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醫聖張仲景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425-617
    【優惠價】
    266-386
    【作者】 程韜光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歷史人物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59127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5912736
    作者:程韜光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編輯推薦

    ★一部恢宏、跌宕的關於醫聖張仲景的文學傳記,一部社會史與心態史相融合的史傳小說


    ★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心靈史”,展現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無限生機,體現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


    ★一代醫聖是如何煉成的?


    ◆展現醫者的至高境界:南陽張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2020年疫情以來,我國中醫藥行業也在抗疫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小說也充分展現了展現了博大精深、生機無限的中醫文化,同時也給人以諸多啟迪:醫者的至高境界與終極使命,不止是醫病,還要能夠醫人醫天。


    ◆一代醫聖是如何煉成的?小說中的張仲景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響、胸懷救治天下蒼生的使命、仁愛為本、智勇雙全、博聞多識、醫術精湛的醫者。他不僅潛心研制藥方,在醫術上精益求精,而且關心百姓疾苦,是一位胸有理想、心懷百姓、尊重生命、勇於擔當、潛研醫學、智慧勇敢的醫中聖者,人之楷模。


    ◆這是一本關於張仲景的文學傳記,也是一部建立在真實史料基礎上的史傳小說。大愛無疆的仁者性格,柔腸百結的曠世戀情,氣勢恢宏的心靈史詩,熱血鑄就的民族精神,使得這部作品呈現出百科全書式的心靈史。

     
    內容簡介

    東漢末年,社會板蕩,瘟疫橫行,民不聊生。飽讀詩書的張仲景目睹此景,不為仕,願行醫,師從華佗、瀋珪等名醫,漸有名氣。他輾轉於南陽、荊襄、長沙一帶,遍尋藥材,親身試藥,“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潛心研制驅疫良方,遏制肆虐的瘟疫。他開創出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繫,寫就澤被後世的《傷寒雜病論》等醫學著作。身處時代的暗夜,飽嘗顛沛離喪,他以醫術救人,以醫道補天,更發願要以禮樂安民,誅邪惡,正人心,揚清抑濁,還乾坤以郎朗正氣。這位生長於亂世的醫者,懷抱自己至真至善的理想,身體力行,一步步走成了一位輝耀史冊的聖人。


      


    這是一部關於張仲景的傳記,以史實為骨,輔以合理的想像,將大量的傳統醫學知識、地方掌故、民俗民風和歷史事件熔為一爐,追求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創作風格。本書塑造了一位“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醫聖形像,同時也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生機,體現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

    作者簡介

    程韜光


    1969年生於鄧州。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寫作協會理事,鄭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多年來,他對中原大地所孕育的文化典籍、文學大師潛心研究,所創作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長安居易》《碧霄一鶴劉禹錫》等多部歷史小說,廣有影響。作品獲第十二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中國當代小說獎、中宣部“核心價值觀”優秀作品一等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河南省優秀圖書獎、杜甫文學獎、“文鼎中原”優秀長篇小說獎等諸多獎項。

    目錄
    序言 醫中聖者人之楷模……1
    章 張機暗立大醫志 伯祖閑話蛟龍珠……
    第二章 瘟神遊走涅陽地 惡人出沒衙門裡……
    第三章 靈帝昏庸亂乾坤 宦官弄權欺良臣……
    第四章 內貴使詐排異己 忽律巧簧搬是非……
    第五章 張機喜得青龍膽 子諾暗許終身願……
    第六章 大醫出師收小徒 高師贈書說龍珠……
    第七章 蘇賊矯詔戡匪亂 松寒奉旨賑疫患……
    第八章 魏延逞勇攪風雪 良臣盡忠昭日月……
    第九章 無辜血濺濟世坊 伯祖魂凝屠龍匕……
    第十章 羽林借機貪橫墨 文長將功補大過……
    第十一章 張機更名張仲景 子諾傾心桃源夢……
    第十二章 大醫熱腸救老猿 仁心感天追聖賢……
    第十三章 魏延祛毒獲新生 黃公決死申冤情……

    序言     醫中聖者人之楷模……1


    章   張機暗立大醫志  伯祖閑話蛟龍珠……


    第二章   瘟神遊走涅陽地  惡人出沒衙門裡……


    第三章   靈帝昏庸亂乾坤  宦官弄權欺良臣……


    第四章   內貴使詐排異己  忽律巧簧搬是非……


    第五章   張機喜得青龍膽  子諾暗許終身願……


    第六章   大醫出師收小徒  高師贈書說龍珠……


    第七章  蘇賊矯詔戡匪亂   松寒奉旨賑疫患……


    第八章  魏延逞勇攪風雪   良臣盡忠昭日月……


    第九章  無辜血濺濟世坊   伯祖魂凝屠龍匕……


    第十章  羽林借機貪橫墨   文長將功補大過……


    第十一章 張機更名張仲景  子諾傾心桃源夢……


    第十二章 大醫熱腸救老猿  仁心感天追聖賢……


    第十三章 魏延祛毒獲新生  黃公決死申冤情……


    第十四章 靈帝亂政廢綱常  老臣抬棺殉朝堂……


    第十五章 仲景高義釋舊敵  曼成激憤揭竿旗……


    第十六章 仲景授徒傳仁義  子諾試藥死社稷……


    第十七章 鄧芝略論宛城殤  仲景炮制嬌耳湯……


    第十八章 神醫妙方撬時局  君臣荒唐議戰事 ……


    第十九章  人病關天天亦病  大醫立志志於誠……


    第二十章   初入荊州顯身手  智療心疾收高徒 ……


    第二十一章 活命就是民心向  控疫方能家邦長……


    第二十二章 上使假意賜聖藥  魏延佯狂調毒包……


    第二十三章 妙手仁心救少主  戰事稍息行招撫……


    第二十四章 師徒月夜論醫理  仲景天命驅瘟疫……


    第二十五章 山高水長養浩氣  正道滄桑祛心敵……


    第二十六章 使君意誠納降將  忽律狗急跳蕭牆……


    第二十七章 宜城陣前施義粥  仲景月夜勸巨寇……


    第二十八章 仁義忠孝為萬民  正心善念得赤金……


    第二十九章 醫者義士揚氣節  天使惡魔化塵埃……


    第三十章  清明傷春憂國事  兄弟酌酒話戰局……


    第三十一章 仲景督師平叛賊  漢升神箭懾強敵……


    第三十二章 妙手回春大丈夫  迷途知返真義士……


    第三十三章 羊續智取安陸城  仲景領悟箭術境……


    第三十四章 劉表賣弄中庸論  仲景救疫長沙任……


    第三十五章 天人合一湘水夢  醫者無我安眾生……


    第三十六章 好山好水滋茶園  大愛無疆彌匪患……


    第三十七章 以利萬民開集市  遙知京訊生憂思……


    第三十八章 賡續禮樂議音論  冀興天道問龍君……


    第三十九章 太守開堂坐義診  使君病危起殺心……


    第四十章   仁者高風潤草木  惡虺悔淚育靈珠……


    第四十一章 行者自重歸山林  其命維新教後進……


    第四十二章 身心化作補天珠  精魂鑄就活人書……


    跋語……


    後記今月曾經照古人……

    前言
    今月曾經照古人

    去歲鼕月,人生迎來重大轉折。我離開工作和生活三十年的鄭州,回到武漢母校任教。尚未安頓停當,便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新冠病毒肆虐武漢,美麗的江城頓時停擺。受疫情影響,我和全國人民一樣,短暫地蝸居家中。停下昔日繁忙的腳步,略帶憂傷地回憶過去和展望春天。網絡上到處都是關於疫情的消息,似乎在不斷催促我去了解疫情,去想辦法對付伴隨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病癥。此時,我萌發了創作《醫聖張仲景》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出現,就像一道閃電照亮心田。是的,我的鄉人張仲景曾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舍棄功名,艱難地走向制服傷寒瘟神的坎坷之路,醫人醫天,著述《傷寒雜病論》,寫就“活人書”。
    “在黑褐色的憂傷飄落而下時,往事應該像大理石一樣的確鑿!”想到這裡,我放下手機,翻身起床,站在窗前,恰遇大雪紛紛。我眺望故鄉方向,眺望被雪花填平的溝壑和時空,眺望我與張仲景穿越時空曾共同生活過的涅水、白河、嚴陵河、岐棘山、桐柏山……那裡沉澱著太多的故事,需要去鉤沉和講述。在困頓於新冠病毒和大雪的日子裡,我迫切地想講給你們聽。

    今月曾經照古人


     


    去歲鼕月,人生迎來重大轉折。我離開工作和生活三十年的鄭州,回到武漢母校任教。尚未安頓停當,便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新冠病毒肆虐武漢,美麗的江城頓時停擺。受疫情影響,我和全國人民一樣,短暫地蝸居家中。停下昔日繁忙的腳步,略帶憂傷地回憶過去和展望春天。網絡上到處都是關於疫情的消息,似乎在不斷催促我去了解疫情,去想辦法對付伴隨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病癥。此時,我萌發了創作《醫聖張仲景》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出現,就像一道閃電照亮心田。是的,我的鄉人張仲景曾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舍棄功名,艱難地走向制服傷寒瘟神的坎坷之路,醫人醫天,著述《傷寒雜病論》,寫就“活人書”。


    “在黑褐色的憂傷飄落而下時,往事應該像大理石一樣的確鑿!”想到這裡,我放下手機,翻身起床,站在窗前,恰遇大雪紛紛。我眺望故鄉方向,眺望被雪花填平的溝壑和時空,眺望我與張仲景穿越時空曾共同生活過的涅水、白河、嚴陵河、岐棘山、桐柏山……那裡沉澱著太多的故事,需要去鉤沉和講述。在困頓於新冠病毒和大雪的日子裡,我迫切地想講給你們聽。


    那就從我兒時的記憶開始吧……


    我記憶來自一場洪水。那年,豫西的大雷雨已經持續七天了。閃電的鞭子劈開墨雲,不息的雷霆捶打天空。在“天塌了”的驚駭聲中,雨水已經灌滿溝壑窪地。扛著鐵鍬和鋤頭試圖拯救莊稼的父親和村民,眼看著嚴陵河水漫過堤岸,漫過莊稼的葉子和花朵,漫過母親和孩子的驚呼,在無奈嘆息中,一步一步地退回村莊……我家的老宅位於村莊處,洪水在院子的門檻外徘徊。一家人不安地站在屋檐下看天,卻驚擾了屋檐下避雨的馬蜂。馬蜂毫不留情地將疼痛烙在我的額頭,徹底喚醒我的記憶,至今想來還有隱痛。在我痛徹心扉的哭聲中,祖母挑出蜂針,又用青蒿擦了幾下患處,竟神奇地止住疼痛。祖母向天拱了拱手:“多謝張聖人!”


    當夜,擔心嚴陵河上遊水庫決口,父親帶著祖母和其他幾個兄弟和妹妹去了地勢較高的太子岡,我與固執的母親一起看家。“有媽在,家就在。”母親說這話的時候,剛好一聲響雷滾過,“別怕,大水淹不到咱家。百年老宅經過不少風雨,倒不了!”母親摟緊我,“今夜,院裡要來貓、狗、老鼠、蛇還有黃鼠狼。你別怕,張聖人說,人不惹它們,它們就不會進屋裡。”母親又拿出窩窩頭和雜糧,均勻地放在樓門外的高處,“這些畜生也會感恩。”她指著那條大蛇還有樹枝上的幾條小蛇,壓低聲音,“說不定,它們是涅水龍王派來看水情的。”又對大蛇大聲說,“給龍王捎個信兒,記著張聖人的話,遇澇減三尺。”母親帶著我回到屋裡,也不關門,讓我跪下。她找來五谷雜糧堆了滿滿一碗放在條案上,然後上三根香,讓我磕頭。我問為啥,母親說:“咱要拜龍王,拜張聖人!”在我幼小心中,還不知道如何去敬鬼神,但母親讓我去做,我也隻能按她說的去禱告。


    那夜,我依偎著母親一直坐在屋檐下,看外面忙碌的動物們奔來奔去,也聽著樓門外的洪水一浪一浪地湧來。到了後半夜,雨漸漸轉小,那條大蛇也沒了蹤影……夏夜很快就過去了,黎明,冷不丁地聽到幾聲鳥鳴,母親搖晃著站起身來:“龍王聽了張聖人的話,這天要晴了!”她拉著我走到院外,樓門外的水正在退去,留下的水痕就像一塊巨大的濕布。放在樓門外的那些窩頭和雜糧已經沒有任何遺留,到處都是花瓣一樣或大或小的爪印。天晴了,太陽升起來,照著水汽彌漫的村莊。氤氳的陽光透過棗樹枝丫,在我家院牆上繪著萬花筒般的圖案……大水正在退向河溝,成群的魚翻動著水花。忽然,一條大魚躍出水面,母親笑了:“張聖人,你看連這魚都開心!”感嘆間,遠遠看見父親高舉著一包救災的饅頭,蹚著齊腰的水,乘風破浪般地過來。看見父親,我卻累了,頭一歪,就依著母親的肩頭深深入睡……


    這是我記憶。四十年過去,那場洪水仍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裡,清晰如昨,耳邊經常回蕩著“張聖人”這個稱呼。尤其是在我故鄉,每當鄉民們遇到疾病和小災小難時,口裡總念著“張聖人”。隨著年齡增長,我終於知道原來人們口中的“張聖人”就是張仲景。更令我喫驚的是,張仲景於東漢末年出生於我的鄰村張莊。在東漢末年亂世,他舍棄功名,歷經萬千磨難,控制住發生在南陽、荊州、長沙等地的七次傷寒瘟疫,寫就《傷寒雜病論》、《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等,被後人稱為“活人書”,拯救無數百姓性命,被奉為“醫聖”。我為和聖人曾穿越時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感到自豪的同時,我更想做點什麼,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虐人類時,在我們呼喚醫聖,需要醫聖時。


    恰在此時,我與同鄉詩友梅老邪、醫師朱劍南聊起舊事,他們說起民間玄幻的傳說:南陽盆地之所以自古以來風調雨順,很少餓死人,是因為張仲景曾以龍珠救治過涅水金龍,診金是要求行雲布雨的龍君“遇澇減三尺,逢旱加五寸”。這是多麼有趣的故事。是機緣更是巧合,猛然點燃了我創作《醫聖張仲景》的熱情。因疫情而封村封路的硬核措施,也保證了我創作所需要的大塊時間。時不我待,我開始夜以繼日地投入忘我的創作中。


    在創作中,我認真閱讀《傷寒雜病論》和關於張仲景的前人著作,努力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源於史料又不拘泥於史料,注重藥理而不沉湎於中醫,以“大文化、大思想、大傳承”為要質,究其一生,將醫聖回歸人間。《醫聖張仲景》以風起雲湧的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以新力量和舊結構間的衝突為文化背景,以他的醫人醫天及控疫抗疫為線索,全面揭示張仲景孤獨浪漫、彷徨流離、傳奇悲烈、輝煌奮鬥的人生。在寫法上追求情景交融、波瀾跌宕,氣韻上追求大氣磅礡、蕩氣回腸,努力地讓廣大讀者在享受閱讀快感中,傳遞中醫文化。終目的在於推進新生活,促發新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構建和諧之音。


    出乎我意料的是,創作的熱情很快轉化為潛入古書堆裡的考證,一些自認為正確的描述總不時為歷史所推翻。我努力將自己的人生際遇與古人對接,去尋找精神的共鳴。多少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我與夢中的張仲景討論藥方,品味他的人生。如果說,張仲景在用醫術拯救那個時代,用時代來書寫自己的人生,那麼,作為今人的我是在用生命來書寫他的人生。相信讀者在閱讀我的文字時,能體會到其中的辛勞和孤寂,能體會到一個努力去搗毀時間隔膜欲與張仲景精神同在的身影,亦能體會到一個不甘平庸地度過短暫人生的靈魂之吶喊!我窮盡一切美,一切智慧,一切堅定,一切眼淚,從狂傲中,從不羈中,從叛逆中,從唯美中,從激情中,化身為風,為水,為自然,為音籟,為無形……卻無法超越知識的貧乏和文采的不足。


    在創作和修改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想放下手中的筆,就像釋下懷中的一條憂傷河流。在張仲景偉大人格的召喚下,我竟得到了中醫大家仝小林院士、唐祖宣大師的鼓勵,得到著名文化學者欒永玉、胡德纔、王立群、耿占春教授的肯定。李佩甫、周大新、李洱、何弘、羅曉靜、黃健雄、尹邦滿等文章大家在百忙之中,對拙作給予指導。更為感動的是耿占春、胡德纔教授逐頁逐句批閱拙作,提出中肯的意見,並傾情作序。可以說,我是幸運的,在文學之路上曾得到許多大家的鼎力支持。他們誨人不倦的文人美德和對文化、對文字的敬畏精神,使我銘心不忘,並必將激勵來者。好友崔鶴、朱劍南、亦水、葛陽、吳劍衛、陳子君、景童新、劉恩儒、王保軍、鄧俊峰、萬洪志等以多年對張仲景精神的理解和思考,與我進行激情踫撞;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馬達及遊讀會創始人趙春善先生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拙作增色;同人、朋友及家人的關心和愛更是我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由此,我深深認識到,一部有價值的文化作品誕生,絕非個人努力可以完成。


    也許是巧合,當我終於對著曙光暫時停筆時,4月8日,被新冠疫情封城的武漢解封了!我不由得潸然淚下:從創作開始的那天起,整整七十六天,恰巧是武漢封城與解封的時間!當書完成初稿後,南陽市委宣傳部、河南文藝出版社及時組織專家審讀,並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修改之中,又恰遇南京、鄭州疫情復起,讓我更覺此書意義重大。


    專家們認為,閱讀張仲景,每個有靈魂的人或許都會發現: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撐,更需要堅韌和奮鬥,更需要以中醫理論和文化去滋養心靈。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像征,張仲景及其中醫理論和精神的光芒將照耀我們,喚醒我們對祖國、親人、朋友,對自然山川的深情厚誼,喚醒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重新思考。專家們認為,我們正經歷著變革時代所帶給大眾心靈的騷亂不寧時期,充滿著兼有毀滅和更新作用的雷雨。我們迫切需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從中汲取營養,為新時代文化與道德體繫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撐。


    而對我個人而言,我是以生命在書寫民族聖賢的人生,更是對初心的堅守。初心純潔、熱烈、美好,她是人生起點的希冀與夢想,事業開端的承諾與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責任與擔當,鉛華盡染時的恪守與堅持。她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尋中,在升遷進退的守候裡。在創作過程中,我在張仲景的著作中,在無數個藥方所包含的幽微意境中,終於發現了囿於有限的可笑,更發現了自己的孤獨。我知道這種孤獨已經無法擺脫,更不能擺脫,如果我想更靠近天地,靠近這孤獨的源頭,靠近這的孤獨,我就應該珍惜這遠的境界。孤獨的沉思是與天地交流的的語言,也是安慰自己心靈的好良藥。當一個人把自己放入宇宙時,孤獨感由此而生,一個人由此把自己從人群中剝離,成為獨具一格的真正個人,從而去獲得特殊的生命體驗。這些生命體驗慢慢地累積起來,構成人類共同的宇宙意識。宇宙意識使我對一些浮名和榮譽保持著足夠的警惕:因為與自己筆下的傳主永遠隔著雲霓。隻有期冀未來,托體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百年歌自苦,唯願幾人賞。


    感恩親友和讀者一直給予我的支持幫助和批評鼓勵。祝願中華民族在歷經滄桑中,重新煥發出龍馬精神,雄猛精進,勵精圖治,屹立東方!


     


    程韜光

    媒體評論
    在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裡,中醫是我們文明的重要護佑者,亦是我們璀璨文明不可忽視的瑰寶。與其他文明的傳統醫學相比,中醫對人的健康問題的理解,很早就已超越了“肉體健康”的狹隘範疇而直指人心,超越了“個人健康”的孤立視角而面向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說,中醫不僅是一門關於健康的學問,更是一門關於社會、關於民生的哲學。本書就是以張仲景人生歷程對中醫做了好的注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醫學家 仝小林

    在這段數千年的文明之旅中,敢於表達對“天”的質疑,進而以人的主動作為影響“天”的先人,可謂少之又少。使我驚嘆的是,程韜光先生以一部《傷寒記》,為我們塑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醫聖張仲景的生動形像。張仲景不僅有能力醫人疾苦,更發宏願醫治“天”的權威的具像代表——涅水龍君,並以堅定的意志和博大寬仁的胸懷,升華了自己的醫術境界,終實現了醫人、醫天的偉大功績。
    ——全國人大代表 中醫大師 唐祖宣

    在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裡,中醫是我們文明的重要護佑者,亦是我們璀璨文明不可忽視的瑰寶。與其他文明的傳統醫學相比,中醫對人的健康問題的理解,很早就已超越了“肉體健康”的狹隘範疇而直指人心,超越了“個人健康”的孤立視角而面向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說,中醫不僅是一門關於健康的學問,更是一門關於社會、關於民生的哲學。本書就是以張仲景人生歷程對中醫做了好的注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醫學家 仝小林 


     


    在這段數千年的文明之旅中,敢於表達對“天”的質疑,進而以人的主動作為影響“天”的先人,可謂少之又少。使我驚嘆的是,程韜光先生以一部《傷寒記》,為我們塑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醫聖張仲景的生動形像。張仲景不僅有能力醫人疾苦,更發宏願醫治“天”的權威的具像代表——涅水龍君,並以堅定的意志和博大寬仁的胸懷,升華了自己的醫術境界,終實現了醫人、醫天的偉大功績。


       ——全國人大代表 中醫大師 唐祖宣         


     


    以史實為骨干,輔以合理的想像、適度的發揮、巧妙而必要的神話,是程韜光先生多年來為古聖先賢立傳著述的獨特風格。此次的《醫聖張仲景》亦不例外。通過這樣的作品,張仲景從醫聖廟裡的泥胚胎塑,走到了我們的身邊,他有血有肉,有靈有慧,有喜怒哀樂,有愛恨情仇,更有超越個人情感得失的愛民襟懷,有力托蒼生的聖賢之志。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著名作家   李佩甫


     


    讀這樣的作品,是需要智慧的。迂腐的人會糾結於神話的荒誕不經,智慧的人能夠從中讀到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這種差異,其實在當今中國面對中醫的諸多分歧中體現得非常明顯。作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醫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水乳交融的學問,它在過去某些歷史階段形而下的認知和方法可能需要迭代更新,但其醫人、治世的精神內涵,仍然閃耀著文明的光芒,鼓舞一代代相傳的中醫人繼往開來。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著名作家  李佩甫


     


    《醫聖張仲景》成功地塑造了胸有理想、心懷百姓、尊重生命、勇於擔當、潛研醫學、智慧勇敢的醫者張仲景的形像,他是醫中聖者,人之楷模。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著名作家 李洱

    在線試讀
    章 張機暗立大醫志 伯祖閑話蛟龍珠
    初秋的曠野,天高雲淡,一覽無餘。
    一輛破舊的牛車緩緩行駛在村路上。
    牛車裡,身著素袍的張伯祖慈祥地看著張機:“機兒,這次郡裡之行,褚使君舉你為孝廉,實乃士子之榮耀。”見張機清俊的面容上不見快意,倒有一絲憂郁,張伯祖微微皺眉:“怎麼,你有心事?”
    “滿眼寂寂,素秋難敵!”張機望著遠處灰蒙蒙的原野,泛著青霾的樹林,蘑菇般散落的村子,嘆了口氣,似答非答,“初秋了,天下卻無秋意……”
    “是少了些秋意,畢竟自春天以來,滴雨未落。”張伯祖看一眼空蕩蕩的原野,又將目光收回張機身上,“不管怎麼說,褚使君對你孝順親長、廉能正直之行,贊不絕口。”
    “伯翁,孝順親長乃人之大防,廉能正直乃為官必就。南陽郡士子有這等品行者何止千萬?機兒自忖,若非家翁在朝為官,豈能唯我被舉孝廉?”張機露出一絲苦笑,“況機兒所思,不在朝堂,而在鄉野,不為仕,願為醫。”
    “不為仕,願為醫!”身為良醫的張伯祖顯然知道張機心思,不由想起南陽名士何顒評張機“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微微搖頭,“難道你還介意伯求(何顒字)先生之語?”提高聲音道,“依我看來,你善思好學,聰明穩重,哪裡缺少做官氣質和風采?既做好官,又為良醫豈不更好?”
    “伯翁對我教誨良多,唯此言不敢苟同。”張機望著張伯祖,“為官者要勤於執政,執法為民;為醫者要醫者仁心,有醫無類。二者之間雖有相通之處,卻又諸多分別。既為好官又為良醫,顯然有悖於常理。畢竟,人生精力有限,勤於政務,疲於官道,又如何埋首典籍,勤求古訓,博采眾長,苦研醫方?”
    “機兒長大了,越來越有主見!”張伯祖嘉許地點了點頭,“你自幼篤實好學,博覽群書,尤喜精究方術。你讀史書上關於秦越人診病虢太子和望色齊侯之事,每每為秦越人‘治未病’而激動不已,贊嘆不絕。”不由感慨,“我盡心傳你醫術,何嘗不想讓你比肩秦越人?隻不過,你尊翁在朝為官,你又剛剛舉為孝廉,青春年少正可大有作為,我豈能以一己之私去阻你前程?”

    章  張機暗立大醫志  伯祖閑話蛟龍珠


    初秋的曠野,天高雲淡,一覽無餘。


    一輛破舊的牛車緩緩行駛在村路上。


    牛車裡,身著素袍的張伯祖慈祥地看著張機:“機兒,這次郡裡之行,褚使君舉你為孝廉,實乃士子之榮耀。”見張機清俊的面容上不見快意,倒有一絲憂郁,張伯祖微微皺眉:“怎麼,你有心事?”


    “滿眼寂寂,素秋難敵!”張機望著遠處灰蒙蒙的原野,泛著青霾的樹林,蘑菇般散落的村子,嘆了口氣,似答非答,“初秋了,天下卻無秋意……”


    “是少了些秋意,畢竟自春天以來,滴雨未落。”張伯祖看一眼空蕩蕩的原野,又將目光收回張機身上,“不管怎麼說,褚使君對你孝順親長、廉能正直之行,贊不絕口。”


    “伯翁,孝順親長乃人之大防,廉能正直乃為官必就。南陽郡士子有這等品行者何止千萬?機兒自忖,若非家翁在朝為官,豈能唯我被舉孝廉?”張機露出一絲苦笑,“況機兒所思,不在朝堂,而在鄉野,不為仕,願為醫。”


    “不為仕,願為醫!”身為良醫的張伯祖顯然知道張機心思,不由想起南陽名士何顒評張機“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微微搖頭,“難道你還介意伯求(何顒字)先生之語?”提高聲音道,“依我看來,你善思好學,聰明穩重,哪裡缺少做官氣質和風采?既做好官,又為良醫豈不更好?”


    “伯翁對我教誨良多,唯此言不敢苟同。”張機望著張伯祖,“為官者要勤於執政,執法為民;為醫者要醫者仁心,有醫無類。二者之間雖有相通之處,卻又諸多分別。既為好官又為良醫,顯然有悖於常理。畢竟,人生精力有限,勤於政務,疲於官道,又如何埋首典籍,勤求古訓,博采眾長,苦研醫方?”


    “機兒長大了,越來越有主見!”張伯祖嘉許地點了點頭,“你自幼篤實好學,博覽群書,尤喜精究方術。你讀史書上關於秦越人診病虢太子和望色齊侯之事,每每為秦越人‘治未病’而激動不已,贊嘆不絕。”不由感慨,“我盡心傳你醫術,何嘗不想讓你比肩秦越人?隻不過,你尊翁在朝為官,你又剛剛舉為孝廉,青春年少正可大有作為,我豈能以一己之私去阻你前程?”


    “前程?大醫者,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阨,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其前程在於醫天醫人,更在於能否拯救當下之人。”張機看向道路前方,“這次去郡裡一路所見,河流斷流,大地龜裂,令人心焦。”收回目光,搖首輕嘆,“我擔心……”


    “是啊,人畜飲水難以為繼,地裡莊稼顆粒無收。”聽張機一說,性情淡薄的張伯祖雖不再為張機被舉孝廉而喜悅,但還是不願張機說出心中的擔憂:“大災之年,瘟疫必起。”這些年,南陽、荊州、冀州等地此起彼伏的瘟疫,已經奪去了太多生命,即使張家族人死於瘟疫者也十之六七。所以,想起“瘟疫”二字就害怕。


    “伯翁,你看——”張伯祖順著張機略帶驚詫的目光看去,不遠處,一白須老者顫抖著身子,正拿著破瓢為禾苗澆水,“刺——”,落地的水注濺起一絲白煙。


    “吁——”,牛車緩緩停下。張機跳下牛車,欲向老者問話,卻見老者晃了晃身子,無力倒地。


    “老丈,你怎麼了?”張機輕喊著,急忙奔到老者身邊,正要將他攬起,被張伯祖厲聲喝住:“機兒,別動!”


    張伯祖從牛車上下來,將一塊干淨的藥帕遞給張機:“掩遮口鼻,為他把脈。”


    張機仔細為老者把脈後,表情頓時凝重:“緩脈高熱,肝脾腫大,面有中毒之色。恐怕……是傷寒!難道傷寒瘟疫卷土重來?”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張伯祖面色沉郁,“這老者可否有救?”


    “從脈像上看,傷寒初發,還有救。”張機直起身,讓車夫拿來一領簑衣將老者裹起,安置在牛車上,向涅陽鎮趕去……


    涅陽曾是光武帝愛女的采邑,位於岐棘山東南的涅水北岸。史載,涅陽公主美麗端莊,纔情如虹,曾悠遊於涅水之畔,裊娜而舞,婉轉而歌,作《涅水之陽》。地因人勝,人因地名,涅陽雖為南陽郡轄縣,也曾經繁華。縱橫十三條大街裡,阡陌著七十二巷,雜陳著五行八作的營生,生活著三教九流的百姓。尤其是涅水渡口,熱鬧非凡,逶迤著各色帆船及小舟,載著糧食瓜蔬、山中土產,隨時順水而下漢江,轉往襄陽、江陵、夏口等地。隻是這些年被接連不斷的瘟疫衝淡了繁華。在秋日的黃昏裡,涅陽鎮隱約浮動著幾絲美人遲暮的悵惘。


    穿過幾條略顯蕭條的街道,牛車停在離渡口望樓不遠的“濟世坊”醫館門前。醫館雖說位於青石巷盡頭,略顯偏僻,但由於館主張伯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再加上醫館所在的位置方便藥材采購和就診,遂有了規模。濟世坊沿街門面闊約十數丈,一溜褐瓦覆頂、青石為基的白屋透著潔淨。院中,占地百丈的院落被一棵葳蕤的梧桐樹分為前後兩院:前院為坐診之所,擺滿藥具,數十個高大的藥櫃依牆而立;後面小院有十幾間以黃泥白茅搭設的素潔醫坊,用來安置病重患者。院後一方藥圃、一片竹林,郁郁蔥蔥,籠煙納翠,一直蔓延至涅水的金龍潭邊。


    牛車甫一停下,幾個年輕郎中便圍過來,一邊安置老者,一邊向張伯祖、張機問安。郎中們本想就張機被舉孝廉之事討個彩頭,見張機表情如故,不見一絲喜色,隻好按下話題。張伯祖也不歇息,開始為等候多時的病人診病,張機打橫坐在一側,懸筆記著藥方,再交給身後的郎中去配藥。待候診的病人一一去後,已是掌燈時分。


    簡單用過粥食,張機隨張伯祖緩緩穿過院後竹林,來到涅水河邊的攬月小亭裡,稍事歇息。看著月下悠悠涅水和對岸的蒼茫蒹葮,張伯祖總算放松些心情,問起張機:“那老者病癥如何?”


    “從脈像來看,是太陰傷寒之癥。”張機皺起愁眉,“看其形容,高熱、中毒,又有焦渴之癥。如何施藥,須與伯翁商議。”


    “機兒所言極是。老者病像復雜,要辨證論治。”張伯祖想了想,“醫館病者也多是傷寒,因體質不同,病像各異,但無外乎太陰傷寒與太陽傷寒之間。咱倆商量著,你來開藥方。”


    “我開藥方?”年輕的張機望著張伯祖信賴的目光,心中一股暖流湧過,不由滋生幾分自信,也就挺胸認下,“伯翁,我意以桂枝湯來調和。用桂枝為君藥,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再用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一治衛強,一治營弱,合則調和營衛。加之,以生姜發汗,以紅棗溫補,以炙甘草為佐藥,益氣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藥以益陰,調和諸藥。你以為如何?”


    “本方隻有五味藥,”張伯祖認真琢磨後,眼睛一亮,“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不由點頭誇贊,“好!此桂枝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乃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伯翁過獎。”張機淡笑,就著月光,提筆寫下藥方: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按此配伍,漫水煎制湯藥。


    “七日為一療程,”張伯祖補充,“輔以隔離之法。”


    “甚是!”張機點頭,“以病癥歸類,辨證診治。”


    夜深,皓月當空。漫溢的月華織成柔軟的紗網,將蟲鳴、菊香、河流以及所有的景物輕輕籠罩,一草一木都似乎隱藏著秘密,色彩朦矓,如夢如幻。張伯祖和張機討論藥方,尤其是得此良方後,反倒睡意漸無。望著遠處泛著細細月華的金龍潭上,清霧裊繞,光影婆娑,張伯祖不由想起一樁久遠的、隱秘的玄事:“三十年前,涅水曾發生過一件夢一般的玄事。自那以後,就有了傷寒疫病接連折磨人間。”見張機期待下文,張伯祖淡笑著,“你就當作夢話來聽……”


    那年酷夏,天被烏雲籠罩多日,閃電若鞭,響雷滾滾,卻久震無雨,令人膽悸而疑惑。張伯祖的師父竇濱乃顯親侯竇固與涅陽公主之後人,家世顯赫。年輕時也曾仗劍壯遊天下,詩賦武藝會友,走遍大江南北,廣增學識。及冠被舉孝廉後,見河山飄搖,世事混濁,非清明之像,加之先輩突遭宦官構陷,家道中落,隻得棄絕功名之念,醉心岐黃,作隱居謀生之計。他天資靈秀,詩經騷賦史論,出口可詠,各家學派經典,得其奧旨,尤於岐黃之術,多有創建發微。隻是他性子散淡冰冷,好玄學冥想,少與人言。


    時見天有異像,涅陽人心滾沸,惶惶不安,紛紛向竇醫師詢問緣由。但不管何人來問,他總是一句話:“人會病,天亦會病,等著看吧”,將涅水父老的心又高高弔在雲霧裡。節,竇醫師不再出診,隻埋頭擦拭著的青銅匕,不時試著遊絲般的刀鋒。此匕長約尺餘,暗嵌龍紋,被他當作藥匕繫在腰間,看似平常,卻從不離身。流夜,他收拾起藥匕,帶著年青的張伯祖來到涅水渡口的望樓上,就見一陣猛似一陣的熱風卷著粗大的沙塵,若似巨蟒從岐棘山中衝天而起,跌宕而來,後虹吸般地盤繞在金龍潭上。當夜,暴雨如注,涅水混沌暴漲,金龍潭水宛若鼎沸,雷雨交加中又似乎雜著怪物怒吼,猛烈而持久,聲震百裡。黎明時分,雖說雲散雨住,涅水復清,但一夜暴風驟雨還是嚇壞了涅陽人,皆閉門不出。


    東方初曦,空氣中還帶著一絲絲雨腥,竇醫師便拽起夢中的張伯祖:“徒兒,快隨我去收拾妖物。”


    “到底是何方妖物作怪?”滿懷疑問的張伯祖隨師父劃著小舟,蕩入涅水深處的風鈴沙洲。沙洲上蘆葦茂盛,霧氣繚繞。未及靠岸,驚見一條數丈長、碗口粗的巨蟒橫臥在葦叢中,一動不動。蟒首有冠,狀若紅色蘑菇;腹壁黃白,透著四爪。正身皮色若鐵,鱗甲如鎧,身上多處雷擊焦痕,白骨森然,烏血濺地,顯然已死多時。


    “果然是忽律作怪!”師父駐舟停篙,帶著張伯祖小心地登上沙洲,撥開葦蕩,繞著這條忽律仔細查看,“忽律又名地隱,乃蛟龍之邪脈,多居於山中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見岸邊、溪谷或行舟之人,即以口中毒霧纏繞,人常遭其患。”加重語氣,“待其修行千年,便能興風作浪,奪水入海,化蛟成龍。”


    “涅水自古並無此物。莫非在岐棘山中修煉成妖,來此做害?”張伯祖疑惑更甚,“隻是不知被何種神力所傷,竟然暴斃。”


    “涅水金龍!”師父看著遠處泛著墨綠細波的金龍潭,“忽律要奪涅水入海,便與涅龍遭遇。昨夜二者絞殺,雷霆萬鈞,驚天動地,顯然是涅龍祭出了龍珠。”師父直了直身,掃一眼四處倒伏的蘆葦,“雖說涅龍以龍珠殛死忽律,然失去龍珠,恐怕也會受傷不輕。”


    二人來到忽律近前。師父撥出藥匕,小心摘下忽律頜下的拳大驪珠,以錦帕細細包裹,放入腰間藥袋;然後將藥匕交給張伯祖,讓他將忽律剝皮抽筋。“忽律鱗皮可做護身軟甲,堅韌無比,能抵箭鋒;龍骨烘焙入藥,強筋健骨,提升體力;龍膽醅制丸劑,祛風除濕,鎮心安神。”師父指導著張伯祖解剖忽律,“驪珠更是驅疫靈丹。”二人忙活數個時辰,纔將忽律深深掩埋。


    “後來呢?”張機聽得故事有趣,不由發問,“真有涅龍?龍珠乃龍君之精魄,若失去龍珠,必心力受損,豈不大病?”


    “天地玄妙,無奇不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張伯祖望著悠悠涅水,語氣淡然,“龍君為天地正道,護佑涅水及兩岸眾生。這些年天像怪異,朝政如崩,不聞天雷,更無甘霖普降,想來是涅龍除妖受傷,心力不足,不能發雷掣電。雷者,誅邪除惡,乃天地之正聲也。雷電不發而致雲雨不諧,人間災疫叢生。”


    “如此說來,人可病,龍亦可病,龍病乃天病也!”張機霍然開悟,“機兒不纔,願醫天病。”


    “好志向!你既懷天地仁心,就更需潛研醫術。”張伯祖手撫張機肩膀,仰望星空,“天病久矣,須以龍珠醫治。然龍珠乃坎火離水混成、陰陽交合之奇寶,內蘊天地正氣。故而,煉珠之材難覓,煉珠之人更是背負天下蒼生使命,可遇而不可求。”


    “天下事無非人事!”張機目光堅毅,“我願不辭萬苦,甘為煉龍珠者!”


    “好志向!”張伯祖露出一絲欣慰,“對你講起這樁似夢非夢之玄事,就是希望你能承擔起救護萬民之責。然煉制龍珠,斷非易事,必九死一生。”


    “我有仁愛心,更有不死心。故無懼!”張機默了默,“不過,機兒愚鈍,尚未知如何煉制龍珠,更不知何處取材。”


    “煉丹者首以人體為丹爐,依陰陽之變、五行生克、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之變,熟知醫理、武學之大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納外氣、養內氣,和陰陽、通經絡,是謂練內丹;再以龜鼎為爐,采天地藥草、朱砂雲母,餌以五金三黃、空青戎鹽,修和煉制,融合成丹,是謂外丹。”張伯祖釋疑,“我以為,以內丹涵養外丹,方能大成。”


    “內丹煉心,外丹大用。”張機似有所悟,“吾道悠悠,萬死不辭!”


    月已偏西,有雁夜飛。遠處蒼茫的蒹葮蕩起薄霧,涅水泛著細鱗似的微波,濺濺東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