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華圖像文化史·宋代卷 上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市場價】
    2185-3168
    【優惠價】
    1366-1980
    【作者】 韓叢耀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藝術史/藝術思想史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49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7904908
    叢書名:中華圖像文化史

    作者:韓叢耀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6月 


        
        
    "

    編輯推薦
    通過中華圖像文化史的研究,還原中華民族上萬年的生活形態、思想觀念和精神歷程,啟發讀者從人類視覺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圖像文化的重要價值。
    本書的編著體現了可貴的創見性,在圖像的生產場域、自身的構成場域和其社會傳播場域所建構的語境中闡釋圖像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史學研究領域的不足,不僅凸顯了圖像的文化史學價值,更為今後圖像學研究開闢了具有中華文化特點的學術路徑。 
    內容簡介
    《中華圖像文化史·宋代卷(上)》是“中華圖像文化史”叢書的一卷,采用圖像學的方法,對宋代圖像的生產場域、構成場域和傳播場域進行了深入分析,還以《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經典圖像為例對宋代的繪畫進行了圖像描述和圖像研究。書中的圖像史研究不僅僅停留在描述和記載,它用“原樣”加以呈現,用 “原圖”加以分析,選錄的圖像不僅具有經典性和代表性,同時觸及了在過去的圖像研究中備受忽視的廣泛的“非藝術”領域,不僅展現了中華圖像文化的廣泛性和博大精深,更凸顯了其文化史學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邵曉峰: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江蘇青年社科英纔(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全省20名)、江蘇省政府“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學術領軍人纔、2006年中國博士後基金獲得者、2006年度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主持人。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者邵曉峰: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江蘇青年社科英纔(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全省20名)、江蘇省政府“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學術領軍人纔、2006年中國博士後基金獲得者、2006年度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主持人。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主編韓叢耀,南京大學教授,中華圖像文化研究所所長。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教學成果二獎,兩次獲得中國個人藝術成就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先後獨立完成法國、以色列的科學、哲學研究課題;兩次獨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6次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長期從事圖像傳播學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兼任法國歐亞印像交流協會(ISASES)顧問,在國內外發表攝影作品2000餘幅,遠赴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瑞士、南非等國家和臺灣訪學或講學。在海內外出版專著《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6卷)(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日本東京大學出版社即出日文版)、《圖像傳播學》(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江蘇省第十一屆社科獎)、《圖像:一種後符號學的再發現》、《圖像:主題與構成》、《中國影像史》(10卷)等35部,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
    目錄
    目錄CONTENTS

    導 論 001章 宋代社會文化圖景 007
    節 宋代的疆域、政區與人口 008
    第二節 宋代的政治與軍事 012
    一、“崇文抑武”的國策 014
    二、兩宋遭遇的對手空前強大 016
    三、宋朝在疆域上的先天不足 016
    第三節 宋代的經濟與科技 018
    第四節 宋代的宗教與文藝 022
    一、宋代的佛教與道教 022
    二、宋代的文化藝術 027
    小 結 039
    目錄CONTENTS


    導 論 001
    章 宋代社會文化圖景 007

    節 宋代的疆域、政區與人口 008

    第二節 宋代的政治與軍事 012

    一、“崇文抑武”的國策 014

    二、兩宋遭遇的對手空前強大 016

    三、宋朝在疆域上的先天不足 016

    第三節 宋代的經濟與科技 018

    第四節 宋代的宗教與文藝 022

    一、宋代的佛教與道教 022

    二、宋代的文化藝術 027

    小 結 039


    第二章 宋代圖像文化總貌 041

    節 宋代圖像發展歷程 042

    第二節 宋代圖像分類辨析 046

    第三節 宋代痕跡性圖像辨析 050

    第四節 宋代相似性圖像辨析 054

    第五節 宋代像征性圖像辨析 060

    第六節 宋代的特別圖像辨析 066

    一、禮儀圖像 067

    二、時政圖像 080

    三、生產圖像 091

    四、科技圖像 100

    五、日本留學生筆下的中國圖像 102

    小 結 115


    第三章 宋代圖像生產場域 117

    節 宋代壁畫的材料與技術 118

    第二節 宋代卷軸畫的制作材料 126

    第三節 宋代圖像生產中的粉本 132

    一、宋代圖像制作與粉本 132

    二、李嵩四幅貨郎畫的視覺描述 135

    三、李嵩貨郎畫的粉本運用模式 137

    第四節 宋代畫院圖像生產模式 142

    第五節 宋代水陸畫的社會形態 148

    小 結 153


    第四章 宋代圖像構成場域 155

    節 宋代壁畫的圖像構成 156

    一、宋代壁畫概述 156

    二、宋代壁畫的圖像構成 157

    第二節 宋代版畫的圖像構成 166

    一、宋代版畫圖像概述 166

    二、宋代版畫的圖像構成——以《彌勒菩薩像》《四美人圖》為例 169

    第三節 宋代瓷畫的圖像構成 174

    一、宋代瓷畫概述 174

    二、宋代瓷畫的圖像構成——以磁州窯為例 175

    第四節 宋代繡畫、緙絲畫的圖像構成 180

    一、宋代繡畫的圖像構成 180

    二、宋代緙絲畫的圖像構成 182

    第五節 宋代畫像石的圖像構成 188

    一、趙翁墓畫像石 188

    二、趙翁墓畫像石的圖像構成 189

    三、南宋播州楊粲夫婦合葬墓中畫像石 192

    第六節 宋代絹畫、紙畫的圖像構成 194

    一、宋代絹畫、紙畫概述 194

    二、宋代絹畫、紙畫的圖像構成 194

    小 結 209


    第五章 宋代圖像傳播場域 211

    節 落款、題跋與圖像傳播 212

    第二節 裝裱與圖像傳播 220

    第三節 買賣與圖像傳播 226

    一、圖像生產者的構成 226

    二、買賣與流通場所 227

    三、市場競爭與傳播 229

    四、買賣與傳播 229

    第四節 官方收藏與圖像傳播 234

    第五節 私人收藏與圖像傳播 238

    一、文人收藏與傳播 238

    二、文人收藏對皇室權臣的影響 242

    三、官僚機構中的圖畫陳設 243

    四、圖像收藏與鋻識的著作 245

    第六節 圖文互動與圖像傳播 248

    第七節 雕版印刷與圖像傳播 254

    小 結 264


    第六章 宋代繪畫的圖像描述 267

    節 《清明上河圖》的圖像描述 268

    一、《清明上河圖》的題跋、流傳與著錄研究 272

    二、《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寓意研究 273

    三、《清明上河圖》中的城市規劃、建築、景觀、橋梁、家具研究 273

    四、《清明上河圖》的綜合性研究 274

    五、《清明上河圖》的其他研究 276

    第二節 《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描述 278

    一、《韓熙載夜宴圖》的斷代與作者研究 280

    二、《韓熙載夜宴圖》的版本研究 281

    三、《韓熙載夜宴圖》的章法研究 282

    四、《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家具與室內陳設研究 283

    五、《韓熙載夜宴圖》的綜合研究 284

    六、《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服飾、樂舞等其他研究 286

    第三節 《芙蓉錦雞圖》的圖像描述 288

    第四節 《寫經羅漢圖》的圖像描述 292

    第五節 《梅花喜神譜》的圖像描述 296

    第六節 《平江圖》的圖像描述 300

    第七節 《中興四將圖》的圖像描述 304

    第八節 《西園雅集圖》的圖像描述 308

    第九節 《十王圖》的圖像描述 316

    小 結 325


    第七章 宋代繪畫的圖像分析 327

    節 《清明上河圖》的圖像分析 328

    第二節 《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分析 334

    第三節 《芙蓉錦雞圖》的圖像分析 342

    第四節 《寫經羅漢圖》的圖像分析 344

    一、《寫經羅漢圖》中的案 344

    二、《寫經羅漢圖》中的屏風 345

    三、《寫經羅漢圖》中的鬥栱、瓦當 347

    四、《寫經羅漢圖》中的執筆法 348

    五、《寫經羅漢圖》的畫風、畫法 348

    第五節 《梅花喜神譜》的圖像分析 350

    第六節 《平江圖》的圖像分析 354

    一、《平江圖》的圖式 354

    二、《平江圖》的表現內容 355

    三、《平江圖》的規劃形式 358

    四、《平江圖》的城市功能分區 360

    第七節 《中興四將圖》的圖像分析 362

    第八節 《西園雅集圖》的圖像分析 368

    第九節 《十王圖》的圖像分析 372

    小 結 377
    前言
    前 言
    圖像是人類古老而又不斷綿延煥新的文化基因,每一視覺圖式都映現著人類的精神範式。從類人拿起根木棒、擲出塊石頭起,它就伴隨著人類,表征著人類的情感與對自然、對世界的認知,記錄著人類走過的所有歷程,形成自類人到人類、直至今天的完整的文化DNA譜繫。人類在地球上已生存了數十億年之久,但人類社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卻隻有數千年,並且在這數千年的歷程中,人類大部分文明進化形態仍然隱含在視覺書寫的圖像範式之中未被領會。
    圖像形態是一個民族悠久的文化符碼,它不但是一種像征形態,還是一種相似形態,更是一種跡像形態。它痕跡性或說生物性地葆有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比文字更古老更直觀更真實。圖像天生具有視覺傳播的指涉性、像征性、類比性、痕跡性等優勢,自然地留存著人類物質文明的和非物質的原生形態,正是其所蘊涵的無比豐盈繁復的人類歷史文化內核,使人類在歷經一次次社會浩劫和面對一場場巨大的自然災難後,仍有復生與崛起的力量。
    圖像直觀而方便,閱讀起來簡單快捷,但有時要真正讀懂它卻並非易事。圖像既是上天饋贈給人類的智慧,又是上天對人類智慧嚴苛的考驗。它將神秘的人世密碼寫在每一個人都看得到、看得懂的圖式中,卻將解密的法則藏在圖式隱晦的深處。圖像簡單而艱澀,直觀而難解。圖像隻能慢慢細讀,慢慢發現,慢慢悟道。

    前 言


    圖像是人類古老而又不斷綿延煥新的文化基因,每一視覺圖式都映現著人類的精神範式。從類人拿起根木棒、擲出塊石頭起,它就伴隨著人類,表征著人類的情感與對自然、對世界的認知,記錄著人類走過的所有歷程,形成自類人到人類、直至今天的完整的文化DNA譜繫。人類在地球上已生存了數十億年之久,但人類社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卻隻有數千年,並且在這數千年的歷程中,人類大部分文明進化形態仍然隱含在視覺書寫的圖像範式之中未被領會。


    圖像形態是一個民族悠久的文化符碼,它不但是一種像征形態,還是一種相似形態,更是一種跡像形態。它痕跡性或說生物性地葆有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比文字更古老更直觀更真實。圖像天生具有視覺傳播的指涉性、像征性、類比性、痕跡性等優勢,自然地留存著人類物質文明的和非物質的原生形態,正是其所蘊涵的無比豐盈繁復的人類歷史文化內核,使人類在歷經一次次社會浩劫和面對一場場巨大的自然災難後,仍有復生與崛起的力量。


    圖像直觀而方便,閱讀起來簡單快捷,但有時要真正讀懂它卻並非易事。圖像既是上天饋贈給人類的智慧,又是上天對人類智慧嚴苛的考驗。它將神秘的人世密碼寫在每一個人都看得到、看得懂的圖式中,卻將解密的法則藏在圖式隱晦的深處。圖像簡單而艱澀,直觀而難解。圖像隻能慢慢細讀,慢慢發現,慢慢悟道。


    洗去塵世的嘈雜與浮躁,擦拭積落在中華圖像上歷史與現實的重重浮塵,寧心,靜氣,親近,體認,讓思緒隨中華民族的演進史起伏,無我而往,無限地接近源始旨意,閃現出原本如是的歷史場景,映現出中華文化原本的模樣和它自身的文明歷程。


    世界文明史上著名的幾大古代文明,有的已經湮滅,有的文明中心發生了轉移,唯有中華文明從古至今生生不息,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活力,成為這個星球上從遠古走來並向未來奔去的人類文明,成為世界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尤其在圖像文明表征形態上,中華文明承繼著古老華夏優秀文化的基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奉獻給現在和未來人類世界的美好的禮物。


    圖像的存在及其繼往開來的綿延不絕,決定了中華文明形態不隻被記載和建構在文字歷史中,更有圖像與其比肩同行。將文字記載的歷史與視覺書寫形態的歷史緊密結合的考察,纔是對中華文明歷史的完整考察,纔能較為完整地呈現一部人類文明史樣,將中華文明史更具感性地呈現給人們,將人類的古老文明和悠久文化更飽滿地展現給世界。


    對中華圖像文明演進的苦苦探尋,需要有統觀中西、博通古今的知識儲備,需要有善於發現與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更需要有一顆尊重傳統、尊重文化的虔敬之心,要有“實事求是”的做法。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闡釋中華圖像原本的生產場域、構成場域和傳播場域的社會意義,細致規範地分析每一場域中圖像的技術形態、自身形態和社會形態,這纔是描述分析和理解闡釋中華圖像較為完整的方法論。中華圖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需要我們仔細地梳理,需要我們好好地守護。


    探索與發現的道路漫長且並不平坦,但於其中者卻自願囿於其中,自甘靜寂,竟日追索,如得其所。自十七歲入職,十多年恍如一日,每日做著痕跡勘察、步伐追蹤、指紋比對等跡像性圖像的鋻識認定工作;繼又一個十多年恍如一日,專心於軍事采訪、紀錄攝影、藝術創作等相似性圖像的采制編輯工作;第三個十多年恍如一日,篤志教學例證、理論探討、原理結構等像征性圖像的分析闡述工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數十年對跡像性圖像、相似性圖像、像征性圖像的講道理、明原理、求真理的深深思索後,隱約捫獲表征中華文明另一主線的脈息,怦然心動而欲究其源始。於是試圖發現以視覺書寫的圖像形態呈現中華文明的基本模樣,百卷本《中華圖像文化史》的書寫,緣起於此。


    這是平凡而有意義的文明探索與發現的行旅,辨識和閱讀中華圖像就如同面對民族的文化胎記,讓我們再次回到母親的懷抱,嗅到母乳的醇香;嘗試著次大規模地搜集、整理、辨析、描摹出中華文明的圖像形態,恰如嬰兒的吮吸。行思坐想,素懷感恩,願將於其中所得的點滴感悟呈獻分享。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各卷作者雖已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努力,相信仍有不當與錯誤之處,希望讀者諸君批評指正。書稿雖已付梓,但探索與發現的行旅仍在繼續。誠望讀者寬容理解,更期待方家指教,顧視相攜於求索途中。
    媒體評論
    在線試讀
    第五章
    宋代圖像傳播場域
    宋代圖像的傳播顯示了這一時代的顯著特色,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圖像在落款、題跋、裝裱、買賣、收藏以及和詩歌的互動等方面均形成了完整的體繫,宋代繁榮的雕版印刷業對圖像的傳播與推動也是十分有力的。下面我們分別闡釋來自宋代圖像傳播場域的相關信息。
    節 落款、題跋與圖像傳播
    北宋之前的中國繪畫上是沒有畫家落款的。從北宋時期開始,畫家開始落名款。現存兩宋繪畫上寫有簡單題記的有範寬、崔白、郭熙、李公麟、趙令穰、梁師閔、趙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麟、夏珪、李嵩、李迪等人,但他們大多數隻寫有姓名、畫題、年號、時節等少量信息,有的寫在畫面的邊角上或是樹干、山石的隱晦之地。不管作者的動機如何,有一點是明確的,即畫家並不希望其名款讓觀者一目了然,畫家隻以單純的繪畫作品說話,而不摻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崔白的《雙喜圖》、郭熙的《早春圖》《窠石平遠圖》、梁師閔的《蘆汀密雪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李嵩的《貨郎圖》以及李迪的《楓鷹雉雞圖》《獵犬圖》等均是如此。例如,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在畫面中部的一小塊山石上寫有“範寬”二字,較難發現。郭熙《早春圖》,畫幅左側題有“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畫”8個字。題款雖落在空白處,但字特別小。下有“郭熙筆”長方朱文印一方。其《窠石平遠圖》,在畫幅左側邊緣用隸書小字題有“窠石平遠”及&ldq豐戊午年(1078)郭熙畫”,鈐“郭熙印章”一方。鈐蓋作者印章,這在北宋的畫中是很少見的,足見郭熙在當時的地位。梁師閔《蘆汀密雪圖》的後端末尾中上部寫有“蘆汀密雪,臣梁師閔畫”,其中的“臣”字寫得十分小(圖5-1-1),而且梁師閔在題跋之後並不蓋印章,由此可見畫家的謙卑。李唐在《萬壑松風圖》上的隸書款識則題於畫面左上部的遠峰之上,即“皇宋宣和(1124)甲辰春,河陽李唐筆”。遠觀或以為是皴筆。南宋李嵩在其《花籃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的左下方款署“李嵩畫”三個小字,下無印章;在其《骷髏幻戲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的左側署有“李嵩”兩小字款,下無印章。南宋李迪在由多拼絹組成的巨幅(縱189.4釐米,橫210釐米)花鳥畫圖像《楓鷹雉雞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左上角以小字題有&ldqu丙辰歲李迪畫”,字下也不蓋印章。李迪在其《獵犬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右上角以小字題有&ldqu丁巳歲李迪畫”,字下也無印章。

    第五章


    宋代圖像傳播場域


    宋代圖像的傳播顯示了這一時代的顯著特色,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圖像在落款、題跋、裝裱、買賣、收藏以及和詩歌的互動等方面均形成了完整的體繫,宋代繁榮的雕版印刷業對圖像的傳播與推動也是十分有力的。下面我們分別闡釋來自宋代圖像傳播場域的相關信息。


    節 落款、題跋與圖像傳播


    北宋之前的中國繪畫上是沒有畫家落款的。從北宋時期開始,畫家開始落名款。現存兩宋繪畫上寫有簡單題記的有範寬、崔白、郭熙、李公麟、趙令穰、梁師閔、趙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麟、夏珪、李嵩、李迪等人,但他們大多數隻寫有姓名、畫題、年號、時節等少量信息,有的寫在畫面的邊角上或是樹干、山石的隱晦之地。不管作者的動機如何,有一點是明確的,即畫家並不希望其名款讓觀者一目了然,畫家隻以單純的繪畫作品說話,而不摻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崔白的《雙喜圖》、郭熙的《早春圖》《窠石平遠圖》、梁師閔的《蘆汀密雪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李嵩的《貨郎圖》以及李迪的《楓鷹雉雞圖》《獵犬圖》等均是如此。例如,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在畫面中部的一小塊山石上寫有“範寬”二字,較難發現。郭熙《早春圖》,畫幅左側題有“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畫”8個字。題款雖落在空白處,但字特別小。下有“郭熙筆”長方朱文印一方。其《窠石平遠圖》,在畫幅左側邊緣用隸書小字題有“窠石平遠”及&ldq豐戊午年(1078)郭熙畫”,鈐“郭熙印章”一方。鈐蓋作者印章,這在北宋的畫中是很少見的,足見郭熙在當時的地位。梁師閔《蘆汀密雪圖》的後端末尾中上部寫有“蘆汀密雪,臣梁師閔畫”,其中的“臣”字寫得十分小(圖5-1-1),而且梁師閔在題跋之後並不蓋印章,由此可見畫家的謙卑。李唐在《萬壑松風圖》上的隸書款識則題於畫面左上部的遠峰之上,即“皇宋宣和(1124)甲辰春,河陽李唐筆”。遠觀或以為是皴筆。南宋李嵩在其《花籃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的左下方款署“李嵩畫”三個小字,下無印章;在其《骷髏幻戲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的左側署有“李嵩”兩小字款,下無印章。南宋李迪在由多拼絹組成的巨幅(縱189.4釐米,橫210釐米)花鳥畫圖像《楓鷹雉雞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左上角以小字題有&ldqu丙辰歲李迪畫”,字下也不蓋印章。李迪在其《獵犬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右上角以小字題有&ldqu丁巳歲李迪畫”,字下也無印章。


    相比之下,宋徽宗趙佶的題款與花押則十分顯眼,異常豐富,除了畫押“天下一人”以及畫名與題詩,徽宗的落款有多種款式,有“御制御畫並書”“宣和殿御制並書”“宣和殿制”“御制”“御筆寫”“御畫”“××殿御筆”“戲筆寫”等。作為酷愛藝術的皇帝,這是例外,另當別論。


    對於這種簡單落款的行為,當時的文獻也有記載。例如,米芾《畫史》記載:“李冠卿少卿,收雙幅大折枝,一千葉桃,一海棠,一梨花,一大枝上,一枝向背,五百餘花皆背,一枝向面,五百餘花皆面。命為徐熙。餘細閱一花頭下,金書,臣崇嗣上進。”再如,宋人趙希鵠《洞天新錄》記載:“郭熙畫於角有小熙字印。趙大年、永年,則有大年某年筆記,永年某年筆記。”


    也有少數的宋畫題款在上方空白處的,如北宋李公麟臨韋偃《放牧圖》卷,南宋李迪《鷹窺雉圖》軸等。以大篇詩文題在卷後或軸上的,從流傳的作品來看,有兩宋之際的米友仁、南宋的楊無咎、陳容、鄭思肖、龔開和金代的王庭筠等。


    宋代院畫家進呈皇帝的作品,多不落款,其原因在於御用畫家不宜隨便題寫。因此明代高廉在其《遵生八箋》中說:“畫院進呈卷軸,皆有大名家,俱不落款。”


    宋代的供奉畫師也有題寫落款的,想必是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但會在姓名前冠一“臣”字,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如“臣梁師閔”“臣馬麟”等。這一形式影響到了後代,譬如,以繪畫供奉清代內廷的畫官,均使用“臣某某恭繪”的題款之法。


    宋代的一些繪畫上因為有了他人的題跋而成為鋻別是否為真跡的關鍵所在。畫家同時代人題跋的詩文,多是說明書畫的創作過程,對作者及作品的內容與技法予以評價。譬如,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卷1 本身並沒有作者的款印,但是畫上2 和後面的尾紙上都有其好友黃庭堅的題字3(圖5-1-2),這就等於李公麟自書的名款,甚至比李公麟本人的款題還要有用。因為黃庭堅的書法作品流傳於世的比較多,利於後人鋻別比較,而李公麟的字流傳於世的極少,反而難以鋻別。


    類似的例子還有蘇軾《古木怪石圖》卷4,也無作者的款印,但因後接紙上有劉良佐、米芾的詩跋,表明此畫是蘇軾為劉良佐而作,這也是其被鋻定為蘇軾真跡的關鍵所在。


    請他人在畫上題跋甚至成為軼事美談。有一次,蘇軾在杭州宴請賓客。官妓的表演助興,使他畫興大發,於是在一種名貴的小風團箋上畫了一幅墨竹,贈給了官妓,還讓她去找他的好友、大名鼎鼎的詩僧道潛(參寥)題跋。後來這位官妓找到了道潛,他纔思敏捷,即興在畫上題了一首詩,詩曰:“小風團箋已自奇,謫仙重掃歲寒枝。梢頭餘墨猶含潤,恰似疏風洗雨時。”首句誇贊團箋的材質出奇,後三句寫蘇軾的寒竹水墨淋漓,富於生機,深化了蘇軾竹畫的意蘊。這種詩書畫的有機融合,在宋代頗具代表性,也使得這種文人墨戲成為朋友之間交往的潤滑劑,風靡一時,影響深遠。北宋的畫家開始在畫上落款,題寫姓名與時間,或讓他人題跋,其社會化的傳播意義有以下四點:


    其一,藝術傳播方式的革新。


    畫家地位的提升,畫家不再以作畫為恥,逐漸有了自信,有了對於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傳播的意識,這使得畫家的個人名號開始走向文化與歷史的舞臺,呈現出藝術傳播方式上的新型變化。


    其二,信息錄入形式的增加。


    在每件作品的畫面上寫上作畫時間等具體信息,便於畫家對於自己的畫風變遷與水平增進情況進行記錄與審視。


    其三,為藝術作品的收藏、流傳與研究提供方便之門。


    有了畫上的信息,客觀上使得後人可以便捷地掌握作品的作者、真偽、優劣、創作時期等情況,能夠為收藏提供借鋻,為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據。


    其四,豐富了畫面構成形式。


    雖然在蘇軾等宋代文人提出所謂“士人畫”概念的一段時間裡,宋人還沒有完全把題跋和繪畫完美地結合到一起,但是隨著題款藝術的逐漸發展,從早期的小塊、謹慎、不自信的狀態逐漸發展到後來的大膽揮寫,為落款在創作形式上越來越成為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奠定了前期基礎。到了南宋,繪畫圖像上的題跋逐漸流行,對於畫面的進一步解讀、技藝意境的提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畫梅名家揚無咎的墨梅圖像,當時的詩人就開始以詩句傳頌開來,譬如,趙蕃《題楊(揚5)補之畫梅》詩曰:“翠條橫侵鶴膝枝,江南籬落雪殘時。楊(揚)郎筆下煙嵐集,留作晴窗覓句資。”


    曾豐《題楊(揚)補之梅二首》詩曰:“竹籬茅舍養吾清,正恐人間識姓名。


    毛潁傳神偶相似,爭先快睹輒傾城。”


    揚無咎還繪有《雪梅圖》卷(圖5-1-3),絹本水墨,縱27.1釐米,橫144.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雪梅圖》卷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前後有他人的題跋。《雪梅圖》的構圖十分獨特,僅僅描繪幾枝梅枝由畫面的右上端探出,間以幾簇竹葉。是圖體現了揚無咎創造的兩種畫梅的方法:圈花法與烘染法。枝條以濃墨繪成,梅花以勾圈成形,以淡墨烘染底色成天色,梅枝、竹葉上留出空白,烘托出殘雪和梅、竹,由於底色的適當渲染,越發襯托出梅、竹上積雪的質地,簡潔地塑造了白雪壓枝的意境。整幅畫面雖著墨無多,然雪意畢現,頗具林和靖詩句中“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詩意。整體看來,是圖形像洗練,用筆勁逸,富於文人韻致,這種表現方法在當時是一個創舉。曾覿6 是與揚無咎同時代的人,他在揚補之《雪梅圖》卷首題詩曰:“筆端造化出天巧,寫出江南雪壓枝。誰道春歸無覓處,橫斜全似越溪時。”曾覿還在該卷尾題曰:“楊(揚)補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嘆曰,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則筆端春色之妙,此言盡矣。海野老農。”曾覿號海野老農,由之可見他與自嘲為“奉敕村梅”7 的揚補之性情的相通,他對揚補之的墨梅藝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自然不難理解。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對揚無咎的《雪梅圖》情有獨鐘,不但特地為它題字曰“孤山香雪”(圖5-1-4),並進一步題詩曰:“雪以梅增秀,梅以雪越芬。


    清華誰可類,色嗅總難分。卉裡傲清如,植中友此君。澄懷添鼻觀,如是視而聞。”(圖5-1-5)乾隆的這首詩堪稱《雪梅圖》題畫詩中為懇切真摯的,將其梅花圖像進一步人格化與理想化,通過題字與題跋,乾隆利用其皇帝的特殊身份又一次將《雪梅圖》的像征價值傳播到無上的高度。揚無咎的《雪梅圖》也得到了後世的肯定、題跋與傳播。代畫家柯九思(1290—1343年,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曾鋻賞過這幅傑作,並在其引首題曰:“宋楊(揚)補之梅花卷神品。柯丹邱(通丘)和詞”。他利用題跋對揚無咎的《雪梅圖》進行了神品8 的評價,對揚無咎藝術圖像的社會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在中國圖像史上,宋代這一時期是漢字進入圖像的開始,也可素進入繪畫領域的前奏,從此誕生了一樁樁書畫相得益彰而融為一體的藝術作品與事件代,文人畫家開始在畫上自信地題詩、記文,讓讀者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從而生發聯想,但題款在畫中還是屬於素。例如初著名的書畫家趙孟頫在其《秀石疏林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上的題畫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就是強化了這一演變趨勢。


    再如,趙孟頫書的題跋(圖5-1-6)使得南宋繪畫《萬松金闕圖》獲得了更具活力的傳播方式。《萬松金闕圖》無作者款印,但是代趙孟頫代倪瓚、張紳的題記,此畫後來被清《墨緣彙觀》《大觀錄》著錄。


    《萬松金闕圖》細致地描繪了江南的湖畔松嶺和樓閣,屬於青綠山水,但是格調雅潔,水墨與青綠互相生發,各具趣味,是一幅與南宋之前的青綠山水不同的作品,顯示了南宋畫家新的審美情趣與表現技巧。該圖的出現,標志著宋代青綠山水畫的表現對像從北方雄渾的山川轉移到江南的青山綠水。在多人的題跋中,趙孟頫的五行行書跋語居於首位,跋曰:“宋南渡後,有宗室伯駒,字千裡,弟伯骕,字希遠,皆能繪事,尤精傅色。……此《萬松金闕圖》,斷為希遠所作,清潤開麗,自成一家,亦近世之奇也。”由此可見,趙孟頫將這幅作品明確地鋻定為是南宋宗室趙伯骕所作,因此成為首先將這幅畫定為趙伯骕手筆的人。宋代書畫的鋻藏標記豐富,除鋻藏印的形制出現多樣化之外,鋻定語開始作為鋻定跋語出現在書畫作品上,趙孟頫對於《萬松金闕圖》的題跋是探索這一藝術傳播形式的典範。由於趙伯骕流傳下來的圖像太少,難以相互比對,故而這件作品是否是出於趙伯骕之手還值得推敲,趙孟頫的鋻定結論後來也因此遭到徐邦達等專家的懷疑。盡管如此,趙孟頫的題跋至少表明了他對趙伯骕畫藝的由衷推崇,並受到其影響。趙孟頫後來創作出傑作《鵲華秋色圖》,《萬松金闕圖》對他不無啟示作用。正是在趙孟頫的評介之下,後人纔對趙伯骕的藝術圖像風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隨著書畫題跋發展到明清,畫家們進一步講究書寫的技巧,或以字彌補畫之不足,或預留空白以題長款,有時甚至出現書法的表現強於圖畫的情況。這以後,書與畫開始平分秋色,甚至是融為一體,畫家兼善書法和詩文,已經變成文人畫家的基本功而成為理所當然之事了,但是這一切均源自宋代的畫家們在書畫形式結合上的嘗試與探索。


    在中國圖像的傳播過程中,裝裱作為個環節,顯得格外重要,圖畫作品若是沒有優良的裝裱來保護與陳設,是難以流傳的。但是裝裱是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唐代收藏家、鋻賞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曾記載:“自晉代之前,裝背不佳,宋時範曄,始能裝背。”可見在唐人看來,晉代以前的書畫裝裱得都不夠好,直到南朝宋時的範曄纔將書畫裝裱得比較得體,因此,範曄個被載入書畫裝裱史。


    隋唐五代時期是書畫裝裱技藝形制的確立時期,這一個時期卷軸在以前包首、軸、帶中、尾杆四大部分的基礎上增加了表簽、天頭、隔水、拖尾、玉軸頭等。包緙絲或織錦,卷後增長跋尾紙使卷軸增粗以保護畫心。故南宋周密《齊東野史》贊嘆“四庫中裝軸之法,極為瑰致”。宋人趙希鵠《洞天清綠集》還記載:“古畫多用簪頂軸小而重,古人用棗木、降真、烏木、像牙等,他木不用。”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