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域使者張騫(《史記》人物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257-372
    【優惠價】
    161-233
    【作者】 張大可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歷史人物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541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54147
    作者:張大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

    編輯推薦

    截取《史記·大宛列傳》的部分,文中詳備參考的多家注釋;


    古幾千年前的一次前途未卜的西行之旅,創造了一段驚天地的鑿空之旅;


    經典生動的譯文,雅俗共賞,是包括研究者與愛好者在內的廣大讀者群體閱讀和欣賞的讀物,學術研究走向普及大眾的一種嘗試,具有開創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西域使者張騫》中心內容是解讀《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的部分,用以“溫故知新”,理解“一帶一路”新絲路的偉大歷史意義。《大宛列傳》是司馬遷把世界史納入了中國通史內容的一大亮點。大宛是張騫通西域出使的古代西域國家之一。張騫的“鑿空”,溝通了中西文化交流,使東方和西方各民族人們眼界大開,物資交流,互通有無。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生,重慶長壽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古典文獻專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繫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繫教授兼中文繫副主任,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為新中國成立後個出版三國史與史記研究個人專集的學者,在這兩個學術領域獨樹一幟,享譽學界。曾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主編學術論著10餘部,其中有6種論著或國家及省部社科優秀圖書獎。在個人學術專著出版方面,史記研究有:《史記研究》、《史記新注》、《史記文獻研究》、《史記精言妙語》、《史記論贊輯釋》、《司馬遷評傳》等;三國史研究有:《三國史》、《三國史研究》等;文獻學研究有:《中國文獻學》等。


    鄭之惠,雲南大學歷史繫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理事。

    目錄

    一、史記疏證


    大宛列傳……………………………………………………………… 1


    附:張騫通西域地圖五幅………………………………………… 96


    西南夷列傳………………………………………………………… 101


    二、西域使者張騫……………………………………………………… 155


    鑿空西域的使者張騫……………………………………………… 157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66


    把握機遇,打造韓城文化成為歐亞新絲路的東端起點…………186

    在線試讀
    題 評
    張大可曰:本篇主要載述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始末以及倡議通“西南夷”的經過。司馬遷創立本傳,使《史記》體制擴展,具有世界史的意義。
    韓兆琦曰:本篇前半部分主要記敘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過,後半部分著重記載了漢武帝因貪圖大宛馬不惜發動戰爭,以至征服大宛的過程。《大宛列傳》是今天研究古代西域形勢的早的資料。本文的主要思想是:
    ,譴責了漢武帝為滿足個人貪欲而發動戰爭,致使國力削弱、生靈塗炭的行為。漢武帝其人,好大喜功,追求物欲,表面上看,他發動討伐大宛的戰爭,志在滅胡,實際上則不是這樣。司馬遷說:“漢既通使大夏,而西極遠蠻,引領內鄉,欲觀中國。”(《太史公自序》)大宛戰爭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動的。不過,漢武帝還有兩個具體“私欲”:一是欲得到令他甘心的大宛汗血馬;一是想讓他的寵姬李氏的親戚封侯。結果,漢武帝兩次遠征大宛後,目的達到了,代價如何呢?司馬遷於序事中寄寓了論斷。次, “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然而,“往來二歲,還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第二次,“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駝以萬數。多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傳相奉伐宛,凡五十餘校尉”。但漢軍“凱旋”時, “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吳見思說:“漢武開邊生事,原非盛事,故史公序漢誇耀諸國處,諸國恃遠輕漢處,又帶序蜚蝗騷動處,即大宛一捷,亦以不入中城,殺王昧蔡不能討而賜賂鎮撫終焉。含多少譏諷、多少嗟嘆?”(《史記論文》)李景星說:“其用意處尤在不滿漢武帝之好大喜功,故於其誇耀諸國及諸國之輕漢,皆寓微辭。即敘大宛之捷,看似為漢吐氣,而曰‘不入中城’,曰‘殺王昧蔡’,曰不能討而以‘賜賂鎮撫’終焉,其中有多少譏刺、多少嘆息!此太史公敘事所以獨雄千古,非繼起者所能仿佛萬一也。”(《史記評議》)
    第二,李廣利是司馬遷討厭的人物之一。他既沒有統兵征戰的軍事經驗與謀略,又不知愛護士卒,且縱容將官貪污薪餉。但由於他是李氏寵姬的親屬,於是便受到了漢武帝的極度寵愛。在《佞幸列傳》中,司馬遷曾差點把衛青、霍去病列為佞幸,但實際上他們終於還是靠著自己的本領而獲得晉升的,李廣利則全憑主上恩賜。傳中寫道:“初,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並力擊宛。烏孫發二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軍入獻,見天子,因以為質焉。貳師之伐宛也,而軍正趙始成力戰,功多;及上官桀敢深入,李哆為謀計,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貳師後行,軍非乏食,戰死不能多,而將吏貪,多不愛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眾。天子為萬裡而伐宛,不錄過,封廣利為海西侯。”清代王鳴盛說:“敘廣利事作提倡之筆,則雲‘欲侯寵姬李氏,拜廣利為貳師將軍,以往伐宛’,見此舉志荒矣。”(《十七史商榷》)

     


    張大可曰:本篇主要載述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始末以及倡議通“西南夷”的經過。司馬遷創立本傳,使《史記》體制擴展,具有世界史的意義。


    韓兆琦曰:本篇前半部分主要記敘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過,後半部分著重記載了漢武帝因貪圖大宛馬不惜發動戰爭,以至征服大宛的過程。《大宛列傳》是今天研究古代西域形勢的早的資料。本文的主要思想是:


    ,譴責了漢武帝為滿足個人貪欲而發動戰爭,致使國力削弱、生靈塗炭的行為。漢武帝其人,好大喜功,追求物欲,表面上看,他發動討伐大宛的戰爭,志在滅胡,實際上則不是這樣。司馬遷說:“漢既通使大夏,而西極遠蠻,引領內鄉,欲觀中國。”(《太史公自序》)大宛戰爭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動的。不過,漢武帝還有兩個具體“私欲”:一是欲得到令他甘心的大宛汗血馬;一是想讓他的寵姬李氏的親戚封侯。結果,漢武帝兩次遠征大宛後,目的達到了,代價如何呢?司馬遷於序事中寄寓了論斷。次, “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然而,“往來二歲,還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第二次,“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駝以萬數。多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傳相奉伐宛,凡五十餘校尉”。但漢軍“凱旋”時, “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吳見思說:“漢武開邊生事,原非盛事,故史公序漢誇耀諸國處,諸國恃遠輕漢處,又帶序蜚蝗騷動處,即大宛一捷,亦以不入中城,殺王昧蔡不能討而賜賂鎮撫終焉。含多少譏諷、多少嗟嘆?”(《史記論文》)李景星說:“其用意處尤在不滿漢武帝之好大喜功,故於其誇耀諸國及諸國之輕漢,皆寓微辭。即敘大宛之捷,看似為漢吐氣,而曰‘不入中城’,曰‘殺王昧蔡’,曰不能討而以‘賜賂鎮撫’終焉,其中有多少譏刺、多少嘆息!此太史公敘事所以獨雄千古,非繼起者所能仿佛萬一也。”(《史記評議》)


    第二,李廣利是司馬遷討厭的人物之一。他既沒有統兵征戰的軍事經驗與謀略,又不知愛護士卒,且縱容將官貪污薪餉。但由於他是李氏寵姬的親屬,於是便受到了漢武帝的極度寵愛。在《佞幸列傳》中,司馬遷曾差點把衛青、霍去病列為佞幸,但實際上他們終於還是靠著自己的本領而獲得晉升的,李廣利則全憑主上恩賜。傳中寫道:“初,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並力擊宛。烏孫發二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軍入獻,見天子,因以為質焉。貳師之伐宛也,而軍正趙始成力戰,功多;及上官桀敢深入,李哆為謀計,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貳師後行,軍非乏食,戰死不能多,而將吏貪,多不愛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眾。天子為萬裡而伐宛,不錄過,封廣利為海西侯。”清代王鳴盛說:“敘廣利事作提倡之筆,則雲‘欲侯寵姬李氏,拜廣利為貳師將軍,以往伐宛’,見此舉志荒矣。”(《十七史商榷》)


    第三,司馬遷認為張騫的“鑿空”與後來勞民傷財的戰爭有直接關聯,認為他這是“生事”,是他挑動了漢武帝的擴張野心,是“逢君之惡”,所以在本傳中將他和李廣利放在一起做了批判。宋代黃震說:“甚矣,小人逢君之惡何甚也!漢欲通西南夷,費多,道不通,嘗罷之矣,張騫言可通大夏,天子復欣然為之,是窮民西南之禍,不在漢武,而在張騫。然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得月氏要領;其後復使烏孫,亦不得其要領。間關萬裡,困苦終身,騫果何利於此?自是棄骨肉於萬裡外,以妻烏孫;自是沒士馬於萬裡外,以取宛馬。天下騷動,耗費巨萬萬,騫又果何利於漢?嗚呼甚矣,小人逢君之惡者,不可曉也!””(《黃氏日鈔》)從這個角度說,司馬遷的感情態度是對的,是站在了當時勞動人民與被侵掠的少數民族的立場上。但我們必須看到張騫與李廣利是不同的,張騫作為一個通大宛的使者,他能不畏強暴,忠於職守,他那種深入不毛之地艱苦卓絕的探險精神以及他為開發西域,促進東西經濟、文化交流所進行的活動,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來,無疑是應該受到尊敬的。梁啟超說:“歐美日本人常言支那歷史不名譽之歷史也,何以故?以其與異種人相遇輒敗北故。嗚呼!吾恥其言,雖然,吾歷史其果如是而已乎?其亦有一二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可以出此言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讀張博望、班定遠之軼事,吾歷史亦足以豪矣。” “張騫實世界史開幕一大偉人也。”(《張博望班定遠合傳》)如果說,絲綢之路是貫通亞歐大陸的動脈,是連接東西文明的橋梁,那麼,張騫的“鑿空”之功是至關重要的。令人欣慰的是,司馬遷在本文中盡管批評張騫的“生事”,但他畢竟還是把張騫的卓越之處明晰地描繪出來了,這是司馬遷求實精神的勝利。明代李贄說:“張騫持漢節入匈奴,十三年而不失,與蘇武何異!同時百十人皆沒,獨騫與堂邑父兩人在耳。身所經歷者,大夏、大宛、烏孫、康居諸國,不下萬餘裡,所至戎狄皆愛而信之,以故兩度得脫,無困迫憂,則其纔力固有大過人者。”(《藏書》)


    第四,司馬遷敏銳地意識到了隨著西域道路的開通,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所帶來的新變化。首先是通過絲綢之路,大宛的葡萄、苜蓿等植物新品種輸入中國。傳中寫道:“西北外國使,更來更去。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另外,司馬遷也注意到外來藝術的傳入促進了中國原有藝術的發展。他說:“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及宛西小國潛、大益,宛東姑師、扜罙、蘇薤之屬,皆隨漢使獻見天子。”“於是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當然,司馬遷也記載了中國物品輸往西方的情況。“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


    第五,司馬遷與張騫生世相接,熟聞其通西域事,因而得使本篇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地理進行了準確描述。《大宛列傳》是今天研究古代西域形勢的早的資料。諸如西域國家的地理位置、物產資源、生活習俗、社會組織等都記述得準確而明晰。李景星說:“此篇詳記漢西北諸國,凡正敘者八國:曰大宛,曰烏孫,曰康居,曰奄蔡,曰大小月氏,曰安息,曰條枝,曰大夏。附敘者九國:曰扜罙,曰於窴,曰樓蘭,曰姑師,曰黎軒,曰身毒,曰潛,曰大益,曰蘇薤。而又於其間閑帶敘西南十國,則所謂、冉、徙、邛、僰、氐、笮、嶲、昆明、滇越是也。穿插變化,幾於統西北、西南而一之。乃獨以‘大宛’名者,通篇以大宛起,以大宛結,又以伐大宛為主文故也。”(《史記評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