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2014年版簡媜套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1070-1552
    【優惠價】
    669-970
    【作者】 簡媜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ISBN】234811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481124
    作者:簡媜

    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

    編輯推薦


    簡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經入選海內外多種文學選本,獲得過臺灣島內三大散文獎。簡媜的散文頗具古典文學的素養,傳統浪漫的情懷,而又帶著現代主義的虛無思想及後現代的解構觀。



    更多推薦:




     
    內容簡介
    ★《水問》
    簡媜的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懷敘說大學校園裡外的人生幻化,筆觸自然且富創造意蘊。
    本書共分六卷,始於《花誥》,終於《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語撚出主調,使整本書卷卷相續而合成總體,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義,也是全書的謎底。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清晰地記錄往日心靈的史跡。《水問》也被作者稱為是自己的“斷代史”。
    ★《女兒紅》
    這是簡媜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六年間創作之結集,與同時成書之《胭脂盆地》互補構成,而題旨與表現方法各異。此書探索女性之內在世界,聽其聲,窺其情,以介乎散文與小說之體裁穿梭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間,堅持自我之性別典型,追蹤,尋覓,以其不畏縮,猶疑,遂能發現並摹寫個中充沛之壯麗與高貴。
    ★《隻緣身在此山中》★《水問》

    簡媜的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懷敘說大學校園裡外的人生幻化,筆觸自然且富創造意蘊。

    本書共分六卷,始於《花誥》,終於《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語撚出主調,使整本書卷卷相續而合成總體,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義,也是全書的謎底。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清晰地記錄往日心靈的史跡。《水問》也被作者稱為是自己的“斷代史”。

    ★《女兒紅》

    這是簡媜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六年間創作之結集,與同時成書之《胭脂盆地》互補構成,而題旨與表現方法各異。此書探索女性之內在世界,聽其聲,窺其情,以介乎散文與小說之體裁穿梭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間,堅持自我之性別典型,追蹤,尋覓,以其不畏縮,猶疑,遂能發現並摹寫個中充沛之壯麗與高貴。

    ★《隻緣身在此山中》

    這本書是簡媜專事寫作以來結集之第二本書,收散文三十餘篇,分為五輯,以誠摯好奇之心體會佛山方外的人生意境,悄然感動,衷心禮贊;又寫親情醇厚,文有境而意無境;再寫男女愛戀的細致覺悟,緣若在卻以無緣了篇。簡媜心思鎮密,敏感多纔,舉目傾耳,周遭人事莫不有情;她自古典文章裡練就一種圓融的句式,觸類旁通,大有可觀。

    ★《微暈的樹林》

    在簡媜的所有文集裡,《微暈的樹林》是篇幅較大的一部,一共收錄了超過80篇文章。但卻完全沒必要被這個數字嚇到,因為這些文章大多短小精致,內容豐富多彩。既有一些生活趣事的古怪思考,又有一些人生感悟的精華提煉,簡媜自己說,這個集子“或爬梳尋常事理、提煉生活滋味,或懷想鄉園舊情,或閑話旅行、閱讀之所見所思,或變奏為小說化寓言,或歸返自身記述成長、創作、夢境之體會與感悟……”這是一部簡媜對於平淡又非乏味生活的思考拼圖,也是一部點滴記錄一顆敏感女人心內心小觸動、小感懷的文集,它沒有大道理,隻是向你展示了“說無可說”的生活是如何一幕幕拼湊成我們無悔人生的。
    作者簡介
    簡媜,臺灣大學中文繫畢業,當代散文名家,著有《胭脂盆地》《舊情復燃》《夢遊書》《天涯海角》《紅嬰仔》等。她下筆一貫搖曳恣縱,自成風格,其血色旺盛過人,卻始終維持著一種從容的學院氣息。

    曾獲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是《臺灣文學經典》年輕的入選者,也是臺灣文壇無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
    目錄
    花誥
    初次的椰林大道
    白千層
    花季之遺傳
    春之積雪
    花之三迭
    美之別號
    壁畫
    樹之黃葉天上來
    野蔓之誓
    水經
    月碑
    問候天空
    夏之絕句花誥

    初次的椰林大道

    白千層

    花季之遺傳

    春之積雪

    花之三迭

    美之別號

    壁畫

    樹之黃葉天上來

    野蔓之誓

    水經

    月碑

    問候天空

    夏之絕句

    一瓢清淺

    生活細筆小引

    小紅蟲

    ——生活細筆之一

    踏一回月

    ——生活細筆之二

    夜的獨白

    ——生活細筆之三

    兩朵童稚

    ——生活細筆之四

    我來釀

    ——生活細筆之五

    漫卷心情

    水經

    悲賦

    陽光不到的國度

    走過一處荒涼

    情殤

    碎詞

    美麗的繭

    幻航

    不繫乾坤繫流年

    海路

    水問

    斷語

    風裳

    雲遊

    化音

    鳳凰季節

    ——警明

    心靈之河

    ——敬朋

    不忍問歸期

    ——別朋

    水經注

    ——訣朋

    暗紅

    四月裂帛

    ——寫給幻滅

    在密室看海

    貼身暗影

    秋夜敘述

    哭泣的壇

    女鬼

    雪夜,無盡的閱讀

    磚頭紅

    女兒狀

    一襲舊衣

    女人刀

    母者

    火鶴紅

    某個夏天在後陽臺

    咖啡小館裡的狼

    親吻地板

    水牢

    ——留言,證明了距離

    孿體

    賓館

    當年舊巷

    空籃子

    夢魘

    腐橘

    自畫像

    溫泉鄉的歌手

    戲票

    演員

    憂郁獵人

    產權

    記憶房間

    紅紐扣

    隱形賊

    同居綱領

    螢火蟲

    玻璃夕陽

    末班車上的女人

    密探

    不為人知的祝福

    拖鞋志

    口紅咒

    萬裡天

    行經紅塵

    山水之欸乃

    月牙

    蓮眾

    天泉

    竹濤

    燕剪西樓

    醒石

    尋常飲水

    拾箸觀想

    球之傳奇

    飛檐

    行住坐臥

    路在掌中

    已飲閻浮提一切河水

    行僧

    人在行雲裡

    天階月色涼如水

    卻忘所來徑

    恆河沙等恆河

    紅塵親切

    無盡意

    意篇之一

    血雨

    意篇之二

    凱風

    盡篇之一

    緇夜

    盡篇之二

    白發

    無盡意篇之一

    涉水摘竹

    無盡意篇之二

    漁父

    無緣緣

    緣篇之一

    水月

    緣篇之二

    鏡花

    無緣篇之一

    地衣

    無緣篇之二

    浮塵野馬

    無緣緣篇之一

    解發夫妻

    無緣緣篇之二

    借宿

    從東邊出發雜樹

    大氣

    關懷

    性情中人

    貴人

    情繩

    原鄉

    夜鳴

    解語

    心動就是美

    逐漸消失的聲音

    獨處

    交纏

    百衲

    早覺

    綠色信紙

    後一把

    另一種香

    一生無事小神仙

    巴掌

    干爹

    後娘

    講話

    聆聽

    情緒來了

    小毛病

    麥克風遊記

    大師客滿

    要走的時候

    在追尋途中

    踏腳石

    童尸鋪成的階梯

    標準答案

    不鎖

    紅肉西瓜

    十二片柚葉

    小管與魚的傷心往事

    猴子剝香蕉的手法

    一隻螢火蟲把夜給燒了

    一札錢

    竹本小姐

    寂然草

    呷飯不忘飲泔時

    記載一隻籠子的形狀

    文字自動販賣機

    香皂與衛生紙

    兩床毛毯

    編織的午後

    北上 野鳥,從眼前飛過

    雨神眷顧的平原

    地底村落

    司命灶君

    入宅

    安床

    整手足甲

    厝漏

    鋪路

    護符

    分家

    縫紉機

    花的瘀傷

    西行 遇籐

    行書

    覓自己

    京都之鴉

    旅行索隱

    山巒來取水,河川就腰疾

    放牛喫草

    天色已晚

    藍光冰岩

    追光者

    灰燼裡的真愛密碼

    秦始皇的弒父恨母情結

    中途 亂石

    掐一枝花

    0 ℃的春天

    選沙發

    南下 霧中芒叢

    荒野之鷹

    如此渴望

    舌苔

    鉛字小蛇

    中古時期的螞蟻

    甜蜜牢房

    隱身術

    備戰狀態

    秀纔

    以汗相贈

    尋找神的面目

    夢的廢墟

    夢的狼牙

    宛如身在秋林

    當我坐在峰頂岩石上

    人到中年有點傻

    後記 藏與不藏
    在線試讀
    如水合水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水問》裡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個句讀……我是再也寫不出的。哪怕僅僅是花的朵影、葉的凋圖、情的滄浪、人的聚散……這些都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裡,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
    然而,認真想起來,寫《水問》時期的我,不正是每個生命中被允許的一段風華歲月嗎?那樣好問,要問清楚生命的緣由、存有的理則、宇宙的奧論;又倔強,在心裡傲骨嶙峋以掩飾內在的貧乏與弱小,在舉止起落之間拗格以隱藏言語的笨拙,卻又狂熱,為著知識的進行曲那麼嘹亮雄壯,便希望成為坎坎擊鼓的人;為著筆墨的田是那樣深厚柔美,便痴迷著要荷鋤。而更多的時候憂傷,眼見著季節無止的嬗變,大自然不息的榮枯,而憂於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鳥之未喑音、戀之未折先殘。
    是了,那段年歲裡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贊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攜手時任性分道,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忍著,二年,忍著,三年,忍到傅鐘敲響驪音,浪淘盡路斷夢斷,各自成為對方生命史冊裡的風流人物,便罷。
    那樣的懸崖年少,畢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這些都是生命的恩澤。許多個將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著,升起了淡淡的、驀然回首的暖意,心裡是感恩的,不隻是對人、對知識、對季節,更多的時候,是對那磅礡豐沛的生命之泉。
    因此,整理《水問》是一種紀念。
    為了讓這本書能夠真切地傳達那一時期心靈成長的次序,我特地將大學四年中的作品做了分類,共分成六卷,始於《花誥》,終於《化音》,每卷以卷首語撚出主調,使整本書卷卷相續而合成總體,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義,亦是全書的謎底。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清晰地記錄往日心靈的史跡。我的確願意尊重《水問》為我個人的“斷代史”。
    而終,斷代史也僅是生命史冊裡的一章而已,因此我要慶幸我仍擁有內生生命運作的能力,我仍有未干的淚、未謝的微笑……在少年之水遠逝的涯岸,感觸到自己的手溫,聽聞到自己的跫音,一切都是活的!啊!一切都還是活的!我得繼續走啊!路不盡,人未老。
    路不盡,人未老。讓《水問》是一滴問號之姿的水,請她隨著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與地泯、悲與喜無的地方,大海自會為她解答。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一日於臺北
    水問


    如水合水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水問》裡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個句讀……我是再也寫不出的。哪怕僅僅是花的朵影、葉的凋圖、情的滄浪、人的聚散……這些都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裡,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

    然而,認真想起來,寫《水問》時期的我,不正是每個生命中被允許的一段風華歲月嗎?那樣好問,要問清楚生命的緣由、存有的理則、宇宙的奧論;又倔強,在心裡傲骨嶙峋以掩飾內在的貧乏與弱小,在舉止起落之間拗格以隱藏言語的笨拙,卻又狂熱,為著知識的進行曲那麼嘹亮雄壯,便希望成為坎坎擊鼓的人;為著筆墨的田是那樣深厚柔美,便痴迷著要荷鋤。而更多的時候憂傷,眼見著季節無止的嬗變,大自然不息的榮枯,而憂於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鳥之未喑音、戀之未折先殘。

    是了,那段年歲裡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贊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攜手時任性分道,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忍著,二年,忍著,三年,忍到傅鐘敲響驪音,浪淘盡路斷夢斷,各自成為對方生命史冊裡的風流人物,便罷。

    那樣的懸崖年少,畢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這些都是生命的恩澤。許多個將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著,升起了淡淡的、驀然回首的暖意,心裡是感恩的,不隻是對人、對知識、對季節,更多的時候,是對那磅礡豐沛的生命之泉。

    因此,整理《水問》是一種紀念。

    為了讓這本書能夠真切地傳達那一時期心靈成長的次序,我特地將大學四年中的作品做了分類,共分成六卷,始於《花誥》,終於《化音》,每卷以卷首語撚出主調,使整本書卷卷相續而合成總體,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義,亦是全書的謎底。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清晰地記錄往日心靈的史跡。我的確願意尊重《水問》為我個人的“斷代史”。

    而終,斷代史也僅是生命史冊裡的一章而已,因此我要慶幸我仍擁有內生生命運作的能力,我仍有未干的淚、未謝的微笑……在少年之水遠逝的涯岸,感觸到自己的手溫,聽聞到自己的跫音,一切都是活的!啊!一切都還是活的!我得繼續走啊!路不盡,人未老。

    路不盡,人未老。讓《水問》是一滴問號之姿的水,請她隨著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與地泯、悲與喜無的地方,大海自會為她解答。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一日於臺北

    水問

    臺大的醉月湖記載著一個故事,關於一名困情女子投水的傳說。我想,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而這種死也是純潔的。我是名弱者,欣賞了悲劇也扮演過悲劇,卻在後一幕潛逃,人是活著,熱情已死。因此我寫下《水問》,紀念那名女子並追悼自己。

    那年的杜鵑已化成次年的春泥,為何,為何你的湖水碧綠依然如今?

    那年的人事已散成凡間的風塵,為何,為何你的春閨依舊年年年輕?

    是不是柳煙太濃密,你尋不著春日的門扉?

    是不是欄杆太縱橫,你潛不出涕泣的沼澤?

    是不是湖中無堤無橋,你泅不到芳香的草岸?

    傳說太多,也太粗糙。說你隻不過是曾經花城的孤單女子,因不慎而溺於愛的歧流斷脈之中,說你的失足隻是一種意外。說有人見你午夜徘徊於水陸的邊緣,羞怯地向陌生的行人訴說你碎斷的心腸,說你千裡迢迢要來赴那人的盟約……而千裡迢迢豈是你所能跋涉?日夜的秩序又怎容你輕易嵌入?你已不屬於時間空間,你因而被鎮於湖心水湄,再不敢向人間,向你鐘愛的人間殷殷探詢。你於是成了一隻冷僵了的蝴蝶標本,在圖鋻上注明因求偶不成而自戕,被傳閱於唇齒殘香的茶餘飯後。

    要問你:

    天空這麼溫柔地包容著大地,為何你不送走今日且待明日?

    大地這麼寬厚地載育著萬物,為何你不掏穴別居另成家室?

    人間婚姻的手續這麼簡便,為何你獨獨擇水為你後的歸宿?

    是不是你信念著,有一種從無緣由而起的宇宙初要持續到無緣由而去的宇宙後的一種約誓,讓你飄零過千萬年的混沌,於此生化身為人,要在人間相尋相覓?你是離群的雁,甘願縛進人間的塵網,折翅斂羽,要尋百年前流散於洪流亂煙中的另一隻孤雁?你走過多少個春去秋來,多少丈人間紅塵,你來到那人面前,雖然人間鑄他以泥漚,你依舊認出那疲憊的面貌正是你的魂夢所繫,那沙啞的嗓音正是你所盼望的清脆。你從他的眼眸看出你原始的身影,你知道那是你們的辨認。

    人間的鵲橋,雖不如天庭的絢麗,而你們願意一磚一瓦地建築。

    人間的氣候,雖不如天庭的清朗,而你們羽翼同生要共飛過地坼天裂的風暴。

    人間的簞食瓢飲,雖不如天庭的瓊漿玉液,而你們飯蔬食飲水甘之如飴。

    生命的意義原本就模糊不清,在紛雜的愛之向度中,你們願意凸顯愛情為你們心中的殿堂。以千年的姻緣,作堅固的奠基,以信任與尊敬,作不朽的鋼架,深摯的痴愛,是你們的銅牆鐵壁。不渝的貞操,是避風的屋頂是擋雨的門窗。人們隻能依你們的聲音容貌,批評這樣的茅茨土屋。而你們溫婉地相待,且讓人們去追求他們所謂的富與美,在你們崇高的人格花園裡,自然生長著四季繁花,清風朗月。此去,此去經年,千山萬水,永不相離,生老病死,永不相棄。

    而是不是今日的下弦曾是十五的月圓?

    是不是眼前的滄海曾是無際的桑田?

    是不是來自於生的終歸於死,痴守於愛的終將成恨?

    是不是春到芳菲春將淡,情到深處情轉薄?

    你堅信的約誓,是四月殘飄的柳絮。你溯回的記憶,是荊棘叢生的刑地。你眼見手成繭足結痂,而人間的鵲橋已成廢墟。你於是放眼蒼茫,要天地為你卜一卜“地久天長”;山川靜默蜿蜒,說這一卦不在人間隻在天上。你披發行吟,踉踉蹌蹌去熙攘的市井探詢,你說:“借問,借問怎麼回去我的殿堂,我的戀之初……”好心的行人搖搖頭,說沒有這樣的一條路,沒聽過這個方向……你想起千年前的流離。盼到今生纔又聚,為何不能同羽同翼?為何曾經的約誓亡佚成斷簡殘篇的失散的流離?為何地能久天能長,人間的愛情卻離了又聚,聚了又散?

    當太陽再升起,所有的杜鵑萎身謝禮,化成聲聲的杜宇,喚你不如,不如歸去,你仰首看看今日的天空,似乎和昨日並無差別;你舒開手中的書卷,一樣的道理,一樣的鉛體。而你的殿堂已是前塵,你的愛情已成往事。就把一款款的道理還給線裝的書架,把一滴滴的泣血留給春泥,把一身姿態托給驗尸的風雨,夜半湖心,秋蟲唧唧……當太陽再升起,所有的杜宇聲聲喚你,所有的人間恩愛,你已雙手歸還而去。

    是不是湖水如翡翠,依然是你不死的柔情,漲潮於干旱的季節?

    是不是滿湖蓮韻,是你含辭吐語,字字的叮嚀?

    是不是一帙帙的書卷,有你不忍撕毀的,海市蜃樓的模型,要給另一對情偶的注解的提醒?

    是不是年年杜鵑的鮮紅,是你遺傳的愛情的色澤?當那一對對的足印踏過花塚春泥,你是不是願意他們在舉足之間,牢牢記取,聚與散在人間,都要相待以禮。

    且守護這無源的川流,愛字不易寫,但願你湖心風紋,勾勒一筆一畫。

    且讓萍水相逢的,在湖畔欄杆擬下他們的約誓。

    且讓相識相知的,用你的神話湘繡成他們的嫁紗。

    讓長年分離的,偶然相遇。

    讓幽怨的,冰釋所有的塵土泥沙,讓他們知曉,聚是一瓢三千水,散是覆水難收……

    而今夜,且讓我來冠冕你,花城曾經痴守愛情的女子,魂歸來兮。



    紅色的疼痛

    想要推敲一種冷肅的姿勢與聲音為這本集子說幾句話,枯坐半日,心思縹緲,如浮雲、流光無法拘捕入罐。於是,我隻是坐在書房的老位置,看著初夏的微風曳動一蓬蓬茂密的竹葉,搖晃老老少少的綠,那窸窸窣窣的聲音裡藏著一隻略嫌興奮的蟬,叫得好像。

    天籟俱在,讓人放心。

    也許是完成一本書後,習慣性出現憂郁狀態,纔會覺得千言萬語不說也罷;也許背景可以拉得更寬些,看看文學在現代社會的處境,想想所剩不多的固守著孤夜寒窗的文學信眾,到底意義何在?便不由得讓心情在谷底行走。有這樣的情緒,畢竟還是沉不住氣的小溪境界吧!在那些胸懷瀚海、與天地共吞吐的人心中,再怎麼焦躁的時代不改其貞靜,處境與意義雲雲何需鼓舌以辯?一切答案不就在孤夜寒窗裡嗎?而孤夜寒窗不就為了“趣味”嗎?人間世的趣味,生命的趣味,與天籟閑閑對答的趣味。

    這麼想,也就可以關門閉戶,安安靜靜把墨磨下去了。

    回到這本書吧。第十一本散文集,依例也是砍砍殺殺纔成其面目。主要收錄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六五年間作品;部分文章的創作期與《胭脂盆地》重疊,但因各有所屬,所以遲至今日纔收編。大約在六年前,即構想寫一本探勘女性內在世界的書,窺其情感奧秘,聽其扎掙之聲。一路走走停停,恣意穿梭新舊時光及各階段女貌之間,便寫成今日的模樣。首先,這書雖屬散文,但多篇已是散文與小說的混血體;次之,我未把女性放在男性的經緯度上去丈量、剖讀,因為她們即是自身的經緯,無需外借。後,如果這些故事讀來有“蟬蛻”意涵,也是從“舊我”蛻為“新我”,並非從殘缺的半人走向全人。但我也必須承認,故事中的女人各有各的艱難行旅,她們沒有外援,隻能自己做自己的領航。我追蹤她們的步履,摹寫女性的壯麗與高貴。

    “女兒紅”歷來指的是酒,舊時民間習俗,若生女兒,即釀酒貯藏,待出嫁時再取出宴客,因此也稱“女酒”或“女兒酒”。這大紅喜宴上的一壇佳釀,固然歡了賓客,但從晃漾的酒液中浮影而出的那副景像卻令人驚心:一個天生地養的女兒就這麼隨著鑼鼓隊伍走過曠野去領取她的未知;那壇酒飲盡了,表示從此她是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的孤獨者,要一片天,得靠自己去掙。從這個角度體會,“女兒紅”這酒,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況味,是送別壯士的。

    辭書上說,有一種紅蘿卜別名“女兒紅”,十足的鄉土氣息。想像某個冷冽的早晨,莊稼人撥霧來到菜圃,寒霜凍懨了果蔬,唯有那一畦蘿卜田閃閃發光,長梗裂葉看起來精神飽滿,握手一揪,一根根結實的、鮮美的紅蘿卜喜滋滋地破土,好像一顆顆又長又胖的釘子,默默地把山川湖海釘牢。這麼一想,“女兒紅”又接近了地母性格。

    一半壯士一半地母,我是這麼看世間女兒的。

    然而經驗中,讓我刻骨銘心的紅色,卻跟血、牲禮與火焰有關。

    血色,殘酷的紅。我總是記得一條淺色毛巾被汨汨流出的人血染成暗紅的情景,那毛巾像來不及吮吸的嘴,遂滴滴答答涎下血水。人血,當然是死神的胭脂。我想,若仔細看,會發現血的顏色裡有多層次的暗影,所以那色澤纔能包藏豐富的爭辯:死亡與再生,纏縛與解脫,幻滅與真實,囚禁與自由……緣此體會,故有《輯一》。

    而牲禮的紅是屬於童年時代跟母親有關的記憶。年節祭祀中,“紅龜粿”與“面龜”的紅令人感到溫暖。不獨是食物本身可口及其背後隱含的信仰力量纔叫人緬懷,更重要的是每一幢磚瓦屋內都有一名把自己當作獻禮的女子纔使那紅色有了鄉愁的重量。因此,《輯二》四篇,難免帶著母性。

    火的顏色與火鶴花的紅原本無涉,但我歡喜火鶴的意像;浴於烈焰,振翅高飛,一路拍散星星點點的火屑。那純粹的紅色裡藏有不為人知的灼痛,《輯三》的故事,就當作幽深隱秘的內在世界裡,一枚枚火燎的印記吧。

    作者自述至此,也算坦白從寬,再往下寫,就接近悔過書了。

    有一件事倒是要提。今年是洪範書店二十周年慶,一家文學出版社的弱冠之禮。十一年前,我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洪範出了我的本書《水問》,這份情義記下來了,跟著我從青年轉入中歲。這些年來文學出版之路的蕭索與炎涼,並未讓葉步榮先生改弦易轍,洪範還是洪範,這樣的出版意志與對書的品質的堅持,無疑已豎立了標杆。

    恭喜洪範二十歲。也許,在冷的氣流中,意義與價值纔會變成更清楚。畢竟,文學不是為了熱鬧而來。

    一九九六年六月,端午節前夕

    寫於臺北

    四月裂帛

    ——寫給幻滅

    (節選)

    三月的天書都印錯,竟無人知曉。

    近郊山頭染了雪跡,山腰的杜鵑與瘦櫻仍然一派天真地等春。三月本來毋庸置疑,隻有我關心瑞雪與花季的爭辯,就像關心生活的水潦能否允許生命的焚燒。但,人活得疲了,轉燭於錎銖或酒色、或一條百年老河養不養得起一隻螃蟹?於是,我也放膽地讓自己疲著,圓滑地在言語廝殺的會議之後,用寒鴉的音色贊美:“這世界多麼有希望啊!”然後,走。

    直到一本陌生的詩集飄至眼前,印了一年仍然初版的冷詩(我們是詩的後裔!),詩的序言寫於兩年以前,若溯洄行文走句,該有四年,若還原詩意至初孕的人生,或則六年、八年。於是,我做了生平件快事,將三家書店擺飾的集子買盡——原諒我魯莽啊!陌生的詩人,所有不被珍愛的人生都應該高傲地絕版!

    然而,當我把所有的集子同時翻到後一頁題曰後一首情詩時,午後的雨絲正巧從簾縫躡足而來。三月的駝雲傾倒的是二月的水谷,正如薄薄的詩舟盛載著積年的亂麻。於是,我輕輕地笑起來,文學,真是永不疲倦的流刑地啊!那些黥面的人,不必起解便自行前來招供、畫押,因為,唯有此地允許罪愆者徐徐地申訴而後自行判刑;唯有此地,寧願放縱不願錯殺。

    原諒我把冷寂的清官朝服剪成合身的尋常布衣,把你的一品絲繡裁成儲放四段情事的暗袋,你嫻熟的三行連韻與商籟體,到我手上變為縫縫補補的百衲圖。安靜些,三月的鬼雨,我要翻箱倒篋,再裂一條無汗則拭淚的巾帕。

    1

    我不斷漂泊

    因為我害怕一顆被囚禁的心

    終於,我來到這一帶長年積雨的森林

    你把七年來我寫給你的信還我,再也沒有比這更輕易的事了。

    約在醫院門口見面,並且好好地晚餐。你的衣角仍飄蕩著辛澀的藥味,這應是無菌的一次約會。可惜的,慘淡夜色讓你看起來蒼白,仿佛生與死的演繹仍鞭籉著你瘦而長的身軀。的紀錄是,一個星期見十三名兒童死去,你常說你已學會在面對病人死亡之時,讓腦子一片空白,繼續做一個飽餐、更浴、睡眠的無所謂的人。在早期,你所寫的那首《白鷺鷥》詩裡,曾雄壯地要求天地給你這一襲白衣;白衣紅裡,你在數年之後《關渡手稿》這樣寫:

    恐怕

    我是你的尸體衣裳

    非婚禮華服

    並且悄悄地後記著:“每次當病人危急時,我們明知無用,仍勉強做些急救的工作。其目的並非要救病人,而是要來安慰家屬。”

    你早已不寫詩了,斷筆隻是為了編織更多美麗的謊言喂哺垂死病人的絕望眼神。也好讓自己無時無刻沉浸於謊言的絢麗之中,悄然忘記四面楚歌的現實。你更瘦些,更高些,給我的信愈來愈短,我何嘗看不出在急診室、癌癥病房的行程背後,你顫抖而不肯落墨討論的,關於生命這一條理則。

    終於,我們也來到了這一刻,相見不是為了圓謊是為了還清面目。七年了,我們各自以不同的手法編織自己的謊,的確也毫發未損地避過現實的險灘。唯獨此刻,你願意在我面前誠實,正如我不願對你假面。那麼,我們何其不幸,不能被無所謂的美夢收留,又何等幸運,歷劫之後,單刀赴會。

    穿過新公園,魅魅魑魑都在黑森林裡遊蕩,一定有人殷勤尋找“仲夏夜之夢”,有人臨池模仿無弦釣。我們安靜地各走自己的,好像相約要去探兩個摯友的病,一個是七年前的你,一個是七年前的我,好像他們正在加護病房苟延殘喘,死而不肯瞑目,等親人去認尸。

    “為什麼走那麼快?”你喊著。

    “冷啊!而且快下雨了。”

    晚餐。燈光飄浮著,鋼琴曲聽來像粗心的人踢倒一桶玻璃珠。餐前酒被潔淨的白手侍者端來,耶穌的後晚餐是從哪兒開始喫起的?

    “拿來吧,你要送我的東西。”

    你靦腆著,以遲疑的手勢將一包厚重的東西交給我。

    “可以現在拆嗎?”我狡詐地問。

    “不行,你回去再看,現在不行。”

    “是什麼?書嗎?是聖經?……還是……真重哩!”我掂了又掂,七年的重量。

    “你……回去看,、的要求。”

    於是,我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繼續與你晚餐,我痛恨自己的靈敏,正如厭煩自己總能在針氈之上微笑應對。而我又不忍心拂袖,多麼珍貴這一席晚宴。再給你留後一次餘地,你放心,淒風苦雨讓我擋著,你慢慢說。

    “後來,我遇到第二個女孩子,她懂得我寫的、想的,從來沒有人像她那樣……”你說。

    “我察覺在不知道的地方,有一種東西,好像遙遠不可及,又像近在身邊;似在身外,又似在身內,一直在吸引我。我無法形容那是什麼——或許是使得風景美麗的不可知之力量;或許是從小至今,推動我不斷向前追求的不能拒絕之力量;或許是每時每刻我心中深處的一種呼喚、一種喜悅、一種夢;或許是考婁芮基(Coleridge)在他的《文學傳記》所述的‘自然之本質’,這本質,事先便肯定了較高意義的自然與人的靈魂之間,存在著一種‘關聯’……想著,想著,《關渡手稿》就在這種心境寫下來……”年輕的習醫者在信上寫著。

    “她懂你像你懂自己一樣深刻嗎?”我問。

    “我試著讓她知道,我為什麼而活。”你說。

    “來此兩個多星期,天天看病人,跟在醫院無兩樣。空閑多,看海與觀星成了忘我的消遣。我很高興能走入‘時間’裡面去體會時間的分秒之悸動。聖經寫說,人生若經過煉金之人的火及漂布之人的堿,必能嘗到豐溢的酒杯。於是,我更能體會瀕死病人的呻吟,可以真實地走過病眼深處的波浪洪濤。在‘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之際,雖然長夜仍然漫漫,我仍舊守候在病人的身旁,守候著風雨之中的花蕾,守候著天發亮的晨星……這是我衷心想告訴你的……”在東引海邊的軍營裡,有一封信這麼寫。

    “為了她,我拒絕所有的交往,我告訴另一個女孩子,我在等人;她哭了,也嫁人了。”你頹唐起來。

    “啊!”我說:“這個女孩子真是銅牆鐵壁啊!是你不能接受她是個非基督徒,還是她不能接受你的主?”

    “我曾由隻要去愛不是去同情的初學者,變成現在差不多以賺錢為主的醫匠。我甚至陷在希望藉研究與學術發表演講來滿足內心好大喜功之欲望裡而不可自撥,我甚至怕自己突然因某種原因而死亡(很多醫師因工作太累,開車打瞌睡而撞死)。目前,我正在鑽研一種‘內生性類似毛地黃之因子’,我渴求能在兩年內把它分析出來公諸於世,以滿足一己暫時的快感……我不知道我是誰?

    我渴望婚姻,但也害怕婚姻帶來的角色改變,我是痛苦的空城。直到,我踫到了‘她’,我非常喜歡和她做朋友,但我的直覺和教會及所有的人認為我不能和一個非基督徒結婚。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她的好朋友,但我不知道能否做她的好丈夫?我不能接受夫妻因信仰所發生的任何衝突,我又很希望她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當然希望結婚的對像也是基督徒……我可能選擇獨身,我是矛盾的人。”第四十二封信寫著。

    “的確,”我啜飲著燙舌的咖啡,“天上的父必然要選擇他地上的媳,如同平凡的婦人也想選擇她天上的父。”

    “我不懂她心中真正的想法,她真是銅牆鐵壁!”你說。

    “她或許了解你的堅持,你卻不一定進得去她固執的內野。你們都航行於真理的海,沿著不同的鯨路。你隻希望她到你的船上,你知道她的舟是怎麼空手造成的?她愛她的扁舟甚於愛你,猶如你愛你的船甚於愛她。如果你為她而舍船,在她的眼中你不再尊貴,如果她為你而棄舟,她將以一生的悔恨折磨自己。的確,隱隱有一種存在遠遠超過愛情所能掩蓋的現實,如果不是基於對永恆生命衷心尋覓而結縭的愛,它不比一介微塵驕傲。你們曾經歡心驚嘆,發現彼此航行於同一座海洋;現在,卻相互爭辯,隻為了不在同一條船上。假設,她願意將你的纜繩結在她的舟身,不要求你棄船,那麼你能否接受她的繩,不要求她舍舟?如果比身並航也不為你的宗教所允許,你隻有失去她,永遠的失去她。”

    “我是一個失敗的證道者!”你喟然著。

    “不!”我說:“如果你不曾真誠地攤開你的內心,她早就成為你痛苦的妻。當你朗誦詩篇二十三給她:‘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你要相信,她因著這份感動纔答應自己去尋找另一處無人到過的迦南美地。如果她在你心中仍然美麗,就是因為這一身永不妥協的探索與敢於迎戰的清白足以美麗。她一生不曾侍奉任何的主,而她贊美你,等同贊美了上帝。你信仰了主,你當終生仰望,你既然住著耶和華的殿,享有他賜予的糧,你何苦再尋一座婚姻的空殼?我隻聽說有人千方百計將他的茅屋改成宮殿,未曾聞過在宮殿裡另築茅舍。你成全了她走自己的義路,這是你給她的福音。她住在她那寒磣的磨坊,無一日不在負軛、磨糧,你要體會,不是為了她自己,為了不可指認、不能執著的萬有——讓虛空遍滿琉璃珍珠,讓十五之後日日是好日,讓一介生命甘心以粉身碎骨的萬有;如同你活著為了光耀上帝。你要眼睜睜看她怎麼粉碎,正如她眼睜睜看你七年。”

    後一封信這樣落筆:“在我心目中,你一直是個尊貴的靈魂,為我所景仰。認識你愈久,愈覺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處清喜的水澤。

    為了你,我喫過不少苦,這些都不提。我太清楚存在於我們之間的困難,遂不敢有所等待,幾次想相忘於世,總在山窮水盡處又悄然相見,算來即是一種不舍。

    我知道,我是無法成為你的伴侶,與你同行。在我們眼所能見耳所能聽的這個世界,上帝不會將我的手置於你的手中。這些,我都已經答應過了。

    這麼多年,我很幸運成為你的分享者,每一次見面,你從不吝惜把你內心豐溢的生息傾注於我的杯。像約書亞等人從以實各谷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你讓我不至變成一個盲從的所知障者,你激勵我追求無上自由的意志,如果有一天我終能找到我的迦南之野,我得感謝你給我翅膀。

    請相信,我尊敬你的選擇,你也要心領神會,我的固執不是因為對你任何一樁現實的責難,而是對自己個我生命忠貞不二的守信。你甚美麗,你一向甚我美麗。

    你也寫過詩的,你一定了解創作的磨坊一路孤絕與貧瘠,沒有一日,我卑微的靈不在這裡工作、學習。若我有任何貪戀安逸,則將被遺棄。走慣了貧沙,啃過了粗糧,吞咽之時竟也有蜜汁之感,或許,這是我的迦南地。

    不幻想未來了。你若遇著可喜的姐妹,我當祈福祝禱。你真是一個令人歡喜的人,你的杯不應該為我而空。

    就這樣告別好了,信與不信不能共負一軛。”

    序:像雪地上的足跡一般

    這本書需要一個長序。

    如果說,出書的意義是要對自己的創作概念進行編輯的話,這個散文集的確讓我苦心積慮。

    當“萬裡天”、“尋常飲水”、“行僧”這三組篇章出現的時候,我根本還沒有開始找出書的“主題”,這些負載著各種不同意義的文字,仿佛是沙漠中流浪的駱駝隊,不知將夜宿何處?然而,我始終相信,我將賦予它們一個可以討論的旨意、一段可以彈奏出的旋律,一座可以避沙擋風的帳篷。

    幾乎沒有一天,我不想到這些。忽然,有一個夏日,我希望獨自去近海的港口走一走,毫無準備地就出發了。我仍記得那個早晨,跟任何一個早晨一樣,我的臉上留著隔夜的倦容。當車子開上高速公路,窗外流動的山景,及山腰上築著的城堡式住屋,及住屋上在陽臺晾衣服的女人,及女人沒看見的坡地上的野黃花……我用眼睛記錄這些,心裡在編織一些飛來的感觸,忽然,另外兩組篇章的神思掠過心原,像雪地上的足跡一般地清晰、自然,可以讓我追隨。我放棄了港口以及散步,又原車折返臺北,渴望筆以及稿紙,如干鋪上的魚。

    而文字速度卻永遠跟不上冥思的腳跟,我必須在工作、閱讀、家事……的空隙裡收集時間。背在身上的白色大布包幾乎沒有卸下,旅行的時候、約會的時候、喝喜酒的時候,或者自己行過橋頭、走路回家的時候……身上總帶著稿紙,及未完成的篇章,我把歸宿背在身上,如一個新婚的婦人。

    創作,實在像長途探險,每本書都隻是一個驛站。在這本書裡,我希望有繫統地去整理自己的所思:自然與人之互證(萬裡天)、生活之腹育(尋常飲水)、個我生命之淬練(行僧)、天倫之源流(無盡意)、人常之初鑄(無緣緣),以此禮贊讓我存活的世界,向無窮無盡的生命進貢。

    我尤其費神於“行僧”、“無盡意”、“無緣緣”這三組,因為是長期以來內在的繩索,借著禪宗破迷轉悟的歷路,為自己“解圍”、“紓困”,希望這一路履痕,亦有助於其他人。很巧的是,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女性,這是無心之遇,也許,在某一處尚未探測的心域,我期待“母者”力量的重新蒞臨,引領生者亦安慰死者,呈現平安的秩序。這可能是另一個主題的契機,等我能力夠壯碩了,再進行開礦。

    每一組篇章,各有它們生滅與證成的長路,我隻是一個記錄與編纂的人吧,豐沛的奔赴之聲,響在那些活得心平氣和的人身上,也回音在人世的須彌山上——那座被稱誦、禮拜、攀越,而可能無人能征服的生命之巉岩。然而,人在山則在,有時見山是山,有時不是山,又何妨?行人更在青山外,多嫵媚的步子,霧迷津渡時投石問路可能就是悟。

    謝謝痖弦先生、吉廣輿老師、葉步榮先生,及一個姑隱其名的人。

    隻緣身在此山中。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一日臺北

    行經紅塵

    一醒開眼,原來已離了濃咖啡也似的臺北煙波。

    頓然,碧空縱來一匹揚鬣飛蹄的雪駒朝我奔馳!這一驚不小!趕忙倏坐探眼,一眨,可把眼睛眨清了,眼界霎時縮小,原來隻不過是,南臺灣某一個下午的堆雲!

    坐正之後,纔看清人還在文明的跑道上逐流——逐的是車之水,那溯遊的是波,溯洄的是浪,歧出的是漩渦。而我,一個背負行囊的我,在這澎湃之中,要何等萍蹤?

    醒後,再怎樣深鎖的記憶也都是馬蹄塵、車後煙!我,一個背負未來之行囊的我,該如何行經這波濤也似的人生?如何?

    要不要縱身如蒙眛的急湍,一頭去撞礁石,飛碎成為散沫?

    要不要膽怯就像款擺的水草,再如何的遊姿都盡是原地的青春?

    或者,算隻是玩世不恭的寄萍,一路落花有意、流水無心!終究是弦斷曲殘的歌者身世,如此隻如此。

    ……

    再探眼碧空的時候,眼界的邊緣馳來雪駒的飛蹄,我仿佛聽到仰天的長嘯,對我作無上的邀請!

    若雪駒隻是堆雲幻像,我,亦不過是萬丈紅塵中的泥漚身軀!那麼,何妨它褪去山脈轡頭,我解下一波九折的淋漓塵波,共遨共遊?

    如此一路行經,又何妨?

    再一睜眼,眼前是山林掩映的小徑,仿佛有葉飛聲?有蟬嘶?已經向晚了,暮風催人倦,不知道佛光山寺還有多遠?真是不知!

    驀然行至石階,正欲舉步,迎面有師父而來,就姑且問個路,卻聞道:“你們自何方來?”

    自何方來?!這話這麼心驚,我想起一路行經了許久,那雪駒雲蹄呢?那水波萍跡呢?……一時心裡害怕,因為不知道自何方來?

    錯身而過了,纔猛然想起還未回答他,一回頭正欲說:宜蘭,宜蘭來的,卻又心酸。不是的,不是的,明明知道不是這個回答!

    未入山門身是客,隨雲隨波隨泥漚;

    甫入山門身是誰?問天問地問乾坤?

    一樣的日月,卻異般心情,我心願是一個無面目的人,來此問清自己的面目。

    能不能識得佛光山的真面目,我不敢說了,但真的在隨思隨喜,隻緣身在此山中。

    後記∣藏與不藏



    發現那隻紙箱,纔驚覺自己的某些行為愈來愈像母親與祖母。

    高齡九十四的阿嬤雖然失明仍然保存“藏東西”癖好,眼前的姑且不提,就說四五十年前她兩眼炯炯有神、身手矯捷還是個年輕祖母的那時候;轄區內有五個孫子,皮的皮、懶的懶,愛哭的愛哭、貪喫的貪喫。很快地,她制定“鞭子與胡蘿卜”規章予以管教。鞭子,無須贅言,胡蘿卜,換算成當年物資就是番藷餅、蜜餞、果子及金柑仔糖等零食。

    祖母雖不識字卻是個精算高手,她對孩童的咀嚼、消化能力甚有研究,其名言是:鐵塊放入小孩嘴裡都會溶,還說我們“餓到青狂狂,連桌腳嘛強強欲拖去嚼”。因此,為了延緩零食被喫光的時間,她愛買一小包硬邦邦的金柑仔糖犒賞“員工”,經濟實惠,適合用來驅趕小鬼。我們領得那粒深褐或五彩的小糖球,必定立刻放入口中以免滾落於地找不著,痴痴地吮吸一會兒後,忍不住從嘴裡掏出來觀看它被溶解的程度,如掏眼珠般小心翼翼,通常是,放回嘴裡沒多久,它就溶光了。

    溶光了,當然再去討一顆!不約而同,五個小鬼又纏上來,阿嬤兇巴巴地說:“沒有就是沒有!”於是耍賴的耍賴、跺腳的跺腳,年紀小的乾脆躺在地上哭喊、翻滾,狀甚痛苦;阿嬤掏出口袋以證明所言不假——這真是重要的一刻,同時啟發我們兩件事理:一、大人會說謊,二、糖果被藏起來了。

    小鬼們一哄而散,跑入屋內,在客廳、谷倉、眠床、寵腳、衣櫥分頭翻找,齊力“抄家”,終於抄出日歷紙包著的糖球,一人一顆,剩餘的放回原處——當然,沒多久,被移往他處,再不久,又換一處,直到隻剩那張薄薄的日歷紙。

    藏匿與搜尋的戲碼不斷上演,阿嬤的手法愈來愈復雜,我們破解的功夫也愈來愈純熟,甚至出現馬戲團纔看得到的疊羅漢或體育老師不敢教的民俗雜技。問題來了,阿嬤刻意追求高難度的分批藏匿術,以致連她自己都忘了還有一些藏在哪裡?每隔一段時日,總會在谷倉一角找到長滿青霉的椪柑兩個,在棉被縫隙看到黏成一團的五顆糖果或在碗櫥一頂鬥笠下發現四片軟趴趴的餅乾,螞蟻走成的虛線比我們的嘆息還長。

    零食本屬奢侈品,又被如此糟蹋,難免惹出“民怨”,自此之後我們要求她“權力下放”,務必平分完畢,讓我們吞入腹內一了百了,或各自藏匿自行負責——由此衍生之手足鬩牆情節,如誘拐、共謀、爭吵、偷取、打架、哭訴則不在此詳述,參照現今政治生態即可。

    移居臺北,阿嬤老了,五個孫子長大後皆承續家族基因,從嗜糖小童轉骨變成討厭甜食的人,慶生時迫不得已買生日蛋糕隻為了有個地方可以插蠟燭,昔日哭喊糖果、在地上打滾如喪考妣的情景已永遠消逝。這確實剝奪了一個祖母的樂趣,若孫子孫女喜好甜食,她可以到處購買鳳梨酥、綠豆椪、牛舌餅犒賞員工,如今,她無計可施,隻能問:你鄉下阿姑做的醬油要不要拿一瓶回去?

    我母親的藏匿哲學是不藏謂之大藏。昔年,她手上無零食管轄權,小孩不會找她,但女孩們總會對母親的抽屜、衣櫥感興趣,東翻西找,偷偷挖一點面霜抹臉,穿上大衣照照鏡子,甚為滿足。在我們看來,她不隻不藏而且不收,東西、物件隨意置放,如此松散,誰也不會懷疑她有什麼收藏。有一次,我問她當年出嫁戴什麼金飾,她回房一會兒,竟現出一條令人眼睛一亮的項鏈,我心想:“嚇!你的房間被我們翻過上百次了,怎從來沒見過這玩意兒?真會藏哩!”我因此懷疑她一定具有蜘蛛人功夫,能飛檐走壁、倒弔晃蕩,纔能藏得天衣無縫。

    藏匿的樂趣就在“攻於心計”的過程——不被他人找到又不致連自己都找不到,前者難,後者更難。因此,藏功猶如設定密碼,皆屬一種自我挑戰,而且,自己一定要戰勝自己,否則,領不到錢事小,所藏之物曝光事大。

    祖母與母親重要的一次藏匿戰役不是防著我們,是針對從未謀面的人,小偷。

    十幾年前,我還住在娘家。有一陣子社區頻傳竊案,小偷連白晝亦出沒,左鄰右舍皆遭殃,財物損失慘重,轄區警方雖加強巡邏,但怎麼巡也巡不到案發現場。照這種進度,遲早會輪到我家。家人商量對策,既然不願更換鐵門鐵窗,隻能消極因應;各人藏好錢財珠寶,家中盡量保持破舊、雜亂(平日即已如此),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用品,要偷就請便,隻要小偷不嫌重。

    某日清早,我剛起床,見母親蹲在陽臺整理花木,從背影看,大約是替植栽換盆添土。我走近,她嘻然傻笑,仿佛做什麼不可告人之事被逮到,此時我纔看見地上有一牛奶罐,她招認,所有的金飾已用塑膠袋層層包覆,置於罐內,現正要藏入花盆裡。我大笑,贊她一流。隻見她速速覆土,把原來那棵半死不活的榕樹種回去,土上又布置了石頭、蛋殼、煙蒂,將盆景放回窗臺原處。我很放心,甚至覺得可以夜不閉戶。

    相較於母親的“掩埋法”,祖母因視力退化必須盡量單純,省去復雜手法以免造成自己不便。我們盤問數次,她不露口風。後來,一再保證不會告訴小偷、我們也不會去偷,她纔吐實;原來,她現金用報紙、塑膠袋包好,偽裝成一條豬肉狀,藏入冰箱冷凍庫,與貢丸、魚、排骨、雞肉共處一室。這招“急凍法”堪稱出神入化,至此我非常放心,除了小偷找不著,我相信想得出這種妙招的祖母這輩子不會得老人痴獃癥。

    不久,某個鼾聲大作的夜裡,小偷果然來了。料想他無處下手又不想業績掛零,隻好偷書包。天亮,準備上學的小弟找不到書包,隨後在陽臺發現書本、作業散落一地,裝車票與零用錢的皮夾被丟在花盆上,損,那是他當日的營養午餐與晚餐費。可怪的是,我們一點也不在意被闖空門,甚至懊惱自己睡死了沒看到賊兒臉上復雜的表情。激動的苦主,他很氣,罵小偷為什麼不干脆把課本、作業一起偷走?我們提醒他,“,不要要求太多。”

    冰箱裡那條“五花肉”愈來愈瘦了,舉凡叫瓦斯、收報費、清潔費或身上欠缺現金時,就把那條五花肉拿出,無須退冰,即取可用,剩餘的復歸原處。提出質疑的是一位瓦斯先生,“鈔票怎是冰的?”“不然怎樣?你要燙的嗎?”

    就像幼時,金柑仔糖隻剩那張日歷紙,阿嬤藏的五花肉後也隻剩那張報紙。

    不藏

    一年半前,為了搬家不得不整理地下室儲藏間,從黑暗的角落拖出一隻紙箱,上頭隻寫“稿子,暫存”,卻完全不記得是什麼稿子。用美工刀劃開膠帶時,猶如法醫解剖無名身軀,不帶感情又摻雜好奇。一疊原稿、剪報現身了,散出紙張的潮濕味,這味道屬於活的世間,像一頭淋著暴雨的耕牛窩在草堆上,身體干不了,遂閉目養神,現在,陽光出來,可以睜眼了。

    於是,發覺自己的行為像母親與阿嬤;亂藏像媽,藏到忘了像阿嬤。

    我對寫過的文稿常有自暴自棄傾向,除非隸屬計劃中作品或足以歸並出主題的纔會收妥,其餘皆隨之生滅;因此,有的隻見原稿,有的隻剩剪報,有的隻記下篇名及發表處,原稿剪報俱無。海明威形容寫過的書像一頭死去的獅子,深得我心。寫作快活之時在於構思、書寫過程,如一趟孤獨的攀岩之旅,外人不解把自己弔在半空中有何樂趣,攀岩者卻樂此不疲,繼續挑戰更高的海撥。然而,一旦作品完成,其後續瑣事令人不耐,猶如攀岩者回家之後,總是腰酸背痛。

    這箱稿子乃過去十多年問未結集之作,長長短短一百二三十篇,十分龐雜,隨手抽幾篇瀏覽——我得決定丟棄或保留,發覺混亂之中不乏趣筆,遂原箱封妥,搬至新家。新居不像舊宅有儲藏室可存放一切礙眼之物,這箱子放在我天天看得到之處,成了眼巾釘。

    加拿大作家楊?馬泰爾(Yann Martel,著有《少年Pi的奇幻漂流》)處理失敗之作的法子是放逐——不是放逐自己,是稿子;他從印度某個小鎮寄出那包原稿,收信地址是虛擬的,在西伯利亞,信封上還寫了回信地址,也是虛擬的,在玻利維亞。當他看到郵局職員蓋上郵戳時,心情跌入谷底,痛不欲生。

    相較之下,海明威的遭遇更慘。一九二二年,海明威二十三歲,為報社駐歐記者,他的妻子飛來相會,卻在巴黎的裡昂車站等火車時,把海明威的整箱原稿遺失了,這是他四年間的全部原稿,包括長篇一、短篇十八、詩十篇,就這麼永遠丟掉了。然而,海明威一點也不沮喪——請恕我如此想像:見面時,大他八歲的妻子伊麗莎白哭出聲“我把你的稿子搞丟了,我該去撞牆!”海明威安慰她:“親愛的,沒關繫,那些都是失敗之作!”伊麗莎白瞪大眼睛:“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丟呢?”海明威干笑兩聲,答:“我下不了手。”

    好。海明威一點也不沮喪,他重寫。次年,出版本書《三個短篇和十首詩》,接著,《我們的時代》,再來,……我推測,隨著“救回”的作品愈來愈多,他與太太的感情卻愈來愈糟,因為,到了二十八歲(挽救“四年間原稿”滿四年之後),海明威離婚了。可見,他很在意這件事。

    將近一年半,我既迷惘又煩躁,不想讓稿子坐飛機去西伯利亞或是利比亞,也缺乏薩伐旅獵人海明威重寫的能耐,隻剩修改、整編一途;其個中滋味猶如減肥塑身,看那團肥肉如如不動,很想衝至廚房撥刀,因此,一度罷筆。之後,想起舊作《浮在空中的魚群》《七個季節》早已自書市絕跡,不妨趁機歸並,一起調控。此舉乃搬石頭砸腳後又用力敲頭,是自我凌虐。果然,“開挖”不久,即仿效工地圈著圍籬寫上完工日期欺騙路人,裡頭放一部挖土機,沒動靜了。

    後來,我尋思這事再拖下去也不是辦法。萬一我遭逢意外,文稿落入壞脾氣編輯手裡有礙我安息;若是一病不起,豈非得躺在病床上一面痛苦呻吟一面弔點滴改稿跟時間賽跑——果真是“忙得要死”,屆時必定憎恨現在的我荒廢光陰、疏懶度日。這一想,有所警覺,加上思及偏遠地區、失能家庭的眾多孩童欠缺學費與午餐錢,那箱殘膏剩馥若能換版稅給他們些微溫飽也是美事。於是,鼓起精神比對稿件記錄簿,央朋友從圖書館搜尋未留存的數十篇文章(泰半已找不到),再與百餘篇原稿、剪報彙整,共挑出六十七篇較有可觀者;又拆解《浮在空中的魚群》(原有四十篇,其中十四則小品擬並入《下午茶》,四篇刪除,剩二十二篇留用),前後共存八十九篇,逐一增筆、修潤,務使殘膏恢復甘醇、剩馥散發香氛。

    每當我宛如遊牧民族背著我的牛羊(稿子)在星巴克、麥當勞或街角咖啡館、捷運車廂放牧時,眼倦神勞之際,總浮現孩子喫午餐情景(這大概是小學時我特別期待喫營養午餐的情感餘緒罷),遂踊躍前進,依稿性、旨趣劃分五輯:或爬梳尋常事理、提煉生活滋味,或懷想鄉園舊情,或閑話旅行、閱讀之所見所思,或變奏為小說化寓言,或歸返自身記述成長、創作、夢境之體會與感悟;復按以東北西中南沿步道而行的意像貫串全書,以雜樹、野鳥、籐、亂石、芒叢寄托這一段修繕舊稿的心情。

    梅雨時節,竣工,名為《微暈的樹林》。

    注:《七個季節》舊稿與其他小品、短文另彙成《密密語》一書。

    [精彩試讀]

    竹本小姐

    說自己聰明,需要勇氣;承認笨,則需要智慧。我很笨,愈來愈笨。

    發現自己確實很笨的那天,我的心情很好。太要強把自己訓練成人群中的聰明者,且要時時顯露其聰明,是一種危險的人生觀,占盡榮寵不留給他人與自己餘地,得到的往往隻是一頂虛幻的聰明草帽,而災阨與傷害可能丟給別人分攤。隻要在形上層次做個理性、健康、聰明的人就夠了,生活層面不妨笨一些,留點餘地讓別人去聰明,相處起來纔有樂趣。

    笨拙大概有三種來源:能力欠缺、心理恐懼與心不在焉。就生活技術而言,我不難拿個八十分,烹調、持家、修理電燈、牽電話線、治療水管漏水……這種小事難不倒我。但是踫到精密復雜的電器用品操作,我的笨拙暴露無遺。由於非常害怕觸電的心理陰影,轉而投射對電器恐懼,凡是附有中英文說明書,遙控器、昂貴的、精巧的,我的操作能力就愈低劣;連從自動卷片傻瓜相機中取出底片這麼簡單的小動作,都能被我抽出五尺六寸長的底片面條兒,那麼,想從錄影機中取出片匣卻卡死在裡面的事兒也就值得諒解了。具有紀念性的底片報銷,錄影機送修,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了,我也懶得自責。通常,笨人不願意立刻承認自己笨。有一回,自作聰明把音響解剖開來再重新組合,以測試自己的能力,結果多出一條線,怎麼也找不到插孔。我深知自己“天賦異稟”,上朋友家,敬慎小心,除了調音量大小、按電源開關之外不踫貴重電器。當然,他好先告訴我開關在哪裡,否則,我會去撥插頭!

    那些能夠輕松使用各種遙控器、摸熟電器功能的人,很容易成為我心目中的“偶像”,如果他還會開車,我就更“崇拜”了。熟識的朋友一直譏笑我對好萊塢電影明星“阿諾史瓦辛格”投注過多激動而盲目的崇拜,斥之為肌肉全餐以此“批判”我的品味。其實,除了暴跳如雷的肌肉外(相當程度,他彌補了我對自己瘦弱體型的卑微情結),《魔鬼終結者》與《魔鬼總動員》中激烈的科技文明追擊場面纔是吸引我的地方。商業娛樂片本就具有煽動力,讓平凡人在電影院變成英雄暫時遺忘現實缺陷。像我這種對科技產物低能的人,自然會藉助科幻片,尤其是阿諾的冷酷與神勇取得一百二十分鐘的銀幕補償。我不會要求阿諾帶給我大腦,他隻要不斷地在科技文明裡展現肌肉就行了。步出電影院,會持續亢奮一小時,走起路來虎虎生風,甚至煽情地把“阿諾史瓦辛格”的譯名改成“阿諾使我性格”。所以,為了我的緣故,不準他演文藝愛情片,否則馬上弔銷“英雄執照”。

    開車,恐怕是永遠克服不了的笨拙。有段時期,我懷疑自己的運動神經有問題,跑去學網球、柔道、遊泳,成績也不錯,證明不是能力欠缺而是心理恐懼。我當然知道恐懼的因由也試圖克服,下決心先學摩托車,繞場三兩圈後大了膽上路,鄉間柏油路一根腸子通到底,閉眼睛也沒問題,我卻開始冒冷汗,手腳發軟,突然尖叫一聲,跳車,摩托車獨自“踫踫踫”往前駛,終於歪倒草叢像狗一般呻吟。我無法描述當我從地上爬起來用腳走路時感到多麼有安全感,竟生出“解脫”的喜悅。當然,更不好意思張揚那隻是一臺五十CC輕巧型的摩托車。

    兩輪的招架不住,四輪的甭提。熱心的朋友體恤我住得遠,替我去駕訓班報名,我在她的鼓動下幻想有一天能很神氣地開車。通知書寄來了,五月二十開始上課。日期愈逼近,所有焦慮的反應都出現了:開始做噩夢、剝指甲、對汽油反胃……五月二十那天,我再也受不了,把通知書撕掉,立刻快樂如一隻小鳥——逃避成功!朋友不可思議地批評一頓,“好啦,總有一天我會去學的,人格保證!”我說。有那麼一天嗎?如果有人用武力押我去駕訓場,逼著學,學不會就抽鞭子,可能學得成。唉!要是阿諾在就好了。

    心不在焉而導致“短路”,這種笨拙拙趣。像我祖母那樣機靈敏銳的女人,有一回煮稀飯時,居然被我從飯鍋裡舀出一隻手表,可以媲美愛迪生煮蛋的趣事了。作為她的徒孫的我,也常常一心三手,充分發揚家族脫線傳統。小時候,媽媽叫我買胡椒,我買辣椒;要我去竹叢下把鴨子趕回來,我聽成去剝竹籜——這兩句閩南語音近,我也絲毫不懷疑指示,因為她是一個常常有新奇做法的母親。於是,當我捧著一畚箕的竹殼子交給她時,我看到她氣得大笑的表情,仿佛不相信我是她親生的女兒。

    這種心不在焉的毛病隨著沉浸稿田太深、一時無法回到現實而時常發作。明明往廚房走,忘了去廚房做什麼?撥通電話,忽然不記得撥給誰?隻好這麼問:“我是簡,請問你是誰?”有一天臨出門,急著找眼鏡,翻遍客廳、書房,找得天雷勾動地火,喊妹妹:“你有沒有看到我的眼鏡?”她忽然用很怪異、說不出話的表情趴在樓梯上“痙攣”。當時,覺得她這種隔岸觀火的笑鬧態度很令我不舒服,她斷斷續續地把話說完:“眼鏡……在……你臉上!”我纔想起剛纔找眼鏡時曾習慣性地扶眼鏡的,隻好自我解嘲:“難怪覺得視力變清楚了!”聰明人做起笨事比笨的人更笨!

    大部分的心不在焉發生在盥洗室。洗澡忘了帶衣服,隔門喊救兵,偏偏家人拿蹺,談條件敲竹杠,或干脆跩跩地:“竹本小姐,我們不知道你喜歡穿什麼衣服,你自己出來拿?”這種尷尬時刻能檢驗對自己身體的開放程度。拜家族脫線淵源之賜,我也不難抓到復仇機會,浴室裡有人喊了:“拜托啦,幫我拿衣服!”“口木先生,你學小狗叫,我就去拿!”“汪!汪汪!”“不對,那是母的,我要聽公狗叫!”“嗯……汪汪!汪汪汪!”“不對,我要聽公狗被踩到尾巴的!”“該該!該該該!”

    還好,在外頭盥洗室鬧的笑話沒人知道——我必須經過“思考”纔能分辨哪一扇門是“女廁”。

    有一回,跟朋友上啤酒屋,兩扇盥洗室門上各掛一個俏皮布偶,必須掀開它們腰部的布纔能分辨男女,由於不好意思,我沒掀,徑自進入其中一間。當我出來,等在門外的一位男士立刻表情錯愕,嘟嚷著往另一間走,正巧,也出來一位女士,他完全被打敗了以至於搔著腦袋去掀門上的布偶再看清楚,臉上充滿懷疑,像驚嚇過度忽然懷疑自己是不是男人一般。

    另一家布置雅致的茶藝館,同樣兩扇門,隻標示“♂”、“♀”符號。我傻眼了,完全不記得哪個屬於我?由於走錯門害那位男士失去信心的記憶令我不敢再輕舉妄動,又不想坦承忘了符號意義,隻好用小技巧掩飾大笨拙,問服務小姐:“麻煩您幫我開女廁的燈!”顯然,我必須記住這兩個鬼符號,總不能笨到連廁所都找不到。我站在門口“思考”,符號的原始來源既不可得,隻好賦予新的解釋以強化記憶。“♀”像什麼?棒棒糖?一對小野花?都不好,後來想通了,背十字架的是女人,像箭一般射出去的是男人。下回,我會記得走向苦難的十字架,去從事神聖的解放。

    M與W的英文縮寫也困擾我,在某種情況下,我對形體一樣、位置不同的符號辨識能力很差——包括禁止左轉、右轉的交通號志。總之,某次聚餐,我與另一位男士同時打算去化妝室,我們沿途交談,由於小酌幾杯酒,微醺加上歡愉的談話,柔和的燈光曖昧地照在M與W兩個鍍金字上,瞬間讓我喪失判斷能力——或者,在那種暈然的氛圍中,潛意識裡自以為雌雄同體或渴望成為男人或不願承認自己是女人的原始念頭出來作怪,於是,我選擇M,而他以反射動作走向W不經思索。忽然,他慌張地推門而入仿佛遭受極大的打擊:“我們錯了!”“什麼錯了?”我以為他想延續剛纔的話題修正什麼意見。“你應該去那裡,我應該在這裡!”我很窘,居然問了一句笨話:“難道不能同時在這裡嗎?”他說:“原則上不行!”“哦!這樣啊!”所以生平次,我被趕出男廁。叫我這張臉往哪兒擱呢?心裡暗罵自己:“你笨死了,笨到要別人告訴你是男的女的!你是W,W裡面的W,再搞錯就是豬!”

    現在,我賦予這兩個字母新的解釋,W是女人上半身的素描,M是男人下半身的寫實線條。

    笨到這種程度有藥可救嗎?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