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梁漱溟日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536-776
    【優惠價】
    335-485
    【作者】 梁漱溟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國學大師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98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19864
    作者:梁漱溟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 一部劫後餘生的精神秘檔,80萬字的梁漱溟日記(1932—1988)全本首次公開單行;

    · 首次公開數十張梁漱溟珍貴私家歷史照片;

    ·“*後的儒家”50年實錄與獨白,新舊中國半世紀國運縮影


    相關推薦:






     
    內容簡介
    《梁漱溟日記》是有“後的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現存全部日記(近80萬字)的彙編,並附數十張首次公開的珍貴私家歷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記日記的習慣,現存日記始於1932年,終於1981年,歷經“文革”抄家等磨難纔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鄉村建設,巡視抗戰敵後,調停國共兩黨爭端,上縉雲山閉關修佛,解放後參觀城鄉新變與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協學習論辯,常年堅持著述修行等等,長達50年的行止經歷及感受心境,在日記中都有樸實的記錄。本書是梁漱溟日記首次完整單行,編者撰寫了導讀性質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訂及增補注釋600餘條,並編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條,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紀中國社會與政治變遷的珍貴的實錄。
    作者簡介
    ◆ 立根本土,眼光向下,面朝世界與未來,深研中國社會基本問題的原創型思想家
    ◆ 為蒼生起,奔走於大地,從實踐來,往實踐中去,篤行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實干家
    ◆ 獨立思考,表裡如一,悲天憫人,執守良知,錚錚鐵骨,百年見的知識分子楷模

    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獨立風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會實踐者。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早歲信佛而後歸儒,亦不廢佛;以中學學歷而執教北京大學。壯年辭去教職,長期從事鄉村建設;發起民盟,為調停國共奔走呼號。1949年後屢受批判而始終不屈,傲然宣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一生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相號召,在兩個問題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問題,即人為什麼活著;二是社會問題,亦可雲中國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主要作品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 立根本土,眼光向下,面朝世界與未來,深研中國社會基本問題的原創型思想家

    ◆ 為蒼生起,奔走於大地,從實踐來,往實踐中去,篤行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實干家

    ◆ 獨立思考,表裡如一,悲天憫人,執守良知,錚錚鐵骨,百年見的知識分子楷模



    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獨立風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會實踐者。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早歲信佛而後歸儒,亦不廢佛;以中學學歷而執教北京大學。壯年辭去教職,長期從事鄉村建設;發起民盟,為調停國共奔走呼號。1949年後屢受批判而始終不屈,傲然宣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一生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相號召,在兩個問題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問題,即人為什麼活著;二是社會問題,亦可雲中國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主要作品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 幼年不學四書五經,而入洋學堂,念《英文初階》《地球韻言》,身後被譽為“中國後一個儒家”“國學大師”

    · 兩度欲自殺,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積極入世求解中國與人生兩大問題

    · 24歲以中學學歷登北大講壇,教授印度哲學;7年後,主動辭去教職,投身新教育和鄉村建設

    · 巡歷抗戰遊擊區8個月,敵兵圍堵,飛機轟炸,數次險死還生,始終泰然自若

    · 發起民主同盟,調查李聞慘案,力促國共和談,奔走8年,被稱之為“中國的甘地”

    · 與*幾次通宵長談,激辯中國道路;1953年向領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員”

    · 隻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國性大批鬥而不改初衷,宣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文革”抄家,資料全無,仍筆耕不輟;1975年《人心與人生》完稿,前後費時約50年,稱“使命完畢,可以去矣”

    目錄
    編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
    ——敵後遊擊區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錄
    1952年編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

    ——敵後遊擊區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錄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主要人名索引
    媒體評論
    環顧當今之世,在知識分子中能有幾個人不唯上、唯書、唯經、唯典?他是一個我一生中所見到的認真求知的人,一個無顧慮、無畏懼、堅持說真話的人。
    ——費孝通

    鉤玄決疑,百年盡瘁,以發揚儒學為己任
    廷爭面折,一代直聲,為同情農夫而執言
    ——馮友蘭

    我對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氣。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懷。
    ——季羨林環顧當今之世,在知識分子中能有幾個人不唯上、唯書、唯經、唯典?他是一個我一生中所見到的認真求知的人,一個無顧慮、無畏懼、堅持說真話的人。

    ——費孝通 



    鉤玄決疑,百年盡瘁,以發揚儒學為己任

    廷爭面折,一代直聲,為同情農夫而執言

    ——馮友蘭



    我對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氣。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懷。 

    ——季羨林 



    梁漱溟是現代中國*特色的學者與知識分子。他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極具風骨;不尚空談,而且能身體力行。 

    ——汪榮祖 



    在近代中國,隻有他一個人保持了儒者的傳統和骨氣。他一生的為人處字,大有孔孟之風;他四處尋求理解和支持,以實現他心目中的為人之道和改進社會之道。

    ——[美]艾愷



    有悲天憫人之懷,一也。忠於理想,踫釘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說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眾之力壓,不低頭,為士林保存氣,四也。不作歌頌八股,阿諛奉承,以換取絜駕的享受,五也。五項歸一,我覺得,今日,無論是講尊崇個性還是講繼承北大精神,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梁先生,因為他是這方面的撥尖人物。

    ——張中行



    思想與行動,在他的生活裡,完全打成一片。他不是書齋裡的學者,在思想上卻有超越一般學者的成就;他也不純粹是政治舞臺上的角色,隻是本諸社會良心,為國內的和平和建設一個新的中國而奮鬥不懈。

    ——韋政通



    梁漱溟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他們一位是傳統文化的偉大批判者,一位是傳統文化的偉大發揚者。

    ——林毓生

    在線試讀
    1939年6月21日(舊歷端陽),晨五時起行往岱崮。纔西北行七裡許,忽聞曾家畽方面有敵兵發見,即停止前進。繼而傳來槍炮聲,遂折回南牆峪,隱於山溝內。復移至西牆峪。夜晚九時離西牆峪,越西嶺至王家庵子,經上峪、下李莊,由佛莊過公路(夜三時五十分通過)北行。
    22日晨十時抵坡裡。從昨晚起行至此,共約百裡之路。陸升訓同學任八路特務團團長,其團部今駐此。患難之後見而倍覺親切。隨繼續前進至公莊休息。下午五時亦文特來相迎,即偕住岱崮與同人同學會見甚歡。其時已昏夜,落雨。
    23日午間得諜報敵人分從東方及南方兩路而來。蓋第三大隊駐此已逾一周,復有省府廳處零散人員日漸紛集於此,遂形成目標。亦文當即傳知整裝準備出發,靳子欽亦率所部來會。彼此策商行止,經等向北走,我等西行。臨行,亦文分囑公竹川(懋淇)同學隨我身邊照料,秦弘同學率武裝一小隊為我任警衛。下午四時離岱崮到茶葉坪曾停息,續於昏暗細雨中行進。雨落愈大,昏暗愈甚,出手不辨五指,山路崎嶇坎坷而油滑。兩次聞人墜落溝澗,似人太多,隊太長,竟不暇顧。愚雖騎馬,而夾在人眾行列,舉步遲緩有類蝸牛,通夜行不過5裡。
    24日黎明,雨不稍停,衣履濕透,饑疲且冷。行抵對經峪一小村,亦文讓我先入休息,彼則率大隊更前進至石人坡休息。我等入村不見一人,而訝其衣被柴糧俱在。方解衣烘烤覓求飲食之間,聞石人坡方面槍聲大作,知是接觸開火。不敢怠緩,出村向東北一高山攀登,此時大得馬力。為免遭敵人跟蹤,囑靖波泮清率同秦弘武裝隊另行活動,而我與艮庸、竹川等五六人尋路下山隱藏。初隱於後山窩一鄭姓人家(有老人胸懸十字,知為天主教徒),方得喘息,忽又告警。出門見有挾衣裹糧扶老攜弱者即隨之行,至山腳入岩洞內隱蔽。洞內幾已人滿,見我等異鄉人物,指點隱於後。此時前後各山頭敵我兩軍漸集,不久開火,各種槍聲、炮聲、炸彈聲、飛機聲震耳。兩軍往返衝奪,或遠或近,近者如在頭頂。約從午後二時起始,七時後其聲乃漸疏漸停。洞內人眾整日屏息靜聽,待至黑夜槍聲全停息,即勸我等趕緊他徙(徙往神仙洞)。我等亦不願累及老百姓,但出洞於黑暗中爬行未遠,知敵我兩方哨兵警戒甚嚴,無法通過,隻得仍退回原洞內過夜。
    25日夜來人眾先後各自離去,皆不知其所往。天明,洞內隻餘我等六人(艮庸、竹川、健三、茂林、蔭平與我)。約早七時許敵我兩方復開火。此時洞內空無他人,可以走動向外瞭望,對面山頭敵人旗幟、軍官等皆在目中。約十時後戰場轉至西北方,槍聲稀少,敵旗撤走。三兩敵人下山搜索,兩次經洞口外走過,卻不入內探視,我等乃得以安然無事。緊張既過,陡然思食,蓋不進食已兩日矣。遂就群眾所遺筐籃檢覓食物,而群眾亦陸續回洞收取所遺,不覺相對失笑。據雲,敵人曾巡搜至鄭家,見我馬,謂必有遊擊隊在此。鄭婦詭稱從鄰村延醫所用,而敵察見鞍下繫有小提包(內有洗漱刮須各用具)非鄉村所習見,怒鞭之甚重。以是雖慶更生,而我等卻無處可以安身。經商定由鄭西堂(老人之子)引至北岱崮,露宿於山上大石隙間。雨後大風徹夜,寒冷不能入寐。1939年6月21日(舊歷端陽),晨五時起行往岱崮。纔西北行七裡許,忽聞曾家畽方面有敵兵發見,即停止前進。繼而傳來槍炮聲,遂折回南牆峪,隱於山溝內。復移至西牆峪。夜晚九時離西牆峪,越西嶺至王家庵子,經上峪、下李莊,由佛莊過公路(夜三時五十分通過)北行。

    22日晨十時抵坡裡。從昨晚起行至此,共約百裡之路。陸升訓同學任八路特務團團長,其團部今駐此。患難之後見而倍覺親切。隨繼續前進至公莊休息。下午五時亦文特來相迎,即偕住岱崮與同人同學會見甚歡。其時已昏夜,落雨。

    23日午間得諜報敵人分從東方及南方兩路而來。蓋第三大隊駐此已逾一周,復有省府廳處零散人員日漸紛集於此,遂形成目標。亦文當即傳知整裝準備出發,靳子欽亦率所部來會。彼此策商行止,經等向北走,我等西行。臨行,亦文分囑公竹川(懋淇)同學隨我身邊照料,秦弘同學率武裝一小隊為我任警衛。下午四時離岱崮到茶葉坪曾停息,續於昏暗細雨中行進。雨落愈大,昏暗愈甚,出手不辨五指,山路崎嶇坎坷而油滑。兩次聞人墜落溝澗,似人太多,隊太長,竟不暇顧。愚雖騎馬,而夾在人眾行列,舉步遲緩有類蝸牛,通夜行不過5裡。

    24日黎明,雨不稍停,衣履濕透,饑疲且冷。行抵對經峪一小村,亦文讓我先入休息,彼則率大隊更前進至石人坡休息。我等入村不見一人,而訝其衣被柴糧俱在。方解衣烘烤覓求飲食之間,聞石人坡方面槍聲大作,知是接觸開火。不敢怠緩,出村向東北一高山攀登,此時大得馬力。為免遭敵人跟蹤,囑靖波泮清率同秦弘武裝隊另行活動,而我與艮庸、竹川等五六人尋路下山隱藏。初隱於後山窩一鄭姓人家(有老人胸懸十字,知為天主教徒),方得喘息,忽又告警。出門見有挾衣裹糧扶老攜弱者即隨之行,至山腳入岩洞內隱蔽。洞內幾已人滿,見我等異鄉人物,指點隱於後。此時前後各山頭敵我兩軍漸集,不久開火,各種槍聲、炮聲、炸彈聲、飛機聲震耳。兩軍往返衝奪,或遠或近,近者如在頭頂。約從午後二時起始,七時後其聲乃漸疏漸停。洞內人眾整日屏息靜聽,待至黑夜槍聲全停息,即勸我等趕緊他徙(徙往神仙洞)。我等亦不願累及老百姓,但出洞於黑暗中爬行未遠,知敵我兩方哨兵警戒甚嚴,無法通過,隻得仍退回原洞內過夜。

    25日夜來人眾先後各自離去,皆不知其所往。天明,洞內隻餘我等六人(艮庸、竹川、健三、茂林、蔭平與我)。約早七時許敵我兩方復開火。此時洞內空無他人,可以走動向外瞭望,對面山頭敵人旗幟、軍官等皆在目中。約十時後戰場轉至西北方,槍聲稀少,敵旗撤走。三兩敵人下山搜索,兩次經洞口外走過,卻不入內探視,我等乃得以安然無事。緊張既過,陡然思食,蓋不進食已兩日矣。遂就群眾所遺筐籃檢覓食物,而群眾亦陸續回洞收取所遺,不覺相對失笑。據雲,敵人曾巡搜至鄭家,見我馬,謂必有遊擊隊在此。鄭婦詭稱從鄰村延醫所用,而敵察見鞍下繫有小提包(內有洗漱刮須各用具)非鄉村所習見,怒鞭之甚重。以是雖慶更生,而我等卻無處可以安身。經商定由鄭西堂(老人之子)引至北岱崮,露宿於山上大石隙間。雨後大風徹夜,寒冷不能入寐。

    26日經竹川之姪公培光介紹移住西小峪,住於莊長郭子升之叔父家。竹川即為蒙陰當地人,其族姓在蒙陰甚蕃(諺雲蒙陰縣,公一半)。後此轉移多得公姓之助。午後二時槍炮聲又從西北方傳來,出戶向山溝隱蔽,適與泮清、秦弘相遇。然彼二人竟與靖波相失。

    27日上午仍遠聞槍炮聲。有第三政治大隊宣傳隊孟隊長及大隊所雇之挑夫多人從石人坡逃回來,備言日前遭敵人包圍情況,大隊人員傷亡甚多。囑竹川、培光往十字澗探聽消息,晚八時返,決定即夜一時出發。出發前,幸得靖波來會。

    28日由公培光引路於早八時行抵姚裡坪,計程12裡。路經十字澗曾與新編第四師二團相遇。十時離姚裡坪,午後二時行抵姚峪。原擬往上東門公懋法(竹川族弟)家,途中聞其附近謝子(莊名)有敵人。改而西行至此。進莊借宿,竟不期而遇之。蓋懋法亦以避敵來此也。

    29日竹川弟兄引我至附近道士海(地名)隱蔽,謂此間稍可休息兩日。艮庸等則仍留姚莊。

    30日囑艮庸、竹川、泮清二人往石人坡,為第三政治大隊辦理善後。抵石人坡南山時,聞北方有炮聲,一路偵察前進。雖滿目荒涼而山巔尚見一二牧童,村內仍聞驢鳴。遇鄉民一人請其導訪孫明孝莊長,獲悉有負傷之我隊官長士兵王仲全等三人留村養傷,當往探視慰問,並各留給養傷費用。適有本隊孫醫官德芳由鄰村來視。因偕往當日戰地巡視,殘跡淒涼,殊不忍睹。總計陣亡25人,橫尸山間及道左,多數已為土掩蓋,間有露半身者面目模糊不可辨。乃各就原地加工累石圍之,不使暴露。並共同相度得一可作公墓之處,備將來再行改葬。午後三時與孫醫官等作別而歸,比抵姚峪已入夜。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