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明暗之間:魯迅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日丸尾常喜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文學家 
    【出版社】光啟書局 
    【ISBN】97875452196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219692
    作者:[日]丸尾常喜

    出版社:光啟書局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大師小書,日本魯迅研究界權威學者面向大眾撰寫的魯迅全傳,明白曉暢,感情真摯 ◆沉浸式跟隨魯迅腳步走過兩國九城,體味時代氛圍,細致展現動蕩年代的文人處境 ◆深刻分析魯迅名作誕生的客觀背景與主觀心境,揭示創作背後的熾烈情感 ◆ 不僅矚目偉大的寫作者魯迅,也觀照普通的生活者魯迅,還原一個立體而真實的鬥士形像,彌補閱讀魯迅的先驗盲點 

     
    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魯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眾讀者撰寫的魯迅全傳,以具體生活場景揭示文學作品的誕生秘密。作者語言風格明白曉暢,描繪出魯迅面對原生家庭的束縛、留學生活的寂寞、職業生涯的苦悶、朋友的離世、兄弟的反目、包辦婚姻與真切愛情的糾結時,所擁有活生生的軟弱和痛苦,以及克服這些痛苦後展現出的偉大、堅毅。
    全書分為9章,時間跨度從魯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魯迅生活過的城市(紹興—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為線索。作者通過敘述魯迅生活場景的變遷以及隨著變遷遭遇的時代事件,討論這些時代事件如何改變了魯迅的內心、催生了名作(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兩地書》)。

    作者簡介

    作者丸尾常喜(1937—2008):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學師從魯迅的及門弟子增田涉攻讀中國文學專業碩士課程。歷任北海道大學助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與文學部教授、大東文化大學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等。著作有《“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魯迅〈野草〉研究》等,譯著有《魯迅全集》第2卷《彷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等。丸尾常喜是日本戰後第二代魯迅研究者,也被譽為日本戰後魯迅研究的集大成者,開闢出了與竹內好完全不同的、嶄新的研究。他對魯迅的研究,被譽為竹內好“竹內魯迅”、丸山升“丸山魯迅”之後的“丸尾魯迅”。
    譯者陳青慶:現就職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五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翻譯家班)學員。近年來主要從事中日文學比較研究與日本文學翻譯實踐,譯有《揪芽打仔》《別人的腳》《島中之海》《……然後再度記下文字時》等日本文學作品。

    目錄
    一.序章/1
    二.紹興/13
    1.故鄉/15
    2.家族/19
    3.讀書/26
    4.變故與沒落/34
    三.南京/41
    1.“洋務”之學/43
    2.“變法”之風/47
    四.日本/57
    1.思想的熔爐/59
    2.仙臺與醫學/68
    3.結婚/79
    4.《新生》/88

    一.序章/1
    二.紹興/13
    1.故鄉/15
    2.家族/19
    3.讀書/26
    4.變故與沒落/34
    三.南京/41
    1.“洋務”之學/43
    2.“變法”之風/47
    四.日本/57
    1.思想的熔爐/59
    2.仙臺與醫學/68
    3.結婚/79
    4.《新生》/88
    五.杭州、紹興/103
    1.歸國者/105
    2.辛亥革命/113
    六.北京之一/119
    1.“辛亥”之死/121
    2.《新青年》/131
    3.《狂人日記》/140
    4.《故鄉》前後/154
    5.《阿Q正傳》/164
    七.北京之二/177
    1.《彷徨》/179
    2.1925年/187
    3.“三一八”事件/205
    八.廈門、廣州/215
    1.孤島/217
    2.革命的策源地/227
    九.上海/239
    1.“且介”文學/241
    2.死/258
    後記/264

    前言
    【序章】
    魯迅寫過一句話,“隻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 草”(《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1929)。
    如今回想魯迅的一生,腦海中浮現的便是這句話。這短短的一句中包含了一種生存方式。我想要闡述的,也正是這句話呈現的生存方式的具體內涵。換言之,在思考魯迅的人生時有幾個可以被料想到的視角,而我試圖思考的立足點是:作為一個將過渡性中間物視為自身命運並加以承擔的人,他是如何在僅此一回的生命中活下去的。
    我們人類的歷史,會出現一種正如其字面意義那樣可被稱為 “過渡期”的時代。在長達三千年的時間裡,位於亞洲東部、幅員遼闊的中國一直以周邊各國難以匹敵的文化為傲。然而,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西歐的衝擊下動搖、苦悶、摸索,這一長達百年的激蕩歷史或許正是這種過渡期的典型代表。 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的魯迅,恰恰生活在這段過渡期當中。在魯迅的一生中,與其說他常常不得不意識到自己是一種過渡性的中間物,不如說他主動背負了自己作為中間物的命運而活著。
    作為一名文學家,魯迅有意識地開始創作是在他迎來二十六歲的 1907 年(明治四十年),當時他正在東京留學。魯迅這一時 期的代表作是《摩羅詩力說》(1907),這篇評論次向中國繫 統地介紹了八位歐洲浪漫派詩人的詩作及生平。在文章的末尾, 魯迅談到了花的意像。

    【序章】    
    魯迅寫過一句話,“隻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 草”(《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1929)。 
    如今回想魯迅的一生,腦海中浮現的便是這句話。這短短的一句中包含了一種生存方式。我想要闡述的,也正是這句話呈現的生存方式的具體內涵。換言之,在思考魯迅的人生時有幾個可以被料想到的視角,而我試圖思考的立足點是:作為一個將過渡性中間物視為自身命運並加以承擔的人,他是如何在僅此一回的生命中活下去的。
    我們人類的歷史,會出現一種正如其字面意義那樣可被稱為 “過渡期”的時代。在長達三千年的時間裡,位於亞洲東部、幅員遼闊的中國一直以周邊各國難以匹敵的文化為傲。然而,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西歐的衝擊下動搖、苦悶、摸索,這一長達百年的激蕩歷史或許正是這種過渡期的典型代表。 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的魯迅,恰恰生活在這段過渡期當中。在魯迅的一生中,與其說他常常不得不意識到自己是一種過渡性的中間物,不如說他主動背負了自己作為中間物的命運而活著。 
    作為一名文學家,魯迅有意識地開始創作是在他迎來二十六歲的 1907 年(明治四十年),當時他正在東京留學。魯迅這一時 期的代表作是《摩羅詩力說》(1907),這篇評論次向中國繫 統地介紹了八位歐洲浪漫派詩人的詩作及生平。在文章的末尾, 魯迅談到了花的意像。 
    俄文人凱羅連珂(V. Korolenko)作《末光》一書,有記老人教童子讀書於鮮卑者,曰,書中述櫻花黃鳥,而鮮卑 沍寒,不有此也。翁則解之曰,此鳥即止於櫻木,引吭為好 音者耳。少年乃沉思。然夫,少年處蕭條之中,即不誠聞其好音,亦當得先覺之詮解;而先覺之聲,乃又不來破中 國之蕭條也。然則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後的光芒》是柯羅連科根據自己流放時期的經歷寫成的 《西伯利亞故事》中的一篇,描繪了一個流放者家庭的生活。正如 “山蕭條而無獸兮,野寂漠其無人”(《楚辭·遠遊》)的詩句所詠, “蕭條”與“寂漠”2 都表示毫無生機的荒蕪景像帶來的淒涼感覺。在魯迅的作品中,“寂漠”一詞頻頻出現。盡管寂寞是潛藏在魯迅 早期作品中的底色,但此處青年魯迅為了衝破當時重重封閉的中 國而尋求新聲和光明時的寂寞與渴望,與那少年身在荒涼的西伯 利亞,思念著素未見聞的櫻花和鳥鳴時的身影重疊,令讀者深思。緊接著在《破惡聲論》(1908)中,魯迅闡述了他對新聲和光明的希望。
     “吾未絕大冀於方來,則思聆知者之心聲而相觀其內曜。內曜 者,破黮暗者也;心聲者,離偽詐者也。人群有是,乃如雷霆發 於孟春,而百卉為之萌動,曙色東作,深夜逝矣。”“心聲”意為 精神的呼聲,“內曜”是指精神發出的光芒。“心聲”“內曜”這簡潔有力四個字,是當時的魯迅對文學根本的定義。而“百卉為 之萌動”的季節,則是他心中描畫的衝破寂寞之後的光景。然而, 他們在東京的文學運動早早夭折。滿懷悲傷的魯迅選擇回國。在 其後將近十年裡,除了辛亥革命(1911)前後發表的幾篇文章外, 魯迅一直處於沉寂。而打破這一沉寂的,是 1918 年他以“魯迅” 之名寫下的篇小說《狂人日記》。在寫給日本人青木正兒的書 信(1920 年 12 月 4 日)中,魯迅留下了一段直接談及《狂人日記》寫作動機的話語。自 1917 年起,身在日本的青木正兒就非常 關注中國的“文學革命”,其發表於 1920 年的《將胡適漩在中心 的文學革命》詳細論述了中國新文學誕生初期的文學創作,是一篇值得紀念的評論文章。青木正兒將登載這篇文章的《支那學》 雜志贈與魯迅,魯迅的信是對此的感謝函。他在信中也談到了歌與花的意像。 
    我寫的小說是極幼稚的,隻是為本國如凜鼕一般既無歌唱,亦無鮮花而悲傷,是為衝破這寂寞而寫的…… 
    為了衝破當時中國如凜鼕一般既無歌唱亦無鮮花的寂寞,魯迅以這篇《狂人日記》為開端,不斷寫作直至去世。 
    魯迅留下的著作、翻譯多達 700 餘萬字。在此先將其列舉如下(括號內時間為出版年份,* 號表示逝世後出版): 
    (一)小說集三種,《吶喊》(1923)、《彷徨》(1926)、《故事新 編》(1936);
    (二)散文詩集一種,《野草》(1927); 
    (三)回憶文集一種,《朝花夕拾》(1928); 
    (四)評論、 雜文集 16 種,《熱 風 》(1925)、《華蓋集》(1926)、《華蓋集續編》《墳》(1927)、《而已集》(1928)、《三閑 集》《二心集》(1932)、《偽自由書》(1933)、《南腔北調集》《準風 月談》(1934)、《集外集》(1935)、《花邊文學》(1936)、《且介亭 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集外 集拾遺 *》(1938); 
    (五)詩 70 餘首;
    (六)輯錄、校勘古籍十餘種,《唐宋傳奇集(上·下)》 (1927—1928)、《嵇康集 *》《古小說鉤沉 *》(1938),等等; 
    (七)學術著作兩種,《中國小說史略(上·下)》(1923— 1924)、《漢文學史綱要 *》(1938); 
    (八)翻譯 33 冊; 
    (九)書信集一種,《兩地書》(1933,與許廣平的往來書 信集)。 
    在被公認為過渡期或啟蒙期的時代裡,總是會誕生一些堪稱 “巨人”的人物。一般來說,這些巨人關注的並不局限於某個狹窄 的特定領域,而是指向整個社會與歷史。魯迅亦是如此。魯迅的 評論和雜文主題涉及文藝、美術、思想、歷史、民俗、自然科學、社會、時事等多個方面。翻譯是魯迅年輕時起就為重視的工作。 通過他的譯筆,14 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作品被介紹到中國,體 裁涉及小說、童話、散文、文藝理論、美術史論,甚至還有《藥 用植物》這類科學書籍。晚年的魯迅還曾計劃翻譯法布爾的《昆 蟲記》。魯迅主編或參與編輯的雜志共有 20 多種。不僅如此,他 還是中國美術界成果豐富的木刻(版畫)運動的理論指導者。
    魯迅逝世後,名為《魯迅全集》的著作集曾分別於 1938、1958、1973、1981 年四度出版。 1973 年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 命”時期,盡管這一年出版的《魯迅全集》不過是 1938 年版的重 印,但也是出於當時的需求。無論如何,全集能在其去世後的45年裡四度出版,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說明魯迅在中國的地位。尤其 是 1981 年為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而發行的版《魯迅全集》 (全 16 卷),不但收錄了上述著作列表中除(六)(八)之外的所 有作品[僅將(六)(八)中作品的序、跋彙編為其中一卷],還增加了魯迅 1912 至 1936 年(缺 1922 年)的日記及 1456 封書信。 包括書信、日記在內,所有魯迅作品中合共添加了 2.3 萬條注釋, 完成這項工作需要耗時大約十年。魯迅的文章旁征博引,涵蓋古 今中外,而且措辭大多帶有文言色彩,讓年輕一代對魯迅的作品 敬而遠之。其中涉及的人物、團體、歷史事件、出版物、引用句 子的典故、已成為過去的風俗習慣,但對這些內容加上注解後, 隻要讀者肯花些工夫,或許就可以輕松地走入作品並與其共同 思考。 
    在論爭文章中大量引用對手的話是魯迅作品的一大特色。這 也是魯迅本人在晚年的雜文集中嘗試的做法。曾受過魯迅親自教 導的增田涉寫道,“他將自己的人生意義寄托於寫作以及將作品呈 現給世界”,“他對所寫的文章,並非經選擇後再出版,而是將所 寫的一切原封不動、一字不落地投向世間”(《魯迅的印像》)。魯 迅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家。如將版的《魯迅全集》、1958 年出 版的《魯迅譯文集》,以及上述列表(六)中的作品結合在一起, 10 明暗之間:魯迅傳 我們就能接近魯迅創作生涯的全貌。此外,由於很多人都寫過關 於魯迅的回憶文章,我們能夠從中了解魯迅的生活方式及其生活 的時代。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的濫觴之作。青木正兒在上文提 及的論文中評論了《狂人日記》,認為“魯迅在小說方面是一位頗 具前途的作家”。這部小說的日譯版在文庫本中的篇幅不足 20 頁,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問世所呈現的劃時代意義已變得愈發顯著。魯迅的代表作《阿 Q 正傳》已被翻譯成 40多個國家的 60 多種語言,它與魯迅的名字一同在世界文學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他的《中國小說史略》是一部為中國現代小說研究開闢道路的學術著作,作為一部基於獨創性歷史觀和實證性研究的通史,時至今日仍未被全面超越。 
    不過,魯迅的著作無一不是在背負生活重擔的情形下寫成的。 面對劇烈動蕩的歷史洪流,他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在旋渦中顛 簸輾轉地不斷創作。因此他的小說都是短篇作品,曾在心裡構思 的幾部長篇小說均未能實現。中國文學史的寫作計劃終未成型, 畢生難以割舍的中國字體史終也未能問世。他的文章中大約有 三分之二被他自稱是雜文、雜感的時事評論所占據。為此,甚至常有人揶揄他是“雜文專家”。
    也有人勸我不要做這樣的短評。那好意,我是很感激的, 而且也並非不知道創作之可貴。然而要做這樣的東西的時 候,恐怕也還要做這樣的東西,我以為如果藝術之宮裡有這 麼麻煩的禁令,倒不如不進去;還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去陪莎士比亞喫黃油面包之有趣。 
    這是雜文集《華蓋集》(1925)題記中的一段話,該書具有強 烈的論爭性。中國北方有一種現像名為“沙塵”——風將地上的 沙礫卷起,形成遮蔽天空的沙塵。魯迅愛惜這些雜文,將其喚作 自己摸爬輾轉於“沙塵”中、被飛沙走石擊打而流血的“傷痕”。 20 世紀 20 年代中期,魯迅將自己寫於“彷徨”時期的散文詩集 《野草》中的諸篇文章,稱為“地獄邊沿的慘白色小花”(《〈野草〉 英文譯本序》,1931)。與《野草》幾乎同時期編纂的評論集,被他取名為《墳》。
    魯迅認為自己的文章不可能是盛開的薔薇,也不是香氣濃的蘭花。而他甘願忍受這種命運。為了讓中國這片大地有朝一日 能夠迎來百花齊放的季節,他寧可選擇成為泥土。而要化為肥沃 的泥土,就必須首先變成腐朽的雜草,這便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句。
    【後記】
    魯迅逝世於 1936 年 10 月,翌年(1937)7 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那篇用日語寫成的文章《我要騙人》中的“血的預感”,被不幸言中了。 
    說來也是我馬虎,此次寫作之前,我一直覺得魯迅生活的時 代與我生活的時代多少有些重合。然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那 一年我纔出生,所以其實毫無重合之處。按我的記憶所及,我第 一次接觸的魯迅作品是 1956 年出版的 12 卷本《魯迅選集》(岩波 書店)。這是由增田涉、松枝茂夫、竹內好編譯的版本,“新書開 本”叢書的黃色布面裝幀令人喜愛,封面白紙上印刷著一幅幅黑 色的中國現代木刻畫,給人清新、剛健的印像。朋友手頭拮據, 後記 265 把這套書賣給了古書店。我不知為何買了回來,就這麼放在身邊。 之後遭逢水患,書雖然被水浸過,但如今仍在身邊。不知是托了 這書的福還是遭了它的禍,我終學習了中國文學。我至今忘不 了自己升入中國文學科後購買 1958 年版十卷本《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經歷。當時在日本賣的中國書非常便宜, 現在貴了一些。這套書也遭了水患,除了當時從箱子裡拿出的一 本,其餘還能用,如今也留在身邊。 
    因此,雖說那時還是個年輕人,但我從很久之前就開始讀魯 迅了。其間兩年,我受教於已故的增田涉老師。成為大學教師後, 在大約七八年的時間裡,我每年都會以某種方式和學生們一起閱 讀魯迅的作品。我還加入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魯迅讀書會”,在裡 面讀魯迅的作品。盡管如此,受命承擔此次寫作,讓我再次深感 自己的閱讀是多麼貧乏。若問是否能寫出一部令魯迅本人和各位 讀者勉強滿意的作品,說實話我感到誠惶誠恐,一時之間竟無從 下手。本書就是由這樣一個不成熟的人寫的。如今寫完,我的感 覺依舊沒有變化。在有限的時間裡,雖然給周圍的人添了麻煩, 但總算完成了寫作,心裡的一塊石頭姑且落了地。 
    我試著提醒自己這是一本通俗讀物,所以不自覺地做了削減, 大幅簡化了後一章“上海”的內容——正是在這一時期,魯迅的文章顯示出成熟的一面——這個關鍵時期在本書中顯得非常倉 促,但也是因為我自己的研究未延伸至此。此外,我認為魯迅的 思想到廣州時期已經基本成型。或許是因為魯迅度過了一個封閉 的青春,我感到他在廣州時的確充滿活力。他的這種活力或許在 本書中會顯得過於張揚,所以我還是希望讀者們能夠親自去閱讀 魯迅的作品。魯迅作品的日譯本已出版齊全,包括上文提到的 《魯迅選集》、竹內好獨譯的六卷《魯迅文集》(築摩書房),以及 目前正在發行的新的全譯本——20 卷《魯迅全集》(學研)等。 
    本應以附注形式標明參考文獻,但此次請允許我省略所有注解。本書得益於眾多前輩和同行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在此表示感謝的同時,還想事先說明本書的特點,即作為大眾讀物,姑且做了上述處理。 
    後,本書的出版為編輯和印刷的各位著實增添了許多不便,在此表示歉意和誠摯的感謝。 


     


     

    媒體評論
    讀丸尾先生的書有一種親切感,他的魯迅研究專著給人以思路、觀點、方法上的啟示,而這本《明暗之間——魯迅傳》則是面向大眾寫作的,簡潔描繪了魯迅的生平與文學,也深入觸達了魯迅的思維結構和精神世界。我們在進行魯迅研究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神話魯迅”的包袱,而外國學者沒有這樣的包袱。魯迅是需要隔開一定的距離去看他的,丸尾先生的這本傳記,提供了你我中間的魯迅這個偉大“普通人”的心靈肖像。——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繫資深教授)
    每個熱愛魯迅的人,心裡都有自己的魯迅。魯迅活在人們心中,就意味著他有無數個分身。丸尾心中的魯迅擁有什麼樣的特征?他與你心目中的魯迅有哪些不同?這位日本魯迅研究的重要學者,拉近了我們與魯迅的距離。我相信,在這本魯迅傳裡,你將與一位有些陌生的魯迅相遇,而在相遇之後,你對魯迅的理解將會有所加深;同時,你也會結識一位溫厚的異國長者,借助他的眼光,進入我們的一段歷史。——孫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本書原版乃是一本面向日本大眾普及中國思想人物的傳記。
    丸尾常喜先生一生致力於魯迅研究,留下了“丸尾魯迅”的美譽。他緊貼大歷史深度闡發魯迅文學的思想意蘊,從社會史和民俗視角瞭望小說世界的奧妙,關注歷史中人的命運,由此得以照見深深浸透在中國民間土俗世界裡的魯迅之存在。他的觀察方法和研究姿態獨樹一幟而備受中日兩國學界贊譽。

    讀丸尾先生的書有一種親切感,他的魯迅研究專著給人以思路、觀點、方法上的啟示,而這本《明暗之間——魯迅傳》則是面向大眾寫作的,簡潔描繪了魯迅的生平與文學,也深入觸達了魯迅的思維結構和精神世界。我們在進行魯迅研究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神話魯迅”的包袱,而外國學者沒有這樣的包袱。魯迅是需要隔開一定的距離去看他的,丸尾先生的這本傳記,提供了你我中間的魯迅這個偉大“普通人”的心靈肖像。——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繫資深教授)
    每個熱愛魯迅的人,心裡都有自己的魯迅。魯迅活在人們心中,就意味著他有無數個分身。丸尾心中的魯迅擁有什麼樣的特征?他與你心目中的魯迅有哪些不同?這位日本魯迅研究的重要學者,拉近了我們與魯迅的距離。我相信,在這本魯迅傳裡,你將與一位有些陌生的魯迅相遇,而在相遇之後,你對魯迅的理解將會有所加深;同時,你也會結識一位溫厚的異國長者,借助他的眼光,進入我們的一段歷史。——孫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本書原版乃是一本面向日本大眾普及中國思想人物的傳記。
    丸尾常喜先生一生致力於魯迅研究,留下了“丸尾魯迅”的美譽。他緊貼大歷史深度闡發魯迅文學的思想意蘊,從社會史和民俗視角瞭望小說世界的奧妙,關注歷史中人的命運,由此得以照見深深浸透在中國民間土俗世界裡的魯迅之存在。他的觀察方法和研究姿態獨樹一幟而備受中日兩國學界贊譽。
    本書雖為作者的早年著作,但一樣體現了上述風格。以魯迅的歷史中間物意識和寂寞而吶喊反抗的精神為主線,基於確鑿詳實的傳記資料,用簡約內斂的文字鏤刻魯迅的文學生涯,實乃一本出自專家之手而足可信賴的普及讀物。——趙京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
    無論彷徨於明暗之間,或者往復在鮮花和腐土,丸尾常喜先生筆下的魯迅雖然“仿佛心裡有鬼似的”,不時“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但“地火”依然在運行,“夜正長,路也正長”,他的心終還是指向了“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