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精裝)潘知常美學隨筆(潘知常生命美學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理論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潘知常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藝術理論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94520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452078
    作者:潘知常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美學家、國內“生命美學”學派的領軍人物潘知常教授近四十年中所寫的美學隨筆。內容分為:生命屐痕、奇文共賞、時代雜評、時尚掠影、學海拾貝、藝海泛舟、自己的書以及自說自話,內容涉及美學與當代社會、美學與當代文化、美學與當代藝術,還有作者為他人以及自己的專著所寫的序跋,以及作者在學術會議上的精彩致辭,不僅文筆斐然,而且膾炙人口。其中關於安徒生童話的思考,關於海子的詩歌的解讀,尤其是兩篇著名的演講:《帶著愛上路——在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屆畢業典禮上的主旨演講》、《為學術的人生——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主題演講》,更是早就已經在網上廣為流傳的名篇。

    作者簡介

    潘知常  著名美學家、著名紅學家、著名戰略咨詢與策劃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美學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在澳門任教,陸續擔任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大學籌備委員會專職委員、執行主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創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特聘教授、博導。擔任民盟中央委員、全國青聯中央委員、中國華夏文化促進會顧問、澳門國際電影節秘書長、澳門國際電視節秘書長、中國首屆國際微電影節秘書長、澳門比較文化與美學學會會長等。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任教授。今日頭條頻道根據六.五億電腦用戶調查“全國關注度的紅學家”,排名第四,在喜馬拉雅講授《紅樓夢》,播放量逾九百萬;作為“企業顧問、政府高參、媒體軍師”,2007年提出“塔西佗陷阱”,2014年被領導在正式講話中引用,目前網上搜索為290萬條,成為被公認的政治學、傳播學定律;1985年首倡生命美學新學說,在美學界影響廣泛。並曾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十八項獎勵。

    目錄
    輯 生命屐痕
    去去莫遲疑
    我的文學夢
    仿狄金森“造一片草原”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叩問美學新千年的現代思路
    美學在澳門
    “我們是愛美的人”——關於生命美學的對話

    第二輯 奇文共賞
    《賣火柴的小女孩》:感恩的心
    《海的女兒》:“愛是永遠不會死掉的”
    《丑小鴨》:浴愛重生
    《皇帝的新裝》:喪鐘為誰而鳴

    輯  生命屐痕


    去去莫遲疑


    我的文學夢


    仿狄金森“造一片草原”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叩問美學新千年的現代思路


    美學在澳門


    “我們是愛美的人”——關於生命美學的對話


     


    第二輯  奇文共賞


    《賣火柴的小女孩》:感恩的心


    《海的女兒》:“愛是永遠不會死掉的”


    《丑小鴨》:浴愛重生


    《皇帝的新裝》:喪鐘為誰而鳴


    《世界上美麗的一朵玫瑰花》:愛的救贖


    《紅舞鞋》:懺悔之鞋


    重讀安徒生童話


    杜詩中的幽默


     “八小時以外”的曹操


    曹操的哭與笑


    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水滸傳·楔子》精講——讀懂《水滸傳》的“楔子”,纔能讀懂全部的《水滸傳》


    海子:“太陽之子”


     


    第三輯  時代雜評


    啟蒙的批判與對於啟蒙的批判——關於20世紀中國的文化主題


    逃向生活


    關於目前的高校學術管理制度的答記者問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富人


    沒有愛,就沒有市場經濟


    為什麼“倉廩實”而沒有“知禮節”


    給春節一個“快樂”的理由


    情人節,還是“情人劫”?


    從“南京文學”到“文學南京”——在文學中重新發現南京


    關於“城市精神”——答《新華日報》記者問


    城市與鄉愁:一種關於成長的生命美學


    “挾媒體以令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消費與旁觀


    走出了“大紅燈籠”模式的奧運開幕式


    十年後的回眸:再說“塔西佗陷阱”


     


    第四輯  時尚掠影


    南京的傷感


    生活在別處


    速配的時代


    非常的年代


    想起了鼕妮婭


    瘦身的陷阱


    我們是女孩


    走出男性的目光


    “痿哥”來了!


    無病呻吟


    高雅的贗品:所謂“中產階級趣味”


    紙上的卡拉OK


    明星:世俗的神話


    “明星私生活的脫衣舞”


    誰是帕帕拉奇?


    卡拉未必OK


    電視節目:掙扎在低俗與通俗之間?


    熒屏創新:寬容“山寨化”,避免“山寨風”


    傳統文化短視頻:“冷”傳統文化的“熱”傳播


    塗鴉:另類的青春話語


    觸摸城市的靈魂——對於城市雕塑的一點期望


     


    第五輯  美學散記


    關於“羊”的美學采訪——《東方文化周刊》的羊年“大家訪談”


    愛如空氣


    王國維的“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王羲之的《蘭亭詩》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沙梅的金薔薇


    旅遊:找回過去的自己,也找回未來的自己


    “一切放下”與“一切提起”


    “一個人的愛情”


    怎樣在美學上去反省“南京大屠殺”


    我愛故我在——新軸心時代的價值重構


    構建呼喚愛、捍衛愛的新哲學——“西湖秋色”學術雅聚的學術人物專訪


    後美學時代的生命美學建構


    當代中國生命美學的歷史貢獻——關於生命美學的對話


    1984年,我次見到李澤厚先生


    遲到的感謝


    永不落幕——在柯軍龔隱雷夫婦講座之後的點評發言


     


    第六輯  學海拾貝


    關於閱讀——答《圖書館報》記者問


    朝聖者的靈魂史詩——《天路歷程》序


    關於《美的歷程》


    高小康《大眾的夢》序


    張燕《現代傳媒設計教程》序


    “吾生有事”——《中天而立集——廖彬宇先生詩詞暨名家手跡文章鋻賞集》序言


    靈魂的盟誓——齊宏偉《叫醒裝睡的你》序言


    “教我靈魂歌唱”——熊芳芳《語文審美教育12講》序


    美麗的種子——讀《向著太陽歌唱》


    徐連明新著《差異化表征:當代中國時尚雜志“書寫白領”研究》跋


    劉芳《制造青春》序


    張偉博《廣告平面設計》序


    瀋峰《第二境界》序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圖譜》序


    《生命美學:崛起的美學新學派》主編引言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輯”總序


     “生命為體,中西為用”——“西方生命美學經典名著導讀叢書”序言


     


    第七輯  藝海泛舟


    情窮造化理 學貫天人際——張爾賓先生畫展序


    縱浪大化——我讀楊彥先生的畫作


    十年一劍——讀林逸鵬教授新作有感


    覺者——林逸鵬、楊培江雙個展“各造其極”序


    “無路是趙州”——觀“大墨南京——趙緒成師友心作”有感


    我看華拓先生的青綠山水作品


    “坐絕乾坤氣獨清”——再看華拓先生的青綠山水作品


    黑白木刻中的記憶與夢想——張宜銀先生版畫作品印像


    關於“《阿凡達》現像”的答問


     


    第八輯  自己的書


    《眾妙之門——中國美感心態的深層結構》的後記


    還鄉者說——《生命美學》的後記


    《詩與思的對話——審美活動的本體論內涵及其現代闡釋》的後記


    《生命的詩境》的再版後記


    《美學的邊緣——在闡釋中理解當代審美觀念》的後記


    生命美學:“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生命美學論稿》的後記


    《王國維:獨上高樓》的後記


    《紅樓》在側,覺我形穢——《〈紅樓夢〉為什麼這樣紅——潘知常導讀〈紅樓夢〉》的後記


    《紅樓夢為什麼這樣紅——潘知常導讀〈紅樓夢〉》的再版後記


    《誰劫持了我們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書》的再版前言


    《頭頂的星空——美學與終極關懷》的後記


    《中國美學精神》的再版後記


    說在前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關於《說〈紅樓〉人物》和《說〈水滸〉人物》


    《說〈聊齋〉》的“說在前面”


    《信仰建構中的審美救贖》的後記


    《走向生命美學——後美學時代的美學建構》的後記


     


    第九輯  自說自話


    “首屆美學高端戰略峰會”開幕致辭


    “普林斯頓沒有任務,隻有機會”——“屆全國高校美學教師高級研修班”開班致辭


    讓每一個自己都活成一束光


    以信仰代宗教


    審美作為生產力——在“首屆美學經濟論壇”上的大會發言


    回到王國維超越王國維——從“舊紅學”“新紅學”到“後紅學”


    從美學看明式家具之美


    帶著愛上路——在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屆畢業典禮上的主旨演講


    為學術的人生——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主題演講


     


    附錄一  南華寺


    附錄二  蘇州文化“江南”


    附錄三  美是生命的競爭力

    媒體評論
    他的看法非常有見地,切中問題的要害。他的論文,與筆者多年的看法,不謀而合;從不同的問題出發,竟然得到相近的結論。筆者極其希望這種有益的學術探討帶來更大的收獲。
    ——劉再復、林崗

    隨著朱光潛、蔡儀、呂熒等老一輩的相繼去世,隨著美學探討的發展,美壇上也由老四派發展為自由說、和諧說、生命美學說等新三派。
    ——周來祥

    潘知常的生命美學堅實地奠定在生命本體論的基礎上,全部立論都是圍繞審美是一種的生命活動這一命題展開的,因此保持理論自身的一貫性與嚴整性。比較實踐美學,它更有資格被稱為一個邏輯體繫。

    他的看法非常有見地,切中問題的要害。他的論文,與筆者多年的看法,不謀而合;從不同的問題出發,竟然得到相近的結論。筆者極其希望這種有益的學術探討帶來更大的收獲。


    ——劉再復、林崗


     


    隨著朱光潛、蔡儀、呂熒等老一輩的相繼去世,隨著美學探討的發展,美壇上也由老四派發展為自由說、和諧說、生命美學說等新三派。


    ——周來祥


     


    潘知常的生命美學堅實地奠定在生命本體論的基礎上,全部立論都是圍繞審美是一種的生命活動這一命題展開的,因此保持理論自身的一貫性與嚴整性。比較實踐美學,它更有資格被稱為一個邏輯體繫。


    ——閻國忠

    在線試讀
    “潘知常生命美學繫列”總序

    加塞爾在《什麼是哲學》中說過:“在歷史的每一刻中都總是並存著三種世代——年輕的一代、成長的一代、年老的一代。也就是說,每一個‘今天’實際都包含著三個不同的‘今天’:要看這是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還是六十來歲的今天。”
    三十六年前,1985年,我在無疑是屬於“二十來歲的今天”,提出了生命美學。
    當然,提出者太年輕、提出的年代也年輕,再加上提出的美學新說也同樣年輕,因此,後來的三十六年並非一帆風順。更不要說,還被李澤厚先生公開批評過六次。甚至,在他迄今為止所寫的後一篇美學文章——那篇被李先生自稱為美學領域的封筆之作的 《作為補充的雜記》中,還是沒有放過生命美學,在被他公開提到的為實踐美學所拒絕的三種美學學說中,就包括了生命美學。不過,我卻至今不悔!
    幸而,從“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走到“六十來歲的今天”,生命美學已經不再需要任何的辯護,因為時間已經做出了為公正的裁決。三十六年之後,生命美學尚在!這“尚在”,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的一切。更不要說,“六十來歲的今天”,已經不再是“二十來歲的今天”。但是,生命美學卻仍舊還是生命美學,“六十來歲的今天”的我之所見竟然仍舊是“二十來歲的今天”的我之所見。

    “潘知常生命美學繫列”總序


     


    加塞爾在《什麼是哲學》中說過:“在歷史的每一刻中都總是並存著三種世代——年輕的一代、成長的一代、年老的一代。也就是說,每一個‘今天’實際都包含著三個不同的‘今天’:要看這是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還是六十來歲的今天。”


    三十六年前,1985年,我在無疑是屬於“二十來歲的今天”,提出了生命美學。


    當然,提出者太年輕、提出的年代也年輕,再加上提出的美學新說也同樣年輕,因此,後來的三十六年並非一帆風順。更不要說,還被李澤厚先生公開批評過六次。甚至,在他迄今為止所寫的後一篇美學文章——那篇被李先生自稱為美學領域的封筆之作的 《作為補充的雜記》中,還是沒有放過生命美學,在被他公開提到的為實踐美學所拒絕的三種美學學說中,就包括了生命美學。不過,我卻至今不悔!


    幸而,從“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走到“六十來歲的今天”,生命美學已經不再需要任何的辯護,因為時間已經做出了為公正的裁決。三十六年之後,生命美學尚在!這“尚在”,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的一切。更不要說,“六十來歲的今天”,已經不再是“二十來歲的今天”。但是,生命美學卻仍舊還是生命美學,“六十來歲的今天”的我之所見竟然仍舊是“二十來歲的今天”的我之所見。


    在這方面,讀者所看到的“潘知常生命美學繫列”或許也是一個例證。從“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走到“六十來歲的今天”,其中,輯選入的是我的處女作,1985年完成的——《美的衝突——中華民族近三百年來的美學追求》(與我後來出版的《獨上高樓:王國維》一書合並),完成於1987年歲末的《眾妙之門——中國美學心態的深層結構》,以及完成於1989年歲末的生命美學的奠基之作——《生命美學》,還有我的《反美學——在闡釋中理解當代審美文化》、《詩與思的對話——審美活動的本體論內涵》(現易名為《美學導論》)、《美學的邊緣——在闡釋中理解當代審美觀念》、《沒有美萬萬不能——美學導論》(現易名為《美學課》),同時,又列入了我的一部新著:《潘知常美學隨筆》。在編選的過程中,盡管都程度不同地做了一些必要的增補(都在相關的地方做了詳細的說明),其中的共同之處,則是對於昔日的觀點,我沒有做任何修改,全部一仍其舊。至於我的另外一些生命美學著作,例如《中國美學精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生命美學論稿》(鄭州大學出版社,2000)、《中西比較美學論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我愛故我在——生命美學的現代視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頭頂的星空——美學與終極關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信仰建構中的審美救贖》(人民出版社,2019)、《走向生命美學——後美學時代的美學建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生命美學引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1)等,則因為與其他出版社簽訂的版權尚未到期等原因,隻能放到第二輯中了。不過,可以預期的事,即便是在未來的編選中,對於自己的觀點,應該也毋需做任何的修改。


    生命美學,區別於文學藝術的美學,可以稱之為超越文學藝術的美學;區別於藝術哲學,可以稱之為審美哲學;也區別於傳統的“小美學”,可以稱之為“大美學”。它不是學院美學,而是世界美學(康德),它也不是“作為學科的美學”而是“作為問題的美學”。也因此,其實生命美學並不難理解。隻要注意到西方的生命美學是出現在近代,而中國傳統美學則始終就是生命美學,就不難發現:它是中國古代儒道禪諸家的美學探索的繼承,也是中國近現代王國維、宗白華、方東美的美學探索的繼承,還是西方從“康德以後”到“尼采以後”的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馬爾庫塞、阿多諾……等的美學探索的繼承。生命美學,在西方是“上帝退場”之後的產物,在中國則是“無神的信仰”背景下的產物,也是審美與藝術被置身於“以審美促信仰”以及阻問題的虛無主義這樣一個舞臺中心之後的產物。外在於生命的推動力(神性、理性作為救世主)既然並不可信,而且既然“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既然神性已經退回教堂,理性已經退回殿堂,生命自身的“塊然自生”也就合乎邏輯地成為了亟待直面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生命美學的出場。因為,借助揭示審美活動的奧秘去揭示生命的奧秘,不論在西方的從康德、尼采起步的生命美學,還是在中國的傳統美學,都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換言之,美學的追問方式有三:神性的、理性的和生命(感性)的,所謂以“神性”為視界、以“理性”為視界以及以“生命”為視界。在生命美學看來,以“神性”為視界的美學已經終結了,以“理性”為視界的美學也已經終結了,以“生命”為視界的美學則剛剛開始。過去是在“神性”和“理性”之外來追問審美與藝術,“至善目的”與神學目的是理所當然的終點,道德神學與神學道德,以及理性主義的目的論與宗教神學的目的論則是其中的思想軌跡。美學家的工作,就是先以此為基礎去解釋生存的合理性,然後,再把審美與藝術作為這種解釋的附庸,並且規範在神性世界、理性世界內,並賦予以不無屈辱的合法地位。理所當然的,是神學本質或者倫理本質牢牢地規範著審美與藝術的本質。現在不然。審美和藝術的理由再也不能在審美和藝術之外去尋找,這也就是說,在審美與藝術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的外在的理由。生命美學開始從審美與藝術本身去解釋審美與藝術的合理性,並且把審美與藝術本身作為生命本身,或者,把生命本身看作審美與藝術本身,結論是:真正的審美與藝術就是生命本身。人之為人,以審美與藝術作為生存方式。“生命即審美”,“審美即生命”。也因此,審美和藝術不需要外在的理由——說得犀利一點,也不需要實踐的理由。審美就是審美的理由,藝術就是藝術的理由,猶如生命就是生命的理由。


    這樣一來,審美活動與生命自身的自組織、自協同的深層關繫就被次發現了。審美與藝術因此溢出了傳統的藩籬,成為人類的生存本身。並且,審美、藝術與生命成為了一個可以互換的概念。生命因此而重建,美學也因此而重建。也因此,對於審美與藝術之謎的解答同時就是對於人的生命之謎的解答;對於美學的關注,不再是僅僅出於對於審美奧秘的興趣,而應該是出於對於人類解放的興趣,對於人文關懷的興趣。借助於審美的思考去進而啟蒙人性,是美學的責無旁貸的使命,也是美學的理所應當的價值承諾。美學,要以“人的尊嚴”去解構“上帝的尊嚴”“理性的尊嚴”。過去是以“神性”的名義為人性啟蒙開路,或者是以“理性”的名義為人性啟蒙開路,現在卻是要以“美”的名義為人性啟蒙開路。是從“我思故我在”到“我在故我思”再到“我審美故我在”。這樣,關於審美、關於藝術的思考就一定要轉型為關於人的思考。美學隻能是借美思人,借船出海,借題發揮。美學,隻能是一個通向人的世界、洞悉人性奧秘、澄清生命困惑、尋覓生命意義的通道。


    進而,生命美學把生命看作一個自組織、自鼓勵、自協調的自控繫統。它向美而生,也為美而在,關涉宇宙大生命,但主要是其中的人類小生命。其中的區別在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覺”(“創演”“生生之美”)與人類小生命的“自覺”(“創生”“生命之美”)。至於審美活動,則是人類小生命的“自覺”的意像呈現,亦即人類小生命的隱喻與倒影,或者,是人類生命力的“自覺”的意像呈現,亦即人類生命力的隱喻與倒影。這意味著:否定了人是上帝的創造物,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人就是自然界物種進化的結果,而是借助自己的生命活動而自己把自己“生成為人”的。因此,立足於我提出的 “萬物一體仁愛”的生命哲學(簡稱“一體仁愛”哲學觀。是從儒家第二期的王陽明“萬物一體之仁”接著講的,因此區別於張世英先生提出的“萬物一體”的哲學觀),生命美學意在建構一種更加人性、也更具未來的新美學。它強調:美學的奧秘在人,人的奧秘在生命,生命的奧秘在“生成為人”,“生成為人”的奧秘在“生成為”審美的人。或者,自然界的奇跡是“生成為人”,人的奇跡是“生成為”生命,生命的奇跡是“生成為”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奇跡是“生成為”審美生命。再或者,“人是人”——“作為人”——“稱為人”——“審美人”。由此,生命美學以“自然界生成為人”區別於實踐美學的“自然的人化”;以“愛者優存”區別於實踐美學的“適者生存”;以“我審美故我在”區別於實踐美學的“我實踐故我在”;以審美活動是生命活動的必然與必需區別於實踐美學的以審美活動作為實踐活動的附屬品、奢侈品。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審美活動是生命的享受(因生命而審美,生命活動必然走向審美活動,生命活動為什麼需要審美活動);審美活動也是生命的提升(因審美而生命,審美活動必然走向生命活動,審美活動為什麼能夠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而且,生命美學從縱向層面依次拓展為“生命視界”“情感為本”“境界取向”(因此生命美學可以被稱為情本境界論生命美學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論美學),從橫向層面則依次拓展為後美學時代的審美哲學、後形而上學時代的審美形而上學、後宗教時代的審美救贖詩學;在縱向的情本境界論生命美學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論美學的美學與橫向的審美哲學、審美形而上學、審美救贖詩學之間,則是生命美學的核心:成人之美。


    後,從“二十來歲的今天”、“四十來歲的今天”走到“六十來歲的今天”,如果一定要談一點自己的體會,我要說的則是:學術研究一定要提倡創新,也一定要提倡獨立思考。正如愛默生所言,“謙遜溫馴的青年在圖書館裡長大,確信他們的責任是去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早已闡發的觀點。同時卻忘記了一點:當西塞羅、洛克、培根寫作這些著作的時候,本身也不過是些圖書館裡的年輕人。”也因此,我們不但要“照著”古人、洋人“講”,而且還要“接著”古人、洋人“講”,還要有勇氣把腦袋扛在自己的肩上,去獨立思考。“我注六經”固然可嘉,“六經注我”也無可非議。“著書”卻不“立說”,“著名”卻不“留名”的現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當然,多年以前,李澤厚在自己率先建立了實踐美學之後,還曾轉而勸誡諸多在他之後的後學們說:不要去建立什麼美學的體繫,而要先去研究美學的具體問題。這其實也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在這方面,我更相信的是康德的勸誡:沒有體繫,可以獲得歷史知識、數學知識,但是卻永遠不能獲得哲學知識,因為在思想的領域,“整體的輪廓應當先於局部”。除了康德,我還相信的是黑格爾的勸誡:“沒有體繫的哲學理論,隻能表示個人主觀的特殊心情,它的內容必定是帶偶然性的。”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後,需要說明的是,從“二十來歲的今天”到“六十來歲的今天”,我的學術研究其實並不局限於生命美學研究,也因此,“潘知常生命美學繫列”所收錄的當然也就並非我的學術著述的全部。例如,我還出版了《紅樓夢為什麼這樣紅——潘知常導讀〈紅樓夢〉》《誰劫持了我們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書》《說紅樓人物》《說水滸人物》《說聊齋》《人之初:審美教育的時期》等專著,而且,在傳播學研究方面,我還出版了《傳媒批判理論》《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流行文化》《全媒體時代的美學素養》《新意識形態與中國傳媒》《講“好故事”與“講好”故事——從電視敘事看電視節目的策劃》《怎樣與媒體打交道》《你也是“新聞發言人”》《公務員同媒體打交道》等,在戰略咨詢與策劃方面,出版了《不可能的可能:潘知常戰略咨詢與策劃文選》《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關於我在2007年提出的“塔西佗陷阱”,我也有相關的專門論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是為序。


     


    潘知常


    2021.6.6.  南京臥龍湖,明廬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