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楊振寧傳(最新增訂版)(了解楊振寧先生人生歷程、科學成就、思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楊建邺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科學家  數理科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903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90350
    作者:楊建邺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1年02月 

        
        
    "

    編輯推薦

    讀者對像:科學史研究者、人物傳記讀者

     
    內容簡介

    《楊振寧傳(*增訂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楊振寧先生的傳記。由物理學教授楊建邺先生撰寫,楊振寧先生審定認可,是有關楊振寧先生*厚實、*全面、*專業的一部傳記,問世以來廣受好評。本書生動詳細地記錄了楊振寧先生的家世背景、學術生涯、科學成就、社會活動以及個人生活,以翔實的史料收集、扎實的物理論述和踏實的寫作態度見長,是了解一代科學巨擘楊振寧先生的人生歷程、科學成就、思想軌跡、家國情懷的扛鼎之作。

    作者簡介

    楊建邺(1935—  ),湖北紅安人,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在物理學史、科學家傳記和科普讀物方面著譯頗豐,著有《愛因斯坦傳》、《玻爾傳》、《費曼傳》、《霍金傳》、《窺探上帝的秘密——量子史話》、《物理學之美》等,譯有《居裡夫人傳》、《原子舞者——費米傳》、《誇克與美洲豹》等,主編《20世紀諾貝爾獎獲獎者辭典》等。

    目錄
    回首天外,腳踏實地(代序) 陳方正 / 1

    章 幸福的少年時代(1922—1938)
    一、出生的年代 / 4
    二、在父親留美的日子裡 / 8
    三、父親歸來 / 13
    四、世外桃源和“似有異稟” / 23
    五、戰亂中的奔波 / 41

    第二章 西南聯合大學(1938—1945)
    一、戰火中的西南聯大 / 49
    二、大學生活 / 59
    三、獲得學士學位 / 81
    四、研究生院 / 91

    回首天外,腳踏實地(代序) 陳方正 / 1


     


    章 幸福的少年時代(1922—1938)


    一、出生的年代 / 4


    二、在父親留美的日子裡 / 8


    三、父親歸來 / 13


    四、世外桃源和“似有異稟” / 23


    五、戰亂中的奔波 / 41


     


    第二章 西南聯合大學(1938—1945)


    一、戰火中的西南聯大 / 49


    二、大學生活 / 59


    三、獲得學士學位 / 81


    四、研究生院 / 91


    五、遠渡重洋 / 104


     


    第三章 芝加哥大學(1945—1949)


    一、尋找費米 / 107


    二、來到芝加哥大學 / 115


    三、特勒的建議和獲得博士學位 / 127


    四、“我是很幸運的” / 133


     


    第四章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1949—1966)


    一、來到高等研究所 / 141


    二、海外姻緣 / 153


    三、規範場理論 / 163


    四、宇稱守恆定律的破滅 / 195


    五、美好的合作與終分手 / 242


    六、物理學之美 / 274


     


    第五章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1966—1999)


    一、跳出像牙塔 / 298


    二、更廣闊的天地 / 305


    三、統計力學中的輝煌 / 330


    四、楊振寧與現代數學 / 348


    五、另一個研究領域——物理學史 / 360


    六、退休 / 376


    七、香港中文大學 / 381


     


    第六章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1999— )


    一、落葉歸根 / 395


    二、上帝的禮物 / 411


    【附錄】我的一些記憶 / 426


    三、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 431


    四、冷原子研究 / 449


    五、談治學之道 / 460


     


    第七章 “有生應感國恩宏”


    一、與祖國的聯繫 / 472


    二、痛苦的決定 / 481


    三、1971年的壯舉 / 489


    四、致力中國科學的發展 / 513


    五、親情和師情 / 532


    六、與鄧稼先的永恆友誼 / 547


     


    參考書目 / 557


    索 引 / 564


    版後記 / 581


    增訂版後記 / 585


    增訂版後記 / 587

    媒體評論

    《楊振寧傳》的作者楊建邺是物理學教授,他的物理知識很多,又讀了大量的文獻,對我的工作有很多詳細的、半通俗的描寫。


    ——楊振寧

    在線試讀
    幸福的少年時代(節選)

    清華大學校園裡有一所職工子弟學校,在清華園當時的校門(現在稱為“二校門”)西邊,叫成志學校。楊振寧在這兒讀了四年小學。楊振寧在回憶中說:

    成志學校,現在是工會。自1929 年起我在這兒讀了四年書。我每天自西院東北角家門口“A”出發,沿著相片……上依稀可辨的小路向南行,再向東南走,爬過一個小土山便到達當時的清華園圍牆(“B”),然後沿著圍牆北邊的小路東行到成志學校。這樣走一趟要差不多20 分鐘,假如路上沒有看見蝴蝶或者螞蟻搬家等重要事件的話。
    另外一條我常常騎自行車走的路是……自家門口東北行的大路。此路的一端是當時的校醫院(即今天的蒙民偉樓)旁的橋(“D”)。每逢開運動會,我就騎自行車沿此路此橋去體育館,和成志學校的同學們組織拉拉隊吶喊助威。
    父親常常和我自家門口東行,沿著……第三條小路去古月堂或去科學館。這條小路特別幽靜,穿過樹叢以後,有一大段路(在“C”附近)左邊是農田與荷塘,右邊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見行人,春夏秋鼕的景色雖不同,幽靜的氣氛卻一樣。童年的我當時未能體會到,在小徑上父親和我一起走路的時刻是我們單獨相處親近的時刻。

    楊振寧的回憶,也許會使我們想起也曾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朱自清所寫的《荷塘月色》一文,因為二者竟有許多相似之處。朱自清寫道:“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楊武之可能會像朱自清一樣獨自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但年齡尚小的楊振寧恐怕暫時還無法享用,對他吸引力的恐怕是與兒時的朋友一起捕蝴蝶、看螞蟻搬家、滑冰和騎自行車衝木板橋,等等。他的朋友多是當時清華大學教授的兒子,如數學家熊慶來的兒子熊秉明,數學家鄭桐蓀的兒子鄭師拙、鄭志清等。楊振寧除了學習成績優秀以外,在玩上也自有一套主張,充滿了冒險精神,很有刺激性,讓一群孩子十分佩服。他當時的外號叫“楊大頭”,也是這幫孩子的頭。

    幸福的少年時代(節選)


     


    清華大學校園裡有一所職工子弟學校,在清華園當時的校門(現在稱為“二校門”)西邊,叫成志學校。楊振寧在這兒讀了四年小學。楊振寧在回憶中說:


     


    成志學校,現在是工會。自1929 年起我在這兒讀了四年書。我每天自西院東北角家門口“A”出發,沿著相片……上依稀可辨的小路向南行,再向東南走,爬過一個小土山便到達當時的清華園圍牆(“B”),然後沿著圍牆北邊的小路東行到成志學校。這樣走一趟要差不多20 分鐘,假如路上沒有看見蝴蝶或者螞蟻搬家等重要事件的話。


    另外一條我常常騎自行車走的路是……自家門口東北行的大路。此路的一端是當時的校醫院(即今天的蒙民偉樓)旁的橋(“D”)。每逢開運動會,我就騎自行車沿此路此橋去體育館,和成志學校的同學們組織拉拉隊吶喊助威。


    父親常常和我自家門口東行,沿著……第三條小路去古月堂或去科學館。這條小路特別幽靜,穿過樹叢以後,有一大段路(在“C”附近)左邊是農田與荷塘,右邊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見行人,春夏秋鼕的景色雖不同,幽靜的氣氛卻一樣。童年的我當時未能體會到,在小徑上父親和我一起走路的時刻是我們單獨相處親近的時刻。


     


    楊振寧的回憶,也許會使我們想起也曾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朱自清所寫的《荷塘月色》一文,因為二者竟有許多相似之處。朱自清寫道:“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楊武之可能會像朱自清一樣獨自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但年齡尚小的楊振寧恐怕暫時還無法享用,對他吸引力的恐怕是與兒時的朋友一起捕蝴蝶、看螞蟻搬家、滑冰和騎自行車衝木板橋,等等。他的朋友多是當時清華大學教授的兒子,如數學家熊慶來的兒子熊秉明,數學家鄭桐蓀的兒子鄭師拙、鄭志清等。楊振寧除了學習成績優秀以外,在玩上也自有一套主張,充滿了冒險精神,很有刺激性,讓一群孩子十分佩服。他當時的外號叫“楊大頭”,也是這幫孩子的頭。


    騎自行車是楊振寧的拿手好戲,平地上騎不算功夫,要在危險的狹窄木板橋上衝過去,那纔叫真本事,那纔叫過癮。他和一幫朋友過癮的是從氣像臺所在的坡頂上,騎車從一座沒有欄杆隻有兩塊木板搭成的小橋上呼嘯而過。那種刺激,那種冒險,那種準確的判斷,那種機敏的技術,讓楊振寧得到一種巨大的精神享受!隻是後來回想起來,纔感到後怕,覺得那是一樁極其危險的事情。


    衝坡衝多了也覺得乏味,於是楊振寧又常常耍出新花樣。那時,清華大學生物繫有幾排大金魚缸,每隔一定的時候,這些魚缸會搬走進行清理,這時一幫孩子就會乘這個難得的機會苦練自行車的本領。在每兩排魚缸之間有一條磚砌的小溝,大約有兩寸深,六七寸寬。他們就沿著溝騎車。這種騎法需要有極好的技術,車子不能彎行,彎了就會跌倒。楊振寧的車技超群,每一次他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駛過小溝。他還覺得不過癮,又玩出一個花樣:讓隻有四歲的楊振平坐在把手和座位之間,然後沿小溝行駛。有一次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楊振寧帶著弟弟行駛在小溝中時,車子忽然傾斜倒下,兩人都從車上摔下來,楊振平摔得不輕,左額頭撞到溝的邊緣上,撞開了一個口子。楊振寧這下可嚇壞了,連忙把弟弟帶到醫院,找到醫生止血清理傷口,然後把弟弟帶回家,還專門給弟弟金錢酥喫,哄弟弟不要告訴爸爸和媽媽。但這種事如何能瞞得過大人呢?楊振平說:“那次大哥好像挨了一頓罵。”


    除了會玩,楊振寧的學習成績地好,而且在清華園裡已經小有名氣。學習對他來說是一件很輕松的事。


    1933 年秋,楊振寧考上了崇德學校。崇德學校在城裡西單絨線胡同,是一所教學質量享有盛譽的教會中學,從初一到高三,共有6 個班,每個班隻招50 名學生,全校共有學生300 多名,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住讀。楊振寧的家離學校比較遠,因此是住讀,每周周末纔能回家一次。新中國成立以後,這所學校改名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


    在崇德學校,楊振寧受到了良好的中學教育,他不僅數、理、化等自然科學課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且在國語和英語方面也得到良好的訓練。楊武之是一位頗有人文精神的教授,對於教育兒子很有心得。楊振寧對此曾深有感觸地說:


     


    我九、十歲的時候,父親已經知道我學數學的能力很強。到了十一歲入初中的時候,我在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顯示出來。回想起來,他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我初中一與初中二年級之間的暑假,父親請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繫的學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紹他的得意學生丁則良來。丁先生學識豐富,不隻教我《孟子》,還給我講了許多上古歷史知識,是我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孟子》,所以在中學的年代我可以背誦《孟子》全文。


    父親書架上有許多英文和德文的數學書籍,我常常翻看。印像深的是G. H. Hardy 和E. M. Wright 的《數論》中的一些定理,和A.Speiser 的《有限群論》中的許多space groups的圖。因為當時我的外文基礎不夠,所以不能看懂細節。我曾多次去問父親,他總是說“慢慢來,不要著急”,隻偶然給我解釋一兩個基本概念。


     


    對於楊振寧能夠背誦《孟子》全文,後來與楊振寧同時考進西南聯大外語繫的許淵衝贊嘆地說:“成功的第二個因素是努力。每個人應該做的事如果做得盡善盡美,那就是成功。楊振寧在初中的兩個暑假裡,跟清華大學歷史繫的高纔生丁則良學上古的歷史知識和《孟子》,結果他全部《孟子》都背得出來。這不是盡善盡美嗎?而我的歷史知識卻是聽鄉下大伯講《三國》、自己看《說唐》等書得來的;至於《孟子》,我隻會背開頭一句:‘孟子見梁惠王’和‘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我是學文的,他是學理的,這樣一比,更看得出差距多麼大了。”


    除了上課和完成作業以外,楊振寧喜歡做的事是到中學圖書館看書和借書。圖書館對楊振寧的成長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此,楊振寧在1995 年對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們做“關於治學之道”的演講時曾特意講道:


     


    崇德中學對我比較有影響的是圖書館裡的書籍。譬如,當時有一本雜志,叫《中學生》,每個月厚厚一本,我每期都看。從文學、歷史、社會到自然科學,都有些文章。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篇文章,講排列與組合。我次接觸到排列與組合這個概念,就是在這本雜志上。另外,1925—1927 年是20 世紀物理學發生革命性變革時期,產生了量子力學,這是人類歷高的智慧革命之一。……當時,有一些物理學家寫了一些科普書,國內有人翻譯成中文,我從圖書館裡借來,這些書給了我很大的營養,盡管有些內容,我不能完全理解,但對我很有幫助。我對其中所描述的科學上新的發展,許多奇妙的幾乎是不可信的知識,產生了向往的感覺,這對於我以後學物理,不是沒有幫助的。


     


    楊振寧在學習上優秀的表現,尤其是數學上表現的異稟,楊武之早有察覺。當時數學繫的助教陳省身(1911—2004)經常到楊武之家裡做客,他在回憶中寫道:“楊武之教授經常提及作為小學生振寧的聰慧,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楊武之對朋友談起楊振寧時常常高興和贊賞地說:“1928 年我回國時,振寧六歲,在廈門和在清華園,我已感到他很聰明,領悟能力很強,能舉一反三,能推理,還善於觀察,他的表達能力也不錯,在北平崇德中學念書時,參加演講比賽,得過兩個銀盾,他的演講稿是他自己準備的。”


    1935 年在柏林訪問時,楊武之在楊振寧的一張照片上親筆寫下了一句話:“振寧似有異稟,吾欲字以伯瓌”。據楊振寧說,這張照片是因為遠在柏林的父親掛念兒女,特別讓家裡寄到柏林的。這句話中的“伯瓌”是他父親給他取的字。楊武之還給振平、振漢和振玉分別取字為:仲琪、叔勇和稚溫。


    對於“伯瓌”兩字,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繫任方教授解釋說:“‘瓌’這個字通‘瑰奇’的‘瑰’,多出現在賦裡面。比如曹子建的《洛神賦》有‘瓌姿艷逸,儀靜體閑’的句子。從外在看是美豐儀,從內在看自然是異稟了。《晉書》上記阮籍,就說他是‘容貌瓌傑,志氣宏放’。‘伯’是長子,楊武之在端詳十二歲時的長子的相片,越看越心有所動,而‘欲字以伯瓌’,其期許多深啊!”


    但楊武之並沒有撥苗助長,而是全面加強振寧的素質教育。


    楊武之這種“慢慢來,不要著急”的教育思想,以及重視人文科學教育的理念,正是楊振寧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的基礎;他日後輝煌的科學成就和高尚的人格與其父的正確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繫。


    1990 年,楊振寧還以自己這一親身的經歷,給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學者羅先生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事情起因於這年秋天楊振寧收到羅先生的信,說他的兒子羅章雄非常聰明,12 歲已經高中畢業,是一位天纔少年。他希望把12 歲的孩子送到大學去深造。


    楊振寧接到這封信以後想了很多,聰明的孩子到底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他想到自己幸福的少年,也想到了世界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1894—1964)不幸的生活。於是他給羅章雄的父親回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親愛的羅先生:


    我收到您9 月20 日的信函。


    我期望章雄能成功地進入NU。然而,我強烈地感到,如果他不能進入的話,您不應該認為那是件壞事。


    既然這是個相當重要的問題,我想展開我的看法。章雄現在非常年輕,沒有理由去著急。我在新加坡和您談論過關於Norbert Wiener的經歷。請閱讀他的自傳《曾經是神童》。Wiener 曾經是個聰明的兒童,在他年輕的時候,他父親曾經給他施加壓力,結果如何呢?即使他60 歲時還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Wiener 的思想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他雖然是一位纔智超人、出類撥萃的數學家,但是在有些思想行為方面卻很不成熟,就如同一個孩子。他在自傳裡深深地顯示出對他父親強烈的憤恨。


    在自傳裡,Wiener 還講述了一些與他一起在哈佛大學的聰明孩子並描寫了他們以後發生的故事。他們以後幾乎每個人都有非常不幸福的生活,有的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也許我可以告訴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在新加坡見到章雄以後,回想起我的童年。我念數學的時候還是在小學。我父親是一位數學教授。他意識到我在這個學科裡是有天賦的。在我12 歲的時候,如果他教我演算的話,我確信我會學得很好並且喜愛它。但是,我父親沒有對我向這方面施加壓力。在我11 歲和12 歲時的暑假,他從大學裡請了一位歷史繫的大學生來給我補習中國古文——《孟子》。他曉得人的一生是多方面的,他知道他兒子的數學不需要過早地去催促。我深切地感激他的明智。


    我要給您的忠告是:讓章雄像正常的孩子那樣發育成長。每周花一兩個小時,經常讓他得到一些大學教授的指教。但不要過於急迫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給他施加壓力。在他的面前有一個漫長的人生旅途,尤其重要的是,像他這樣的年紀,在心理上和學習上要保持全面、均衡的發展。


    我還認為,在報紙上過多地宣傳他的事跡,可能對他的將來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它會引起壓力,對他的發展是非常危險的。


    羅先生,概括地說,我看不出對章雄急求成纔有什麼好處,而我看得出撥苗助長是有嚴重危險的。


    您真誠的楊振寧


    1990 年10 月30 日


     


    有一天,楊振寧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為《神秘的宇宙》的書,他被書中所講的奇妙的宇宙和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對父母親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那時,楊振寧12 歲,上初中纔一年左右。楊武之聽了這話也沒放在心上,隻當作少不更事的兒子一時聊發少年狂的妄語罷了。哪知23 年之後,一句妄語竟成了事實!每思及此,楊武之不免感到浩渺宇宙中世事之微妙。


    楊振寧的“異稟”,在清華園裡流傳很廣,人們常常用“楊武之之子”來教育、鼓勵自己的兒女;後來,連相鄰的燕京大學的家長們都知道了楊振寧的聰慧和懂事。與楊武之在芝加哥大學同過學的物理學家謝玉銘(1893—1986)教授當時任燕京大學物理繫主任,他常常跟自己的兒女提到楊振寧。謝玉銘的女兒謝希德(1921—2000,曾任復旦大學校長)在回憶中曾說道:“我和振寧雖然歲數相近,但不上同一個小學和中學,因此我和他在北平並沒有見過面。但聽父親說振寧曾隨其父到過我家,振寧的聰明好學給父母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當我的弟弟們小時由於貪玩,學習不夠認真時,父親常以‘楊武之之子’的好學精神為典範來教導他們。這是我早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有關振寧的印像。遺憾的是,1957年振寧和李政道榮獲諾貝爾獎時,父親已經在菲律賓,因而我無法和他討論這個重要的消息,但我深深為父親看出振寧幼年時非凡天纔而感到驕傲。”


    楊振寧不是一味嗜書的書獃子,他的精神和智力有全面均衡的發展。他積極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次在演講比賽中獲得獎勵。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炮轟瀋陽的事件,公然武裝侵略中國的領土。到1932 年1 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接著,日本又開始向華北發動進攻。1935 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控制察哈爾,並在冀東成立傀儡政權。而國民政府依然堅持不抵抗政策,從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憤慨。12 月9 日,北平六千多名學生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舉行罷課、示威和遊行活動。北平的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一浪高過一浪。12 月10 日,楊振寧所在的崇德學校學生也集體加入全市學生總罷課的救亡運動中。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這悲壯的歌聲以及國破家亡的悲劇,給少年楊振寧的心靈上以極大的震撼,他同全國人民一樣,悲憤難平。12 月16 日,在中山公園舉行了聲勢浩大的中學生演講競賽,楊振寧代表崇德學校參加了比賽,他的演講題目是“中學生的責任”。


    這年寒假後開學的個星期天,讀初三下學期的楊振寧和玩得好的幾個伙伴頗為莊重地開了一個會,討論出版一個小小的刊物《赤子之心》,每周出一期。他們自己組稿,自己也寫稿,還親手抄寫、插圖,自做封面,自己裝訂,總之,一切都由這幾個13 歲左右的少年親手去完成。忙活了幾個月,到4 月底終於“出版”了期。以後還接著出了大約三期。


    在崇德學校值得一提的事情還有他與鄧稼先(1924—1986)的友誼。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1892—1973)是安徽懷寧人,鄧、楊兩家是世交。鄧以蟄的父親鄧藝蓀(1857—1913)年曾任安徽省教育司司長,在安徽學界頗有聲譽。鄧以蟄自幼接受父輩的嚴格教育,苦讀詩書。1907年,剛滿15 歲的鄧以蟄便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文學;一年以後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繫學習,從大學讀到研究生院共讀了五年。1913 年學成歸國後,被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1924 年6 月25 日,鄧稼先在安徽懷寧縣白麟坂鎮出生。鄧稼先前面有兩個姐姐,他是長子,當然讓鄧以蟄十分高興。在給寶貝兒子取名時,鄧以蟄說:“我們的兒子就取名‘稼先’吧!古人說,‘禾之秀實,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已經秀穗結實之禾。叫稼先如何?”沒等夫人回答,他又補充說:“‘稼先’這個名字內蘊很深,他預示我們的兒子根植於中華大地,並且早早地秀實和成熟於中華大地,成為造福民眾的滄海一粟。”


    40 多年以後,鄧稼先果然如父親期盼的那樣,成了一株植根於中華大地的秀禾,成為共和國的&ldquo勛”之一。


    鄧稼先比楊振寧小兩歲,也比楊振寧晚兩年進崇德學校。鄧稼先從小就跟父親學英語,八九歲時便可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在進入崇德學校後,鄧稼先的英語成績在班裡總是棒的。但是使人料想不到的是,這個哲學家的兒子數理化成績也很好,而且酷愛數學。後來他在1941 年繼楊振寧之後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繫。鄧稼先除了先天聰明以外,他選擇理科道路,恐怕與楊振寧的影響有關。


    鄧稼先進崇德學校以前,家住城裡,所以楊振寧並不認得鄧稼先;自從鄧稼先進了中學以後,兩人開始成了好朋友。楊振寧是老師同學都喜歡的“機靈鬼”,天資聰穎,纔思敏捷;而鄧稼先也聰明過人,但性格較為沉穩,忠實厚道,誠摯可靠,外號“老憨”。兩人如果單獨在一起閑聊,楊振寧是哥哥,見識比鄧稼先廣,所以他總是口若懸河,上天文下地理地說起來,鄧稼先則敬慕地洗耳恭聽。


    有一次,楊振寧在他父親的書架上找到一本介紹牛頓專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通俗讀物,它是根據牛頓宏偉的原著,用通俗的語言寫成的。《原理》一書初版於1687 年,在1713 年和1725 年牛頓又先後兩次對它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在《原理》一書中,牛頓提出了力學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宏觀物體的運動給出了精確的描述,總結了他自己的物理學發現和哲學觀點。這本巨著把地面上物體的運動和太陽繫內行星的運動統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從而完成了人類文明史上次自然科學的大綜合、大統一,是自然科學的奠基性巨著,是自然科學偉大的著作之一。楊振寧很快就被這本書宏大精致的結構和驚人的綜合結論所迷住,便拿出來與鄧稼先一起欣賞和閱讀。鄧稼先畢竟比楊振寧低兩年級,因此書中許多地方看起來似懂非懂。但這本書也強烈地吸引了鄧稼先,他仍然堅持閱讀,並潛心做筆記,後來還把這本書帶回家閱讀到深夜。


    楊振寧的愛好很多,不但功課好,而且還會玩。鄧稼先在學校裡可以算得上是花樣滑冰能手,可是在楊振寧這個“機靈鬼”面前也還是自愧弗如,甘拜下風。但鄧稼先也有他的強項:放風箏和抖空竹,抖起空竹來那是出神入化,龍蛇飛動,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止。


    楊振寧還酷愛藝術,尤其酷愛音樂。每逢休息時間,他和鄧稼先兩人就會一起用手搖式留聲機聽音樂唱片。每逢這時,楊振寧就會對鄧稼先講起音樂的美妙和意義。他說:


     


    音樂是人類純潔、迷人的語言。它可以使你閉著眼睛看到世界。憑借著音符的表現力,高大的山就在身邊無言地聳立,湍急的河在你面前生動地流淌,小鳥在鳴囀,草蟲在哼叫……總之,你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音樂都可以給予你。音樂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它使得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富多彩。


     


    在他們共同聽完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時候,楊振寧更是激動不已地對鄧稼先說:“《英雄交響曲》,是悲壯崇高的聲音,是使世人心靈為之震顫的‘心聲’,是如雷如電的英雄絕唱。它激勵人們萌生自我意識,教你重樹做人的尊嚴。”


    楊振寧還動情地向鄧稼先介紹說,這首直接受法國大革命的激勵而寫的交響曲,開始是為謳歌法國革命的英雄拿破侖·波拿巴而作。那時貝多芬對拿破侖的評價特別高,把他比作羅馬偉大的行政長官。當貝多芬後來知道拿破侖宣布自己為皇帝的消息後,他勃然大怒,抓起桌上寫著拿破侖的標題的頁曲譜,撕成碎片,扔在地上,並將頁重新寫過。於是這部交響曲被獻給了代表某種理想及革命精神的英雄,而不是獻給某一個人。


    接著,兩人談起了崇高的理想和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楊振寧在交談中還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箴言:“幸福不是來自外界,你必須動手去創造一切;隻有在理想世界中,你纔能找到歡樂。”


    兩個少年,靜靜地思考著偉人的名言,也思考著自己未來該如何生活和工作。


    楊振寧廣泛的愛好和對事物的敏感,由他弟弟楊振平回憶中提起的一件事可以體會到。楊振平在回憶中寫道:“初中的時候,無聊起來有時翻大哥高中時的國文課本,記得在李白的《將進酒》長詩後面有他寫的幾個字:‘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多年後我問他為何把王維的《渭城曲》的一句和李白的《將進酒》的一句湊在一起,他說那是父親當年在安徽某小城的一個酒家看到的一副對聯。”


    李白在《將進酒》中悲憤狂放、豪縱沉著地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通觀全詩,詩人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真是大起大落,筆酣墨飽,氣像不凡,非如椽大筆不可為也!


    唐朝詩人王維《渭城曲》(又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詩中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有普遍性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隻有依依惜別的情誼,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於平淡之中給人豐富復雜的情感衝擊。


    現在把其中似有關聯的兩句連在一起,“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讓人覺得頗有新意。楊武之也許是覺得有趣、有意思,纔把它記下來。楊振寧與父親的感受和欣賞能力一定有相似之處,故而記在了課本上。由此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楊振寧的愛好和興趣多有父親留下的痕跡。


    當時,清華大學教師有休假制,教師在休假期間可以到國外研究、訪問。1934 年秋到1935 年秋,楊武之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去德國柏林大學研究數學一年。楊振寧那時正12 歲,雖然還是一個少年,但他下面已經有三個弟弟妹妹,是大哥了。他不負父親的重望,在家裡頗有大哥的風範。楊振玉後來在回憶中寫道:“父親於1934 年秋休假去德國柏林研究數學一年。大哥每周替母親寫信寄往柏林,報告母親和弟妹們的一切情形。信上還時常和父親討論代數或幾何題,可以有多種解法的心得。父親感到欣慰的是從振寧的信中他能及時得知妻子和孩子們的近況。他更感到振寧聰慧,純正,數學方面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似有異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