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美學與遠方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理論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朱立元、祁志祥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藝術理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81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48161
    作者、祁志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編輯推薦

    “生活不能隻顧眼前的苟且,我們還需要詩和遠方。”“遠方”是星空閃爍、是形上仰望、是終極關懷。而“美學”就是這樣一種迷人的“遠方”。


     《美學與遠方》是上海市美學學會學者20132017年優秀成果的集體展示。全書既仰望星空、注目遠方,又腳踩大地、關注實際。馬克思主義美學、美學與政治的關繫、美本體的終極關懷、生命美學、樂感美學、意像美學等,是美學的形上思考;美學的現代性、敘事學、互文性及後現代轉向,是美學形上思路的當代新變;而視覺藝術、音樂藝術、電影藝術、戲劇藝術、時尚、設計、美育等新問題的研究,則體現了美學對審美實踐問題的關注。本書作者較多,規模較大,範圍較廣,涉及的論題不斷深化,希望給中國美學界貢獻有益的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集合了上海美學學會成員過去五年的美學研究成果,涉及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美學專業相關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學術論文。論文曾在各類重要期刊上發表,不少還被各種文摘刊物轉載,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本書根據以類相從的原則對論文進行分章編排,從題目到個別文字均作了適當調整,在每章開端增加導語,概述全章主旨,具有專著的嚴密性、有機性,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祁志祥,上海政法學院新聞傳播與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目錄
    前言:讓美學走向迷人的遠方

    章美學與馬學 001
    節實踐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關繫生成”論思想 001
    一、《手稿》關於“關繫生成論”的論述 002
    二、審美主客體在實踐中的雙向生成 004
    三、從“關繫生成論”切入本質研究 006
    第二節探索馬克思主義美學與中華美學如何“接著說”夏錦乾 011
    一、“接著說”的方法論意義 011
    二、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意志觀 013
    三、中華巫性美學的意志觀 016

    第二章美學與政治 020
    節生命政治:技術時代藝術的新機制支運波 020

    前言:讓美學走向迷人的遠方


     


    章美學與馬學 001


    節實踐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關繫生成”論思想 001


    一、《手稿》關於“關繫生成論”的論述 002


    二、審美主客體在實踐中的雙向生成 004


    三、從“關繫生成論”切入本質研究 006


    第二節探索馬克思主義美學與中華美學如何“接著說”夏錦乾 011


    一、“接著說”的方法論意義 011


    二、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意志觀 013


    三、中華巫性美學的意志觀 016


     


    第二章美學與政治 020


    節生命政治:技術時代藝術的新機制支運波 020


    一、生命政治與藝術問題 020


    二、技術時代藝術的生命政治 023


    三、博物館、收藏與作為裝置的藝術 026


    四、作為動物性與例外狀態的藝術 029


    第二節“正義”與“義”在《趙氏孤兒》中的隱性衝突王雲 031


    一、程嬰為何要棄子救孤? 031


    二、程嬰有何權利為其兒子的生命做主? 032


    三、程嬰棄子救孤能讓我們有何聯想? 033


    四、多蘭和芬頓為何不理解程嬰棄子救孤? 035


    第三節萌:當代視覺文化中的柔性政治吳明 039


    一、日本御宅族文化中的“萌” 040


    二、“萌”在當代中國的改變 041


    三、“萌”與“可愛”的區別 042


    四、作為柔性暴力的“賣萌” 044


     


    第三章美學與本體 048


    節美在主客觀統一嗎劉曉麗 048


    一、美在客觀 049


    二、美在主觀 050


    三、美在主客觀統一 052


    四、美感,編織於生活世界 054


    第二節作為藝術行動的美:一種生活美學的視角張寶貴 056


    一、自律美學的自閉性 057


    二、拒絕肉身的超越 060


    三、取消主義美學的自我取消 062


     


    第四章美學與生命 065


    節生命體驗美學觀陳伯海 065


    一、“生命”:哲學—審美本原觀 066


    二、體驗:審美的核心 068


    三、“美”與“審美”的關繫重估 071


    第二節生命美育論姚全興 074


    一、生命美育獨特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074


    二、生命審美價值與生命美育的特性和原則 075


    三、生命負狀態審美應納入生命美育 078


    四、生命美學、美育中的若干理念 079


     


    第五章美學與樂感 082


    節美是有價值的樂感對像祁志祥 082


    一、美是一種樂感對像 083


    二、美的樂感的價值屬性 087


    三、美的特征、原因與規律 089


    第二節旅遊民宿體驗的樂感美學解析莊志民 090


    一、《樂感美學》的實踐意義 090


    二、民宿之美作為樂感對像 092


    三、民宿之美的核心價值 093


    四、民宿之美的互動生成 094


    第三節當代中國美學前沿的堅實界碑汪濟生 095


    一、推敲命題,巧破疑難 095


    二、以史為鋻,精校準星 095


    三、廣謁前賢,平等對話 096


    四、取舍唯真,博采眾長 096


    五、古典新用,異彩紛呈 097


    六、銳意出新,嚴求自洽 097


    第四節《樂感美學》:美學體繫重建的新界碑孫沛瑩、李綱耀 097


    一、對美學重構論題及《樂感美學》學科推進意義的肯定 098


    二、對《樂感美學》在美學原理重建方面界碑意義的評價 099


    三、對《樂感美學》實踐品格、操作意義的贊賞 100


     


    第六章美學與意像 102


    節意像和意境的關繫朱志榮 102


    一、意像和意境不是一個概念 103


    二、意像與意境的相通之處 105


    三、意像和意境重要的重合點在情景交融 106


    四、在意像和意境的比較中把握意境特征 108


    第二節 從“意像”及其藝術形態的演繹看傳統藝術論的現代性轉化 110


    一、中國“意像”論的源起及其中國質性 110


    二、“意像”及其藝術形態的現代性轉化 113


    三、在中西“意像”論之比較中堅守和拓展中國質性 116


     


    第七章美學與現代性 118


    節20 世紀前期中國美學現代性的一維化特征陳偉、桂強 118


    一、中國 20 世紀前期美學現代性特征的再思考 119


    二、中國 20 世紀前期美學的一維性及其復雜性 121


    三、對中國 20 世紀前期美學現代性的評價及其當代啟示 126


    第二節朱光潛美學的“存在”意味曹謙 128


    一、朱光潛早期美學發生之動因 128


    二、從海德格爾存在論看朱光潛早期美學之發生 130


    三、朱光潛後期美學的“實踐”論觀點與海德格爾存在論比較 136


    第三節語言分析美學何為王峰 141


    一、語言論轉向的困境與必要性 141


    二、後期維特根斯坦美學思考的示範性 143


    三、語言分析美學的功用 145


     


    第八章美學與後學 149


    節實踐的後現代轉向與美學的邏輯力量張弓 149


    一、美學邏輯的肯定性力量 151


    二、美學邏輯的轉換性力量 153


    三、美學邏輯的否定性力量 157


    第二節後現代語境中的英雄空間與英雄再生王建疆 160


    一、後現代主義正在改變著第三世界英雄期待 161


    二、英雄屬性與英雄空間 163


    三、中國的英雄空間與經典英雄的再生 167


    第三節克裡斯蒂娃接受巴赫金思邏輯曾軍 170


    一、對巴赫金觀點予以自我改造 171


    二、關於文本理論的獨特思考 173


    三、重建巴赫金超越俄國形式主義的歷史現場 176


    四、雜合社會關注與精神分析的解析符號學 178


    五、走向&ldqu邏輯”和“邊界/門坎”的後現代文論 180


     


    第九章敘事與互文 183


    節美學的敘事轉向劉陽 183


    一、從對像到方式:敘事轉向 183


    二、敘事即人生:美學的還原 185


    三、情境起點與身體體驗特征 187


    四、美學敘事方法:以教學為例 188


    第二節中西“互文性”理論的融通及其應用李桂奎 193


    一、 西方“互文性”理論及其中國接受 193


    二、傳統“通變”理論富含“互文性”要義 195


    、中國式“互文性”理論的悖論特質 198


    四、“互文性”之應用於中國文學研究 200


     


    第十章美學與視覺 205


    節現代視覺的平面性轉向王纔勇 205


    一、視覺表現中的平面性 206


    二、平面性的表達 208


    三、作為現代視覺審美語彙的平面性 210


    四、 平面性與現代平面設計 211


    第二節從戰爭海報看藝術宣傳的理論與實踐湯筠冰 213


    一、宣傳概念的迭新 213


    二、藝術宣傳的研究譜繫 214


    三、從戰爭海報看藝術宣傳 216


    第三節圖像時代的後紅色記憶與奇觀敘事徐巍 219


    一、圖像時代與後紅色記憶 219


    二、圖像時代的奇觀敘事 223


    第四節天機流蕩:韓天衡草篆書法藝術徐夢嘉 227


    一、線條律動 228


    二、構形險絕 230


    三、章法奇幻 231


    四、大美紛呈 234


    五、一騎絕塵 234


     


    第十一章音樂與電影 236


    節查爾斯·羅森的音樂分析批評理路楊燕迪 236


    一、“ 風格”概念 237


    二、調性語言的基本材料與古典風格的形成 238


    三、 古典風格的思維運作機制 239


    四、海頓的獨特貢獻 241


    五、歌劇的藝術問題與奏鳴曲原則:莫扎特的成就 242


    六、莫扎特的協奏曲與弦樂五重奏 244


    七、貝多芬之於古典風格 245


    八、其他話題 247


    第二節“現像電影”與“熱門話劇”的差異張仲年 248


    一、從《小時代》與《蔣公的面子》的票房說起 248


    二、物質與精互補 249


    三、當下戲劇與電影的生態平衡 252


    第三節曲折與隱晦中的砥礪:孤島時期電影期刊研究遊溪 254


    一、孤島不化電影期刊的創辦與發行 254


    二、隱晦表達:孤島電影期刊的砥礪與抗爭 257


    三、孤島時期電影期刊的總體評價 259


    第四節影視劇藝術中的移軸鏡頭陶奕駿 261


    一、鏡頭下的“玩偶都市” 261


    二、電影《社交網絡》中移軸鏡頭的應用 262


    三、移軸“倫敦城” 263


    四、電影《維多利亞一號》的移軸轉場 264


     


    第十二章美學與戲劇 266


    節中國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的現實思考張福海 266


    一、戲劇現代性的必然選擇 266


    二、走向現代性是現代審美的追求和理想 268


    第二節公共空間和美學探索:香港實驗戲劇研究梁燕麗 270


    一、香港實驗戲劇概述 271


    二、實驗戲劇的文化、美學探索 272


    第三節東西方戲劇導表演藝術的交流與踫撞章文穎 279


    一、理性審美思維對感性審美習慣的挑戰:舒斯特的角色批判性思維 279


    二、空“空”之悟:帕西弗的東方禪意智慧 281


    三、戲劇真實性的多維展開:戲劇藝術經典命題的再解讀 283


     


    第十三章美學與中國 286


    節《周易》與美學的幾點思考謝金良 286


    一、“美”字的易學解釋 287


    二、“易”字的美學解釋 289


    三、易學與美學的融通 292


    第二之際的理學詩風及其反撥史偉 295


    一、理學之際的一種普遍風氣 295


    二、理學詩風的形成 296


    三、浙東學派對於理學詩的反撥 298


    四、理學內部對於理學詩風的反思 301


    008 美學與遠方


    第三節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藝術成就的總體比較周錫山 302


    一、筆補造化 302


    二、藝進乎道 303


    三、悲天憫人 304


    四、大器晚成 305


    五、神秘現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 306


    第四節同光體與桐城詩派關繫探論張煜 309


    一、熔鑄唐宋,以文論詩 309


    二、桐城派與宋詩派 313


    三、相同的文化運命 315


    第五節民初主流小說家的自我調適與智慧抉擇孫超 318


    一、連通覺世新民與傳世不朽 318


    二、平衡市場需求與藝術本位 321


    三、兼顧生活啟蒙與形式創新 323


    四、遭遇新派擠壓與歷史遮蔽 325


     


    第十四章美學與西方 328


    節西方美學史概念鉤沉劉旭光 328


    一、kaloskagathos——“美善” 329


    二、megaloprepeia——慷慨?豪華?壯美? 330


    三、concinnitas——和諧 332


    四、istoria——歷史 334


    五、diségno——設計 336


    第二節“法國理論”在美國陸揚 337


    一、“知識欺詐”與“時尚胡言” 337


    二、霍普金斯會議 340


    三、雜志的功績 342


    第三節《烏托邦》的宗教維度與中國當下小說信仰救贖的可能張蘊艷 345


    一、《烏托邦》的宗教神學根基 345


    二、當下中國小說創作中“異托邦”式的存在 348


    三、為中國當下小說烏托邦的未完成性把脈 350


    第四節《瘋狂動物城》:烏托邦遺產與重啟張永祿 351


    一、烏托邦與瘋狂 352


    二、烏托邦與可能 353


    三、烏托邦與偶像 355


    四、烏托邦與殘酷中的微光 356


    五、烏托邦遺產:再出發的可能 357


    第五節阿多諾對傳統美學命題的否定性闡釋李弢 359


    一、美與非美之批判 360


    二、美與丑的辯證法 362


    三、自然美遭到歪曲 364


    四、自然美與藝術美 366


     


    第十五章時尚與美育 369


    節發展中的中國時尚傳媒狀況分析王梅芳等 369


    一、非專業時尚媒體的傳播現狀 370


    二、專業時尚媒體的傳播現狀 372


    三、時尚傳播的新媒體發展趨勢 378


    四、結論 379


    第二節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繫建構的本土化問題鄒其昌 380


    一、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繫的建構本土化 381


    二、應該著力思考的三個重大問題 382


    三、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 385


    四、路徑選擇和方法考量 387


    第三節普通高中課程審美化的理論思考陸旭東 391


    一、美與真善的關繫影響課程審美化的發展 391


    二、杜威的課程審美化思想 392


    三、李叔同與課程審美化建設實踐 394


    四、課程審美化的基本主張 398


     


     

    前言
    前言:讓美學走向迷人的遠方

    “遠方”是近些年流行的一個熱詞:“生活不能隻顧眼前的苟且,我們還需要詩和遠方。”“遠方”是星空閃爍、是形上仰望、是終極關懷。而“美學”就是這樣一種迷人的“遠方”。繼2013年換屆之後,四年又過去了。在過去的四年中,上海市美學學會的工作者不懈努力,再創佳績。本次論集《美學與遠方》就是學會會員過去四年優秀成果的展示。

    前言:讓美學走向迷人的遠方


     


    “遠方”是近些年流行的一個熱詞:“生活不能隻顧眼前的苟且,我們還需要詩和遠方。”“遠方”是星空閃爍、是形上仰望、是終極關懷。而“美學”就是這樣一種迷人的“遠方”。繼2013年換屆之後,四年又過去了。在過去的四年中,上海市美學學會的工作者不懈努力,再創佳績。本次論集《美學與遠方》就是學會會員過去四年優秀成果的展示。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馬學)是理論的宏大敘事。美學經由馬學而走向遠大。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首席專長期致力於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研究。他的《實踐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關繫生成”論思想》就是對《手稿》美學意義的新的發現。這個發現是:《手稿》中早已出現“關繫生成論”思想,這個“關繫生成論”意味著審美主客體在實踐中的雙向生成,審美關繫也是如此,美學的本質研究不可取消,但研究方法可以改進,這就是實踐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關繫生成論”。上海市社聯的夏錦乾不僅是一位資深的出版人,也是一位學有專攻的美學專家。他的《探索馬克思主義美學與中華美學如何“接著說”》通過對“意志”的批判性闡釋,將馬克思主義美學關於人的能動性、人的本質力量融入中華美學關於意志的審美理論之中,從而試圖實現雙方真正的對接。


    近年來,美學與政治的關繫問題成為美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2016年舉行的第五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的議題即“當代美學的政治轉向”。上海戲劇學院的支運波從福柯的“生命政治學”理論切入藝術問題研究,提出了“生命政治”是“技術時代藝術的新機制”,為人們重新審視美學與政治的關繫提供了新的視角。該學院的王雲長期致力於戲劇藝術與政治正義的關繫研究。他的論文《“正義”與“義”在〈趙氏孤兒〉中的隱性衝突》通過中國古代的“義”與西方的“正義”概念在《趙氏孤兒》的創作與改編中的隱性衝突的獨到揭示,為人們提供了藝術與正義關繫研究的一個典型個案。而華東師大的吳明則以年輕的女性學者特有的敏銳和精細,分析了“當代視覺文化中的柔性政治”個案——“萌”,緊扣現實,讀來別有趣味。


    美本體的終極關懷是美學的老問題,它在現代美學和後現代美學視閾中獲得了新的生機。華東師大的劉曉麗在《美在主客觀統一嗎》中指出:關於美的本體,現有的美學理論有三種回答:美在客觀,美在主觀,美在主客觀統一。客觀主義美學理論拋棄了具體的事物,找到的是抽像比例和規律;主觀主義美學理論丟失了具體的人,找到的是抽像的心理活動和狀態。這兩種美本體論都清洗掉了審美發生時的周邊環境。而美在主客觀統一,則跌入尋找“意像”抑或“形像”的邏輯循環。回到生活實際,她提出:“美——編織於生活世界。”復旦大學張寶貴在《作為藝術行動的美》提出:取消主義美學認為“美”是一個先行設定出來的“超級概念”,沒有一個“超級事實”與其對應,犯了形而上學本質主義的錯誤;形而上學美學則用康德美學的“合目的性”來解釋美這個概念。作者以為,由於形而上學美學的理論自閉性,不可能讓審美活動具有現實的超越性價值;而取消主義美學的問題是在正確指出“超級概念”虛妄性的同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其中包含的目的性價值。當然,上述兩種意見並非沒有融通之處,即將美理解為某種藝術行動。不過作者認為,這種藝術行動不僅是超越性的,而且應該攜帶日常生活這副肉身。


    在美的本體思考及其學說建構中,上海學者提出的生命美學、樂感美學是兩個發生一定影響的學說。上海社科院文學所以研究唐詩學著稱的陳伯海晚年曾出版了一部美學專著《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後來他在《貴州大學學報》組織的筆談中又補充說明了他的“生命體驗美學觀”氣大化的“生命”為審美的本原,以“體驗”為審美的核心,從審美活動入手探討美的生成,提出“審美”是人的超越性的生命體驗,“美”是超越性的生命體驗在審美活動中的“對像化”或“意像化”。上海社科院哲學所的姚全興則繫統闡述了他的“生命美育論”觀點,認為生命美育來自生命科學、生命美學,具有獨特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情感性、形像性、愉悅性、自由性的生命審美價值的特征,寓感性於理性、自然性與社會性共存、既有形像性又富趣味性、從過程性到動態性的生命美育特性,以及青春性、智慧性、審美性、創造性的生命創造原則,是生命美育的核心概念;當前社會應大力倡導生命美育,將生命負狀態納入生命美育範圍。


    陳伯海、姚全興認為美學、美育的本體是“生命”,上海政法學院的祁志祥則認為“美”的本體的根本特質是“樂感”。“樂感”指有價值的感性快樂與精神喜樂。他依據對古今中外大量美學資料的廣泛收羅與長期思考,提出“美”的統一語義乃是指“有價值的樂感對像”,並據此重構起由方法論、本質論、現像論、美感論組成的“樂感美學”理論體繫,得到同仁應和與學界關注。華東師大旅遊繫的莊志民結合自己長期研究的旅遊美學實際,肯定了《樂感美學》的實踐指導意義,指出旅遊景點之美——如當今流行的民宿之美正是作為樂感對像去加以設計、營造的。上海交大人文學院的汪濟生則通過對全書60萬字內容的仔細閱讀,以《當代中國美學前沿的堅實界碑》為題,從多個方面肯定《樂感美學》:推敲命題,巧破疑難;以史為鋻,精校準星;廣謁前賢,平等對話;取舍唯真,博采眾長;古典新用,異彩紛呈;銳意出新,嚴求自洽;以美述美,文字精美。而青年會員孫沛瑩、李綱耀的《〈樂感美學〉:美學體繫重建的新界碑》,則從對美學學科的推進、在美學原理重建方面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三方面記錄了上海和全國學界部分專家對《樂感美學》的積極評價,將會議綜述寫成了頗有學術分量的論文。


    美學研究的“美”與“意像”密切相關。華東師大的朱志榮早先曾將“意像”視為美本體,提出“美是意像”,這裡提交了論“意像和意境的關繫”的專文,對“意像”與“意境”概念的異同作了細致入微的考辨,並在與意像的比較中對“意境”特征作了獨到的釐定。這是美學本體思考的值得關注的成果。而上海大學則從“意像”及其藝術形態的演繹論析了中國傳統藝術論的現代性轉化,同時提出在中西“意像”論之比較中堅守和拓展中國質性的主張,較之朱文,更具應用意義。


    “現代性”是在中國學界已經流行了好多年的一個理論向度。上海師大的陳偉等人提交的論文對20世紀前期中國美學的現代性特征及其一維性與復雜性展開了再思考,並對其當代啟示作出有價值的揭示。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是美學現代性的一個重要標志。上海大學的青年學者曹謙以現代性視角,對朱光潛早期美學及後期美學的“存在”意味作了別樣的解讀,引起學界注意。華東師大王峰長期致力於維特根斯坦美學思想研究。他提交的《語言分析美學何為》揭示:以後期維特根斯坦思想為基礎的語言分析美學對形而上美學的大概念進行徹底質疑和否定,表面上看是在消解美學,其實並不走向徹底的解構主義,相反,通過語言分析,美學重新在語言使用的基礎上獲得重生,在美與藝術的分析上提出新的建設性方向,構建出新的美學語法。


    當代美學的特征之一是“後學”繁盛。“後現代”視閾下,傳統的美本體“實踐”如何轉向?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的青年學者張弓對此作出思考和回應。他認為對應著實踐類型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話語生產,美學的邏輯構成包含物像邏輯(即感性形式邏輯)、意像邏輯(即知性形式邏輯)、形像邏輯(即理性形式邏輯);對應著實踐的受動和主動相統一過程、物質和精神相統一過程、共時性和歷時性相統一過程,美學的邏輯過程包括意向性活動邏輯(即對像化邏輯)、超越性活動邏輯(即符號化邏輯)、時空性活動邏輯(即真實化邏輯)。實踐的建構功能、轉化功能、解構功能在審美實踐和藝術實踐中的實現,形成美學的邏輯力量。上海師大的王建疆以“後現代”為視角,考察了後現代語境中的英雄空間與英雄再生現像。在後現代語境中,由於英雄期待與英雄本領之間的脫節、英雄精神與英雄形像之間的背離所導致的英雄空間的形成以及這個空間的分割和膨脹,導致了英雄的被改造和被消解,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英雄期待正在被改變。但是,由於英雄的集體無意識屬性和社會歷史積澱,決定了英雄情結的永駐和人們對英雄的永久的留戀。而中國的和合文化在英雄空間中更具張力。由此構成了後現代語境中中國英雄經典的期待延再生。巴黎第七大學教授克裡斯蒂娃是後現代主義的一代思想宗師。其思想源自巴赫金並加以改造,遊走於哲學、語言學、符號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文化批評、文學理論多個領域,呈雜混的後現代特征。上海大學的曾軍以其領先潮流的前衛研究,為人們理解這一文論家思想的後現代特征提供了難得的範本。


    現代美學中,“敘事學”與“互文性”是兩個重要的學說。華東師大的劉陽提交的《美學的敘事轉向》指出:晚近世界範圍內人文學術的重要變化,是敘事從被研究對像轉為研究方式。這為美學在今天的有效推進提供了良好契機。人們可以從敘事情節、敘事結構、敘事時間、敘事視角、敘事聲音、敘事語言與敘事倫理等方面來積極探索美學的具體敘事方法。今天中國美學尤可從敘事轉向中獲得研究與教學相結合的新生長點。上海財大的李桂奎提交的《中西“互文性”理論的融通及其應用》則揭示:如同“敘事學”等理論體繫實現了中西互融一樣,西方的“互文性”理論在中國傳統文學批評中也早已有所滋長。中國傳統探討繼承與革新關繫的“通變”說可與西方“互文性”理論形成對接。基於劉勰的“通變”觀,唐宋文人推演出“轉益多師”“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傳統詩法,標志著中國式“互文性”理論趨於成熟。明清詩畫、小說戲曲等文學藝術崇尚“仿擬”,豐富了中國式“互文性”理論的內容。中國式“互文性”理論帶有“悖論”特質。“形”與“神”、“犯”與“避”等概念與術語、範疇貌似水火不容,其實相輔相成。


    美學仰望星空、注目遠方,同時必須腳踩大地、關注實際。首先是關注視覺藝術的實際。復旦大學王纔勇提交的《現代視覺的平面性轉向》揭示:平面性是誕生於19世紀中下葉的現代視覺審美語彙之一。它刻意將三維成像轉化成平面形式。策略是將對像的三維特性約減成平面性圖形;效果是一方面走向形式自主,另一方面將意義的主觀建構向感性層面拓展。這樣,不僅形式本身,而且感性活動本身就在建構意義。正是這種平面性轉向,導致了現代平面設計的出現。湯筠冰選取“戰爭海報”這個入口,考察了藝術宣傳的理論與實踐。她指出:藝術宣傳是加強效果的常用藝術傳播方式。如今,“藝術宣傳”正逐步去除意識形態色彩,向“藝術傳播”的本源靠攏。上海財大徐巍討論了圖像時代紅色經典的記憶方式和影像敘事的轉型。從記憶的視角考察紅色經典,分別看到紅色回憶、紅色記憶和後紅色記憶三種呈現方式。


    在影像的處理上,新世紀以來的華語大片緊扣紅色經典記憶,經歷了由奇觀場景到奇觀敘事的轉變。老會員徐夢嘉則從線條律動、構形險絕、章法奇幻等方面,評論了滬上名家韓天衡的草篆書法藝術天機流行、一騎絕塵的大美。


    其次關注音樂與電影。查爾斯•羅森是當代美國極其敏銳的音樂評論家,其代表作《古典風格》在中國的出版引起國內學界高度關注。該書譯者、上海音樂學院的楊燕迪從八方面詳細分析、介紹了羅森在此書中體現的音樂美學思想,包括羅森的風格概念,羅森對古典風格的語言思維機制的說明,及其對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作品的分析與批評實踐。近些年來,以《小時代》為代表的“現像電影”與以《蔣公的面子》為代表的“熱門話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上海戲劇學院的導演張仲年對二者作了有趣的比較,指出二者雖然電影與戲劇的形式之別、鐘情物欲與渴求精神的內涵差異,但二者的同熱說明物質與精神可以互補,戲劇與電影可以達到共同繁榮。青年會員遊溪以孤島時期的上海電影期刊為對像進行了描述和研究。她指出:孤島不孤,孤島時化的電影期刊創辦與發行,從數量、質量上在整個民國時期的電影刊物中占據重要地位;孤島時期正值中國全面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之時,孤島電影刊物以隱晦的方式一方面與敵對勢力做鬥爭,另一方面得以在復雜的戰爭環境中生存與發展。一部好萊塢電影《社交網絡》的熱映,使無數雙眼睛領略到了移軸鏡頭的魅力。青年會員陶奕駿由此發端,結合多部影視劇,分析了移軸鏡頭的藝術特點。


    再次關注戲劇實踐。上海戲劇學院張福海論及“中國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的現實思考”,提出“走向現代性”是現代審美的追求和理想,也是中國現代戲劇改良運動的必然選擇。章文穎以上海戲劇學院開辦的德國導演大師班為例,具體論析了東西方戲劇表演藝術踫撞出的思想火花。復旦大學梁燕麗以香港戲劇實驗為例,分析了公共空間藝術的美學探索。


    美學的遠方有歷史之遠。復旦大學的謝金良,上海藝術研究所的周錫山,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張煜、史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