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新北京新京味兒——百年百篇話北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左堃、李林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94593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9459314
    作者:左堃、李林棟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

    產品特色

    百年變遷收筆底,京味京韻寫正道。

    編輯推薦






    1.本書彙集了高洪波、肖復興等百位當代名家的百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和體悟,觀察北京百年社會生活的變遷,洋溢著濃濃的京味兒文化。
    2.本書文風優雅,內涵廣博,情感深沉動人,既體現出百位名家的學識修養、氣度擔當,也流露著他們自信而從容的人生智慧。
     
    內容簡介






    這部精選百位當代散文名家的散文集,以北京地域為表達範圍,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為廣闊時空,從不同視角精心描寫了北京的百年巨變。全書以優美的文字、靈動的意像、大寫的精神,書寫真善美、謳歌新時代,激勵人們在新時代不斷砥礪奮進開新局,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本書彙集了高洪波、肖復興等百位當代名家的百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和體悟,觀察北京百年社會生活的變遷,洋溢著濃濃的京味兒文化,獨到而又鮮明,豐博而有底蘊。本書文風優雅,內涵廣博,情感深沉動人,既體現出百位名家的學識修養、氣度擔當,也流露著他們自信而從容的人生智慧。本書深刻反映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變化,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意氣風發地邁進新時代、奮鬥新時代的昂揚精氣神。
    作者簡介






    1.左堃,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書記、館長。副研究館員。北京市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北京市圖書館協會理事,從事圖書館工作二十多年。2.李林棟,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國企業家》雜志編委、《環球企業家》雜志主編。現為網時讀書會會長。
    目錄
    目 錄contents

    二牛哥 班清河  1
    凌寒讀梅樂農軒 查 干  7
    八裡橋走筆 柴福善 10
    京城一日秋葉黃 陳彩虹 13
    香山月兒 陳喜儒 17
    北京的銀杏樹 陳先義 20
    屁簾兒風箏飛上天 陳新增 23
    清水風致,大美山村 陳 瑛 28
    生命中的兩棵樹 崔漢婕 32
    鬧中取靜 戴榮裡 35
    我的兄弟叫四貴 杜衛東 39
    周有光:從公主第到後拐棒胡同 方國平 43





    目 錄contents

    二牛哥 班清河  1
    凌寒讀梅樂農軒 查 干  7
    八裡橋走筆 柴福善 10
    京城一日秋葉黃 陳彩虹 13
    香山月兒 陳喜儒 17
    北京的銀杏樹 陳先義 20
    屁簾兒風箏飛上天 陳新增 23
    清水風致,大美山村 陳 瑛 28
    生命中的兩棵樹 崔漢婕 32
    鬧中取靜 戴榮裡 35
    我的兄弟叫四貴 杜衛東 39
    周有光:從公主第到後拐棒胡同 方國平 43
    靈山小札 馮 並 48
    什麼花是不老花 馮秋子 50
    家·遷·變 高 遠 55
    天壇:仰望蒼穹 高 昌 59
    潘家園散記 高洪波 62
    井 高文瑞 68
    水庫岸邊栗花香 郭冠榮 71
    新北京人 郭 歡 75
    在北京綠道上行走 郭宗忠 78
    美女如雲 韓小蕙  81
    京味龍潭 韓志遠  84
    父親一生的追求 韓宗燕  88
    小路的變遷 何羿翯  92
    水缸與灶臺的距離 紅 孩  96
    秋雨香山 厚 夫  99
    先生在上,再看看您的龍須溝吧 胡 健 101
    地壇·側柏·禪境 胡玉琦 110
    這個秋天又想起北七家鎮 華 靜 113
    腌一缸酸菜慰鄉愁 華 夏 115
    上方奇遇小包圍 黃長江 119
    初心紛呈在懷柔 姬 華 124
    花俏梨樹溝 劍 鈞 127
    煎餅賈 姜思琪 131
    魂牽夢繞的地方——北京 金京一 135
    我的工體,我的夢 柯小衛 138
    天橋,通往新北京的記憶 李家良 141
    老街坊 李培禹 145
    打卡東直門 李 強 149
    北京水事 李青松 152
    室翰墨溢香氣 李 苒 159
    話說國子監 李碩儒 164
    北京情緣 李 未 168
    一門煙火 梁利萍 173
    團結湖公園使用指南 林 燁 177
    我家住在義達裡 劉丙鈞 180
    大儒之後 劉春聲 185
    京城古村 劉 工 189
    北京有個“北冰洋” 劉 晗 192
    在北京,盛開著一朵體育之花 劉 宏 195
    混跡於京菜館裡的一道道魚香肉絲 劉 輝 198
    懷舊,今天比過去更美好 劉曉川 202
    吸氧 呂高排 206
    逐夢附中終有成 呂玉琴 208
    正陽門前 馬 力 212
    挽住逝去的光影 毛佩琦 217
    丹心一點到春時 萌 娘 222
    動物園·圖書館 閔 傑 229
    我與西單的故事 牟新艇 233
    北苑軍營北京兵 倪 林 239
    在霞光裡出門和回家 寧新路 242
    聽南中軸路講過去以及今天的故事 祁 建 245
    我們都是曾經那個少年 秦少華 251
    又乘一次104路無軌電車 任啟亮 254
    雪打燈花 瀋俊峰 258
    老宅春秋 瀋鵬?(正舉)? 260
    大柵欄的書香好醉人  瀋學印 264
    北京之暖 盛 蕾 267
    京腔京韻話北京 宋 毅 274
    京城,有一個紀念館叫法蘭西歲月 孫 勤 278
    那個院子那些人 蘇 菲 280
    老北漂愛上新北京 譚遠振 285
    時勢賜福 凸 凹 290
    北京匠人 王海濱 295
    我與什剎海 王清婉 298
    在北京,在疫中…… 王升山 303
    後海情結 王鐵成 307
    尋找北京的秋天 王 童 313
    與古塔書香為鄰 王 彥 316
    “胡同”尋思 王也揚 319
    我·盧經理·內聯升 王 征 321
    廣安門的春天來了 王子君 324
    一枝黑棗伸向長安街 王宗仁 328
    印像房山 韋俊海 331
    京城看望先賢記 吳泰昌 335
    地安門雁翅樓今昔談 吳雅山 338
    廣渠門外 奚耀華 341
    天壇兩記 肖復興 345
    北京美那條街 肖 鴻 350
    鼕奧路上新北京 謝俐俐 356
    從和平裡出發 徐 迅 359
    在北京鑽胡同 許初鳴 362
    走進北大紅樓 許志壯 365
    深山村落的蛻變 葉 秦 368
    那一條船,帶我去遠方 袁 敏 373
    秋天到後海轉轉 張 博 379
    “大水缸”裡的劃槳人 張慧娟 382
    老北京胡同達人 張西蒙 386
    姑姑家 張玉清 389
    養書是京城好 趙潤田 393
    涼水河,我的情人河 400
    北京人口口稱“您” 周振華 403
    鄉井變遷 朱 詮 405
    我真愛北京 朱小平 409
    鮮魚口的美與愁 朱燕軍 411
    景山遠眺 朱 曄 416

    後記 心與道契 著與京偕李林棟 420
    前言
    序一
    歌我京華慶百年
    左 堃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
    自1921年7月1日建黨,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28年革命鬥爭歲月裡,中國共產黨人為億萬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矢志不渝,浴血奮戰,捐軀無悔。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又帶領全國人民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擔負起了建設新中國的歷史重任。經過72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國家在國防、科技、文化、民生等所有領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序一
    歌我京華慶百年
    左 堃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
    自1921年7月1日建黨,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28年革命鬥爭歲月裡,中國共產黨人為億萬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矢志不渝,浴血奮戰,捐軀無悔。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又帶領全國人民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擔負起了建設新中國的歷史重任。經過72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國家在國防、科技、文化、民生等所有領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溫故而知新,知新而奮進。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前夕,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聯合大型公益組織網時讀書會、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向全國發起了“新北京新京味兒”散文征集活動。短短一個多月,來自北京及各地的應征稿件如雪片般飛來。應征者不僅有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還有十幾歲的少年,其中也不乏散文大家或名家,但更多的來稿者可謂是京城“老戶”和北漂的“新北京”,還有天南海北到北京旅遊過的人,還有不少經常到北京的出差者。通過閱覽眾多稿件可以確知,這眾多的投稿人都是抱著對黨的熱愛,對北京的贊美或對北京的憧憬,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真實的生活,以及發自內心的情愫,一字字、一段段敘述出來,不僅真實、細微地反映出北京近世的變遷與發展,而且強烈、飽滿地抒發了自己對北京的熱愛與景仰。謝謝大家!非常感謝!
    老實說,這次征文活動原不承想會有這麼多人積極參與,到後來卻有些喫驚,雪片一般飛來的稿件不僅量多,而且質優!我們作為圖書館人閱讀著每一篇來稿,無不為之感動!就像詩人泰戈爾曾經寫過的:“人的聲音飛越河流、山巒、海洋,抵達圖書館。這聲音是從億萬年的邊緣傳來的啊!來吧,這裡演奏著光的生辰之歌。”說起來,圖書館從封閉式向開放型轉變,再向智慧化發展,以及從收藏到閱讀推廣等等,都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正因為有了這些變化和發展,纔讓更多的當代人喜歡上了圖書館,愛上了閱讀。如今“書香中國”和“全民閱讀”已經蔚然成風,我們將會用征文的方式不斷集結大家對美好生活的記錄,讓圖書館不僅收藏有名家名著,也一定會有我們普通百姓自己的故事和心聲。
    再一次感謝大家。有人曾對此次征文活動給予過真誠的評價,他曾不無感慨地說:“此書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征集到這麼多優秀作品,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這真是一般組織者絕難做到的事情啊!”也謝謝這位朋友的鼓勵!任重道遠,我們會繼續努力!
    後要說的是,因為篇幅所限,很多應征稿件我們隻能割愛遺珠,在此致歉並希望相關的朋友能夠諒解。雖然此次征文活動結束了,但新的征文活動還會陸續開展。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支持我們。此書不僅是我們的過去,也是我們的未來!

    2020年12月10日

    左堃,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書記、館長,副研究館員,北京市圖書館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


    序二
    因為獨到,所以個性鮮明
    李碩儒
    文化是靈魂的旋律,地域文化是此時此地山川河流、地域風情、社會氣息、語言情態的交響。中華文化之源遠豐盈、華夏大地之廣袤旖旎誰人不知?可時至今日,能以文學形式標示出獨有地域色彩的“京味文化”,尚須進一步彰顯世界。我們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政治歷史地位,得益於天賜的人文景觀和北京人獨有的文化血脈,這其實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集結於網時讀書會的作家、學者、媒體人、藝術家等文化界人士,聯合竭誠為讀書人服務的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和飽蘊文化氣息的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正是秉持這樣的堅定信念,在建黨一百周年前夕,或奮筆疾書,或全力支持,終於創作完了這部征文優秀作品集——《新北京新京味兒》。文學,從來都以謳歌光明、鞭撻丑惡、書寫真善美為使命,此時出版此書,自然有其獨特的意義和
    豐采。
    翻讀此書,如同在北京的歷史和現實間遊走觀瞻、賞析惋嘆,那歷史煙雲未散的靈山、香山、景山,那肅然莊穆的天壇、地壇、孔廟、國子監,那皇家園林頤和園,那與王府、寺廟血肉相連的什剎海、像來街,那縱橫交錯的胡同、市井、百年老店……它忽而引你追憶遠去的華年,忽而喚起你鄉愁難再的感念,忽而讓你瞠目仰望千年北京的嬗變,忽而讓你擊掌歡呼新北京的呈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北京。在書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每個人都能與自己的朋友、父輩和祖先
    相遇。
    這並不奇怪,從薊燕到遼、明、清,到如今,每時每刻,北京都在歷史的煙塵中嬗變,它總是將足以標榜自己氣韻輝煌的宮殿園林、王府官衙、樞密學府裝點得與其相映相契,隨之,其街衢胡同及至勾欄瓦舍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改觀。如何改?如何變?自然以當世眾多文化學者心目中的北京傳統文化與審美為準,以不同時期工匠的工藝為手段,這造就了一代代北京的建築和園林。因此,從文化氣韻到凝固的都市形像,北京從來都是由皇家氣派、士大夫精神與獨特的平民意識所構成,它既有高大輝煌的皇家氣像和士大夫階層的高雅含蓄、耿介堅韌,又有胡同四合院中幽默質樸熱騰騰的煙火氣……我們所說的京味文化自然也就素升華後的形而上形態。因為獨到,所以個性鮮明;因為豐博而有底蘊,所以世代寫
    不完。
    四十多年來,古老的北京可謂日新月異,從單純的政治文化中心,發展為政治文化中心、世界交往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等等,更發展為主動聯結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心點。城市新,人們的視野、胸襟、思維、審美視角和觀念語言也不斷更新和豐富。集中在語言上,不但南腔北調彙集北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也不斷介入,這不能不使我們在面對北京語言失去純正時生出種種無奈,我們甚至不能不憂慮京味兒語言、京味兒文化的喪失,但我們在無奈和憂慮中,又會常常驚喜地發現在其傳統中有了新的內容,在其規範中注入了別樣的新鮮,其實,語言總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更新中豐富,在變化中更富表現力。
    語言是表達文化的工具,文化之魂是傳統、底蘊和氣韻,隻要氣韻、靈質不竭,京味兒文化就會在更新中世代長存。不信?那就請您讀一讀手中的這本?《新北京新京味兒》?吧!您一定會愛不釋卷。

    李碩儒,1939年3月生於河北,長於北京,作家。幾十年來,曾從事記者、編輯、編劇、中國青年出版社編審、文學編輯室主任、大型文學期刊?《小說》?主編等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8年移居美國,現為美國華文文藝家協會副會長。
    創作長篇歷史小說?《大風歌》??(與人合作,曾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千古商聖——範蠡的後半生》??(與人合作),中篇小說集?《愛的奔逃》?,散文隨筆集?《紅磨坊之夜》?、?《外面的世界》??(曾獲全國圖書二等獎)?、?《浮生三影》?、?《彼岸回眸》?、?《寂寞綠卡》??(曾獲全國圖書獎)?、?《母親的詩》?,長篇傳記體紀實文學?《浮塵歲月》?等;創作長篇歷史電視劇?《巨人的握手》??(與人合作,曾獲電視劇金鷹獎)?、?《大風歌》??(與人合作)?等。


     


    序三
    細品方知京味兒情
    劉一達
    這是一部寫北京的書。寫北京的書很多,但與眾不同的是這本書加了一個“新”字。
    還有一樣,寫北京的人很多,但通常作者是一個人,往多了說,合作者不過三個五個。但這本書的作者卻有一百多號。
    您瞧,一百多號人寫一本書是不是熱鬧?而且這一百多號都屬“文墨人”,也就是肚子裡有文化的人,所以,熱鬧之中的鑼鼓點兒也就更有彩兒了。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京味兒。不過,京味兒前邊也加了一個“新”字。新京味兒,透著鮮活!
    不過,您如果看了書裡這一百多人寫的文章,就會覺得新京味兒的“新”不是標簽,不是噱頭,更不是一種賣弄,而是實打實的“新”。起碼讓您感到有一種新的氣像,新的神韻。
    這個“新”字耐人尋味。這個“新”字確實有嚼頭。
    為什麼一百多人寫一本書?您看好了:這是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和網時讀書會還有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三家,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組織的“新北京新京味兒”征文的彙編。
    “新北京新京味兒”的征文啟事發出後,嚯,許多北京人坐不住了。怎麼呢?手癢難耐呀!
    寫寫自己眼裡北京城的發展變化,寫寫自己對老北京城的念想和對新北京的感受和展望。您想誰肚子裡沒有要說的話?
    寫吧,這一動筆可就收不住了。好嘛,征文像雪片兒似的飛進了編輯部。不到兩個月,征集了好幾百篇稿子。
    這麼多稿子都印成書,至少三四卷,兩塊磚頭厚,您拿著得壓手。
    為了不讓讀者看著累,所以隻能忍痛割愛,從中選出一百多篇,變成了現在的“半塊磚頭”。當然這“半塊磚頭”,不是簡單的刪減和濃縮,而是精挑細選,所以您現在看到的都屬於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次征稿,有點兒投石問路的意思,但沒想到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從這些飽含深情的作品中,您可以看出人們對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城變化的感慨萬千,也可以看出人們對老北京城的懷戀和守望,更可以看出對新北京城的深情摯愛和展望。
    也許征文活動本身,就是一次知北京、愛北京的教育。有人認為:記錄一座城市的歷史,需要大手筆和大部頭,因為載入史冊的多是大事件和大人物。其實也不盡然,歷史的畫卷往往是由許多小人物和社會生活細節構成的,如同一個人的身體,五官四肢和五髒六腑固然重要,但離不開毛細血管和細胞。沒有這些,五髒也好,六腑也罷,能運轉嗎?說實話,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也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您能說我們的喜怒哀樂,跟這個社會沒一點兒關繫嗎?常言道: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無數滴水可以彙成江河。那麼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喜怒哀樂,過日子的柴米油鹽,自然也就是社會和歷史的組成部分。
    這種煙火氣,換句話說就是人氣。城市要有人氣,它所形成的氣場就是一個大社會。
    為什麼要說這話呢?
    因為本書的內容,多是作者以不同的視角,觀察社會生活的變遷所產生的感慨和感念。有對某個家庭生活變化的述說,有對生活過的街道和胡同的追憶,有對某一件往事和人物的懷戀,有對逝去的歲月和今天生活的對照,有對京城舊景的思念和新景觀的對比。
    總之,都是社會的剪影,都是生活的點滴,都是歲月的片段。但這一篇篇文章,恰恰記錄了北京城的人文歷史,見證了北京城新舊時代的更迭,反映了在這風雲際會大變革時期北京人的心路歷程。
    書中所選的一百多號人,以五六十歲的老北京人為主,也有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幾年的新北京人。不管是老北京人還是新北京人,他們對古都和新中國的首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當然,他們趕上了北京城的巨變。可以說,改革開放這四十多年,北京城發生的變化,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所以,他們有責任,也應該有擔當,把自己這些年在北京所經歷的見聞寫出來。這樣做,既可以告慰自己,又可以留給後人。話又說回來,假如他們不留下這些文字,後人在了解這個時期北京歷史的時候,也許會是一個空白。這種空白是不是一種遺憾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北京新京味兒”的征文活動,以及這本書的出版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說到新京味兒,您別以為這是標新立異。其實,這個“新”字沒那麼深沉。所謂的“新”,就是用新思維、新觀念、新手法,來寫新北京而已。現在有些北京人往往沉溺於老北京的溫情,這種沉溺如果不能自撥,那就隻剩下哀嘆了。
    老北京城的確讓人懷戀,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當它華麗典雅的身影在我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誰不為之感嘆呢?但您要知道歷史的腳步永遠是往前走的,當小胡同的炊煙和街面兒上的水屋子,隻能在畫兒裡看到的時候,您還一門心思琢磨著煤球爐子上烤的窩頭片兒,那不是用現實跟記憶較勁嗎?要知道,作為皇都的北京,離我們已經很遠了。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已經一百多年了,當年的紫禁城已經成了故宮。皇上,您隻能在書本裡或影視作品中去尋找了。
    一百多年,北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小胡同變成了高樓大廈和大馬路,許多老北京人也從二環路搬到了四環或五環以外。想當年,這些地方都是郊區,都是莊稼地。當北京的城區,由現在二環路以內的城圈兒,發展到昌平、通州、大興、門頭溝;當昔日的通縣現在已經成為城市的副中心,變為北京市政府所在地的時候,您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是不是“奧特”?(落後)?了?京味兒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石頭樁子。京味兒也要與時俱進,因為京味兒不是一潭死水,是活的。從這個角度說,提出新京味兒的概念,是有時代意義的。
    當然,京味兒本來就是形而上的概念,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瞅著無形卻有形,聽著無意卻有意。您跟一個老北京人在一起,甭多了,十分鐘,您就能從他舉手投足,從他的言談話語中,品出京味兒來。
    京味兒和其他地方的味兒有所不同,除了舉止、性格以外,主要區別是語言。有人認為,京味兒語言就是兒化韻加北京土話。其實這是對京味兒語言的誤解。什麼是京味兒語言?用老舍先生的話說,就是大白話。老舍先生是這麼解釋的:“我總希望能充分信賴大白話。即使是去說明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和名詞。名詞是死的,話是活的。用活的語言說明了道理,比死名詞的堆砌更多一些文藝性的。”您瞧,老舍先生作為京味兒文化的代表人物,把京味兒語言說得多透!
    大白話就是北京人日常說的口語。用大白話寫出的反映新北京生活的文章,自然就會帶有京味兒。當然,您寫文章要能用地道的北京人的口語,至少得在北京的胡同裡生活五年。老舍先生說:“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從字面上找語言,語言便成了點綴,不能一針見血地說到根兒上。話跟生活是分不開的。”?(以上摘自老舍?《我怎麼學習語言》?)?
    沒在北京胡同住過的人,隻要在北京生活幾年,跟老北京人接觸多了,便能自如地運用北京人的口語,用大白話寫文章。本書的許多篇章,便能印證這一點。據我所知這一百多號作者裡,有的是南方人,有的是東北人,還有幾位是西北人。他們平時說話,都免不了帶出一句半句家鄉的口音,但寫出的文章卻有京味兒,確切地說是新京味兒。因為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煙火氣,他們的足跡裡有了新北京的印記,京味兒的氣韻已經一點一滴地滲透到他們的骨血中了。自然,他們漸漸地也成了新北京的一分子,這恰恰是京味兒語言的魅力所在。
    當然,本書的大部分作者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他們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熱土的熱愛是由衷的,對北京城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熟稔於心,所以他們對北京的口語能駕輕就熟。這些用大白話寫出的記錄新北京的文章,多少能起到新京味兒語言的典範作用。俗話說:好茶不怕細品。“新北京新京味兒”的內涵,需要您翻開這本書慢慢品。隻有細品,纔能體會到它的韻味。從這個意義上說,開卷有益,並非
    虛言。
    是為序。
    北京 如一齋

    2020年12月6日

    劉一達,京味兒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協理事,老舍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北城區文聯副主席,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味兒小說語言”傳承人,北京讀書形像大使。


    在線試讀
    天壇兩記
    肖復興

    在北京所有的公園裡,沒有一個可以比得上天壇裡北京本地人這樣多,這樣人氣興旺。想想,也是有原因,有道理,有天壇自己的倫理的。
    和其他幾個皇家園林相比,天壇四周,居民區集中,東邊的體委宿舍、幸福大街光明樓四塊玉;西邊的天橋;北邊的金魚池;南邊的蒲黃榆景泰裡……都是成片的居民樓和平房區,鱗次櫛比,密密麻麻。頤和園,圓明園、北海,香山,這幾處哪裡也趕不上天壇如此被居民區緊密又親密的包圍。那裡都和居民區疏遠,人們要去那裡,得要乘車,專程,走老遠。天壇,得天獨厚成了平民百姓抬腳就到的皇家園林。有天天逛天壇的街坊更是得意地說:過馬路就是。
    如果和龍潭湖、陶然亭、紫竹院這樣普通的公園相比,這幾個公園自然也是屬於平民百姓,但它們缺乏天壇的皇家氣派,沒有那麼氣派的古建築和那麼多的古樹。到那裡去自娛自樂可以,但到天壇既可以自娛自樂,又可以懷思古之幽情,觸摸遙遠的歷史。獨自散散步,想想心事;約上朋友,促膝談心;即使夜晚談談戀愛,都會沾惹上一些古樹蔭曬下的綠色月光,幽幽絲竹古樂一般蕩漾,多幾分情調甚至狐媚。更何況,春有丁香,夏有柏蔭,秋有飄葉,鼕有落雪。晨宜圜丘眺日,夜宜齋宮望月,靜宜壁前聽音,動宜垣內跑步。這樣一比,天壇更像過去百轉千回的戲樓,其歷史的豐富性,可以用老北京廣德樓戲臺前曾經有過的一副抱柱聯比擬:“大千秋色在眉頭,看遍玉影珠光,重遊瞻部;十萬春花如夢裡,記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侖。”而龍潭湖它們則像是太熱鬧的茶館了。
    春日那天上午,在天壇成貞門外西側,那裡有一個座椅,正對著成貞門一角,我坐在那裡畫它。一位50多歲的女人走過來,對我說:你旁邊沒有人吧?我看著她胸前挎著一個尼康單反相機,肩背著一個沉重的攝影包,是一副攝影家的裝備。顯然是要坐下來,減輕一下負擔,照一下眼前的成貞門。她也相中了這個角度。
    椅子很寬,很長,我請她坐下。她把包放在地上,打開包,取出一個鏡頭安在照相機上,看她安裝鏡頭不大熟練,有些忙亂,不像個攝影家。現在有錢的人多了,挎上臺單反相機周遊世界的人多了起來,好相機不僅僅屬於攝影家。玩攝影,成了時髦,有錢的孩子,愛玩攝影,換相機,像換女朋友或男朋友一樣頻繁,便把淘汰下的相機給了父母玩。在天壇,常見這樣年齡的半大老人,拿著大炮一樣的相機轉悠著拍照風景。成了天壇裡的一景。
    你這相機夠高級的呀,尼康幾呀?我問了一句。
    尼康D3。她回應著,終於把鏡頭安上了,對著成貞門在照,快門“啪啪”地輕快在響。

    天壇兩記
    肖復興

    在北京所有的公園裡,沒有一個可以比得上天壇裡北京本地人這樣多,這樣人氣興旺。想想,也是有原因,有道理,有天壇自己的倫理的。
    和其他幾個皇家園林相比,天壇四周,居民區集中,東邊的體委宿舍、幸福大街光明樓四塊玉;西邊的天橋;北邊的金魚池;南邊的蒲黃榆景泰裡……都是成片的居民樓和平房區,鱗次櫛比,密密麻麻。頤和園,圓明園、北海,香山,這幾處哪裡也趕不上天壇如此被居民區緊密又親密的包圍。那裡都和居民區疏遠,人們要去那裡,得要乘車,專程,走老遠。天壇,得天獨厚成了平民百姓抬腳就到的皇家園林。有天天逛天壇的街坊更是得意地說:過馬路就是。
    如果和龍潭湖、陶然亭、紫竹院這樣普通的公園相比,這幾個公園自然也是屬於平民百姓,但它們缺乏天壇的皇家氣派,沒有那麼氣派的古建築和那麼多的古樹。到那裡去自娛自樂可以,但到天壇既可以自娛自樂,又可以懷思古之幽情,觸摸遙遠的歷史。獨自散散步,想想心事;約上朋友,促膝談心;即使夜晚談談戀愛,都會沾惹上一些古樹蔭曬下的綠色月光,幽幽絲竹古樂一般蕩漾,多幾分情調甚至狐媚。更何況,春有丁香,夏有柏蔭,秋有飄葉,鼕有落雪。晨宜圜丘眺日,夜宜齋宮望月,靜宜壁前聽音,動宜垣內跑步。這樣一比,天壇更像過去百轉千回的戲樓,其歷史的豐富性,可以用老北京廣德樓戲臺前曾經有過的一副抱柱聯比擬:“大千秋色在眉頭,看遍玉影珠光,重遊瞻部;十萬春花如夢裡,記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侖。”而龍潭湖它們則像是太熱鬧的茶館了。
    春日那天上午,在天壇成貞門外西側,那裡有一個座椅,正對著成貞門一角,我坐在那裡畫它。一位50多歲的女人走過來,對我說:你旁邊沒有人吧?我看著她胸前挎著一個尼康單反相機,肩背著一個沉重的攝影包,是一副攝影家的裝備。顯然是要坐下來,減輕一下負擔,照一下眼前的成貞門。她也相中了這個角度。
    椅子很寬,很長,我請她坐下。她把包放在地上,打開包,取出一個鏡頭安在照相機上,看她安裝鏡頭不大熟練,有些忙亂,不像個攝影家。現在有錢的人多了,挎上臺單反相機周遊世界的人多了起來,好相機不僅僅屬於攝影家。玩攝影,成了時髦,有錢的孩子,愛玩攝影,換相機,像換女朋友或男朋友一樣頻繁,便把淘汰下的相機給了父母玩。在天壇,常見這樣年齡的半大老人,拿著大炮一樣的相機轉悠著拍照風景。成了天壇裡的一景。
    你這相機夠高級的呀,尼康幾呀?我問了一句。
    尼康D3。她回應著,終於把鏡頭安上了,對著成貞門在照,快門“啪啪”地輕快在響。
    照完了,她把鏡頭換下來,望了一眼我的畫,問我:您是畫畫的?
    我告訴她我隻是畫著玩。
    她忽然輕輕地嘆了口氣。我忙問她:怎麼?畫著玩不好嗎?
    不是不好,是太好了!
    那你為什麼嘆氣呀?
    這麼一問,她又嘆了口氣,眼眶裡竟然有淚花閃爍。我不知道該不該問她是為什麼,怕問多了讓人家不高興。我不敢再望著她,靜靜地望著成貞門。
    沉默了隻有一小會兒,她開口了。顯然,一直憋在心裡,想找人訴說。聽她說完了,我明白了,女兒愛好攝影,相機是女兒的,一年半前,到西藏攝影的時候,不幸車禍身亡。
    我不知該怎麼勸慰她,再沒有比白發人送黑發人更悲傷的事情了。我隻好隨口問了句:孩子多大了?
    纔過30。馬上要結婚了,出了這事!
    我責怪自己,這話問的,讓人家更悲傷。
    她的未婚夫把這個相機交到我手裡,有兩個多月了……
    我忍不住好奇,打斷了她:她未婚夫怎麼沒把相機留在自己的身邊呢?按理說,這是她未婚妻的遺物呀,留在他身邊纔是。
    他就要結婚了。也是能理解的。他說還是給我的好,可以在想女兒的時候,看看裡面的照片。他說的也對。可我一直沒敢打開相機看孩子照的照片。一直到前幾天,快過清明了,我忍不住打開了,居然看到相機裡面存儲了那麼多的照片,其中多的照片拍的是天壇。
    說著,她打開相機的取景框,迅速地倒回到那些天壇的照片,讓我看。相機好,拍得也好,天壇裡好多地方,祈年殿,回音壁,皇穹宇,圜丘,丹陛橋,神樂署,齋宮,還有天壇裡的各種樹,各種花,各個門……其中,有這個成貞門。
    從那天起,我就想,西藏太遠,我去不了,天壇就在北京,我去得了,就用孩子的這個相機,把天壇裡孩子拍的這些景物,按照她拍照的位置和角度,再拍一次。
    我非常感動。一個孩子對北京的愛,集中在她拍照的天壇。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集中在了天壇。天壇,不僅是這位母親心中悲傷的化解地,也是這位母親愛的集散地。隻有浩瀚的天壇,可以和同樣浩瀚的母愛相比擬。天壇在天上,生活在這裡。女兒在天上,母親在這裡。再大的天壇,也會濃縮在這樣一個點上。再大的一個心願,也會凝結在這樣一個點上。
    告別的時候,她對我說:我知道孩子為什麼那麼愛照天壇,她戀愛次約會,就是在天壇,以後,他們兩人也愛到這裡來。
    走了兩步,她又回轉身對我說了句:我打開相機的時候,以為裡面會有他們兩人的照片呢,都被他刪除了。
    她背著沉重的攝影包,邁上臺階,走進成貞門了,我還站在那裡望著。

    進成貞門,過回音壁和皇穹宇,便是圜丘。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三點一線。圜丘,其實是一個壇。皇上真正祭天是在這裡,前好多年,過春節的時候,天壇曾經舉辦過廟會,有祭天儀式,就是在這裡重現,人們穿著古代的衣服,有人裝扮成皇帝,身穿龍袍,頂著華蓋,讓時光回溯。皇上來圜丘祭天,是在鼕至,而不是春節,不能二八月亂穿衣的。
    如今,人們習慣叫它圜丘,而把圜丘壇的壇字給省略掉了。其實,天壇,因為有它纔叫天壇的。省略這樣一個字,其曾經祭天的神聖的儀式感便也減淡了。
    圜丘和祈年殿的建築一樣很講究。和祈年殿一樣,它也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層由漢白玉砌成,下層石欄180個,中層石欄108個,上層石欄72個,一共為360個,合一年360日,周天360度,全部建築具有幾何數字的精確無誤,可謂精心並精誠之至。每層臺基,各為九層,也是講究備至,暗合九天九冊九族九疇九章九九消寒圖這些我國民族傳統之說。九是我國古代講究的數,也就是天數,天壇是對天的敬畏和祭祀,當然講究九的數字,可以說比比皆是。如此豐富的內涵,讓導遊講解給外國遊客聽,得讓一幫老外能聽暈了。
    圜丘,是我小時候愛玩的地方。那時候,我們小伙伴們常到那上面瘋跑,追著玩。圜丘上面很寬敞,遊人很少,可以由著性子敞開地跑。中央有一塊圓形的石板,叫作天心石,人站在上面一叫喚,聲音在四周回蕩。據說,人站在天心石上叫的聲音,比在別處都要響。我們常常跑到上面,使勁兒跺著腳,比賽著誰的嗓門兒亮,誰的聲音響。回聲此起彼伏的時候,仿佛我們都像孫悟空跑到了天上,可以大鬧天宮一般。
    有時候,大雨將至,四周不多的遊人早已散去,我們卻在那裡玩得樂此不疲,擁擠在一起,站在圜丘中間的天心石上,看著遠處。那時候,往東看,還能看得到法藏寺高高的廟頂。但是,我們不是要看法藏寺的廟頂,而是要看大雨來臨之前的閃電,在遠處地平線閃動著,火苗一樣躥起,神話中的境界一般,閃動著誘人而神秘的光亮。那是我見到的天壇為壯觀而感到震撼的情景,覺得這樣的情景,纔配得上天壇。
    當閃電像賽跑一樣,像兵士列陣一樣奔湧而至我們的面前,隨雷聲炸響在我們頭頂的時候,我們纔一哄而如鳥獸散,跑下圜丘,跑到皇穹宇的房檐下躲雨。
    自從小時候去過圜丘,很久再未去過,又一次去那裡,是1978年的春節結婚之後。一別經年,物是人非,圜丘依舊,空曠而寂寥。除了我和新婚的妻子,竟然沒有一個遊人。是個雪後的清晨,清冽的寒風撲面而來,我們走到天心石上,想像小時候一樣呼喊一聲,但沒有,四周太寂靜了,怕一聲哪怕是再微小的聲音,打破寂靜所帶來的來自上天的神秘與深邃。
    我隻是再一次想起小時候大雨將至的時候,和小伙伴們擁擠在天心石上,看遠處的閃電火苗一樣躥起,又像兵士列陣一樣奔湧而來的情景。
    如今,隻要來圜丘,我都會想起那時的情景。隻是,站在圜丘上,眺望四周,法藏寺早已經沒有了,盡管天壇周圍建築限高,但是,遠處還是有很多高樓大廈,遮擋住了城市的天際線,更不要說遙遠的地平線了。
    也有不少人排著隊,一個接一個跑到天心石上。但是,他們都是為了拍照,而不是站在上面氣出丹田大聲喊一聲,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讓自己的聲音在圜丘四周回蕩,聽聽是不是比在別處的聲音響亮。他們隻是比畫著手勢,張開嘴巴,作喊叫狀,並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像在演一場啞劇。
    ?(選自?《天壇六十記》?中的兩記。)?


    作者簡介:
    肖復興,作家。北京人。著有各種雜書百餘部。近著有?《咫尺天涯:消失的老北京》??《天壇六十記》??《肖復興散文精選集》?四卷。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