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新世相: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新世相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66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16607
    作者:新世相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3月 

        
        
    "

    編輯推薦
    新世相創始人張偉首本隨筆集  百萬粉絲自媒體

    超具影響力的文藝大號 

    “4個小時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新世相圖書館”年度刷屏事件策劃者

    ★特別收錄世相引爆整個媒體界的“文藝三篇”,提倡有物質基礎的都市生活價值觀,創業家、紅人大V、明星、學者,紛紛關注轉載。

    ★張偉精選84篇受好評文章,重新修改、創作,實體書獨家發布。

    ★100萬人的集體文藝晚禱,讓心靈在平靜中安睡。

    ★全書四色印刷,精美裝幀。32張精選內文配圖 流傳度廣的經典語錄首次集合。

     
    內容簡介


    這是新世相創始人張偉的首本隨筆集。84篇用文藝解決人間煩惱的樣本。


    84篇樣本裡你會看到,原來折磨你和喬布斯、海明威、夢露、卡波特、原研哉……的,是同一種東西。大師們未必有生活的解藥,但你會從他們的故事裡發現一些實用而不失格調的生活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丈量世界坐標繫。


    保持鎮靜、不被生活吞沒,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作者簡介


    張偉,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博客天下》執行總編,《GQ智族》副主編、總主筆,中文非虛構寫作代表人物。世相、新世相公眾號創始人,收獲100多萬讀者,關注者中不乏知名學者、作家、藝術家、創業領袖。


    新世相每晚12點準時更新,推薦好作品“為文藝正名”“倡導審美和品位,引領潮流”,是圈內知名的“深夜10萬 ”。先後推出“四小時逃離北上廣”“新世相圖書館”等現像級互聯網產品,張偉本人也被讀者親切稱為“文藝教主”。
    目錄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為何該勇於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
    1.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
    2.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
    3.堅硬的坐標繫
    4.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
    5.分寸感:準確、克制的表達
    6.真誠而堅韌
    ▏Chapter1在慣常裡藏著了不起的事情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可能發生了不起的事情
    我聽龐麥郎《滑板鞋》時想到的一些事
    該不該“與世界為敵”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為何該勇於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


    1.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


    2.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


    3.堅硬的坐標繫


    4.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


    5.分寸感:準確、克制的表達


    6.真誠而堅韌


    ▏Chapter1在慣常裡藏著了不起的事情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可能發生了不起的事情


    我聽龐麥郎《滑板鞋》時想到的一些事


    該不該“與世界為敵”


    物質如潮水,精神是河床


    風吹過萬物前,先吹過柔軟的身體


    相比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更應該成為一個識趣的人


    你選擇了現在的生活,還是被迫過著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壯志在胸,就得反復試驗去哪裡生活


    世界上不勢利的喜歡


    我從來沒有羞於承認過,無論是汪國真還是餘秋雨


    這麼多年了,朋克們都在過著什麼生活


    跳繩遊戲


    不隨便讓別人感動或傷心,也是一種道德


    活在平凡的世界裡你是不是就認了?


    好故事來自壞生活


    陽光照進枯井裡,就知道了黑暗的溫柔


    死在沙灘上之後,要不要爬起來再做一次前浪?


    ▏Chapter2保持不被潮水吞沒的基礎


    那些暴露了你的內心


    你們各過橋,我緘口不語


    我們都是敏感的時代病人,強求生活不具有的美好


    短痛不如長痛


    失眠者


    找到你生活裡的龍,或者變成一聲春雷


    傑作與人生,都靠餘味


    盡管痛苦的回憶遠多過快樂的回憶


    欲望的分寸


    依賴淡薄的表面關繫過日子,不是比獨處更寂寞嗎?


    就像那未了的餘情


    想起十九歲那年的事,真叫人又難過又怦然一動


    為什麼要回家


    被背叛的人更有力量


    性比愛更可靠,因為它離物質世界更近


    好的男女關繫是免費的快樂,還是隱藏的折磨


    時間


    ▏Chapter3你的外表是否襯得上你的靈魂


    人們熱衷的應該反對,人們反對的應該流行


    風格是一種流動的本質


    再論風格:不以貌取人,而以魅力取人


    你為什麼停住時光


    美化生活的惡果,是被赤裸真相傷得更深


    不是茨岡人就別學著熱衷於離別


    為什麼矛盾而復雜的女人特別有魅力


    你的外表是否襯得上你的靈魂


    穿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有用的性感


    扮演成整天自我矮化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看清了這個被誤解的時代


    我總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做一些讓自己覺得激動的事情


    坎普


    ▏Chapter4你有偶爾對世界說去他媽的權利


    這兩年你過得好不好,你已經改變了多少


    你偶爾該對這個世界說“去他媽的”


    在下雨的夜晚死而復生


    田園生活


    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隨時培養自己的不滿


    我們把自由想得太美好,以至於它永遠無法抵達。


    沒有任何痛苦能通過“想明白”化解


    當風暴不襲擊你時,憤然去襲擊風暴


    到底什麼理由讓人願意打一場艱難而美好的仗


    誓言跟時代是相反的,還在遵守誓言的人像舊時代的人


    矛盾感、偏差、陌生感


    過去既然很好,你又何必回頭


    沒有耐心的時代


    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從容跟隨


    ▏Chapter5生活其實是更重要的事


    生活是重要的


    為什麼該在日常生活裡不斷冒險


    我讓生活更簡單的努力是怎麼失敗的


    為什麼要遠離人生導師


    刻薄盛行的時代,你還喜歡寬厚的人嗎


    在成功者看起來都不大正常的年代,我們正常人該怎麼辦


    假如你是個普通人


    在成為很酷的事物與成為善意的事物之間,你會怎樣選


    人們總說“勿忘初心”,但初心真的不能拋棄嗎?


    過著普通的生活,也能有偉大的體驗嗎


    在互聯網年代,花五年時間安靜地做一件事是什麼感覺


    關於雞湯的若干苦惱


    被貼上與事實不符的標簽後,該怎麼辦


    巨頭上市,帝國分離,我們如何看待興衰


    寫給豆瓣十周年


    將來總歸要天上相聚,別在意此刻流逝光陰

    前言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審美本質上是區分好與壞的過程。我們中間的許多分歧,花費大量時間爭論,經常是因為沒有勇氣做終的好與壞的決斷。比方說,我們為了辯論長句和短句究竟哪個更漂亮舉出了無數理由,終還互相握手妥協,認為各有優劣。事實上呢?長句優於短句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審美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在這個領域不需要寬容。

    有一個關於品位的定義我曾推崇了很久:“品位是判斷事物好壞的勇氣和能力,以及對壞東西說不的能力。”如果細分起來,難的反倒是對壞東西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我自己對“品位”一詞還有另一種更膚淺解釋:品位是準確感知潮流方向的能力,以及明知潮流向何流動但仍不失去自我方向的能力。說到這裡圖窮匕見,當社會潮流是反感“文藝”的,是調侃和反諷的,但2013年開始,世相始終希望恢復“文藝”的名譽,也希望我們不為壞的潮流所動搖,並努力改變潮水的方向。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審美本質上是區分好與壞的過程。我們中間的許多分歧,花費大量時間爭論,經常是因為沒有勇氣做終的好與壞的決斷。比方說,我們為了辯論長句和短句究竟哪個更漂亮舉出了無數理由,終還互相握手妥協,認為各有優劣。事實上呢?長句優於短句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審美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在這個領域不需要寬容。


     


    有一個關於品位的定義我曾推崇了很久:“品位是判斷事物好壞的勇氣和能力,以及對壞東西說不的能力。”如果細分起來,難的反倒是對壞東西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我自己對“品位”一詞還有另一種更膚淺解釋:品位是準確感知潮流方向的能力,以及明知潮流向何流動但仍不失去自我方向的能力。說到這裡圖窮匕見,當社會潮流是反感“文藝”的,是調侃和反諷的,但2013年開始,世相始終希望恢復“文藝”的名譽,也希望我們不為壞的潮流所動搖,並努力改變潮水的方向。


     


    如果說我不願意面對一個空洞的“社會”發出邀請,那麼我起碼對世相和它的讀者有所要求,或有所寄望。我們是時候做出選擇。是否願意承認文藝是生活的根基,是否願意對抗對文藝的拙劣的傷害,是否願意重新公開展示自己身上某一部分潛伏的文藝氣質。


     


    我熱切地希望一個可以公開推崇文藝且不受指點的時代重新歸來。或者說,如果這個時代本身就還存在,希望它浮出水面而不是藏在眾人生活的暗影裡。希望閱讀、旅行,欣賞建築和油畫,當眾贊美精神生活都成為新的潮流。


     


    這一切當然散落著存在各個角落,也讓人對“文藝潰敗”這個論點充滿懷疑。但歸根結底,為什麼需要對文藝的一次統一命名?因為當我們行其實而不揚其名,久而久之,這種畏縮和規避心態成為風氣,遮掩正常的文藝生活居然成為常態,那些居於邊緣地位的文藝生活首當其衝,遭到冷遇甚至訕笑,漠然和木然隨後擴展到主流的文學生活中。


     


    在此之前,還有工作要做。文藝同樣區分好壞,因為它本身就意味著審美和品位。救護文藝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好的文藝產生共識。坦白講,文藝的壞品味是讓許多其實熱愛文藝的人反倒羞於談論文藝的主要的原因。我們需要區分好文藝和壞文藝的能力,更需要勇氣。長久以來,某一類小眾的行為和審美傾向被強橫地定義為“文藝”,這類審美傾向包括膩味的抒情、毫無實質內容而形式又做作難堪的言辭、空洞而不知所雲的勵志、不懂節制的情緒以及腐朽的妝扮。將此稱作“文藝”並進而對文藝進行嘲諷和唾棄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是惡劣的,其可笑程度就如同因為有人溺水而希望填沒整個海洋那樣可笑。


     


    從另一個角度講,審美是一繫列復雜判斷過程被抽像化的結果,這些復雜的判斷的標準在我們成長到生命某個階段就已經基本固定,後內化為直覺,也就是判斷力。我們有機會調整自己判斷的能力,但這需要我們養成重視細節、不時發問的習慣,為什麼在21寸顯示器上五號字體比小五號字體更粗俗?為什麼蘋果手機的圓直角比純粹的直角和圓弧更加精致?為什麼微笑的小丑比哭泣的小丑更加悲傷?每一次對此類問題的回答都可以訓練判斷力和審美能力,在這種瑣碎問題上花費時間是值得的。


     


    這是我們為獲得更優質的文藝生活必須付出的努力——它毫不艱辛,充滿愉悅。


     


    ▏為何該勇於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


     


    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希望每個人都有點“文藝”氣質,隻有這樣的人,纔會對人生、命運、浮沉有思考,纔能對人和事有超出世俗算計的理解。


     


    這句話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部分嘲笑,其背景是在當下中國,稱一個人是“文藝青年”已經變成某種便捷的消解和嘲笑方式,即,某個人如果表現出真誠的哀怨,或不切實際地審美追求,那麼這個人會顯得格格不入,可笑,甚至可恥。


     


    急於嘲諷和以貌似遊離於真誠的態度調侃一切認真的審美追求都是不正行的。反諷自興盛之初,隻有在對抗錯誤的權威之時纔獲得合法性,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它是有害的。


     


    在被反諷和段子毀掉的諸多真誠與美好事物中,“文藝”是很顯著的一種。套用我喜歡的句式來說,“世道變壞是從人們取笑文藝青年開始的”。


     


    大概10年前,文學青年成為罵人的詞彙,再過幾年,文藝青年也成了沒人願意承認的身份。人們匆匆忙忙地、詭異地笑著,或者故作嗔怒地反駁道:你纔是文藝青年。


     


    這些說辭令真誠地討論美好事物變得不合時宜,甚至顯得丟人,久而久之,以至於當“世相”被稱作“文藝青年”所喜歡的東西時,很多人顯得憂心忡忡。


     


    重復是一種致命力量。久而久之,也許再沒有人會在拒絕承認自己文藝之前先仔細想想,什麼是文藝,它可恥嗎?我們在隨波逐流之際,是否也小心翼翼地切割了某些自己本來很珍愛的東西?


     


    我對這種風氣所能竭盡全力做出的理解是,文藝有時候被認為是無病呻吟、矯情、誇大日常生活的戲劇感並且沉浸其中,或者使用某些華麗而毫無實際內容的詞彙來形容一種飄渺而不可捕捉的情緒。


     


    但這是一種誤解,一種偏見,或者一種刻意的詆毀。事實上,上述特征隻是文藝情緒被過度誇張或濫用的表現,而不是“文藝”本身。將一些泛濫的不夠克制的或者裝模作樣的情感歸結為“文藝”並加以嘲諷,誤傷了很多正常、健康甚至不可或缺的東西。


     


    幾乎可以肯定,每個人心裡都藏著被稱作“文藝”的那些東西。誰不曾在某一瞬間感到憂愁或傷感?誰不曾忽然嘆口氣覺得這世界過於現實?誰不曾突然被某件美麗的事物——一朵花或者一道日光——觸動並陷入沉思?


     


    被以“文藝”之名進行嘲諷的事物,正是人類精神中可貴的那部分存在——愛情、美麗、感動、傷感、渺小感,等等。相比之下,“文藝”的人選擇一種更加精致、盡量不那麼粗鄙甚至非常優雅的詞彙闡述現實生活,展示內心世界。這原本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審美的構成,它與蘇格蘭人門外的花圃以及英國紳士脖子下的領結一樣,顯示著對世界的積極態度,顯示著對品質的追求和對粗率的拒絕。


     


    “文藝”代表著一種雕琢的努力,一種抒情之美。它並非回避真相,而是用更高級的方式陳述真相;它並非忽視現實,而是用鮮美的養料滋潤現實。它是真誠的、嚴肅的、高尚的,它並非隻是表面化、碎片化的堆砌一些花哨之物,它向內渴望精深生活,結果導向一個社會的精神世界的豐富,並且可以抵抗過於功利的潮流。在目前,我們並不幸福的重要原因恰恰是“文藝”太少而非太多。“文藝”名聲的潰敗伴隨著我們時代文學、藝術的潰敗而發生。


     


    結果,我們毫不留情地對這些重要事物進行圍攻,羞於承認自己與它們發生任何關繫,並將類似情緒深埋在心裡。我們學著別人訕笑或啐口唾沫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抹殺內心深處認可的珍貴情感的過程,就是讓自己內心庸俗化的過程,也是我們屈服於粗糙貧乏的集體意識而修正敏感活潑的精神世界的過程。


     


    接受本質,而不是躲避它。我們何必為人之常情而羞愧呢?本質上來說,生命的過程不就是將粗鄙不堪的本質裝扮成優雅美好的表像的過程嗎?我們都在為生存奔忙,文藝是讓這種奔忙的本質顯得略帶質感的努力。我們都在為了有用而生活,但人性不就是為有用這個本質提供裝扮讓我們覺得生活不隻是功利計算,還可以躲進內心尋求不安的情愫嗎?


     


    隻要還願意在生活的任何方面追求美,誰不是“文藝青年”呢?我受夠了,我絕不願意生活在一個缺少文藝氣質的社會裡。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


     


    你會衝糖水,但你會衝一杯恰到好處的糖水嗎?甜度再增加一點,就有讓人痛飲之後感到膩味的可能;甜度略減,喝了就總不夠幸福。


     


    很少有人具備這種能力,但我們總是責怪世界上的糖水太多了——即便是一杯恰到好處的糖水在面前,我們也將它混雜在品位底下的糖水裡,一同責罵。久而久之,我們不但斷然無法獲得衝一杯好糖水的能力,甚至失去了辨別好糖水的能力。


     


    我們的確是在失去寫作甚至品鋻勵志美文的能力,我們制造了“心靈雞湯”這個詞,制造了“文藝青年”這個鄙夷的稱謂,結果,對人類至關重要,在無數個關鍵時刻影響了無數人命運的那類作品,名聲統統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是對“文藝青年”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大潮犯下的可恥的錯誤(這個錯誤是由那些劣質的文藝寫作者協助完成的)。好的糖水太重要了,但現在我們甚至不敢提及,更不用說試著制造。好的文藝作品、好的柔情,都太重要了,它事實上意味著理想主義、教養、尊重和自我敏感,但我們已經不再將它作為好品味的標志了。我們迫切需要重樹糖水工業的標準,給這個行業生存和喘息的空間。


     


    但的確有若干錯亂在“文藝”之名下發生。壞品位被放大、固化,輕浮之風盛行,這為嘲笑者找到來雖不公道但有效的靶子。愛護文藝的好方式是成為一名“對”的文藝青年。


     


    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


     


    由於豆瓣網、小眾網站和交際圈的存在,文藝青年容易接觸自己起初並不欣賞但被視作理所應當的行事風格。這時候,合格的文藝青年該擁有向壞品位說不的能力。“判斷好壞的能力”以及“對壞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本身就是品位的定義。


     


    不喜歡安妮寶貝、蘇珊?桑塔格或喬布斯,拒絕因為別人都在引用而讀他們的作品;但若喜歡安妮寶貝、蘇珊?桑塔格或喬布斯,拒絕因為有人鄙棄而羞於談論她們。讓人認可的氣質永遠是自己遵從內心喜歡並長期堅持的結果,《文藝青年裝逼指南》不能嘲笑那些真正喜歡並尊重棉布裙子和銀手鐲的女孩,或……男孩。他們與那些隻被膚淺而一時華麗的說辭打動的人本質上的區別,是對選擇的清醒和堅持。


     


    2.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


     


    文藝的生活應該是一種深刻的生活,它並非隻需要情緒,它需要的是有思考和人生經歷做基礎的情緒。你是否廣泛閱讀,了解世界上的許多角落?你是否能停止為不美好的事物蓋上假的外表,而是認清它之後去找到它的美?你是否掌握某一種生活技能,並且像對待音樂和繪畫一樣對待它?太多要求,指向一個,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以為是文藝的那種東西究竟有什麼意義?一旦開始思考,你會發現這思考是無盡頭的。


     


    淺薄是文藝的大忌。對“淺薄”一詞基本的解釋是“外在表現缺少內在支撐”,確保自己表現給別人的外在形像不會被發現隻是人雲亦雲,毫不了解。比方說,喜歡“搖滾青年”的憤怒、迷醉、反叛,就要了解搖滾音樂史,熟知代表人物的演唱技巧,熟知某個潮流所應和的時代整體氣質。讓“搖滾範兒”真正動人的,是它的精神內核,即破壞某種確定藩籬的快感,它的反抗是有指向的,並非不負責任的。喜歡一位作家或一首詩同樣如此。確保他或它不隻是一種膚淺的情感,裡爾克的《秋日》很好,但為什麼好?想明白之後纔在朋友圈裡張貼它,確保自己可以和人深入地談論它。


     


    “文藝”本身是一種向美的東西,是精致設計生活的某個方面,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因而,即便是那些看起來不符合世俗審美的文藝,也都有著某個向度的精神追求:真正信奉迷幻藥並從中有收獲的人追求的是“剝離塵世的抽像感”,以過度誇張的奢華為追求的“坎普”是追求“對悲劇的反叛”。這都是經過精致設計的體繫。相反,將“文藝”視作邋遢、肮髒甚至放棄責任感的想法極為錯誤。因此,如果你希望赤腳生活,沒關繫,但你件要做的事恐怕是先自己跟自己辯論,確定這真的體現了你追求的生活態度,而不隻是學習一種表像。


     


    3.堅硬的坐標繫


     


    文藝的內容就包括對真實世界的洞察理解。


     


    每個人要坦然面對生活,都必須建立認識世界的獨有的坐標繫,即可以將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切分的工具。不同的坐標繫可以將世界切成不同的形狀,找到藏在其中的不同的金塊。對坐標繫的要求是繫統,完整,假如你以商業為繫統來了解某樣事物,確保它首先被進行了完整的商業分析,一位女士的美貌或者一張紙的厚度,都可以在商業視角下獲得認可。人當然應該盡可能多地掌握坐標繫,以便豐富自己的觀察力,但前提是,起碼有一樣坐標,你是熟悉的,可以隨時供你取用,可以用來指導一切難題。我本人的坐標繫是特稿寫作,我了解世界結構的方式源自我了解一篇文章結構的方式。我了解一家企業推出產品的速度是否合適,也基於我對於文字節奏感的把握,以及從中得出的對於世界整體節奏感的把握。我看待一份感情裡的情話是否妥當,與我思考一篇文章裡的形容詞使用是否妥當時遵循的原則是大抵相似的。


     


    原研哉的坐標繫是設計,他對世界的了解是設計化的,他甚至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一場設計。對於自己選定的坐標繫,必須相信它可以指向本質的層面,並且用它來看待所有問題。


     


    “分工”雖然倡導專業知識,但並不是對某類重要知識完全無知的借口。在“專業”之外還有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知識”。宇宙起源、一朵花的結構與日本和歌的寫作手法都是讓生活更有質量的知識。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一樣藝術作品,是國外科學家對蒼蠅的頭部、花蕊、細胞等物品的攝影。科學與藝術無法區分。


     


    更何況,融合往往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除了優秀的工業設計、建築以外,平易近人的證據則是那些輝煌的科幻小說,和科學性、文學性都很棒的作品,比如《自達爾文以來》,比如《崩潰》,比如《自私的基因》,比如《上帝擲骰子嗎》……這個書單幾乎有無限長。


     


    4.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


     


    選擇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之前,要知道有哪些類型的人可以成為。因此繫統的知識儲備必不可少。不要零星獲得,尤其不要讓通過隻言片語了解的事物成為自己風格的核心要素。要利用分類法進行知識儲備。分類的意思是,如果你因為讀了《喬布斯傳》而對包豪斯情有獨鐘,那麼不妨先別到處談論,先對包豪斯進行遠超過百度百科的理解,然後開始繫統研習建築及設計流派,哥特和後現代分別是什麼,它們對你的吸引力為何小於包豪斯,日本設計師在面對“飽和世界”時如何選擇。了解所有風格可以支撐你的選擇,也可以避免你因為視野局限而錯過更好的選擇。


     


    關於分類還有幾個例子,因為它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如果你某一天知曉了伍爾夫的悲劇生活,認為她是自己悲劇氣質的構成,那麼立即購買她的傳記和代表作閱讀(搜索引擎讓我們在選擇一本書讀的時候不會錯太離譜),了解她所處的圈子,對那個圈子的氣質和它在英國近代史以及世界經濟學史上的地位有起碼認知。如果你宣稱自己喜歡花草,那麼你需要知道從林奈開始的植物分類學的大致歷史,盡力讓自己知道我們通稱的“玫瑰”其實是月季,而真正的玫瑰是單薄的。如果做得足夠好,你要知道什麼是“花程式”。


     


    5.分寸感:準確、克制的表達


     


    分寸感極為重要,很多時候,是否有分寸直接決定著你踐行的是好的文藝還是壞的文藝。了解什麼是好的表達,什麼是好的文字,什麼是好的抒情。這不容易,需要對情境的掌握,需要對分寸感的理解。可以柔軟,但不能令人打寒戰;可以狂野,但不能粗俗。文字表達上尤其如此,在一篇詩裡聽起來恰如其分的話,在地鐵的日常對白裡說通常可以被視作壞品位。已經被很多人說過的話,毫不儉省地重復萬零一遍,就是壞品位。“人世悲歡”這句話,現在就已經不如“人生所能經歷的痛苦和歡樂”這句話品位更好。“做個淡然的女子”之所以從初讓人驚艷變為如今遭人詬病,就是因為它已經泛濫,使用上失去了分寸。


     


    當你用一個詞,你得有理由。對詞語的重視和認真本身就是很文藝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更高的要求。“文藝”這東西,從表像上來看天生就跟甜膩的糖水有相似性,因此,總有人誤以為甜膩的糖水也是“文藝”味兒的。辨別兩者的區別,其實很考驗一個人的臨界把控能力,好的文藝永遠在文藝和糖水交接的線上踩著走,但絕不能踩進糖水裡面去,怎麼保證這一點?隻能靠多讀好的文藝作品,增強自己的修養,總結經驗,規避教訓。詞彙量一定要多,不能隻記得幾個所有人都記得住的詞。詞語和情緒都要見好就收,如果一些詞明顯很有情調,比如“人世”和“亦”,都那麼醒目,那麼一定要控制數量,你如果非說“人世亦如此”,就真不如“人世也這樣”或者“生活亦可以這麼說”來的通達恰當。千萬不能一路向西,要適時收回腳,回到正常人的語境裡待會兒,然後再回去淒美蒼涼安靜自怨,這樣就好比用茶水調劑了一下肉湯,不會膩到別人胃口。


     


    關於這一點,又可以引用普魯斯特評價貝戈特那句話來打比方,請盡量抄在筆記本上——“在哀怨的行文中插入一兩個唐突的字眼兒,一種粗聲粗氣的強調,不用說,他本人也一定感到自己感人的魅力正在於此。”


     


    6.真誠而堅韌


     


    我長久生活在一個我並不欣賞的時代,感到無所適從,我無所適從的主要的事物之一就是一種戲謔的、不肯直接面對的遊走的態度。它的表現包括不正式但漂亮異樣的裝束,善意但並不嚴肅的、喜歡消解但蔑視認真追求的談吐,光怪陸離的、缺乏傳統意義感的生活方式。


     


    要真誠,也就是說,盡量避免戲謔地表達。“文藝狗”這種自嘲的詞彙不要出現在自己嘴裡。將“文藝青年”這個身份視作一件嚴肅的、重要的事情。

    在線試讀
    為什麼該在日常生活裡不斷冒險


    所有人都愛雪山、荒漠和山風溪水。戶外和探險早已經成為一種極為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探索從來都首先是生存的必需途徑,然後纔是一個精神工具。正確了解這一點是荒野冒險開始之前應該明白的:你所進入的不是一種生活的輕松點綴,而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許多以“冒險”和“探索”為名的行為都誤解了這種本質。他們將探險當成刺激和消遣,抹殺了這種舉動的根本目的:對“生存本質”這一事物的觸摸和體驗。克裡斯·麥克肯多斯,一名逃離文明、生存於荒野的年輕人終死在荒野。以他為原型的書《阿拉斯加之死》裡面,開頭就有這樣一段話:

    阿拉斯加向來都對夢想者、與社會格格不入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那些人總認為這塊未被開墾的廣闊疆土能夠彌補他們生命中所有的缺憾。但事實上這片荒野是無情之地,它纔不在乎人們的希望或是憧憬之類的東西。

    不了解阿拉斯加的人總是喜歡拿起一本《阿拉斯加》雜志隨手翻翻,然後就打算:恩,我要到那兒去,享受一下遠離凡塵俗世的生活。但當他們到了這兒後,真的走人荒野時,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河流寬而急,蚊子咬死人,大部分地方都無動物可獵。住在荒野裡可不是那麼輕松的事。



    那麼,荒野裡和雪地裡究竟是怎樣的狀態?野外冒險首先意味著身體的舒適度被冒犯。獨自在林地裡居住了27年的美國“北塘隱士”因盜竊被捕之後是這樣說的:

    為什麼該在日常生活裡不斷冒險 



     


    所有人都愛雪山、荒漠和山風溪水。戶外和探險早已經成為一種極為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探索從來都首先是生存的必需途徑,然後纔是一個精神工具。正確了解這一點是荒野冒險開始之前應該明白的:你所進入的不是一種生活的輕松點綴,而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許多以“冒險”和“探索”為名的行為都誤解了這種本質。他們將探險當成刺激和消遣,抹殺了這種舉動的根本目的:對“生存本質”這一事物的觸摸和體驗。克裡斯·麥克肯多斯,一名逃離文明、生存於荒野的年輕人終死在荒野。以他為原型的書《阿拉斯加之死》裡面,開頭就有這樣一段話:


     


    阿拉斯加向來都對夢想者、與社會格格不入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那些人總認為這塊未被開墾的廣闊疆土能夠彌補他們生命中所有的缺憾。但事實上這片荒野是無情之地,它纔不在乎人們的希望或是憧憬之類的東西。


     


    不了解阿拉斯加的人總是喜歡拿起一本《阿拉斯加》雜志隨手翻翻,然後就打算:恩,我要到那兒去,享受一下遠離凡塵俗世的生活。但當他們到了這兒後,真的走人荒野時,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河流寬而急,蚊子咬死人,大部分地方都無動物可獵。住在荒野裡可不是那麼輕松的事。


     



     


    那麼,荒野裡和雪地裡究竟是怎樣的狀態?野外冒險首先意味著身體的舒適度被冒犯。獨自在林地裡居住了27年的美國“北塘隱士”因盜竊被捕之後是這樣說的:


     


    當緬因州糟糕的一個鼕天襲來時,所有的規則都放在一邊了。“一旦你到了華氏負二十度以下,你就刻意不去思考。”他告訴我。他睜大的眼睛中透露出對當時回憶的恐懼。“那時你會有信仰。你會祈禱。你祈禱溫暖。”曾有幾個非常困難的鼕天——絕望的鼕天——他的丙烷罐用完了,食物也喫完了。煎熬是劇烈的。克裡斯稱之為“肉體、心理與精神上的痛苦。”


     


    但當承受了肉體痛苦,精神上的饋贈纔紛擁而至。這纔是“探索”行為真正內化到心靈的時刻。


     


    “孤獨增強了我的感知。但這是個微妙的東西——當我用增強了的感知觀察自己時,我就遺失了自己的身份。沒有觀眾,沒人看我表演,我隻是一個存在。沒有必要定義自己;我變得無關緊要。皓月是分針,四季是時針。我連名字都沒有。我從來沒覺得寂寞。說得浪漫點:我完全自由。”


     


    “我懷念的,是安靜和孤獨之間的境界。我懷念的是沉寂。”他說他會看著一朵層孔菌蘑菇在幾年裡從他營地裡花旗松的樹干上生長出去。盛夏之時,他有時會在晚上偷偷溜到湖邊。“我會在水面上舒展身體,躺著漂流,看天上的繁星。”


     


    假如你熱愛探索之旅,你需要警惕,自己是否過於匆忙,既忽略了身體的苦乏,也忘記了感受當生存真正逼近的那一刻所展露出的精神的動人性?


     



     


    這是我認為被誤解和辜負了的“探索”。無論是橫跨大洋、飛往宇宙還是獨坐的冥想,人的許多舉動都可以歸結“尋求未知,接近本質”。生活的副作用是為人的生命劃定界限,這種界限既保護生活,又禁錮生活。因而探索者通過不時突破界限、逼近危險的極限來保持生命的活躍。但當“戶外”和“探險”成為一種不儉省的的流俗,關於探索和冒險的純粹意圖就變成了一種麻木的消費主義。


     


    已經死去的歌手盧·裡德的一首歌,巧妙地貼合了探索的生命價值。


    穿過憤怒與自我質疑


    纔擁有可以承認一切的力量


    當過去的一切讓你大笑


    這時你便可以品嘗這魔力的滋味


    挺過你自己內心的戰爭


    你發現那火焰正是激情本身


    前方不是高牆而是一扇大門


     


    對於在艱難中尋求進步和改變的人來說,這句話通常是對的:前方不是高牆,而是一扇門。


     


    在互聯網年代,花五年時間安靜地做一件事是什麼感覺 


    大約兩個月前,老朋友量子熊貓向我分享了一篇文章。他的作者是一個在小範圍內挺流行的網站 Pinboard 的維護者,這個網站足夠小:為人們保留曾經收藏過的所有網絡書簽。也足夠穩定,每年為創始人帶來約20

     


    我看完之後,部分像是在看自己。兩年來的大多數時間,在正常等工作和生活之外,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挑選並推薦文章。我隻有一個人,這件事前後變動也很小。盡管在當下的互聯網環境中,很容易有投資者、機構和熱心的建議者告訴我這件事可以變成一個更大的事,這一切起碼現在並沒有發生。


     


    很多人都會問我,每天堅持不斷做一件事,你到底是什麼感受?


     


    我近幾年特別不喜歡用“手工業者”和“小而美”形容自己做的任何事。手工業代表著靈巧和耐心,但也意味著寂寞和低效率。maciej 把自己五年來的生活形容為“一名小鎮銀行家”,這個比喻更恰當一些:處在一個巨大繫統中,卻隻充當著小角色;大家缺了你會遺憾,但沒有你,也能忍受。


     


    倦怠隨時都會來。責任和榮譽的作用都體面而微弱。很多贊譽、感謝和認可都是臨時的,人們互相交換真誠之後,就忙著做彼此的事。


     


    剩下的激勵就是錢了。當然世相還沒有為我賺到什麼錢,我和 maciej 的區別是我有一份工作,有一位老板願意忍受我並聘用我。但在互聯網上靠手工作業維持不多但體面的收入正在被許多人追求。近的一個例子是木子美,她在微博上辛苦地寫了兩個月,靠讀者“打賞”獲得了10這件事聽上去挺好的,一個人不依賴什麼組織,不追逐所謂“成功”,小而美地賺到一筆錢,並且“站著”。但我看到這個消息以後感到了辛酸,不是為木子美,是為這種事情背後的本質。長時間做一件事情,包括寫文章這種折磨人的事情,都是將自己放在一個可怕的境地,考驗耐心、能力和忍受力,被捆在一件事上無法脫身,但帶來的收益並不多。你能說這是“站著”嗎?


     


    在任何一個新世界替代舊世界的過程中,舊世界會有一些事物留存下來,並且因為舊世界的風範受到贊賞。手工業和小而美,正是互聯網年代的舊世界痕跡。近的趨勢是,有人追求在新世界的介質裡維持舊世界的體面。


     


    我不會做這樣的事,我想做新世界的事。美要變大,手工業要作為現代化的提醒。


     


    我不想重復對花五年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發出尋常的“歡呼和贊美”。贊美太容易,理解卻需要時間。我仍然尊重那些做此選擇的人,但假如你們看到有人在做小鎮銀行家,不要以為他們隻是在享受,他們要對抗的是一整個年代的前進的牽引力。


    人們熱衷的應該反對,人們反對的應該流行 


    在人們追逐的事物裡面,總能發現一些導致結構性腐爛的東西。也許正是因為暗合了人們的不理性和盲目,它們纔流行。惡俗和媚俗都是極為流行的。


     


    也有些東西,因為勾起了某些隱秘的恐懼,被下意識地抗拒了很多年的。相反,隨著它們被排斥,一些很可貴的美好的東西也受到了誤傷。我說的是低俗。


     


    分頭來說這“三俗”吧。


     



     


    關於媚俗,引用李海鵬的一大段闡述:


     


    媚俗的根本定義,我想就是為了某種“值得”的理由而寧願失去頭腦。


     


    媚俗也是今天發生的針對記者是否應因打擾家屬而退出采訪的泛道德化爭論,也是汶川地震時的感天動地,也是上海模仿紐約的摩天高樓,北京模仿莫斯科的長安街,也是文革時亢奮的高音喇叭,也是被網絡放大了的情感共鳴。媚俗是一個女人或男人哭泣著說“我對你這麼好”,也是一個男人或女人受到情感訛詐之後甘心送出的擁抱。媚俗就是用浪漫或審美的動機遮掩欲望,是一切雄壯軍歌,是看了電影《悲慘世界》然後說“忽然發現左派有天然合理性”的所謂“素來的自由主義者”。媚俗是苛刻的門衛的責任感。媚俗是帶紅袖箍的老年人的愛國熱情。媚俗是軍國主義和極權的搖籃,也是令人窒息的男女互相控制的升華。媚俗就是對非媚俗的“你怎麼這麼冷酷”的指控。媚俗長著一根強硬的食指,善於伸出來指責別人。媚俗是十九世紀為《歡樂頌》流下的眼淚,是《生於七月四日》裡的軍裝與榮譽,是奧巴馬在就職典禮當天走林肯走過的路喫林肯喫過的菜發表林肯一般偉大的演講。情感、審美,審美、情感,媚俗是一個閉合循環。媚俗不是假瓷器,那隻是俗氣扮演雅致而已,甚至可以視為一種謙遜。媚俗是俗氣的驕狂和自信,是失去頭腦之後的蠻橫。太濫的善,太濫的愛,太濫的正義,太濫的審美,太濫的宏大,太濫的感動,太濫的正當——媚俗總是過度。媚俗不是不滿足於真實,那是浪漫主義。媚俗是否認真實,是尋常可見的瘋狂。我不害怕極權,但害怕媚俗,我並不是時刻感受到極權,但時刻感受到媚俗,極權很少侵入日常生活,但是媚俗像浮萍一樣飛速繁殖,讓人像魚一樣無法呼吸,而且極權會過時,媚俗將永恆存在。


     



     


    惡俗和媚俗本質上具有相同的方向,即缺少邏輯支撐的矯飾。但不同的是,外人很難對媚俗者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指責,頂多是勸誡,因為媚俗是一種精神選擇。而惡俗不同,惡俗是由人的自我麻醉和他人的有技巧的欺詐合謀完成的,惡俗的原因之一是刻意誤導,因而應當對抗,應該花力氣反對。與媚俗嵌套在微妙的精神活動裡不同,惡俗更加明顯,更加粗暴;但它是與物質性結合的而不純粹是一種精神行為,因而波及更廣,更加固定,對抗它需要更大的勇氣。先前說過,品位除了包括區分好壞的能力,還包括對壞的事物說不的勇氣和能力。對抗惡俗需要的勇氣和能力是驚人的,五星酒店、熱播大片、知名影星和暢銷書已經成為潮流的重要部分,你是否真的有能力辨別他們,有勇氣拒絕他們,並且安然自若,不擔心成為異類?而在此過程中,還得避免傷害一些雖然並不大眾但出自真誠的行為,不因為自己不喜歡而武斷地認為一些理所應當的事物為惡俗——比如,從未有旅行機會的夫婦在埃菲爾鐵塔的布景前照相是否惡俗?判斷這些需要勇氣、良心、眼光,需要克制的鋻別力。


     


    保羅·福塞爾是以刻薄犀利的言辭實現一個公允目的,在此過程中他誤傷很多,卻總體上給讀者鑿下很深的烙印。關於惡俗,他的《惡俗》一書幾乎談及每一個方面,總歸起來則隻有開頭那一句話:“惡俗是指某種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纔氣、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不少美國人竟會相信它們是純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東西。”照此而論,我們真不難粗略地指出我們生活中的惡俗之處,比如血型、星座,比如綢緞制作的假花和塑料布片做成的草葉。


     



     


    後再說說“低俗”,其實,社會意義上的“低俗”這個詞,我整體上持正面態度。


     


    有段時間,我不喜歡任何直白裸露的東西,無論是全裸的身體、不加掩飾的價值觀抒發、粗口或者火山般坦白的熱情——都是被稱作“低俗”的東西。習慣了距離感之後,面對這些毫無距離、直接得慘烈的東西,總覺得難為情,手足無措。


     


    這想法的改變一方面是因為“低俗”本身就是人天性裡渴望之物,另一方面是因為從邏輯上找到了理由。去年6月,我有一次日本之行,印像深的並不是古剎麗人,而是在一座寺廟的庭院裡看到的幾位包著頭巾在烈日曝曬下清理雜草的女工。她們清理得非常徹底,所有砂石、枯葉全部耙掉之後,剩下的草葉就展現出一種原始徹底的袒露,高明之處在於,這種清理絲毫不損害草坪原有的結構和密度,因而袒露出來的就是草地的原始質感,毫不被破壞和掩藏的質感,展現出驚人的吸引力。


     


    日本人說wabi-sabi,也就是“侘寂”,其中一層意思,就是徹底袒露的本原之美,粗瓷碗不加塗抹拋光,反倒將泥土的氣孔和亂紋完全保留,並以此為美。完全裸露的身體、文字、情感,也許將其中的丑陋細節也暴露出來了,但這種暴露卻經常能增添不一樣的動人,格外能將人、心和文字的質感完整展現,像粗糙的砂石打在臉上,硌得人生疼。在這生疼之外,再有細膩的美,原始的美和人工的美加在一起,撕裂又讓人惆悵。這解釋了有些人偶爾的粗口為何反而增添魅力。


    好的男女關繫是免費的快樂,還是隱藏的折磨 



     


    男女關繫分很多種,直白熱烈的,含蓄隱忍的,禮貌疏離的,日常的痛苦和快樂,一大半來自這裡。這是理解塑造個人生活的種種洪流,分析人和事物之間距離感的豐富的樣本。


     


    那到底怎麼纔算好?


     


    想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今天有人發來了鄭鈞的新歌,名字叫《我是你免費的快樂》。一看就是寫男女關繫,而且是男女之情中親切、熱鬧的那種。歌詞裡有這樣一句:


     


    我是你免費的快樂


    我等著你來粉碎我


     


    嘻嘻哈哈,吵鬧爭鬥,親密無間,兩個獨立的人之間再怎麼親密都有縫隙,但一旦這種縫隙被密集的往來填滿,以小距離貼合,扭在一起面對復雜叵測的外部世界,彼此互為牢獄,但也互為救援,造成的痛苦很短淺,並有快樂緊跟著做補償。這樣子人大概就會有無限的底氣與勇敢。


     



     


    這是那類讓人羨慕但日漸稀少的男女關繫,太少,太日常,反倒慢慢很少有人提及了。但對雙方的要求也都更高,坦率、直接,又不過於強烈而彼此損害。


     


    否則,當近距離的廝殺失去快樂的彌補,彼此損害就發生了。這是距離感的糟糕狀態,貼得太近不設防備,反倒更容易傷到骨頭。


     


    昨天看到高倉健書中一篇文章,寫的是他心裡的男女關繫。其中有一段說:


     


    當我們傷害別人的時候,似乎傷害深的,往往是對我們重要的人。不對,應該說正因為是珍視的人,纔傷害得深。


     


    這其實還是很理想的狀況。更多時候,到後,掙扎和痛苦成為吸引力的來源,人們不因為愛而因為對傷害和痛苦的著迷湊在一起,時刻相分離,但總回到原點。直到傷口結疤,彼此麻木,這樣的男女關繫,是日常生活痛苦的巨大來源。


     


     



     


    那麼拉開距離怎麼樣?要麼是禮貌而淺薄的,每個人適度付出,適度索取,不熱烈,也不疏遠。另一類則是克制的、含蓄的。含蓄不是不深情,而是不太能表達的深情,以及一旦表達就會被破壞的深情。在男女關繫中,這種深情也是常見的類型,它存在的前提即是“未被說出”,是在自己心裡反復醞釀,以至於超過了男女關繫,變成一種深深的自我雕刻。


     


    等它表現在外面,反倒是淡淡的,內心的憂郁表現為外表的惆悵,內心的刻骨銘心表現為外表的若有所思。


     


    高倉健在書裡說:“所謂愛,是帶著憐愛之情去懷想、並珍視對方與自己的人生。”


     


    在不知不覺中,對於那些真正很棒的人,


    能和自己深交的人,自己很珍視的人,


    我開始想要與他們盡可能地疏遠,隻在心中懷抱著對方的美好形像。


    這是懦弱吧。


    不窮追不舍,也就不會分別。


    哪怕完全無法與對方相見,連電話都通不了,


    自己心中懷有的情思,卻像是被放了時間膠囊般,


    沒有絲毫改變。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各種牽絆、難處。


    在當時,可能無法向別人言說,


    等過了好多年,纔終於能說出口。


     


    有多少人曾在這種淺灰色的情境中度過很多年呢?孤獨地拼搏、奮鬥,努力工作和生活,然後偶爾落進被壓制的渴望中,再快速把它藏回去。


     


    在男女關繫中,這是審美的重要來源。但它是不是美好的,真難說。


     



     


    作家袁凌在新書《自出生地開始》中寫到了前妻,我看到一種無法言說的男女關繫。緊緊聯結的生命中有無法打破的距離,又通透到沒法掩飾的地步。


     


    有一次,我陪妻商場的地下超市裡買東西,看到休息區有商場請的歌手演出。大概是近時興的。我在休息區等她,看到一個女生出來唱歌。她從一個小休息間出來,自己整理好麥克風和音箱,坐在一個小凳上開始唱歌,音域不寬但還干淨,唱的是徐若瑄一路的歌,裝束也素淨。我想,她大概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出來掙點零錢。不知什麼時候,妻子來到身邊,無聲地一起聽完。女生收拾東西退場,我們搭扶梯去一層,緩緩上升中一路無言,妻子忽然問:“你在想她麼?”


     


    又說:“要是我當時有機會上學,我也可以像她這樣。”


     


    這是我讀到寫男女關繫的文章中出現的突然地震驚。一種緩慢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無望的了解,直接的面對,面對中又帶著無可奈何地平淡。明知有一天這距離會帶來分散,卻又遠在分散前就清楚知道結果,並清醒地等待著。


     



     


    我又想起那種摻雜著麻煩與喜悅的男女關繫。


     


    鄭鈞曾經講過他和妻子劉芸的關繫,講得多半是爭吵。兩人剛在一起時,試探著距離,經常吵架,妻子劉芸摔門離家出走。慢慢地,鄭鈞學會忍讓。劉芸是湖南人,鄭鈞是西北人,脾氣都很暴,鄭鈞說,“既然要在一起,我隻好把脾氣變弱。有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我會混到了這步田地?一物降一物吧。”


     


    劉芸對鄭鈞說:“你身上從內到外穿的東西都是我給你買的。”鄭鈞就脫下來還給她。有一次吵架吵的厲害,劉芸在樓道裡大喊大叫,鄭鈞愛面子,鄰居聽著怒吼,他要跑。劉芸說,把我的衣服還給我,鄭鈞沒辦法把衣服脫了,光著膀子跑樓梯下去。


     


    甜和苦混雜在一起,顯露出日常瑣碎的滿意。


     


    它是不是好的男女關繫,很難說。它缺少審美性,但裡面確實帶著日常的力量,不容易破碎,有能夠持續下去的溫度。


    扮演成整天自我矮化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篇文章源於三個月前我的一個奇怪實驗:花一個月時間在某個微信群扮演不同人格。我的目的是了解這個人格到底怎樣想。因為我當時堅信,要想了解某個人群,了解“人性”,就得像那個人群一樣想問題。


     


    我先是扮演了不講理人格、九零人格等。我發現不講理人格太容易,而且太消耗人。九零人格太難了,盡管我把發型換成了雞冠頭,添加了一大堆奇怪的表情(包括一個呼天搶地見人喊爸爸的),還是入不了戲。


     


    第三個人格是自我矮化型人格。這下子我立刻入戲了。


     


    此前,在這個群裡,我的基本表現就是:有事兒說事兒;交換信息;嚴肅討論。但一旦看到自己名字後面的“自我矮化型人格”這個備注,我就變了。


     


    比如說,在群裡說句話有時候會冷場,過去可能有點尷尬地閉嘴了,但現在不會,現在會打個撇嘴的表情,然後繼續哀嘆自己果然人緣差,沒有什麼人搭理,從小不受重視,覺得人生一敗塗地,沒有什麼是順利的,看不到前途……這樣一串下來,會有很多好心人跳出來,有的安慰,有的調侃逗氣氛,有的發“抱抱”的表情。


     


    再比如說,說一句話被人反駁了,或者被人調侃了,以前會辯論,嚴肅地爭個幾句就覺得無趣,或者挖空心思嘲諷回去,現在不用了,現在,自我矮化的身份讓我習慣性自嘲和自哀自怨,別人開玩笑調侃,我就特別認真地結果話茬開始自己嘲諷自己,從嘲諷變成抨擊,後變成踐踏,基本上後又回到了“覺得人生一敗塗地,沒有什麼是順利的,看不到前途……”這一套。果然,爭論的和調侃的都說不下去了,面子薄的必須反過來安慰你。


     


    還有,現在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別人談論到某個成功的人時發一個“呵呵”,這種呵呵可不是表達輕蔑,而是表現出強烈的自嘲,或者一種頗有自知之明的退縮。呵呵,好羨慕,我是永遠比不過人家的。沒有人能受住我這一招的。基本上,那些明知道我是在角色扮演的人也會立馬閉嘴。


     


    可怕的是,一個月過後,我發現,一旦開始進入自我矮化的角色,開始自己還覺得挺有趣,一會兒之後就真的有些入戲,把一些平時不會說的話說出來,還搞得自己真有點傷感。


     


    所以,到一個月,我果斷地結束了角色扮演。我還真有點怕自己上癮。你知道嗎,“自我矮化”是一件讓自己特別有快感的事。越是拼命地評級自己,貶損自己,心裡就越感到某種踏實、快樂、緩釋。


     


    對自己的正面評價是一個人給自己施加的的壓力。認為自己事業有成的人心裡往往害怕自己失敗,認為自己好看的人往往怕自己變丑。但是一旦你更改成自我矮化,你就會把那些逼迫自己不斷努力的因素全部扔掉。


     


    這大概就是一些人反復對著你說自己很差的時候,你怎麼安慰都沒有用的緣故吧。自我矮化的人不需要鼓勵,鼓勵會讓他們反感,因為你是在將他反復扔出的壓力重新還給他。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自我矮化的情境裡,那麼他大概是已經沉迷了。如果你也想試試人格扮演,那麼要警惕自己千萬別陷進去。


     


    後,附上我簡單的一個月的實驗總結:


     


    1,自我矮化是自我保護利器,自怨自艾後還是有很強烈的安慰感。說到後好像自己站到了地上,焦慮感會暫時消失。


     


    2,比較多獲得同情和回應,不再怕高冷型對話。


     


    3,對自我矮化型人格,直接鼓勵與安慰沒有用,比如“你很好啊”這種,隻會引起“你不理解我感受”的急切心理。但先表達同情和感同身受是有用的,特別喜歡別人說“對我也是這樣”和發個[擁抱]表情等回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可能發生了不起的事情 



     


    個人如何做歷史的推動者?這個話題顯得過於宏大。它使人覺得,仿佛必須將“推動歷史”作為一件有意的追求纔能實現。


     


    因而,當我們做著一件具體而瑣碎的工作時,我們更願意討論它的短期前景,包括它的商業價值、影響力和自我實現度。至於歷史,那種龐然大物似乎與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沒有任何關繫。


     


    但事實上,曾經改變了歷史的人,事先往往並未按照設計的路徑來發揮自己的影響。許多歷史創造者在進行事後看來很重要的事情時,其實隻是在做瑣碎、具體的工作而已。他們感受到的是日常的歡樂和苦惱。


     


    在《放任自流的時光》裡,蘇西回憶那一段與鮑勃·迪倫等歌手、藝術家共處的日子。即使是在幾十年後,回憶格林威治村那段生活,蘇西記起的也都是具體的悲傷和喜悅,以及為了某個近期目標進行的努力。人們所做的,無非隻是開辦一家音樂餐廳,或是做一件看著順眼的衣服這種簡單的事情。


     


    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歷史進行了什麼手術。隻是人們後來知道,在格林威治村發生的那些小事成為一種精神像征,這像征的力量四處傳播,終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故鄉。


     



     


    改變了歷史的人並未意識到自己正在改變歷史,這件事對我們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因為大多數人並不生活在“我正創造未來”的自我意識中。這難免讓人沮喪,並且失去對未來的理想主義的期待。畢竟,如果我們正在做的隻是熬夜寫一篇文章、為了讓公司活下去而苦苦琢磨一個產品設計或者和幾個朋友聚會聊天討論些技術問題,我們是不是顯得太過微小而失去雄心呢?


     


    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大多數浪潮是從我們正在過著的普通生活中產生的。


     


    我經常回到幾個激動人心的場景,一個是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在一個幾十人參加的極客聚會上展示一臺不起眼的電腦那個場景。對兩個毛手毛腳的年輕人而言,那隻是在車庫搗鼓了很久並且受不到什麼人注意的愛好的結果,他們要在展示完之後回到加班、領工資或者為考試苦惱的生活中去。而當約翰·凱恩斯跟著一堆朋友(包括)聚會、喝酒、爭論時,那些後來影響了全世界經濟、哲學和文學思潮的言談隻是很不重要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人們之間混亂的交際和愛情關繫。


     


    同樣,“新浪潮”電影流派的那群組成者,並未意識到自己要開啟一個影響力遠超出電影行業並延續至今的事業。他們隻是像我們常做的那樣表達自己,並且,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事情顯然是將《電影手冊》這本雜志一期一期復印而已。但終,他們是我們現代生素的構成者甚至是奠定者。


     


    堅持具體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仍然是的道德。隻是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更大的期待。要相信自己每天的煩惱和不起眼的思考有可能會是了不起的事情。潮流總是個人的彙集,拋開潮流的喧鬧,將目光集中於每一個人,不難發現他們過著和我們相差不大的生活。


     


    在我們慣常的現實生活裡可能藏著了不起的事情。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