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程乃珊“上海故事”精裝紀念文集(想理解上海,三本書的時間就夠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611-2336
    【優惠價】
    1007-1460
    【作者】 程乃珊,賀友直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404664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466480
    叢書名:上海故事

    作者:程乃珊,賀友直著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

    編輯推薦
    她愛過,並且理解這座城市。

    從來沒有人,像她這樣書寫上海,如此細致入骨。

    所有在時光中被遺忘的老上海故事

    都濃縮於此。

    這是一個經典作家寫給老上海的情詩,

    是對這座傳奇之城的百科式解讀。

    是一份精致禮品,獻給所有熱愛、憧憬上海的人。

    《老上海,舊時光》《上海女人》《上海愛情故事》

    作家程乃珊的“上海故事”繫列,也濃縮了上海百年的風韻與時光……

    作家程乃珊丈夫嚴爾純先生擔任顧問、程乃珊學生——作家簡平擔任策劃、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聯袂打造、浦睿文化傾力推出。六月一日全國首發,限量制作5000個布面精裝禮盒,將濃濃的上海情懷,送給購買全套的讀者。
     
    內容簡介
    《老上海,舊時光》
    程乃珊和連環畫家賀友直聯袂完成的“老上海畫卷”
    《老上海,舊時光》是作家程乃珊和連環畫家賀友直聯袂完成的“老上海畫卷”,圖文並茂地講述了上海開埠至今百餘年來的小資情調、人情世故、風俗名物、海派風情等。從旗袍到包包,從冰激凌到自助餐,從弄堂到亭子間,從茶館到電影院……無所不包。
    《上海女人》程乃珊一部講述上海女子的非虛構經典力作
    《上海女人》以豐富詳實的資料,講述了百年來各種上海女子的故事:潘迪華,王家衛御用的“上海百搭”,以妖嬈身姿和糯軟滬語出演《花樣年華》《阿飛正傳》,也是香港位華人爵士音樂家;李霞卿,1920年代的電影明星,在事業*期轉戰藍天,成為中國早的女飛行員……故事裡有名媛和少奶奶,有舞女、歌女和保姆,也有仲太太這樣一生為愛的普通人,出身名妓,有過三個在上海灘叱咤風雲的男人……
    《上海愛情故事》程乃珊經典中篇首次結集《老上海,舊時光》

    程乃珊和連環畫家賀友直聯袂完成的“老上海畫卷”

    《老上海,舊時光》是作家程乃珊和連環畫家賀友直聯袂完成的“老上海畫卷”,圖文並茂地講述了上海開埠至今百餘年來的小資情調、人情世故、風俗名物、海派風情等。從旗袍到包包,從冰激凌到自助餐,從弄堂到亭子間,從茶館到電影院……無所不包。

    《上海女人》程乃珊一部講述上海女子的非虛構經典力作

    《上海女人》以豐富詳實的資料,講述了百年來各種上海女子的故事:潘迪華,王家衛御用的“上海百搭”,以妖嬈身姿和糯軟滬語出演《花樣年華》《阿飛正傳》,也是香港位華人爵士音樂家;李霞卿,1920年代的電影明星,在事業*期轉戰藍天,成為中國早的女飛行員……故事裡有名媛和少奶奶,有舞女、歌女和保姆,也有仲太太這樣一生為愛的普通人,出身名妓,有過三個在上海灘叱咤風雲的男人……

    《上海愛情故事》程乃珊經典中篇首次結集

    1980年代,一個美好而多變的年代,充滿了變革的氣息,也留存著舊日的傷痕,《上海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裡。程乃珊經典中篇首次結集,演繹1980年代不同家世、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上海人,他們的愛與哀愁,日常與傳奇與日常。《藍屋》以著名的“綠屋”為原型;《女兒經》裡瀋家姆媽的三個女兒,在面對各自的情感抉擇時,各有各的苦惱與失落;教授之女和傭人之子的愛情則發生《丁香別墅》裡繾綣迂回……
    作者簡介
    程乃珊

    1946年出生於上海金融世家。她對上流階層有著豐富自然的感受,又有長期在平民區教書的經歷與體驗,能用一種獨特的眼光看待上海的前世今生。她的作品以還原老上海的風韻氣質、描繪細致入微的人心故事著稱。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說,程乃珊是張愛玲的“傳人”,程乃珊走了,張愛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

    代表作品:《上海愛情故事》(收錄《藍屋》《女兒經》《丁香別墅》)、《老上海,舊時光》、《上海女人》、《上海探戈》等。

    賀友直

    連環畫家,線描大師。作品曾在瑞士、英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獲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身為地道“老上海”的賀友直,為本書配圖45幅,他的畫被譽為“老上海社會文化記憶中的珍寶”,常常一幅畫就可以讓人聯想起一個時代的上海記憶。


    目錄
    《老上海,舊時光》

    《上海女人》

    《上海愛情故事》
    媒體評論
    真正持之以恆描寫上海故事的作家是程乃珊,相對來說她寫的上海故事也扎實。——王安憶(作家)
    她觸摸到了老上海的靈魂。——王小鷹(作家)
    她寫上海,與別人寫上海不一樣。——陳鋼(作曲家)
    她是個特別通達,天真有趣而不世俗的人,照理說她出身名門,卻沒有大人家的嬌小姐脾氣。我對民國的人和事感興趣,也可以說是拜她所賜。——曹可凡(主持人)
    您是一個活在昨天的女人,就連您的嘆息都是那麼優雅。——周立波(主持人)
    她寫上海,或者更準確地說,她寫上海灘,寫當年上海發生的那些故事,是那樣生動,那樣充滿細節。——葉永烈(作家)
    在上海文壇,她以書寫老上海風花雪月、刻畫上海世態人情和弄堂生活著稱,也以滬語撰寫專欄文章,代表作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羅曼史》《海上薩克斯風》《上海女人》等。 ——《南方人物周刊》真正持之以恆描寫上海故事的作家是程乃珊,相對來說她寫的上海故事也扎實。——王安憶(作家)

    她觸摸到了老上海的靈魂。——王小鷹(作家)

    她寫上海,與別人寫上海不一樣。——陳鋼(作曲家)

    她是個特別通達,天真有趣而不世俗的人,照理說她出身名門,卻沒有大人家的嬌小姐脾氣。我對民國的人和事感興趣,也可以說是拜她所賜。——曹可凡(主持人)

    您是一個活在昨天的女人,就連您的嘆息都是那麼優雅。——周立波(主持人)

    她寫上海,或者更準確地說,她寫上海灘,寫當年上海發生的那些故事,是那樣生動,那樣充滿細節。——葉永烈(作家)

    在上海文壇,她以書寫老上海風花雪月、刻畫上海世態人情和弄堂生活著稱,也以滬語撰寫專欄文章,代表作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羅曼史》《海上薩克斯風》《上海女人》等。 ——《南方人物周刊》

    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周生在微博上透露,女作家程乃珊於昨日凌晨逝世:“沉痛哀悼:上海女作家程乃珊今日凌晨去世。很痛!她書寫的舊上海,還原這個城市貴族的尊嚴,高雅而溫馨。”——《東方衛報》

    對上海的情有獨鐘,她筆下的上海人、上海的歷史、上海的味道都那麼準確。程乃珊就是程乃珊,她是無與倫比的。——《東方早報》

    1946年生於上海。無論是寫金融圈故事的《金融家》,還是寫老洋房前世今生的《藍屋》、寫弄堂普通百姓生活的《窮街》,她的作品都引起很多上海人共鳴。《女兒經》、《上海探戈》、《海上薩克斯風》……希望一路走好。——《人民日報》


    在線試讀
    包中乾坤
    (摘自《老上海,舊時光》)
    1
    都市人走出來的一副行頭中,光那手上提的、肘上挽的、腋下夾的、肩上背的,就千姿百態,五花六花……上海話卻隻需一個字——包,就將其包攬其中。無論是手袋、拷克箱、背囊還是小坤包、手提包,上海話就是一個“包”字,還會時時用疊音,稱為“包包”。
    滬語中,隻有與小孩子交流,纔會用疊音,如車車、狗狗、屋屋、糖糖……唯“包包”這個疊音,卻在成年人用詞中保留下來。但凡用疊音的,音韻中總會有股糯軟的腔調,然連上海的須眉大丈夫都不在意,開口閉口稱自己那隻終日不離身的包為“包包”。
    盡管疊音有點像那絲絲粘著扯不斷的口香糖一樣,特別不合男人,上海男人纔不顧這。如今上海男人身邊往往不會有太多現金——卻有許多看似瑣碎卻要緊要慢時必不可缺的:鑰匙、名片、手機、保心丸、通訊錄或者還有避孕套……帶著它們隨身行,就像總有一片無微的呵護伴隨在側,心裡踏實。
    一聲“包包”,很像女孩名的昵稱:芳芳、楚楚、蓉蓉、娟娟……
    對男人說,一聲“包包”,因為已運用得自然習慣,雖然發音絕不陽剛,但絕不顯娘娘腔,裡面還蘊含著一縷深深的依戀。這是有淵源的,因為“包”在一開始問世時,就是十分女性的,而且天生是男人的專利。
    初的包就是一塊布,由母親或妻子在自家布機上一經一緯織出來,那種結實的,越用手感越柔但堅固度持久的家織布,上海人稱之為老布。上海傳統的包,其實就是一張包袱布。老布被裁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其中一隻角貼上一方繡花三角布,圖案或是一對壽桃一對石榴,都是意蘊吉祥的圖案,連著一條帶子,帶子可用同質布縫成,也有另外特別編織出來的織帶,用以扎緊包袱。如同中國結其實就是一條繩一樣,中國的包其實就是一塊包袱布。從前出門營生打天下趕考的都是男人,包袱布不是老母就是妻子親手織造的。親人出門前,女人細心打點好這隻包,然後親自為男人搭上肩,再在胸前牢牢地穩扎地打好一隻結。就這樣,滿盛著家人的叮嚀和期盼,男人出門辦事去了。在客途陌生的小客棧裡,男人雙手緊抱著胸前的包袱,一心隻想快辦完事早點把家還。包中乾坤

    (摘自《老上海,舊時光》)

    1

    都市人走出來的一副行頭中,光那手上提的、肘上挽的、腋下夾的、肩上背的,就千姿百態,五花六花……上海話卻隻需一個字——包,就將其包攬其中。無論是手袋、拷克箱、背囊還是小坤包、手提包,上海話就是一個“包”字,還會時時用疊音,稱為“包包”。

    滬語中,隻有與小孩子交流,纔會用疊音,如車車、狗狗、屋屋、糖糖……唯“包包”這個疊音,卻在成年人用詞中保留下來。但凡用疊音的,音韻中總會有股糯軟的腔調,然連上海的須眉大丈夫都不在意,開口閉口稱自己那隻終日不離身的包為“包包”。

    盡管疊音有點像那絲絲粘著扯不斷的口香糖一樣,特別不合男人,上海男人纔不顧這。如今上海男人身邊往往不會有太多現金——卻有許多看似瑣碎卻要緊要慢時必不可缺的:鑰匙、名片、手機、保心丸、通訊錄或者還有避孕套……帶著它們隨身行,就像總有一片無微的呵護伴隨在側,心裡踏實。

    一聲“包包”,很像女孩名的昵稱:芳芳、楚楚、蓉蓉、娟娟……

    對男人說,一聲“包包”,因為已運用得自然習慣,雖然發音絕不陽剛,但絕不顯娘娘腔,裡面還蘊含著一縷深深的依戀。這是有淵源的,因為“包”在一開始問世時,就是十分女性的,而且天生是男人的專利。

    初的包就是一塊布,由母親或妻子在自家布機上一經一緯織出來,那種結實的,越用手感越柔但堅固度持久的家織布,上海人稱之為老布。上海傳統的包,其實就是一張包袱布。老布被裁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其中一隻角貼上一方繡花三角布,圖案或是一對壽桃一對石榴,都是意蘊吉祥的圖案,連著一條帶子,帶子可用同質布縫成,也有另外特別編織出來的織帶,用以扎緊包袱。如同中國結其實就是一條繩一樣,中國的包其實就是一塊包袱布。從前出門營生打天下趕考的都是男人,包袱布不是老母就是妻子親手織造的。親人出門前,女人細心打點好這隻包,然後親自為男人搭上肩,再在胸前牢牢地穩扎地打好一隻結。就這樣,滿盛著家人的叮嚀和期盼,男人出門辦事去了。在客途陌生的小客棧裡,男人雙手緊抱著胸前的包袱,一心隻想快辦完事早點把家還。

    女人也有用包包的時候。女人不會像男人樣將包斜馱在胸前,而是斯文地挽在手肘上。女人挽上包包的身影,總會攪得男人有點失落不安:女人挽包包常見的是回娘家小住。女人一回家,男人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張羅,所以男人一看見女人輕哼著小曲打理包袱心裡就不來勁。這種心態直到20世紀50年代政府動員婦女走出家門參加工作,許多上海男人看見老婆拎起包包(那時當然已不再挽著包袱了)上班去心裡就老大不高興一樣。

    女人與男人吵架,厲害的王牌是賭氣挽著包袱回娘家,等於在左鄰右舍當眾宣布了男人的種種不是,到頭來還得賠著笑瞼去把她接回來,落得裡外不是人……

    女人沉重的包袱,是眼淚汪汪挽著它悄然離家去追隨自己的幸福。包裡除了幾件替換衣衫,真的一文娘家錢一根娘家線都不帶走,否則,會很褻瀆自己那決絕的情懷。愛情在受阻壓之時,越會有噴薄而出的動力。相愛的男女在作出私奔的決定時,二話不說手挽包袱早早在約定點等著的往往都是女人。那小小的一隻包袱,濃縮了女人對下半世幸福的期盼和信念,纏繞著對養育她的父母的不舍和歉意。好多年好多年之後,女人老了,她的婚姻並未因她當年的痴情和義無反顧而顯得特別美滿幸福,無意中一次偶然又翻到那塊當年伴她離家的包袱布,在搖曳的燈火下,它就像夜間一片幽黑而清淺的河面,那星星點點的小花圖案如飄零著的張張浮萍,猶如她這樣的沒有娘家的女人,沒根沒底。這張包袱布她從此再沒有用過。她已無處再投奔,她已認命了。唯有離開人世的那一日,這張包袱布纔會再度陪她上路。

    後來,西式的提包、拎包、手袋開始傳入上海,但包袱布仍廣為上海人所用。物以稀為貴,漸漸地,這些看著土裡土氣的老布包袱布一旦啟用,反而有種隆重、貴氣、肅穆的氣派。

    老式上海人家要派發宴請帖子或禮金,那時當然沒有市內速遞,而是讓家中男傭人(必要男性,如果沒有男傭,就可叫上相熟多年可靠的看弄堂人或引街或包車夫)親自送上門。請帖或禮金用信封袋放在一隻專門用於此途的尺把長、七寸闊的扁紅木匣內,外面再用一塊包袱布一包,往腋下一夾就可開路。這裡的包袱布,大多為綾羅的,一樣在一隻角上繡著花,拖著一根帶子……對方接到帖子或禮金後,可即時回復托來人帶回並要打賞來人,也可另外以相同的方式作答復。這種風氣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上海老派人家間還保留著,隻是沒有男傭人了,就讓家中男孩騎上自行車挾著這樣一隻半舊不新的包袱跑一圈。一些思想進步的男孩子還老大不願意呢,但父命或爺爺之命不敢違抗(老派人家一家之主有權威),現在他們自己都已做爺爺了,回憶那段經歷反倒覺得十分難能可貴——這就是傳統文化吧!那收到的一方接過那隻包會眉毛一抬,開心地一笑:“呵,你們屋裡廂還是老派頭!”然後小心地打開包袱,取出那隻紅木盒慎重地打開……這是一種禮遇,一份尊重。

    解放後還保留用包袱的,還有上海的私人裁縫。他們大都有自己的老主顧,私人企業改造後他們在國營機構上班。這些舊日老主顧常會一隻電話召他們下班後去一趟。所以,他們隨身帶的包裡必有一塊包袱布整整齊齊疊著。到了老主顧家裡,將那包袱布一抖,依次放上衣料、絲綿、夾裡、滾條……熟稔地把包一扎,默默顯出一種資格。老主顧欣賞他的,也就是這一套:“張裁縫呀,你這塊包袱布,也有點年月了!”

    “可不是,還是你做新娘子那陣我自己車的。心想人家做新娘子衣裳,我也得帶一塊新包袱布纔好呀。喏,你現在女兒都三十幾歲了!”

    小小一塊包袱布,竟也印證了主客雙方共同走過的一個時代。

    現今私人裁縫可以服務周到上門替你度身取料,隻是,他們都拿不出一塊包袱布,隻隨身一隻皺巴巴的塑料袋。有的收入不俗的小裁縫還像煞有介事拎著一隻拷克箱,唯獨缺少一塊印證主客多年交往的看入眼有幾分安全感的包袱布。這個細節,已永遠湮沒在城市生活的節奏之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細節堪供端詳。細節雖細,卻能在時尚中含蓄地體現性格和審美。

    現今上海街頭早已見不到挾包袱的行人,但一些家有老人的上海家庭,在老人的箱櫃之中,仍可翻得出幾隻扎著幾團舊絨線或無用的雜物的包袱。如果你的老人還健在,千萬不要隨意挪動丟棄他們的包袱,因為那裡面包扎著他們逝去的年華。別看那些已褪色的色澤黯然的包袱,對這些老人,售價上萬的一隻LV手提包價值都不及它們。

    新工藝盛行的年代,給我們帶來便捷和進步,但科技缺乏手工制作留下的那點體溫,蘊含在簡樸中的那份美感。如現今,包袱布已走出我們的生活。

    2

    150年前,西風東漸,上海街頭出現一批手挾大皮包的洋人。他們傲然地坐在黃包車上,刷擦得锃亮的皮鞋腳邊,赫然放著一隻漲鼓鼓、沉甸甸的黑色牛皮公文包(上海人稱大班包),派頭十足,特別那黑色的低調和沉默,看入眼中,有一份誘人的神秘感。一時,上海成功人士的標志,就是西裝革履,手提這樣一隻脹鼓鼓的公文包出入外灘大馬路上的寫字樓。

    連帶工廠的藍領工,都不屑再像小裁縫樣手挾包袱去上班。他們一般都手拎一隻洋鐵腰形飯盒,那是他們的午飯。嚴格講,飯盒不屬包,但對這批產業工人,手拎飯盒就是開工的標志。

    老上海男人們,好像都不大時興手裡拎著包,除非是專業人土。從前,連大學生們都不用包,隻用根書包帶將幾本硬封面洋文書作十字形結扎拎在手上,很是瀟灑風流呢。男人的拎包沉重碩大的,要數出診的西醫:聽診器、血壓器、靜脈注射器等各種藥劑、針筒,亮锃锃冰冷冷的,充滿權威性。很多上海男孩子立下行醫的志願,大多是這隻神秘的大皮包所引起的。

    所以講,從一個人的包包,就可準確無誤地估出他的職業、地位和境遇。一個細心的上海先生,對他手中包包的關注,會超過他身上其他衣物。一隻包一雙鞋,好比是辦公室叢林戰中的盾牌和戰靴,所謂“欲成其事,必先利器”,難怪今天白領男女對手中那隻包,十分肯落重本,某種程度上這是你的注冊商標。名牌手袋、皮包動輒成千上萬一隻仍大有市場,原因就在此。

    城市也暗藏著暴力隱患,防暴專家常會在電視公告中提醒市民要有防暴意識,其中一條就是,在電梯裡隻有你和一個陌生人時,要站在電梯角間,雙手緊抱著你的公文包放在小腹前以防突然致命的一擊;在空蕩蕩的末班地鐵廂內要雙手緊抱你的公文包在胸前坐在有護板的一端……年輕女孩子為防越短裙走光,在公交車就座時可將包包平放在大腿上,如欲防在公交車遭非禮,女孩可將包包緊貼在胸前……可見,我們手中的包包,可真是保護自身的盾牌。

    女人用包包的歷史要比男人短得多。因為從前女人大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難怪從前一旦女人挽著包袱出門,好像她們不是私奔就是與老公吵架回娘家。就連祥林嫂那樣靠勞動自食其力的女人,兩次去魯家上工,經歷、遭遇、神情個性都已截然不同了,但她的包包還是一樣的,一隻荸荠狀竹籃和一隻藍布小包袱……

    上海舊式女子沒有什麼隱私空間,所以連包包都沒想到要置一隻,多在貼身小馬夾口袋裡有一隻手帕包,包著幾張平時從小菜錢裡扣下來的私房錢。

    漸漸地,女人開始走出家門,哪怕是紡織女工,也都有一隻包包拎在手上。她們的手袋通常也隻是一隻洋鐵飯盒。此外,拎一隻木柄布口袋。這是一種改革了的包袱,已由一塊布演變成名正言順的袋,再加一對木頭把柄。布袋仍是自己縫制的,一旦磨損了,可以再縫制一隻新的。而木頭把手,可以用很久。畢竟是女人,瑣碎物比男人多,所以飯盒之外,還得有一隻木柄手袋,內裡還有一把木梳、一面小鏡子、扎了一半的鞋底板……

    洋行寫字樓的職業女性,自然都是用皮質的手袋。上海女人都懂得上班用的手袋要大方沉穩,不能太小,更不能綴滿各種亮閃閃的玩意兒。早期的手袋,一般都是挾在腋下的。

    女人的手袋是非常私密的,與女人寸步不離的,哪怕上洗手間也帶著去的。上海女人出門一定要挽著手袋,女人出門沒有包包,左看右看就是不登樣,連兩隻手都無處放似的。

    與女人的頭發長短與年齡成反比相反,女人的年齡要與手袋的大小成正比:手袋越大、越沉,說明女人的職位越高,閱歷越成熟。

    舊上海的公館太太喜歡挽著做工精致的手袋上街,或者以此區別自己與掙飯喫的職業婦女吧。她們是不屑與她們先生的秘書助理混為一體的。豈知職業女性也不屑與她們混為一體。故而舊時上海從來有職業婦女和公館太太兩大派別。一應衣著發式都是不同的,當然包括手袋。公館太太的手袋大都做工講究,裝飾復雜,職業女性的手袋則是較中性化,皮質講究牢固,式樣保守。

    女教師,或女青年會婦女社會工作者,大都喜歡用單肩背書包式手袋,或許是出於對學生時代生活的留戀吧。單肩背書包式手袋在40年代時十分風行上海。這股有點中性化的手袋時尚源自美國。據說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男人都參軍去了,女人們為了適應戰時需要紛紛頂上男人的工作崗位,她們的心態也開始變得更為寬闊。為行動方便,中性化成為時裝界的時尚,褲裝替代了傳統裙袍(如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舒繡文,一身中性褲裝,正確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時尚)。洋人講究服飾搭配,傳統的手挽式女人手袋不適合褲裝,於是,單肩背大手袋問世。上海女人喜歡大手袋,因為這種手袋可以裝好多東西:化妝品、衛生紙外,再是一本英文版的《飄》或《簡愛》,午飯(三明治)、水瓶都可以塞入,還可騰出雙手拎其他東西。女人背上這樣的包,顯得更干練自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此風仍方興未艾。上海女人是願意貼近時尚,一時十分流行這種背包。老版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裡的女特務就是一身工裝褲背著這樣的包,十分合她偽裝的女大學生、女知識青年的身份。上海年輕知識女性特別青睞這種單肩背拎包,覺得它們大氣、富有書卷氣,一直持續流行到今天。

    令人羨慕的是學生們的書包。那時的書包,都是籐條編成的小箱子,考究點的是小牛皮箱子。至於大學生,正如前文所述,都不用書包。男同學都手挾一隻講義夾、幾本書,瀟灑而過。不過女同學除手夾講義外,還是習慣肩背一隻小手袋的。

    因為市場有需求,上海很快就有了正宗的Made in Shanghai的手袋。無論是款式還是質量,一點也不會輸給舶來貨。那些從歐洲逃難來的猶太人,不少在今南京西路(原靜安寺路)、淮海路(原霞飛路)、石門二路(原同孚路)開起了精致的時尚專賣店,也帶進了許多歐洲時尚素。一時,上海女人的包包款式,有方形、長方形、鵝蛋形、圓形、菱形、三角形,質料有羊皮、牛皮、鱷魚皮、蛇皮、貂皮、錦緞、絨線的……很燦爛地裝飾了上海這個東方巴黎。

    雍容的女人手提包,當推與裘皮大衣配套的貂皮、黃狼皮或狐嵌的與暖手筒合而為一的手袋。女人雙手往暖手筒裡一插,保證了手袋的安全萬無一失。當然,這種成日可以籠著雙手的女人大多為少奶奶、太太之類。一般新派點的現代女性,都不大會喜歡成日袖著雙手揮拂著肘部來使喚他人的腔調(雙手籠在袖裡不肯伸出來,自然便隻好用肘部表達肢體語言)。這樣的姿勢,不免有點盛氣凌人之態。

    3

    解放了,男女平等,婦女半爿天。於是,包上的性別界限也模糊了起來:公文包——一副資產階級吸血蟲丑惡形狀,首先給淘汰了。那些綴著珠片、閃光片的女手袋,與當時男女一身藍布人民裝根本是格格不入,自然也壓了箱底。連帶專業女性的漆皮、拷花皮的手袋,也因太小資而不敢拎出街。更多是因為過去的專業女性後來不少都成了挨批評、作檢查的專業女性,再也用不著這樣的手袋了。

    當時社會上的拎包就是那種方形人造革拉鏈包,面料有如燈芯絨條紋狀,也有光皮狀,男女區分在色澤上,膽子大點的女性,會拎上一隻紫紅色,或者秋香綠色的。不過,黑色是路的,耐髒又大眾化。女人還可多一種選擇,就是肩背書包型拉鏈包。從女學生到知識型青年女干部型,一直都很喜歡這種背包。

    時代變了,男女都一樣,但那千人一面、單調沉悶的包裡內容,還是有一點微妙不同的:男人的包裡一打開就是一股衝鼻的香煙味(從前男人抽煙的特別多),裡面永遠會擱著一包拆封的飛馬牌香煙,散落出的煙絲嵌在包的踏縫裡,然後是一包火柴,一隻用有蓋的玻璃瓶作替代的私人茶杯。夏天時分再加一把紙折扇、一塊“414”干毛巾。然後,時常會有一本《紅旗》雜志故意露出在包口。但更多時候,會用報紙小心地包住一本《拍案驚奇》《七俠五義》之類的書。女人們的包內,總有一面小鏡子和一把木梳、一小鐵盒百雀靈潤膚霜、一疊草紙……大多還有一包用花方綢巾包著的絨線生活(活計)。年輕點的,會有一本《青春之歌》,甚至《簡愛》。

    大約從50年代中期起,或者是因為容國團為中國爭得了個世界冠軍,體育健兒的裝束很快成了城市青年的時尚。一種在運動員中時興出來的體積碩大的圓桶形上面為抽式收口的包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現身,一露眼就馬上風行上海。這種包有布質和人造革兩種質料:人造革的更顯挺括威猛,布質的不少是家制的。但凡Home Made的東西,總有一份令人相忘江湖的恬淡。家制的這種抽式筒形袋,設計和做工更考究更別致,令人再次憶起百年前男人用的那張包袱布。包的制作者往往大多是女朋友,連老婆都很少。因為,唯有女朋友纔會敏銳地捕捉到那如何令他能把一隻包包背成一種型款素,使他能把這隻上海已背得滿街滿巷的圓桶包背得瀟灑又有風采。對這點,反而做老婆的往往會忽略掉。為什麼有時家花沒有野花香,這也是一個因素。背這樣的包,好的年齡是二十八至四十歲,還要有一個高大的個頭和十分陽光的微笑。如果理一隻板刷頭再配副太陽鏡就更佳(現在流行稱“酷”)。喜愛背這種包的男人,往往都喜歡將自行車的坐墊放得高高的,擺出一副俯衝的英姿。如果此時在肩背著這樣一隻包之外再斜背一把吉他,臉上架副父親年輕時留下的雷朋太陽鏡(雷朋的款式已成經典,永無時尚落伍之說),那就是五六十年代男人時尚的組合,足以融化情竇初開的小女人的心房……或許因為妒忌,也因為上海人的審美觀已給徹底改造過了,上海人給這種包起了一個很難聽的名字——“馬桶包”,因為它那圓圓的鼓鼓的形狀,像煞上海人舊時用的馬桶。而時常背馬桶包的,也往往被歸入名聲很臭的“阿飛”一列。

    說來也是,在這些馬桶包裡,往往充滿了與無產階級格格不入的小資情調:十有八九有一本《外國名歌200首》、一隻相機及一疊以襄陽路那所俄羅斯東正教堂尖頂為背景的女孩子照片。此外,或許還有一本《基督山恩仇記》。在開放前的上海半公開的時尚圈子裡,一個沒讀過《基督山恩仇記》的男青年,簡直如同沒開過眼界的老土一樣,會被圈內人恥笑的。

    馬桶包隻限於時髦男性,女人當然也有背馬桶包的。不過,通常,女人背馬桶包,會被人認為太“煞”(男性化)。

    他老人家講過,在階級社會中,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且這種烙印(其實就是生活背景的烙印)一定會頑強地在生活中表現出來,包括那小小一隻“包”。

    有一種本色的、開口的、方方正正的草編包。這種看似質樸的包其實十分奢貴,一般一年就要換一次,否則會顯松散,特別是把柄處極易折斷。不過,草包實在輕便又干淨相,有的還仔細在包內縫上一層絹絲紡之類的裡膽,令手伸進伸出觸感光滑舒服。這通常都是那些閑在家裡不上班的老婆做的。有的草包的手環上,還給仔細地繞上一圈玻璃絲,也是為了令手感舒服點、牢固點。這些草包的主人,大多為中年的老資產、老洋行、CEO、老專業人士之類,這些自然織品制成的上班包,對這代從小接受孔孟之道又在十裡洋場中闖蕩過來的昔日風流人物,很有種道家提倡的內斂平心的啟迪,這種東方智慧現今已很少有人懂得欣賞。這些大半生在舊時代度過的上海先生,坦然地放下拎了幾十年的沉甸甸的嵌著亮晶晶的鎖搭的公文包、大班包,拎起那輕捷的手工編織的草包。草包是開口的沒有拉鏈拉滿,他們需要的正是這樣:凡事坦白,凡事敞開,以免遭引不必要的麻煩。

    他們的開口草包裡,通常有一隻干淨的白信封,內裡放著去年的龍井新茶葉,分量正夠他一天的需要——此生對茶葉的品質的苛求,恐怕是再也改不掉了。另外有隻塑料密封盒,是香港的親友送的,這在那時上海也屬十分新鮮。裡面是他每日帶的小菜,其實也不過是家常的黃芽菜肉絲、自制熏魚或熏蛋,卻是老婆精心烹飪的。單位食堂的菜實在喫不得,又咸又不干淨,菜心裡的沙泥都看得見!不如自己帶菜,還省下去食堂窗口排長隊的時間。喫好飯洗淨那隻塑料盒,下班時走過“邵萬生”或“杜六房”這些老牌熟食店,如見到有新上市的糟雞糟肉,剛出爐的醬豬肉叉燒,就可順便倒幾盆回去下老酒,放在那塑料盒裡又衛生又穩妥,汁水都不會溢出來。偶爾,還有一小袋一兩裝的現磨好的咖啡。對他們來講,每天可以平安無事準時回家,合家團聚晚餐桌上,老酒抿抿,再燒一壺咖啡,一定是十分滿足。此外,他們的草包內,往往還有一隻塑料袋,裡面是一方搓洗得很干淨的小毛巾、一雙筷子、一把西式湯勺。識貨的人還看得出,那是正宗的CRISFIE的噴銀餐具。就這些,你已可窺視到他們那套死不改悔的生活態度。歲月悠悠,我們的價值觀很容易在不斷地與生活的妥協中流失,而他們一隻小小的草包,依然盛得住那份所走過的固執的自愛自尊的歲月。

    尼龍線兜,那種用尼龍絲鉤成的極細卻又堅韌度極高的尼龍線兜,一度對上海人來講,與出門帶鑰匙一樣重要。這種網線兜色澤多樣,有透明、淺藍、淺粉紅等色,有的還綴上一粒粒小珠子,遠遠看過去,有點似18世紀歐洲女人的面紗,有種朦矓美。上海人上班總要帶著它,以方便下班時,甚至午休時路過菜場帶點菜回來,手腳快的還可以將菜洗好、魚剖洗好晾在那隻遠看十分浪漫的網兜裡,下班回家就可直接起油鍋了。隨身帶著這樣一隻網兜,在社會物質貧乏、供應不足時,是方便理想的購物袋。

    70年代,一種用花尼龍布裁剪的開口拎包替代了這種尼龍絲網兜。這種花尼龍包初時隻在女人中流行。女人們厭倦了非藍則褐的世界,不知哪一位聰明女人想出來,用圖案鮮艷的尼龍料縫制成手袋。一時,滿街的藍色海洋,多了幾色鮮艷的點綴。那道關不住的春光,誘得許多男性也選擇了這種又輕又便捷的包包。一位沒有留下名字的創意者,為這種尼龍袋加了一個人造革托底。不用時,可將這隻包折疊起來用拉鏈拉起。要用時,再拉開拉鏈將其抖開來,徹底改良了這種尼龍袋成為包。

    “文革”期間廣泛流行的包包,就是那種繡著“為人民服務”的黃軍包。那種包一背,再配一身真偽難辨的黃軍裝,果真有一股凜然的革命正氣。這種黃軍包很容易弄到手,要為自己抹上一層革命色彩,其實也很容易,難怪那時的上海人,不論是小將還是頭發斑白的老師傅,都人手一隻“為人民服務”的黃軍包。自有一批有自知之明的上海人,深明追上革命潮流的應是思想和內涵,更因為不少背著“為人民服務”包包的人做出的事,十分令人民厭惡,所以,黃軍包的革命光環再眩目,仍有人堅決拒絕背上它。

    開放前上海女人時尚的手袋,是那種出口轉內銷的彩編大草包。與那些老資產拎的草包不同,這種出口轉內銷的草包,都是色澤鮮艷圖案誇張,襯著女人們一身藍布上衣和灰法蘭絨西裝褲,再加一頭齊肩的用電線卷成大波浪的烏發,那團鮮艷即時被化解為一抹恰如其分的點綴,升華成一團含蓄的時尚。街上革命口號叫得再震天,上海女人的草包裡,仍然放著一支防裂唇膏。上海女人怎麼都扔不掉那塗口紅的習慣手勢,哪怕抹上一層無色的防裂唇膏也好!然後,永遠會有一條沾著花露水的手絹,一把弔著隻用玻璃絲編成的小鹿的鑰匙圈,一本精致小巧的《語錄》。間或,會有一本直排版的紙頁已泛黃的、由生活書店出版的《安娜?卡列寧娜》……

    4

    真想不到,一隻包包,竟也可稱為我們城市記憶的倉庫。

    小小一隻包包,原來是我們維繫自身尊嚴和生活路向的巨大動力和體貼的呵護。難怪我們經常要整理查視我們的包包,猶如我們需要經常自我提醒,反省自己的言行一樣。所以通常,我們認定一隻包後(指上班用的那種),一般不會隨意替換。萬一調包了一次,往往就會顯得丟三拉四,找到這樣不見了那樣。可見就是自己的包一定要保管好,不能給調換掉,各人有各人的包,就如同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次序,一旦給調換了,就麻煩了。

    挽著一隻用熟了的包,就像挽著與我們一起走過歲月的老伴一樣,令我們安詳踏實。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