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海峽兩岸陶瓷藝術口述史(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口述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民間藝術
    【市場價】
    2196-3184
    【優惠價】
    1373-1990
    【作者】 黃忠傑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民間藝術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48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開
    紙張:銅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3484866
    作者:黃忠傑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4月 

        
        
    "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口述史叢書(第二輯)被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規劃項目,《海峽兩岸陶瓷藝術口述史》是該叢書中的一本。本書通過對海峽兩岸陶瓷藝術傳承人的訪談,借由口述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結合史料,溯其源流,探其流變,研究兩岸陶瓷工藝美術的文化淵源及其民間工藝的傳承關繫,探討民間陶瓷工藝生產的運作機制與模式。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李豫閩,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美術學一級博士後流動站帶頭人。福建省政協委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審委員,文化部、*研究生教育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會,*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委員,中國·閩南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專家委員會委員,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及傳承人申報評選專家,福建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1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文化名家”。
    *作者簡介
    黃忠傑,博士,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院東亞藝術史博士後。2010年,荷蘭普林希霍夫國立瓷器博物館亞洲部訪問學者;2011年,德國德累斯頓茨溫格爾宮國立博物館亞洲部訪問學者;201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GETTY 獎學金”立項,赴意大利佛羅倫薩研究文藝復興美術史。2017年,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纔。發表論文20餘篇,著作4部,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各1項,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項目1項。

    主編簡介


    李豫閩,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美術學一級博士後流動站帶頭人。福建省政協委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審委員,文化部、*研究生教育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會,*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委員,中國·閩南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專家委員會委員,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及傳承人申報評選專家,福建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1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文化名家”。


    *作者簡介


    黃忠傑,博士,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院東亞藝術史博士後。2010年,荷蘭普林希霍夫國立瓷器博物館亞洲部訪問學者;2011年,德國德累斯頓茨溫格爾宮國立博物館亞洲部訪問學者;201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GETTY 獎學金”立項,赴意大利佛羅倫薩研究文藝復興美術史。2017年,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纔。發表論文20餘篇,著作4部,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各1項,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項目1項。


     

    目錄
    前 言………………………………………………………………………………… 1
    章 德化窯白瓷制作技藝………………………………………………………… 3
    節 德化窯業的歷史概述… ……………………………………………………………… 5
    第二節 德化窯制瓷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7
    邱雙炯:“因為它合理,所以能存在,以電代柴,纔能造福子孫。”………………… 7
    寇富平:“建白瓷是溫潤而有生命的,給人以親切感。”……………………………… 20
    蘇玉峰:“一理通,百理同,琵琶會彈,二胡就會拉,洞簫就會吹。”……………… 32
    陳明良:“大形一定要先抓好。”………………………………………………………… 42

    前  言………………………………………………………………………………… 1


    章 德化窯白瓷制作技藝………………………………………………………… 3


    節 德化窯業的歷史概述… ……………………………………………………………… 5


    第二節 德化窯制瓷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7


    邱雙炯:“因為它合理,所以能存在,以電代柴,纔能造福子孫。”………………… 7


    寇富平:“建白瓷是溫潤而有生命的,給人以親切感。”……………………………… 20


    蘇玉峰:“一理通,百理同,琵琶會彈,二胡就會拉,洞簫就會吹。”……………… 32


    陳明良:“大形一定要先抓好。”………………………………………………………… 42


    許瑞峰:“口訣是定性的,而我要推陳出新。”………………………………………… 50


    第二章 同安汀溪窯“珠光青瓷”制作技藝………………………………………… 59


    節 同安汀溪窯“珠光青瓷”的歷史概述………………………………………………… 61


    第二節 同安汀溪窯“珠光青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63


    洪樹德:“一輩子隻做一件事。”………………………………………………………… 63


    第三章 建窯黑釉盞制作技藝………………………………………………………… 73


    節 建窯窯業的歷史概述… ……………………………………………………………… 75


    第二節 建窯黑釉盞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77


    孫建興:“建盞的故事還應該繼續講下去。”…………………………………………… 77


    許家有:“滿足嚴苛要求,保留傳統工藝。”…………………………………………… 88


    第四章 漳窯與漳州窯瓷制作技藝…………………………………………………… 97


    節 漳窯與漳州窯的歷史概述… ………………………………………………………… 99


    第二節 漳窯與漳州窯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101


    林俊:“干一行,愛一行。”……………………………………………………………… 101


    第五章 磁灶窯陶瓷制作技藝………………………………………………………… 113


    節 磁灶窯業的歷史概述… ……………………………………………………………… 115


    第二節 磁灶窯陶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116


    吳松森:“手工陶藝永無止境,一次比一次用心,方能掌握精髓。”………………… 116


    吳康為:“陶瓷繪畫是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也是我畢生所熱愛的技藝。”………… 125


    第六章 臺灣北投陶瓷制作技藝……………………………………………………… 131


    節 北投窯業的歷史概述… ……………………………………………………………… 133


    第二節 臺灣陶瓷史研究專家口述北投陶瓷史… …………………………………………… 134


    陳新上:“臺灣陶瓷史研究是我的工作。”………………………………………… 134


    第七章 臺灣苗栗陶瓷制作技藝……………………………………………………… 147


    節 苗栗窯業的歷史概述… ……………………………………………………………… 149


    第二節 苗栗陶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150


    李明雄:“‘土來走’不僅是家傳技法,更是老祖輩們的思想與精神。”…………… 150


    翁國珍:“我從小就喜歡喝茉莉花茶,它有家鄉的味道。”…………………………… 155


    鄧淑惠:“講述苗栗老陶師的故事。”…………………………………………………… 160


    第八章 臺灣鶯歌陶瓷制作技藝……………………………………………………… 171


    節 鶯歌窯業的歷史概述… ……………………………………………………………… 173


    第二節 鶯歌陶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174


    吳明儀:“做硘是一場工法與心法的對話。”…………………………………………… 174


    第九章 臺灣南投陶瓷制作技藝……………………………………………………… 183


    節 南投窯業的歷史概述… ……………………………………………………………… 185


    第二節 南投陶瓷制作技藝傳承人口述史… ………………………………………………… 186


    陳坤杉:“希望能扮演好傳統制陶功夫的傳承角色。”……………………… 186


    參考文獻………………………………………………………………………………… 198


    後  記………………………………………………………………………………… 200

    前言
    為何要用口述歷史的方式做民間工藝研究?
    在文字出現之前,口述和記憶是人類文化傳播的途徑。遊吟詩人與部落祭司可能是早的歷史學家,他們通過鮮活的語言與生動的敘述,將記憶、思想與意志誠懇地傳遞給下
    一代。漸漸地,人類又發明了圖畫、音樂與戲劇,但當它們尚在雛形之時,其他一切的交流媒介都僅僅作為口頭語言的輔助工具——為了更好地講述,也為了更好地聆聽。
    文字比語言更繫統,更易於辨識,也更便於理解。文字繫統的逐漸成形促使人們放棄了口頭傳授,口頭語言成為了可視文字的輔助,開始被冷落。然而,口述在人類的文明中從未消逝,它們隻是借用了其他媒介的外殼,悄然發生作用。它們演化成了宗教儀式與節慶祭典,化身為民間歌謠與方言戲劇,甚至是工匠授徒時的秘傳心訣,以及祖母說給兒孫聽
    的睡前故事。
    18 世紀至 19 世紀的歐洲,殖民活動盛行,社會科學迅速發展,學者們在面對完全陌生的文明時,重新認識到口述歷史的重要性。由此,口述歷史重新回到主流學術界的視野
    中,但僅僅作為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輔助研究方法,仍處於比較次要的地位。

    為何要用口述歷史的方式做民間工藝研究?


    在文字出現之前,口述和記憶是人類文化傳播的途徑。遊吟詩人與部落祭司可能是早的歷史學家,他們通過鮮活的語言與生動的敘述,將記憶、思想與意志誠懇地傳遞給下


    一代。漸漸地,人類又發明了圖畫、音樂與戲劇,但當它們尚在雛形之時,其他一切的交流媒介都僅僅作為口頭語言的輔助工具——為了更好地講述,也為了更好地聆聽。


    文字比語言更繫統,更易於辨識,也更便於理解。文字繫統的逐漸成形促使人們放棄了口頭傳授,口頭語言成為了可視文字的輔助,開始被冷落。然而,口述在人類的文明中從未消逝,它們隻是借用了其他媒介的外殼,悄然發生作用。它們演化成了宗教儀式與節慶祭典,化身為民間歌謠與方言戲劇,甚至是工匠授徒時的秘傳心訣,以及祖母說給兒孫聽


    的睡前故事。


    18 世紀至 19 世紀的歐洲,殖民活動盛行,社會科學迅速發展,學者們在面對完全陌生的文明時,重新認識到口述歷史的重要性。由此,口述歷史重新回到主流學術界的視野


    中,但僅僅作為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輔助研究方法,仍處於比較次要的地位。


    20 世紀初,歐洲史學界掀起了一股“新史學”風潮,反對政治、哲學和意識形態對歷史研究的干擾,提倡從人的角度理解歷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口述史研究迅速地流行開來,在美國和歐洲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研究模式:以哥倫比亞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學術核心的美國口述史項目,大多傾向“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從社會精英的個人經歷著手,以小見大;英國則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審視歷史,扎根於本土文化與人文傳統,力求擺脫“官方敘事”的主觀


    影響。


    長久以來,口述史處在一種較為尷尬的處境:不可或缺,卻又不受重視。傳統史學家認為,口頭語言相較於書面文字 與歷史文物,具有隨意性、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進行


    信息傳遞時容易出現遺漏和曲解,因此口述史的材料長期被排除在正式史料之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口述史的諸多“先天缺陷”在“二戰”後主流史學的轉向過程中,逐步演化為“後天優勢”。在傳統史學宏大史觀的作用下,個人視角與情感表達往往被忽略,志怪傳說與稗官野史在保守派學者眼中不足為信,而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源,正是民族與國家生命力之所在:腦海中的私人記憶,不會為暴政強權所篡改;工匠師徒間的口傳心授,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實踐中歷久彌新;目擊者與親歷者的現身說法,常常比一切文字資料更具有說服力。


    口述史適於研究的對像有三: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個人視角;二是私密性較強的領域與行業;三是個人經歷與歷史進程之間的交融與影響。當我們將以上三點作為標準衡量我們的研究對像——海峽兩岸民間工藝美術時,就能發現口述史作為方法論的重要意義。


    首先,以口述史的方式來研究民間工藝,必然凸顯其民間性,即“自下而上”的視角。本質上說,是將歷史研究關注的對像從精英階層轉為普通人民大眾;確切地說,是關注一批既普通又特別的人群——一批掌握家族式技藝傳承或由師徒私授培養出的身懷絕技之人,把他們的願望、情感和心態等精神交往活動當作口述歷史的主題,使這些人的經歷、行為和記憶有了進入歷史的機會,並因此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甚至它能幫助那些從未擁有過特權的人,尤其是老年手工藝從業者,逐漸地獲得關注、尊嚴和自信。由此,口述史成為一座橋梁,讓大眾了解民間工藝,也讓處於社會邊緣的匠師回到主流視野。


    其次,由於技藝傳承的私密性和家族式內部傳衍等特點,民間工藝的口述史往往反映出匠師個人的主觀視角,即“個人性”的特質。而記錄由個人親述的生活、工作和經驗,重視從個人的角度來體現歷史事件,則如親歷某一工程的承攬、施工、驗收、分紅等。尤其是訪談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年長匠師時,他們談到某一個構思或題材的出現過程,常常會鉤沉出一段歷史,透過一個事件、一場風波,就能看出社會轉型期的價值觀變革,甚至工業技術和審美趣味上的改變。一個親歷者講述對重大事件的私人記憶,由此發掘出更多被忽略的史料——有可能是真實、生動的史料,這便是對主流歷史觀的補充、修正或改寫。


    民間藝人樸實無華的語言,能直接表達出他們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追求。漳浦百歲剪紙花姆林桃,一輩子命運坎坷。她三歲到夫家當童養媳,十三歲與丈夫成親,新婚第二天丈夫出海不歸,她守了一輩子寡。可問她是否覺得自己一生不幸時,她說:“我總不能天天哭給大家看,剪紙可以讓我不去想那些淒慘和苦痛。”有學生拿著當地其他花姆十分細膩的剪紙作品給她看,她先是客氣地誇贊幾句,接著又說道:“細致顯得雜,粗獷的比較大方!”這就是林桃的美學思想。林桃多次談到,她所剪的動物形像,如豬、牛、羊,都是她早年熟悉但後來不再接觸的,是憑借記憶剪出形態的,而猴子、大像、烏龜等她沒見過的動物,則是憑想像,以剪紙表現出想像的“真實”。


    後,口述史讓社會記憶成為可能。純粹的歷史學研究,提出要對歷史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考察,力圖從整體上去把握它,這僅憑借傳統式的文獻和治史的方法很難做到,口述史卻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采訪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通過他們的口述,往往能夠獲得許多在官修典籍、方志、藝文志中難以尋見的珍貴材料,諸如家族的移民史、親屬與家族內部關繫、技藝傳承譜繫、個人生命史,抑或是行業內部運作機制與生產方式等。這些珍貴資料,可以對主流的宏大敘事史學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史料補充。


    從某種意義上說,民間工藝口述史的采集,還具有搶救性研究與保護的性質。因為許多門類工藝屬於稀缺資源,傳承不易,往往代表性傳承人去世,該項技藝就消失了,所謂“人絕藝亡”正是這個道理。2002 年,我與助手赴廈門市思明區采訪陳鄭煊老人,當時他已九十多歲高齡。幾年後,陳老去世,福建再無皮(紙)影戲傳承人。2003 年,我采訪了東山縣銅陵鎮剪瓷雕傳承人孫齊家,他是東山關帝廟山川殿剪瓷雕制作者(關帝廟 1982 年大修時,他與林少丹對場剪粘)。兩年後,孫先生去世,該技藝家族中僅有其子傳承。2003 年至 2005 年,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師生數次采訪泉州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家黃奕缺,後來黃奕缺與海峽對岸的布袋戲大家黃海岱同年先後仙逝,成為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界的一大憾事。


    福建文化是中原漢文化南遷的一個分支,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漳、泉不少漢人移居臺灣,並將傳統工藝的種類、樣式帶到臺灣。隨著漢人社會逐步形成,匠師因業務繁多而定居臺灣,成為閩地傳統民間工藝傳入臺灣的代傳人。歷經幾代傳承,這些工藝種類的技藝和行規被繼承下來。我們欣喜地看到,鹿港小木花匠團錦森興木雕行會每年仍在過會(行業慶典),這個清代中期傳入臺灣的專門從事建築裝飾和佛像雕刻的行會仍在傳承。由早期的行業自救演化為行業自律的習俗,正是對文化傳統的尊崇和堅守。


    清代以降,在臺灣開佛具店的以福州人居多;木雕流派眾多,單就閩南便分為永春、泉州、同安、漳州等不同地域班組;剪瓷雕、交趾陶認平和人葉王為祖,又有同安潮汕人從業;金銀飾品打造既有福州人,亦有閩南人、潮汕人;織繡業則以福州人居多。可以說,海峽兩岸民間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充分說明了閩臺同根同源,同屬於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是臺灣民間工藝的原鄉,臺灣是福建民間工藝的傳播地。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中原文化傳至福建,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生產和建設,在漫長的融合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文化在地性的特征。同樣,福建民間工藝傳播到臺灣,有其明確的特點,但亦演變出個性化的特征,題材、內容、手法上均有所變化。尤其新近二十年,臺灣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浪潮的推動下,有了許多民間工藝的創造,並在“深耕在地文化”方面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實踐,使得當地百姓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資源,珍惜和保護文化遺產是每個人的職責。這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鋻。


    如此看來,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口述史的研究目的不能僅局限在對往事的簡單再現,而應深入到大眾歷史意識的重建上來,延長民族文化記憶的“保質期”,使得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夠理解、接納,甚至喜愛傳統文化。誠如當代口述史學家威廉姆斯(T.Harry Williams)所說:“我越來越相信口述史的價值,它不僅是編纂近代史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還可以為研究過去提供一個不同尋常的視角,即它可以使人們從內心深處審視過去。”“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口述史叢書”能夠在揭示歷史深層結構方面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而且還能對“文化臺獨”予以反駁。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對海峽兩岸民間工藝的田野調查,始於 20 世紀 50 年代。1950 年,吳啟瑤先生曾沿著福建沿海各縣市,搜集福鼎餅花和閩中、閩南木版年畫資料進行研究。1990 年,我與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繫大一在讀學生邱志傑,以及漳州電視臺對臺部副主任李莊生、慕克明,在漳州中山公園美術展覽館二樓對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顏文華兄弟及三位後人進行采訪拍攝;1995 年,我作為福建青年學者代表團成員訪問臺灣,開啟對海峽兩岸民間工藝的田野調查。


    2005 年大年初五,我與碩士生黃忠傑、王毅霖等從漳州出發,考察漳浦、雲霄、東山、詔安等縣的剪瓷雕、金漆畫、木雕、彩繪等,對德化和永安的陶瓷、漆籃、制香工藝,以及泉州古建築建造技藝進行走訪和拍攝,等等。2006 年 8 月,我與碩士生黃忠傑應臺灣成功大學邀請,對臺灣本島各縣市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田野調查,走訪了高雄、臺南、屏東、嘉義、臺東、彰化、臺中、臺北的二十多位“傳統藝術薪傳獎”獲獎者,考察了木雕、石雕、彩繪、木偶頭雕刻、交趾陶、剪瓷雕、陶瓷、捏面、紙扎等項目。2007 年 5 月,福建師範大學建校一百周年之際,在倉山校區邵逸夫科學樓舉辦了“漳州木雕年畫展覽”。2007 年夏,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專業師生與臺灣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師生組成“閩臺民間美術聯合考察隊”,對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市的傳統工藝、樣式及土樓建造工藝進行考察。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了《中國設計全集·民俗篇》(商務印書館 2013 年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漳州卷》(中華書局 2013 年出版)、《中國剪紙集成·福建卷》(在編)、 《中國少數民族設計全集·畬族卷》(在編)、 《中國少數民族設計全集·高山族卷》(在編)的撰寫任務,成為南方“非遺”研究與保護,以及民間工藝研究的重要基地。這些工作都為本套叢書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


    編輯出版本套叢書的構想,得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原社長黃旭先生的鼎力支持,雙方單位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黃旭先生高瞻遠矚,清醒地意識到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口述史作為“新史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因為涉及海峽兩岸,更顯出意義非同凡響;林彥女士作為叢書的策劃編輯,承擔了大量繁重的項目組織和協調工作,使叢書編寫和出版工作有序地推進。另外還有許多出版社同仁為此付出了辛苦勞動,一並致謝!


    李豫閩


    2017 年 7 月 10 日

    在線試讀

    • 前言


    區域是依據地理環境的差異和族群分布的不同,以及在 歷史沿革中不同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所形成的特殊人文地 帶。區域文化則是在這個特殊人文地帶上隨著時間和空間的 演替而產生的價值觀念和心理狀態的綜合體,它是人類思想、 行為與活動產品的總和,也是人們研究和理解各種人文現像 的前提。閩臺區域文化是世界眾多區域文化中的典型,它與 其他諸如吳越文化區、印第安文化區一樣都帶有地域文化的 差異性與同一性。


    福建與臺灣地區雖然在各自的物華和人文因素上有所差 異,但是從文化構成的深層理論上來分析,兩地的思想觀念、 生活習俗、方言繫統、宗族信仰以及民間文藝,卻是一脈相 通的。因而,閩臺之間的文化同一性,是本質的、主導的, 閩臺區域也應當被視為一個共同的文化區。閩臺兩地相同的 文化屬性,為研究閩臺民間美術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理論 與實證依據,它要求我們在進行兩地的民間美術比較研究過程中,應當圍繞閩臺的地緣、血緣、文緣、史緣以及法緣關 繫展開論述,並將民間美術的事項與特征研究,置入大的社 會背景與文化氛圍中進行綜合的考量。


    作為閩臺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臺兩地的陶瓷工 藝美術史是閩海邊陲的福建先民與臺灣先民在漫長的社會交 往中,在復雜的外來文化衝擊下,創造文化形態。 由於受到兩地“海口型”文化的影響,福建與臺灣地區的陶 瓷工藝美術彰顯出了混雜而又多重的表現形態,這為兩地的 田野調查與社會實踐帶來了諸多的障礙。為了釐清研究的思 路,在此,我們以“口述歷史”(Oral history)的形式推動 兩岸的陶瓷工藝美術史研究。


    口述歷史是歷史研究的體裁之一,也是研究古代歷史的 一種現代方法。它和傳統書面文獻的不同點在於,它是透過口述人的聲音來重獲以往發生的歷史事件,采訪者所采錄的


    聲音、影像都是當下活著的人,透過引導這些從業者的方式, 去述說和追憶往昔的瞬間與消逝的人文。


    透過聲音去取得歷史,是本書的核心價值。陶藝匠人在透過采訪者引導時會產生一定的反饋作用,因此能回溯更為豐富的歷史面貌;但另一方面,技藝與真實的歷史瞬間也存在差異,故而,本人在訪談之前便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有所考量。首先,在客觀的歷史維度中去做出判斷,分辨出其中的“歷史價值”;其次,有意識地去引導陶瓷傳承人進行訪談;後,根據他們口述的資料,加以客觀真實的整理、歸納、分析和判斷,從而組織完成一段口述的歷史訪談記錄。


    於是,本書所進行的兩岸陶藝傳承人口述歷史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搜集珍貴的資料,用於彌補以往一般傳統文獻的缺漏與不足;同時現代化的錄音與影像采集,也成為日後深入研究兩岸民間傳承人生命史的重要佐證。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言:“躬親其役或目睹其事之人,猶有存者。采訪而得其口說,此即口碑性質之史料也。”①口述歷史的資料與文本,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歷史的一個脈絡。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