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第一屆至第六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22-611
    【優惠價】
    264-382
    【作者】 北京文學月刊社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ISBN】97875028442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2844219
    作者:北京文學月刊社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部中國現代散文集,收錄了老舍散文獎設立以來,**屆至第六屆共六屆獲獎作品60餘篇。
    這些散文作品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情感真摯,思想厚重;作品以抒寫人情美人性美、挖掘北京的人文歷史、謳歌北京新變化新生活新風尚的內容為主,當然也有兼顧其他題材的優秀散文。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既有現代知名作家,也有文壇新秀,他們是畢淑敏、史鐵生、陳世旭、閻連科、王雁、劉燕燕、張曼菱、徐迅、洪燭、金翠花、安然、耿翔、耿立……
    目錄
    第一屆
    病隙碎筆(之六)/史鐵生
    鼓神/王雁
    誰是我們的敵人?/劉燕燕
    我心目中的季羨林/張曼菱
    一個人的河流/徐迅
    故鄉黃河中原/朱琦
    北京的茶館/洪燭
    礙著誰了/陶正
    我的教唱生涯/劉嘉陵
    逃離母親/爾蜜

    第二屆
    走進思想的竹林/鮑河揚

    第一屆
    病隙碎筆(之六)/史鐵生
    鼓神/王雁
    誰是我們的敵人?/劉燕燕
    我心目中的季羨林/張曼菱
    一個人的河流/徐迅
    故鄉黃河中原/朱琦
    北京的茶館/洪燭
    礙著誰了/陶正
    我的教唱生涯/劉嘉陵
    逃離母親/爾蜜

    第二屆
    走進思想的竹林/鮑河揚
    墳上葵花開/逄春階
    北京斷章/徐虹
    青杏枝頭/金翠花
    利公墓前的沉思/楊勍
    尖叫的愛情和其他/馮秋子
    從石河看內戰/唐師曾
    故鄉在晚風中/巴一
    大德之旅/朱鴻
    走失在歷史迷宮中的背影/高建群

    第三屆
    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安然
    荒丘/林彥
    感悟天壇/張守仁
    在民俗裡蹲著的村莊/李雪峰
    青春的未名湖/崔道怡
    世間最美麗的眼睛/金翠華
    憶秦娥/肖復興
    扇嘴巴子的故事/李鋼林
    西風胡楊/潘嶽
    走不遠的文人/趙鋒利

    第四屆
    天鏈/宋美婭
    北京“的哥”/陳世旭
    在那恆河的原野/楊牧之
    人生如茶/王鋒
    我的幸福是一種罪過/江少賓
    那些家具……/胡念邦
    鐵皮,在風中悲吟/馮小涓
    從北京到北京的距離/陳啟文
    馬坊書/耿翔
    趙登禹將軍的菊與刀/耿立

    第五屆
    土地的黃昏/耿翔
    血脈中的回聲/江子
    菜羹香/趙大年
    女子女子你轉過來/秦錦屏
    在富錦的想像/閻連科
    我和父親的那段歲月/周振華
    哲學課/安然
    德國的人/韓小蕙
    一把轉椅的訴說(外一篇)/張成起
    黑白間/林淵液

    第六屆
    孤魂無主/閻綱
    月下狗聲/陳奕純
    山石殤/凸凹
    一言難盡陪讀路/馬語
    父與子的戰爭/王十月
    誰的故鄉不沉淪/耿立
    馬薩達永不再陷落/畢淑敏
    西藏的石頭/凌仕江
    面對廬山/韓小蕙
    風中的鳥巢/雪小禪



    在線試讀
    《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第一屆至第六屆)》選讀之一
    我心目中的季羨林
    |張曼菱|
    近見報載,季羨林已將他的藏書及文物盡贈予北大圖書館。
    細思,心中不能平靜。遂打電話過去問候。我說,書都捐了,季老每天干什麼呀?他不會養花玩鳥,又不串門逛街。
    原來,季老因擔心後事混亂,尤怕珍貴的書籍文物流失國外,故先辦理捐贈。
    東西登記入冊,並公證之後,季羨林長舒一口氣,說:“這屋子裡的一張紙,都是北大的了。”
    於是,又打“借條”借自己的書,常用的資料還留在屋裡,每天仍是看與寫,繼續“煎首年年復月月”。
    我當時就在電話中講了一句不合宜的實話:“為國捐軀”。
    是的,這位垂暮老人,已接近心願的完成。他的青春,愛情,一生心血,所思所為,盡獻於我軒轅,猶唯恐有片紙寸書的遺漏。
    這點點滴滴,又盡入我心目中。令我遙慕。
    一個人存在於另一個人的心目中,這是在人際,浮名及“私交”之外,須要有一個仗劍獨立的形像的。
    須要有可以昭示的警醒,回味如蘭的情懷,以及那山水一般,不會厭倦的魅力。
    青年時代,季羨林曾是著名的清華“三劍客”之一。而到了晚年,他的“劍”仍然沒有收回鞘。歷經磨礪,愈加崢崢。這是一個烈士的暮年,這是一位仍可以去為正義受辱,獨特立行,拒不出違心之言的歷史見證人。
    在一場突然的風暴面前,他無趨利避害之意,反有自請為“階下囚”之舉。他欲為後生遮風雨,不惜老枝鐵骨伴殘荷。他獨執一旗,那不同於凡響的情操和言止,那些往事,件件是我親歷親知。過去歲月的驚濤駭浪,已如石刻一樣,不能磨滅。
    在我看,季老已為下一個世紀做出了鋪墊。隨著歷史的前進,這位老人的名字還會“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因為他為“未來”付出過,當屬於“天下”與“千秋”。
    昔日“階下囚”也罷,今天座上客也罷,季羨林就是季羨林。好像見不見面,都在心目中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第一屆至第六屆)》選讀之一
    我心目中的季羨林
    |張曼菱|
    近見報載,季羨林已將他的藏書及文物盡贈予北大圖書館。
    細思,心中不能平靜。遂打電話過去問候。我說,書都捐了,季老每天干什麼呀?他不會養花玩鳥,又不串門逛街。
    原來,季老因擔心後事混亂,尤怕珍貴的書籍文物流失國外,故先辦理捐贈。
    東西登記入冊,並公證之後,季羨林長舒一口氣,說:“這屋子裡的一張紙,都是北大的了。”
    於是,又打“借條”借自己的書,常用的資料還留在屋裡,每天仍是看與寫,繼續“煎首年年復月月”。
    我當時就在電話中講了一句不合宜的實話:“為國捐軀”。
    是的,這位垂暮老人,已接近心願的完成。他的青春,愛情,一生心血,所思所為,盡獻於我軒轅,猶唯恐有片紙寸書的遺漏。
    這點點滴滴,又盡入我心目中。令我遙慕。
    一個人存在於另一個人的心目中,這是在人際,浮名及“私交”之外,須要有一個仗劍獨立的形像的。
    須要有可以昭示的警醒,回味如蘭的情懷,以及那山水一般,不會厭倦的魅力。
    青年時代,季羨林曾是著名的清華“三劍客”之一。而到了晚年,他的“劍”仍然沒有收回鞘。歷經磨礪,愈加崢崢。這是一個烈士的暮年,這是一位仍可以去為正義受辱,獨特立行,拒不出違心之言的歷史見證人。
    在一場突然的風暴面前,他無趨利避害之意,反有自請為“階下囚”之舉。他欲為後生遮風雨,不惜老枝鐵骨伴殘荷。他獨執一旗,那不同於凡響的情操和言止,那些往事,件件是我親歷親知。過去歲月的驚濤駭浪,已如石刻一樣,不能磨滅。
    在我看,季老已為下一個世紀做出了鋪墊。隨著歷史的前進,這位老人的名字還會“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因為他為“未來”付出過,當屬於“天下”與“千秋”。
    昔日“階下囚”也罷,今天座上客也罷,季羨林就是季羨林。好像見不見面,都在心目中了。
    接近季羨林,給人的感覺,從內到外都是肅然的。他思維縱橫,而出語認真、細致,屬學者風範。我是個信口開河的人,多年來卻從無拘束,仿佛小鳥在樹蔭下面,更吱喳得有勁。因為在他的肅然之下,另有一種慈愛與寬容,甚至遷就。
    今年盛夏見季老,他在談話中說道,他最佩服魯迅的一點是:從不批評年輕人。還有一個懂得愛惜青年的,鄒韜奮,他也是季羨林的老師。
    他曾幾次提起胡適的為人和貢獻,說對其人的很多評價都是不公的。到臺灣,他專程去謁胡適之墓。季老撰文為胡適辯解,是“尊師”與“重道”俱在其中的。
    他對我講過一件往事。當年,為老師陳寅恪鼕無取暖費,欲賣藏書,但流失在外卻可惜。季羨林便去見北大校長胡適。
    胡適說:“陳先生的問題一定要解決。陳先生需要多少錢?”季羨林說:“兩千大洋夠了。”胡適便叫季乘他的專車去陳家,將那些藏書拉到北大圖書館。陳先生做學問照樣可以取用。這年過鼕,也就有了取暖的錢。
    有其師及其校長,則有其弟子。季老今鼕捐書北大,又讓我想起前幕。
    我的父母親喜讀季老那樸素的文章。季老在文中說,世界各國的語言中,隻有中國是將“師”與“恩”聯在一起的。父親曾用紅筆勾起這一段。又拿出《清華文叢》,上有季老曾為陳寅恪先生詩詞題詞,“弟子季羨林敬題”,恭敬之至。
    季老亦對我說過,陳寅恪先生出自中國唯一三代人進入《辭海》的學術世家。學問是不必說的了,其家“三世愛國”的歷史,這一點,令他這個作為弟子的深以為榮幸。
    從季老那兒,可以走進一條長河。他的歷史,是與中國文化的命運史緊相聯的,他心中的燈臺始終沒有熄滅過。
    我以為,正是這種在偉大的中華文化傳統面前,永為“弟子”的虔敬之心,使季羨林能夠走出“牛棚”,省視自我,蕩滌胸襟,復歸本色,獲得人格與學術的豐滿。豐厚的華夏文化底蘊,使季羨林不迷失於五色,其所言,擲地有聲,可作警鐘長鳴。
    首級的人物面前,季羨林為中國知識分子道出“價廉物美”的心聲,在一片頌歌聲中,他卻說:“現在重工輕理更輕文,後患無窮。”
    “什麼‘一代宗師’,好像聽著不入耳。”這是季羨林對人家溢美之詞的反應。
    有人問:“如果給您下一個定義,應該是什麼?”
    他說:“我是北大教授,東方學者。足夠了。”
    他還說:“對一個人要給他名副其實的定義,他自己心安理得。如果不名副其實,他自己也喫睡不安。好多事情不是這麼‘說’出來的。什麼是‘國學大師’?先把這概念搞清楚。”
    他認為,大概王國維夠稱作“國學大師”。我所認識的季羨林,從不以所謂“正統”自居。任何異想天開的問題與飛來神思,都可以與他探討。我曾有許多稚嫩的感覺,在先生那裡找到了學術的支持。
    每次去,無論我說得多麼熱鬧,他總是語重心長地最後來一句:“你一定要寫東西。”仿佛在招我歸來,令我深感自己有“文債”須償。
    幾回我在朗潤園見到的季羨林,都有小貓偎在他的身旁,有時還爬到他的頭頂,先生就一動也不動地讓它爬。他的兒孫在國外,女兒與老伴相繼過世。人非草木,豈不孤寂?其實,先生孤寂,早非一日。多年前我還在海南的時候,先生送過我一本《留德十年》。我知道了他的往昔。
    當季羨林青春少俊,留學歐洲時,在二戰中的德國,房東的女兒,一位美麗深情的少女邁婭,對其獨懷鐘情。他們曾朝夕相處,彼此難忘。
    本來,季羨林的老師陳寅恪,已為他在劍橋大學介紹了職業,如果選擇棄國拋家之路,他會過上溫馨的生活。但當季羨林回到國內,看到國家是這麼凋敝貧病;而回到山東老家,看到養父母俱已殘燭。那位包辦婚姻的發妻,一個人帶著孩子們,一面侍奉老人,在苦苦地盼他歸來。
    季羨林遂知道他的責任與命運,就是挑起這一副“中國人的擔子”。他決定留下,將自己獻出。就這樣,青燈黃卷,芸芸校園,再加上“牛棚雜憶”,成了季羨林選擇的一生。
    在我看,他是無怨無悔的。事實上,他還在把這樣的信念繼續傳遞。
    人們都說季老對我獨厚。有好幾次,我沒有選擇“跑掉”的道路,在重逢中便深得他的欣慰。愛情,對於思考者,不能作為一種最終的選擇。苦難,隻說明這是你的土地。“雖九死而不悔”,在這一點上,算與季老有一種宿命之緣吧?
    在季老現在的客廳裡,有一位風姿婷婷的金發女郎,與一個老態龍鐘的德國老婦,兩張照片就這麼並列著。“誰解其中味?”
    有熱心的人,在德國找到了八十高齡的邁婭女士,她還保存著青年季羨林用過的打字機和桌椅。當年,她曾幫季打過論文,兩人就在這桌前一同工作。
    邁婭說,他們也曾一起散步和看電影,但季羨林從來沒有向她示愛,隻是她知道季心裡對她很好。邁婭說,季羨林是那些中國留學生中最老實的人。
    翻開季羨林那時的日記,上面記著他對邁婭的深情。他寫道,自己是一個有婦之夫,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即使隻是想,也是對邁婭的褻瀆。
    那位異國少女後來終身未嫁。現在她已行動不便,隻是在窗前眺望了。但好在他們又知道了彼此的情況,並在照片上重逢對方。
    東方一隅,就這樣承負著西方一窗的情意與歉疚。也許,隻能用純潔的人格與永恆的心意,來彌補這種空缺。這正是季羨林讓邁婭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世人隻見到光環中的先生,季羨林亦有從不訴苦的性格。
    就說有那麼多的稿費吧,可他的生活從來是老樣子,都市裡的鄉下人。窄木床,棉絮上覆布單。一身藍色中山裝,無任何嗜好。嗜好就是看書寫東西。除了追求新的思想與信息,對於季羨林,沒有什麼“時尚”。甚至,為他買衣服時,要告訴他,這是“處理貨”,廉價的,農民穿的,他纔會欣然接受。而要他喝牛奶,也要費工夫,他說,我不喝牛奶也活了七十多歲。其他“名人”們是怎樣活的,跟他無關。喫飯掉在桌上的飯粒,他會撿起來擱在嘴裡。
    他沒有養尊處優的心態。一位思想的巨子和生活中的平民。其實,人生本來就是平淡的。能有一點閃光,不要變成通體金光。季羨林的活法,雖然過於苦索,古老,但是不含腐敗的氣息,反有點宗教似的清謐。
    季羨林的世界是一個感知的世界。少成孤兒,青年漂泊,中年沉溺於學海和被迫虛度於“運動”之類,晚年思索於古今。他曾是最年輕的北大一繫之主任,茲後,又任北大副校長。“如履薄冰”般的人生關隘,密布於平民出身的季羨林的道路上。令他嚴謹之中更求嚴謹,發展完成了一種內向的氣質。
    他的一生,是這樣單調和豐富。他的業務成就,是用他的一生孤寂,自我收斂換來的。有時一天到晚來人,不能寫作,到晚上他便沉默不語,對自己不滿意。
    一個留學十二年的博士,卻將自己的一切生之欲望壓縮到幾乎為零。從這種嚴酷性說,季羨林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但他在這不可選擇中所做的選擇即是:唯保存自己的學術與正直品格。
    嘆今朝,門庭若市,來往人如潮,誰能證平生?
    鮮花美酒中的季羨林,仍然是不苟言笑,肅然自我的。
    那年鼕天,我來北大正趕上季老的米壽。“米壽”的意思,取漢字“拆字”之意,即“八十八”歲高壽。得米望茶,下面“茶壽”,也是拆一個“茶”字的劃數。這兩個字,除了好拆,更有好意。米和茶,都是中國人的食與飲。都是厚道敦實的天賜之物,頗有祥和之氣。
    操辦者是出版社,正給季老出完《季羨林文集》24本,恰含有“著作等身”之意。會上,季老自己說是“出齊了”,沒說是“出全了”。因為,他非得“自選”,不滿意的他自己丟了許多。
    參與者有文壇學界的高層人士,學生與記者。四壁並懸掛了名人字畫,贊先生有著為天下稱道的德纔。祝壽者都是真情。有位學人將先生喻為“一盞明燈”,有位女記者激動地說,先生在她的心中是“紅太陽”。
    最後季老致言,他說:“我剛纔坐在這裡,很不自在。我的耳朵在發燒,臉發紅,心在跳。我聽見大家說的話,你們不是在說我,你們說的是另外一個人。我不是那樣的,當然,我在爭取做成那樣的。我隻是一個研究東方文化的人,各方面常識很淺陋。文筆不如作家,學問也不是很深厚。我隻是盡我所能而已。”
    眾無言。無人能令此老自失也。唯壁上一位先生老友贈畫的墨荷,仿佛愈鮮活起來。我坐在窗檻旁。雖不近高臺尊榮,卻可眺全廳風光。本意不是來聽祝詞,亦不在乎酒宴。隻覺如入芝蘭之室,溫馨滿鼕日。
    就在這年鼕天,季老和北大的前輩們聞知我的來意,俱對我說:“你來做《西南聯大》這個事,很合適。”有了這個“合適”作支持,也為了報償這個“合適”,從那個“米壽”開始,我踏上了拍攝《西南聯大啟示錄》的艱辛之途。
    “寵辱不驚”,可付與斯人。
    “季羨林”這三字,現在是比較火爆了。用他自嘲的話是:“走俏”。但真正知道先生為人的,並不多。盛名之下,難免誤傳。有時聽來,令人惱火。先生倒淡然。
    世俗為“弘揚”文化,制造光環加於季羨林,這是不能讓先生負責的。
    季羨林自己是這樣說的:
    “什麼‘大師’,聽了渾身起雞皮疙瘩。要說是個東方學者,我完全承認。什麼是‘國學大師’?先把這概念弄清楚了。
    有人說我是‘作家’,我哪夠得上是作家。‘作家’這個名字是非常高尚和神聖的。我是濫竽充數。我最多夠上個‘票友’。”
    晚境中的季羨林,一直堅持生活自理。這是一位老人的尊嚴。但這常常令照顧他的人們作難。不知是儒家風範還是紳士態度,有時,即使是比他的女兒還小的我,走進他午睡的客廳,他也要立即從沙發上坐起來,正襟危坐。
    我能理解他。這種倔犟亦酷似我的父親。季羨林永遠是強者。歲暮衰年不能奪其志,更不能有損他的內心驕傲。永遠是平民作風的他,不需要人恭維亦不需要人憐憫。他將自尊地走完自己的路。
    有時,我覺得他有點“入定”的意思,大概是先生研究印度佛教與禪有心得,視榮辱為過路風雨。一次人家丟失了他的一幅名畫收藏,先生也隻說了句:“身外之物。”
    他將珍貴的真情貯存於深心之海,從不輕易釋放。面對海外歸來的孫子及重孫兒,也沒有如世人的痴狂顯露。但親人一離去,他即寫出了激情的想念文章。
    在我感覺,季羨林一直是一個激情與細膩的極富人性的人。他本應該有更加幸福與快樂的人生。即使時代將他擠壓成一個專注的學者,他的天性仍然深存。
    有時,會聯想到那位性格怪僻的“樂聖”貝多芬,在他那眉頭緊鎖的嚴峻下面,卻奏響了《歡樂頌》這樣春風浩蕩的音樂。誰能知道,在季羨林的不苟言笑中,有一片愛的海洋呢?我並不想將他聖化,隻是講感情的特殊規律。季羨林屬於特殊類。
    對於季羨林和所有的人們,最重要的並不是光環和浮名,而是理解與溫潤。這二年來先生頻頻返回山東,與母校與老同學相聚。願故土溫潤他的蒼涼之心。
    我常想對先生說一句,我以今生能結識先生,有此良師益友為幸。他是不要我題“弟子”的,他給我的留字總是稱我為:“小友”。然而在人格的品位上,他永遠是我的導師。
    2001年12月3日於昆明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