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月到風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陳博涵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51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95167
    叢書名:無

    作者:陳博涵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編輯推薦









    這部作品消除了很多代的誤解。這個時代並不是一個由武人統治從而使整個社會都缺乏文化氣質的時代。代的文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文化世界,他們優遊其中,為後世留下不朽的傳奇。



     
    內容簡介









    本統治時期,中國詩文書畫的基本觀念形態作為研究對像,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影響文藝觀念的哲學思潮、政治格局與士人心態進行探討,並以此深入地闡釋各個時期詩文思想與書畫觀念的生成與演變。在分析詩文與書畫相異理論體繫的同時,還特別關注二者相交融的內在肌理,例如以書入畫、詩畫合璧、詩書畫一體等都是本書所要關注的理論問代的文學與藝術觀念進行相關性研究,不僅可以從不同視角認識代的文藝創作成就,也可以在契合文人趣味的藝術形態(詩文書畫)中,深入思考中國文化精神的內在意蘊。



    作者簡介









    陳博涵,男,漢族,1981年生,河北曲陽人。中共黨員,南開大學中國文學思想史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後,現供職於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學術研究處。主要從事國學研究與傳播工作,致力於中國文藝思想史、國學發展史以及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等領域的研究。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學遺產》《故宮博物院院刊》《北方論叢》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引 言
    初期士人的文化認同及其文學觀念
    節 士人地位的提升與努力
    第二節 理學北傳與士人的道德踐履
    一、趙復與理學的北傳
    二、郝經之學與其道德踐履
    三、許衡的天命觀及其實踐
    第三節 自得而有用的文學觀念
    一、文學實用功能的突出
    二、文學創作中的自得
    第二章大德間的詩文思想
    節 士人的參政熱情與士風問題
    一、士人積極的參政熱情
    二、吏弊問題與士人心態









    引  言


    初期士人的文化認同及其文學觀念


    節  士人地位的提升與努力


    第二節  理學北傳與士人的道德踐履


    一、趙復與理學的北傳


    二、郝經之學與其道德踐履


    三、許衡的天命觀及其實踐


    第三節  自得而有用的文學觀念


     一、文學實用功能的突出


     二、文學創作中的自得


    第二章 大德間的詩文思想


    節  士人的參政熱情與士風問題


    一、士人積極的參政熱情


    二、吏弊問題與士人心態


    三、士人振作士氣的幾種方式


    第二節  實學與文學思想


    一、“自得有用”的文章觀


    二、“文以載道”說的復興


    三、文章創作的氣骨


    第三節  文學復古與南方觀念


    一、“宗唐得古”說


    二、性情詩學的回歸


    第四節  方回的詩學思想


     一、“格高論”與“一祖三宗”說


    二、“風韻”之美與晚年趣味


    第三章  延祐以後詩文思想的演變


    節  世運遷轉與士人心態的變化


    一、延祐前後的盛世印像


    二、士人的社會擔當


    三、世運之變與士人的淡泊


    第二節  理學與文學思想


    一、雅正與中和正大之音


    二、“性情之正”與“情性之真”


    三、文道浸潤的浙東文章


    第三節  隱逸與文學思想的演變


    一、隱逸之趣與文人高致


    二、“境趣”與“人心之詩”


    三、“情性”說與“鐵崖體”


    第四節&nbs末詩學的風雅正變


    一、風雅詩集的編纂與言志說


    二、戴良的心態與創作傾向


    第四章  代書畫觀念的形成


    節  重視心法自得的北方書學觀


    一、書法即心法與由技入道


    二、自得之妙與對顏真卿書法的宗尚


    第二節  趙孟頫與書畫藝術的復古主張


    一、北上大都與對書畫創作的反思


    二、“作畫貴有古意”的提出及其意義


    三、書法復古與“用筆千古不易”


    第五章  詩書畫交融的文藝思想形態


    節  逸氣與詩書畫的融貫


    一、文人的雅逸生活與閑散自娛


    二、“逸氣”呈現與文人墨戲


    第二節  詩書畫合一與同題集詠的生命寄托


    一、“三絕”藝術的創作與收藏


    二、同題末性情自適的緬懷


    三、明初文人的身心安頓與生命空間



    前言
    序言
    媒體評論
    評論
    在線試讀
    第二大德間的詩文思想
    [1](明)宋濂等撰:《耶律楚材傳》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三,中華書局1976年版。

    [2]《劉秉忠傳》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四。

    [3](瑞典)多桑著,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99頁。

    [4]《孟攀鱗傳》史》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一。

    [5]《陳祐傳》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6]《許國禎傳》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7]《不忽木傳》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七。

    [8]《崔彧傳》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

    [9]《程鉅夫傳》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









    第二大德間的詩文思想


     


    <年間,隨著蒙古政權對南宋的征服,南北實現了自南渡以來的未曾有過的統一。盡管征服南宋在忽必烈看來隻是征服世界的一小部分,但對於身處漢地的士人來說,統一意味著一種新生活的到來。這種生活不再具有征戰的恐懼與離散的艱辛,隻要時機許可,士人甚至還可以參與到蒙古政權當中,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壯志。忽必烈不會忘記他的漢族謀士們在其爭奪汗位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他的治國策略亦開始接受漢地采用漢制禮儀的方法,年設立翰年奏行祭祀之禮,八年取《周之意,建立&ldqu”的國號,始制朝儀等等,這一切不無表示一個正統化的中原王朝正在成立,它的基本建制幾乎都延續了中國的文化傳統。漢族士人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參與政務,為忽必烈的國家統治出謀劃策,他們的事功觀念對倡導文學的實用價值產生了重要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主流文學思想進一步加深了自得而有用的觀念,是對前期文學思想的深化。作為被征服的地域,南方遭受到的破壞要遠遠小於北方,那裡的士人仍然可以享用它的物質文化資源。但其政治影響卻如逝水東流,一去不返廷對南方士人的種族劃分,可以說,南方深厚的文化積澱不再具備重要的政治價值。士人在擺脫了科場舉業之後,開始在私人領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對詩學復古的關注以及對性情的聲張,都預示著南方觀念開始進入主流文壇,並顯示出它的特殊意義。


     


    節士人的參政熱情與士風問題 


     


    北方士人在金蒙之際表現出積極的參政熱情,這與蒙古貴族對治道之士的器重是有很大關繫的。然而初期取締科舉考試的情況下,執政者對朝廷如何選撥有用之纔,並沒有一定的評價標準,往往是“吏道雜而多端”。仕途的泛濫之弊對有識之士的出處心態影響深遠。無論北方,還是初士風均呈現出頹弊之勢,而如何振作士氣,改變士風,成為士人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一、士人積極的參政熱情 


     


    忽必烈接納漢族士人、以漢法治理漢地的策略早在潛邸時期就已經非常明顯了。之後,屢有大臣上書建言按照中原王朝的傳統設置國家機構以實現政權的穩定統治,這無疑印證了耶律楚材“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的主張。


    潛邸時期的劉秉忠是與耶律楚材有著同等謀略的士人,在遭際忽必烈以後,他上書數萬言,以陳說治國之策,其基本思想是恢復歷代以來所喪失的典章、禮樂、法度、以及三綱五常之教的儒家治國之道。與耶律楚材一樣,他提出了“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的主張,尤為重視人纔的培養。他認為:“國家廣大如天,萬中取一,以養天下名士宿儒之無營運產業者,使不致困窮。或有營運產業者,會前聖旨種養應輸差稅,其餘大小雜泛並行蠲免,使自給養,實國家養纔勵人之大也。”而學校的修建、禮樂的恢復以及科舉的設置則成為實現國家修養生息、長治久安的必要手初,劉秉忠在忽必烈的指示下建設中都,並奏請以中都為大都,建立國號曰&ldqu”,史稱“頒章服,舉朝儀,給俸祿,定官制,皆自秉忠發之,為一代成憲”。多桑在其《蒙古史》中說:“忽必烈在位以前,諸司草創,設官甚簡,重權皆在武臣名達魯花赤者之手。此輩執印治事,其權重於相臣。至是忽必烈命劉秉忠、許衡定內外官制,於是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等官。設司天臺一所,定軍將宮臣之官制。&rdq初的這種建制一方面壓制了正在增長的蒙古貴族的特權;另一方面也使一個善於征戰的遊牧民族改變了固有的種族特征,開始認同中原人的生活方式。其有利的一面在於能夠穩定眾多漢地士人的亡國情緒,並激發他們的參政熱情。其不足則是漢化的蒙古貴族在享受定居生活的舒適與奢侈的同時,喪失的是草原民族那種為生存而抗爭的凝聚力與強大活力,這也是窩闊臺家族屢屢挑戰忽必烈汗位的一個重要借口。無論如何,蒙古人的此種漢化傾向確實得到了大多數士人的支持,他們的建言上書無不代表著那個時期士人積極的參政熱情。


    <初,金末進士孟攀鱗被召,條陳政事七十事,大抵以郊祀天地,祠太廟,制禮樂,建學校,行科舉等儒家禮制為主。又衛輝路總管陳世祖,言及太平之本,他說:“一曰太子國本,建立宜早;二曰中書政本,責成宜專;三曰人材治本,選舉宜審。&rdqu十二年,禮部尚書許國禎上疏言:慎財賦、禁服色、明法律、嚴武備、設諫官、均衛兵、建學校、立朝儀,事多施行。十三年,康裡人不忽木與同舍生堅童、太答、禿魯等上疏奏言儒學興國之要,其言:“為今之計,如欲人材眾多,通習漢法,必如古昔遍立學校然後可。若曰未暇,宜且於大都弘闡國學。”二十年,崔彧以刑部尚書上疏,言時政十八十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間,程鉅夫多次上書論及南方士人的入仕問題,如二十三年,他奏言道:“興建國學,乞遣使江南搜訪遺逸;御史臺、按察司,並宜參用南北之人。”因為在1276年南宋滅亡廷面臨著如何治理南方的重要問題。程鉅夫的取會江南仕籍以通南北之選的策略,為南方士人進入權力中心打開了一條關鍵通道,他所舉薦的江南遺逸諸如趙孟頫、餘恁、萬一鶚、張伯淳等人,大多入選臺憲及文學之職。士人的這種努力,作為一種文化認同方式,積極地反映出忽必烈以漢法治理漢地所產生的政治效應。


     


    二、吏弊問題與士人心態 


     


    易代之際的士人大多都會反復思量出處進退的問題,或忠於前朝而殺身成仁,或不仕新朝而高尚其事,或念於生計而奔赴仕途,有學者將此三類士人群體歸納為:忠義、遺民與貳臣。實際上,在現實面前,除去殉國者不算,遺民群體對於新朝的認識也會隨著時間與觀念的變化,而逐漸淡化對新政權的消極態度。蕭啟慶指之際的“遺民”與“貳臣”原屬於兩個不同的政治類型,但不久之後“遺民”型的人物即多轉變為“貳臣”初仕進群體的增大是有刺激作用的。隨著大批士人的廷在取消科舉的情況下,必然要對如何選撥人纔斟酌一番,但在建制沒有完善之前,選撥人纔不無泛濫之弊。


    <十九年,程鉅夫在奏陳時事中指出:“昨者欽奉聖旨,許令江南曾有官人齎告敕赴省換授,此良法。奸臣賣弄,遂至顛倒。求仕者憑外省之咨,而外省貪饕,尤其可畏。有錢者無告敕可以得咨,無錢者有告敕卻不得咨。求仕之人,有賣家喪業而卒不沾一命者,亦有全無根腳,大錢計會,白身而一旦受宣命者;亦有外省等官,將空頭咨示旋來內省,尋趁有錢人員書填姓名;亦有內省官吏,通同作計,公行添插人員;又有一等潑皮歹人,置局京師,計會保官,誣寫根腳,保明而得官者。吏治之弊,至此已極。”程鉅夫所陳說的吏治現狀,能體現平宋初期士人入仕面臨的種種問題,其中選法標準的缺失與利益勾當是一個嚴重問題。舉凡有錢財、有跟腳、有權勢的人都能以各種手段謀得一官半職,這樣選撥出來的人纔,其素質可想而二十一年,中書省的文書指出:“緣自歸附之後,老成前輩恬於進取,各處保充教官者,其學問纔德,往往不厭人望。近年以來,一道既設提舉學校官,各路又設提學與教授並為學官,而下又有訓導、提點錢糧等職名,不惟品級相懸,於義未當,而官冗人濫,深不副上司崇重師儒、樂育人材之意。&rdqu二十四年,中書省在《儒職升轉保舉後進例》中再次批評了“官冗人濫”的事實。胡祗遹曾對這種現實表示過深沉的憂慮,他說:“當今政治,失於疏闊混淆,而略不程式揀擇,失於繁冗紊亂,而略不整齊裁削。何謂繁冗,繁文繁政,冗官冗吏是也。……今日政治文案,設官置吏,選纔不精,署員太多。不精則十不如一,臨事又卻不得用。太多則互相倚靠,耽誤政事,文案叢雜,前後不一,議論紛纭,是非無定。&rdqu二十五年,尚書省頒布《學官條例》,對濫舉之弊進行了一定的遏制,明確了選法的謹嚴與妄舉的責任追究。由於吏制建設不完善,加上官場習氣的貪饕與賄賂之風,吏治的泛濫之弊在大德年間一直存在。鄭介夫於大德七年上《太平策》指出:“今之隸名儒籍者,不知壯行本於幼學,而謂借徑可以得官,皆曰:‘何書然後富貴,既仕路非出於儒,不須虛費日力。但厚賂翰林集賢院,求一保文,或稱茂異,或稱故官,或稱先賢子孫,白身人即保教授。’纔入州選便求升路,纔歷一任便干提舉,但求遷轉之速,何問教養之事,因此學校遂成廢弛。”


    初吏治的泛濫之弊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在廢除科舉的情況下,另闢蹊徑地選撥人纔雖有利於革除宋金科舉之弊,但也拋棄了一些嚴格的取人程式,從而導致相關機構在人纔選撥上持有不同的標準。程鉅夫在南下求賢期間曾質疑過有司對朝廷“求好人”的理解,他說:“且陛下遣使江南,丁寧之曰‘求好人’,夫所謂好人者,大而可以用於時,細而可以驗於事,蓋無所不該矣。而凡出使者,皆昧陋愚淺,不達聖見之高明,止以卜相、符藥、工伎為好人之尤,此何謂也?不惟不達聖見,且使遠方有識之士或以淺窺朝廷,臣竊恥之。”的確,對於一個不熟悉中國政治體制的遊牧民族來說,治理國家就是在從中獲得利益,他們對能工巧匠、醫藥占卜之人的親睞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治世觀念。宋史》中將這種混亂的人纔標準視為“吏道雜而多端”,他說:“捕盜者以功敘,入粟者以貲進,至工匠皆入班資,而輿隸亦躋流品。諸王、公主,寵以投下,俾之保任。遠夷、外徼,授以長官,俾之世襲。凡若此類,殆所謂吏道雜而多端者歟!”其二,各色人等通過各種手段進入權力中心,勢必對傳統的仕進觀念造成破壞。那些憑借雄厚的資財,或是專業性的技能而步入仕途的人,對儒家“學而優則仕”人生信條來說是一次嚴重的挑釁。士人在這種風氣中往往不能把握自己,如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王惲初吏弊時以“勢”字為因果,可謂獨具慧眼,他說:“甚矣!吏之不學,取之無術也。紛纭苟且,自進自退,據其名則正,較其實則非,而官之形勢,眾之情偽,習不相遠也。故諺曰:‘畫地為圄不可入,削木為吏期不對。’此蓋傷其持心,近鄙之之辭也。然非吏之性也,勢也。”他進一步指出,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取法古人,在制度上謹嚴有法:“嘗聞近代吏之出身難矣。由州而吏員,由吏員而部掾,法侓刀筆,人材行止,舉明有官,否則結罪。然後考試有司,寸步不遺,設法既嚴,百不選一,猶恐中非其人,害於而政。”


    吏弊的現實給士人的出處心態帶來很大的影響,一些有志之士寧可保持自身道德的完善與自適自娛的心態,也不願意躋身濁世,誘於功名。代的散曲中經常會看到嘆世、自娛與歸隱的主題,例如無名氏之作:


     


    《嘆世》:“一帶山如翠,牢把柴門閉。危來催,危來催,不戀榮華貴。不如飲金杯,飲金杯,一世兒清閑落得。”


    《幽居》:“願學陶淵明,卸印歸三徑。不爭名,不爭名,曾共高人論。且妝惛,且妝惛,識破南柯夢境。”


    《玩世》:“弗使心饕餮,隻要身常潔。且妝獃,且妝獃,靜把柴門閨。晉朝耶,魏朝耶,指落花無言自說。”


    《村居》:“農家畏日炎天,避暑在黃蘆堰。林泉,邊,跣足而眠。有忘憂白鷺紅鴛,堪憐。鬥舉香醪,齊歌采蓮。悲意忘形,樂矣欣然。瓦缶斟,磁甌裡勸,鄰叟相傳。”四個題目的擬定呈現出曲作者對世事的一種基本態度,在這裡,一切功名富貴都被淡化,潔身自好、濯足林泉的形像被高高樹立起來。邊緣士人的這種心理狀態體現了底層文人的精神訴求,但又無不流露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失去進身之階的時代中,他們往往通過補吏,或出任教官以步入仕途。對於文人來說,獲得入仕的機會以實現學有所用的理想是不難的,難的地方在於代的官員選撥與晉升程式雖承前代而來,但稍有區別。傳統的方式一般是在取人方面多設門檻,通過層層考試纔能獲得授官的機會,一旦得官即能平步朝不同,它的授官方式很簡單,選即官之,難的地方在於達宦。姚燧說:“勝國因之而小變焉:選即官之,惟不使得為令,必制置、提刑、轉運諸司五人舉,始用為令。令而上,郡牧、侍從、五府之官,無不能至者。則自貢而選而舉,千百人不一得焉,亦磽乎其艱哉!”方回在《送仇仁近溧陽州教代教官的升遷問題做了很好的表述,他說:“何謂易於仕而難於達?學校之士,自縣教諭為山長學正,一任即可入路府州教授以入流,路府州縣諸司存吏,以年勞為吏都目提控,考滿則外省咨內省以入選,軍功隨軍,此不必論,似乎入仕之甚易。但自縣尹而上,以至總管,則極不易得。內之六部集賢翰林紫樞黃閣,未有敢垂涎之者。吾友山村居士仇君遠仁近,受溧陽州教,年五十八矣,歸附垂闕三十年始得一州教,則有其難於仕也。”明初劉基將“教官”視為仕途中的“冷官”,以其品秩低,職權小,難以顯達為主要特征,他說:“今之由學校掌出內,為儒官,循次待用,至得官教授,亦難矣。教授名九品職而不得與民事,故謂之冷官。由是以達於縣府,然後得行其所志,壯日去而老及之矣,如之何其不皇皇也!”“冷官”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士人出處的恬淡心態。顧嗣立曾如初詩人袁易的形像,他說:“易字通甫,平江長洲人。豐姿秀朗,不求仕進。部使者將薦之於朝,謝不可。行中書省署徽州路石洞書院山長,罷歸。所居吳淞具區之間,築堂曰‘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定。堂之外,蒲、荷、松、菊、梅、竹之屬,繚繞其間。左江右湖,禽魚翔泳。或風止雨收,挾小舟以筆床、茶灶,古玩器自隨,扣舷高歌,望而知為世外人也。”文人對於生活方式的選擇本無可厚非,然而他們淵博的學識與遠大的抱負,並非從一開始就認同了淡泊名利的田園生活,也隻有在難行其“道”的境遇下,“守道”纔成為無可奈何的選之際的文人對“道”的守護在兩個方面達到了心理上的平衡,一是對氣節操守的堅持,一是對高雅生活的追求。這兩種趣代文藝創作的一個重要內在因素。黃溍曾回憶說:方鳳、吳思齊、謝翱“三先生,隱者,以風節行義相高。間出為古文歌詩,皆憂深思遠,慨慷激烈,卓然絕出於流俗,清標雅韻,人所瞻慕”。










    (明)宋濂等撰:《耶律楚材傳》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三,中華書局1976年版。




    《劉秉忠傳》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四。




    (瑞典)多桑著,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99頁。




    《孟攀鱗傳》史》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一。




    《陳祐傳》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許國禎傳》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不忽木傳》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七。




    《崔彧傳》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




    《程鉅夫傳》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




    蕭啟慶之際的遺民與貳臣》,載《內北國而外中史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45頁。




    同上書,第157頁。




    <)程鉅夫:《吏治五事》其一《取會江南仕籍》,載張文澍校點《程鉅夫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頁。




    王颋點校:《廟學典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頁。




    同上書,第35頁。




    <)胡祗遹:《論沙汰》,載《紫山大全集》卷二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王颋點校:《廟學典禮》,第38—41頁。




    <)鄭介夫:《太平策》,載黃淮《歷代名臣奏議》卷六十七《治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程鉅夫:《好人》,載張文澍校點《程鉅夫集》,第108頁。




    《選舉一》史》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




    <)王惲:《吏解》,載《秋澗集》卷四十六,四部叢刊本。




    <)姚燧:《送姚嗣輝序》,載查洪德編校《姚燧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頁。




    <)方回:《送仇仁近溧陽州教序》,載《桐江續集》卷三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劉基:《送謝教授序》,林家驪點校《劉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頁。




    (清)顧嗣詩選》初集甲《靜春堂集》,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310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