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尺閑夢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繪畫
    【市場價】
    1476-2140
    【優惠價】
    923-1338
    【作者】 老樹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繪畫  畫冊/作品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87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8開
    紙張:宣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318785
    作者:老樹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編輯推薦


    老樹畫畫《一尺閑夢》超值禮盒套裝是首度將微博紅人老樹畫畫的畫作、詩作、文章組合成為一套多功能文化產品。





    【畫】《一尺閑夢》 精選畫作

    420mm*285mm 24幅

    宣紙復制 還原原作 可裝可裱 養心養眼



    【文】《老樹說》 九篇長文 首度結集

    市井百態 舊人舊事

    一個有硬度的山東漢子躍然紙上



    【本】《世間破事 去他個娘》 布面精裝主題筆記本

    百幅畫作 賞畫品詩 和老樹一起重返民國




    與其跟人糾結 不如與花纏綿



    收藏雅品·饋贈雅人

     
    內容簡介
    “老樹畫畫”用古體畫與打油詩搭配調侃現代生活,借助微信與微博等新媒體傳播,近年來在網絡上廣受歡迎。
    本書選取老樹精選畫作24幅,以優質機宣紙單頁印刷,程度還原原作典雅古樸的藝術風格,可裝裱掛框,並附贈《老樹說》老樹十年文字首度結集、《世間破事 去他個娘》老樹畫畫主題筆記本

    可以滿足喜歡老樹畫畫的都市中青年白領收藏、饋贈之需求。
    作者簡介


    老樹



    老樹,名劉樹勇,1962年生於山東省臨胊縣。1983畢業於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繫主任。



    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自習繪畫,問學於梁崎、王學仲、霍春陽諸師。後開始致力於視覺語言與敘事方式的比較研究。廣泛涉及文學、繪畫、電影、書法等領域。90年代中期以後,轉而關注當代中國攝影發展及傳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有大量批評文章行世。目前,主要從事影像的媒介傳播研究和具體實踐。2007年始,重操畫業。

    目錄


    《老樹說》十年文字首度結集

    市井百態 舊人舊事

    一個有硬度的山東漢子躍然紙上



    目錄





    冶原一年/1

    藥鋪/22

    王五/28

    活在北京的程東和劉樹勇/38

    我的朋友孫京濤/49

    重要的是一直在看/62

    1900傳奇/68

    睡在畫報裡的民國女子/74

    死亡讓我漸漸平靜/79

    媒體評論
    《三聯生活周刊》:老樹的畫必得配上老樹的詩來看。他采用古體詩的形制,大量運用反轉、戲謔的手法,把俚俗與雅致雜糅在一起。那些詩明白曉暢,結尾時常出其不意,諷喻、批判和疏離也往往在輕松的句式中被消解。
    我的微信朋友圈裡,有好些人把老樹畫畫作為頭像。劉樹勇並沒有迎合我們,但他的成功變相卻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他創造的那個面目模糊的白衫男子,自由自在,在紙上的時空裡來回穿梭。白衫男子留戀著花枝、月色、荷塘和鬥室。我想,這裡分明有著民國氣息。回味民國,其實是文化資源的借用,正因為如此借用,纔讓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史上罕見的,一個人完成了內在涵養的繪畫復調交響:這不是無知妄作的魯莽的自由,原先曾經給自己帶來焦慮的種種都變成了滋養的因素,良寬竹久齊白石版畫油畫攝影詩經魏晉民國當下,因為此刻加入了“我”的交響,個個安詳。
    苗福生:老樹畫畫,畫的就是自己。一個安靜下來的,隨心所欲的自己;一個逗自己玩,也逗別人玩的,無為無不為的自己;一個天真浪漫的,調皮滑稽的,書卷氣十足的自己;一個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極其認真地對著自己靈魂說話的自己。這恰真實地傳遞了老樹的當下狀態,從喧嘩與騷亂的外面世界,回到了自己逐漸安頓下來的內心,正如楊絳先生百歲感言寫到的:*後發現,這個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我覺得這是需要用很長時間而且很認真地活過的人纔能悟出來的一句話。


    《三聯生活周刊》:老樹的畫必得配上老樹的詩來看。他采用古體詩的形制,大量運用反轉、戲謔的手法,把俚俗與雅致雜糅在一起。那些詩明白曉暢,結尾時常出其不意,諷喻、批判和疏離也往往在輕松的句式中被消解。



    新華社:老樹畫的是一種新文人畫,顛覆了傳統人文畫固有的一些東西。傳統人文畫多清雅,不介入社會,以保持畫家個人的高潔情懷。還有一種,是主動干預社會的世俗繪畫。而老樹的畫,是兩者的結合,文人的筆墨寫意,漫畫式的諷刺干預。也就是說,他繪畫中那些貌似遁世的場景,實則是入世的,是對當下社會生活溫婉地干預。



    鐘鳴:樹勇的畫,把自身陪進去,的確蘊了不少潛臺詞。但孩童的天真嬉戲之心,又使他免於玩世不恭,這條界線,是高手超越雅人敷彩*後纔能趨至的境界,故能使每幅圖畫新鮮起來,筆墨不拘,那又或可稱之“護身畫”了。所以說,“具冷眼者兼具熱腸”是其本質。雖時代所致,個人與社會關繫,聚散無常,“護生”與“護身”頗為不同,其復雜性,包括感受,也絕非“一百零八筆”(鄭逸梅記:豐子愷畫佛,不論大小,均作一百零八筆)能囿。樹勇的作品,看似簡單、浪漫,卻大巧若拙,不光筆力、安排高簡,雖芭蕉一林,青苔滿地,卻也難分古今,即便社稷時勢,也風流蘊藉、策杖攜琴,掩映了不少曲筆,刺貪枉、宏大,而同情人間山水,或*準。



    汪惠仁:他要用筆墨確證自己。他做到了。他把那個走出“影響之焦慮”的自己稱作老樹。現在,整個中國都知道“老樹畫畫”、“花亂開”,盡管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劉樹勇__這不難理解,符號的名稱並不重要,符號帶給生活的隱喻纔是重要的。老樹畫畫給了我們關於自由的隱喻。

    我的微信朋友圈裡,有好些人把老樹畫畫作為頭像。劉樹勇並沒有迎合我們,但他的成功變相卻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他創造的那個面目模糊的白衫男子,自由自在,在紙上的時空裡來回穿梭。白衫男子留戀著花枝、月色、荷塘和鬥室。我想,這裡分明有著民國氣息。回味民國,其實是文化資源的借用,正因為如此借用,纔讓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史上罕見的,一個人完成了內在涵養的繪畫復調交響:這不是無知妄作的魯莽的自由,原先曾經給自己帶來焦慮的種種都變成了滋養的因素,良寬竹久齊白石版畫油畫攝影詩經魏晉民國當下,因為此刻加入了“我”的交響,個個安詳。



    苗福生:老樹畫畫,畫的就是自己。一個安靜下來的,隨心所欲的自己;一個逗自己玩,也逗別人玩的,無為無不為的自己;一個天真浪漫的,調皮滑稽的,書卷氣十足的自己;一個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極其認真地對著自己靈魂說話的自己。這恰真實地傳遞了老樹的當下狀態,從喧嘩與騷亂的外面世界,回到了自己逐漸安頓下來的內心,正如楊絳先生百歲感言寫到的:*後發現,這個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我覺得這是需要用很長時間而且很認真地活過的人纔能悟出來的一句話。



    夏日山間(學生):老樹老師,氣像萬千。他就是山東野地裡生出的一棵又正又妙的莊稼。樹老師鼻直口方。兩道劍眉,一雙眼睛很有英氣。印像裡他總穿一件藏藍的大背心,圓領,或各種文化衫。他講話時夾敘夾議,夾笑夾損。教了我們太多東西。奇怪的是,我現在感覺,他幾乎直接就講了莊稼,土地……的關繫。那是一種骨子裡的血性,是一種粗糲的真情。是一鐵鍬一鐵鍬的翻土,一棵苗一棵苗的插秧。

    在線試讀
    王五
    王五是個打柴的,五十多了,沒有老婆。他大概是有個什麼名字的,不過不大有人叫,時間一久,村裡人便把名字給忘了,隻知道他行五,去過朝鮮,於是便呼他為王五。
    王五是外鄉人,據他說是在蚌埠一帶一個什麼地方。某年,淮北大水,村落盡沒,看著一路餓斃的災民,他娘帶他逃荒到了山東,落戶在此地。娘死了,他便參了軍,因為可以喫飯。王五不會什麼手藝。據他說,他曾在上海拉過黃包車,別人皆不相信是真的,而且這手藝在這山裡是無用的。種地又不會,王五還嫌啰嗦,於是就打柴。
    這村子居處山口,乃山裡與山外的物資集散地,挺大,但並不繁華。隻有一家烤雞店,是山裡一個老頭兒來這裡開的,姓吳,店號便稱作吳家烤雞。本地人都覺得奇怪,烤這東西誰喫?本地人是不會喫的。但生意一直還過得去,因為山外便是城市,有繅絲業、水泥制造業及果品加工業興起,不時有些老外來考察。賓館過去一直也沒什麼客人來住,盡是本地大小農民頭目開會時下榻。喫食上卻是越洋氣越好,遠道運來無非海參魚翅龍蝦鮑魚,西洋紅酒。有一陣子竟然流行喫法式蝸牛。一干人等鋪張開來,穿廉價西服,初時模樣兒也算斯文,急了便開始劃拳行令。劃著劃著,就光了膀子。硬著頭皮喫下去,旋即找個角落嘔淨,回家也說是喫過法國菜了。
    真的老外一來,卻說是要嘗嘗本地風味。賓館領導想了一夜,忽記起進山拉山貨時見過一面烤雞的布幌子,仿佛姓吳。派人打探,果然有,而且帶回兩隻烤雞來。老外左右扯著喫罷,大喜過望,扎煞著兩隻油汪汪的肥手,說是“玩了夠德”。於是賓館主事兒的很是得意,開過幾個會議,又報上級領導批準了,將這風味列為本地菜肴之冠。又想重點開發開發,將這老頭兒請到城裡賓館,說,可商量著開個分店。吳老頭隻是不答應。問為什麼,他就說是什麼也不為,隻是不想去,想訂貨是可以的。說完便回去。於是賓館隻得長期訂貨。於是這烤雞店便一直開下去。
    王五便是為這烤雞店打柴。烤雞用什麼木柴,柞木的好還是野海棠木的好,王五很清楚。吳家烤雞有些名氣,王五也以此自豪,逢人便說自己是吳家烤雞店的伙計。吳家烤雞店名氣傳到四鄉,別人自然也對王五另眼相看。
    王五就高興。每日晨起,著一身精簡打扮,青布褂子,寬腿褲子,千層底的布鞋。將一副豬鬃編成的毛繩挽在扁擔一頭,出得門去,一路吹著口哨兒進山打柴。傍晚回來,村裡干活兒的人也從地裡回來了,便能看到王五在家門口當街上磨斧子,旁邊放一碗白開水。王五頭上冒著熱氣,磨一陣子,停下,直起腰身,在初上的月亮下用拇指去試斧刃。月牙兒一樣的斧刃在手裡亮得發白。嘴裡口哨一直吹著,聽得懂的便知道他吹的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過隻是吹半截,後半截便不會了。
    村裡人似乎覺得,王五天天這樣過著,很快活,沒有人想過他也應該有老婆孩子的事。人們看到他天天撮著嘴吹著口哨,吳家烤雞店後院的木柴垛一天一天地高起來。過路挑水的人有時會聽著院子裡噼噼叭叭的劈柴聲,不時有木柈子蹦出牆外,打在刨食喫的母豬身上。人們都知道,王五很快活。


    王五

    王五是個打柴的,五十多了,沒有老婆。他大概是有個什麼名字的,不過不大有人叫,時間一久,村裡人便把名字給忘了,隻知道他行五,去過朝鮮,於是便呼他為王五。

    王五是外鄉人,據他說是在蚌埠一帶一個什麼地方。某年,淮北大水,村落盡沒,看著一路餓斃的災民,他娘帶他逃荒到了山東,落戶在此地。娘死了,他便參了軍,因為可以喫飯。王五不會什麼手藝。據他說,他曾在上海拉過黃包車,別人皆不相信是真的,而且這手藝在這山裡是無用的。種地又不會,王五還嫌啰嗦,於是就打柴。

    這村子居處山口,乃山裡與山外的物資集散地,挺大,但並不繁華。隻有一家烤雞店,是山裡一個老頭兒來這裡開的,姓吳,店號便稱作吳家烤雞。本地人都覺得奇怪,烤這東西誰喫?本地人是不會喫的。但生意一直還過得去,因為山外便是城市,有繅絲業、水泥制造業及果品加工業興起,不時有些老外來考察。賓館過去一直也沒什麼客人來住,盡是本地大小農民頭目開會時下榻。喫食上卻是越洋氣越好,遠道運來無非海參魚翅龍蝦鮑魚,西洋紅酒。有一陣子竟然流行喫法式蝸牛。一干人等鋪張開來,穿廉價西服,初時模樣兒也算斯文,急了便開始劃拳行令。劃著劃著,就光了膀子。硬著頭皮喫下去,旋即找個角落嘔淨,回家也說是喫過法國菜了。

    真的老外一來,卻說是要嘗嘗本地風味。賓館領導想了一夜,忽記起進山拉山貨時見過一面烤雞的布幌子,仿佛姓吳。派人打探,果然有,而且帶回兩隻烤雞來。老外左右扯著喫罷,大喜過望,扎煞著兩隻油汪汪的肥手,說是“玩了夠德”。於是賓館主事兒的很是得意,開過幾個會議,又報上級領導批準了,將這風味列為本地菜肴之冠。又想重點開發開發,將這老頭兒請到城裡賓館,說,可商量著開個分店。吳老頭隻是不答應。問為什麼,他就說是什麼也不為,隻是不想去,想訂貨是可以的。說完便回去。於是賓館隻得長期訂貨。於是這烤雞店便一直開下去。

    王五便是為這烤雞店打柴。烤雞用什麼木柴,柞木的好還是野海棠木的好,王五很清楚。吳家烤雞有些名氣,王五也以此自豪,逢人便說自己是吳家烤雞店的伙計。吳家烤雞店名氣傳到四鄉,別人自然也對王五另眼相看。

    王五就高興。每日晨起,著一身精簡打扮,青布褂子,寬腿褲子,千層底的布鞋。將一副豬鬃編成的毛繩挽在扁擔一頭,出得門去,一路吹著口哨兒進山打柴。傍晚回來,村裡干活兒的人也從地裡回來了,便能看到王五在家門口當街上磨斧子,旁邊放一碗白開水。王五頭上冒著熱氣,磨一陣子,停下,直起腰身,在初上的月亮下用拇指去試斧刃。月牙兒一樣的斧刃在手裡亮得發白。嘴裡口哨一直吹著,聽得懂的便知道他吹的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過隻是吹半截,後半截便不會了。

    村裡人似乎覺得,王五天天這樣過著,很快活,沒有人想過他也應該有老婆孩子的事。人們看到他天天撮著嘴吹著口哨,吳家烤雞店後院的木柴垛一天一天地高起來。過路挑水的人有時會聽著院子裡噼噼叭叭的劈柴聲,不時有木柈子蹦出牆外,打在刨食喫的母豬身上。人們都知道,王五很快活。

    可王五很寂寞。鄰村掏了個煤窯,這村裡人家大都改了灶,燒煤了。山上柴沒人打,進山的便隻有王五一個人。王五走在空曠的山谷裡,一路走一路吹著口哨,望著滿山的草,滿山的樹,滿山的鮮花兒,他覺得很寂寞。口哨吹著吹著似乎就有些膩了,打柴時便不再吹。於是一座空山裡,太陽暖暖地照著,鮮花靜默地開放,無有鳥喧的中午,就隻有王五的斧子梆梆的砍伐聲,和一株什麼枯樹轟然倒地的聲音。

    王五將柴打好,攏在一起,將繩索來捆了,放在山谷深處的道上,就坐谷底的河水邊兒上喫干糧。

    這水的上遊有一座古寺,年久無人居住,頹廢了,隻有風吹破廟四周的風鈴微妙的響動傳過來。但總是沒有人可以說話。於是王五就笑,揪一把野花扔到水裡,看著水流把花衝走,王五就默默地笑。翻石頭捉到一隻老蛤蟆,用一根枯草插進蛤蟆的肛門裡,然後撒開手,看那老家伙瘋狂地在水灘上奔跑猛叫,王五便放聲大笑。笑過之後又要嚎、罵,罵陳教導員,這陳教導員因為他偷偷將一件女人的褻衣打在背包裡將他開除了隊伍。罵過之後,便躺在水邊的石板上午睡。他仰頭看著雲彩從這山頭飄過那山頭去,聽著水在身下清楚地流響。太陽偏西了,有山風起來了,王五覺得—天的日子又過去了,便起得身來擔著柴往回走。一路上都默聲不語,一進村口,便又吹起了口哨。



    山裡來了一老一少,說是打普陀山來。那老者一副精瘦打扮,黑布長衫,著白布襪,黑布鞋。少年大約是童子模樣兒,提一隻竹皮夾箱跟在身後。村長見著,問是投何處去的。那老者上前打一個揖,便說自己師傅早年在這山中隱居修身,日本人來時投普陀去了。臨了時托弟子來照看一下寺院。村長便詫異,說,哪有什麼寺院?老者便說,就在這山中,稱作不了居的。村長更不知道了,便喚個孩子去找村裡的長者打問,回來說是這不了居便是山中那座破廟。村長這纔將信將疑,又記起了上級說過的什麼尊重宗教信仰的話。忙翻文件,總是找不到。老婆便說,可是那本有紅字的東西?村長說正是,哪去了?老婆便說早打鞋底子用了。罵了老婆一句什麼,出來對這老者說是歡迎歡迎,村裡人總是希望那廟再興旺起來,香火續上,也保大家平安度日。老者抬眼將村長看看,說,是嗎?就走出去。村長又追上去問:那怎麼住?我派人幫著修修?老者已走出極遠,頭也不抬。唯那童子回頭看他一眼,又踢一腳尾隨而去的狗。隻見他師徒二人一路飄飄地進山裡去了。

    王五很高興。次日進山打柴,將柴打足了,擔到古寺門口立著放下,爬上牆頭朝寺院裡看。隻見老少二人已收拾出兩間耳房住下,這時正在門前廊檐下煮茶。

    老者大約是知道有人在看,頭也不抬地說:打柴的,進來坐坐。聲音洪亮深遠,王五禁不住哆嗦了一下。猶猶豫豫地進到院子裡來,老者已把一塊石頭在一邊碼好。王五看著師徒二人,問,能坐?那老者便說,坐。那少年朝他笑笑,轉過身去用一根竹管在兩塊石頭夾起來的火上鼓吹。火旺了,火上一隻弔缽裡的水沸起來。

    那老者從屋裡抓一把粗茶出來放進缽裡,水立刻綠了。取下缽,在三隻碗裡斟過。

    老者呷過一口,說,好茶。

    童子便微微一笑。

    王五也喝過一口,燙著嘴了,連說好茶好茶,真是解渴。

    老者喝罷,問王五,一直在這山裡打柴?

    王五說,是,二十多年了。

    老者說好,好,此地甚好。

    王五就說,一般,弄口喫的倒是夠了。

    老者又說好,好。

    王五不知好在哪裡。那童子隻管吹火煮茶,並不看他。他覺得過路喫別人茶一碗,該謝謝纔是,便說,長老如不嫌棄,我是王五,有的是氣力,可幫你燒了這一院子的荒草。

    老者笑笑,看著滿院子枯黃的野草,說,若花兒一般,燒它做什麼?留著看吧。說完接著喝茶。

    於是,這古寺一如往常一樣頹廢,並沒有修葺得紅漆朱瓦,更沒有香火續上。除了兩間耳房略微灑掃過,門窗裱糊過外,其他數間正堂依然空空蕩蕩,依然有蟲子不住啃它。鼕夜時分,朔風吹來,一座古寺破屋和周圍無數參天老松嗚嗚作響。隻有油燈兩粒,讓人還知道是有人住在裡面。

    村長初時頗懷疑兩人是犯什麼科的在逃者,又懷疑是臺灣潛來的特務。與民兵連長暗中臥雪盯了兩夜,寺內並無木魚敲,亦不見什麼電臺發報的動靜。燈火滅後,隻聞呼嚕聲山一樣響。村長又著人寫信去普陀問是否有人過來,回信說是。這纔將信將疑,慢慢寬下心來。

    師徒二人在此平靜地過下去,但並不去村裡化緣。山中野味不少,二位行者初來北地,不大認得,幸有王五積極推薦,說,這是苦菜,這是曲曲芽兒,做菜團子喫,好。賤年歉收時節這都是救過命的東西。說,這是山韭菜,做餡兒喫,和家中韭菜味道兩個樣兒。說,這是地衣,草變的,下雨天到處是,用腥油炒喫,香成個蛋。

    老者與那童子一一試過,說是都好都好,唯那地衣是天地所成,喫來非人間所有。王五得了誇獎,便專揀下雨天氣進山,約了老者和那童子,三人披了簑衣,滿山上走來走去采地衣。采到地衣密集處,王五便禁不住手舞足蹈,又把口哨吹起來。那老者略微有些詫異,見他不過是心中喜悅,雖然忘形,並不散神,遂與弟子相視一笑也就罷了。於是大雨時節,山風四起,一座空山便讓王五的口哨吹得熱鬧異常。

    王五自此便有了精神,不再寂寥。每日打柴不過半日,其他時間便是到寺裡去與那老者相伴。師徒二人並不念經,也不打坐,隻是整日在院子裡煮茶,編簑衣,種葫蘆。春天裡,老者和那童子在院子裡胡亂選了地點,種下幾十棵葫蘆。葫蘆籐蔓爬滿院子,開一院子的白花。陰天下雨,雲霧籠在四圍山頂,老者便坐廊檐下對花煮茶。童子坐一側,使一管禿筆習畫,隨畫隨丟。老者並不去管他,隻顧自己喝茶。

    偶爾,他也回過頭來對王五說一句,好茶呀。

    王五點點頭。

    老者又看著落對面樹枝上一隻麻雀說,真正的好日子天天也過得。

    王五發一聲喊,那麻雀驚飛了去。

    老者便說,看看,走了。走了好。

    回頭又給王五斟茶。王五便笑。又幫老者將各色草木的種子裝進許多的葫蘆裡去,然後掛在廊檐下的牆上。忙完,便從院子裡掐一把白花夾在柴捆上,擔著柴,一路吹著口哨回家。



    村長老婆進城被車撞了,折一條腿,被人送進了城裡的醫院。村長得知,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將三個嗷嗷亂嚷的孩子交代給鄰居,便坐手扶拖拉機進了城。

    到了醫院,見老婆兩腿被弔著,周圍幾位穿白大衣戴口罩眼鏡者忙來忙去。老婆見他來了,咧嘴大哭。

    一大夫嚎道,叫個什麼叫?別叫!

    幾個大夫便若開機器一樣將他老婆兩腿不住上下牽引。老婆益發叫起來。

    村長過去罵一聲,哭個屁?又對大夫罵,日你祖宗,這麼個弄法?

    大夫便罷了手,一長者過來說,你來治?

    村長便不再說話,低了頭,將帶來的兩箱吳家烤雞放在門後,然後退出屋子,在走廊外排椅上坐著發獃,聽屋裡老婆殺豬一樣地叫。

    如此折騰兩個多月,村長瘦成了面條兒。一日下午,村長正在院子裡打水,大夫走來對他說,你老婆差不多了,下午做個片子,有了結果便可以出院。村長陡然精神起來,打一個在城裡干瓦匠的兄弟那邊拉來一輛排子車,鋪兩床被子等著。不一會兒,片子做出來了,一漂亮護士走過來對他說,有些不好,大概是骨頭接歪了。村長一聽便蹦起來,剛要罵又忍下了。將老婆背出來放在排子車上,蓋上一床花被子。老婆兩眼望著他。村長平淡地說,你等等,我去去就回來。村長找到那主治大夫,就說,大夫同志,我跟你說個話。那大夫過來說,什麼事?村長湊近了大夫,模樣兒微笑著在那大夫耳朵上放低了聲說,我操你老婆。然後就走出來。

    老婆躺在那裡,身上滿是落下來的黃樹葉子。村長什麼都不說,拉起老婆便回去了。

    晚上便有人敲門,村長出來一看,是那山中古寺的老者。後面便是王五,挑一紙燈籠跟著。

    王五小心著,說是讓長老看看還能治不。村長便說,那請進吧。

    老者進來,不說話。到得炕前,仔細摸摸那腿,就說,差了,差了。

    村長慌忙問,還能治不?

    老者要水淨了手,走到院子裡,對村長說,買一隻烏雞來,要當年的。

    村長又慌又喜,連說不難,不難,早晨便讓孩子買去。

    老者不答話便走出去。村長要用手電去照路,王五說,這燈籠盡夠了,你回吧。

    村長隻得站門口,見王五手中燈籠一路閃著、轉著,從山道漸漸隱進山裡去。

    村長老婆的腿被那老者重新敲斷,用那烏雞並什麼草石藥物煉得一貼膏藥貼在腿上,不消一月,便可撐兩根拐杖走路了,且不覺出有什麼疼痛。村長甚喜,不免在村裡用高音喇叭將那老者和王五誇獎了半天。村裡鄉民也都出些好喫好用的物件給村長家送來。吳家店裡的吳老頭也著王五送過兩隻烤雞來。村長感動之餘,胃口大開,胡喫海喝,又漸漸豐滿起來。老婆一能下地干活兒,他便四處開會去了。閑置時候,便總跟人談起這長老的醫術真正了得。於是縣裡各鄉風聞大名,有人骨折,都不免來求老者救治。

    老者初時總不拒絕。騎著病家牽來的毛驢出得山去,診治完畢,回到寺裡與那童子熬膏藥。熬膏藥不用草木,燒柿樹的葉子。秋深時節,一老一小便打開寺門在山谷裡掃柿葉。從寺門口到山下的石板路上落滿了霜紅的柿樹葉子,一階一階掃起來,收在一間空屋裡,當藥柴用。有時王五也來幫著掃。

    忙過數月,老者便有些疲憊神色。一日掃完柿葉,三人歸到寺裡去,坐廊檐下說話。天已冷了,老者與那童子著了皂色長夾袍,童子坐地上使那管禿筆在柿樹葉子上寫字。老者自寬袖中抽出一隻竹簫來吹著。王五將手揣在懷裡,蹲在一側瞅著那缽煮沸的茶,一邊聽那老者不斷地吹著什麼曲子。那調子很淒涼。

    吹罷,老者呷口茶,使衣袖擦過嘴,朝前一指說,那是什麼?

    王五循他手指看過去,見是一棵禿了的梧桐樹,樹身上,枝干上,爬滿了千萬隻蟬子退下來的殼兒,仿佛是果實。

    王五笑笑,說,好看。

    老者笑笑,又吹過一支曲子,將那火續上些木柴,然後對王五說,你去找那村長,就說我死了,不要再來尋我。

    王五看看老者,老者隻是喝茶。又看那童子,那童子身邊擁一堆腥紅柿葉,隨手寫過的柿葉皆隨風吹出牆外去了。

    王五站起身來,下山去了。

    自此,寺裡重新得了清靜。老者與那童子更不輕易出山外去了。隻有王五天天進山打柴。在山半腰上將柴打滿一擔,抬頭看一看漫山枯黃的野草,看看天空裡慢慢飛的鷹,聽著遠處寺裡風鈴的瑣碎聲音,王五一點兒也不覺得寂寞。



    隻有過年,老者與那童子纔出山到村子裡去走一趟。去不做別的,寫字,給村裡人家寫對聯。使王五用麻綁成的粗筆蘸著豬皮膠水泡鍋灰寫。

    德宅芳春永,祥門化日長。一聯。

    花開真富貴,春色大文章。一聯。

    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又一聯。

    王五拿來一張四尺單宣,要老者給他寫一聯。老者裁出一副對子慢慢寫上:春風新燕子,香月古梅花,王五上人雅玩。

    王五兩手扯著回去給吳掌櫃看去了。

    後,剩下一窄長紙條兒,老者蘸一些殘墨,給自己寫一聯:提瓢入市,策杖還家。

    寫完,看半天,點下頭。童子收拾完筆墨,就走。不收錢,收布鞋。站著喝完一盅茶,就走出村去。

    山裡大雪下得正亂,老者和那童子披著簑衣朝山裡走,童子手裡提兩雙千層底兒的青布鞋跟在後邊。村裡的男人袖著兩手站街上,大雪紛紛落著,直到看不見師徒二人了,纔慢慢走回家去。

    隻有王五一人站在街上獃半天,直到大雪下迷了眼,纔慢慢走回店裡。



    過了五年。



    第六年鼕天,那老者死了。

    沒有人知道。王五和那童子把他用一頂草席卷好,埋在古寺的院子裡。過幾天,那童子也走了。不知投到什麼山裡去了。也有人說,那童子還了俗。

    王五也不知道,因為王五也走了。沒有人知道王五去了哪裡。也有人到山中那寺裡去找,隻見到一屋子寫滿古怪句子的柿樹葉子。一隻茶缽在廊檐下弔著,下陳一攤死灰。幾間頹廢老屋的頂上,院子裡的樹上,四圍的牆上及那老者的墳上,爬滿了成千上萬隻極大的葫蘆。

    沒有王五。

    過了十年,王五這人便不再有人記得。忽一日,村長兒子上大學回來,說他在南京見過一個老人,滿頭白發披散著,一個人坐在火車站前空蕩蕩的一片廣場上,面向湖水,嘴裡反復地用口哨吹著一支曲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