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增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張新穎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文學家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620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2662026
    作者:張新穎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8年02月 

        
        
    "

    產品特色

    width="1562"

    編輯推薦

    “真的歷史是一條河”,中國國家圖書館第10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新版增訂——


    (1)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家人”的瀋從文傳記——瀋虎雛(瀋從文之子)給《瀋從文的後半生》提過不少細致而又中肯的意見,他的一位80歲高齡的表哥拿到精編版後,從頭天晚上11點一直通讀到次日凌晨3點,“他對我父親的了解遠遠超過其他讀者,但很多時候是噙著眼淚讀,停不下來。”


    (2)這是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作家餘華收到這部書稿電子版後,“一口氣,從晚上8點左右讀到早上4點多,感慨萬分。”在接受“澎湃”專訪時,餘華表示“張新穎是我一生的好朋友”,他坦承,“有時候朋友要求我給他們的孩子推薦小說,我隻好遵命,我推薦的小說裡必有瀋從文的”。


    (3)這是一部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新經典傳記——近年來,張新穎因為對瀋從文傳記資料的深刻研究和不凡見識,把國內外瀋從文研究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是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凌宇《從邊城到世界》等之後的一個重大收獲。瀋從文逝世30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家人”的瀋從文傳記,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一部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新經典傳記(增訂版)。
    瀋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新增《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絕境的故事,個人和時代關繫的故事,創造力的故事,愛的故事,時間勝利的故事),並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表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獎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歷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家人”的瀋從文傳記,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一部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新經典傳記(增訂版)。


    瀋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新增《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絕境的故事,個人和時代關繫的故事,創造力的故事,愛的故事,時間勝利的故事),並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表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獎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歷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別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了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扎,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歷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家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歷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作者簡介
    2002年底,三十二卷本《瀋從文全集》終於出版,其中四百萬字繫瀋從文生前未曾刊發的且多為1949年後所寫——九卷書信中有八卷寫於1949年之後,這三百餘萬字書信“從數量上講接近瀋從文創作的文學作品的總量”——由此,張新穎發願為瀋從文的後半生立傳,一度累出眼疾。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繫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線》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2006年)、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4年)、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2015年)等多種獎項。

    2002年底,三十二卷本《瀋從文全集》終於出版,其中四百萬字繫瀋從文生前未曾刊發的且多為1949年後所寫——九卷書信中有八卷寫於1949年之後,這三百餘萬字書信“從數量上講接近瀋從文創作的文學作品的總量”——由此,張新穎發願為瀋從文的後半生立傳,一度累出眼疾。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繫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線》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2006年)、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4年)、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2015年)等多種獎項。


    在《瀋從文的後半生》,張新穎說:“我想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半生的經歷,他在生活和精神上持久的磨難史,雖然這已經足以讓人感慨萬千了;我希望能夠思考一個人和他身處的時代、社會可能構成什麼樣的關繫。現代以來的中國,也許是時代和社會的力量太強大了,個人與它相比簡直太不相稱,懸殊之別,要構成有意義的關繫,確實困難重重……雖然在二十世紀中國,這個方面的力量過於強大,個人的力量過於弱小。不過,弱小的力量也是力量,而且隔了一段距離去看,你可能會發現,力量之間的對比關繫發生了變化,強大的潮流在力量耗盡之後消退了,而弱小的個人從歷史中站立起來,走到今天和將來。”



    封面繪圖(by 瀋從文)


    “艒艒船還在作夢,在大海中飄動。原來是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總而言之不醒。)”這幅速寫是瀋從文畫的。1957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上海的早晨,外灘的外白渡橋,遊行隊伍——時代的宏大潮流彙集和裹挾著人群轟轟隆隆而過——這樣的時刻,瀋從文的眼睛依然能夠偏離開去,發現黃浦江裡遊離自在的生命狀態:小小的艒艒船和船裡的人,“總而言之不醒”,醒來後也並不加入到“一個群”的“動”中去,隻是自顧自地撈那小小的蝦子。


    封面書法(by 張充和)


    1988年,“從文二哥永安”,張充和為瀋從文題寫誄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1992年5月,張兆和率領全家,送瀋從文回歸“邊城”鳳凰。墓地在聽濤山下,面對沱江流水。10日,瀋從文的骨灰一半灑入繞城而過的沱江清流,另一半,直接埋入墓地泥土。孫女瀋紅寫道:“伴爺爺骨灰一同貼山近水的,是奶奶積攢了四年的花瓣。奶奶站在虹橋上,目送爸爸和我乘舟順沱江而下,小船身後漂起一道美麗花帶,從水門口漂到南華山腳下 。”


    瀋從文說:“萬千人在歷史中而動,或一時功名赫赫,或身邊財富萬千,存在的即儼然千載永保……但是,一通過時間,什麼也不留下,過去了。……另外一些生死兩寂寞的人,從文字保留下來的東東西西,卻成了聯接歷史溝通人我的工具。因之歷史如相連續,為時空所阻隔的情感,千載之下百世之後還如相晤對。”


    目錄
    [題記] 萬千人在歷史中而動……
    [說明]
    [上部] 1948—1965
    章 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
    一、恢復“年青”,“重新安排”
    二、“痴人”之“夢”,“收拾殘破”
    三、“紅綠燈”,“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
    四、神經已發展到“點”上,“不毀也會瘋去”
    五、“悲劇轉入謐靜”,“大悲”
    六、“把一隻大而且舊的船作調頭努力”
    七、理解“囈語狂言”,理解“恢復”和“重鑄我”
    八、為什麼選擇歷史文物研究

    第二章 革命大學

    [題記] 萬千人在歷史中而動……


    [說明]


    [上部]  1948—1965


    章  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


    一、恢復“年青”,“重新安排”


    二、“痴人”之“夢”,“收拾殘破”


    三、“紅綠燈”,“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


    四、神經已發展到“點”上,“不毀也會瘋去”


    五、“悲劇轉入謐靜”,“大悲”


    六、“把一隻大而且舊的船作調頭努力”


    七、理解“囈語狂言”,理解“恢復”和“重鑄我”


    八、為什麼選擇歷史文物研究


     


    第二章  革命大學


    一、“理論測驗在丙丁之間,且不會扭秧歌”


    二、《老同志》


    三、“提一提莫作踐瘋人,就很好了”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


    一、“因為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


    二、“時代十分活潑,文壇實在太獃板!”


    三、三兄弟


     


    第四章 川行土改:“群”、“單獨”的生命、“有情”的傳統


    一、到“群”裡去


    二、自己想寫的作品,想做的研究


    三、對存在有了理會,對人生有了理會


    四、生日


    五、時代的鑼鼓聲,被土地的平靜所吸收


    六、用溫習舊年來過舊年


    七、“有情”的傳統


    八、尾聲


     


    第五章  雜亂的工作,紛擾的事


    一、搬家、檢查


    二、一個解說員和一個參觀者的故事


    三、“外行”之“雜”


    四、跛者不忘履


    五、調動而未動


     


    第六章  行行重行行


    一、濟南:“沒有人知道我是干什麼的,我自己倒知道”


    二、南京、蘇州:“三姑爺來了!”


    三、上海:“天不變,地不變,陳蘊珍可愛處也不會大變”


    四、長沙:“除看《三裡灣》也看看《湘行散記》”


    五、湘西:“許多都像變了又像不變”


    六、上海: 黃浦江裡的艒艒船


     


    第七章  “老去”的文學,“不算是學問”的學問


    一、“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二、長子被劃成“右派”,“心中十分難過”


    三、“不算是學問”的學問,“生命力還充沛的一種像征”


     


    第八章  “好辛苦的戰鬥”和“抽像的抒情”


    一、長篇寫作計劃的實施,老和病


    二、服裝史計劃的開始


    三、九妹


    四、汪曾祺:“至少還有兩個讀者”


    五、《抽像的抒情》


    六、昧於“大時代”,執迷“小煩瑣”


    七、江西行(一):“白頭學作詩”


    八、江西行(二):設想一部生活回憶錄


    九、人與事


    十、隔世


     


    第九章  大動蕩前:“臨深履薄,深懷憂懼”


    一、“一行行看下去,一字字改下去”


    二、“無聊”及其轉向


    三、《中國古代服飾資料》


    四、“臨深履薄,深懷憂懼”


     


    [下部]  1966—1988


     


    第十章  大字報、檢查交代、抄家、批判會


    一、大字報


    二、檢查交代


    三、抄家


    四、批判會


     


    第十一章  “連根撥除”前的日子


    一、家人各有其難


    二、“總得要個非黨對立面”


    三、“白日驚沙迷眼前”


    四、“解放”


    五、告別


    六、“連根撥除”


     


    第十二章  湖北干校:遷移無定中“麻醉”痛苦、抵抗愚蠢


    一、452高地


    二、遷移雙溪


    三、文化史與詩


    四、請求和答復,暴雨襲擊下的屋子


    五、“改業”之思、重病住院、申請


    六、貧農大院的小房間和紙上的六十個展櫃


    七、丹江


     


    第十三章  “還得好好活在人間”


    一、“不升天,不下地,還得好好活在人間”


    二、“還有人記得我們啊!”


    三、“令人痛苦”


    四、改善


    五、生活中添了些活潑氣氛


    六、著急


     


    第十四章  以“忘我”來恢復人的“潛伏能力”


    一、“小處”和“大處”


    二、南方之旅


    三、有忙不完的事是“幸運”


    四、傷害


    五、以“忘我”來恢復人的“潛伏能力”


    六、舊人舊事新識


    七、漸行漸遠


    八、避震南行


     


    第十五章  “出土”時期


    一、“穩住自己”


    二、離開博物館,調入社科院


    三、往來


    四、擔心


    五、出版、住房


    六、費解


    七、“我總算活過來了”


     


    第十六章  “一個健康的選擇”之後


    一、美國的講演


    二、他鄉舊友新知


    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張兆和的工作


    五、八十歲的驚喜


     


    第十七章  生命的完成


    一、猶及回鄉聽楚聲


    二、日本之行


    三、病


    四、想像中的電影


    五、小房間裡的來客


    六、老淚


    七、後的文字,後的話


    八、告別


    九、逐漸完整起來的瀋從文世界


    十、張兆和


     


    [附錄一]死亡的誘惑,求生的掙扎: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附錄二]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


     


    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增訂版後記


     


    [影像]瀋從文走過的路

    媒體評論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頒獎詞】作為學者的瀋從文——評《瀋從文的後半生》(北京大學王餘光教授)
    瀋從文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以1948年為界,前半生是作家的瀋從文,後半生是學者的瀋從文。這本書寫的是瀋從文的後半生。
    20世紀過去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這是一個多災多難又波瀾壯闊的世紀,時代的洪流裹挾著芸芸眾生,或沉或浮。在大轉折之時,有人選擇自我沉淪,有人選擇高歌猛進。而瀋從文,在1949年,卻選擇自殺。自殺未果的瀋從文,放棄了當時十分引人關注的文學創作,轉而進入寂寞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為喧鬧時代的隱逸者。然而如瀋從文這樣的作家,想隱逸也不可能。因而,一繫列的學*改造、批判、抄家等,在五六十年代漸次展開。
    寫人物傳記,有學者型寫作,有作家型寫作。《瀋從文的後半生》真實、客觀地展示了瀋從文後半生這一歷史過程,屬於學者型寫作,因而這部傳記十分重視資料與依據。好在傳主給後人留下大量文字資料,可資參考。作者注重傳主曲折的社會經歷與遭遇的描述,並力圖揭示一個人與他身處的時代的關繫。20世紀的中國,社會力量過於強大,個人力量過於弱小:隨著時代的變遷,作者認為:“力量之間的對比關繫發生了變化,強大的潮流在力量耗盡之後消退了,而弱小的個人從歷史中站立起來,走到今天和將來。”但是,大多卑微的生命並沒有站立起來,隻有極少數人,如瀋從文,纔走向未來。這是文字的功用,還是道德的力量?抑或二者兼有。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頒獎詞】作為學者的瀋從文——評《瀋從文的後半生》(北京大學王餘光教授)


    瀋從文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以1948年為界,前半生是作家的瀋從文,後半生是學者的瀋從文。這本書寫的是瀋從文的後半生。


    20世紀過去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這是一個多災多難又波瀾壯闊的世紀,時代的洪流裹挾著芸芸眾生,或沉或浮。在大轉折之時,有人選擇自我沉淪,有人選擇高歌猛進。而瀋從文,在1949年,卻選擇自殺。自殺未果的瀋從文,放棄了當時十分引人關注的文學創作,轉而進入寂寞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為喧鬧時代的隱逸者。然而如瀋從文這樣的作家,想隱逸也不可能。因而,一繫列的學*改造、批判、抄家等,在五六十年代漸次展開。


    寫人物傳記,有學者型寫作,有作家型寫作。《瀋從文的後半生》真實、客觀地展示了瀋從文後半生這一歷史過程,屬於學者型寫作,因而這部傳記十分重視資料與依據。好在傳主給後人留下大量文字資料,可資參考。作者注重傳主曲折的社會經歷與遭遇的描述,並力圖揭示一個人與他身處的時代的關繫。20世紀的中國,社會力量過於強大,個人力量過於弱小:隨著時代的變遷,作者認為:“力量之間的對比關繫發生了變化,強大的潮流在力量耗盡之後消退了,而弱小的個人從歷史中站立起來,走到今天和將來。”但是,大多卑微的生命並沒有站立起來,隻有極少數人,如瀋從文,纔走向未來。這是文字的功用,還是道德的力量?抑或二者兼有。


    作者也十分重視對傳主豐富、復雜與長期的個人精神活動的挖掘。傳主的精神活動很容易變成傳記作者的推測、想像與虛構。在這本書裡,作者用傳主自己的文字直接表達。比如,瀋從文在“文革”後期,遭範曾當面呵斥奚落,精神上深受傷害。作者引用傳主寫的兩封信,來展現傳主當時的精神狀貌,並未做出任何評議,而是讓瀆者去理解、認識那個時代人與人的關繫及面貌。這是一個較好的敘說方式,或許這也是作者在今天隻能選擇的一種方式。


    在瀋從文的後半生,妻子張兆和一直如影相隨。瀋從文是握著妻子的手去世的。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對夫婦55年患難相隨、艱苦與共的身影,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婚姻的美德。瀋從文去世後,幸有張兆和的努力,《瀋從文全集》纔得以順利面世。而張兆和的妹妹張充和在瀋從文去世後,也為姐夫寫作了一副聯語:“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來評價其人其文。讀《瀋從文的後半生》,我們對這一簡括的評語,對瀋從文本人,乃至對那個時代,會有更豐富的認知與深刻的理解。無論是瀋從文還是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因而這種認知與理解,就有了更強的現實意義。

    在線試讀
    【告別】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下午,瀋從文會見黃廬隱女兒時心髒病發作。事先沒有征兆。五點多鐘,他感覺氣悶和心絞痛,張兆和扶著他躺下。他臉色發白,不讓老伴走開。王 、王亞蓉急急忙忙趕來,他對他們說:“心髒痛,我好冷!”六點左右,他對張兆和說:“我不行了。”
    在神智模糊之前,瀋從文握著張兆和的手,說:“三姐,我對不起你。”——這是他後的話。
    晚八時三十分,他靜靜地走了。
    瀋從文去世了,國內的新聞卻奇異地沒有聲音。五月十三日,中新社電訊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地發了條消息,十四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用了這個消息;十四日《文藝報》出現了五十個字的報道。十六日,上海《新民晚報》編發了一篇報道——根據的是香港消息;十七日,《新民晚報》刊出林放——著名報人趙超構——的文章《遲發的訃文》,表達對新聞“秘不發喪”的強烈質疑。巴金在家裡一連幾天翻看上海和北京的報紙,找不到老友的名字。直到十八日,新華社纔發了簡單的報道。“人們究竟在等待什麼?我始終想不明白。難道是首長沒有表態,記者不知道報道該用什麼規格?”
    瑞典的馬悅然接到臺灣記者的電話,問他能否確證瀋從文逝世的消息。他立即向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核實,令他震驚的是,大使館的文化參贊竟然從未聽說過瀋從文這個人。臺灣《中國時報》在瀋從文去世後三天即刊出馬悅然的文章,他說:“作為一個外國的觀察者,發現中國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偉大的作品,我覺得哀傷。”馬悅然的哀傷裡,帶著郁憤的不平。
    ——可是,瀋從文真的不需要別人為他不平,更不需要“規格”,不需要權力來給他排定“地位”,不需要新聞的熱鬧。十八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了一個告別儀式,隻通知了少數至親好友,也有景仰他的人是自己來的。沒有花圈、挽幛、黑紗,沒有悼詞,不放哀樂,放瀋從文生前喜歡的古典音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瀋從文面色如生,安詳地躺著,周圍是幾十個花籃。每個告別的人拿一枝半開的月季,行禮後放在遺體邊。

    【逐漸完整起來的瀋從文世界】

    【告別】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下午,瀋從文會見黃廬隱女兒時心髒病發作。事先沒有征兆。五點多鐘,他感覺氣悶和心絞痛,張兆和扶著他躺下。他臉色發白,不讓老伴走開。王 、王亞蓉急急忙忙趕來,他對他們說:“心髒痛,我好冷!”六點左右,他對張兆和說:“我不行了。”


    在神智模糊之前,瀋從文握著張兆和的手,說:“三姐,我對不起你。”——這是他後的話。


    晚八時三十分,他靜靜地走了。


    瀋從文去世了,國內的新聞卻奇異地沒有聲音。五月十三日,中新社電訊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地發了條消息,十四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用了這個消息;十四日《文藝報》出現了五十個字的報道。十六日,上海《新民晚報》編發了一篇報道——根據的是香港消息;十七日,《新民晚報》刊出林放——著名報人趙超構——的文章《遲發的訃文》,表達對新聞“秘不發喪”的強烈質疑。巴金在家裡一連幾天翻看上海和北京的報紙,找不到老友的名字。直到十八日,新華社纔發了簡單的報道。“人們究竟在等待什麼?我始終想不明白。難道是首長沒有表態,記者不知道報道該用什麼規格?”


    瑞典的馬悅然接到臺灣記者的電話,問他能否確證瀋從文逝世的消息。他立即向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核實,令他震驚的是,大使館的文化參贊竟然從未聽說過瀋從文這個人。臺灣《中國時報》在瀋從文去世後三天即刊出馬悅然的文章,他說:“作為一個外國的觀察者,發現中國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偉大的作品,我覺得哀傷。”馬悅然的哀傷裡,帶著郁憤的不平。


    ——可是,瀋從文真的不需要別人為他不平,更不需要“規格”,不需要權力來給他排定“地位”,不需要新聞的熱鬧。十八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了一個告別儀式,隻通知了少數至親好友,也有景仰他的人是自己來的。沒有花圈、挽幛、黑紗,沒有悼詞,不放哀樂,放瀋從文生前喜歡的古典音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瀋從文面色如生,安詳地躺著,周圍是幾十個花籃。每個告別的人拿一枝半開的月季,行禮後放在遺體邊。


     


    【逐漸完整起來的瀋從文世界】


    倪爾思在悼念瀋從文的文章裡寫道:“一九八八年秋瑞典出版的兩本選集都引起了人們對瀋從文作品的很大興趣,很多瑞典人認為,如果他在世,肯定是一九八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表達遺憾。十二年後,馬悅然發表《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個人證實了這個說法:“作為瑞典學院的院士,我必定對時間尚未超過五十年之久的有關事項守口如瓶。但是我對瀋從文的欽佩和對他的回憶的深切尊敬促使我打破了嚴守秘密的規矩。瀋從文曾被多個地區的專家學者提名為這個獎的候選人。他的名字被選入了一九八七年的候選人終審名單,一九八八年他再度進入當年的終審名單。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選人資格。我個人確信,一九八八年如果他不離世,他將在十月獲得這項獎。”


    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獎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一九八八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但是研究者將面臨的不僅僅是這方面的考驗——瀋從文的“遺產”,還遠遠不止於人們已經見到的:倘若有一份“清單”,這份“清單”還將不斷添加,豐富程度大大超出通常的想像。所以,不僅有對已經列在“清單”上內容的“再次發現”的問題,還有對不斷添加到“清單”上的新內容的“次發現”。


    一九九二年,嶽麓書社出版《瀋從文別集》,共二十冊,小開本,樸素雅致,瀋從文生前就希望出版這麼一套“小書”。這套書——《別集》這個名字是汪曾祺想的,每冊的書名是張充和題寫的—受到歡迎,不僅是因為裝幀形式,還因為它有新的內容,張兆和在《別集》總序裡交代得很清楚:“我們在每本小冊子前面,增加一些過去舊作以外的文字。有雜感,有日記,有檢查,有未完成的作品,主要是書信——都是近年搜集整理出來的,大部分未發表過。”這些增加的東西,讓敏銳的人“管窺”到一個更大的瀋從文世界——確實隻能是“管窺”,因為這還隻是零星的披露。


    一九九六年,《從文家書——從文兆和書信選》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讀者“管窺”到的東西更多了一些。在後記裡,張兆和寫下了這樣的話:“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二〇〇二年,《瀋從文全集》出版,瀋從文的世界這纔得以完整地呈現出來。《全集》共一千多萬字,其中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及書信等約四百四十萬字。很難設想,沒有這四百四十萬字,可以很好地理解瀋從文,尤其他的後半生。


    說起來,真得慶幸瀋從文家人的有心、耐煩和細致,“亂紙堆”沒有化為烏有,而整理成了重要文獻。瀋虎雛簡略敘述過緣起和經過:“我一九八〇年回到北京時,破舊行李中有個小紙箱,保存著父母文革前後給我的信,其中偏偏父親規勸我怎麼面對衝擊挫折,重要的幾封,由於擔心遭查抄肆意曲解上綱,被我毀掉了。打開小紙箱時,心中的懊惱使我倍加珍惜這種不可再生的材料,那是在一間空屋子,幾個月前父親從這裡搬入新居,地上猶積存著厚厚的垃圾,清理它們的時候,我順手把一切有父親文字的紙張收攏,不意竟有一整箱,從此開始了保護、收集、拼接、識別、整理的漫長歲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