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江山幽處客重經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柳鼕嫵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55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6085596
    作者:柳鼕嫵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4月 

        
        
    "

    編輯推薦

    本書采用“以詩鋻史,以史話詩”的方式,從詩歌中的細節索引一個文化世家的發展軌跡。


    以小見大,從一個詩歌家族流變的角度,管窺見證了近代中國社會及文化的變遷。

     
    內容簡介

        洪集竇氏家族是皖西清代著名的詩歌世家,聚靈淑之氣於一門,風雅祖述,前薪後火,息息相繼。本書詳細論述了竇氏家族的家世淵源、詩文傳家的發展過程,敘述了其成員詩歌活動軌跡,用了一種“以詩證史、以史解詩”的學術方法,為清代詩歌研究提供了多樣化的闡釋視角。一部綿延長久的竇氏家族的詩歌史,可以成為整個清代詩歌史的縮影。

    作者簡介
    柳鼕嫵,本名劉定富


        現任東莞文學藝術院副院長、東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和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理事。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項目、廣東省社科項目和廣東省重點文學創作項目多項,榮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等獎項。

    目錄
    輯 詩人譜繫史
    章 竇國華生平事跡考述 /
    第二章 竇氏家族詩人譜繫考略 /

    第二輯 家族文獻史
    第三章 竇國華及其家族詩集版本考略 /
    第四章 竇國華集外詩歌考略 /
    第五章 竇國華詩集作序者考略 /
    第六章 《青樓詩話》:好詩幾得有良緣 /

    第三輯 園林史
    第七章 竇氏小園與詩人雅集 /
    第八章 竇氏園林詩的山水意像 /
    第九章 竇氏園林詩的植物意像 /

    輯 詩人譜繫史


    章 竇國華生平事跡考述 / 


    第二章 竇氏家族詩人譜繫考略 / 


     


    第二輯 家族文獻史


    第三章 竇國華及其家族詩集版本考略 / 


    第四章 竇國華集外詩歌考略 / 


    第五章 竇國華詩集作序者考略 / 


    第六章 《青樓詩話》:好詩幾得有良緣 / 


     


    第三輯 園林史


    第七章 竇氏小園與詩人雅集 / 


    第八章 竇氏園林詩的山水意像 / 


    第九章 竇氏園林詩的植物意像 / 


    第十章 竇氏小園裡的建築意像 / 


    第十一章
    數株紅藥不勝情:紅藥園考略 / 


    第十二章
    廢興原有定:竇氏小園的百年滄桑 / 


    第十三章
    清末民初竇氏家族園林考略 / 


    第十四章
    竇氏詩人的多種園林詩 / 


     


    第四輯 嶺南史


    第十五章
    百粵風光天一涯:竇國華詩歌中的嶺南地理 / 


    第十六章 懷古題詩夕照間:竇國華出使越南的詩歌書寫 /


    第十七章
    登岸還看陸路遙:護送暹羅國貢入都 / 


    第十八章
    竇國華、博爾赫斯與中國女海盜鄭一嫂 / 


     


    第五輯 戰爭史


    第十九章
    竇如祁詩歌中的咸同之亂 / 


     


    第六輯 金陵史


    第二十章
    江山幽處客重經:金陵意像的百年詠嘆 / 


     


    第七輯 姻親史


    第二十一章
    竇氏詩歌世家聯姻譜繫 / 


    第二十二章 清末民初詩人管笠與未名社成員的前史研究 /


    第二十三章
    李夢庚家族:被篡改的詩人和易學家 /

    前言
    清乾隆、嘉慶年間的詩人竇國華雲:“竹屋挑燈歷九年,商量文字是前緣。”許多年後,我纔知道我生活了二十年的莊子上,在清嘉慶、道光年間,還曾有一位詩人在這裡對酒高歌:“一杯兩杯難盡量,三杯五杯還嫌輕。教兒酌我以大鬥,願學當年劉伯倫。醉後臨風發長嘯,此恨茫茫向誰告……”他叫竇桂林,號一山,是竇國華的族孫。民國《霍邱縣志》載有竇桂林小傳。竇國華五代孫、詩人竇以蒸撰有《一山先生傳》,謂竇桂林“肇羅觀察諱國華之族孫,幼隨父守智依觀察以教養,天資聰敏過人,而性尤篤學不倦,觀察家既富有藏書,先生因得盡讀之,號稱博洽,詩纔尤高絕”。竇桂林深受族祖竇國華的教誨和影響,讀書甚多,詩纔清逸,以教書為生,名播六安、壽縣一帶,各地爭相延聘。霍邱《安豐竇氏族譜》記載,其“品學兼優,詩尤擅”。竇桂林著有《擷蘅軒詩文集》,太平天國戰亂後散佚,竇以蒸抄得遺詩百餘首,刻錄成《擷蘅軒詩抄》。在竇桂林的遺詩中,與竇守謙、竇守愚、竇榮昌的唱和贈答之作,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竇桂林筆力雄壯,其詩博大雄渾,深遠超逸,有盛唐氣像。
    ……

    清乾隆、嘉慶年間的詩人竇國華雲:“竹屋挑燈歷九年,商量文字是前緣。”許多年後,我纔知道我生活了二十年的莊子上,在清嘉慶、道光年間,還曾有一位詩人在這裡對酒高歌:“一杯兩杯難盡量,三杯五杯還嫌輕。教兒酌我以大鬥,願學當年劉伯倫。醉後臨風發長嘯,此恨茫茫向誰告……”他叫竇桂林,號一山,是竇國華的族孫。民國《霍邱縣志》載有竇桂林小傳。竇國華五代孫、詩人竇以蒸撰有《一山先生傳》,謂竇桂林“肇羅觀察諱國華之族孫,幼隨父守智依觀察以教養,天資聰敏過人,而性尤篤學不倦,觀察家既富有藏書,先生因得盡讀之,號稱博洽,詩纔尤高絕”。竇桂林深受族祖竇國華的教誨和影響,讀書甚多,詩纔清逸,以教書為生,名播六安、壽縣一帶,各地爭相延聘。霍邱《安豐竇氏族譜》記載,其“品學兼優,詩尤擅”。竇桂林著有《擷蘅軒詩文集》,太平天國戰亂後散佚,竇以蒸抄得遺詩百餘首,刻錄成《擷蘅軒詩抄》。在竇桂林的遺詩中,與竇守謙、竇守愚、竇榮昌的唱和贈答之作,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竇桂林筆力雄壯,其詩博大雄渾,深遠超逸,有盛唐氣像。


    ……


    竇氏詩歌世家與江淮地域文化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密切的、深度的聯繫,地域文化潛移默化地對詩人的人文個性產生濡染,成為他們與異質文化進行比較、判斷、選擇的天然依據,同時也是群體間交往的自然動力和詩歌創作的原生符號。今天,在洪集當代作家徐貴祥、穆志強和我的作品裡,也熏染著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即使我們遠離鄉園,也無法擺脫本土文化對自己骨血的滲透。兩百年前的竇氏小園雅集,與今天的洪集“作家村”,被一方水土的血脈貫通在一起。而我與客居嶺南的竇國華、竇守謙、竇守愚、竇榮昌,在情感上更容易親近。讀到竇國華的“水夢懸鄉樹畔,端山春到署樓東”,我的眼前便出現家鄉的那條母親河——淮河的主要支流,古時稱之為水的汲河。近幾年幾次回鄉,我都專門去汲河邊走動、佇立、沉思,對著河水吟誦竇國華的詩歌:“蓼城何日聚,白首動離情。河上重攜手,天涯又送行。鳥飛還有意,花落聽無聲。不語殘陽下,橋邊水自清。”讀竇守謙“分明淮上月,夜夜照端州”,也讓我為之怦然心動,兩百年的時間距離隨之歸零。在某種意義上,我研究他們的詩歌,就是在為故鄉立傳,建構鄉園的文化記憶。


    ……


    當然,竇國華及其家族詩人的詩歌創作,其意義不僅僅體現在鄉關書寫與嶺南書寫上,他們的詩歌還承載著歷史的幽深和無語。讀他們的詩,就是遊走於歷史幽深的脈動裡,使很多干癟蒼白的正史片段變得更加豐盈瑰麗,變得更加真實。在歷史上曾經顯赫的竇氏詩人,已經被人們遺忘了大半個世紀。他們詩歌的“邊角廢料”,卻恰恰勾勒出歷史形成的另類邏輯。歷史的真相、歷史的秘密就在家族詩歌微小的基因中被編定。錢穆先生在《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繫》一文中說:“欲研究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必當注意研究中國之家庭。”家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竇氏詩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潮脈息相連,互感互動,當把他們放置在廣闊的歷史環境、文化背景和文學語境中進行觀照時,他們的詩歌顯示出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霍邱竇氏詩人世家經歷了乾隆盛世、鴉片戰爭之前的粵海動蕩、咸同之際的太平天國戰爭,以及前所未有的文化變革,即晚清以來“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和20世紀中期的大轉折。從乾嘉時期的詩人竇國華開始,竇氏詩人就有一種強烈的“以詩存史”“以詩補史”“史詩互證”的創作意識,從他們的詩中可以看出時代的歷史側面,體現了詩歌的史學價值。“詩史”始見於晚唐孟綮的《本事詩》,至宋代而成為中國詩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本事詩》評杜詩雲:“杜逢祿山之亂,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詩史”這個概念兼具了詩學和史學的某種特質與功用。清初著名詩人錢謙益不遺餘力為詩史說張目,認為詩“足以續史”。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稱賞其晚年所作《投筆集》“實為明清之詩史,較杜陵猶勝一籌,乃三百年來之絕大著作也”。經過錢謙益、朱彝尊、黃宗羲、吳偉業、趙執信等人的提倡和堅持,“詩史”在清代成為一種較有繫統的詩學思想,“詩史”的價值功能得以充分挖掘。竇國華及其他竇氏詩人的詩歌,並非僅僅由格律、聲調的形式層面或者宗唐、宗宋的觀念理路堆砌而成,而是融合了清代的時代精神、學術思想,以及士人心態等文化內核的有機統一體。竇氏家族詩人的創作,就是一部大清王朝的袖珍史,就是一部清代士人心態的演化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國社會的變遷史。他們的詩歌,讓我們返回到歷史的幽深之處,更真實地去把脈歷史的疼痛,去追溯史實盡可能本真的生動。


    我相信,也隻有詩歌能燭照歷史的隱微幽暗之地。對於那群湮沒在歷史深處的竇氏詩人,我承擔了與他們接續前緣的使命。“江山幽處客重經”。他們留在歷史幽深處的回音,值得我仔細聆聽。他們已經等待我很久了。我注定要與他們在汲河之濱、在嶺南、在歷史的幽暗之地相遇。正如清代桐城派著名詩人劉開與竇國華所唱和的那樣:


    千裡看山到粵東,卻愁滄海不能窮。


    不圖使者先知我,自識匡君早憶公。


    文字緣成萍水後,化工筆在暮雲中。


    七星絕境歸詩卷,願乞餘芳鬥蕙風。

    在線試讀
    第十二章 廢興原有定:竇氏小園的百年滄桑(節選)

    竇氏小園在竇國華故後,其後人仍居其中。在很長一段時間,竇氏小園成為重要的文學交流空間,形成了多層次的文人群,大致包括以血緣為基礎的家族詩人群,以姻親為紐帶的詩人群,以及因性情投合而聚結的文人群。家族詩人群是園林交流空間的核心,以竇氏小園而顯現的家族性詩人群體,除得山水之助外,亦得益於彼此間的交流切磋。從竇國華開始,竇氏族人園宴吟詠的風氣即已形成。竇國華曾孫竇如祁的《風滿樓夜飲漫興》就記敘了家族性雅集場景:“登樓縱酒快如何,簾卷晴軒醉放歌。天末月明花弄影,池心魚躍水生波。當筵不用燒紅燭,題句何須寫綠蘿。幽靜莫嫌為地小,冷然爽籟此間多。”竇氏小園一直是竇族詩人與名士清客宴集吟詠的勝地,從而有效地保持了家族文學的繼承性,成為家族文學傳承的有效載體。在這一環境中他們群體互動,聯翩吟唱,用詩酒風流盡顯出文化優越感,激揚出源於家族文化和地緣文化的特別纔情。竇氏家族的每一位詩人,幾乎都在詩中對小園進行過描繪。竇桂林曾作古體詩《挹青堂題壁》:“吾家小園一畝寬,林木蔥茏起雲煙。下有浩浩之白水,上有隱隱之青山。山蒼翠,水回環,月榭風亭架其間。”竇如祁曾作《小園》:“小園花氣韻,一院午風清。不染塵囂跡,時聞野鳥聲。”園林情調在這些詩歌中顯而易見。園林雅集以高風絕塵的文雅氣質滋養著詩人的精神生活。
    竇氏小園的構築,耗費了竇氏家族不少心力與財力,但在災難面前卻極為脆弱,轉瞬間便化為斷壁殘垣。竇氏小園毀於咸同之際的戰亂,其命運頗為淒慘。這在竇氏家族詩人的筆下留下了印跡:“滿目淒涼景,苔深徑欲封。圃疏棲鳳竹,嶺剩化龍松。亭榭巢群雀,池臺咽亂蛬。廢興原有定,未免感離蹤。”(竇如祁《仲秋旋裡重到小園有感》)“江城獨處思依依,今歲春歸我未歸。靜院花殘鶯漸老,小園人去燕空飛。林亭寂寞蒼苔遍,詩酒荒涼過客稀。惟有山窗新種竹,清陰想已拂書幃。”(竇以傑《春暮懷故園》)“十年重到故柴扉,院落依然景物非。隻有春來梁上燕,喃喃似喜主人歸。”(竇以傑《亂後還家見庭院荒涼,花木零落,回首當年,不勝今昔之感,慨然有作》)竇如祁、竇以傑目睹了自家園林的興衰,惋惜之餘寫下的詩歌,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這些詩歌是家國變遷的嘆息,是時人對盛世跌落到亂世的普遍感慨。

    第十二章 廢興原有定:竇氏小園的百年滄桑(節選)




    竇氏小園在竇國華故後,其後人仍居其中。在很長一段時間,竇氏小園成為重要的文學交流空間,形成了多層次的文人群,大致包括以血緣為基礎的家族詩人群,以姻親為紐帶的詩人群,以及因性情投合而聚結的文人群。家族詩人群是園林交流空間的核心,以竇氏小園而顯現的家族性詩人群體,除得山水之助外,亦得益於彼此間的交流切磋。從竇國華開始,竇氏族人園宴吟詠的風氣即已形成。竇國華曾孫竇如祁的《風滿樓夜飲漫興》就記敘了家族性雅集場景:“登樓縱酒快如何,簾卷晴軒醉放歌。天末月明花弄影,池心魚躍水生波。當筵不用燒紅燭,題句何須寫綠蘿。幽靜莫嫌為地小,冷然爽籟此間多。”竇氏小園一直是竇族詩人與名士清客宴集吟詠的勝地,從而有效地保持了家族文學的繼承性,成為家族文學傳承的有效載體。在這一環境中他們群體互動,聯翩吟唱,用詩酒風流盡顯出文化優越感,激揚出源於家族文化和地緣文化的特別纔情。竇氏家族的每一位詩人,幾乎都在詩中對小園進行過描繪。竇桂林曾作古體詩《挹青堂題壁》:“吾家小園一畝寬,林木蔥茏起雲煙。下有浩浩之白水,上有隱隱之青山。山蒼翠,水回環,月榭風亭架其間。”竇如祁曾作《小園》:“小園花氣韻,一院午風清。不染塵囂跡,時聞野鳥聲。”園林情調在這些詩歌中顯而易見。園林雅集以高風絕塵的文雅氣質滋養著詩人的精神生活。


    竇氏小園的構築,耗費了竇氏家族不少心力與財力,但在災難面前卻極為脆弱,轉瞬間便化為斷壁殘垣。竇氏小園毀於咸同之際的戰亂,其命運頗為淒慘。這在竇氏家族詩人的筆下留下了印跡:“滿目淒涼景,苔深徑欲封。圃疏棲鳳竹,嶺剩化龍松。亭榭巢群雀,池臺咽亂蛬。廢興原有定,未免感離蹤。”(竇如祁《仲秋旋裡重到小園有感》)“江城獨處思依依,今歲春歸我未歸。靜院花殘鶯漸老,小園人去燕空飛。林亭寂寞蒼苔遍,詩酒荒涼過客稀。惟有山窗新種竹,清陰想已拂書幃。”(竇以傑《春暮懷故園》)“十年重到故柴扉,院落依然景物非。隻有春來梁上燕,喃喃似喜主人歸。”(竇以傑《亂後還家見庭院荒涼,花木零落,回首當年,不勝今昔之感,慨然有作》)竇如祁、竇以傑目睹了自家園林的興衰,惋惜之餘寫下的詩歌,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這些詩歌是家國變遷的嘆息,是時人對盛世跌落到亂世的普遍感慨。


    咸豐年間,被毀壞的不僅是竇氏小園,竇國華家族多次重修的霍邱文廟也未能逃此劫難。同治八年《霍邱縣志》記載:“乾隆五十八年,邑紳竇國華率子守愚、守謙重修大成殿。”“嘉慶十八年,邑紳竇國華率子守謙、守愚重修大成殿。”“道光四年,邑紳竇守謙、竇守愚同子、姪榮昌又重修大成殿。”竇以蒸的《篤行篇》也曾記載:“道光四年,邑中重修文廟,兩中憲兄弟曰:‘乾嘉間兩次修理大成殿,俱由先觀察獨力任修,此次工程應賡踵前規焉。”霍邱文廟原名孔廟,又名學宮、聖宮,習慣稱黌學。至順二年(1331),明洪武五年(1372)增建學宮,明正德六年(1511)增建明倫堂,崇禎十三年(1640)建尊經閣。清嘉慶三年(1798)擴東西兩廡十四間為十八間,嘉慶六年(1801)擴大成殿三間為五間。咸同之亂,霍邱文廟受到嚴重摧殘,大成殿傾圮,兩廡暨崇聖祠、明倫堂,均片瓦無存。同治八年,殷兆鏞在《重修霍邱縣學碑》中雲:“咸豐、同治以來,粵寇蹂躪遍海內,皖又為捻匪出沒巢穴,擾尤甚。……然自通都大邑、窮鄉僻壤,官廨民居,壇廟黌序,化為飛灰,鞠為茂草。皖省除阜陽、太和、泗、宿、靈壁五城外,靡孑遺已。”同治八年,裴正紳在《重修霍邱縣學記》中雲:“吾霍咸豐七年春,粵匪陷城,殺戮不下六七萬人,生民塗炭,十室九空,射圃盡堆枯骨,黌宮鞠為茂草,心焉悼之。”咸豐九年,“又遭苗逆之亂,霍城再破,學宮再毀,榱崩棟折,目擊心傷”。同治八年,霍邱知縣陸學敩與邑紳裴正紳等重建文廟,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文暉四映,龍、虎、獅、像、鼇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遺憾的是房飾浮雕在“文革”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葺,“尚未完全復原”。


    霍邱洪家集東嶽廟與萬緣庵修建於明代,但兩座古寺也被太平軍燒毀。1918年春,竇以蒸在《重修善鄉裡東嶽廟碑記》中雲:


    善鄉之南、洪集之西、大橋之北、竇樓之東,舊有東嶽廟、萬緣庵兩寺,相距數十武,跨阜帶河,松竹蒼翠,夙稱古剎焉。東嶽廟相傳為裡人四川巴令徐熙君、山東榮城令張盛君所建,以故,東西兩廡坿祀徐張二君,古碑罕在,紀錄無征,徐張所修已不知是因是創。萬緣庵亦徐氏建。兩廟俱置有香火田數十石。按《霍邱縣志》,張氏失載,徐氏有傳,蓋明宏治時人,迄今垂四百餘年。有清以來,其廟數加修葺,碑石猶存,略可考見飛甍石棟,一時號稱勝地。乃自咸豐兵燹以後,兩廟俱毀廢久矣,琳宮紺宇盡付劫灰,舊衲殘僧了無孑遺。嗣經鄉紳請以廟田所入,改建義學於萬緣庵,未幾,義學停辦,捐為黌宮,歲修所僅存者。東嶽廟之一片荒基而已。同光之際,屢議重修,迄未克就。久之,竟為徐氏子孫將山地盜賣,已無復有人過問,良可喟也。今有鄉人因病發願修復輒有靈效,適地主亦願以山地仍還之廟,並囑吾兒桪光提倡重建,而裡人黃王二君亦協同監修,並約諸同人分投募化,共醵得錢七百數十餘,遂構材運甓,揆日開基作始,丁巳秋(1917)落成。戊午春首,並裝塐神像,而黝垩之。謹諏吉於三月廿八日建醮開光。蓋東嶽正殿三楹,前殿山門三楹,西廡四楹,東廡因舊三楹,眾擎易舉,不日而成。雖崇閎鉅麗,較諸曩昔規模,少形湫隘,而空山古寺荒廢蕭瑟氣像已煥然一新矣……


    1917年重修落成的東嶽廟毀於“文革”,其命運與文廟如出一轍。霍邱文廟歷六百餘載,洪家集東嶽廟與萬緣庵歷四百餘載,都因歷史的風雨而零落。


    咸同之亂對文物和文化的破壞是史無前例的。曾國藩在《討粵匪檄》裡說:“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太平軍火燒郴州學府後,先後在湖南永州毀掉紀的柳子廟,現在的柳子廟,是光緒三年(1877)重建的;在武漢寺、寶通寺,現在的兩個寺,分別是同治三年、四年(1864、1865)重建的。“作為長江中遊重鎮的武漢,為什麼清代以前的文物那麼稀缺?一個很重要的因由是太平軍的大手筆。長期作為安徽重鎮的安慶,本應古跡甚富,怎麼經太平軍多年占領後,隻剩下可用於軍事的振風塔呢?那與塔一體的迎江寺,是太平軍失敗後重建的。江西那古城九江,怎麼隻剩下鎖江樓塔,和受損壞了三級的大勝塔呢?固然此地曾經地震,而太平軍的幾年占領比地震更厲害。現在的能仁寺、天花宮都是太平軍失敗後的1870年所建。”太平軍所占領或經過的十幾省,文物古跡都受到重大破壞,以至根本不能重建修復而成為歷史名詞,比如南京舉世聞名的大報恩寺塔、明故宮就永遠消失了。


    竇氏小園也永遠消失了。消失的還有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留下的隨園,被太平軍夷為平地,片椽無存,這一金陵私家名園終不存於世。蘇州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等名園被嚴重破壞,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蘇州四大名園”,在太平天國後經過了重修。滄浪亭初在宋代跨水而設,曾經是宋代名將韓世忠的私家園林,康熙年間進行了修復,太平天國戰爭中卻把它全部毀成一片瓦礫。現在的滄浪亭在水一側為園,高檻臨水、復廊借景,是一變再變的晚期風格。如今看到的揚州園林,如個園、何園等,都是晚清時期修建的私家園林。那麼,那些在明清時期建造的精美園林都到哪去了?影園、康山草堂、街南書屋等很多明清時建造的名園,都被太平軍損毀了,而這些都被記載在當時的文人筆記之中。太平天國戰亂時期,在被破壞的中國園林中,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圓明園了。竇國華曾作詩《圓明園》:“園外公車許暫停,果然佳境畫難形。昆明湖水開明鏡,萬壽山峰列壽屏。苑裡煙痕迷御柳,階前露氣濕祥蓂。何時常遂瞻雲志,飫領風光近帝庭。”圓明園被法國作家雨果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1860年慘遭英法聯軍洗劫,終變成一片廢墟。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亂牽制了清軍,圓明園或許能逃此劫難。據時任京官的鮑源深在其《補竹軒詩文稿》中所述:“九月(農歷)初,夷人焚五園三山,圓明園內外勝景,悉成煨燼矣。”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習稱的“三山五園”——靜宜園(即香山)、靜明園(即玉泉山)、暢春園、圓明園和頤和園(即萬壽山)都遭到焚毀——如今的頤和園,也是劫後重生,原貌難尋。在清軍與太平軍拼得兩敗俱傷、國力更為虛弱之際,英法等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內亂,給了西方列強更大的可乘之機。圓明園雖毀於英軍之手,但實際上與太平軍也脫不了干繫。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