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楊美煊莆仙戲文史論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楊美煊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戲劇藝術理論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ISBN】97875039702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3970238
    作者:楊美煊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

    編輯推薦

    楊美煊先生對莆仙戲劇種及傳統劇目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對他之後的學者有著啟發作用。他在莆仙南戲的關繫上的研究,得到了著名戲曲評論家王評章的充分肯定。本書稿作為楊美煊莆仙戲文史論集的精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莆仙戲大家楊美煊先生的個人學術論文集,是楊美煊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戲劇活動、戲劇學術研究的一次全面回顧。分為四輯:“戲史探究”是對莆仙戲劇種源流和戲神文化進行繫統闡述;“戲海鉤沉”闡述莆仙戲古老劇目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戲人傳奇”記述現當代莆仙劇壇代表性已故名老藝人的簡要履歷及藝術成就;“戲冊弁序”則收入作者為多部莆仙戲書籍撰寫的序言或後記。

    作者簡介

    楊美煊,莆田市城廂區華亭人,1937年出生,莆仙戲劇作家、戲劇史論家、佛學研究專家。從事戲劇工作50多年,上演及發表劇作50多部,其中《劉賀登基》深受中國戲劇泰鬥張庚先生的賞識,《孟麗君》、《韓貞姬》、《阿溜過臼杵關》、《三請樊梨花》等劇享譽莆仙,至今仍盛演不衰。

    目錄
    | 目 錄 |
    戲史探究
    莆仙戲劇種探源…………………………………………………… 3

    試論莆仙戲與梨園戲的源流關繫……………………………… 22

    莆仙戲是莆田市的歷史文化投影……………………………… 47

    “去雨留田”說戲神… …………………………………………… 58

    戲海鉤沉

    |  目  錄  |


    戲史探究


    莆仙戲劇種探源…………………………………………………… 3


     


    試論莆仙戲與梨園戲的源流關繫………………………………      22


     


    莆仙戲是莆田市的歷史文化投影………………………………      47


     


    “去雨留田”說戲神… ……………………………………………         58


     


    戲海鉤沉


     


    論莆仙戲《傅天鬥》的源流、特色與地位… …………………… 65


     


    莆仙目連戲………………………………………………………      76


     


    <南戲有遺篇………………………………………………… 121


     


    兩個《》劇本淵源關繫譾探… ………………………… 136


     


    《明刊三種》戲曲劇本價值之我見… …………………………… 148


     


    解放後莆仙戲劇界挖掘收藏傳統劇目情況…………………… 161


     


    繼承與創新


     


    —— 新中國成立後莆仙戲“三改”譚概……………………… 180


     


    解放後莆仙戲改革及其五度上京概況………………………… 189


     


    莆仙戲在臺灣…………………………………………………… 202


     


    老一輩領導人看莆仙戲………………………………………… 215


     


    郭沫若在莆田…………………………………………………… 224


     


     


    戲人傳奇


     


    解放後莆仙戲名老藝人述略…………………………………… 237


     


    解放後莆仙戲名老藝人述略(續一)…………………………… 246


     


    解放後莆仙戲名老藝人述略(續二)…………………………… 256


     


    永不消失的星光


     


    —— 悼念朱國福老師… ……………………………………… 271


     


     


    戲冊弁序


     


    一個“保棚”人的腳印


     


    ——《保棚憶往》序…………………………………………… 279


     


    《莆仙戲傳統科介》影印再版前言… …………………………… 283


     


    莆仙戲的金嗓子


     


    ——《莆仙戲名旦黃寶珍》序………………………………… 286


     


    《莆仙十音八樂》序… …………………………………………… 294


     


    《楊美煊劇作選》後記… ………………………………………… 299


     


    《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第三卷  劇本》後記… ………………… 303


     


    鑼鼓經聲傳有譜


     


    ——《莆仙戲鑼鼓經》弁言…………………………………… 307


     


    南戲傳統興化腔


     


    ——《莆仙戲傳統曲牌》小序………………………………… 310


     


    楊美煊先生八旬雙慶祝壽詩…………………………………… 314


     


    後記……………………………………………………………… 322

    前言
    序一
    地方文化學者的情懷與魅力
    王評章
    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深厚,一是看它大傳統文化即上層文化的積累,一是看它小傳統文化即地方文化、底層文化的積累。莆仙地區歷來有“海濱鄒魯”盛譽,出過無進士、宰相尚書、文人學者,又有古老獨特的語言、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有豐富獨特的民間信仰、習俗、傳說、故事,可謂“郁郁乎文哉”。但論及一個地方文化的獨特與豐富,論及一個地方人文個性、情感心理,似乎還需更多從小傳統文化入手,纔能見其本源、本真、本體的面目。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方的個性與文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地方個性生命和文化魅力自我展示也越來越自覺,越來越豐富和深層,由此催生出一代地方文化學者。似乎地方文化越深厚的地方,地方文化學者越多,學術成果也越豐富,越厚重。楊美煊先生即是莆仙文化,尤其是莆仙戲研究的代表性地方學者。除了這本《莆仙戲文史論集》,他還與人合作撰寫出版了《莆仙戲曲》專著,參與《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專卷的編校、注釋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課題《莆仙戲史論》的專章撰寫。此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莆仙戲研究文章。

    序一


    地方文化學者的情懷與魅力


    王評章


    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深厚,一是看它大傳統文化即上層文化的積累,一是看它小傳統文化即地方文化、底層文化的積累。莆仙地區歷來有“海濱鄒魯”盛譽,出過無進士、宰相尚書、文人學者,又有古老獨特的語言、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有豐富獨特的民間信仰、習俗、傳說、故事,可謂“郁郁乎文哉”。但論及一個地方文化的獨特與豐富,論及一個地方人文個性、情感心理,似乎還需更多從小傳統文化入手,纔能見其本源、本真、本體的面目。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方的個性與文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地方個性生命和文化魅力自我展示也越來越自覺,越來越豐富和深層,由此催生出一代地方文化學者。似乎地方文化越深厚的地方,地方文化學者越多,學術成果也越豐富,越厚重。楊美煊先生即是莆仙文化,尤其是莆仙戲研究的代表性地方學者。除了這本《莆仙戲文史論集》,他還與人合作撰寫出版了《莆仙戲曲》專著,參與《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專卷的編校、注釋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課題《莆仙戲史論》的專章撰寫。此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莆仙戲研究文章。


    地方文化學者與大學專業學者當然是有很多區別。他們的學問學科繫統性、學術邏輯性沒有那麼嚴謹規範,或許有些泛學問化、泛學術化,有些細碎,有些零散,但他們似乎有自己的學術目的和特點。


    他們的成果也有自己的獨到、深刻和不能被覆蓋的特點。他們對地方文化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有赤子之心的純粹,更少甚至沒有學術功利目的。他們不把地方文化當成研究對像、客體,而是把自己的情感、生命,融入地方文化,與之一體化。他們是為地方的、為文化的,其次纔是為學術的。他們身上更多積澱著豐富深厚的地方知識,口傳和親歷的,帶有不可證之論、無邏輯的合理的原始性和直接性。甚至這些口傳和經歷、經驗已經後凝聚、積澱在他們身上,使他們不僅成為地方文化的研究者,也成了地方文化的載體,甚至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他們的優點不在於典籍的引用、學識的浩瀚。他們是地方文化、地方知識活的地圖、字典、百科全書。在早期評議非遺傳承人對像時,我就一直覺得我們更需要引入一些這樣的無法在技藝、學術上量化的地方文化精神和知識上權威、公認的賡續者、闡釋者。


     


    有時候他們的成果帶有強烈鮮明的親歷性、經驗性,帶有感性的色彩、感性推測的色彩。這種帶有感性的學術,或者說學術的感性,總是與生活、藝術的睿智、洞察相聯繫,往往有豐富的學術邏輯、“溢出”規範的部分,鮮活生動,有情感生命色彩,給人豁然開朗的啟迪,有另一種知識、學問的真解。有時候他們的成果是細碎的、零散的,似乎他們更熱衷於撿拾、打撈、發現、聚斂自己認為重要的碎片、細節,捕捉一絲遺痕、氣息,似乎這樣能更真實、更具體地抓住過去。他們是收藏者也是繼承人,像個守財奴看護著他的財富,撿拾,擦拭,登記,歸類。他們的學術成果是繼承人的收藏記錄。


     


    楊美煊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文化的專家學者。20 世紀 80 年代初認識他時,他是一個很有成績的劇作家,是當時極有莆仙戲劇種特色的劇作家,是能體現莆仙方言的智慧和韻味的劇作家。到了 90 年代,我們之間由於專業上的交錯,少了來往。一直到新世紀以來纔又和他一起參加《莆仙戲史論》和《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的編校、注釋工作。他一直是重要的撰寫專家,是項目專業上可依靠、可信賴


    的學術支持力量。可惜我對他的學術成果的認識,因為自己的粗淺無法進行準確、完整、深刻的概括和評述。他的選題都是難度極大的,要解決、要填補的都是莆仙戲研究必須馬上面對的根本性的問題。莆仙戲劇種探源、莆仙戲與梨園戲的關繫、莆仙戲目連戲的研究、莆仙戲與南戲研究,無一不是重大課題。書中的論文,很多是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時發表的論文,每一篇論文都需要大量的歷史典籍、地方文獻資料積累,需要豐富、獨特的感性知識積累。而像目連戲、南戲研究,又都得融入全國性的學術研究的共同學術話語、知識框架之中,並不是地方特性的獨白。這些論文句句艱辛,都是青燈古卷下孜孜不倦的追求,都是心血之作。除了這些論文大作,書中還有很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親歷的莆仙戲重大事件、活動的有歷史價值的文字,他所認識的已故和在世的重要老藝人的述略,以及他為一些書寫的前言、後記,裡邊都是一些珍貴的文化記憶和獨到見解。


     


    目連戲是莆仙戲的“戲母”,裡邊積澱、保留了莆仙戲豐富獨特的傳統表演藝術。有了目連戲,莆仙戲傳統藝術便保存了半壁江山。楊美煊先生在莆仙目連戲研究上花了巨大工夫,做得為出色。他的研究除了歷史方面,還有許多個人藝術經驗的介入,以及他早年曾經是中國佛學院學生、佛門弟子,對佛學經典有深入的研究和體會,這方面的成果是有他個人獨特的貢獻的。在莆仙戲與相關的南戲研究上,他除了對 58南戲劇目進行一一比對,對明初南戲及未見、明初南戲記載的古劇目,也從古抄本和戲聯中一一鉤沉,並對一些重要的南戲古劇目和本劇種獨有古劇目逐一進行比較、分析、記述,為後來的研究者做了清場開路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雖然他對《》的研究,帶有更多的地方情感色彩,但也附帶出大膽推測的豐富理由,具有自成一家的參考價值。


    遵照楊美煊先生的囑咐為本書作序,當時受他高情高看的感染予以答應,可是書稿放在手中兩三個月一直下不了筆,一方面是事多人懶,一方面是面對著這部著作,深感有學術上的無力和畏難,數次掩卷廢然而退。實在被催得拖不下去,纔勉為上述文字,心中深生悔意,應該請北京的專家或大學的學者作序,庶幾能為本書增輝,彰顯它的學術價值。即使這樣,心中仍有暗許,像楊美煊先生這樣的口傳親歷、博聞強記、滿腹莆仙戲真學問的地方學者越來越少,他們是一些有特殊經歷、特殊情懷的人,任勞任怨,衷腸不冷,心甘情願隱身於地方文化,日出而作,日落不息,能為他們寫點文字,也是有緣有幸了。


    己亥年季鼕


    (王評章: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在線試讀
    序二
    覺海行舟說梨園
    王 鴻
    這是一本值得重視和收藏的書。
    它是楊美煊先生近半個世紀以來關於戲劇史及戲曲藝術研究的重要成果與心血結晶。美煊先生是著名的莆仙戲劇作家,又是著述豐富的戲劇史、佛教史研究專家,也是頗具個人風格的地方文史學者和詩人;曾連續五屆擔任莆田市政協委員並兼任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還曾擔任莆田市文聯委員,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顧問,莆風詩社社長;在福建戲劇、佛學、文史、詩詞諸領域均享有盛譽。故而,本書以其學術與文化方面的雙重價值,承載著福建文化界尤其是戲劇界從名家到愛好者的普遍期待。
    楊美煊先生是在新中國“戲改”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編劇和戲劇研究學者。在聲名遠播的莆仙戲劇作家群中,他被認為是極具莆仙戲劇種特色、能體現莆仙方言智慧與韻味的一位。而在從事莆仙戲學術研究的福建專家行列中,他又是作出獨特貢獻、承前啟後、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一位。他在求學、擇業、創作、研究諸方面,一直跋涉在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上。
    美煊先生出生於原莆田縣華亭鎮埔柳村。華亭古稱文賦裡,北靠三紫山、龜山,南臨木蘭溪,山川清淑,人文炳蔚,自古為鐘靈毓秀
    之地。舊、新“莆田二十四景”中,這裡占了兩處——“三紫凌雲”和“龜洋積霧”。美煊先生的身世與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他生於三紫山下一個崇佛世家,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撫養,勉強讀了五年私塾。為了生計及求學,15 歲的他自願往龜山寺當小招客。該寺的滿臨法師憐其聰穎好學,主動出資供他讀書。不久,他經人推薦往廈門南普陀寺修學 3 年。1956 年春天,中國佛學院在北京創辦並向全國招生,他順利通過考試,被錄取為該院首屆本科學生。是年,著名佛學家、哲學家、詩人虞愚先生自廈門大學奉調到北京,兼任中國佛學院教授,主講古典文學和因明學。美煊先生有幸成為虞愚教授的學生,獲其賞識,奠定了厚實的佛學與文學功底。1959 年 2 月,他從中國佛學院畢業回到廈門,暫留市佛教協會服務。恰逢莆田縣 7 個專業劇團之一的荔聲劇團來廈巡演,他被幾位同鄉拉去看戲,還寫了篇小劇評發在《廈門日報》副刊上。這篇劇評引起該劇團支部書記兼團長餘平的注意。在餘團長的勸說和推薦下,美煊先生於 1960 年初回到莆田,分配到荔聲劇團當文書兼文化教員,一邊學編劇、寫劇評。1961 年調入莆田縣編劇小組,此後一直從事莆仙戲編劇和學術研究工作。

    序二


    覺海行舟說梨園


    王   鴻


    這是一本值得重視和收藏的書。


    它是楊美煊先生近半個世紀以來關於戲劇史及戲曲藝術研究的重要成果與心血結晶。美煊先生是著名的莆仙戲劇作家,又是著述豐富的戲劇史、佛教史研究專家,也是頗具個人風格的地方文史學者和詩人;曾連續五屆擔任莆田市政協委員並兼任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還曾擔任莆田市文聯委員,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顧問,莆風詩社社長;在福建戲劇、佛學、文史、詩詞諸領域均享有盛譽。故而,本書以其學術與文化方面的雙重價值,承載著福建文化界尤其是戲劇界從名家到愛好者的普遍期待。


    楊美煊先生是在新中國“戲改”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編劇和戲劇研究學者。在聲名遠播的莆仙戲劇作家群中,他被認為是極具莆仙戲劇種特色、能體現莆仙方言智慧與韻味的一位。而在從事莆仙戲學術研究的福建專家行列中,他又是作出獨特貢獻、承前啟後、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一位。他在求學、擇業、創作、研究諸方面,一直跋涉在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上。


    美煊先生出生於原莆田縣華亭鎮埔柳村。華亭古稱文賦裡,北靠三紫山、龜山,南臨木蘭溪,山川清淑,人文炳蔚,自古為鐘靈毓秀


    之地。舊、新“莆田二十四景”中,這裡占了兩處——“三紫凌雲”和“龜洋積霧”。美煊先生的身世與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他生於三紫山下一個崇佛世家,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撫養,勉強讀了五年私塾。為了生計及求學,15 歲的他自願往龜山寺當小招客。該寺的滿臨法師憐其聰穎好學,主動出資供他讀書。不久,他經人推薦往廈門南普陀寺修學 3 年。1956 年春天,中國佛學院在北京創辦並向全國招生,他順利通過考試,被錄取為該院首屆本科學生。是年,著名佛學家、哲學家、詩人虞愚先生自廈門大學奉調到北京,兼任中國佛學院教授,主講古典文學和因明學。美煊先生有幸成為虞愚教授的學生,獲其賞識,奠定了厚實的佛學與文學功底。1959 年 2 月,他從中國佛學院畢業回到廈門,暫留市佛教協會服務。恰逢莆田縣 7 個專業劇團之一的荔聲劇團來廈巡演,他被幾位同鄉拉去看戲,還寫了篇小劇評發在《廈門日報》副刊上。這篇劇評引起該劇團支部書記兼團長餘平的注意。在餘團長的勸說和推薦下,美煊先生於 1960 年初回到莆田,分配到荔聲劇團當文書兼文化教員,一邊學編劇、寫劇評。1961 年調入莆田縣編劇小組,此後一直從事莆仙戲編劇和學術研究工作。


    在職近 40 年間,美煊先生除了改編、創作劇本供各莆仙戲劇團演出外,還參與挖掘、整理莆仙戲傳統劇目,致力於莆仙戲劇種學術文化的研究,全面梳理和熟悉莆仙戲綜合藝術,為莆仙戲的保護、傳承和振興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共編寫經舞臺演出、各級會演及刊物發表的大小型劇作 50 多部,發表戲劇研究論文 30 多萬字,先後 4 次撰寫論文參加全國和國際性的中國南戲學術研討會。1997 年,他應邀撰寫長論出席在臺北召開的海峽兩岸中國戲劇學術研討會。他出版過《楊美煊劇作選》及《莆仙戲曲》(與謝寶燊合作),還負責《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第三卷、第十二卷的校注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莆仙戲史論》有關專章的撰寫。業餘時間尤其退休之後,他潛心於福建佛教史研究,曾參與《福建省佛教志》部分章節的編撰工作,在中外佛教和各種刊物上發表有關文論數十萬字,出版有《龜洋古剎》《古囊名剎》及《馬來西亞麻坡淨業寺》等作品。


    美煊先生在編劇方面擅長言情與歷史題材。他真正的成名作是編寫於 1979 年的古代傳奇劇《孟麗君》(上、下本)。該劇根據同名莆仙戲傳統連臺本改編,由莆田縣莆仙戲三團首演,一經推出即轟動莆仙,多年來盛演不衰。此外,莆田縣莆仙戲一、二團與仙遊縣鯉聲劇團也演過該劇,一樣備受觀眾歡迎。《孟麗君》是部當之無愧的“常演戲”,在莆仙地區可謂婦孺皆知。時至今日,仍被各職業劇團排演,在城鄉百姓的婚慶喜事場合,還時常播放其中的精彩唱段,可見該劇為廣大群眾喜愛和認可的程度。著名劇作家鄭懷興先生在《楊美煊劇作選》序言中真誠地回憶道:“那時(指 1979 年鼕),莆田縣莆仙戲三團在仙遊城關戲院公演楊先生改編的莆仙戲傳統劇目《孟麗君》(上、下本),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當時還在莆田師專讀書的我,是通過‘開後門’纔買到票的。曲折而又自然的劇情,通俗而又優美的唱詞,讓我贊嘆不已。”


    20 世紀 80 年代是美煊先生劇本創作的噴發期。繼《孟麗君》之後,他編寫了一大批深受觀眾喜愛的莆仙戲劇作,成為多個劇團的“常演戲”和保留劇目,有的還被外省劇種移植。主要有:新編古代


    傳奇劇《韓貞姬》、新編歷史傳奇劇《劉賀登基》;由莆仙戲傳統劇目改編的《醉中情》(曾獲福建省戲劇會演劇本征文優秀創作獎)、《將軍恨》、《三請樊梨花》以及《阿溜過臼杵關》(曾獲福建省首屆民間劇團會演劇本創作一等獎、文化部“群星獎”)等幾個精彩的小戲。創作


    1982 年的新編歷史劇《劉賀登基》是美煊先生重要的劇作。該劇寫的是西漢權臣霍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僅 27 日又將之廢掉的歷史故事。該劇以諷刺喜劇的手法,借助“皇家族譜”與“無字天書”兩樣道具,構建起一組典型而鮮明的人物關繫,解剖了一段黑白顛倒、荒誕不經的宮闈秘辛,解讀了一出皇權專制、權臣擅政背景下的歷史鬧劇,令人捧腹、發人深省。就其核心情節的營構、揭示人性的深度與嘲諷藝術的效果看,與安徒生的經典童話《皇帝的新裝》有異曲同工之妙。1983 年 5 月,由莆田縣莆仙戲三團演出的《劉賀登基》參加福建省第十五屆戲劇會演,榮獲優秀演出獎、劇本創作二等獎、導演獎、音樂設計獎、舞美設計獎和演員獎。1984 年莆田市舉辦首屆戲劇節,著名戲劇理論家、中國劇協副主席張庚率領全國各省市專家來莆觀摩,並主持召開全國新時期歷史劇創作會議。張庚先生對參加展演的《劉賀登基》極為贊賞,認為是一部頗具特色、思想性與觀賞性俱佳的歷史喜劇。同年 9 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由莆仙戲三團演出的戲劇連環畫《劉賀登基》。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被浙江嘉興市越劇一團移植為同名越劇,上演後在當地產生良好反響。鄭懷興先生在其編劇學專著《戲曲編劇理論與實踐》中,談及“人物與人物關繫的設置”時,以《劉賀登基》為例作了頗為深入的分析:“《劉賀登基》是個很深刻的諷刺喜劇。其喜劇性並不僅僅存在於驛丞任有嘏等幾個丑角身上,而是將劇中所有的人物——從皇帝、皇後、大臣直至驛丞、差役都作了誇張、變形處理……劉賀的故事是歷代王朝皇位繼承之爭中的一個縮影,美煊先生既依據史實,又超越了題材,大膽進行了藝術虛構,非常形像而又犀利地揭示、批判了封建專制腐朽、荒謬的本質,讓人們在笑聲中受到了歷史的啟示,得到了審美的愉悅。”


    應該說,作為新時期歷史劇創作的重要代表、蜚聲全國劇壇的劇作家,鄭懷興先生對歷史劇《劉賀登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美煊先生總說自己是莆仙戲一介普通編劇,編寫的作品單從戲劇性而論,相比本劇種傳統好劇本還差得遠。作為從莆仙戲傳統“搬戲簿”搖籃裡成長起來的著名劇作家,美煊先生一直是謙抑、率真與自足的。他總是把自己放在莆仙戲這一古老地方劇種的文化和話語體繫裡,幾十年如一日,寫自己想寫的劇本,做自己願做的學術研究,似一位老農,亦似一位禪者,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埋頭勞作,遠離追逐與虛妄。在他的身上,我們似乎可隱約感受到其龜洋古寺自唐代無了禪師開創的“農禪並重、禪淨兼修”之宗風,領略到“一下鋤頭一聲佛,哪有閑光管凡樂”傳世詩偈的微言深義。


    這本《楊美煊莆仙戲文史論集》,是楊美煊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戲劇活動、戲劇學術研究的一次全面回顧。本書 30 多萬字,篇幅並不算長,卻是一部頗具分量與歷史感的專門論著——它濃縮了一位資深編劇、戲劇學者對莆仙戲這一古老劇種長達 60 年的探究與記述,其間呈現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均屬罕見。全書以“戲為核”分成四輯,其中:“戲史探究”主要對莆仙戲劇種源流和戲神文化進行繫統闡述;“戲海鉤沉”較為全面地闡述莆仙戲古老劇目《傅天鬥》《目連救母》《》,以及《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收錄、明初南戲劇目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並詳細記述莆仙戲傳統劇目搜集、莆仙戲晉京、莆仙戲赴臺、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莆仙戲等諸多歷史細節;“戲人傳奇”重點記述現當代莆仙劇壇代表性已故名老藝人的簡要履歷及藝術成就;“戲冊弁序”則收錄作者為多部莆仙戲書籍撰寫的序言或後記。就內容特征而言,既有對本劇種歷史源流的探賾索隱,又有與其他兄弟劇種溯源關繫的異同比對,以及將之置、明初南戲研究框架下的鉤深致遠;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本劇種改革、傳承、發展各重大事件、活動的親歷見聞,又有對各代際名老藝人的追憶述略,這些業已成為經過歲月淘洗的戲史文獻;而作者應邀為莆仙戲書籍撰寫的序言和後記,在保存大量珍貴的歷史記憶、藝術經驗的同時,亦表達了自己對莆仙戲劇目改編、創作與表演藝術的獨到見解。


    經過認真拜讀,我感到本書具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其一,美煊先生的戲劇學術研究在莆仙戲劇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作為福建省莆仙戲劇史研究的重要專家、莆仙戲學術研究的代表性地方學者,他繼承了 20 世紀 50 至 60 年代莆仙戲劇史及傳統藝術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在黃文狄、陳嘯高、朱國福等前輩戲劇家及謝秋雁、陳長城、陳佳潤等本地文史學者的基礎上,對莆仙戲的歷史源流、演變、特色、地位等進行了繫統、深入的梳理與研究,取得一繫列豐碩成果。在 20 世紀 60 年代及 80 年代,因為工作關繫,他曾數次陪同著名南戲研究專家劉念茲先生在莆進行南戲遺存的田野調查,這使他對莆仙戲的歷史淵源南戲的關繫等有較全面的認識,並在劉先生的影響下,對莆仙戲劇種及傳統劇目研究的多個根本性問題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某些觀點,經常被國內戲劇界同仁所引用,特別對本省的戲劇研究後輩學者,或多或少起到借鋻與互證的作用。


    其二,美煊先生對中國戲曲“不祧之祖”目連戲的研究有其獨特貢獻。目連戲是中國戲曲的“不祧之祖”,與佛教信仰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繫。目連戲被稱為莆仙戲的“戲母”,在莆仙戲劇種中是具有特殊文化藝術價值的古老劇目,積澱、保留了莆仙戲豐富獨特的傳統表演藝術。其源頭可追溯到唐代變文,與全國流行廣的明代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有所差異。美煊先生在莆仙目連戲的研究上投入巨大工夫,並作出獨特的貢獻。他的研究除了從歷史進行探源辨流,還有諸多個人藝術經驗、學問專長的介入。緣於早年的佛門經歷及在佛學方面的深厚修養,他在研究《傅天鬥》《目連救母》等佛教劇目時得心應手,多有創見。特別是從《傅天鬥》看莆仙戲與北雜劇的淵源關繫、梁武帝與目連戲劇目之關聯、目連南戲結構和大乘佛教形像特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上獲得肯定,為國內外目連戲研究學者提供了重要借鋻,經常被人引用和參考,受到戲劇界的普遍贊譽。


    其三,美煊先生在莆仙南戲關繫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美煊先生對莆仙南戲關繫的研究十分深入。著名戲劇評論家王評章先生充分肯定他:“除了對 58南戲劇目進行一一比對,對明初南戲及未見、明初南戲記載的古劇目,也從古抄本和戲聯中一一鉤沉,並對一些重要的南戲古劇目和本劇種獨有古劇目逐一進行比較、分析、記述,為後來的研究者做了清場開路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他對兩個《》劇本淵源關繫的探究就是例證。《》是中國現存早的南戲劇本,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未被發現之前,一直不見其影。而在莆仙戲傳統劇目中,此劇至 20 世30 年代前仍在盛演。20 世紀 60 年代初,莆田縣編劇小組鄭鶴先生根據老藝人口述加以回憶整理,恢復了劇本原貌。美煊先生當時乃該劇目調查組成員之一,故擁有手資料。他在對《》劇本的比較研究中,發現興化南戲與溫州南戲存在隱秘的淵源關繫,從而大膽提出“閩浙南戲流播影響雙向性”的假設,雖繫推測但理由豐富,具有自成一家的理論參考價值。


    其四,美煊先生對明初南戲古劇目、明初南戲演變的研究有獨到發現。在對莆仙戲與梨園戲源流關繫的研究中,美煊先生敏銳地發現《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中《滿天春》戲曲選本一種,對福建遺存的眾、明初南戲劇目以及福建南戲特有劇目的明刊存本,具有極重要的探討研究價值。《明刊三種》國內無存,乃 20世紀 60 年代英國牛津大學龍彼得教授於歐洲圖書館發現的孤本,文本完整保存了明代梨園戲、南音的真實面貌。在《〈明刊三種〉戲曲劇本價值之我見》一文中,他認為該書刊載的閩南方言折子戲古本及引言所述的明刊《荔鏡記》等,不僅是閩南地區也是福建整個“南戲區”早期方言劇作的重要佐證;以其刊梓年代而論,是福建現存早的戲文作品。他從劇目《劉奎》首出“戲上戲”裡,挖掘出《蘇小卿月夜泛茶船》《孟月梅寫恨錦香亭》這兩個僅存殘南戲劇目原本中的部分重要情節明時期其在閩南一帶演出的史實,並以之與莆仙戲遺存的明代南戲近似劇目《鐘景期》相比對,勾勒出《蘇》《孟》二劇原本佚失、停演後,至明代分別被改編為新的傳奇劇目之演變過程。此外,他還通過列舉《滿天春》戲曲文本與莆仙戲傳統寫本存有眾多通用的方言俗字以及沿用雷同的文字符號等,論證了閩南與莆仙早期南戲的誕生和流傳屬於同一血統,存在相互影響和促進的因緣關繫。


    其五,美煊先生以編劇和學者的雙重視角見證和記錄了莆仙戲的當代史。美煊先生於 1960 年初進入莆仙戲專業劇團工作,一年多後轉到莆田縣編劇小組,厥後一直從事莆仙戲劇本編寫與戲曲學術研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莆仙戲改革、發展歷史進程的主要見證者和參與者之一。在本論集中,他詳細記述了解放初期莆仙戲劇界“三改”、搜集統計古抄本、整理改編傳統劇目、發掘搶救表演科介、莆仙戲六度晉京、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莆仙戲以及本劇種流播臺灣等諸多歷史細節,並對現當代有突出貢獻的已故名老藝人的生平事跡及藝術成就作了追述與點評。這些記述性文章,與他的大小劇作、學術論文一樣,都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莆仙戲歷史文化研究資料。


    故此,本論集被列為“莆田市文藝精品工程扶持項目”,得到評審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得到莆田市有關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實屬情理之中。


    楊美煊先生是我素來敬重的前輩。結緣頗早,相識則較遲。我從小愛看莆仙戲,次看《孟麗君》便為之驚艷,從此成為他的戲迷。參加工作後與他有幾面之緣,然未作深入的交談。直至 2011 年我赴城廂區委任職後,因工作關繫,和他有了近距離接觸,相談甚契,遂成忘年之交。我在牽頭龜山文化生態旅遊區規劃論證的過程中,得到他的悉心指教與幫助。2013 年我調任市委宣傳部後,曾主持“新莆田二十四景”評選、牽頭協調莆仙戲傳承保護及院團體制改革等,他都積極建言、大力支持。折服於他淵博纔學之餘,我也深深感受到他對莆仙戲的熱愛及守護中華文脈的強烈責任感。


    蒙美煊先生錯愛,幾番囑我為本論集撰序存念,自忖纔疏閱淺,一直不敢允承。2020 年春節前夕,我偕有關人員登門慰問先生,他又一次提起此事,讓我愧疚不已,心想待回去看完書再說。詎料數日之後,“新冠”疫情蔓延全國,十數億人居家“修省”。於此“長寒假”期間,枯坐書齋,得以有充足時間拜讀先生的一繫列著作。掩卷之餘,時有景行仰止之嘆。一夕,偶然翻到先生 1993 年正月所作《龜洋古剎》初版後記中的兩段話:“法不孤起,緣會而生;眾緣會合,事無不成。”“深秋時節請停俗務,閉門謝客,日夜埋頭筆耕,一連半載,辰,概未停筆……本書乃眾緣所生而成。”讀之不禁腸熱,遂慨然命筆,勉力為之。


    我對戲劇談不上研究,隻是在閱讀美煊先生一繫列著作的基礎上,將有關專家、學者對他劇作和學術成果的已有評介作一個簡單的彙總和梳理,結合個人與他平素的交往交流,談一些粗淺的感受。旨在讓部分不太熟悉美煊先生的讀者,對他的生平與作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疏謬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但願此文可博先生一哂,諒我班門弄斧之陋,復感薛譚學謳之誠。


    謹為序。


     


    庚子驚蟄於莆陽


    (王鴻: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莆田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