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套裝3冊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畫中居·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繪畫
    【市場價】
    1358-1968
    【優惠價】
    849-1230
    【作者】 王三悟,張一夢;鳳凰空間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繪畫  畫冊/作品集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94779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鎖線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477927
    作者:王三悟,張一夢;鳳凰空間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幾千年來古人與天地並立同行,建設家園的努力被留存至今的諸多古代繪畫作品記錄了下來。這些繪畫作品不僅包含著古代天人共處的表征符號和思想理念,還包含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與審美價值。


        如何能夠探尋和再現古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凝聚民族共心,建設生存家園的輝煌歷史呢?這是順應時代潮流,利於民族文化發展的益事。


        於是,王三悟借助古畫這種證據化、鏈條化、形像化、可視化的載體,以古人追尋和構建家園的歷史脈絡為主線,以小見大地展示中國古代尋心立命、安身建家的偉大奮鬥歷程。


    《畫中居·遊》:


    本書為中國傳統繪畫與建築設計知識的科普圖書。作者將帶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代城市、山水、園林主題的繪畫世界裡,以設計師的視角去探尋古人理想的棲居模式,挖掘構建傳統人居環境秩序的詩意法則。


    與西方繪畫不同,中國畫“可遊”“可居”。觀畫之人立於畫前,就仿佛沉浸在了畫中世界,在畫境中徜徉,那麼,如此神奇的中國畫,是怎樣通過構圖的巧思和場景的鋪排來達到這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效果呢,這本書將通過對山水畫、園林畫、城市卷軸畫、地圖畫等不同題材的畫中空間布局的分析,讓讀者直觀的體驗“三遠”法及“以大觀小”等手法的運用,從宏觀和微觀不同尺度上,了解古人的居住理念和生活方式。

     
    內容簡介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王三悟從上萬幅作品中選出三百餘幅,上起伏羲女媧,中續輞川龍眠,下至明清人家,按時間順序,由古至今比較繫統地展示、介紹和分析了中國古代的家園理念和安居工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哲學、美學思想和人生感悟。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分為五章,第yi章 人在旅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盡了人在世間,身不由己,奔波行走的典型狀態和普遍規律。第er章 人生待渡。從五代到兩宋明,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旅目的和奔波主題。中國古代的畫家也牢牢地把握住了古人遷徙奔波的場景,並忠實地把它們記錄了下來。第三章 各安所居古人是如何構建自己理想的居住、生活模型的呢?存明清的大量古畫,比較真實地為後人記錄了古人的建築、居住和生活的情況。第四章 世間風貌。古畫中還有許多有專門用途的建築,服務於不同的功能和業態,
    如書屋、學塾、酒家、驛站,琴房、茶舍、磨房、診所、寺觀等也各具文化內涵和特色風貌。;第五章 順天則像。描繪了古人對居住文化的獨到理解和實踐,蘊藏著中國居住文化的深厚思想,體現著中國文人和諧共生、心物一體、超越時空的人居理想。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王三悟從上萬幅作品中選出三百餘幅,上起伏羲女媧,中續輞川龍眠,下至明清人家,按時間順序,由古至今比較繫統地展示、介紹和分析了中國古代的家園理念和安居工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哲學、美學思想和人生感悟。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分為五章,第yi章 人在旅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盡了人在世間,身不由己,奔波行走的典型狀態和普遍規律。第er章 人生待渡。從五代到兩宋明,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旅目的和奔波主題。中國古代的畫家也牢牢地把握住了古人遷徙奔波的場景,並忠實地把它們記錄了下來。第三章 各安所居古人是如何構建自己理想的居住、生活模型的呢?存明清的大量古畫,比較真實地為後人記錄了古人的建築、居住和生活的情況。第四章 世間風貌。古畫中還有許多有專門用途的建築,服務於不同的功能和業態,


        如書屋、學塾、酒家、驛站,琴房、茶舍、磨房、診所、寺觀等也各具文化內涵和特色風貌。;第五章 順天則像。描繪了古人對居住文化的獨到理解和實踐,蘊藏著中國居住文化的深厚思想,體現著中國文人和諧共生、心物一體、超越時空的人居理想。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王三悟從上萬幅作品中選出三百餘幅,上起伏羲女媧,中續輞川龍眠,下至明清人家,按時間順序,由古至今比較繫統地展示、介紹和分析了中國古代的家園理念和安居工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哲學、美學思想和人生感悟。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分為五章,第yi章,夢幻傳說。主要講述了古代繪畫中美麗傳說。第er章,效法天地;講述了古畫中尋仙訪道的場景。第三章,徜徉人間;描述了古畫中人們外出郊遊的場景。第四章,安頓生命。描述了古人想把家建在自然裡,也想把自然留在家中,為自己構建一處理想的人間居所;第五章, 溯源荒寒。中國古代的畫家們逐漸開始運用更成熟的藝術手法,更深刻地表現這一亙古不變的生存追求和核心文化價值觀,並從本質上思考人的來處與歸宿。


    《畫中居·遊》:


    郭熙提出中國畫“可遊”和“可居”畫論,本書中對應地以“遊”與“居”兩大部分展開。每一部分又同時涉及山水畫和城市畫兩種題材,對應建築學視野中對建築、景觀和城市統一的思考。第’二、三章從宏觀的視角審視中國畫,主要通過分析長卷這種繪畫媒材,探討中國畫“遊”中的時間意識。第’二章“山水畫卷:咫尺千裡的自然遠意”與第三章“城市全景:一圖百態的市井意向”分別對應著山水與城市題材的畫作。通過解讀山水、城市題材的長卷畫、地圖畫,分析三遠法、以大觀小法等時空建構圖式,讀者將在全景漫遊中了解古代人居環境構建的時間意識、自然觀以及城市規劃意向。第四章“山水屋宇:棲居自然的文人理想”與第’五章“城市建築:內外之間的空間中介”是對第’二、三章出現過的畫作的進一步分析,將視角從宏觀放大至微觀,聚焦畫中的人居場所,探討中國畫“居”的空間意識。這兩章主要關注山水畫、園林畫、城市卷軸畫中屋宇出現的環境場所,分析隱居圖式和院落圖式,以人本視角解讀繪畫表達出的棲居理想和空間意識。

    作者簡介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王三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繫,從事互聯網營銷行業,在中國古畫、古代文學等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有持續幾十年的研究積累。2020 年初開設抖音號“觀悟堂——王三悟”,以中國古畫為載體,解讀傳統文化,挖掘人文力量,以期為用戶帶來美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


    《畫中居·遊》:


    張一夢,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設計思維與視覺傳達、城市更新設計。

    目錄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第一章 人在旅途
    天山積雪
    貳 結伴而行
    參 溪山行旅
    肆 驢行天下
    伍 騎驢美學
    陸 大秦馳道
    柒 官員之旅
    捌 文人巾箱
    玖 人間煙火
    拾 長亭送別
    拾 壹 終極告別
    拾 貳 驢馬舟船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第一章 人在旅途


    天山積雪


    貳 結伴而行


    參 溪山行旅


    肆 驢行天下


    伍 騎驢美學


    陸 大秦馳道


    柒 官員之旅


    捌 文人巾箱


    玖 人間煙火


    拾 長亭送別


    拾 壹 終極告別


    拾 貳 驢馬舟船


    第er章 人生待渡


    迷茫待渡


    貳 山溪待渡


    參 煙靄秋涉


    肆 夏景待渡


    伍 寒江待渡


    陸 待渡緩急


    第三章 各安所居


    壹 皇家宮殿


    貳 大夫宅院


    參 文人居所


    肆 百姓民居


    伍 隱士幽居


    陸 城市鄉村


    第四章 世間風貌


    壹 驛站


    貳 酒家


    參 書屋


    肆 學塾


    伍 琴房


    陸 茶舍


    柒 診所


    捌 磨坊


    玖 寺觀


    第五章 順天則像


    壹 喬木高齋


    貳 天人共渡


    參 萬物衝和


    建築附錄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第yi章 夢幻傳說


    壹 伏羲女媧


    貳 楚地帛畫


    參 五星中國


    肆 源起昆侖


    伍 仙遊東海


    陸 洞天福地


    柒 桃花源記


    第er章 效法天地


    壹 修道草廬


    貳 危崖壇臺


    參 亭在那裡


    肆 尋仙訪道


    伍 漢宮乞巧


    第三章 徜徉人間


    壹 竹林七賢


    貳 蘭亭修禊


    參 葛洪移居


    肆 青綠山水


    伍 遊春時代


    陸 仙山樓閣


    第四章 安頓生命


    壹 輞川人居


    貳 草堂十志


    參 瀟湘八景


    肆 龍眠山莊


    第五章 溯源荒寒


    壹 尋根復命


    貳 雪溪初寒


    參 五代荒寒


    肆 北宋蕭疏


    伍 江行初雪


    《畫中居·遊》:


    第 一章 緒論 / 007


    壹 寫作的目的 / 008


    貳 本書的視角 / 010


    參 繪畫的空間圖式 / 011


    肆 傳統居遊時空圖式與當代建築設計 / 013


    伍 本書內容框架和構想 / 017


    第二章 山水畫卷:咫尺千裡的自然遠意 / 019


    壹 山水畫卷:全景旅程的展現 / 020


    貳 “三遠”法的空間圖式 / 026


    參 以大觀小的時間設計 / 039


    第三章 城市全景:一圖百態的市井意像 / 045


    壹 城市卷軸畫 / 046


    貳 地圖畫 / 056


    第四章 山水屋宇:棲居自然的文人理想 / 069


    壹 人與山水 / 070


    貳 隱居圖式 / 089


    第五章 城市建築:內外之間的空間中介 / 121


    壹 空間的營造和銜接 / 122


    貳 公共空間界面的城市活力 / 126


    參 門廊、庭院和屏風的空間敘事 / 133


    肆 實與虛、有形與無形 / 152


     


    致謝 / 154

    前言

     


     

    媒體評論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文化初始意識在哪裡呢?中華傳統文化共同的精神家園源自何處呢?歷史上我們的民族共心是什麼呢?  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作品值得今人仔細觀覽品味,思考借鋻。                                                                                                                                                                                                                             —鳳凰空間


     

    在線試讀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人在世間行走的底色,往往有悲涼冷寂、孤獨滄桑的意味。清代畫家華喦根據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遊歷,創作了一幅《天山積雪圖》。畫面以藝術手法形像又概括地描繪了行旅之人的典型狀態和思想情感。
    天色蒼茫,一位魁梧健碩、腰佩寶劍、身披鬥篷的旅人牽著一頭高大的駱駝緩慢行進在雪山腳下。天邊的一隻孤雁在茫茫雪峰之上看到了他們。旅人的紅色鬥篷、駱駝的棕色身軀,給處於寒冷中的孤雁帶來溫暖和希望。而它一聲問候的長鳴似乎也給旅人和駱駝帶來了慰藉和勇氣,他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凝視,有趣的是,兩者的面貌、神態竟也有幾分相似。雁鳴、目光和韁繩,把三個不同物種的生命體在一瞬間聯繫在了一起。
    畫面體現出畫家對嚴酷環境中的生命的同情和贊美。天山之上,雪峰之下,旅人魁梧結實,駱駝也是高大挺撥,軀壯如峰。雪山雖高聳入天,其勢壓人,但又終為孤雁所凌越。
    這幅作品畫的既是天山旅人,又是在世間顛沛流離、踽踽獨行的畫家自己,也可能是世間為生存奔走往來的所有人。
    清代畫家華喦應該對歷代行旅題材的古畫有著深刻的感受和洞察。這幅畫表面上是很具體地描繪一人行旅,但是本質上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成為這類古畫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北宋的《千裡江山圖》中,一處危崖平臺上的三層石臺一度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關注和猜測。
    距這座壇臺不遠處的山居應該是道士們的道觀。再結合壇臺所處的自然環境,可以判斷其當為山居道士朝真行道的“齋壇”,齋壇上可以誦經禮神,打坐靜修,焚點香爐,或是置鼎煉丹。與陰性的山洞相對,“壇臺”代表了陽性的聖山。與修道的卵形草廬一樣,它也被設計築建為對稱結構,因而成為一處模仿宇宙的模型。
    道家的齋壇一開始便與聖山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繫。在現實的道教體繫裡,聖山、齋壇、草廬、香爐、丹鼎乃至道士的身體都被繫統化地關聯起來,是一套道法自然的完整儀式體繫。
    我們在《千裡江山圖》的齋壇上畫一道線就可以看得更直觀一些,石壇與主峰巒脈處於同一軸線上。其三層壇臺形制的主要含義是盡力模擬宇宙場,依托自然地脈,集納天地真氣。齋壇旁邊還有兩隻仙鶴,也是強化了天地兩界的聯繫,表明了道士清修以期生命的超越與飛升,可於天地間往來。這些壇臺所處的突出危崖,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圖像定式。

    《中國畫超有趣 人間煙火》:


    人在世間行走的底色,往往有悲涼冷寂、孤獨滄桑的意味。清代畫家華喦根據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遊歷,創作了一幅《天山積雪圖》。畫面以藝術手法形像又概括地描繪了行旅之人的典型狀態和思想情感。


    天色蒼茫,一位魁梧健碩、腰佩寶劍、身披鬥篷的旅人牽著一頭高大的駱駝緩慢行進在雪山腳下。天邊的一隻孤雁在茫茫雪峰之上看到了他們。旅人的紅色鬥篷、駱駝的棕色身軀,給處於寒冷中的孤雁帶來溫暖和希望。而它一聲問候的長鳴似乎也給旅人和駱駝帶來了慰藉和勇氣,他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凝視,有趣的是,兩者的面貌、神態竟也有幾分相似。雁鳴、目光和韁繩,把三個不同物種的生命體在一瞬間聯繫在了一起。


    畫面體現出畫家對嚴酷環境中的生命的同情和贊美。天山之上,雪峰之下,旅人魁梧結實,駱駝也是高大挺撥,軀壯如峰。雪山雖高聳入天,其勢壓人,但又終為孤雁所凌越。


    這幅作品畫的既是天山旅人,又是在世間顛沛流離、踽踽獨行的畫家自己,也可能是世間為生存奔走往來的所有人。


    清代畫家華喦應該對歷代行旅題材的古畫有著深刻的感受和洞察。這幅畫表面上是很具體地描繪一人行旅,但是本質上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成為這類古畫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中國畫超有趣 吾心安處》:


    北宋的《千裡江山圖》中,一處危崖平臺上的三層石臺一度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關注和猜測。


    距這座壇臺不遠處的山居應該是道士們的道觀。再結合壇臺所處的自然環境,可以判斷其當為山居道士朝真行道的“齋壇”,齋壇上可以誦經禮神,打坐靜修,焚點香爐,或是置鼎煉丹。與陰性的山洞相對,“壇臺”代表了陽性的聖山。與修道的卵形草廬一樣,它也被設計築建為對稱結構,因而成為一處模仿宇宙的模型。


    道家的齋壇一開始便與聖山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繫。在現實的道教體繫裡,聖山、齋壇、草廬、香爐、丹鼎乃至道士的身體都被繫統化地關聯起來,是一套道法自然的完整儀式體繫。


    我們在《千裡江山圖》的齋壇上畫一道線就可以看得更直觀一些,石壇與主峰巒脈處於同一軸線上。其三層壇臺形制的主要含義是盡力模擬宇宙場,依托自然地脈,集納天地真氣。齋壇旁邊還有兩隻仙鶴,也是強化了天地兩界的聯繫,表明了道士清修以期生命的超越與飛升,可於天地間往來。這些壇臺所處的突出危崖,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圖像定式。


    《畫中居·遊》:


    本書的視角


    中國古代繪畫又稱中國傳統繪畫,通常繪制在絹、帛、宣紙上,再裝裱成手卷、立軸、冊頁等形式。按照畫種來說,古代中國畫有紙本繪畫、壁畫、岩畫、版畫等多種形式,除了地圖、書籍插圖和圖樣,有關建築的各類圖像還可見於銅器圖案、碑刻、畫像磚等。本書主要介紹的是卷軸畫這類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其媒介的特殊性突出表現了中國畫的時間意識。另外,明清文學作品中的版畫插圖、古代畫譜中的插圖以及個別方志圖、地圖也是本書討論的對像,這些畫種也涉及傳統建築或城市的圖式表達。


     


    大部分藝術史或建築史論的著作都是以朝代為線索梳理了現存的古代中國畫。山水畫初步發展於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日漸成熟,直至兩宋時期形成了繁榮的景代達到了高潮,在明清之際走向了沒落。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展現了豐富多樣的人居圖式。我國古代的建築圖在原始繪畫中已初露端倪,在秦漢時期出現了正面平行法的雛形,隋唐之際界畫的成熟不僅利於描繪建築風貌,對山水畫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宋代城市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地圖與城市畫卷流傳較廣,宋至明清時期,地方志圖數量增加。在本書中出現的繪畫作品跨越了多個歷史時期,、明代為主,但沒有嚴格依據歷史時間排序,而是按照繪畫的時空圖式進行了分類,以便形成整體的理論框架。


     


    中國畫有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主題,其中山水畫和城市畫是本書重`點關注的。中國的山水畫從不是對自然景觀的復制,而是畫家內在意識的寫照。除了表現人與自然關繫的山水畫,出現城市、住宅、園林、家具等人工物的中國城市畫也是本書所關注的。但本書不局限於對這些畫中古建築風格特征的研究,而重`點關注畫中人與其場所的空間關繫和敘述人物行為的方法。這些關繫表現了人在社會與城市背景下的思想和行為,是以體驗為核心的當代建築設計仍然需要表現的關繫。


     


    美術史中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研究大多關注風格流派、繪畫筆法、構圖技巧等視覺層面的分析,建築史研究更關注圖像中建築的年代、形式、結構特征等因素,而哲學與文學領域對於傳統繪畫的審美意識與敘事方法把握得更為深入。一方面,本書將綜合考慮上述因素,運用藝術學、心理學、哲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探索中國傳統人居環境空間圖式的特征和創作思維模式。另一方面,本書以解決當代現實問題為導向,著眼於用“時空圖式”的概念在中國畫和人居環境空間之間建立起聯繫,並將其引入當代城市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因此,在對中國古代畫作的研究中,將避免陷入對個別建築或作品的形式和歷史風格分析,而把重`點放在人居與環境的關繫上,以便整體把握傳統繪畫中人在自然與城市中的棲居方式與居遊觀念。在對中國畫的解讀中,以二維圖像呈現三維空間的空間構造法、圖像的呈現媒介、圖像的空間敘事以及空間中人的行為,都是本書重`點關注的要素。


     


    參 繪畫的空間圖式


    圖式的概念起源於西方哲學,蕞早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是思維模式的一種再現媒介。圖式理論在現代哲學、心理學、視知覺藝術等領域得到應用與發展,對當代建築思想與建築圖式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空間圖式代表的思維模式與心理結構,深刻地反映出一個地區或民族的建築景觀文化。通過空間圖式的概念,繪畫與建築兩種藝術得以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再現概念的形成將藝術家與非藝術家區分開來。這意味著我們雖然以相同的方式體驗周圍的世界和生活,但藝術家對他的經驗印像深刻,並且可以在特定的媒介中捕捉經驗的本質和意義,並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反過來在觀賞畫作中的場所時,我們就需要了解藝術家是通過何種媒介和怎樣的概念形成了空間感知。通過這種方式,觀者就可以以藝術家的視角感知並理解畫作的意義。


     


    英國著`名藝術史學家貢布裡希通過比較中、英畫家對同一處英國湖景的描繪,得出了他的一句著`名論斷:“繪畫是一種活動,因此,藝術家將傾向於見其所欲畫,而不是畫其所見。” 在“中國人的眼睛”中,山脈被設計為層層後退的平面,而不是“西方人的眼睛”中富於明暗變化的體積渲染。可見藝術家繪畫時並不是忠實地描摹他們的視覺印像。在《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一書中,貢布裡希在藝術心理學中引入“圖式修正”和“先制作,後匹配”等概念。他聲稱藝術源於人們對物質世界的反應,而不是可見世界本身,所以這是一個心理學問題。歷史上的藝術家在創作中遵循著“圖式修正”公式,即當藝術家審視物質世界時,在頭腦中已經擁有某種來自傳統的經驗圖式,他會被能夠成功匹配這一原型關繫的模型所吸引。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概念思維的結果,並將對所見的理解界定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需求中。


     


    視知覺不僅僅是對物體形態的感知,它還涉及文化和世界觀,涉及畫家和觀者的心理世界。當我們試圖在二維平面媒介上表達三維的物理空間時,就會反映出較大的文化差異。這個過程與我們如何感知物理空間以及我們如何將空間感通過繪畫表達有關,圖像再現是這一過程的結果。由於觀者感知繪畫的過程是在腦海中匹配形成自己的空間模式,因此某種文化圖式可以通過特定的空間感知來建立觀者與畫家之間的關繫。


     


    西方強調物理的時空觀,要求藝術作品盡量真實、客觀地再現物理時空,以光學、幾何學為基礎發展出透視法、明暗法等如實模仿視網膜成像的藝術技法。學者施萊恩認為,“世界是否真的在透視中,或者我們是否學會以這種特定方式看待它,仍然在藝術和心理學界面臨激烈的爭論”。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透視,因為它是一種對歐氏幾何空間的信仰。我們對空間的視覺感知依賴於光學功能的層次結構。幫助我們感知深度的主要視覺信號或線索是雙眼視覺和運動視差。重疊、透視等視覺技巧,錯覺和明暗法是在圖像空間中常用的空間表現形式。然而,在視網膜上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空間和體積,我們看到的隻是光、色、形等給人的視覺感受。視覺技術是幫助我們將感覺反映到平面上的工具,但當我們相信某種透視技巧是世界上主要的和唯·一的方式時,這些工具也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肆 傳統居遊時空圖式與當代建築設計


    世界上各民族的時空觀是其繪畫空間的母體,不同民族的時空觀決定了其繪畫的圖式屬性。古代西方哲人將時間和空間分割開來考察,形成理性的認知,所以西方藝術中的時空觀是邏輯性的、物理的。中國人的時空觀大約形成於新石器晚期,成熟於先秦。先民們“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在效天法地的行為中建立了蕞初的空間觀與時間觀。《尸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在先人的觀念中,宇就是空間,宙就是時間,宇宙就是空間與時間的交合,是無界限、無始終的,比如《周易》中用八卦來代表方位和季節,形成了一個表征時空合一·流轉、永無止息的宇宙圖譜。中國藝術中的時空觀是經驗性的、心理性的,表現為主體對天地方位和生命流轉的體察和感悟。這種具有人文與詩性維度的宇宙觀被藝術理論家宗白華總結為“以時率空”:“我們的宇宙是時間率領著空間,因而成就了節奏化、音樂化了的‘時空合一體’。”中國的山水詩與山水畫也是時空一體意識的重要體現。山水畫脫胎於魏晉的山水詩,鮮明地體現出中國人通過“遊”與“觀”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如唐代詩人王維在隱居期間,將“居”與“遊”兩種傳統融合,把古代山水詩意推向了蕞高峰。他以山居遊者的視野,在《終南別業》一詩中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輞川集·華子岡》一詩中寫下“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木及”。王維同時也是位高妙的山水畫家,“居遊”意趣在他的詩與畫中滲透,因此獲得蘇軾對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贊譽。貢布裡希認為,中國的視覺表現方法可能主要關注的不是對圖像的感知,而是可以描述為“詩意喚起”的東西。在中國文化中,對空間的感知不是知識,而是一種與詩意思維能力交織在一起的心理過程所產生的結果。


     


    與王維的山水詩意十分相近,北宋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以“行、望、遊、居”論山水畫之妙品:“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 中國當代建築師董豫贛認為,中國後來關於居住、關於環境、關於一切中國大藝術的東西都來源於這段話。郭熙提出的行、望、遊、居都是建築學關心的,和身體的感知有關。建築學家童寯在園林著作《東南園墅》開篇寫道:“當人們觀賞一組中國畫卷時,很少會問這麼大的人怎能鑽過如此小的茅舍,或一條羊腸小道和跨過湍流的幾塊薄板,怎能安全地把驢背上沉醉的隱士載至彼岸。在中國繪畫中,某些反常習慣


    必·須在獲得任何審美的愉悅享受之前達成共識,這種不合情理的習俗同樣也適用於中國古典園林,事實上它是三維的中國畫。”山水畫中的屋舍、小橋並不為表達真實的建築形像出現,而是作為空間與時間的媒介,起到襯托、連通的作用。互為再現的園林和山水畫都體現出人在自然中避世棲居的文人理想,文人的造園活動更加突出地反映出居遊的景觀文意識。


     


    芬蘭建築現像學理論家尤哈尼·帕拉斯瑪認為繪畫和建築是相類似的領域,並不在於他們表面可以借鋻的形式,而在於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引發的身心對於世界的體察。他提倡以動態的、情境的、非平面的方式去解讀繪畫作品。西班牙建築師、教授尤義斯·布拉沃·法雷指出:“和繪畫一樣,從相互關聯的角度出發,理解人與宇宙和諧存在的哲學,也是建築的基本要求”。西方由身心分離的哲學傳統引發出現像學理論的思考,將身體視作精神與外部世界之間的媒介。而身心合一的觀念在中國哲學傳統中早已發展出獨特的山水文化,將人在自然中“居”與“遊”的具身認知通過詩、畫、園林等不同的藝術媒介呈現出來,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如今數字化媒介的運用提高了建築設計的效率,也將肉眼難以全視的角度和難以深入的細節呈現在建築師眼前,但信息技術導致的視覺操縱卻使建築日趨平面化,忽視了建築作為身體“居”與“遊”的空間本源。古代匠人在塑造空間時,也許並無圖紙,但他們運用身體知覺思考空間的營造,使建築呈現出豐富的感知想像。為了復興中國本土化的建築傳統,以王澍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建築師,將當代建築作為身體居遊的媒介進行了許多有益的設計嘗試。處在建築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他們同古代的文人一樣,試圖在藝術創作中探尋身心合一的山水境界,並以此實現中國當代建築的“文藝復興”。


     


    西方盛行的觀點認為,空間作為一個靜態的實體,可以被抽像地定義,因此是可組織和可測量的;在中國,空間的概念是動態的、流動的,與時間的體驗密切相關。無邊無際的空間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沒有抽像的幾何繫統支配著空間,空間內的視點也無法用任何絕`對的術語來定義。兩種不同的空間概念導致在平面上呈現三維空間的繪畫方式的不同。中國畫的空間概念傾向於呈現具身的居遊體驗,而不是再現眼睛的舒適視覺感受。


     


    在西方建築學的發展中,“如畫觀法”的提出為普賴斯動態空間觀念的出現帶來了啟發。瑞士建築史學家希格弗萊德·吉迪恩探討了引入時間的抽像繪畫對於現代主義建築形成的積木及意義。隨著立體主義的興起和電影的發明,20 世紀初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建築師把運動空間觀念結合到自己的作品和理論中,勒·柯布西耶在1923 年提出了“建築漫步”的概念並付諸實踐。現代建築把時間和運動引入空間的觀念,促進建築設計向多個方向發展。繪畫的新趨勢影響了建築的創新,首先是在新的觀看方式上,而不是形式上。可以說,看到時間的存在,建築就革命性地步入了現代。


     


    西方圖學傳統建立在幾何學、光學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以透視、投影為主的定量化圖學理論體繫。在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發展確立了繪畫作為設計工具的重要作用,以巴黎美術學院為代表的建築教育體繫將立面形像視作建築圖的重要再現視角。包豪斯的教育則暗示了將表征顛覆為圖底關繫的思維。基於西方幾何繫統,中國常用的視覺設計工具有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透視圖。然而,投影技術不足以應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新需求。對傳統圖式的重新審視也為以圖形方式表達有關現像體驗、持續時間和認知想像的概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外,中國畫媒材的論述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視覺工具的新潛力,同時將新的願景帶入設計的過程。對媒材的關注,使二維圖紙和三維模型變得可以互相轉換,這對於空間的表示尤其重要。


     


    建築工程圖所表達的空間度量問題雖然對建築實踐而言十分重要,但過度強調數學秩序的制圖法忽視了建築圖本應具有的、再現心理環境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國內關於中國傳統人居環境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園林空間方面。學者童寯首·次明確指出了山水畫對園林的影響。此後許多有建築、風景園林背景的學者相繼論述了山水畫法與傳統造園手法的關聯邏輯,並提出了對這一思維理念的現實借鋻思路。建築師王澍較早提出了從觀看傳統山水畫提取空間類型與空間敘事的理念並將其思想用於建築實踐中,強調了觀想方式與畫意在中國畫向當代建築轉譯中的重要作用。中國藝術史上沒有發展出西方意義上的透視法和明暗對比法,卻在繪畫中展現出人與自然關繫的處世之道。山水畫中的每一處山峰、泉瀑、林木、樹石、亭臺樓榭與人物無不經過精心設計,蘊含在中國幾千年傳統哲學觀念中的思維圖式體現在山水畫和實際的山水園林營造中,並且對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藝術與審美心理等眾多領域產生了持續而深刻的影響。除了山水畫主題,提及中國傳統繪畫中建築時空圖式的討論還有對屏風畫面空間與實體空間的研究,古代地圖和建築界畫空間圖式的研究,藝術模件思想在中國古建築與城市空間營造中的體現,傳統文學作品、戲劇表演、印章的空間圖式,明清版畫、浮雕、器玩中的空間敘事等。討論的視角在山水畫與園林空間圖式之外也增加了對城市和建築空間圖式的分析,形成“自然—城市—建築—人”這一整體人居環境繫統下的理論闡釋。中國畫中所蘊含的時空圖式是決定東、西方在藝術、建築、哲學領域呈現出差異性特征的重要根源。圖式反映了人類的思維意識與心理結構,指導著建築師的設計認知與創作實踐行為,是構成創造力思維的關鍵因素。因而時空圖示理論可以為詮釋中國傳統空間觀念與藝術心理提供一種有效途徑,並為當代的本土建築創作提供具有價值的思維圖式信息。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