布套,否則幾下手背就青了。鼕日的夜晚,母親納鞋底的聲音伴我入睡。一覺醒來,母親在納;又一覺醒來,母親還在納。我不知她幾時睡的,又是幾時起的。我於一九八四年考入張北師範,上師範的頭一年,穿的還是母親做的布鞋;而母親做的棉褲,我一直穿到成家。


    母親嫁給父親時,基本什麼都不會,但一樣又一樣,或被動或主動,她都學會了。後來進城,她學會了做生意,學會了討價還價。歲月染白了她的頭發,她也在歲月中證明了自己。


     


    5


     


    來,嘗嘗!


    某次坐火車,對面的婦女撕開小袋的面包讓小孩喫。那小孩扭著不配合,婦女如是哄勸。我突然想起母親。


    蒸饅頭放堿是很關鍵的步驟,堿大發黃,堿小則酸,母親掌握不好,這和畫畫不同,想像派不上用場,母親的竅門是燒堿蛋。待面揉好後揪一小塊放在灶裡烤,有點像烤面包。堿蛋上難免粘了柴火和灰,但拍打幾下便光滑而干淨。若是堿小,就再往面團裡加點兒堿;若是堿大,就讓面團多醒一會兒。這是個笨辦法,但有效,不怕麻煩,還可以燒兩次堿蛋。


    母親每次燒堿蛋,我便虎視眈眈地守在旁邊。那時,我總感到餓,好像胃裡裝了大鏟子,喫進的東西都被鏟跑了。母親掰堿蛋察看過,便塞給我,仿佛怕饞嘴的我不好意思,每次都要說,來,嘗嘗堿大小!有時還問我,怎麼樣?似乎我的評價多麼重要。我不說大,也不說小,香噴噴的堿蛋兩口就被我吞進肚,哪顧得上品嘗,含糊地唔一聲,算是應答。


    母親擅長做蓨面,推窩窩、長魚、扁魚、三下魚、黑山藥魚、鍋餅、純面傀儡、山藥傀儡、山藥餅、山藥餃子、行李卷、磨擦擦、壓饸饹……壩上蓨面有四十餘種做法,母親幾乎都會做,在這方面,母親無師自通,且有創新。比如她用熟土豆搗成泥團蘸湯料喫,我在他處從未喫過。蓨麥耐寒抗旱,是口外種植最廣的作物,被譽為口外三寶之一,一個又一個日子是靠蓨面的喂養前行的。那時,我奢望著天天能喫上白面饅頭,終於如願了,卻覺得還是蓨面好喫。母親更是這樣,在縣城居住的日子,隔天便要喫一頓蓨面。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玉米面是主糧。雖然種的是小麥和蓨麥,但交完任務糧,所剩無幾。在糶糧的同時,買回玉米面。對這個陌生的品種,母親很快就學會了蒸玉米面窩。自然不乏創造,如玉米面傀儡、玉米面攤餅、玉米面糕、玉米面餃子。她的創造是逼出來的,因為我們兄妹三人都不喜歡喫。母親當然也不喜歡喫,但每次她都裝出香甜可口的樣子,有時故意咂出聲音,就像她喫的是山珍海味。有一次,弟弟喫了幾口嫌難喫,便摔了筷子,母親很生氣,拍了弟弟一巴掌。她對食物心存敬畏,可以不喫,但不能說難喫,說難喫就是對糧食的大不敬,是對賜予食物的上蒼的大不敬。


    有了電視後,母親的視野開闊了許多,常常跟我探討一些問題,比如詐騙,比如天災,比如命運,比如人心不足,其中探討最多的是喫。我說起去什麼地方開會,她便問我那個地方的人喫什麼,我講餐桌所見,母親常常瞪大眼,問,那也敢喫?或,那也能喫?繼而問我喫飽喫不飽,仿佛我每次出外必定要餓肚子。我說不是每樣菜都喫得慣,但總有合口的。母親便道,那就多喫點!似乎沒有她的呵護,我不敢張嘴似的。母親從不挑肥揀瘦,之所以把喫看得這麼重要,實在是因為餓怕了。雖然後來不必為喫喝發愁了,但終其一生,饑餓的陰影從未遠離。


     


    6


     


    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看到曹操所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我甚是不屑,在日記本上寫下“寧教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或許可笑,但那是我真實的想法,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從小耳濡目染所致。


    如果飯桌上是白面,要麼是節日,要麼是來了客人。來客,哪怕家裡沒有,也要去鄰家借。也可以說,來客就是節日,所以我盼著客人來,當然母親就發愁了。父親礙於面子,借面向來是母親的事,除非兩人正鬧別扭,父親纔出馬。


    所借不會很多,所以客人優先,以免喫得鍋見底兒。有了先後,自然就分開等級。比如烙餅,給客人喫的是純油餅,而自家喫的幾乎沒油,有時,母親為了讓兩樣的一樣濕潤,先倒半碗水,再倒一點油,油水混合,可手藝再高,也不如純油的香。有一次,父親的同學來了,是縣劇團團長,父親特意買了瓶香檳酒,他以為香檳可以當白酒一樣,不知酒量大的人喝幾瓶都沒問題的。後來明白到了,特意囑咐母親烙餅多放點油,似乎這樣可以彌補虧欠。母親確實很大方,油餅擱多了油,皮上滿是泡,黃澄澄的,我在旁邊燒火,看得直饞。母親自然瞧出來,在讓我將餅端進裡屋時,極其嚴肅地說,送桌上就出來燒火。我哦哦著,意識到母親豪奢了一把,餘下的餅怕是連油星子也沒有了。我端進屋,並沒馬上離開,油餅的味道鉤住了雙腳。喫不上,多看看也是好的。客人夾了一張,看看我,對父親說,讓孩子也喫吧,父親說他還要燒火,一會兒再喫,同時給我使眼色。我沒動,不是故意的,實在是被焊住了。客人便夾了一張放在碗裡,推給我,先喫,喫了再燒。我沒忍住,站在炕沿邊,幾口把一張餅吞進肚裡。我擔心母親揪我出去,邊喫邊瞄門。客人讓我再喫,我沒敢,放下筷子就出去了。母親隻是看看我,沒說話。我乖順地蹲到灶坑邊。與我料想的一樣,餘下的餅是油水混合。我並沒因喫了純油餅而喫刁了嘴,覺得油水混合也非常好喫。母親沒怪責我,但再來客,她反復叮囑我,而且上升到有無出息的高度。母親對我寄予厚望,而我也發誓長大後有點出息,母親提到人生的高度,我不能不重視。我不但做到了,而且還代替母親監督弟妹。


    如果從好面子入手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該是非常有趣的,近來讀史,發現從秦漢到明清,歷史裡程和歷史走向有時竟因權重者的好面子而改變。


    但母親這麼做不僅僅是好面子,這就是她的處世邏輯,甚至可以說,是人生信條。


     


    7


     


    某年夏天,我帶母親到301醫院查病,做檢查時,醫生讓母親把褲子脫掉。母親看了我一眼,我從她的目光中讀出緊張。不是因為面對醫生,而是因為我在場。她低聲說你出去吧,我一個人行。她那時已患有帕金森,手腳不怎麼利索了。我沒理她。她坐在凳子上,我幫她脫了褲子抱到懷裡。她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待聽到醫生說脫光後,她一下慌了。她沒馬上脫,而是用近乎命令的口氣讓我出去。見她這樣,我正想退出,醫生說家屬必須留下。我就留下了。脫掉內褲,母親又慌又亂,雙腿不停地抖,幾乎難以站立,而她的臉有隱隱的紅色,仿佛她正在當我的面干見不得人的事。終於檢查完,但穿上衣服好一會兒,她還在發抖。我笑著勸導,我可是你生的呀。可她認為“不光彩”,離開醫院時仍木木的。也就從那時,我發現母親非常在意在我面前的言行舉止。我很難過。我不知因何,不知母親因何有了拘束。我檢視自己,是否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傷了母親。我做得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差,自認為。那麼,究竟是什麼?是母親的性格更靦腆了,還是她的思維邏輯不同於前?我想不明白,可我真的想弄明白,想讓她如我少年時那樣敢斥責、數落我。自她花甲之後,幾乎沒有。除了各種囑咐,她有的隻是歉,有的隻是愧,好像她負了自己的兒子,負了天下所有的人。


    母親不再訓導我,而我卻開始因她的錯誤責備她了。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也忘了具體是什麼事件,總之,我自認站在了正確的一邊。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年,除了睡覺,她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喫藥和等待喫藥。中間隻隔一小時,甚至半小時。細心的父親怕記不住,特意在紙片上記了,如課程表。沒錯,服藥成了母親的課程和任務。母親喫怕了,和我們商量,能否不喝或少喝。我們說不行,少喝不行,不喝更不行。她患的不是一種病,哪種病都需要喝藥。看她艱難喝藥也不好受,但總覺得這是為她好,以這樣的理由說服自己,心須狠下去。沒有商量的餘地,母親終於逃課了,不是所有的課都逃,選擇性的。有幾天,母親突然又咳嗽了,問她喝藥了嗎,她說喝了。她的聲音不是很高,目光也躲閃著,我便沉下臉,問她到底喝沒喝,覺得力度不夠,補充道,老實說!我一副審訊的架勢,母親慌了。她承認沒喝,並羞澀不安地笑了笑。我一副揭穿的得意,知道你就沒喝,隨即倒了藥,監督她服下去。她很乖巧,服完還張了張嘴,用眼神說,她沒作弊。她的樣子像孩子,而我成了家長,我不由得笑了。然後,鑽心的痛突然彌漫開,我不敢再看她,不敢看她花白的頭發,不敢看她被時間犁出的皺紋,裝作內急,溜到衛生間。


    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她自己已不能翻身,需家人幫忙。當她不那麼疼的時候,就會用愧疚的語氣說,把你們都連累了。為堵她的嘴,我有時裝作生氣,有時和她開玩笑,但不管我何種神態,她還是歉疚的。某日,母親忽然說,你孝敬。我笑著問,誰說的?母親說,人們都這麼說。我知道她想起了村莊,想起了往事。我用手指理梳著她稀疏枯干的白發,叫她別亂想,閉眼休息,總覺得養精蓄銳重要,卻不懂得陪她回憶,不懂得陪她拾覓幸福時光。她是想的,但我用自以為的正確堵了她的嘴。


    又一日,我要給她翻身。她讓我喊父親。父親正在休息,我不忍喊他。她說我一個人翻不了,我說試試嘛。隨後,我跪在床上,抱起她,平放後,再轉過來,頭臉朝向我。我喘息重了些,母親自是聽到了,甚是不安地,把你累草雞了吧。“草雞”是壩上方言,指厲害、過度。如果她用別的詞,也許就是一個詞。這個“草雞”附著了太多的記憶,我鼻子突然發酸,進而誇張一笑,不累,一點兒也不累。母親疼愛地看著我,就如過去那樣,我卻不敢再看她。母親不止一次地用“草雞”,在我的童年,在我的少年,在我的青年,那天,是母親最後一次用這個詞,不是她疼得受不了,而是擔心她的兒子。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