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借我一生——餘秋雨文學十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餘秋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29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92976
    叢書名:餘秋雨文學十卷

    作者:餘秋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

    內容簡介

    《秋雨文學十卷》彙集了餘秋雨先生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十部作品,由《傑作之秘》(原《藝術創造學》)、《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冰河》、《空島.信客》組成,將由作家出版社重裝出版。十部作品橫跨三十年,全部由餘秋雨先生重新修訂,尤其是《文化苦旅》、《借我一生》等書,修改篇幅較大,相信一定會給熟識餘先生作品的讀者,帶來全新的感悟。


    《借我一生》是餘秋雨先生以“記憶文學”獨特的創作手法,將自己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傳遞給讀者。祖輩的跌宕命運,父輩的艱難歲月,自己兩夫妻在事業成功背景下卻屢受謠言惡意中傷而無處躲避的悲哀經歷……以及這一切過程中餘秋雨先生面對二十多年一撥撥不間斷的謠言進攻,不忍糟踐,把自然災難與人文災難放在一起思考,從中對時代、社會和人性的認識、剖析和情懷升華。


    本書這一版以比較顯目的方式,把幾十幀相關的照片刊於後,並且餘秋雨先生又以特殊結構的方式增補了“隔代之悟”,自由地出現在不少章節之後。希望讀者朋友關注。

    作者簡介

    餘秋雨,中國當代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探險家。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歷史文化散文憑借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深刻的思考、詩意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之中,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深厚的內涵,更以獨創性“文化大散文”文體為中國當代散文開闢了新路,以卓爾不群的品質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目錄
    自序 / 1


    一烽火秘史 / 3
    二史跡漸近 / 9
    三還債 / 15
    四墓碑 / 22
    五朱家小姐 / 34
    六鄉下 / 45
    七濕潤的秋天 / 52
    八叔叔二十歲 / 60

    第二章
    一無產地主 / 71

    自序 / 1      


     



    一烽火秘史 / 3      


    二史跡漸近 / 9      


    三還債 / 15  


    四墓碑 / 22  


    五朱家小姐 / 34  


    六鄉下 / 45  


    七濕潤的秋天 / 52  


    八叔叔二十歲 / 60  


     


    第二章


    一無產地主 / 71  


    二媽媽下樓了 / 77  


    三夜晚 / 88  


    四姨媽和表哥 / 97  


    五上海的事 / 104


    六饑荒 / 112


     


    第三章


    一八月的傍晚 / 123


    二同一個省 / 134


    三那個鼕天 / 140


    四裸體 / 153


    五稍稍打開的窗 / 168


    六老人和老屋 / 176


     


    第四章


    一紫玉樓梯/ 187


    二齊華/ 196


    三祖母無名/ 203


    四在位和退位/ 215


    五繡花嬰兒鞋/ 232


    六雨天長談/ 239


    七逃向海邊/ 247


    八爸爸的秘密/ 260


    九懸崖守護/ 268


    十天人對話/ 280


    附錄:圖片記憶 / 297


    附:餘秋雨文化檔案 / 367

    前言

    自 序


    這是一本寫二十世紀的書。它與那個世紀一起開篇,又一起結尾。
    很多人會想,二十世紀?太近了吧。但是,這種時間觀念已被質疑。近幾年經常看到一批伶牙俐齒的少年評論家在各種傳媒上發言,說“九○後是老舊的一代”。我一聽總想笑,卻又立即把笑容收起。他們所說的“九○後”,是在二十世紀臨近結尾時纔呱呱墜地的一代。連那時的嬰兒都已“老舊”,我們還能說此前百年的歷史“太近了”嗎?
    可以想像,過不了多久,這些伶牙俐齒的少年評論家就會長成高大魁梧的權威評論家。對他們來說,二十世紀,早已成為一段連通祖父墓地的斑駁蒼苔。

     


    自  序



     


    這是一本寫二十世紀的書。它與那個世紀一起開篇,又一起結尾。


    很多人會想,二十世紀?太近了吧。但是,這種時間觀念已被質疑。近幾年經常看到一批伶牙俐齒的少年評論家在各種傳媒上發言,說“九○後是老舊的一代”。我一聽總想笑,卻又立即把笑容收起。他們所說的“九○後”,是在二十世紀臨近結尾時纔呱呱墜地的一代。連那時的嬰兒都已“老舊”,我們還能說此前百年的歷史“太近了”嗎?


    可以想像,過不了多久,這些伶牙俐齒的少年評論家就會長成高大魁梧的權威評論家。對他們來說,二十世紀,早已成為一段連通祖父墓地的斑駁蒼苔。


    可能連斑駁蒼苔都不如。因為這段歷史向來習慣於枯燥的概念,不僅沒有蒼苔的綠色,而且也沒有古代史的趣味。因此,它必然被厭倦,被嫌棄,被遺忘。


    對此,我心有不甘。


    並不是因為我曾經參與,而是因為我從宏觀的國際視野認定,中國的二十世紀,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性。這種戲劇性有好幾個支點,其中集中的一個支點,是上海。


    那就巧了。二十世紀的上海,正是我家三代棲息之所在,因此,我也就為這段歷史找到了一條擺脫枯燥概念的小路,那就是具體地敘述一個普通家庭的生存經歷。


    不是寫歷史,因為我顧不上別的門庭,因此也無法作出任何概括,得出任何結論。


    也不是寫小說,因為我在敘述中發現,質樸、簡潔的力量,遠遠超過虛構。一件件事情為什麼能說得質樸、簡潔?因為被太多的眼淚和嘆息衝洗過了,已經舍不得留下任何塗飾的印痕。


    很多片斷互不相關,很多人物來去無蹤——這也都順其自然,照樣留存,不作過度的編織。稍有編織之處,隻是把兩個真實的人,合成了書中的一個次要人物。


    我相信,再過多少年,也許會有好奇的新一代,反而對這樣的質樸敘述產生興趣。


     



     


    這本書的作者,由我署名。但是,前半部分更重要的作者,是我的爸爸、媽媽和祖母。


    事情是這樣的——


    一九六六年我還不足二十歲時,遇到了一場主義的政治運動,爸爸被長期關押,叔叔被迫害致死,八口人失去生活來源。爸爸在隔離室裡被責令每天書寫“交代材料”,“坦白反動的一生”。爸爸是個平凡的人,從來沒有資格做任何“反動”的事、“革命”的事、值得一寫的事,他隻希望用厚厚的自述文稿激發暴徒內心的一絲善良,把他早一點釋放,發還工資,讓我們全家免於斷炊之苦。寫了幾個月,他本來就患有眼疾,一時大大發作,既不能看,也不能寫了。暴徒們隻得隔幾天放他回家一次,由他口述,由我代筆。


    我本來是反對爸爸寫那麼多“交代”的,但是看著他懇求的表情,顫抖的聲音,我感動了,就開始記錄。初一聽,這是一堆瑣碎的生活流水賬,但聽著聽著我漸漸珍惜起來。爸爸口述時,坐在邊上的媽媽和祖母還會增添幾句心酸的回憶。我畢竟懂得文學,也就特別從一些人情生態的節點上向他們仔細詢問。


    就這樣,我們一家在抽抽噎噎之中完成了一個特殊的記憶作品。這在正常年月,幾乎不可能做到。


    爸爸用藍色復寫紙留下了厚厚一份底稿。十年之後我曾試圖整理一下,但一整理就發現原來的稿本實在太長,必須大大刪節;還有一些記憶缺漏,又向舅舅、姨媽、老鄰居、老世交作了查詢。


    這就是本書上半部分初稿的成因。


    本書後半部分,寫了那場運動過去之後的事,那時父母已老,就要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主了。我嚴守一個原則:即使漫天風雲,也隻從自家小窗口看出去。如果與窗內居息關繫不大,那麼,再重要的歷史事件,也不寫。


    我把這樣的寫作,稱之為“記憶文學”。


     



     


    本書以比較顯目的方式,把幾十幀相關的照片刊於後。


    我長期研究視覺美學,因此對形像的感性力量,寄予高度信任。世上感覺正常的人,都能對一個陌生人的眼神,一個舞臺劇的形態,快速作出優劣判斷和等級判斷。雖然可能有錯,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判斷就是終極判斷。因此,一張照片所傳遞的信息,往往超過十篇論文。


    而且,照片也能穿越時間發出潔淨的聲音,然後引出真切的疑問。例如,看了我嶽父和叔叔的照片,隔代的後人就會奇怪:這樣正派的男人怎麼會在二十世紀無法生存?看了我妻子的劇照,他們更為奇怪:這樣出色的藝術家怎麼會在二十世紀被迫失業?


    把形像留下,把疑問留下,二十世紀也就留下了真實的自己。


     


    當我寫這篇自序的時候,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十九年。在中國歷史上,二十年算作一代,因此,整本書到今天已成了“隔代遺本”。隔代,就是隔了一堵高牆。我原來也是這堵世紀高牆那邊的人,現在已經站在牆外那麼多年了,因此有資格憑著那麼多年的“疏離清醒”,作一點“隔代之悟”,供高牆這邊的年輕人參考。對於今後世代的讀者來說,也多了一層間離風景。


    我的“隔代之悟”,自由地出現在不少章節之後。但這並不是隨意的外加,而是本書的特殊結構方式,希望讀者朋友注意。


    至於二十世紀結束之後十九年的生存記憶,可看《 門孔 》一書的部分章節。那書也可稱之為“記憶文學”,但範圍較廣,涉及了一大批與我有交往的世紀文化精英,被人稱為“《 中國文脈 》的當代續篇”。


     


    二○一九年九月


     


     


     


     


     


     

    在線試讀
    第 一 章
    一烽火秘史

    我首先要向讀者道歉,這本書一上來就讓人皺眉。
    任何文學作品,開頭都必須吸引人。因為廣大讀者在閱讀的霧海中總想找到一個可以落腳的小島,所以你必須明快地提供讓他們落腳的理由。如果開頭就是沉悶的,讀者自然會扭頭而去,繼續在霧海中流浪。
    但是,我這本書的開頭是沉悶的,而且是一種歷史學的沉悶,因為我要簡述餘氏在千百年間所經歷的艱難坎坷。明明是寫我和我的家庭,為什麼要扯得那麼遠?因為我從中看出了一種宏觀的像征意義。

    餘姓,早期的線索比較模糊,好像是從秦代的“由餘”氏派生出來的。歷來不是大姓,也沒有出過太大的名人。但是,到了十三世紀,卻出現了奇跡。
    簡單說來,在當時激烈角逐的蒙古軍隊、西夏王朝和宋朝這三個方面,都十分醒目地冒出了餘姓。其中兩個方面,顯然是由原來少數民族的姓氏改為餘姓的。
    先看看西夏王朝這邊史 》這樣記載著一個叫餘闕的官員的來歷:

    餘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喇臧卜,官廬州,遂為廬州人。

    請看,這個餘姓的官員是唐兀人。唐兀人其實就是西夏王朝的黨項人,來自古羌民族。
    西夏王朝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毀滅的,滅得很徹底,沒有多少人活下來。據《 西夏書事 》記載:“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裡幾成赤地。”也就是說,一百個唐兀人隻能活下來一個,其餘九十九個都死了。這活下來的一個,改姓了餘。

    第 一 章


    一烽火秘史


     


    我首先要向讀者道歉,這本書一上來就讓人皺眉。


    任何文學作品,開頭都必須吸引人。因為廣大讀者在閱讀的霧海中總想找到一個可以落腳的小島,所以你必須明快地提供讓他們落腳的理由。如果開頭就是沉悶的,讀者自然會扭頭而去,繼續在霧海中流浪。


    但是,我這本書的開頭是沉悶的,而且是一種歷史學的沉悶,因為我要簡述餘氏在千百年間所經歷的艱難坎坷。明明是寫我和我的家庭,為什麼要扯得那麼遠?因為我從中看出了一種宏觀的像征意義。


     


    餘姓,早期的線索比較模糊,好像是從秦代的“由餘”氏派生出來的。歷來不是大姓,也沒有出過太大的名人。但是,到了十三世紀,卻出現了奇跡。


    簡單說來,在當時激烈角逐的蒙古軍隊、西夏王朝和宋朝這三個方面,都十分醒目地冒出了餘姓。其中兩個方面,顯然是由原來少數民族的姓氏改為餘姓的。


    先看看西夏王朝這邊史 》這樣記載著一個叫餘闕的官員的來歷:


     


    餘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喇臧卜,官廬州,遂為廬州人。


     


    請看,這個餘姓的官員是唐兀人。唐兀人其實就是西夏王朝的黨項人,來自古羌民族。


    西夏王朝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毀滅的,滅得很徹底,沒有多少人活下來。據《 西夏書事 》記載:“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裡幾成赤地。”也就是說,一百個唐兀人隻能活下來一個,其餘九十九個都死了。這活下來的一個,改姓了餘。


    奇怪的是,打敗唐兀人的蒙古人中,也冒出了一批姓餘的人,而且明確表示是從蒙古姓改過來的。一九八二年在四川西昌發現的《 餘氏族譜 》上有這樣兩句詩:“鐵木改作餘姓家,一家生出萬萬家。”還說:


     


    吾餘氏祖奇渥溫,胡人也,入華夏而起於朔漠,初號蒙古,鐵木真出矣。


     


    唐兀人改姓餘,和蒙古人改姓餘,兩者有什麼關繫?有人認為唐兀人中極少數的幸存者是先被戰勝者改為鐵木,後來再改為餘姓的。但是,也有學者不同意這種猜測。對此,西夏史專家李範文教授說,餘氏的形成和流脈,是西域歷史的一個重大難題,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隻不過,有一點已經可以肯定,我們餘姓中有一脈,本來不姓餘,也不是漢人,而是由古代羌人繁衍而來的。他們從驚天血火中僥幸爬出,改名換姓,頑強生存。他們說不出清晰的家族譜繫,卻能“一家生出萬萬家”,有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就精神氣質而言,今天的餘姓朋友,凡是身心特別堅毅、無懼長途跋涉的,可能都與古代羌人脫不了干繫。


     


    十三世紀那些年月,大家還沒有搞清餘姓和蒙古人的血緣關繫,卻有一個名字把蒙古人嚇了一跳,那就是抗擊蒙古軍隊有力的將軍,叫餘玠。


    餘玠是在一二四二年出任抗蒙總指揮的,具體職位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當時,半個世界都在蒙古馬隊的踩踏下顫抖,但是由於餘玠的高明策劃,合川釣魚城居然像一座鐵鑄的孤島,保持了整整三十六年的不屈態勢。結果,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釣魚城下,改變了蒙古軍隊的戰略方向,由此也改變了世界歷史。隻是餘玠本人未得善終,纔指揮了幾年就死於他人的誣陷。


    餘玠畫下了宋朝在軍事上動人的一筆,盡管這一筆已經無救朝終於取代了宋朝。


    但是,誰能想得到呢,九十朝也走向了滅亡朝畫下動人一筆的將軍,也姓餘。盡管他的這一筆,也已經。


    <朝畫上這一筆的將軍,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由唐兀人演變而來的餘朝岌岌可危、農民起義軍圍攻安慶並後破城的時候,作為守將的他自刎墜井而死,妻子相與投井。與他一起赴死的大批官員中,記有姓名的就有十八人。安慶城的市民聽聞餘闕的死訊後,紛紛搬出樓梯爬到已經破城後的城牆上,說要與此城共存亡,誓不投降。當時城牆已被焚燒,衝入烈焰自願燒死的市民多達一千餘人,實在是夠壯烈的。


    有記載稱,餘闕死後沒留下後代。但是,當時為餘闕作傳的著名學者宋濂訪問了餘闕的門人汪河,知道餘闕還留有一個幼子叫餘淵。


    餘淵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朝而死的,但他仍然接受了明朝,還在明朝中過舉人。根據幾部《 餘氏宗譜 》記載的線索調查,餘淵的後代也是強勁繁衍,至今在安徽合肥有五千多人,在桐城有一千多人。四川有一萬多人也很可能是餘淵的嫡傳,但還無法確證。


    ……


    餘姓,實在讓我眩暈了。早的不說,僅在十三世紀的馬蹄血海中,就有唐兀人的餘,鐵木氏的餘,抗擊蒙古人堅決的餘,後為蒙古人政權犧牲得壯烈的餘……為什麼一切對立面的終端都姓餘?為什麼後一面破殘的軍旗上都寫著一個“餘”?為什麼在戰事平息後一切邀功論賞的名單中卻又找不到餘?


     


     


    隔代之悟


     


    憑著《 百家姓 》和家譜,尋找一個姓氏的血緣傳代,是中國文化對弱者群落的心理安慰。其實,生命是非常個體化的自我塑造,與幾百年前一個同和將軍沒有什麼關繫,當然,也與更多同姓的盜賊和流氓沒有什麼關繫。


    但是,既然中國人把姓氏放在名字的首位,陌生人相見總是以詢問“貴姓”開頭,那麼,一見到相同的姓氏就會多一份關注。


    像我,在生活中見到一個姓餘的人總會輕輕一笑,在古書中見到一個姓餘的人總會稍稍停留幾秒鐘。


    但是,事情就出在這“幾秒鐘”上面。經過很多次“幾秒鐘”,我有了兩大發現,已經在這一節正文中寫到——


    ,歷史上姓餘的名人很少,但是,戰場上因為勝敗而改姓餘的人卻很多;


    第二,歷史上很多艱難的決戰,後一面焦跡斑斑的軍旗上往往寫著一個“餘”字,但戰爭結束後,卻沒有見到餘氏爵位。


     


    這兩項發現讓我沉思很久。為什麼會這樣?沒有明確的答案。由此我認定,歷史並沒有邏輯,但是,沒有邏輯的地方,卻有美學的光亮。請看這些不可思議的畫面吧:戰場邊的匆忙改姓,軍旗上的後字跡,勝利後的全然失蹤……都具有多麼雄偉而又悲壯的美學品相!即使不是餘姓,也讓我心潮澎湃。


    餘氏先人的在天之靈也許會覺得奇怪,怎麼會攤上我這樣一個後代,不問夷夏,不問營壘,不問勝敗,不問隱顯,隻問美。


    其實哪能怪我,這不正是餘氏先人的遺留嗎?他們都在追求一種不重得失而堅守格調的悲劇氣氛,因而由悲而美。


    ——這也正是本書的基調。


    這些遙遠的史實與二十世紀的我家相距甚遠,不應該生拉硬扯。我隻是挽請古代縹緲的峰巒,作為當代絮叨的背景,希望能夠稍稍壯色。


     


    順便我也要做一個與餘姓相關的說明。我被選為“世界餘氏宗親會”名譽會長已經很多年,發現宗親會裡有一些可愛的文史專家一直想維護宗親血緣的純淨性,不允許那些“戰場改姓”的族群加入。


    對此,我一再加以勸導。“血緣的純淨性”是一個偽命題,即便是我們,包括我這個名譽會長,家族祖先們在大規模的遷徙、流浪中,發生過多少混血的故事?那些在戰場邊匆促改姓的族群,幾百年來頂著一個“餘”字生老病死、傳宗接代,早已是我們的親兄弟,實在沒有理由冷淡他們。中華姓氏是一串串悲歡離合的傳奇,結果應該是和衷共濟的大歡樂,而不是相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