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詩言志辨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朱自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詩歌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94734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9473495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套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朱自清風格特色和思想精華的作品集


    以權威版本為底本,閱讀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精巧小開本,方便攜帶,隨時隨地感受閱讀的快樂

     
    內容簡介

    《詩言志辨》為朱自清先生詩論專著。上至春秋戰國時的“詩言志”說,下至漢代的“詩教”說,如什麼是“詩言志”“賦比興”“正”“變”等。作者對這些概念,一方面追本溯源,嚴謹地考評辨析;一方面又研究它們的發展,說明了它們從先秦直到後來的流變,從而廓清先前的許多錯誤觀念,作出了新的正確的解釋,作者在書中引用大量詩篇及詩論原著,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文字清雋,論證縝密,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為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後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聖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繫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繫主任。次年,留學英國,並漫遊歐洲數國,著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回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並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後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聖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繫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繫主任。次年,留學英國,並漫遊歐洲數國,著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回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並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陳武,江蘇東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一級作家。長、中、短篇小說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作家》《十月》《鐘山》《花城》《天涯》等雜志發表,共計500餘萬字。多篇小說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選載。出版各類文學作品三十餘部。多次獲得紫金山文學獎、花果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策劃了“紫金文庫”“回望汪曾祺”“名人與生活”“朱自清自編文集”“回望蕭紅”“回望巴金”等叢書。

    目錄

    目 錄
    Contents
    詩言志 001
    比興 061
    詩教 136
    正變 187

    前言

    西方文化的輸入改變了我們對“史”的意念,也改變了我們對“文學”的意念。我們有了文學史,並且將小說、詞曲都放進文學史裡,也就是放進“文”或“文學”裡;而曲的主要部分——劇曲,也作為戲劇討論,差不多得到與詩文平等的地位。我們有了王國維先生戲曲史》,這是我們的第一部文學專史或類別的文學史。新文學運動加強了新的文學意念的發展。小說的地位增高,我們有了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詞曲差不多升到了詩裡,我們有劉毓盤先生的《詞史》,雖然隻是講義,而且並未完成,還有王易先生的《詞曲史》。民間的歌謠和故事也升到了文學裡,“變文”和彈詞等也跟著升,於是乎有鄭振鐸先生的《中國俗文學史》。這裡特別要提出的是,在中國的文學批評稱為“詩文評”的,也升了格成為
    06 07
    文學的一類。陳中凡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僅後戲曲史》,但到郭紹虞先生的那一本出來,纔引起一般的注意,雖然那還隻是上卷書。


    西方文化的輸入改變了我們對“史”的意念,也改變了我們對“文學”的意念。我們有了文學史,並且將小說、詞曲都放進文學史裡,也就是放進“文”或“文學”裡;而曲的主要部分——劇曲,也作為戲劇討論,差不多得到與詩文平等的地位。我們有了王國維先生戲曲史》,這是我們的第一部文學專史或類別的文學史。新文學運動加強了新的文學意念的發展。小說的地位增高,我們有了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詞曲差不多升到了詩裡,我們有劉毓盤先生的《詞史》,雖然隻是講義,而且並未完成,還有王易先生的《詞曲史》。民間的歌謠和故事也升到了文學裡,“變文”和彈詞等也跟著升,於是乎有鄭振鐸先生的《中國俗文學史》。這裡特別要提出的是,在中國的文學批評稱為“詩文評”的,也升了格成為
    06 07
    文學的一類。陳中凡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僅後戲曲史》,但到郭紹虞先生的那一本出來,纔引起一般的注意,雖然那還隻是上卷書。
    從目錄學上看,俗文學或民間文學的歌謠部分雖然因為用作樂歌,早得著錄,但別的部分卻不登大雅之堂。詞曲發展得晚,著錄得也晚。小說發展雖早,從前隻附在子、史兩部裡,我們所謂小說的小說,到明代纔見著錄。詩文評的繫統的著作,我們有《詩品》和《文心雕龍》,都作於梁代。可是一向隻附在“總集”類的末尾,宋代纔另立“文史”類來容納這些書。這“文史”類後來演變為“詩文評”類。著錄表示有地位,自成一類表示有獨立的地位;這反映著各類文學本身如何發展,並如何獲得一般的承認。
    一類文學獲得一般的承認,卻還未必獲得與別類文學一般的平等的地位。小說、詞曲、詩文評,在我們的傳統裡,地位都在詩文之下,俗文學除一部分古歌謠歸入詩裡以外,可以說是沒有地位。西方文化輸入了新的文學意念,加上新文學的創作,小說、詞曲、詩文評,纔得升了格,跟詩歌和散文平等,都成了正統文學。但俗文學還隻是“俗”文學;雖是“文學”,還不能放進正統裡。所謂詞曲的平等地位,得分開來看。戲曲是歌劇,屬於戲劇類,與話劇平分天下。詞和散曲可以說是詩類,但就史的發展論,範圍跟影響都遠不如五七言詩,所以還隻能附在詩裡;不過從“詩餘”“詞餘”而成為“詩”,從餘位升到了正位,確是真的。詩文評雖然極少有完整的著作,但從本質上看,自然是文學批評。前些年蘇雪林女士曾著專文討論,結論是正的。現在似乎都承認了詩文評即文學批評的獨立的平等的地位。
    文學史的發展一面跟著一般史學的發展,一面也跟著文學的發展。這些年來我們的史學進步很快,文學也有了新的成長,文學史確是改變了面目。但是光改變面目是不夠的,我們要有新的血和肉。這需要大家長期的不斷的努力。一般的文學史如此,類別的文學史更是如此。而文學批評史似乎尤其難。一則一般人往往有種成見,以為無創作纔的纔去做批評工作,批評隻是二流貨色,因此有些人不願意研究它。二則我們的詩文評斷片的多,成形的少,不容易下手。三則我們的現代文學裡批評一類也還沒有發展,在各類文學中它是最落後的。現在固然有些人願意去試寫中國文學批評史,但有更多人願意分頭來搜集材料,尋出各個批評的意念如何發生,如何演變——尋出它們的史跡。這個得認真地、仔細地考辨,一個字不放松,像漢
    08 09
    學家考辨經史子書。這是從小處下手。希望努力的結果可以闡明批評的價值,化除一般人的成見,並堅強它那新獲得的地位。
    詩文評的專書裡包含著作品和作家的批評,文體的史的發展,以及一般的理論,也包含著一些軼事異聞。這固然得費一番爬梳剔抉的工夫。專書以外,經史子集裡還有許多,即使不更多,詩文評的材料,直接的或間接的。前者如“詩言志”“思無邪”“辭,達而已矣”“修辭立其誠”;後者如《莊子》裡“神”的意念和《孟子》裡“氣”的意念。這些纔是我們的詩文評的源頭,從此江、淮、河、漢流貫我們整個文學批評史。至於選集、別集的序跋和評語,別集裡的序跋、書牘、傳志,甚至評點書,還有《三國志》《世說新語》《文選》諸注裡,以及小說、筆記裡,也都五光十色,層出不窮。這種種是取不盡、用不竭的,人手越多越有意思。隻要不掉以輕心,謹嚴地考證、辨析,總會有結果的。
    我們的文學批評似乎始於論詩,其次論“辭”,是在春秋及戰國時代。論詩是論外交“賦詩”,“賦詩”是歌唱入樂的詩。論“辭”是論外交辭命或行政法令。兩者的作用都在政教。從論“辭”到論“文”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這裡姑且不談;隻談詩論。“詩言志”是開山的綱領,接著是漢代提出的“詩教”。漢代將“六藝”的教化相提並論,稱為“六學”;而流行最廣的是“詩教”。這時候早已不歌唱詩,隻誦讀詩。“詩教”是就讀詩而論,作用顯然也在政教。這時候“詩言志”“詩教”兩個綱領都在告訴人如何理解詩,如何受用詩。但詩是不容易理解的。孟子說過論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確也說過知人論世。毛公釋“興詩”,似乎根據前者,後來稱為“比興”;鄭玄作《詩譜》,論“正變”,顯然根據後者。這些是方法論,是那兩個綱領的細目,歸結自然都在政教。
    這四條詩論,四個批評的意念,兩千年來都經過多多少少的演變。現代有人用“言志”和“載道”標明中國文學的主流,說這兩個主流的起伏造成了中國文學史。“言志”的本義原跟“載道”差不多,兩者並不衝突;現時卻變得和“載道”對立起來。“詩教”原是“溫柔敦厚”,宋人又以“無邪”為“詩教”;這卻不相反而相成。“比興”的解釋向來紛無定論;可以注意的是這個意念漸漸由方法而變成了綱領。“正變”原隻論“風雅正變”,後來卻與“文變”說聯合起來,論到詩文體的正變;這其實是我們固有的“文學史”的意念。
    10 I
    這本小書裡收的四篇論文,便是研究那四條詩論的史的發展的。這四條詩論,四個詞句,在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用例。書中便根據那些重要的用例試著解釋這四個詞句的本義跟變義,源頭和流派。但《比興》一篇卻隻能從《毛詩》下手,沒有追溯到最早的源頭;文中解釋“賦”“比”“興”的本義,也隻以關切《毛詩》的為主。“賦”“比”“興”原來大概是樂歌的名稱,和“風”“雅”“頌”一樣。這一層已經有人在研究,但跟文學批評無關,我們可以不論。《毛詩》的解釋跟作詩人之意相合與否,我們也不論。因為我們要解釋的是“比興”,不是詩。
    本書原擬名為“詩論釋辭”,“辭”指詞句而言。後來因為書中四篇論文是一套,而以“詩言志”一個意念為中心,所以改為今名。《詩言志》篇跟《比興》篇是抗戰前寫的,曾分別登載於《語言與文學》和《清華學報》。《詩教》篇跟《正變》篇是近兩年中寫的。前者曾載《人文科學學報》;後者也給了《清華學報》,但這一期學報本身還未能印出。已發表的三篇都經過補充和修正,《詩言志》篇差不多重寫了一回,不過疏陋的地方必還不少,如承方家指教,深為感謝。

    媒體評論

    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愛可敬處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誠中有嫵媚,外隨和而內耿介,這種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作人方面比文章還重要。經傳中稱的聖賢,應當是個什麼樣子,話很難說。但歷史中所稱許的純粹君子,佩弦先生為人實已十分相近。
    ——瀋從文


    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他這樣的想頭,不是我也有過嗎?在我隻不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他還能表達得恰如其分,或濃或淡,味道極正而且醇厚。
    ——葉聖陶


    我們都知道他是感情極豐富的一個人。讀了他的《背影》和《給亡婦》,沒有不被感動的。
    ——鄭振鐸

    在線試讀
    詩言志
    (一)獻詩陳志
    《今文尚書·堯典》記舜的話,命夔典樂,教冑子,又道:
    詩言志a,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鄭玄注雲:
    詩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永,長也,歌又所以
    a 《史記·五帝本紀》改為“詩言意”。《禮記·檀弓》“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句鄭玄注:“志,意也。”
    002 003
    長言詩之意。聲之曲折,又長言而為之。聲中律乃為和。a
    這裡有兩件事:一是詩言志,二是詩樂不分家。《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也有“詩以言志”的話。那是說“賦詩”的,而賦詩是合樂的b,也是詩樂不分家。據顧頡剛先生等考證,《堯典》最早也是戰國時纔有的書c。那麼,“詩言志”這句話也許從“詩以言志”那句話來d,但也許彼此是獨立的。
    《說文》三上《言部》雲:
    詩,志也。〔志發於言〕 e。從“言”,“寺”聲。
    a 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句下引。
    b 顧頡剛《論詩經所錄全為樂歌》,見《古史辨》卷三下六四八至六五○面。
    c 《尚書研究講義》第一冊六十九頁,又第二冊十一頁。參看竺可楨:《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科學》十一卷十二期),顧頡剛《從地理上證今本堯典為漢人作》(《禹貢》半月刊二卷五期)及張清常:《周末的樂器分類法》的《結論》(《人文科學學報》一卷一期)。
    d 我相信《左傳》是“晚周人做的歷史”,但不相信是劉歆等改編的。
    e 今本無此四字,楊遇夫先生據《韻會》引《說文》補入,見他的《釋詩》一文中。

    詩言志
    (一)獻詩陳志
    《今文尚書·堯典》記舜的話,命夔典樂,教冑子,又道:
    詩言志a,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鄭玄注雲:
    詩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永,長也,歌又所以
    a 《史記·五帝本紀》改為“詩言意”。《禮記·檀弓》“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句鄭玄注:“志,意也。”
    002 003
    長言詩之意。聲之曲折,又長言而為之。聲中律乃為和。a
    這裡有兩件事:一是詩言志,二是詩樂不分家。《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也有“詩以言志”的話。那是說“賦詩”的,而賦詩是合樂的b,也是詩樂不分家。據顧頡剛先生等考證,《堯典》最早也是戰國時纔有的書c。那麼,“詩言志”這句話也許從“詩以言志”那句話來d,但也許彼此是獨立的。
    《說文》三上《言部》雲:
    詩,志也。〔志發於言〕 e。從“言”,“寺”聲。
    a 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句下引。
    b 顧頡剛《論詩經所錄全為樂歌》,見《古史辨》卷三下六四八至六五○面。
    c 《尚書研究講義》第一冊六十九頁,又第二冊十一頁。參看竺可楨:《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科學》十一卷十二期),顧頡剛《從地理上證今本堯典為漢人作》(《禹貢》半月刊二卷五期)及張清常:《周末的樂器分類法》的《結論》(《人文科學學報》一卷一期)。
    d 我相信《左傳》是“晚周人做的歷史”,但不相信是劉歆等改編的。
    e 今本無此四字,楊遇夫先生據《韻會》引《說文》補入,見他的《釋詩》一文中。
    古文作“”,從“言”,“”聲。楊遇夫先生(樹達)在《釋詩》一文裡說:“‘志’字從‘心’,‘’聲,‘寺’字亦從‘’聲。‘’‘志’‘寺’古音蓋無二。……其以‘’為‘志’,或以‘寺’為‘志’,音近假借耳。”又據《左傳·昭公十六年》韓宣子“賦不出鄭志”的話,說“鄭志”即“鄭詩”:因而以為“古‘詩’‘志’二文同用,故許(慎)徑以‘志’釋‘詩’”a。聞一多先生在《歌與詩》裡更進一步說道:
    志字從“”,卜辭“”作“”,從“止”下“一”,像人足停止在地上,所以“”本訓停止。……“志”從“”從“心”,本義是停止在心上。停在心上亦可說是藏在心裡。
    他說:“志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從這裡出發,他證明了“志與詩原來是一個字”b。但是到了“詩言志”和“詩以言志”這兩句話,“志”已經
    a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卷一,二一至二二頁。
    b 《歌與詩》,《中央日報》昆明版《平明》副刊,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五日。
    004 005
    指“懷抱”了。《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雲:
    子太叔見趙簡子。……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戰鬥。喜生於好,怒生於惡。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以長久。’”
    孔穎達《正義》說:“此六志《禮記》謂之‘六情’。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漢人又以“意”為“志”,又說志是“心所念慮”“心意所趣向”,又說是“詩人志所欲之事”a。情和意都指懷抱而言;但看子產的話跟子太叔的口氣,這種志、這種懷抱是與“禮”分不開的,也就是與政治、教化分不開的。
    a 分見《孟子·公孫丑》篇“夫志,氣之帥也”趙岐注,《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鄭玄注,《孟子·萬章上》“不以辭害志”趙岐注。
    “言志”這詞組兩見於《論語》中。《公冶長》篇雲: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a,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先進》篇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言其志”,語更詳。兩處所記“言志”,非關修身,即關治國,可正是發抒懷抱。還有,《禮記·檀弓》篇記晉世子申生被驪姬讒害,他兄弟重耳向他道:“子蓋(盍)言子之志於公乎?”鄭玄注:“重耳欲使言見譖之意。”這也是教他陳訴懷抱。這裡申生陳訴懷抱,一面關繫自己的窮通,一面關繫國家的治亂。可是他不願意陳訴,他自己是死了,晉國也跟著亂起來。這種志、這種懷抱,其實是與政教分不開的。
    《詩經》裡說到作詩的有十二處:
    a 通行本作“衣輕裘”《校勘記》刪“輕”字。
    006 007
    一、維是褊心,是以為刺。(《魏風·葛屨》)
    二、夫也不良,歌以訊之。(《陳風·墓門》)
    三、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小雅·四牡》)
    四、家父作誦,以究王讻。(《小雅·節南山》)
    五、作此好歌,以極反側。(《小雅·何人斯》)
    六、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小雅·巷伯》)
    七、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小雅·四月》)
    八、矢詩不多,維以遂歌。(《大雅·卷阿》)
    九、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大雅·民勞》)
    十、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大雅·桑柔》)
    十一、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大雅·嵩高》)
    十二、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大雅·烝民》)
    這裡明用“作”字的八處,其餘也都含有“作”字意。
    (一)最顯,不必再說。(二)《傳》雲:“訊,告也。”《箋》雲:“歌謂作此詩也。既作,可使工歌之,是謂之告。”《經典釋文》引《韓詩》:“訊,也。”《說文·言部》:“數諫也。”段玉裁雲:“謂數其失而諫之。凡譏‘刺’字當用此。”
    (八)《傳》雲:“不多,多也。明王使公卿獻詩以陳其志,遂為工師之歌焉。”(九)《箋》雲:“玉者,君子比德焉。王乎,我欲令女(汝)如玉然。故作是詩,用大諫正女(汝)。”a
    這些詩的作意不外乎諷與頌,詩文裡說得明白。像“以為刺”“以訊之”“以究王讻”“以極反側”“用大諫”,顯言諷諫,一望而知。《四牡》篇的“‘將母’來諗”,《箋》雲:“諗,告也b。……作此詩之歌,以養父母之志來告於君也。”與《巷伯》的“凡百君子,敬而聽之”,《四月》的“維以告哀”,都是自述苦情,欲因歌唱以告於在上位的人,也該算在諷一類裡。《桑柔》的“雖曰‘匪予’,既作爾歌”,《箋》雲:“女(汝)雖抵距,已言‘此政非
    a 上引敘作詩的句子都在篇末。《大雅·板》篇首章之末,也有“是用大諫”句,或也是敘全詩造作因由的。
    b 《說文·言部》:“諗,深諫也。”
    008 009
    我所為’,我已作女(汝)所行之歌,女(汝)當受之而無悔。”那麼,也是諷了。為頌美而作的,隻有《卷阿》篇的陳詩以“遂歌”,和尹吉甫的兩“誦”。《卷阿傳》說“王使公卿獻詩以陳其志”,“陳志”就是“言志”。因為是“獻詩”或贈詩(如《嵩高》《烝民》),所以“言志”不出乎諷與頌,而諷比頌多。
    《國語·周語》上記厲王“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邵公諫道: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晉語六》趙文子冠,見範文子,範文子說:
    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吾聞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惑也);風(采也)聽臚(傳也)言於市,辨祅祥於謠,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先王疾是驕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