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何有此生: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日】中島幼八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其他人物傳記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08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0888
    作者:【日】中島幼八著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編輯推薦
    1.《何有此生》,一部感動中日兩國的感恩與勵志之書。

    2. 一位執著的日本老人,用五十年人生回報中國人十五年的養育之恩!

    3. 一部個人史,書寫了日本少年在中國北方農村長大成人的傳奇經歷:作為侵略者來到中國,戰敗後離開親生父母,與中國養父母、師友、玩伴有著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真實展現不分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普通中國人身上的人性光輝。

    4. 日文版上市後三個月內加印兩次,更多日本人正在被改變。

    5. NHK、朝日新聞、東京新聞、法新社、新華社、人民網、人民日報、環球時報深度報道,開啟感動之旅。 
    內容簡介
    他是一名“老日中”,即日本的日中友好活動家。

    他曾與唐家璇同場做過翻譯。唐家璇主動介紹他說:“中島先生長期從事日中友好工作。”

    他始終對中國懷抱感恩之心,願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中日兩國友好做見證。

    中島幼八,曾作為日本遺孤在中國生活十五年。一歲即隨父母來到中國東北牡丹江省寧安縣。戰後,他沒有隨親生母親返回日本,而是憑著自己的意願,和中國的養父母一起,度過了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村的童年生活。他的養母和養父都是勤勞淳樸的中國農民,這塑造了中島幼八樸實堅毅的性格。十六歲回到日本後,中島幼八憑著這種性格成功地適應了日本社會,並始終實踐著自己終生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人生理想。
    作者簡介
    中島幼八,1942年生於東京三田。一歲時全家移居中國東北,抗戰勝利後由中國養父母撫養長大,1958年回國。1966年進入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總部事務局,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全面投身於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群眾運動。之後也一直從事日中翻譯工作,為兩國的交流服務。六十九歲退休,七十歲開始撰寫回憶錄《何有此生》,完成日中兩個版本。
    目錄
    致中文版讀者
    章全家去中國東北戰爭的迷途
    第二章瀕危“這條小命,我拉扯!”
    第三章遣返爭子、奪子始末
    第四章起死回生春回沙蘭大地
    第五章成長上學讀書
    第六章陳家養父喪生於瘋狗
    第七章桂芳姐姐巧遇日本姑娘
    第八章新的養父難忘的人們
    第九章1950年知悉日本情況
    第十章開拓團的孤兒們日僑注冊
    第十一章愉快的學校生活難忘的老師和同學
    第十二章接生婆的驕傲“俺兒子是日本人!”
    第十三章農業合作化土地、牲畜集體所有致中文版讀者

    章全家去中國東北戰爭的迷途

    第二章瀕危“這條小命,我拉扯!”

    第三章遣返爭子、奪子始末

    第四章起死回生春回沙蘭大地

    第五章成長上學讀書

    第六章陳家養父喪生於瘋狗

    第七章桂芳姐姐巧遇日本姑娘

    第八章新的養父難忘的人們

    第九章1950年知悉日本情況

    第十章開拓團的孤兒們日僑注冊

    第十一章愉快的學校生活難忘的老師和同學

    第十二章接生婆的驕傲“俺兒子是日本人!”

    第十三章農業合作化土地、牲畜集體所有

    第十四章放牛娃

    第十五章發大水“天塌下來你能跑得了嗎?”

    第十六章傳統的春節鄉下的生活喜氣洋洋

    第十七章再次起死回生在養父母的懷抱裡

    第十八章沙蘭小學畢業我被強制送回日本?

    第十九章離開沙蘭初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第二十章移居太平溝林場森林小火車的汽笛在山間鳴響

    第二十一章又上學讀書幸遇終生恩師

    第二十二章與第三個養父一起度過的日子

    第二十三章轉七峰小學在新天地裡的奇遇

    第二十四章人生轉機回日本的心情開始啟動

    第二十五章無暇告別上路回國

    第二十六章東歸乘“白山丸”

    第二十七章尾聲

    悼念

    附錄我和中島幼八梁志傑口述仇慶林整理
    媒體評論
    日本人民也是那場戰爭的受害者。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以德報怨,幫助百萬日僑重返家園,把數千名日本戰爭遺孤撫養成人,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和無疆大愛。——習*

    我流的是日本人的血,長的是中國人的肉,血肉相連。——中島幼八

    《何有此生》飽含深情,傳遞出中國人的溫暖——《朝日新聞》

    他操著黑龍江口音的中文告訴新華社記者,出書是為了回報中國人的養育之恩,讓日本人重溫這段歷史,了解真正的中國。——新華社

    通過民間交流,實現和平。——東京新聞早報
    在線試讀
    致中文版讀者
    日語中有一句名言:“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生みの恩より育ての恩)我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無論從實際情況來說,還是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完全證實了這句名言的正確性。我已年過七十,體質甚佳,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寫出自己的回憶錄(日語版和中文版的兩個版本)來,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歸根結底,這是中國養育我的結果。
    因此,在這裡我首先要說一句心裡話:謝謝,中國!
    我要寫回憶錄的動機,不外乎是這句心裡話推動了我。所以,我所寫的並不是我,而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長大的中國養父母,以及老師、同學和鄉親們。在寫作過程中,我痛感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把他們寫好。我不是以寫作為業的人,也沒有學歷,在中國讀到小學畢業,回日本後隻讀完了高中課程,並且是半工半讀的夜間高中,因而表達能力自然差勁。何況回日後時達五十六年之久,中文表達能力自然落後。各位中文讀者讀起來一何有此生 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定很喫力,在此一並致以歉意。
    我首先寫了日語版原稿,在此基礎上寫了中文版原稿。兩個版本在情節上基本一致,個別地方做了增減。為了使日語版讀者能夠理解我的成長過程,寫的日常生活——喫、穿、住、行以及中國的習俗,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過於啰唆。另外,面向日本讀者,我著重寫了與日僑有關的人物和事情,目的是想讓更多的日本讀者理解我們這些遺孤是在中國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下得以活下來,所以沒有做任何刪減。
    我與各位讀者有著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希望日中兩國人民永遠友好下去。為此,我認為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是關鍵的。這樣兩國人民纔會不受任何干擾,而互相信任下去。相反,如果缺乏信任,那就必然要產生誤會或誤解,從而導致衝突或糾紛。
    從1945年8月15日算起,已經過去七十年了。為使兩國人民友好相處,增進相互理解,不使災難的噩夢重演,這本回憶錄如能起到一些好作用,則是我十分欣慰的。
    第四章 起死回生 春回沙蘭大地
    我管養母叫“媽媽”,平常簡稱叫“媽”的時候也有,在日語聽來有點洋氣味兒,但在中國,這是傳統的叫法。那個時代中國的婦女差不多都沒有自己的名字,一般是丈夫的姓加自己娘家的姓,再加一個氏字。譬如我媽是陳孫氏,後來纔改為孫振琴。
    對養父我叫爸爸,簡稱叫爸,這也是傳統的叫法,我爸全名叫陳玉貴。獨生女兒叫陳桂芳,年齡比我大一輪,我叫她桂芳姐姐。
    把我抱過來的時候,養父也不太同意。在那一貧如洗的年代拉扯一個孩子比養活一個大人還不容易,這對養家糊口的一家之主來說,是不言而喻的。致中文版讀者

    日語中有一句名言:“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生みの恩より育ての恩)我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無論從實際情況來說,還是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完全證實了這句名言的正確性。我已年過七十,體質甚佳,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寫出自己的回憶錄(日語版和中文版的兩個版本)來,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歸根結底,這是中國養育我的結果。

    因此,在這裡我首先要說一句心裡話:謝謝,中國!

    我要寫回憶錄的動機,不外乎是這句心裡話推動了我。所以,我所寫的並不是我,而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長大的中國養父母,以及老師、同學和鄉親們。在寫作過程中,我痛感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把他們寫好。我不是以寫作為業的人,也沒有學歷,在中國讀到小學畢業,回日本後隻讀完了高中課程,並且是半工半讀的夜間高中,因而表達能力自然差勁。何況回日後時達五十六年之久,中文表達能力自然落後。各位中文讀者讀起來一何有此生 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定很喫力,在此一並致以歉意。

    我首先寫了日語版原稿,在此基礎上寫了中文版原稿。兩個版本在情節上基本一致,個別地方做了增減。為了使日語版讀者能夠理解我的成長過程,寫的日常生活——喫、穿、住、行以及中國的習俗,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過於啰唆。另外,面向日本讀者,我著重寫了與日僑有關的人物和事情,目的是想讓更多的日本讀者理解我們這些遺孤是在中國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下得以活下來,所以沒有做任何刪減。

    我與各位讀者有著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希望日中兩國人民永遠友好下去。為此,我認為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是關鍵的。這樣兩國人民纔會不受任何干擾,而互相信任下去。相反,如果缺乏信任,那就必然要產生誤會或誤解,從而導致衝突或糾紛。

    從1945年8月15日算起,已經過去七十年了。為使兩國人民友好相處,增進相互理解,不使災難的噩夢重演,這本回憶錄如能起到一些好作用,則是我十分欣慰的。

    第四章 起死回生 春回沙蘭大地

    我管養母叫“媽媽”,平常簡稱叫“媽”的時候也有,在日語聽來有點洋氣味兒,但在中國,這是傳統的叫法。那個時代中國的婦女差不多都沒有自己的名字,一般是丈夫的姓加自己娘家的姓,再加一個氏字。譬如我媽是陳孫氏,後來纔改為孫振琴。

    對養父我叫爸爸,簡稱叫爸,這也是傳統的叫法,我爸全名叫陳玉貴。獨生女兒叫陳桂芳,年齡比我大一輪,我叫她桂芳姐姐。

    把我抱過來的時候,養父也不太同意。在那一貧如洗的年代拉扯一個孩子比養活一個大人還不容易,這對養家糊口的一家之主來說,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對操持裡裡外外家務的女方來說,也深知持家的不易。但慈母的愛心勝過一切,所以她毅然地抱養了我這個瀕死的日本孩子。她本人自打懂事時起就喪了父,隨母改嫁到老孫家。

    她從小嘗盡人間的苦,也養成了對他人的愛心。

    養母是老式的接生婆。過去中國農村沒有產院,也沒有什麼接生員,養母本著她生有的愛心,不知接了多少孩子誕生於世,這使她懂得了生命的可貴。我這個幼小的生命也是在她的愛心下獲得成活的機會。

    養父母給我起了個中國式的小名叫“來福”。這個名字寄托了養父母的希望,直到我上學前大伙兒都這麼叫我,也有的時候隻叫福兒。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回國後,次訪華時,我從天津給養母掛了長途電話,由於信號不好,接通之後隻聽到那一端養母嘶啞地喊“來福,來福”那微弱的聲音。過了這麼多年,依然留在我的耳邊。

    上了學以後,我有了個學名,叫陳慶和。盡管這樣,像剛纔說的,過了好多年,養母仍然不叫我學名,一直叫來福。如果養母現在還健在的話,她老人家仍然不會改變,會照樣叫我來福。

    這兩個字寄托了她對我的希望。

    關於年齡的問題,一般日本遺孤回來尋親時因為沒有準確的生日記錄,大都采用所謂推定年齡。而我雖不知道自己的準確出生年月日,挑擔小販老王把我接過來時生母告訴他的三歲就成了年齡的依據。但是我的日本名叫什麼,卻沒有傳過來。

    我被抱到養父母家以後,語言也由當初的日語,很快就改為 漢語。

    沙蘭鎮這個小鎮,四周由土牆圍起。好像是日本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的傀儡政權,為了便於統治,把散居的當地居民,全部集中到土圍子裡邊居住。所謂土牆,隻不過是挖土壘成的牆,牆外邊是挖土堆牆剩下的壕溝,兼備防御性。已過多年,土牆越來越矮,不過,壕溝有些地方還是比較深的。土圍子四周各有一座門,稱為東、西、南、北卡門。過去也許有過門,現在隻留下一點痕跡,成為道路的缺口。出了東卡門,就是一個陡坡,稱之為東嶺。從這裡可直達東京城,是通往火車站的要道。

    鎮的東、西、北三面都是嶺,形成一個簸箕形盆地。大體上是四方形的土圍子圍起來的這個小鎮,便坐落在盆底。沙蘭河從小鎮的西北角流進來,向東南角流出,與牡丹江彙流。小河,規整地把小鎮分成了兩個正三角形。

    走出南卡門,則是一片開闊的火山熔岩覆蓋的平川,一望無際,一直延續到南面的山根,當地稱它為南石崗。雖是平川,坑坑窪窪的熔岩形成的地表沒有土,不適合耕作,隻能長一些灌木,還有狼窩等野獸的藏身之地。在遠離幾十裡地的西邊遠處,尚留有遠古時期的幾個火山口,形成地下森林。當地對這個奇觀,已經熟視無睹。誰也沒去認真琢磨過火山爆發流出的熔岩墊平了這個石坑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質現像?南面的山脈叫老黑山,這可能是山北這一帶人起的名字,因為從北邊看上去山背面一直是黑的。當地的習慣,看風水的時候,中心點都要對準老黑山的山尖。聞名的景區鏡泊湖如項鏈一般,繞在老黑山的山腳下。

    沙蘭又叫沙蘭站,站是驛站的意思,清代時,西自吉林、東至寧古塔(寧安的古稱)是一條交通要道,沙蘭是其間幾個驛站之一。據說過去在這裡設有管理驛站的衙門機構。日本人進來後,驛站的衙門被撤銷了。但是,它作為交通的要衝,繼往開來,支撐著沙蘭的繁榮。

    從東卡門進來往街裡走,過河之前,道北有一片廟宇,當地叫東大廟,是鎮守沙蘭的土地神。前後排著三棟朝南的廟堂,裡邊立著一些色彩鮮艷的雕塑像。我小的時候,還看到過有人在那裡燒香跪拜。以後逐漸沒人信,香火也就斷了。到了夏天,荒草齊腰深,破磚爛瓦滿地皆是。有時大蛇掛在屋檐下,晦氣陰森,無人敢進。合作化的時候,這裡改成了倉庫。我回日本的時候,廟宇已經不復存在。

    東大廟的東鄰是一片大菜園子,姓羅的老兩口兒種菜,人們叫它羅家菜園。為了防偷菜,羅家養了幾隻狗。這幾隻狗,以後竟成了我家的禍根。

    道南對過兒是地主陳家的宅院;東院靠牆根有長工們住的長條房子。我家住在正房的西頭,門前隔著一條很窄的通道,面前就是西廂房的山牆。東廂房住的老胡家,我後頭會說及。窄小的過道通向西大院,那裡曾經住著地主陳玉喜一家。養父陳玉貴和他們是叔伯弟兄,但人家是地主,養父給他們當長工。養父母成婚後,也跟別的親戚一起,住在西院長工房子的南北閣大炕。

    土地改革前,一夜之間,大地主全家都跑了,無影無蹤,丟下了大宅院和東院的三棟長工住的房子。陳玉喜還有個弟弟,叫陳玉風,是村裡的中醫大夫,他沒跑,留在村裡,也是個很歹毒的大夫。養父對他恨之入骨。

    土改以後,打長工的佃農分到了土地。我家分的地在東嶺頂上,田壟很長,是比較大的一塊地。養父很高興,還立了一塊牌子,標上自己名字。這塊地在東嶺的上邊,往下可以俯瞰整個沙蘭盆地。遠望出去,南石崗及其南邊像展開的屏風似的老黑山俱收眼底。

    我家雖然有了土地,但沒有其他農具、牲畜等生產資料。播種前需要耙地,使土地松軟,隻能借用別人家的牛,用來拉釘齒耙。這耙地像在大地上掃描似的,來來回回地耙。為了使釘齒耙能夠較深地耙地,上邊需要有些重量。養母帶著我站在釘齒耙上,手扶立杆,對我來說,既好玩兒,又能幫上忙。

    在谷雨種大田的時候,氣候已經比較暖和了,我也高高興興地跟養父母一塊下地。在種谷子的時候,先在田壟上蹚成一條小溝。往小溝裡播種子,這是養父的任務。他老人家肩上挎一條細長的口袋,裡邊裝滿谷種子,口袋的一端繫在空心的木制管子上,管頭的出口用枝丫堵著。對準小溝,用細棍邊走邊敲打管子,裡邊的谷粒兒均勻地被震出來,撒到田壟的小溝裡,養母隨後用腳蓋上土。我們叫“點葫蘆”的這個播種工具可能今天已經進入農具博物館了,但敲打時的聲音在田野上回響,在我的記憶裡不次於八音盒的旋律。播大豆的時候,養母在田壟上按一定間隔挖小坑,養父隨後點上大豆種子,用腳蓋上土即可。這是單調的動作,沒有任何旋律。

    無論播什麼種子,我都幫不上忙。我的記憶之中,好玩的是聽鳥叫。地上到處都是播種的聲音,天上能聽到百靈鳥的叫聲。在廣闊、瓦藍的天空中,多麼好聽啊,可就是看不到那百靈鳥在什麼地方,長的什麼美樣兒。我問養母哪裡有鳥呀?養母說:“福兒,你在地上給它做個窩,它就會下來了。”我就用土塊堆砌起來給鳥做窩,盼著百靈鳥,卻始終沒有鳥飛過來,我的一天也就這樣結束了。

    夏季的一天,大人在撥草,我在地邊上午睡。養母為了不讓我被蚊子叮,便把蚊香放在我身邊。這蚊香是用艾蒿編成繩,曬干後點火燒的,不會滅。我睡得很熟,翻身時踫到了蚊香,火燒到我的衣服上,把我燙醒了。我一下子哭了起來,養母聽到哭聲,看到冒煙,趕緊往我這邊跑,還喊我往她那兒跑。遇到一起後,養母趕緊把燒煳的衣服撲滅了。養母麻利地把活兒收拾一下,提前帶我回家,到家後又馬上在燙紅了的地方抹了藥。養母做什麼事都是雷厲風行,真像刮風似的,呼一下就行動起來。

    在這個時期,我們家還沒有牛或馬等牲口,都得靠養父母自己的身體拼死拼活地干莊稼活兒。養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莊稼活兒就得靠自己,一顆汗珠兒掉下來摔八瓣兒。”我也深有體會,莊稼是靠汗水長的。

    我稍微大了一些,有一年夏天干旱,不下雨,村裡動員大伙兒去東大廟拜神求雨。我也跟別的孩子一起,頭上戴著用柳樹枝子編的圓套兒,混在人群裡,和大家一起上大街,呼喊求老天爺下雨,感覺很好玩兒。

    回家時,本以為養母會誇獎我求雨,做了件好事。沒承想她老人家完全相反,不但沒誇,還數落了我一頓。

    “什麼求雨求神的,老天爺能給你下嗎?”她每天和養父一起,從附近的河裡挑水往地裡澆。他們除了自己的汗水以外,什麼都不信!神啦,鬼啦,對他們來說都不值得信。這一點,至今對我影響很大。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