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始於未知的設計(《設計中的設計》之後,原研哉闡釋設計思想新作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設計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日原研哉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藝術設計  設計理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91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19161
    作者:[日]原研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日本知名設計師原研哉關於核心設計理念“未知化”的10年實踐和探索。可視為《設計中的設計》的姐妹篇,《設計中的設計》是關於“未知化”的理論闡釋,《始於未知的設計》則是關於這個概念的實踐彙總。以設計之眼,重新理解世界、認識身邊熟悉的事物。
    2. 回到設計原點,思考創意的本質。設計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在已知的事物中不斷發現未被理解的可能性,讓已知的事物變得未知化。我們太容易對生活中可見的事物習以為常、熟視無睹,若無法用一種陌生的眼光重新觀察它們,就無法找到創新和突破。未知化是設計的頭一步,要做出打動人心的設計,還需要調動感官的經驗,激發和獲取更多認識事物的可能性。
    3. 人體感官的一次全新開拓之旅。54個設計案例,針對10個貼近生活的主題或事物重新審視,用五官細膩地去感知,並聯動起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等記憶,以嶄新的角度,找到初次認識事物的新鮮感,再以一種全新、獨特的角度和樣貌將其呈現出來。發現熟悉事物中更多未被發掘的可能性。
    4. 多方贊譽。國內知名設計師呂敬人、劉曉翔、劉治治、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清華美院教授陳楠、央美教授王子源等一致推崇。

     
    內容簡介

    《設計中的設計》之後,原研哉闡述設計思想新作。原研哉認為,“設計隻是一種職業”的時代已經接近終結,設計是使世界再生的智慧,能讓人們看見潛在的可能性,並喚起人們新鮮的覺醒意識。原研哉帶領學生用10年時間,每年圍繞一個事物或貼近生活的主題展開實驗,以設計之眼,重新審視身邊事物,發現它們本真的樣子,保持對生活怦然心動的感覺。

    作者簡介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前沿設計師、日本設計中心負責人、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曾獲東京ADC金獎、每日設計獎、龜倉雄策獎、原弘獎、Biennale世界工業設計大獎等多項大獎。著有《設計中的設計》等書,榮獲“三得利學藝獎”。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廣泛傳播。 

    目錄
    序:未知化的開始
    前言:Ex-formation——讓事物變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四萬十川
    1 模擬實驗——如果河流是道路的話
    2 腳印景觀——踏足四萬十川
    3 撿拾垃圾
    4 6個方位——用立方體切取的四萬十川
    5 6天的捕食生活
    度假勝地
    1 東京塑料和條紋化計劃
    2 戶外睡覺——帶著睡毯外出,享受睡毯之旅
    3 冰激凌蛋筒
    4 休閑模式開關——思考人與機器之間的“休閑”關繫
    皺紋

    序:未知化的開始
    前言:Ex-formation——讓事物變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四萬十川
    1 模擬實驗——如果河流是道路的話
    2 腳印景觀——踏足四萬十川
    3 撿拾垃圾
    4  6個方位——用立方體切取的四萬十川
    5  6天的捕食生活
    度假勝地
    1 東京塑料和條紋化計劃
    2 戶外睡覺——帶著睡毯外出,享受睡毯之旅
    3 冰激凌蛋筒
    4 休閑模式開關——思考人與機器之間的“休閑”關繫
    皺紋
    1 雞蛋——變形的表面
    2 皺紋產品
    3 錯綜復雜的道路——日本的河流,日本的道路
    4 枕頭
    5 皮膚島
    植物
    1 叢生——植物發芽
    2 田壟
    3 喫植物
    4 映出城市的植物
    5 書口——意外的生長
    6 標準的蘿卜——培育左右對稱的蘿卜
    裸露
    1 素材 嬰兒
    2 裸露的洋娃娃
    3 內褲專題
    4 脫離“完成”
    5 屁股
    女人
    1 懷孕的女人
    2 漂亮的器具
    3 植物群
    4 “好身材”的塑料瓶
    5 面無表情的女人
    6 火柴人
    半熟
    1 瓢蟲
    2 烘烤前
    3 絨布玩具
    4 蛻皮或新生
    5 模糊不清
    空氣
    1 飄浮
    2 穿著“膨脹”
    3 孔
    4 窗口——窺視空氣
    5 深度——以影子表現深度
    兩個人
    1 你
    2 合為一體的肥皂
    3 X射線畫像
    4 比賽場
    5 分兩半
    6 兩人之間
    7 便當
    東京
    1 東京小紋
    2 東京面具
    3 東京碗裝方便面
    4 東京迷彩
    5 東京柿種
    6 東京脈動
    後記——向新的Ex-formation出發


     

    前言
    我經常回想起Ex-formation(未知化的方式)這個創意初是如何產生的。當時,我和2004年那屆“原研哉研究班”的學生在討論課題。我對他們說了個“京都90分鐘博物館”的設想。
    比方說,你去京都出差,辦完事之後回到京都車站。距離新干線發車還有90分鐘。要專程再去其他地方遊玩的話,90分鐘太短;而在附近咖啡店喝茶消磨時間的話,90分鐘又太長了。想不到在旅途中還會出現如此零碎的多餘時間。
    利用這90分鐘,乘坐出租車去一個地方,然後記錄下來,編輯成豎長形的卡片。例如:去錦市場的“有次”店逛一逛,到新門前買“豆皿”,在石塀小路散散步……不能太貪心,要把目標縮小為某一個地方,而且要把下車地點和返程時打出租車的地點明確地標記出來,並對行走路線或到訪之處進行定點介紹。
    卡片做好收集起來,應該有好幾百種,所以需要按區域或範疇進行編輯,以方便檢索。然後將其收入便於閱覽的儲物櫃裡,放置於出租車站旁邊。這樣,就能為這90分鐘無處消遣的時間構建起像博物館一樣宏大的信息設計繫統。

    我經常回想起Ex-formation(未知化的方式)這個創意初是如何產生的。當時,我和2004年那屆“原研哉研究班”的學生在討論課題。我對他們說了個“京都90分鐘博物館”的設想。


    比方說,你去京都出差,辦完事之後回到京都車站。距離新干線發車還有90分鐘。要專程再去其他地方遊玩的話,90分鐘太短;而在附近咖啡店喝茶消磨時間的話,90分鐘又太長了。想不到在旅途中還會出現如此零碎的多餘時間。


    利用這90分鐘,乘坐出租車去一個地方,然後記錄下來,編輯成豎長形的卡片。例如:去錦市場的“有次”店逛一逛,到新門前買“豆皿”,在石塀小路散散步……不能太貪心,要把目標縮小為某一個地方,而且要把下車地點和返程時打出租車的地點明確地標記出來,並對行走路線或到訪之處進行定點介紹。


    卡片做好收集起來,應該有好幾百種,所以需要按區域或範疇進行編輯,以方便檢索。然後將其收入便於閱覽的儲物櫃裡,放置於出租車站旁邊。這樣,就能為這90分鐘無處消遣的時間構建起像博物館一樣宏大的信息設計繫統。


    也就是說,與以往那種在建築物之中收集、編輯、展出藏品的博物館不同,這是把鮮活的街道和自然景物編輯為便於檢索的信息,或可稱之為“開放式博物館”吧。我對學生們做了上述說明。


    我們先做的主題是“四萬十川” 。因為大家一開始討論的,就是能否把“四萬十川”做成開放式博物館。在這樣的對話之中,我產生了“未知化”的構想——打破“日本後的清流”這一人盡皆知的觀念,而從嶄新的視角出發,展示出四萬十川的鮮活姿態。


    對於人們自以為“已知”的事物,如果能將其作為“未知物”而展示出來,就能喚起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被認為“已知”,其實就相當於“被消費”。所以,如果想保持新鮮的話,就必須回避既定的“理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Ex-formation的創意,正是源於此。


    從2005年開始,每年將創意成果出版成一冊書。而本書,就是這10年所有成果的“總集”。瑞士的拉什· 穆勒出版社先出了英文版,再由平凡社發行日文版(自從第4期的《Ex-formation植物》以來,平凡社每年都會為出版該繫列的單行本而盡心盡力)。我再次滿懷感激之情,期待著這本書的問世。

    在線試讀
    未知化的開始
    原研哉|Kenya HARA
    平面設計師
    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
    讓事物變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2:度假勝地
    3:皺紋
    4:植物
    5:裸露
    6:女人
    7:半熟
    8:空氣
    9:兩個人
    10:東京
    四萬十川
    如今,有很多“已知化”和“惰性化”的信息。如果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某個事物“大概就是這樣子”,那麼,用什麼作為主題都無所謂。比如說“汽車”“希臘”“水”“蜜月旅行”都可以。說到Ex-formation,其實是在用新手法對“四萬十川”進行信息化嘗試的過程中產生的。如何用嶄新視角來重新把握自以為已經了解的對像呢?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纔產生了Ex-formation的構想和概念。

    未知化的開始
    原研哉|Kenya HARA
    平面設計師
    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


    我經常回想起Ex-formation(未知化的方式)這個創意初是如何產生的。當時,我和2004年那屆“原研哉研究班”的學生在討論課題。我對他們說了個“京都90分鐘博物館”的設想。


    比方說,你去京都出差,辦完事之後回到京都車站。距離新干線發車還有90分鐘。要專程再去其他地方遊玩的話,90分鐘太短;而在附近咖啡店喝茶消磨時間的話,90分鐘又太長了。想不到在旅途中還會出現如此零碎的多餘時間。


    利用這90分鐘,乘坐出租車去一個地方,然後記錄下來,編輯成豎長形的卡片。例如:去錦市場的“有次”店逛一逛,到新門前買“豆皿”,在石塀小路散散步……不能太貪心,要把目標縮小為某一個地方,而且要把下車地點和返程時打出租車的地點明確地標記出來,並對行走路線或到訪之處進行定點介紹。


    卡片做好收集起來,應該有好幾百種,所以需要按區域或範疇進行編輯,以方便檢索。然後將其收入便於閱覽的儲物櫃裡,放置於出租車站旁邊。這樣,就能為這90分鐘無處消遣的時間構建起像博物館一樣宏大的信息設計繫統。


    也就是說,與以往那種在建築物之中收集、編輯、展出藏品的博物館不同,這是把鮮活的街道和自然景物編輯為便於檢索的信息,或可稱之為“開放式博物館”吧。我對學生們做了上述說明。


    我們先做的主題是“四萬十川” 。因為大家一開始討論的,就是能否把“四萬十川”做成開放式博物館。在這樣的對話之中,我產生了“未知化”的構想——打破“日本後的清流”這一人盡皆知的觀念,而從嶄新的視角出發,展示出四萬十川的鮮活姿態。


    對於人們自以為“已知”的事物,如果能將其作為“未知物”而展示出來,就能喚起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被認為“已知”,其實就相當於“被消費”。所以,如果想保持新鮮的話,就必須回避既定的“理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Ex-formation的創意,正是源於此。


    從2005年開始,每年將創意成果出版成一冊書。而本書,就是這10年所有成果的“總集”。瑞士的拉什· 穆勒出版社先出了英文版,再由平凡社發行日文版(自從第4期的《Ex-formation植物》以來,平凡社每年都會為出版該繫列的單行本而盡心盡力)。我再次滿懷感激之情,期待著這本書的問世。


    Ex-formation
    讓事物變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未知的事物總是很吸引人。已知的事物則很難打動人心。然而,人們卻熱衷於把世界變成已知的。在媒體持續發展的今天,所有事情和現像都會被信息化,然後進行高速、高密度的流通。人們不斷地接觸這些信息,不斷地把未知世界替換成已經了解的現像。一旦了解某個事物,我們就會孕育出熱切的心動之感。然而,也許是因為信息量超過了臨界點,不知不覺地,信息喪失了促進思考的媒介功能,大量信息就像不會發芽、不知是死是活的種子一樣,在我們周圍堆積如山。


    既然如此,不如嘗試使世界未知化?——我在大學裡提出了這個設想。在給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繫大四學生進行研討式授課時,我嘗試把“使世界未知化”的設想作為交流設計的課題進行思考。這可謂一項“未知”的嘗試,還不確定能否成功,但我期待著這個項目本身會給我們提出嶄新的、令人振奮的問題,促使我們思考:“知道”和“理解”是怎麼回事?信息的本質是什麼?


    思考的終止符


    現代人經常把“我知道,我知道”掛在嘴邊,而且往往要重復兩遍。提到建築家勒·柯布西耶時,對方也來一句“我知道,我知道”。每當我準備說一說巴塞羅那海岸露天攤的西班牙海鮮飯、泰國清邁休閑旅館裡的按mo服務、護身符上貼著的閃閃發光的全息圖標簽……都要擔心對方會突然來一句“我知道,我知道”。這大概是因為現代人知識很淵博吧。實際上,我們每天在生活中接觸到海量信息。媒體越來越發達,在鋪天蓋地的報道下,世界上的所有活動就像草坪被割草機剪去表層一樣,變成無數“信息的碎片”,充斥著媒體空間。無論是否願意,我們的大腦都被迫不斷地與其進行接觸。結果,高頻度地接觸信息,導致許多碎片化的知識黏附在我們的大腦裡。如果它們能作為知識索引,成為一種契機,進一步喚起我們的興趣,那麼碎片知識的激增也許應該得到積極的評價。然而,稍為冷靜觀察就會發現,我們隻是互相交流“接觸信息”這一事實,而不再進一步深入拓展話題。“我知道,我知道”無異於思考的“終止符”,往往會給我們的對話畫上句號。


    獲得知識並非終點


    “新的國立體育場的設計師從哈迪德換成隈研吾了吧。”“我知道,我知道。北京奧運會場館設計師請的可是赫爾佐格哦。”“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他們是瑞士的建築師組合吧。位於東京青山區的普拉達旗艦店建築也是他們設計的。”“我知道,我知道。”“紐約SOHO的普拉達店則是庫哈斯設計的。”“我知道,我知道。”“對了,聽說下個月上野公園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要展出《松林圖》哦。”“我知道。長谷川等伯的名作吧。”“近我迷上了水墨畫。前幾天還在京都看了圓山應舉的畫展呢。”“我知道,我知道。圓山應舉,就是很會畫猴子的那位畫家吧。”“他畫的孔雀比猴子更有名吧。比如說《牡丹孔雀圖》。”“你真厲害,我簡直要對你肅然起敬了。而且,你對糕點方面也挺了解的吧。”“對了,上次在長野縣小布施堂喫的‘朱雀栗子’,好喫吧?”“我知道,我知道。雜志上有登出來,我還向朋友炫耀說:‘這個我喫過。’”


    作為聊天來說似乎挺有趣的,而且話題和知識量都很豐富。然而,“我知道”一說出來往往帶有某種完成感,就像在催促對方披露別的知識,或是要打住話頭而轉換到別的話題似的。而提供話題的一方,也僅僅是介紹事實而已。所以,會話僅僅是各自不斷地說出“我知道”的信息,完全沒有交集。以上所舉的例子也許有些,但對於這樣的對話,我們應該都有所體會吧。


    其實,知識原本不過是思考的“入口”而已。以一點知識為發端,通過語言交流來互相促進思考——這樣纔是對話。通過對話和思索,把零碎的知識糅合在一起,我們就能實現對於未知的想像。總之,“知道”是想像的起點,而並非終點。然而,對話中充斥著“我知道,我知道”,正說明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脫離了“把知識升華為想像”的軌道,使思考的電車停了下來。傳遞信息者隻是熱心地把零碎信息告訴對方,而接受者則把接收這種零碎信息當作目標。我們省掉了互相討論、爭執的麻煩,而完全變成單純的信息傳遞與接收。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創造性交流停滯的問題。


    設置“好奇心的入口”


    另外再舉一例。這次不是對話,而是身邊信息設計的事例。例如,為旅行提供必要信息的旅行指南——假設書名叫作“紐約快步遊覽指南”或“一冊在手,秒變紐約人”。這些旅行指南,是為了給經常出門的人獨自出行時看的,裡面采集了大量信息並進行合理的編輯,以方便讀者獲取信息。


    首先介紹的是拉加迪亞機場和肯尼迪機場以及前往市區的交通方法。具體來說,會列出出租車、公共汽車、地鐵等交通工具的乘坐方法以及費用,接著介紹貨幣彙率、氣溫變化、小費標準等等;然後是住宿方面的信息——按星級分類,從高級酒店到便宜旅館,有時甚至連青年旅館也列出來。當然,大部分篇幅會用來介紹餐飲方面的信息——有名的海鮮餐廳或牛排餐廳、唐人街或“小意大利區”的推薦店鋪,斯堪的納維亞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墨西哥料理、法國料理,以及快餐廳、人氣熟食店和有硬面包圈、能把湯打包帶走的餐館,連室內裝潢和食物價格都仔細地列了出來。購物信息按區域或街道分項列出。當然,地圖集則編輯、設計得盡量簡潔,看上去一目了然。美術館等文化設施方面的信息也巨細無遺地收入其中,連音樂劇的劇目、音樂會的曲目以及夜總會、推薦的水療中心等信息都應有盡有。關於SOHO商業區的近況以及建於市中心的露天市場的活動狀況也有介紹,以滿足希望獲得信息的讀者的期待。另外,作為拓展信息,還刊登了推薦的散步路線、中央公園的慢跑路線等等。


    自稱為“信息建築家”的理查德·沃爾曼說過這樣一句話:“信息設計的目標是使用戶獲得力量。”對於這種說法,我基本是贊同的。對於在紐約觀光旅遊的人來說,合理編輯的書籍和網站一定能成為重要的導航器。遊客們借助這些信息,走訪另類空間,在南街海港品嘗一大桶紫貽貝,在博物館商店購物,在SOHO商業區附近逛街……通過種種方法與紐約進行親密接觸。等旅遊結束之後,人們會以這些經歷作為談資,和別人進行豐富有趣的對話。


    “你在紐約市中心的露天市場買了香料嗎?”“你有沒住過高線公園的標準酒店?”“你去美世酒店做過SPA嗎?”“你去參觀過肉庫區的食品市場嗎?”“你去過新裝修的無印良品商場嗎?”


    一邊連聲說“我知道,我知道”,一邊高高興興地把對話進行下去——這種情形,想必你也能想像出來吧。一邊互相提問,一邊以“我知道,我知道”作答。這種狀況背後,有一種把預習成果替換成現實經驗的滿足感。當然,這種對話也自有其樂趣。旅行畢竟隻是“觀光”——按期待去觀賞某種風景。並不是說實際研究就更高級。


    然而,有沒有另外一種類似於“好奇心的入口”的信息設計方式,能讓人們從“已知化”信息的對話循環中脫離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更新鮮、未知的紐約呢?這種方式,也許不是讓我們“知道”紐約,而是讓我們冷靜而徹底地意識到自己對於紐約有多麼“無知”吧。


    使世界“未知化”的手法


    不是讓我們“知道”,而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無知”——這樣的交流方式有沒有可能實現呢?本書就是去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能清楚“有多麼無知”,那麼自然就會發現求知的方法。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知是巨大的力量。”有無數種方法可以抵達“知道”,至於如何抵達,則屬於個人問題。這種構想,是和此前的交流手法完全相反的。作為與“Information”(信息)相對的概念,我把這種方法稱為“Ex-formation”。“Ex”對應“In”,“Ex-form”對應“Inform”。也就是說,考慮一種目的不在於“讓人知道”,而在於“未知化”的信息形式及功能。


    10個主題


    從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間,每年都變換Ex-formation的主題,持續不斷地開展研究。主題的選定方法,是通過反復討論和投票後決定的,即把研究班學生和老師感興趣的對像用某個詞語表示,寫在紙上,貼到牆壁上,然後一邊看著一邊反復進行討論和投票。就好像把濃湯煮干,後鍋底剩下的就確定為主題。每年,14—15名學生圍繞同一個主題,以各不相同的方法進行“未知化”的嘗試。這10年以來的研究主題如下。


    1:四萬十川
    2:度假勝地
    3:皺紋
    4:植物
    5:裸露
    6:女人
    7:半熟
    8:空氣
    9:兩個人
    10:東京


    日本有個諺語叫作“鱗從眼睛上掉下來” 。就像眼睛上的鏡片掉落後,從“先入為主”的觀念中解脫出來,就能用新鮮的視角去感知現實事物。學生們圍繞上述主題,各出奇招,看如何能做到讓“鱗從眼睛上掉下來”。


    那麼,後結果如何呢?因為篇幅有限,無法將所有學生作品都刊登出來,所以隻能通過縮編,和讀者們一起來追溯研究的足跡。


    022
    四萬十川


    如今,有很多“已知化”和“惰性化”的信息。如果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某個事物“大概就是這樣子”,那麼,用什麼作為主題都無所謂。比如說“汽車”“希臘”“水”“蜜月旅行”都可以。說到Ex-formation,其實是在用新手法對“四萬十川”進行信息化嘗試的過程中產生的。如何用嶄新視角來重新把握自以為已經了解的對像呢?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纔產生了Ex-formation的構想和概念。


    為什麼會用四萬十川作為主題呢?契機是我和研究班學生一起觀看了一部名為“日本後的清流”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拍得非常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不過,我和學生們都沒有去過四萬十川。僅憑這一點,就已有了充分的動機。住在倫敦的英國人,即使從沒去過蘇格蘭的尼斯湖,也一定會對那個地方有一定印像。我們眼中的四萬十川,就類似於倫敦人印像中的尼斯湖。我們如何使已經形成的印像“未知化”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