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故園與遠方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尉天驕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684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9668482
    作者:尉天驕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4月 

        
        
    "

    編輯推薦

    一部題材豐富、語言優美的別樣散文集,展現了在砥礪前行的歲月裡,三位78級同窗用散文真誠記述了各自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以及世事滄桑、故鄉情懷、祖國山水、異域風情、人生感悟、生命意義等。因三位作者經歷各異,術有專攻,在各自事業領域成績突出,也使得這部散文集成為獨具風韻,色彩斑斕,交相輝映的別樣詠唱,值得讀者仔細閱讀和品味。

     
    內容簡介

    《故園與遠方》共分三卷,按照三位作者分為:尉天驕卷、金科卷、任啟亮卷。每位作者的散文,各自按照主題又分為若干篇章,展示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心靈感悟。

    作者簡介

    尉天驕,1949年11月出生於江蘇徐州,籍貫安徽碭山。淮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繫主任。現為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中國寫作學會現代寫作學委員會會長,中華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專業領域為文藝評論、文化學。個人著作和主編教材7種。 除學術論文、評論文章之外,也致力於散文創作,在海內外報刊發表散文近百篇。


    金科,1955年10月生於合肥,祖籍安徽無為。先後就讀於合肥市淮河路小學、合肥市第六中學和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繫。歷任四川省散文學會秘書長、副會長,《四川散文》雜志總編輯。主編《川渝散文百家》文集,著有長篇散文集《鄉賢》、散文自選集《皖風蜀韻》等。繫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名人名作珍藏館”入館人物,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任啟亮,1956年5月生於安徽淮北市。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繫畢業,先後供職於煤炭部、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僑辦。曾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等。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散文》《歐洲時報》等,著有散文集《一路風景》。

    目錄
    序:熱愛生活是他們文學共同的根王宗仁

    尉天驕卷

    異域見聞
    訪《飄》作者的故居
    美國人的理由
    能占的便宜與不能占的便宜
    訪宋氏三姐妹的母校
    美國南方的“千島湖”
    復活節州長官邸半日遊
    在美國幼兒園感受父親節
    哇!泥漿跑
    水文化隨筆

    序:熱愛生活是他們文學共同的根王宗仁


     


    尉天驕卷


     


    異域見聞


    訪《飄》作者的故居


       美國人的理由


       能占的便宜與不能占的便宜


       訪宋氏三姐妹的母校


       美國南方的“千島湖”


       復活節州長官邸半日遊


       在美國幼兒園感受父親節


       哇!泥漿跑


    水文化隨筆


      水在什麼情況下是美的


      從“近水”到“親水”


      “水中求生”與“水中求樂”


        工具雖“舊”,文化常新


      昔為神獸今成遺產


      城市河湖也是文化遺產


      流淌在唐詩中的瀑布


      十年洱海月更明


    歲月回味


      陋室與綠蔭


      耳邊的蟬聲會消失嗎?


      南京的山林之趣 


     


    金科卷


     


    故園夢影


        包河閑話 


        兒時的那本《紅岩》 


     


        退兵記


        知青父母


        母校明月照我還


        美妙的歸宿 


        關於祖父的五塊展板


    蜀中札記


        人在他鄉 


        微風斜雨 


        處女作記趣


        2019年的春節


        重訪君子故裡


        我和蜀中的三老作家


        序《何承樸自傳》 


        同窗書話


        我的精神還鄉(節選) 


     


    行遊拾穗


        至公堂隨想


        我的維吾爾族兄弟


        從雨果故居到安妮故居 


       


        印在錢幣上的女作家


        胡爺爺,胡伯伯


        國王、國歌和國旗  


     


    任啟亮卷


     


    故鄉情懷


    故鄉是淮北 


       遙遠的杏樹林


    掛在空中的“菜籃子”


    寫春聯


    瓜田的誘惑 


    母親蒸饅頭 


    張允玲老師 


    娟子 


    雙料先生


    考大學 


     


    旅途風景 


    博山雨後 


    初識皖南


    亞龍灣聽濤 


    觀瀑維多利亞


    贊比西河落日 


    未曾想到 


    從新德裡到老德裡 


    “導遊”安娜  



    後記 

    在線試讀

    南京的山林之趣(節選自“尉天驕卷”)
    關於南京,可寫的話題太多: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秦淮風月,民國春秋……但我一直記得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評價南京的一句話:“居城市而有山林之趣。”還說在這方面南京與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相似。
    我沒有到過愛丁堡,不好比較。單就南京看,朱光潛先生以美學家的眼光,的確體味到了這座城市的特殊韻味。國內外很多城市建於平原,市區一馬平川。南京市區的主要道路基本也是平坦的,不像有些城市的路起伏如海浪,但南京市區內有好多山。古代詩人早就寫過,南京的地理形勢是“山圍故國周遭在”,城外一圈都是山,數數看,遠一點的有棲霞山、牛首山,近的有紫金山、幕府山、將軍山,離城很近的雨花臺、菊花臺、石子崗,出城輕松步行就到了。《儒林外史》寫幾個文人在城南喝茶之後,“從岡子上踱到雨花臺左首”,站在雨花臺上不僅看到周圍“嵐翠鮮明”,還能望見“江中來往船隻,檣帆歷歷可數”。這些且不說了,單看城牆以內,也有眾多小山:九華山、雞籠山(又名“北極閣山”)、五臺山、清涼山、菠蘿山、獅子山。有些其實隻是一個隆起的崗阜,南京人也命名為“山”,如城西虎踞路邊上,江蘇國畫院所在的那個高臺,就名曰“四明山”。南京有幾所大學,校園內高高低低幾個小山頭,建築和道路隨之起起伏伏、高低錯落,別有情致。還有很多因山而成的公園:九華山公園、北極閣公園、清涼山公園、石頭城公園、古林公園、獅子山公園,不出城就能置身於山林懷抱之中。
    有了山,就有了景觀和情趣。眺望山景,有如面對圖畫的樂趣。登山更能享受快樂。山不高,路平緩,便於登臨。明代高啟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李白的《登金陵鳳凰代薩都剌的《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等,都是名篇佳作。“山上走走”,在南京很容易做到,算是鍛煉,也可以是休閑、散步。周末,登紫金山、九華山是很多市民的喜愛。一位同學從外地遷居南京,買房子興的是,“小區對面就是紫金山的登山路,漫步山林就像在自家院子裡”。南京哪一座山都樹木蔥郁,松竹掩映,“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一年四季可聞鳥啼,夏日裡滿山蟬鳴,宜體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還有,山林之間四季皆可賞花。春天梅花多,如嫌東郊梅花山人多擁擠,南京藝術學院旁邊的古林公園,賞梅也很開眼界,那裡還有著名的牡丹園;夏季,槐花的清香滿山彌漫;秋天,桂花香氣帶有濃濃的甜味;鼕天多的是潛送暗香的蠟梅。山林掩映之下,無論休閑、讀書、談情說愛,還是集體野炊、野營、野練,都是宜人的場所。

     


    南京的山林之趣(節選自“尉天驕卷”)


       關於南京,可寫的話題太多: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秦淮風月,民國春秋……但我一直記得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評價南京的一句話:“居城市而有山林之趣。”還說在這方面南京與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相似。


       我沒有到過愛丁堡,不好比較。單就南京看,朱光潛先生以美學家的眼光,的確體味到了這座城市的特殊韻味。國內外很多城市建於平原,市區一馬平川。南京市區的主要道路基本也是平坦的,不像有些城市的路起伏如海浪,但南京市區內有好多山。古代詩人早就寫過,南京的地理形勢是“山圍故國周遭在”,城外一圈都是山,數數看,遠一點的有棲霞山、牛首山,近的有紫金山、幕府山、將軍山,離城很近的雨花臺、菊花臺、石子崗,出城輕松步行就到了。《儒林外史》寫幾個文人在城南喝茶之後,“從岡子上踱到雨花臺左首”,站在雨花臺上不僅看到周圍“嵐翠鮮明”,還能望見“江中來往船隻,檣帆歷歷可數”。這些且不說了,單看城牆以內,也有眾多小山:九華山、雞籠山(又名“北極閣山”)、五臺山、清涼山、菠蘿山、獅子山。有些其實隻是一個隆起的崗阜,南京人也命名為“山”,如城西虎踞路邊上,江蘇國畫院所在的那個高臺,就名曰“四明山”。南京有幾所大學,校園內高高低低幾個小山頭,建築和道路隨之起起伏伏、高低錯落,別有情致。還有很多因山而成的公園:九華山公園、北極閣公園、清涼山公園、石頭城公園、古林公園、獅子山公園,不出城就能置身於山林懷抱之中。 


       有了山,就有了景觀和情趣。眺望山景,有如面對圖畫的樂趣。登山更能享受快樂。山不高,路平緩,便於登臨。明代高啟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李白的《登金陵鳳凰代薩都剌的《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等,都是名篇佳作。“山上走走”,在南京很容易做到,算是鍛煉,也可以是休閑、散步。周末,登紫金山、九華山是很多市民的喜愛。一位同學從外地遷居南京,買房子興的是,“小區對面就是紫金山的登山路,漫步山林就像在自家院子裡”。南京哪一座山都樹木蔥郁,松竹掩映,“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一年四季可聞鳥啼,夏日裡滿山蟬鳴,宜體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還有,山林之間四季皆可賞花。春天梅花多,如嫌東郊梅花山人多擁擠,南京藝術學院旁邊的古林公園,賞梅也很開眼界,那裡還有著名的牡丹園;夏季,槐花的清香滿山彌漫;秋天,桂花香氣帶有濃濃的甜味;鼕天多的是潛送暗香的蠟梅。山林掩映之下,無論休閑、讀書、談情說愛,還是集體野炊、野營、野練,都是宜人的場所。 


       不光風景怡人,南京的山大都有歷史文化內涵。城東北的九華山,下瞰玄武湖,湖光山色堪稱絕配,山上的三藏塔,供奉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師的靈骨。城西的清涼山,明清時代一直是高人雅士聚集之地。《儒林外史》後一回寫到,有位老者帶領兒子在清涼山灌園,種植花卉,於茅齋之中生火煨茶,來訪者大為艷羨,“古人動輒說到桃源避世,其實哪裡要什麼桃源,住在這樣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活神仙了!”今日生活固然與古代差別頗大,但鐘愛山林的環境氛圍是古今一致的。清涼山上建有崇正書院,那可是明代的太學!還有紀念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龔賢的龔賢畫院,近幾年又新建了奇石館和當代藝術家的館室,文化書香彌漫於山林之間。 


     


     


     


    包河閑話(節選自“金科卷”)


                                     


          故鄉合肥多水,合肥這地名原本就是寫作“合淝”的。我曾經在安徽省博物館見到過一幅距今不過兩百來年的《廬州府城圖》(合肥古稱“廬州”),給我留下的竟是“故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的印像,圖中全城河水環繞,小橋遍布。那眾多的水名和橋名也極具妙趣,什麼九曲水、逍遙津、藏舟浦,什麼會仙橋、飛騎橋、九獅橋……由此可以想見當年合肥“小橋流水人家”的景像了。


         經歷了歲月更迭、滄桑巨變 ,故鄉的許多河流已漸漸不復存在。原先那河上的橋,自然也隨之徒有其名了。如今家鄉架橋多的一條河,恐怕首推包河了。


         說起包河,就不得不提起包拯。


         包拯,乃地地道道的合肥人。中國史書上關於包拯的記載沒有幾筆,可“包公”“包青天”,在中國民間,卻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家鄉人對出了這樣一個深受百姓尊敬和喜愛的歷史人物,一直是引以為榮而津津樂道的。


         生於北宋年間的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尹等,官至樞密副使。據考,這末一個官位相當於今日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可謂權位顯赫,炙手可熱。然而,包公的美名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萬古不滅,除了他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一面外,還在於他一生為官清廉,潔身自好,不以權謀私。1973年,位於東郊的合肥鋼鐵廠在擴建中,意外地發現了包家的墓葬,遍覽其中的隨葬品,無一不是極其普通的物件,這極好地印證了包拯生前那句“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法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茔之中”的家訓。


         包家作為一個清官家庭,在合肥是沒有什麼產業的。但那環繞合肥古城區的護城河,卻有著那麼一段是歸屬於包家的。


         關於這段河的由來和傳說,家鄉人眾說紛纭。


         比較官方和權威的說法是,當年宋仁宗為嘉獎包拯的豐功偉績,決意要把離合肥不遠的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賜予包家。素以清廉為本的包拯自然是堅辭不受。然而宋仁宗不依不饒,非要有所表示不可。向來不懼權貴的包公,此時不知怎的卻顯得萬般無奈,後向宋仁宗要了家鄉的這一段護城河。大約包拯心想,這河隻是護城河中的一段,不像巢湖獨一無二,更不比那田地房產,子孫不可分也不可賣。之後,包拯的後代多依此河而居,辛勤勞作,靠養魚植藕為生,包河之名也就被叫開來了。


         包河位於合肥舊城的南面,東西長不過七八裡,河面寬闊。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包公,政府在包河修堤疏河,立亭建橋,沿河兩岸栽種花木,建成了一座包河公園。


         在偌大的包河公園裡,真正說得上與包公有些關聯的,是位於河心的一個小島。


         小島名為“香花墩”。


         其實這小島原本無名。島上曾有一座冷落衰敗的佛門小廟。明弘治年間,廬州來了一位太守宋鋻。這位太守既愛包公,更愛教育,上任伊始便看中了這個環境清幽、風光秀麗的小島,覺得是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於是宋鋻下令拆除島上的破廟,修建了一座包公書院,又挑選府學中十餘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在這裡深造。


         而包公在合肥的住宅後面,緊靠著淝河南岸,岸旁有個不大的土墩,少年時的包公曾在墩上栽花種草、讀書寫字。據此,合肥人給這個土墩起了個美名,曰“香花墩”。待包公書院建成後,合肥人又把“香花墩”這一美名移植到包河中的這個小島上來了。水香、花香、書香,倒也名副其實。這個香花墩曾給我留下過一個永恆而美好的畫面。兒時,我們兄妹三人圍繞著母親,以香花墩上一株大梧桐樹為背景,父親給我們拍下過一張珍貴的照片,這也是母親和她的子女們的一張合影。如今母親已去,而大樹猶在,枝繁葉茂。


         到了明嘉靖十八年(1539),御史楊瞻奉命來廬州公干。他出於對包公的敬仰,不僅大興土木,重修了包公書院,而且大筆一揮,將其改名為“包公祠”,以後這名稱就一直沿用了下來。不過,我總覺得還是“包公書院”這名字要好些。古往今來,中國的祠堂廟宇星羅棋布,能夠稱作“書院”的卻不是太多。現在家鄉的青年人多是隻知包公祠,而不知還曾有過包公書院一說的。


         這座包公祠也是歷經磨難、飽嘗風雨的。四百餘年來,在合肥城屢有興建,也屢遭破壞,直到在太平天國的戰火中化為一片灰燼。


         清光緒年間,與包公同鄉的清廷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因母病故,居喪合肥,目睹曾給他留下美好回憶的包公祠,竟變成了一片廢墟,萬千感慨。於是李鴻章自掏腰包,捐出白銀兩千八百兩,再度修建了包公祠。


         包公祠占據了香花墩近半的面積,白牆青瓦的祠堂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築,正堂有五開間,兩邊各有廂房三間;正堂與廂房外緣回廊環繞,可憑欄眺望包河景色。這座設計新穎別致而又古意盎然的建築,目前在合肥城裡是獨一無二的。


     


     


     


     


    掛在空中的“菜籃子”(節選自“任啟亮卷”)


     


    去年春天,姪子從老家過來,弟媳讓他帶來了一袋榆錢。這是我們的愛,妻子高興得心花怒放,當天晚上就蒸上一鍋。打開鍋蓋,一種特別的香氣彌漫開來。早就準備好了蒜泥、香油、辣椒、胡椒、山西老陳醋、生抽、精鹽等,全家每人盛上一盤,按照自己的口味添加作料,喫得笑逐顏開。女婿是次喫蒸榆錢,直呼好喫,喫完一盤,又來一盤。確實,榆錢的味道香甜不膩,潤滑爽口,餘味綿長,很多菜蔬都無法與其媲美。


    榆錢是榆樹的花,形狀像古代的錢幣,加上“餘錢”的諧音,聽起來吉利,人們不叫它榆花而稱榆錢。榆錢、洋槐花、葛花等,都是春季造物主送來的特別禮物,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成了家鄉一帶農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補充。


    那個時候物資貧乏,缺面少米,更沒有蔬菜。難熬的是春季,青黃不接,糧食所剩無幾,儲備一鼕的大白菜、蘿卜早已喫光了,乍暖還寒,青菜還無法生長。再加上不允許保留自留地,大田種什麼糧食都隻能按統一要求,更甭說種菜了。有人在房前屋後或田間地頭巴掌大的地方種上幾棵青菜,也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鏟掉。所以春天是喫不到蔬菜的,地上的野菜,樹上的榆錢、槐花等就成了開春先喫到的美味。


    不準有自留地,不能種菜,沒有說不準種樹;上山摘杏子、桃子是資本主義,要挨罰,但采樹花沒人管。每到春天,槐花、榆錢、葛花等就成了老百姓掛在空中的“菜籃子”。農歷二月底前後,這些花就陸續開了,人們便像去菜地摘菜一樣,爭相采摘,品嘗新鮮,填飽肚子。


    早采的是榆錢。榆樹是一種耐寒耐旱的樹,不擇土壤,適應性強,我的家鄉一帶廣泛種植。榆樹開花大約在3月中下旬,花瓣薄如蟬翼,淺綠色。榆樹是先開花,後長綠葉。采榆錢可是不容易,它輕、薄、軟,無分量、隨風擺動,正如韓愈詩雲:“楊花榆莢無纔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采了大半天,放在籃子裡,看似挺多,用手一抓,隻有一小團。但它的味道獨特天然,是春天的道美味。我們采榆錢時把總是迫不及待地塞進自己嘴裡,甘之如飴。聽大學同學尉天驕說起,他在美國耶魯大學校園參觀時,看到掛滿枝頭的榆錢,想起小時候采榆錢的情形,禁不住摘幾片嘗嘗,甜甜的,與家鄉榆錢是一樣的味道。隻是不知道美國人是否也把榆錢當作一種食物。榆錢的喫法多樣,可涼拌、煮粥、做餡、做湯等等,用粗面拌榆錢蒸食是早年家鄉常見的喫法。


    “菜籃子”的第二道大菜是槐花。有一次,我和愛人說起鄉下的事,懷念起家鄉的槐花。女兒很奇怪:“北京很多馬路邊不是長著一排排槐樹嗎?也開花呀!”我告訴她,我們說的槐花是洋槐花,也叫刺槐,與北京常見的槐花不是一回事。北京馬路邊的多為國槐,開黃花,果實槐米可入中藥,但不可做食材,花的香氣也比洋槐花淡得多。前一段家鄉來人送的槐花蜂蜜,就是蜜蜂采槐花的蜜釀成的,那纔是又好聞又好喫的槐花呢。


    在家鄉,洋槐樹較多,房前屋後、山坡溝旁都是。槐花清明節前後盛開,花期大概半個多月。槐花是很漂亮的蝶狀花,單個看,潔白的花瓣如同蝴蝶輕盈的翅膀。槐花總是結成一簇簇的,花穗下垂,好像一串串白色的蝴蝶掩映在碧綠的樹葉之間,畫面清新生動。槐花的清香,更叫人難忘。槐花開放時節,散發出那種帶著淡淡甜味的清香,深深吸一口,從內到外神清氣爽。也許是潔白的槐花更喜歡皎潔的月光,越到夜深,清香越是濃郁,院子裡隻要有一樹槐花,那香氣可以伴你一個整夜的美夢。


    說槐花是一道大菜,不僅因為槐樹多,容易采到,還在於它味道鮮美,喫法多樣,涼熱皆宜,湯餡均可,配肉搭菜,煎炸蒸炒無所不能。涼拌時先用開水焯一下,可單獨拌,也可配上粉絲、豆皮一起拌,佐以姜絲、蔥絲、紅辣椒,淋上醋、香油,那味道真是美妙,百喫不厭。炒著喫,可單炒槐花,也可與辣椒、韭菜等搭配,如能配上豬肉、雞蛋炒更是營養豐富,香味獨特。還能與面粉攪勻掛糊油炸。做餡包餃子和包子,做槐花粥、槐花湯更是簡單平常。無論什麼做法,槐花的清香都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新鮮的槐花一下子喫不掉,用熱水焯一下,晾干保存,可以一直喫到第二年春天。


    我們老家的院子裡就有一棵槐樹,每到花季,成為隨喫隨采的“菜籃子”。記得有一次中午時分,舅舅突然來了,母親說摘點槐花吧。我即刻架梯上樹摘花,不大會工夫槐花炒雞蛋就端上來了。喫著那冒著熱氣、黃白相間、飄著清香的槐花炒雞蛋,真讓人舒心。


    春天的“菜籃子”裡還有葛花。在能夠當作蔬菜喫的樹花中,葛花為鮮艷奪目。它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比丁香更芬芳,是文人雅士的愛物。清代宮廷名點紫籐餅,便是以它為材料。在鄉間,葛籐通常沒有人特意架起來,都是自然生長在堤邊溝沿,或是土質不肥的沙地,沒有高大挺撥的樹干,隻離地二三尺,籐狀纏繞著四面展開。仲春時節,一大片綠色中,紫色的花穗墜得一嘟嚕一嘟嚕的,十分誘人,連孩子們也不費勁便能采摘到。葛花與槐花一樣有多種喫法。現在電視和網上都說,喫槐花、葛花,好處多極了,清火潤肺,降血壓,降血脂。不過我們小時候還不知道這些,隻記得是可口的菜和飯,至今還是留在舌尖的味道,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掛在空中的“菜籃子”還包括構樹花(楮桃子)花、香椿等,也給我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


    小時候,每年春季,我都要上山采榆錢、槐花、葛花、楮桃子等能食用的花。有時與伙伴們成群結隊,有時單獨行動。有時找尋半天也找不到開花的樹,或被先前趕來的人們采光了;有時發現一棵開滿花的樹,很多人爭先恐後,動作慢的采不了多少;也有時自己遇到一樹花開正好,一會工夫便采滿一籃,那高興勁兒就甭提了。無論如何,都要感謝這些掛在空中的“菜籃子”,在那些特殊年月,如果沒有它們,真不知道怎麼度過那乍暖還寒的一個個夜晚,熬過那些缺米少面的漫長春荒。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野菜挖光了,槐花、榆錢、葛花都喫光了,沒有辦法,人們甚至采柳樹和楊樹的葉子充饑。


    往事不堪回首,時至今日,情形完全不一樣了。家鄉老百姓已經衣食無憂,物質豐富,蔬菜品種繁多,四季常新,無論什麼季節,想喫的蔬菜一般都能喫到,掛在空中的“菜籃子”已經失去了原先的誘惑力,采樹花不再是因生活所迫,不再是為了果腹充饑,隻是嘗新鮮、尋野味、獵奇,或者尋找往日的記憶和鄉愁。正如程琳在《采榆錢》中唱的:“東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錢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時我也采過它。那時采回了榆錢,不是貪圖那玩耍,媽媽要做飯,讓我去采它……東家妞,西家娃,你們沒有嘗過它。村前綠,村後花,榆錢不再當飯茶……”


    但是,舌尖的記憶有著長長的“潛伏期”。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還常常懷念榆錢、槐花、葛花,喜歡它們那久遠而獨特的味道。家裡人知道我們的心思,隻要趕上合適的季節有人來,妹妹和弟媳都會親自上山采一些帶給我們,有一次甚至寄了特快專遞。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