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雲在青天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黃復彩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669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9666983
    作者:黃復彩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編輯推薦

    唐代有一名郭翱的人去向藥山惟儼禪師問道,禪師用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水映青天,白雲在瓶,大自然法法俱足,相互依存,相互砥礪,一切有情無情,來了再去,去者復來,一草一木,盡歸自然。人若能超越具相,從這一草一木中獲得智慧,便是人生的化境。


     


    安徽著名作家、著名佛教文化學者黃復彩先生的《雲在青天》,正是這樣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盡歸自然化境的優美散文集。

     
    內容簡介

    《雲在青天》收錄了作者近十年來的散文精品。全書共分八章,章名以篇名代,具體為:*章  將進酒;第二章  回鄉筆記;第三章  願力的奇跡;第四章 雲在青天水在瓶;第五章  把平常的日子當神仙來過;第六章 我有明珠一顆;第七章 萬古長空,一朝明月;第八章 寫在拉薩的遺囑。每一章約六至十篇散文,篇篇精彩,敘述生動,描摹有神,無論寫景寫情,總是入木三三分,讓人久久回味。筆力深厚,語言質樸而有韻味;加之作者長期居於九華山,執教九華山佛學院,散文中總是散發著讓人凝神靜氣而又獲益頗多的衝淡之氣。

    作者簡介

    width="523"


    黃復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佛教文化學者,九華山佛學院教授。出版長篇小說四部,散文集六部。先後在《人民文學》《散文》《讀者》《清明》《安徽文學》《江南》《青年作家》《滇池》《雨花》等雜志發表各類文學作品六百餘萬字。其長篇小說《紅兜肚》為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獲安徽省政府文學獎一等獎。201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牆》為安徽省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文學類二等獎。散文集《讓自己的心明亮起來》為“當代青少年的精品美文”繫列之一種。

    目錄
    序/ 胡竹峰
    章:將進酒

    雲波書院記 /
    怎麼都好 /
    遍地花黃 /
    空山不見人 /

    杏花賦 /
    秋浦歌 /
    將進酒 /
    貴池儺 /
    戲臺 /
    桐城小巷 /

    序/ 胡竹峰


    章:將進酒


     


    雲波書院記 /


    怎麼都好 /


    遍地花黃 /


    空山不見人 /


     


    杏花賦 /


    秋浦歌 /


    將進酒 /


    貴池儺 /


    戲臺 /


    桐城小巷 /


    麥子熟,梅子黃 /


    舊街 /


    橋 /


    第二章:回鄉筆記


    鼕天的雜碎 /


    我與父親 /


    生命中的輪回 /


    瓷器 /


    回鄉筆記 /


    大樹 /


    小菜園張家 /


    青通河 /


    老家的人,老家的事 /


    清明路上 /


    對門的書店 /


     


    少年禮彬的一段往事 /


    第三章:半山亭記


    半山亭記 /


    生日雜述 /


    願力的奇跡 /


    把心放下 /


    隱者、禪者及梭羅的湖 /


    今日熱甚,杜門謝客 /


    驟然而至的雪 /


    竹林寺 /


    第四章:雲在青天水在瓶


     


    青陽九章 /


    嶽西三咂 /


    秋浦河(二題) /


     


    雨中楊灣 /


    清亮的早晨 /


    《自敘帖》 /


    雲在青天水在瓶 /


    孩子與鳥 /


    看鳥 /


    做一個像狗一樣有品質的人 /


    書蠹 /


    螳螂 /


    第五章:把平常的日子當神仙來過


    采茶調 /


    把平常的日子當神仙來過 /


    打燒餅的中年夫婦 /


    經世學問(二題) /


    芋梗的喫法 /


    臘菜的香 /


    栗子的典故有多少 /


    黃栗豆腐 /


    春筍雪裡蕻 /


    石玩 /


    中藥歌 /


    煙味 /


    牽著老伴的手,到屋後去看豆角花 /


    職業一種 /


     


     


    第六章:我有明珠一顆


    玄奘的譯經場 /


    我願是座趙州橋 /


    穿越生命本源的問號 /


    尋覓禪者的腳印 /


    禪詩中的意境 /


    我有明珠一顆 /


     


     


    第七章: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聽杜鵬飛談書法 /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


    誰都逃脫不了生活的平庸或丑陋 /


    聽瀋從文歌唱 /


    我的文學四十年 /


     


    第八章:寫在拉薩的遺囑


     


    吉亞 /


    寫在拉薩的遺囑 /


    尋找奧古斯特·羅丹 /


    凱旋門大街2號 /


    毛姆的綠島 /


    墨爾本的陽光 /


    後記黃復彩 /


     

    前言
    序/胡竹峰

    復彩先生今年七十。光陰一寸寸走,到底誰都沒有放過,算來,我也是近四十歲的人了。上個月我與他偶遇在江南鄉村,月白風清,流水人家,不知秦漢魏晉。黃復彩的散文也如此,隻是樸素隻是自然,像小溪邊的菖蒲。唐宋始,植菖風盛。菖蒲香氣清雅,古人將其與蘭、菊、水仙並稱花草四雅。那一日看金鼕心所繪菖蒲圖,筆調古拙,迥異流俗。於是便又想到黃復彩的散文。
    十幾年前讀他的散文,一篇篇明白如話,見不到滯澀見不到夾纏,纔氣藏得很深,性情忽隱忽現。如今再看,底色不變,經營文字的法度卻日趨自然。散文自然了,是境界是情懷也是功夫,偶生幾株稗草,那是田原風光,不必深究。
    黃復彩的文章沉穩,誠懇,大概聽多了九華山上的佛音,悲天憫人的意識自然要比一般人強。七十歲邊上的散文,偶見少年氣,真是稟賦不同也。日常流水順勢而下,黃復彩取得一瓢飲。他的文字,從來有感而發,不弄玄虛,踏踏實實,一字字丁丁卯卯,是活生生的白紙黑字和真切切的喜怒哀樂。

    序/胡竹峰


     


    復彩先生今年七十。光陰一寸寸走,到底誰都沒有放過,算來,我也是近四十歲的人了。上個月我與他偶遇在江南鄉村,月白風清,流水人家,不知秦漢魏晉。黃復彩的散文也如此,隻是樸素隻是自然,像小溪邊的菖蒲。唐宋始,植菖風盛。菖蒲香氣清雅,古人將其與蘭、菊、水仙並稱花草四雅。那一日看金鼕心所繪菖蒲圖,筆調古拙,迥異流俗。於是便又想到黃復彩的散文。


    十幾年前讀他的散文,一篇篇明白如話,見不到滯澀見不到夾纏,纔氣藏得很深,性情忽隱忽現。如今再看,底色不變,經營文字的法度卻日趨自然。散文自然了,是境界是情懷也是功夫,偶生幾株稗草,那是田原風光,不必深究。


    黃復彩的文章沉穩,誠懇,大概聽多了九華山上的佛音,悲天憫人的意識自然要比一般人強。七十歲邊上的散文,偶見少年氣,真是稟賦不同也。日常流水順勢而下,黃復彩取得一瓢飲。他的文字,從來有感而發,不弄玄虛,踏踏實實,一字字丁丁卯卯,是活生生的白紙黑字和真切切的喜怒哀樂。


    他的文章大多不長,小品式的篇幅,寫一點觀察、一點領會、一點情緒、一點感嘆。發乎情止乎文,走筆之際,偶爾動了心,有笑聲也有淚影,也有不動聲色隻是呈現。文字是肉做的,人心更是。語言乃文章根本,思想是題外話。文章太甜會膩,讓人覺得虛假。文章太文,又容易失真。就像一幅水墨畫,黃復彩的散文時濃時淡,濃時呈勁挺瀟灑之姿,淡時隻是靈瓏秀潤,濃淡枯濕之間,簡樸而多韻。疏簡處寫出了境界,留白的地方是胸中的意韻。散文其實是老年的藝術,學問大了,閱歷飽滿了,處世越來越澹泊,文章纔潤透,筆下山壑自有藏鋒。


    和復彩先生交往十幾年,在安慶的很多年,我們沿著一片湖散步,一邊談論著文學,他的學問人品給了我很多美妙的享受。十幾年過去,當初的獎飭之語,依舊眼熱心暖。人生崎途中十幾年的友誼,靠的是彼此性情契合,靠的也是文脈書緣。日常裡,我叫他黃老師。


    黃老師弄小說,寫散文,研究佛學禪宗,做出諸多成績,作為晚生,我實沒有為他作序的資格。他的散文是他的風物志是他的風俗畫是他的心緒與足跡,沉郁的悲情與淡淡的哀愁以白描烘托而成,平白的文筆露出發人深思的哲理,我很喜歡。謹此,算是又添一段書緣。


    胡竹峰


    2019年3月28日,合肥


     


     


     


     


     


     


     


     


     


     


     


    後記/黃復彩


    一九七九年,社會擺脫陣痛,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時年三十歲的我懵懵懂懂地走進了文學,迄今四十年矣。今恰逢我七十周歲,如此說來,《雲在青天》的問世,多少有一點紀念意義。


    這是我的第六本散文集。有時不免驚訝:居然寫了這麼多!如今發白如霜,卻仍在寫著。我原本沒有太多的嗜好,沒有經營世界的本領,也沒有所謂的人際圈子,讀書、寫作是我的生存之道——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這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人生,或者我就是一個人世的孤獨者。但孤獨是外在的表像,我自己卻從來不這麼認為。《全唐詩》中收錄了金喬覺《送童子下山詩》,詩中有“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孤獨者的內心一般都是強大的,他們可以與山林對話,與草木為伴,可以與鳥兒談心,與白雲相隨。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具有靈性的,都是生命中好的伴侶。


    四十年間,出版各類著作近二十種,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如果讓我在兩者之間做一個選擇,我還是選擇小說——雖然我迄今並沒有寫出驚天動地的小說,卻並不妨礙我對小說藝術的喜愛。這不僅因為我是以小說進入文學,更由於小說的舞臺是闊大的,是自由且任性的。做散文,就像一個人赤裸裸地站在舞臺上,觀眾所看到的一切,眼睛、鼻子乃至肌膚上的疤痕,都是真實的呈現。而做小說,卻可藏身幕後,且身兼數職,我是魯迅,我是阿Q,我是吳媽,甚或是趙四老爺;在這方舞臺上,這些人物各自演繹著一出由我導演的大戲。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孤立的事物,也沒有完全孤立的人。文學的義務即是剖解各種並非孤立的事物,剖解各色並非孤立的人,從而得出有趣的現像、故事或人。具體到散文,其義務則是剖解“我”與社會,“我”與自然,或“我”與人之間關繫之微妙。從這一點來說,散文與小說的角度是有些區別的。


    我是由小說進入散文寫作的,與我的後期散文寫作不同的是,我的早期散文同樣注重情節的設立——我不得不說,散文也是有情節的。隻是,散文中的情節需來自生活的真實,更重要的,是來自個人的體驗,它是散文的架構,也是散文的筋骨。然而,散文畢竟是散文,它要呈現的是作者內在的精神世界,而這種內在的精神世界卻是與眾不同的,就像禪者的頓悟,哪怕是瘋言瘋語,都是對生命本源的感悟和直白——從這一點來說,世上的智者無一不是孤獨的。


    而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已老了。


    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首先,你不再懼死,不再覺得死是多麼可怕的事,這是老的好處。其次,對萬事萬物忽然有一種活轉回來的感覺。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臉色,不會太在意一切的外來之物。人一旦活轉過來,生命便自在了。當然,老,畢竟是不妙的,當看到過往的朋友一個個謝幕,甚至不再有人用陰鷙的目光盯著你,孤獨是難免的。


    住處的樓下即是一座有著四百餘年歷史的古寺,我的書屋正對著寺院後院的半山亭。整個白天,半山亭裡遊客不斷,唧唧之語彙同鳥兒的啁啾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有時候,我會趁傍晚人稀時獨自走進那裡,坐在半山亭裡,在寺院的晚鐘聲中進入一種沉思的狀態,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就在那一刻走進我的寫作,因此,集子完成後,本想取名《半山亭記》,又覺得過於學究氣,遂取其中的篇名《雲在青天水在瓶》前半句作為書名。


    唐代有一名郭翱的人去向藥山惟儼禪師問道,禪師用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水映青天,白雲在瓶,大自然法法俱足,相互依存,相互砥礪,一切有情無情,來了再去,去者復來,一草一木,盡歸自然。人若能超越具相,從這一草一木中獲得智慧,便是人生的化境。


    散文,畢竟是老年的藝術。


    幾十年來,失眠幾乎伴隨我的寫作,而每有大的寫作,常徹夜不眠,卻又無奈。寫,是身體的勞累,精神的愉悅;不寫,是肉體的舒適,心靈卻倍受煎熬,我隻能選擇後者。幾十年來,睡一個好覺成為我的奢望。我總想好好地睡一覺,睡他個昏天黑地纔好,因此常想,我此生後的一句話也許就是“現在,我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雖已古稀,好在這尊泥肉凡胎尚未完全老化,因此,暫且將那句話留待提不動筆,也提拎不動自己的那一天吧。


     


    2019年4月8日於九華山獅子峰下

    在線試讀
    《半山亭記》
    住處的樓下是迎江寺後花園,額曰“宜園”。當初看房子時,看上的就是這座園子,當然還有這座古老的寺院。我毫不掩飾自己對古寺的喜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據此,有人說我前世是僧。前世的事,誰又知道呢?我自己當然也是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古之大德說,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未曾到來,重要的是當下一刻。或問,當下的一刻又是什麼?我並不清楚,我想多數人也是不清楚的。我與多數人一樣,生活在歷史的混沌中,也生活在自己的混沌中。
    宜園有樹,雖歲月更替,毀榮有度,倒還是成就了一片林子,郁郁的。有一二根樹枝孩子般,調皮地夠到我的陽臺上,於是,陽臺也成了宜園的一部分,站在陽臺上的我自然也成了園中的風景,於是想起卞之琳的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宜園西側有一眼放生池,幾十個平米,有魚兒在水中自由地遊蕩,這是一群幸福的魚兒。隻是偶爾,會有人趁看園者不備,用網兜撈出三兩條來,那魚兒便成了庖廚之物,做了下酒的好菜。即便如此,多少年來,池中的魚兒也從不見少。這個世界上,有人行善,有人作惡,都是各自的事,一塊小小的放生池,便也照出百樣的人生。
    宜園有亭,名“可亭”。可者,適合意。寺內有園,園又設亭,園與亭乃至寺,無論從名字還是布局,都是相宜的。這恰恰也是佛家的意思,萬物於我,無論順逆,也不論咸淡,隻要保持一份平常心,均可人也。
    可亭亦名半山亭。
    殊不知這城市原本是沒有山的,寺院自然也沒有山。隻是因為有了塔,便也有了山。古人建塔,現在看來是笨法子,但在當時卻是先進的堆土法,即在塔周一圈一圈地壘土,再一層一層地砌塔,塔建多高,土圍便有多高。塔成後,那些土便覆蓋在塔的四周,於是便有了山,便有了一座寺院,便也有了宜園及這園中的一切。
    我的住處與宜園隔著一條巷子,巷子的對面是逶迤的龍牆。牆是橘黃色的,覆蓋著青瓦,樹是綠的,山是灰的,牆與樹與山映在池水中,池中有一方青天,“雲在青天水在瓶”——這正是禪者之意,值得人用一生的光陰去參透它,或許永遠都不會有標準的答案。春天,滿園的紫籐花、廣玉蘭以及月季花點綴著園子,讓人忘卻了人生的煩惱,也讓人感覺到這宜園的種種天賜之美。而至鼕季,當寺院的金頂飛甍被皚皚積雪覆蓋成一片童話裡的世界時,我便為自己能住在本城好的所在,為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美景而欣欣然也。

    《半山亭記》


    住處的樓下是迎江寺後花園,額曰“宜園”。當初看房子時,看上的就是這座園子,當然還有這座古老的寺院。我毫不掩飾自己對古寺的喜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據此,有人說我前世是僧。前世的事,誰又知道呢?我自己當然也是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古之大德說,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未曾到來,重要的是當下一刻。或問,當下的一刻又是什麼?我並不清楚,我想多數人也是不清楚的。我與多數人一樣,生活在歷史的混沌中,也生活在自己的混沌中。


    宜園有樹,雖歲月更替,毀榮有度,倒還是成就了一片林子,郁郁的。有一二根樹枝孩子般,調皮地夠到我的陽臺上,於是,陽臺也成了宜園的一部分,站在陽臺上的我自然也成了園中的風景,於是想起卞之琳的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宜園西側有一眼放生池,幾十個平米,有魚兒在水中自由地遊蕩,這是一群幸福的魚兒。隻是偶爾,會有人趁看園者不備,用網兜撈出三兩條來,那魚兒便成了庖廚之物,做了下酒的好菜。即便如此,多少年來,池中的魚兒也從不見少。這個世界上,有人行善,有人作惡,都是各自的事,一塊小小的放生池,便也照出百樣的人生。


    宜園有亭,名“可亭”。可者,適合意。寺內有園,園又設亭,園與亭乃至寺,無論從名字還是布局,都是相宜的。這恰恰也是佛家的意思,萬物於我,無論順逆,也不論咸淡,隻要保持一份平常心,均可人也。


    可亭亦名半山亭。


    殊不知這城市原本是沒有山的,寺院自然也沒有山。隻是因為有了塔,便也有了山。古人建塔,現在看來是笨法子,但在當時卻是先進的堆土法,即在塔周一圈一圈地壘土,再一層一層地砌塔,塔建多高,土圍便有多高。塔成後,那些土便覆蓋在塔的四周,於是便有了山,便有了一座寺院,便也有了宜園及這園中的一切。


    我的住處與宜園隔著一條巷子,巷子的對面是逶迤的龍牆。牆是橘黃色的,覆蓋著青瓦,樹是綠的,山是灰的,牆與樹與山映在池水中,池中有一方青天,“雲在青天水在瓶”——這正是禪者之意,值得人用一生的光陰去參透它,或許永遠都不會有標準的答案。春天,滿園的紫籐花、廣玉蘭以及月季花點綴著園子,讓人忘卻了人生的煩惱,也讓人感覺到這宜園的種種天賜之美。而至鼕季,當寺院的金頂飛甍被皚皚積雪覆蓋成一片童話裡的世界時,我便為自己能住在本城好的所在,為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美景而欣欣然也。


    半山亭背倚龍牆,貼牆而建,隻此半邊,所以又稱半邊亭。在我的陽臺上是看不到亭的,卻可以感受到亭的存在,就像一抬頭就能看到塔的存在一樣。當初看房子時,愛上的就是樓下的這片園子,知道那是一片不變的風景。幾年後,我們又在本城好的小區購得一套更大的房子,但我們還是習慣回到原先的居處,回到宜園的毗鄰處,為的就是這園內風景。雖然很多時候,遊客的喧鬧聲和導遊的電喇叭聲不免讓人生煩,但長久的相處,終究習慣了園內的一切,包括不時的噪音。


    有時候,我會在傍晚人稀時走進園子,走進半山亭。亭壁上的山水畫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難得的是,不知有多少年了,畫的墨色依然清晰,有一兩塊山石巧妙地鑲嵌在山水之間,代替了水墨,倒使得這畫有了質感,也讓這畫生動起來。畫的右上角的末明初畫家倪雲林的詩:“疏樹葉蕭蕭,平波天際遠。清思渺長空,青岫雲痕欽。”


    倪雲林晚年追求道佛,其畫風疏淡,畫面簡潔,往往山石幾塊,枯樹數株,遙遙間有一方亭子,亭中無人,正應了倪雲林“亭下不逢人,夕陽淡秋影”之詩意。而畫面大片的留白,恰如人生的問號,從而構成一片性情的山水。亭前原先是有一株三角楓的,隻是,我認識它時,樹半邊枯,半邊榮。不知什麼原因,過了幾年,樹整個就枯死了,但虯枝崢嶸,如鶴舞長天,倒成了另一種風景。有人執意要砍去它,植上新樹,但皖老不肯,皖老說,留著它吧,樹亦如人,無論老幼,也無論生死,都是難得的風景,都值得人去認真參悟。皖老並為這棵枯死的老樹寫了首詩:“一樹半邊生,鼕春共此根。魂消雲天外,猶有芳香存。”


    宜園面積不大,卻布局精巧,山矣,水矣,樹矣,再配上這座亭子,恰如一幅鮮活的畫,一首素淡的詩。而畫中有亭,亭中有畫,這座看上去極不起眼的亭子便一下子生動起來。


    我喜歡在傍晚走進亭子,走進夕陽裡,坐在半山亭的大理石長椅上,看夕陽秋影。這時候,寺院的晚鐘聲聲震耳,往事縹緲,覆水難收,許多的人,許多的事,都會在那一刻進入我的寫作。於是,我總是想,什麼時候出一本集子,集子的名字就叫《半山亭記》纔好。


    2019年4月《雲波書院記》


    雲波書院是我在九華山的又一處住所,明清時期的一個書院。其坐落在獅子峰下,黑虎松右側,隔著一座山頭,是幾年前剛剛落成的高撥的地藏菩薩大銅像。一條寬敞的盤山公路曲曲折折,由柯村新區一直向獅子峰方向,公路盡處,便是雲波書院了。


    據說這條公路當初是專為黑虎松景區開鑿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公路開通後,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黑虎松卻在一把天火中鳳凰涅槃。黑虎松沒了,那條公路便也失去了它預期的價值。我與法師開玩笑說,這麼好的一條公路,是專為你開的,為雲波書院而開的。法師說,書院是為讀書人建的,你要是喜歡,就請住進來吧。


    就這樣,前年鼕天,我住到畫僧演一法師的雲波書院裡。


    我並非一個執意的遁世者,也從不拒絕現代社會所帶給我的種種便捷,哪怕是人世的喧囂。很多時候,百無聊賴的我會久久地站在城市的交叉路口,看商業中心的摩天樓矗立在雲天下,看過往的車輛瀑布一般流來流去,看城市人疾速的腳步追趕著飛快的日月,耳邊不免會響起劉歡早年的一首歌:


    這城裡的人是越來越多


    那高樓大廈也已數不清楚


    人們好像都有許多幻想


    這手裡鈔票也越來越多


    雖然你們有點看不起我


    可是你們自己也不知在忙些什麼


    磨剪子嘞搶菜刀……


    當然我也不會拒絕山林野趣。“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置身山林之間,聆聽山的靜寂,感受著山的寂寞與雄渾。天地之闊,人生何其短矣,自己又是何等渺小,我這自以為是的家伙該又是何等可笑之物。


    那一天我騎著單車,像一個年輕人一樣沿著公路疾速而行。山路漸陡,到了無法騎行的地段,便把車寄放在路邊的人家,背著我的雙肩包,沿著公路繼續往上走著,一直走到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雲波書院到了。


    村子不大,十多戶人家,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隻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


    “來了,喫過了嗎?”


    “喫過了,您老呢?”


    一條大黃狗飛快地跑到我的身邊,我在它軟茸茸的頭上摸了摸,它朝我搖了搖尾巴,就算是認識了。


    九華山明清時期有民間書院數十處之多,雲波書院即是其中之一。時光轉過,如今書院早已無存,隻留下一些摩崖石刻頑強地向人們訴說著過往的歷史,講述著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勵志故事。法師來後,看中了這塊地方,看中了其中的一處老房子,便整下了。稍加改造,就成了現在的格局。房子不大,一樓一底,三開間,樓上做了書屋,樓下中間做了佛堂,兩邊做了寮房。東頭住著柯老,一個看山的老人,另一間是法師的臥室。現在,我來了,法師就將他的臥室讓給我了。佛堂裡的《地藏行跡圖》是清代的壁畫,工筆水彩,人物的面貌極其精細,身姿卻是寫意的。走廊兩旁的抱柱上刻著弘一法師的楹聯:


    素筆淡描三世佛,瓦瓶香浸一枝梅。


    法師仰慕前輩大師,他的書法,也是依弘一法師的筆意,素淡而清遠。法師是專事中國畫的,中國畫講究的是畫中的留白,法師看中的,正是書院這幅畫的留白處:門前的那一大片空地,兩三百畝的面積。他不敢讓它荒了,便在那山地種上香樟、柏樹、石榴、松樹以及櫻桃、橘子和油桃,又種下碧桃、玫瑰、金銀花、桂花和蠟梅,一年四季,不論什麼時候,那片山地都會給你演奏一支花的圓舞曲、山的交響樂。山坡上,那一大片草地可踩,可踏,可信步而走,可席地而坐。很多時候,我躺在那片如氈的草地上,任太陽沐我,任輕風拂我。我以手做枕,雙眼微閉,看頭頂上的雲彩變龍變馬,變羊變狗,或變成佛,變成菩薩,又變成蕭伯納、愛因斯坦,有時候竟是一條兇猛的巨蟒。恍惚間不免會問些傻話:這變化的天地日月從何處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繼而又問自己為何物,問爹娘未生我時我在何方。問過,忽啞然一笑,我連自己為何物都不明白,又問什麼天地萬物?廓大如天,方圓如地,是你這樣的渾濁俗物問得清名目的嗎?遂翻身而起,回到屋裡,打開電腦,寫一些感悟的句子,自以為得意,過了一天,再去看時,卻又俗不可耐,趕緊刪去。


    我想我住在這裡,住在雲波書院,讀書也可,不讀書也可,或者就依自己的纔情,寫些不入流的文學,但切不要做些時尚文章,寫一些虛假的文字。否則,那些過往的讀書人會在夢中跳到我的床前,指責我誤人子弟。


    書院門前一棵桂花樹,樹下有一方石桌、四張石凳。我喜歡坐在桂花樹下讀書,或痴痴地看天,看頭頂上花枝婆娑,思緒忽有忽無。春天,有幾個法師來看我,我就在屋後的竹林裡撥一棵竹筍,剝了筍衣,將筍切成絲,下到油鍋裡炒熟了,煮一鍋筍絲掛面,幾個人坐在桂花樹下,就著一瓶“胡玉美”辣醬,直喫得滿頭流汗。書院的左側有一方亭子,坐在亭子裡,透過遠處淡淡的煙嵐,可以看到山那邊的村子以及更遠處的公路,有車輛在公路上爬行著,像一隻隻蟲子。我們坐在亭子裡喝茶,聊天,聽流水淙淙,真正是快意無比。我給我的小外孫寫了一副藏頭聯:含天地自然真氣,抒人生快意文章——當然這也是寫給我自己的。我與朋友聊天的話題是散淡的,但絕不聊中東戰爭,也不聊股票的漲跌,“林間談笑須歸我,天下安危宜繫公”“不知月白風清夜,能憶伊川舊釣翁”,這一刻,我們都樂得做一個宋代的閑僧,大唐的名士,魏晉時的狂人。說什麼世事洞明,說什麼人情練達,脫下那華麗的包裝,做一個真實的人,哪怕丑陋,哪怕猥瑣,但那丑陋是自己,猥瑣也是自己。來到雲波書院的人,仿佛都回歸到靈魂的深處,回到“應無所住”之處。且將那一顆躁動的心放下,捧一盞清茶,細細地去品,方在此時,纔體會到趙州和尚“喫茶去”的禪意。


    柯老長我六歲,當過兵,做過生產隊長,現在,他撇開家人,來到雲波書院,做了一個看山人。我每來了客人,柯老便為我們洗盞,泡茶,茶泡熟了,他便悄悄離去。柯老總是閑不住的,他在院子裡開了一片菜地,種下萵筍,點下豌豆,撒下菠菜種子。在雲波書院,一年四季都能喫上柯老種的時鮮蔬菜。我有朋友來,走時,柯老會將一小袋帶著泥土的山芋或是馬鈴藷作為禮物送給客人,有時候就是一把菜薹,一碗剛剛剝下殼的帶著清新豆香的豌豆。柯老說:“我的菜都是自己種的,不打農藥,也不施化肥,你喫喫看,保證與你們在城裡買的不一樣。”


    今年的後一天,我來到雲波書院,送走2017年後一輪太陽。那天晚上,我在電腦上正敲著一段文字,卻忽然發生跳閘,四周一片黑乎乎的,隻有電腦上微弱的熒光照亮一小片天地。我想給朋友打一個電話,偏偏手機沒有一格信號。這些年來,我已習慣了與手機緊緊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現在,我與外界失去了一切聯繫,置身在這沒有任何時代標識的世界裡,我不知道這一夜將會發生什麼。


    我不得不脫衣上床,卻毫無睡意。夜靜極了,從黑虎瀑方向傳來陣陣轟鳴,像是天邊的雷聲。忽忽的風聲中,佛堂裡的佛號竟聲聲入耳,字字分明。


    天下無事,何事驚慌?


    我披衣下床,在燭光中鋪開一張宣紙。天亮時,我在一張八尺宣上寫滿了各種“福”字,真、草、隸、篆。推開窗戶,新的一年開始了。我走出書屋,來到那片草地上,為我的家人,為我的親友,也為這動蕩不安的世界送去我至誠的祝福:


    世界,安好!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