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歷史的倒影:中國古代典籍的26個謎題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黃西蒙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833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883340
    作者:黃西蒙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編輯推薦

    解璽璋、張明揚聯袂推薦!《歷史的風景》姊妹篇,文史作家黃西蒙力作

     
    內容簡介

    本書繫《歷史的風景》姊妹篇。文史作家黃西蒙聚焦一些中國古代典籍的話題,或神秘,或有趣,或辛辣,既有學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悟式的思考。全書圍繞《史記》等中國古代典籍的26個謎題展開探討,涉及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獻等多個方面。這些謎題包括了歷史事件的真相、歷史人物的真實形像、歷史文獻的真偽等,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歷史領域的熱點和難點。


    本書中,作者不僅探討史書上寫了什麼,更探討史書為什麼要這樣寫。喜歡統觀正史的讀者朋友,可以從中看到中國古人修撰史書時的沉潛思考與微言大義,而喜歡探索歷史細節的人,或許也能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發現隱藏在表層言語之下的豐富內涵。

    作者簡介

    黃西蒙,本名黃帥,山東濟南人,現居北京,文史作家。在《光明日報》《北京晚報》和澎湃新聞等媒體平臺發表數百篇文章,著有《歷史的風景》《大國重器的詩意文化》《北京流光》等。

    目錄
    第一輯 修撰典籍的傳奇故事
    失蹤的上古秘卷:《漢書·藝文志》探幽 / 2
    秉筆直書:剖析北魏崔浩國史事件 / 11
    萬卷之帝江陵焚書之謎 / 15
    三百多年後的反思:唐人如何講述晉代往事 / 19
    如何捍衛道義:歐陽修與《新五代史》之謎 / 34
    “正統”之外:西夏史為何不入《二十四史》 / 42<明“天命”之璋史》之謎 / 46
    散佚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誕生與失蹤 / 53
    爭奪對“忠義”的闡釋權:乾隆編撰《貳臣傳》的背後 / 60
    第二輯 經典史籍裡的“歷史現場”
    夏朝近百年復國史的缺失:《夏本紀》在隱藏什麼 / 66
    “伊尹放太甲”的迷霧:《竹書紀年》的弔詭記錄 / 74
    鴻門宴的敘事“主人公”:樊噲與《史記》的現場感 / 81

    第一輯 修撰典籍的傳奇故事


    失蹤的上古秘卷:《漢書·藝文志》探幽 / 2


    秉筆直書:剖析北魏崔浩國史事件 / 11


    萬卷之帝江陵焚書之謎 / 15


    三百多年後的反思:唐人如何講述晉代往事 / 19


    如何捍衛道義:歐陽修與《新五代史》之謎 / 34


    “正統”之外:西夏史為何不入《二十四史》 / 42


    明“天命”之璋史》之謎 / 46


    散佚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誕生與失蹤 / 53


    爭奪對“忠義”的闡釋權:乾隆編撰《貳臣傳》的背後 / 60


    第二輯 經典史籍裡的“歷史現場”


    夏朝近百年復國史的缺失:《夏本紀》在隱藏什麼 / 66


    “伊尹放太甲”的迷霧:《竹書紀年》的弔詭記錄 / 74


    鴻門宴的敘事“主人公”:樊噲與《史記》的現場感 / 81


    兵仙的人生起點:新解《淮陰侯列傳》 / 89


    放逐者之歌:《屈原賈生列傳》的特別寫法 / 97


    蜀漢的國運轉點:從《資治通鋻》和《三國志》復盤夷陵之戰 / 107


    隱藏的春秋筆法:《晉書》中的曹髦之死 / 115


    大汗揮鞭:多種史籍裡的成吉思汗西征 / 121


    遲到近兩百年的平反:透過典籍回顧壬午之難 / 128


    第三輯 在典籍細節中探索奧秘


    低調的記錄:《太史公自序》如何講述祖先故事 / 134


    司馬孚的復雜人格:《晉書》與時局變幻下的糾結 / 141


    虛構的英雄故事:從《隋唐演義》到《說唐》 / 148


    史料之上:從《大唐西域記》裡的絲綢之路說起 / 156


    唐末風雲的側影:《新唐書》《舊唐書》混雜的黃巢形像 / 166


    從史實到小說:“制造”梁山好漢的故事 / 173


    清朝文人的兩種現實書寫:《聊齋志異》VS《閱微草堂筆記》 / 185


    旋動的萬花筒:清末稀見小說隱藏的復雜世界 / 198


    主要參考文獻 / 204


    後記 / 207

    在線試讀
    鴻門宴的敘事“主人公”:樊噲與《史記》的現場感
    《史記》中鴻門宴的故事堪稱家喻戶曉,而司馬遷記載的人物對話和現場細節,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司馬遷雖沒有親歷過楚漢爭雄的時期、鴻門宴故事發生的年代,但對他來說,並非遙不可及,他在《史記》中對此事的敘述,如同攝影機拍下的紀錄片,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清晰度”。
    鴻門宴的樊噲視角
    如果我們僅僅把鴻門宴的故事當成司馬遷的“腦補”,僅從文學虛構的角度看《史記》裡這類精彩的場景,恐怕有失偏頗。司馬遷對於著史的態度極其嚴謹,後世不清楚的細節,不意味著司馬遷沒看到相關史料。那麼,鴻門宴的現場感如此之高,司馬遷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史學在《論〈史記〉敘事中的口述傳承——司馬遷與樊他廣和楊敞》一文中,曾經開創性地提到解讀歷史細節的一種思路。他在點評鴻門宴時樊噲的“精彩表現”時,就這樣提到:“樊噲鴻門宴救駕的事情,是樊噲家子孫後代世世相傳的光榮歷史,司馬遷以訪問豐沛龍興故地為契機,從樊他廣處聽到鴻門宴的詳情敘事,後來,當他撰寫《史記》的有關章節時,就將樊他廣的口述作為重要史料。”
    史料若隻是孤證,顯然無助於接近真相,隻有經過多重史料的比對分析,纔能更加科學可信。司馬遷寫《史記》,並不隻是從古籍中尋找史料,他還會親自到歷史故事的發生地,采訪當地的百姓,從民間尋找歷史的蹤跡。實地考察的好處,是能讓史學家掌握最鮮活的史料,而且可以根據自己探訪的成果,與史書上的記載作比對,進而考據得出最有可能是事實的信息。
    司馬遷也跟一些漢朝勛貴的後代有交往,樊噲之孫樊他廣就是其中之一。通過樊他廣的講述,司馬遷可以了解漢朝初年的歷史,而樊他廣的記憶,則與先人的講述有關。用現代的史學觀念來看,樊他廣為司馬遷提供了口述史上的重要材料。問題的關鍵就在此處。當後世讀者並不清楚歷史現場的細節時,隻能通過史書中的描寫,來推測當時的情形。
    而史書和小說一樣,隻要有人物和事件,必然帶有自己的敘事視角。絕大多數史書的視角,都是全景式的,但在《史記》中,在一些濃墨重彩的篇章裡,確實能看到類似個人視角的細節。比如,在《項羽本紀》中,對鴻門宴最具文學性的描述,則很像樊噲的視角。樊噲並非鴻門宴的主角,卻占了不小的篇幅,他說的話竟然比劉邦、項羽還多。這就是敘事視角上的不同尋常之處,這類特殊細節的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歷史寫作的秘密。

    鴻門宴的敘事“主人公”:樊噲與《史記》的現場感


    《史記》中鴻門宴的故事堪稱家喻戶曉,而司馬遷記載的人物對話和現場細節,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司馬遷雖沒有親歷過楚漢爭雄的時期、鴻門宴故事發生的年代,但對他來說,並非遙不可及,他在《史記》中對此事的敘述,如同攝影機拍下的紀錄片,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清晰度”。


    鴻門宴的樊噲視角


    如果我們僅僅把鴻門宴的故事當成司馬遷的“腦補”,僅從文學虛構的角度看《史記》裡這類精彩的場景,恐怕有失偏頗。司馬遷對於著史的態度極其嚴謹,後世不清楚的細節,不意味著司馬遷沒看到相關史料。那麼,鴻門宴的現場感如此之高,司馬遷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史學在《論〈史記〉敘事中的口述傳承——司馬遷與樊他廣和楊敞》一文中,曾經開創性地提到解讀歷史細節的一種思路。他在點評鴻門宴時樊噲的“精彩表現”時,就這樣提到:“樊噲鴻門宴救駕的事情,是樊噲家子孫後代世世相傳的光榮歷史,司馬遷以訪問豐沛龍興故地為契機,從樊他廣處聽到鴻門宴的詳情敘事,後來,當他撰寫《史記》的有關章節時,就將樊他廣的口述作為重要史料。”


    史料若隻是孤證,顯然無助於接近真相,隻有經過多重史料的比對分析,纔能更加科學可信。司馬遷寫《史記》,並不隻是從古籍中尋找史料,他還會親自到歷史故事的發生地,采訪當地的百姓,從民間尋找歷史的蹤跡。實地考察的好處,是能讓史學家掌握最鮮活的史料,而且可以根據自己探訪的成果,與史書上的記載作比對,進而考據得出最有可能是事實的信息。


    司馬遷也跟一些漢朝勛貴的後代有交往,樊噲之孫樊他廣就是其中之一。通過樊他廣的講述,司馬遷可以了解漢朝初年的歷史,而樊他廣的記憶,則與先人的講述有關。用現代的史學觀念來看,樊他廣為司馬遷提供了口述史上的重要材料。問題的關鍵就在此處。當後世讀者並不清楚歷史現場的細節時,隻能通過史書中的描寫,來推測當時的情形。


    而史書和小說一樣,隻要有人物和事件,必然帶有自己的敘事視角。絕大多數史書的視角,都是全景式的,但在《史記》中,在一些濃墨重彩的篇章裡,確實能看到類似個人視角的細節。比如,在《項羽本紀》中,對鴻門宴最具文學性的描述,則很像樊噲的視角。樊噲並非鴻門宴的主角,卻占了不小的篇幅,他說的話竟然比劉邦、項羽還多。這就是敘事視角上的不同尋常之處,這類特殊細節的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歷史寫作的秘密。


    鴻門宴是劉邦命運的轉折點。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比項羽更早進入咸陽,其部下曹無傷叛逃,向項羽告密,項羽便發兵劉邦,兩人此時實力懸殊,劉邦隻能盡量避其鋒芒。劉邦向項羽釋放信號,表示自己並無奪取天下之意,項羽便擺下鴻門宴。這場酒宴既有慶賀滅秦之義,也有雙方和談之念,但亞父範增認為鴻門宴是項羽殺掉劉邦的好機會,而項羽遲遲下不了決心,最終讓劉邦逃掉。樊噲是劉邦的同鄉舊部,早年以屠狗為業,但在劉邦軍中立下了諸多奇功,很多次攻城都能捷足先登,在勇武和忠誠上,都被劉邦高度信任。因此,把幫助劉邦解除困境的關鍵任務交給樊噲來做,也算合情合理。


    《史記·項羽本紀》對鴻門宴的敘述首先是座席的安排:“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此時,樊噲並未登場,但他在後面登場時,很容易進門後第一眼就看到項羽和項伯他們坐在朝東的位置。從後文的描寫來看,樊噲的視角確實是先看到的項羽,並且“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樊噲登場,是因為酒宴上發生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事情,國人對這個故事很熟悉,在此不再贅述。樊噲闖進來,要保護主公劉邦。他還未說話,項羽就看到這位彪形大漢,說道:“壯士,賜之卮酒。”樊噲十分豪爽,也不推辭,接過酒杯,便一飲而盡。對於項羽賜給他的豬腿肉,他也用劍切開,大口大口地喫起來。《史記》對這一細節的描述,到了“動作分解”的地步:“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撥劍切而啖之。”這就像一部電影,在呈現主角心理變化時,要在他的臉上打光,通過光影的變化,來展現人物表情和動作的細微變化。對於“粗線條”的歷史敘事來說,能將樊噲撥劍喫肉的場景還原到這個地步,很難想像這是沒有根據的“腦補”。


    接下來,便是樊噲那段知名的豪言壯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在後世不少人的記憶裡,樊噲隻不過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將,但樊噲在此時說的一番話,簡直有春秋戰國時縱橫家之風,不僅有理有據,還能結合暴秦的典故,讓其言論有了當時最具道義合法性的根據——反對殘暴不義,仁德者纔能擁有天下。再加上之前樊噲飲酒喫肉的誇張動作,立刻把項羽鎮住了,這就為劉邦逃離現場爭取了機會。


    項羽反應遲緩,沒能抓住時機,讓劉邦借口上廁所的時候逃走了。這對項羽來說,當然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但從“歷史成功者”的視角看,這是劉邦在成功前最兇險的經歷之一,而幫助他化險為夷的人,不僅是出謀劃策的張良,更是直面危急時刻的樊噲。


    至此,樊噲的“精彩表演”還沒結束。《史記》有記載:“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如果說前面樊噲的一番豪言壯語已經令人驚嘆了,此處他說的話則更不尋常。雖然劉邦遇到了危險,但竟然在慌亂中問樊噲怎麼辦,而不是問張良,或者自己直接下命令,這似乎不合常態。但如果我們把樊噲當成這個故事的主色,了解到這場鴻門宴的細節很可能出自樊噲的講述,那麼這不尋常之處,也就能說通了。


    樊噲回答劉邦一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話,其實也貼合其身份。一般來說,人們在比喻的時候,都會選取自己熟悉的事物。樊噲早年就是屠狗之輩,對屠宰的話題自然再熟悉不過。情急之下,把自己的命運聯想到等待屠宰的動物,也是人之常情。至於這裡為何用的是“魚肉”而非其他牲畜,就不得而知了。事實上,對於歷史現場對話的還原,即便當事人也未必能做到完全一致,並不排除樊噲在追憶往事時,將當時的語言進行文學化加工的可能性。更何況,樊噲的原話,也未必就能被後人一字不落地記住,在故事流傳的過程中,事件要素出現變形,也是十分常見的情況。


    我們再看《史記·樊郦滕灌列傳》中對鴻門宴故事的敘述。這些內容既然來自樊噲的列傳,主角當然應該是樊噲。但有趣的是,其內容與《項羽本紀》中的相關內容差不多,縮寫了與樊噲無關的內容,而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基本上都保留了下來。刪掉與樊噲無關的細節,依然不影響讀者對鴻門宴前因後果的了解,這也從側面說明,鴻門宴故事最精彩的場面,恐怕真是來自樊噲的視角:


    項羽在戲下,欲攻沛公。沛公從百餘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無有閉關事。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撥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撥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項羽默然。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既出,沛公留車騎,獨騎一馬,與樊噲等四人步從,從間道山下歸走霸上軍,而使張良謝項羽。項羽亦因遂已,無誅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


     


    樊噲前前後後的表現,成為鴻門宴上最精彩的瞬間。歷史上鴻門宴的主色,當然是劉邦和項羽,但從史書敘事的角度看,樊噲纔是鴻門宴故事的“主人公”。


    歷史現場的記憶與敘事


    歷史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後世永遠無法回到歷史現場,隻能通過敘事者的視角來看歷史。歷史學家的本事,就在於能通過講述者的記憶,來發現歷史現場那些不同尋常的細節。正如美國歷史學家阿蘭·梅吉爾在《歷史知識與歷史謬誤》中指出:“歷史既需要記憶,又需要超越記憶。如果我們希望著手撰寫歷史,那我們就必須希望發現種種在一般的理解中被視為令人驚奇的事物。歷史學家如果停留在記憶的框架內,那麼結果很可能就是確定,而不是驚奇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歷史恐怕是被遮蔽的,而敘事者在講述歷史時,並不能做到絕對意義上的客觀。即便他會努力呈現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但難免會帶有主觀色彩。更重要的是,會帶有自我的視角,而對於史料匱乏的上古歷史來說,類似樊噲式的視角,幾乎就成了孤證,後世隻能在他的記憶和講述中,盡可能地尋求歷史的真相。


    樊噲視角下的鴻門宴故事,通過其後代的相傳,在其孫樊他廣的時候,終於有機會講給司馬遷聽。此時的樊家已經沒落,樊他廣更有可能會把爺爺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視為“從龍之功”,希望司馬遷把它記在史書上,進而銘記樊噲對劉邦和漢朝的功勛。


    樊噲的歷史地位雖然比不上漢初三傑,但他也是劉邦帝王霸業中不可忽略的助力。《史記》上記載,樊噲的戰績是:“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漢朝開國後,樊噲被封為舞陽侯,後來升為左丞相。樊噲還娶了劉邦夫人呂雉的妹妹為妻,算是外戚,這讓他跟呂家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也因此在政治勢力變化時,其後代受到了牽連。


    漢高祖劉邦死後,繼承人漢惠帝性格懦弱,大權旁落,呂雉及其家族勢力長期把控權力,引發劉家及其效忠者的不滿。太尉周勃、右丞相陳平等人密謀,平息諸呂之亂。與呂雉有血緣關繫者,在變亂中都難逃一死。


    《史記》對樊噲身後的家族歷史,記載不多,但從隻言片語中,也能讓人看到,樊噲的家族從第二代其實就已經開始沒落了,當他們與呂雉家族保持剪不斷的關繫時,就已經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了:


    孝惠六年,樊噲卒,謚為武侯。子伉代侯。而伉母呂須亦為臨光侯,高後時用事專權,大臣盡畏之。伉代侯九歲,高後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舞陽侯中絕數月。孝文帝既立,乃復封噲他庶子市人為舞陽侯,復故爵邑。市人立二十九歲卒,謚為荒侯。子他廣代侯。六歲,侯家舍人得罪他廣,怨之,乃上書曰:“荒侯市人病不能為人,令其夫人與其弟亂而生他廣,他廣實非荒侯子,不當代後。”詔下吏。孝景中六年,他廣奪侯為庶人,國除。


     


    呂雉的妹妹嫁給了樊噲,他們生下的兒子樊伉,一度享受榮華富貴,但在諸呂之變中被牽連和誅殺。幸好樊噲還有個庶出的兒子樊市人沒受牽連,將樊噲的血脈存續下來。樊市人年紀輕輕就死了,僅活了二十九歲,而他的兒子便是樊他廣。不料樊他廣因為得罪了一個門客,門客竟向漢景帝告狀,說樊市人沒有生育能力,樊他廣並非其所生。我們並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漢景帝確實以此為理由,將樊他廣貶為庶人,樊噲家族由此徹底沒落了。


    樊他廣向司馬遷講述家族昔日的輝煌,訴說樊噲在鴻門宴上的功績,雖然有可能添油加醋,但仍然為後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細節。通過這些隱秘的細節,我們纔有可能發掘更多被遮蔽的故事,為探尋歷史真相找到新的出路。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