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汪曾祺典藏文集人間小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汪曾祺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52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線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1125237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文壇大師汪曾祺代表作品合集!特別收錄汪老本人書畫作品,四色印刷,全新呈現,更具收藏價值!


          2. 典雅裸脊線裝,開合自如,讓閱讀更自在!


          3. 用淡雅樸質的文字書寫平凡人生的愛與真情,在那些純美的故事裡,他讓人願意相信人性的善良與單純,相信世界的美好與可愛,細膩感知生活的每一處溫暖,用溫情治愈人心的荒蕪與寒涼。


          4. 在他的筆下,世間小兒女的生活情態如一幅真實的畫面鋪展在眼前,那裡面有我們的困惑,也有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答案。


          5. 人一草一木皆得光陰溫愛,一筆一書不負歲月深情。


          6. 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寥,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靈魂

     
    內容簡介

       《》以“愛和溫暖”為主題,收錄了汪曾祺經典小說與散文共36篇。這些文字飽含生命由繁華與濃烈歸於平靜後的從容與淡雅,傾注了汪老對光陰草木、蟲魚鳥獸以及人間生活的關注與溫愛,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透過文字,汪老向我們傳遞了他的處世智慧:人生如夢,唯有將一顆真心安頓好,熱愛生活,理解生活,纔能獲得生命的饋贈。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京派小說創作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後一位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成就頗高。擅長從生活瑣事入手,文字平淡質樸,深得自然之妙趣,於不經意間滲透出睿智、從容的生活智慧。

    目錄
    輯一 歲月如詩
    01  生機 / 002
    02  博雅 / 005
    03  “無事此靜坐” / 007
    04  學話常談 / 010
    05  花瓶 / 014
    06  談讀雜書 / 017
    07  舊病雜憶 / 019
    08  卻老 / 026
    09  晚年 / 030
    輯二 此間生靈
    01  雲南茶花 / 034
    02  紫薇 / 036
    03  蠟梅花 / 040

    一  歲月如詩


            01  生機 / 002


            02  博雅 / 005


            03  “無事此靜坐” / 007


            04  學話常談 / 010


            05  花瓶 / 014


            06  談讀雜書 / 017


            07  舊病雜憶 / 019


            08  卻老 / 026


            09  晚年 / 030


    二  此間生靈


          01  雲南茶花 / 034


             02  紫薇 / 036


             03  蠟梅花 / 040


             04  夏天的昆蟲 / 042


             05  昆蟲備忘錄 / 045


             06  北京的秋花 / 050


             07  草木蟲魚鳥獸 / 055


             08  錄音壓鳥 / 070


             09  草木春秋 / 073


             10  槐花 / 080


    三 邂逅


           01  受戒 / 084


           02  晚飯花 / 105


           03  瑞雲——聊齋新義 / 108


           04  雙燈——聊齋新義 / 115


           05  侯銀匠 / 118


           06  鎖夢 / 123


           07  百蝶圖 / 125


           08  黃英——聊齋新義 / 131


    輯四  大淖記事


           01  雞鴨名家 / 136


           02  異秉 / 154


           03  黃油烙餅 / 167


           04  大淖記事 / 176


           05  釣魚的醫生 / 197


           06  戴車匠 / 203


           07  護秋 / 208


           08  仁慧 / 211

    前言
    “無事此靜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飭,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幾淨。他有幾間空房,檐外有幾棵梧桐,室內有木榻、漆桌、籐椅。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難得有人來。這幾間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涼快。南牆掛著一條橫幅,寫著五個正楷大字:
    無事此靜坐
    我很欣賞這五個字的意思。稍大後,知道這是蘇東坡的詩,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似兩日
    事實上,外祖父也很少到這裡來。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閑書,悄悄走進去,坐下來一看半天,看起來,我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一點隱逸之氣了。

    “無事此靜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飭,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幾淨。他有幾間空房,檐外有幾棵梧桐,室內有木榻、漆桌、籐椅。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難得有人來。這幾間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涼快。南牆掛著一條橫幅,寫著五個正楷大字:


          無事此靜坐


          我很欣賞這五個字的意思。稍大後,知道這是蘇東坡的詩,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似兩日


          事實上,外祖父也很少到這裡來。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閑書,悄悄走進去,坐下來一看半天,看起來,我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一點隱逸之氣了。


        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諸葛亮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浮氣躁,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靜是要經過鍛煉的,古人叫作“習靜”。唐人詩雲:“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習靜”可能是道家的一種功夫,習於安靜確實是生活於擾攘的塵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唯靜,纔能觀照萬物,對於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靜是順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鬧的。我們現在無法逃到深山裡去,的辦法是鬧中取靜。年輕時曾采用了幾種鍛煉自己的方法,一種是“鬧市讀書”。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不受外界干擾,我想這是可以做到的。


          這是一種習慣,也是環境造成的。我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和三十幾個農業工人同住一屋。他們吵吵鬧鬧,打著馬鑼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樣看書、寫文章。我有兩篇小說,就是在震耳的馬鑼聲中寫成的。這種功夫,多年不用,已經退步了,我現在寫東西總還是希望有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邊或山邊的別墅中纔能構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養成了靜坐的習慣。我家有一對舊沙發,有幾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點一支煙,坐在沙發裡,坐一個多小時。雖是猶然獨坐,然而浮想聯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聲音、一些顏色、一些語言、一些細節,會逐漸在我的眼前清晰起來,生動起來。這樣連續坐幾個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筆寫出一點東西。我的一些小說散文,常得之於清晨靜坐之中。曾見齊白石一幅小畫,畫的是淡藍色的野籐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頗長的題記,說這是他家的野籐,花時遊蜂無數。他有個孫子曾被蜂螫,現在這個孫子也能畫這種籐花了,後兩句我一直記得很清楚:“靜思往事,如在目底。”這段題記是用金鼕心體寫的,字畫皆極娟好。“靜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覺得這是好的創作心理狀態。就是下筆的時候,也好心裡很平靜,如白石老人題畫所說,“心閑氣靜時一揮”。


        我是個比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時也不免浮躁,近就有點如我家鄉話所說“心裡長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靜靜坐下來,想一點事,讀一點書,寫一點文章。


    槐花 


        玉淵潭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來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頓了。一個刷了塗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裡面打了兩道土堰,上面架起幾塊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鋪蓋。地上排著油瓶、醬油瓶、醋瓶。一個白鐵桶裡已經有多半桶蜜。外面一個蜂窩煤爐子上坐著鍋。一個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鍋開了,她往鍋裡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會兒,面熟了,她把面撈在碗裡,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個碗裡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喫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著采蜜,進進出出,飛滿一天。


          我跟養蜂人買過兩次蜜,繞玉淵潭散步回來,經過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門前的樹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煙,看他收蜜,刮蠟,跟他聊兩句,彼此都熟了。


        這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體像是不太好,他做事總是那麼從容不迫,慢條斯理的。樣子不像個農民,倒有點像一個農村小學校長。聽口音,是石家莊一帶的。他到過很多省,哪裡有鮮花,就到哪裡去。菜花開的地方,玫瑰花開的地方,蘋果花開的地方,棗花開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過鼕,廣西,貴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問他是不是棗花蜜好,他說是荊條花的蜜好。這很出乎我的意料。荊條是個不起眼的東西,而且我從來沒有見過荊條開花,想不到荊條花蜜卻是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應當不錯。他說比一般農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費;而且每年要賠幾十斤白糖——蜜蜂鼕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顯然是他的老婆。不過他們歲數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頭。而且,她是四川人,說四川話。我問他: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他說:她是新繁縣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認識了。她說北方的大米好喫,就跟來了。


          有那麼簡單?也許她看中了他的脾氣好,喜歡這樣安靜平和的性格?也許她覺得這種放蜂生活,東南西北到處跑,好耍?這是一種農村式的浪漫主義。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灑脫,想咋個就咋個,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麼多考慮。他們結婚已經幾年了。丈夫對她好,她對丈夫也很體貼。她覺得她的選擇沒有錯,很滿意,不後悔。我問養蜂人:她回去過沒有?他說:回去過一次,一個人。他讓她帶了兩千塊錢,她買了好些禮物送人,風風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沒有看見女人,問養蜂人,她到哪裡去了。養蜂人說:到我那大兒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兒子的孩子。他有個大兒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車修配廠當工人。


          她抱回來一個四歲多的男孩,帶著他在棚子裡住了幾天。她帶他到甘家口商場買衣服,買鞋,買餅干,買冰糖葫蘆。男孩子在床上玩雞啄米,她靠著被窩用鉤針給他鉤一頂大紅的毛線帽子。她很愛這個孩子。這種愛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討丈夫的歡心,也不是為了和丈夫的兒子一家搞好關繫。這是一顆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過了幾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過了兩天,我去玉淵潭散步,養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來,養蜂人的大兒子開來一輛卡車,把棚柱、木板、煤爐、鍋碗和蜂箱裝好,養蜂人兩口子坐上車,卡車開走了。


    玉淵潭的槐花落了。

    媒體評論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像曾祺這樣下筆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沒有了。他的語言爐火純青,已臻化境。
    ——張兆和
    他是我認為全中國文章寫得zui好的,一直到今天都這樣認為。
    ——黃永玉
    汪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
    ——賈平凹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像曾祺這樣下筆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沒有了。他的語言爐火純青,已臻化境。


                                                  ——張兆和


      他是我認為全中國文章寫得zui好的,一直到今天都這樣認為。


                                            ——黃永玉


           汪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


                                           ——賈平凹


        他就是他自己,一個從容地“東張西望”著,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愛老頭。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寥,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鐵凝

    在線試讀
    輯一 歲月如詩
    01 生機
    芋頭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離開昆明去上海,途經香港。因為等船期,滯留了幾天,住在一家華僑公寓的樓上。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經很敝舊了,牆壁多半沒有粉刷過。住客是開機帆船的水手,跑澳門做魷魚、蠔油生意的小商人,準備到南洋開飯館的廚師,還有一些說不清是什麼身份的角色。這裡喫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簡單,有一條席子,隨便哪裡都能躺一夜。每天兩頓飯,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開水裡焯過的墨鬥魚腳,頓頓如此。墨鬥魚腳,我倒愛喫,因為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喫到海味。隻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謀一個職業,一點著落也沒有,真是前途渺茫。帶來的錢,買了船票,已經所剩無幾。在這裡又是舉目無親,連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到皇後道、德輔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廚師打麻將。真是無聊呀。
    我忽然發現了一個奇跡——一棵芋頭!樓上的一側,一個很大的陽臺,陽臺上堆著一堆煤塊,煤塊裡竟然長出一棵芋頭!大概不知是誰把一個不中喫的芋頭隨手扔在煤堆裡,它竟然活了。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裡高高興興地搖曳著。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裡真是說不出的喜歡。
    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並且,並不誇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豆芽
    秦老九去點豆子。所有的田埂都點到了。——豆子一般都點在田埂的兩側,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長。諺雲:“懶媳婦種豆。”還剩下一把。秦老九懶得把這豆子帶回去,就掀開路旁一塊石頭,把豆子撒到石頭下面,說了一聲:“去你*的。”又把石頭放下了。
    過了一陣,過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頭去干活,路過這塊石頭,他的眼睛瞪得像鈴鐺,石頭升高了!他趴下來看看!豆子發了芽,一群豆芽把石頭頂起來了。
    “咦!”
    剎那之間,秦老九成了一個哲學家。

    輯一  歲月如詩


          01 生機


          芋頭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離開昆明去上海,途經香港。因為等船期,滯留了幾天,住在一家華僑公寓的樓上。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經很敝舊了,牆壁多半沒有粉刷過。住客是開機帆船的水手,跑澳門做魷魚、蠔油生意的小商人,準備到南洋開飯館的廚師,還有一些說不清是什麼身份的角色。這裡喫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簡單,有一條席子,隨便哪裡都能躺一夜。每天兩頓飯,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開水裡焯過的墨鬥魚腳,頓頓如此。墨鬥魚腳,我倒愛喫,因為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喫到海味。隻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謀一個職業,一點著落也沒有,真是前途渺茫。帶來的錢,買了船票,已經所剩無幾。在這裡又是舉目無親,連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到皇後道、德輔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廚師打麻將。真是無聊呀。


        我忽然發現了一個奇跡——一棵芋頭!樓上的一側,一個很大的陽臺,陽臺上堆著一堆煤塊,煤塊裡竟然長出一棵芋頭!大概不知是誰把一個不中喫的芋頭隨手扔在煤堆裡,它竟然活了。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裡高高興興地搖曳著。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裡真是說不出的喜歡。


    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並且,並不誇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豆芽


          秦老九去點豆子。所有的田埂都點到了。——豆子一般都點在田埂的兩側,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長。諺雲:“懶媳婦種豆。”還剩下一把。秦老九懶得把這豆子帶回去,就掀開路旁一塊石頭,把豆子撒到石頭下面,說了一聲:“去你*的。”又把石頭放下了。


          過了一陣,過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頭去干活,路過這塊石頭,他的眼睛瞪得像鈴鐺,石頭升高了!他趴下來看看!豆子發了芽,一群豆芽把石頭頂起來了。


          “咦!”


          剎那之間,秦老九成了一個哲學家。


          長進樹皮裡的鐵蒺藜


          玉淵潭當中有一條南北的長堤,把玉淵潭隔成了東湖和西湖。堤中間有一水閘,東西兩湖之水可通。東湖挨近釣魚臺。“四人幫”橫行時期,沿東湖岸邊攔了鐵絲網。附近的老居民把鐵絲網叫作鐵蒺藜。鐵絲網就纏在湖邊的柳樹干上,繞一個圈,用釘子釘死。東湖被圈禁起來了。湖裡長滿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鴨鳧遊,沒有人。湖中的堤上還可以通過,也可以散散步,但是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帶了一個照相機,舉起來對著釣魚臺方向比了比,馬上走過來一個解放軍,很嚴肅地說:“不許拍照!”行人從堤上過,總不禁要向釣魚臺看兩眼,心裡想:那裡頭現在在干什麼呢?


          “四人幫”粉碎後,鐵絲網拆掉了。東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鳥,湖裡有了遊船,還有人劃著輪胎內帶扎成的筏子撒網捕魚,有人彈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會閑談。他們談柴米油鹽、男婚女嫁、玉淵潭的變遷……


          但是鐵蒺藜並沒有拆淨。有一棵柳樹上還留著一圈。鐵蒺藜勒得緊,柳樹長大了,把鐵蒺藜長進樹皮裡去了。兜著鐵蒺藜的樹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還露著一截鐵的毛刺。


        有人問:“這棵樹怎麼啦?”


        一個老人說:“鐵蒺藜勒的!”


          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裡的鐵蒺藜繼續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


          載一九八五年第八期《丑小鴨》


          02 博雅


        德熙寫信來,說吳征鎰到北京了,希望我去他家聚一聚。我和吳征鎰——按輩分我應當稱他吳先生,但我們從前都稱他為“吳老爺”,已經四十年不見了。他是研究植物的,現在是植物研究所的名譽所長。我們認識,卻是因為唱曲子。在陶光(重華)的倡導下,雲南大學組織了一個曲會。參加的是聯大、雲大的師生。有時還辦“同期”,也有兩校以外的曲友來一起唱。吳老爺是常到的。他唱老生,嗓子好,中氣足,能把《彈詞》的“九轉貨郎兒”一氣唱到底,蒼勁飽滿,富於感情。除了唱曲子,他還寫詩,新詩舊詩都寫。我們見面,談了很多往事。我問他還寫不寫詩了,他說早不寫了,沒有時間。曲子是一直還唱的。我說我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他的報告文學,他連說“不敢當,不敢當!”已經有好幾篇關於他的報告文學了,他都不太滿意。這也難怪,采訪他的人大都側重在他研究植物學的鍥而不舍的精神,不大了解我們這位吳老爺的詩人氣質。我說他的學術著作是“植物詩”,他沒有反對。他說起陶光送給他的一副對聯:


          為有纔華翻蘊藉


          每於樸素見風流


          這副對子很能道出吳征鎰的品格。


        當時和我們一起排曲子的,不隻是中文繫、歷史繫的師生,也有理工學院的。數學繫教授許寶就是一個。許家是昆曲世家,許先生唱得很講究。我的《刺虎》就是他教的。生物繫教授崔芝蘭(女,一輩子研究蝌蚪的尾巴)幾乎是每“期”必到,而且多半是唱《西樓記》。


        西南聯大的理工學院的教授兼能文事——對文藝有興趣,而且修養極高的,不乏其人。華羅庚先生善寫散曲體的詩,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次我在一家裱畫店裡看到一幅不大的銀紅蠟箋的單條,寫的是極其秀雅流麗的文征明體的小楷。我當時就被吸引住了,走進去看了半天,一邊感嘆:現在能寫這種文征明體的小字的人,不多了。看了看落款,卻是:趙九章!趙九章是地球物理專家,後來是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真沒想到,他還如此精於書法!


        聯大的學生也是如此。理工學院的學生大都看文學書。聞一多先生講《古代神話》、羅膺中先生講《杜詩》,大教室裡裡外外站了很多人聽。他們很多是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從工學院所在的拓東路,穿過一座昆明城,跑到“昆中北院”來,就為了聽兩節課!


            有人問我:西南聯大的學風有些什麼特點,這不好回答,但有一點可以提一提:博、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的學制,在中學就把學生分為文科、理科。這辦法不一定好。


            聽說清華大學現在開了文學課,好!


            載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北京晚報》


           03 “無事此靜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飭,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幾淨。他有幾間空房,檐外有幾棵梧桐,室內有木榻、漆桌、籐椅。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難得有人來。這幾間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涼快。南牆掛著一條橫幅,寫著五個正楷大字:


           無事此靜坐


           我很欣賞這五個字的意思。稍大後,知道這是蘇東坡的詩,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似兩日


           事實上,外祖父也很少到這裡來。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閑書,悄悄走進去,坐下來一看半天,看起來,我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一點隱逸之氣了。


         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諸葛亮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浮氣躁,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靜是要經過鍛煉的,古人叫作“習靜”。唐人詩雲:“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習靜”可能是道家的一種功夫,習於安靜確實是生活於擾攘的塵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唯靜,纔能觀照萬物,對於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靜是順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鬧的。我們現在無法逃到深山裡去,的辦法是鬧中取靜。年輕時曾采用了幾種鍛煉自己的方法,一種是“鬧市讀書”。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不受外界干擾,我想這是可以做到的。


          這是一種習慣,也是環境造成的。我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和三十幾個農業工人同住一屋。他們吵吵鬧鬧,打著馬鑼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樣看書、寫文章。我有兩篇小說,就是在震耳的馬鑼聲中寫成的。這種功夫,多年不用,已經退步了,我現在寫東西總還是希望有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邊或山邊的別墅中纔能構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養成了靜坐的習慣。我家有一對舊沙發,有幾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點一支煙,坐在沙發裡,坐一個多小時。雖是猶然獨坐,然而浮想聯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聲音、一些顏色、一些語言、一些細節,會逐漸在我的眼前清晰起來,生動起來。這樣連續坐幾個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筆寫出一點東西。我的一些小說散文,常得之於清晨靜坐之中。曾見齊白石一幅小畫,畫的是淡藍色的野籐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頗長的題記,說這是他家的野籐,花時遊蜂無數。他有個孫子曾被蜂螫,現在這個孫子也能畫這種籐花了,後兩句我一直記得很清楚:“靜思往事,如在目底。”這段題記是用金鼕心體寫的,字畫皆極娟好。“靜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覺得這是好的創作心理狀態。就是下筆的時候,也好心裡很平靜,如白石老人題畫所說,“心閑氣靜時一揮”。


        我是個比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時也不免浮躁,近就有點如我家鄉話所說“心裡長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靜靜坐下來,想一點事,讀一點書,寫一點文章。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六日


            載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消費時報》


            04 學話常談


            驚人與平淡


         杜甫詩雲:“語不驚人死不休”,宋人論詩,常說“造語平淡”。究竟是驚人好,還是平淡好?


            平淡好。


            但是平淡不易。


         平淡不是從頭平淡,平淡到底。這樣的語言不是平淡,而是“寡”。山西人說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沒有意思,就說:“看那寡的!”


         宋人所說的平淡可以說是“第二次的平淡”。


            蘇東坡嘗有書與其姪雲:


            大凡為文,當使氣像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葛立方《韻語陽秋》雲:


            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落其華芬,然後可造平淡之境。


            平淡是苦思冥想的結果。歐陽修《六一詩話》說:


            (梅)聖俞平生苦於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


            《韻語陽秋》引梅聖俞和晏相詩雲:


             因今適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詞未圓熟,刺口劇菱芡。


             言到平淡處甚難也。


             運用語言,要有取舍,不能拿起筆來就寫。姜白石雲: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作詩文要知躲避。有些話不說。有些話不像別人那樣說。至於把難說的話容易地說出,舉重若輕,不覺喫力,這更是功夫。蘇東坡作《病鶴》詩,有句“三尺長脛□瘦軀”,抄本缺第五字,幾位詩人都來補這字,後來找來舊本,這個字是“擱”,大家都佩服。杜甫有一句詩“身輕一鳥□”,刻本末一字模糊不清,幾位詩人猜這是個什麼字。有說是“飛”,有說是“落”……後來見到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大家也都佩服。蘇東坡的“擱”字寫病鶴,確是很能狀其神態,但總有點“做”,終覺喫力,不似杜詩“過”字之輕松自然,若不經意,而下字極準。


         平淡而有味,材料、功夫都要到家。四川菜裡的“開水白菜”,湯清可以注硯,但是並不真是開水煮的白菜,用的是雞湯。


           方言


          作家要對語言有特殊的興趣,對各地方言都有興趣,能感覺、欣賞方言之美,方言的妙處。


    上海話不是有表現力的方言,但是有些上海話是不能代替的。比如“辣辣兩記耳光!”這隻有用上海方音讀出來纔有勁。曾在報紙上讀一紙短文,談泡飯,說有兩個遠洋輪上的水手,想念上海,想念上海的泡飯,說回上海首先要“殺殺搏搏喫兩碗泡飯!”“殺殺搏搏”說得真是過癮。


        有一個關於蘇州人的笑話,說兩位蘇州人吵了架,幾至動武,一位說:“阿要把倷兩記耳光搭搭?”用小菜佐酒,叫作“搭搭”。打人還要征求對方的同意,這句話真正是“吳儂軟語”,很能表現蘇州人的特點。當然,這是個誇張的笑話,蘇州人雖“軟”,不會軟到這個樣子。


    有蘇州人、杭州人、紹興人和一位揚州人到一個廟裡,看到“四大金剛”,各說了一句有本鄉特點的話,揚州人念了四句詩:


          四大金剛不出奇,


          裡頭是草外頭是泥。


          你不要誇你個子大,


          你敢跟我洗澡去!


        這首詩很有揚州的生活特點。揚州人早上皮包水(上茶館喫茶),晚上“水包皮”(下澡堂洗澡)。四大金剛當然不敢洗澡去,那就會泡爛了。這裡的“去”須用揚州方音,讀如


        寫有地方特點的小說、散文,應適當地用一點本地方言。《黃油烙餅》裡有這樣幾句:“這車的樣子真可笑,車轱轆是兩個木頭餅子,還不怎麼圓,骨碌碌,骨碌碌,往前滾。”這裡的“骨碌碌”要用張家口壩上的音讀,“骨”字讀入聲。如用北京音讀,即少韻味。


          幽默


          《夢溪筆談》載:


          關中無豐中,予在陝西,聞秦州人家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狀,以為怪物,每人家有病瘧者,則借去掛門戶上,往往遂差。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過去以為生瘧疾是瘧鬼作祟,故雲:“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說得非常幽默。這句話如譯為口語,味道就差一些了,隻能用筆記體的比較通俗的文言寫。有人說中國無幽默,噫,是何言歟!宋人筆記,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有不少是寫得很幽默的。


    幽默要輕輕淡淡,使人忍俊不禁,不能存心使人發笑,如北京人所說“胳肢人”。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七日


          05 花瓶


        這張漢是對門萬順醬園連家的一個親戚兼食客,全名是張漢軒,大家卻叫他張漢。大概是覺得已經淪為食客,就不必“軒”了。此人有七十歲了,長得活脫像一個伏爾泰,一張尖臉,一個尖尖的鼻子。他年輕時在外地做過幕,走過很多地方,見多識廣,什麼都知道,是個百事通。比如說抽煙,他就告訴你煙有五種:水、旱、鼻、雅、潮。“雅”是鴉片。“潮”是潮煙,這地方誰也沒見過。說喝酒,他就能說出山東紅、蓮花白……說喝茶,他就告訴你獅峰龍井、蘇州的碧螺春,雲南的“烤茶”是在怎樣一個罐裡烤的,福建的工夫茶的茶杯比酒盅還小,就是喫了一隻燉肘子,也隻能喝三杯,這茶太釅了。他熟讀《子不語》《夜雨秋燈錄》,能講許多鬼狐故事。他還知道雲南怎樣放蠱,湘西怎樣趕尸。他還親眼見到過旱魃、僵尸、狐狸精,有時間,有地點,有鼻子有眼。三教九流,醫卜星相,他全知道。他讀過《麻衣神相》《柳莊神相》,會算“奇門遁甲”“六壬課”“靈棋經”。他總要到快九點鐘時纔出現(白天不知道他干什麼),他一來,大家精神為之一振,這一晚上就全聽他一個人話。


           ——舊作《異秉》


          張漢在保全堂藥店講過許多故事。有些故事平平淡淡,意思不大(盡管他說得神乎其神)。有些過於不經,使人難信。有一些卻能使人留下強烈印像,日後還會時常想起。


          下面就是他講過的一個故事。


          死生由命,富貴在天。不但是人,就是貓狗,也都有它的命。就是一件器物,什麼時候毀壞,在它造出來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了。


          江西景德鎮,有一個瓷器工人,專能制造各種精美瓷器。他造的瓷器,都很名貴。他同時又是個會算的人。每回造出一件得意的瓷器,他就給這件瓷器算一個命。有一回,他造了一隻花瓶。出窯之後,他都獃了:這是一件窯變,顏色極美,釉彩好像在不停地流動,光華奪目,變幻不定。這是他入窯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給這隻花瓶也算了一個命。花瓶脫手之後,他就一直設法追蹤這隻寶器的下落。


           過了若干年,這件花瓶數易其主,落到一戶人家。當然是大戶人家,而且是愛好古玩的收藏家。小戶人家是收不起這樣價值連城的花瓶的。


         這位瓷器工人,訪到了這家,等到了日子,敲門求見。主人出來,知是遠道來客,問道:“何事?”——“久聞府上收了一隻窯變花瓶,我特意來看看。——我是造這個花瓶的工人。”主人見這人的行為有點離奇,但既是造花瓶的人,不便拒絕,便迎進客廳侍茶。


          瓷器工人抬眼一看,花瓶擺在條案上,別來無恙。


          主人好客,雖是富家,卻不倨傲。他向瓷器工人討教了一些有關燒窯掛釉的學問,並拿出瓷器,請工人鋻賞。賓主二人,談得很投機。


        忽然聽到啷一聲,條案上的花瓶破了!主人大驚失色,跑過去捧起花瓶,跌著腳連聲叫道:“可惜!可惜——好端端地,怎麼會破了呢?”


    瓷器工人不慌不忙,走了過去,接過花瓶,對主人說:“不必惋惜。”他從瓶裡摸出一根方頭鐵釘,並讓主人向花瓶胎裡看一看。隻見瓶腹內用藍釉燒著一行字:


          某年月日時鼠鬥落釘毀此瓶


          這是一個迷信故事。這個故事當然是編出來的,不過編得很有情致。這比許多荒唐恐怖的迷信故事更能打動人,並且使人獲得美感。


          06 談讀雜書


          我讀書很雜,毫無繫統,也沒有目的。隨手抓起一本書來就看。覺得沒意思,就丟開。我看雜書所用的時間比看文學作品和評論的要多得多。常看的是有關節令風物民俗的,如《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其次是方志、遊記,如《嶺表錄異》《嶺外代答》。講草木蟲魚的書我也愛看,如法布爾的《昆蟲記》,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陳淏子的《花鏡》。講正經學問的書,隻要寫得通達而不迂腐的也很好看,如《癸巳類稿》。《十駕齋養新錄》差一點,其中一部分也挺好玩。我也愛讀書論、畫論。有些書無法歸類,如《宋提刑洗冤錄》,這是講驗尸的。有些書本身內容就很龐雜,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之類的書,隻好籠統地稱之為筆記了。


        讀雜書至少有以下幾種好處:,這是很好的休息。泡一杯茶懶懶地靠在沙發裡,看雜書一冊,這比打撲克要舒服得多。第二,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我從法布爾的書裡知道知了原來是個聾子,從吳其浚的書裡知道古詩裡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現在還喫的鼕苋菜,實在非常高興。第三,可以學習語言。雜書的文字都寫得比較隨便,比較自然,不是正襟危坐,刻意為文,但自有情致,而且接近口語。一個現代作家從古人學語言,與其苦讀《昭明文選》、“唐宋八家”,不如多看雜書。這樣較易融入自己的筆下。這是我的一點經驗之談。青年作家,不妨試試。第四,從雜書裡可以悟出一些寫小說、寫散文的道理,尤其是書論和畫論。包世臣《藝舟雙楫》雲:“吳興書筆專用平順;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吳興書如市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競後之色,人人見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他講的是寫字,寫小說、散文不也正當如此嗎?小說、散文的各部分,應該“情意真摯,痛癢相關”,這樣纔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一九八六年六月九日


           載一九八六年七月八日《新民晚報》


           07 舊病雜憶


           對口


        那年我還小,記不清是幾歲了。我母親故去後,父親晚上帶著我睡。我覺得脖子後面不舒服。父親拿燈照照,腫了,有一個小紅點。半夜又照照,有一個小桃子大了。天亮再照照,有一個蓮子盅大了。父親說:“壞了,是對口!”


          “對口”是長在第三節頸椎處的惡瘡,因為正對著嘴,故名“對口”,又叫“砍頭瘡”。過去刑人,下刀處正在這個地方。——殺頭不是亂砍的,用刀在第三頸節處使巧勁一推,腦袋就下來了,“身首異處”。“對口”很厲害,弄不好會把脖子爛通。——那成什麼樣子!


        父親拉著我去看張冶青。張冶青是我父親的朋友,是西醫外科醫生,但是他平常極少為人治病,在家閑居。他叫我趴在茶幾上,看了看,哆裡哆嗦地找出一包手術刀,挑了一把,在酒精燈上燒了燒。這位張先生,連麻藥都沒有!我父親在我嘴裡塞了一顆蜜棗,我還沒有一點準備,隻聽得“呼”的一聲,張先生已經把我的對口豁開了。他怎麼擠膿擠血,我都沒看見,因為我趴著。他拿出一卷繃帶,搓成條,蘸上藥——好像主要就是凡士林,用一個鑷子一截一截塞進我的刀口,好長一段!這是我看見的。我沒有覺得疼,因為這個對口已經熟透了,隻覺得往裡塞繃帶時怪癢癢。都塞進去了,發脹。


          我的蜜棗已經喫完了,父親又塞給我一顆,回家!


          張先生囑咐第二天去換藥。把繃帶條抽出來,再用新的蘸了藥的繃帶條塞進去。換了三四次。我注意塞進去的繃帶條越來越短了。不幾天,就收口了。


        張先生對我父親說:“令郎真行,哼都不哼一聲!”干嗎要哼呢?我沒覺得怎麼疼。


          以後,我這一輩子在遇到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病痛時,我很少哼哼。難免要哼,但不是死去活來,弄得別人手足無措,惶惶不安。


          我的後頸至今還落下了個疤瘌。


          銜了一顆蜜棗,就接受手術,這樣的人大概也不多。


          一九九二年


          瘧疾


          我每年要發一次瘧疾,從小學到高中,一年不落,而且有準季節。每年桃子一上市的時候,就快來了,等著吧。


        有青年作家問愛倫堡:“頭疼是什麼感覺?”他想在小說裡寫一個人頭疼。愛倫堡說:“這麼說,你從來沒有頭疼過,那你真是幸福!”頭疼的感覺是沒法說的。中國(尤其是北方)很多人是沒有得過瘧疾的。如果有一位青年作家叫我介紹一下瘧疾的感覺,我也沒有辦法。起先是發冷,來了!大老爺升堂了!——我們那裡把瘧疾開始發作,叫作“大老爺升堂”,不知是何道理。趕緊鑽被窩。冷!蓋了兩床厚棉被還是冷,冷得牙齒嘚嘚地響。冷過了,發熱,渾身發燙。而且,劇烈地頭疼。有一首散曲詠瘧疾:“冷時節似冰凌上坐,熱時節似蒸籠裡臥,疼時節疼得天靈破,天呀天,似這等寒來暑往人難過!”反正,這滋味不大好受。好了!出汗了!大汗淋漓,內衣濕透,遍體輕松,瘧疾過去了,“大老爺退堂”。擦擦額頭的汗,餓了!坐起來,粥已經煮好了,就一碟甜醬小黃瓜,喝粥。香啊!


        杜牧詩雲:“忍過事堪喜。”對於瘧疾也隻有忍之一法。挺挺,就過來了,也喫幾劑湯藥(加減小柴胡湯之類),不管事。發了三次之後,都還是喫“藍印金雞納霜”(即奎寧片)解決問題。我父親說我是陰虛,有一年讓我喫了好些海參。每天喫海參,真不錯!不過還是沒有斷根。一直到一九三九年,生了一場惡性瘧疾,我身體內部的“古老又古老的瘧原蟲”纔跟我徹底告別。


          惡性瘧疾是在越南得的。我從上海坐船經香港到河內,乘滇越鐵路火車到昆明去考大學。到昆明寄住在同濟中學的學生宿舍裡,通過一個間接的舊日同學的關繫。住了沒有幾天,病倒了。同濟中學的那個學生把我弄到他們的校醫室,驗了血,校醫說我血裡有好幾種病菌,包括傷寒病菌什麼的,叫趕快送醫院。


        到醫院,護士給我量了量體溫,體溫超過四十攝氏度。護士二話不說,先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我問:“要不要寫遺書?”


        護士嫣然一笑:“怕你燒得太厲害,人受不住!”


          抽血,化驗。


        醫生看了化驗結果,說有多種病菌潛伏,但主要問題是惡性瘧疾。開了注射藥針。過了一會兒,護士拿了注射針劑來。我問:“是什麼針?”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