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浦薛鳳回憶錄(上中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浦薛鳳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人文/社會學家 
    【出版社】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020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6102047
    叢書名:浦薛鳳回憶錄

    作者:浦薛鳳著
    出版社:黃山書社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內容簡介
    《浦薛鳳回憶錄》由三冊組成,上冊《萬裡家山一夢中》,中冊《太虛空裡一遊塵》,下冊《相見時難別亦難》。上冊敘述作者出生、啟蒙、到清華學堂讀書、美國留學、畢業回國執教大學的情況。中冊則完整細致地記述了抗戰伊始,作者隨清華大學播遷長沙、蒙自、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全體師生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種種,為後世保留了極其難得的歷史記錄。下冊主要回憶作者在臺灣工作、海外講學的經歷。
    浦薛鳳先生是研究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的權威,曾創立“政治五因素論”,用於闡釋和研究政治現像;其專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曾被列入商務印書館“大學叢書”,直至近日仍在海峽兩岸再版,在學術界具有持久的影響力。
    《浦薛鳳回憶錄》收錄了《萬裡家山一夢中》,《太虛空裡一遊塵》,《相見時難別亦難》三本回憶錄。全書歷史細節極其詳盡,是研究二十世紀中國近現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尤其是西南聯合大學前期歷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料。作者文筆平實而又富於趣味,可讀性極強。
    作者簡介
    浦薛鳳(1900-1997),號逖生,江蘇常熟人。早年就讀清華學堂,後留美,獲哈佛大學碩士、翰墨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東陸大學(雲南)、清華大學教職,任清華大學教授、政治繫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等職;抗戰中後期開始,曾有一段時間入仕;後
    目錄
    上冊
    代序
    自序
    萬裡家山一夢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長風破浪會有時
    負笈燕都遊學美國
    一 負笈燕都
    二 遊學美邦
    三 繞歐回國
    春風化雨樂未央
    滇浙執教清華弦歌
    一 滇浙執教
    二 清華弦歌上冊
    代序
    自序
    萬裡家山一夢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長風破浪會有時
    負笈燕都遊學美國
    一 負笈燕都
    二 遊學美邦
    三 繞歐回國
    春風化雨樂未央
    滇浙執教清華弦歌
    一 滇浙執教
    二 清華弦歌
    中冊
    自序
    太虛空裡一遊塵
    八年抗戰生涯隨筆
    一 廬山談話
    二 清華再見
    三 舊都小隱
    四 離燕赴湘
    五 長沙鴻爪
    六 結伴赴港
    七 九龍兩月
    八 自港至滇
    九 蒙自百日
    一〇 昆明重遊
    一一 祿豐山居
    一二 金碧弦歌
    一三 飛渝從政
    一四 助譯“命運”
    一五 萬裡探親
    一六 重慶生涯
    一七 飛美開會
    一八 海外講撰
    一九 金山會議
    二〇 團圓重慶
    下冊
    自序
    相見時難別亦難
    勝利還都遠飛臺瀛
    為誰辛苦為誰忙
    臺瀛政教十有五載
    其一:省府四任
    (一)魏主席伯聰
    (二)陳主席辭修
    (三)吳主席峙之
    (四)俞主席鴻鈞
    其二:教部服務
    其三:政大教研
    桃李春風海外栽
    講學美邦十四寒暑
    一 漢諾甫學院
    二 橋港大學
    三 偕遊歐洲
    四 聖若望大學
    附錄:浦薛鳳先生部分論著(孫宏雲)
    前言
    浦薛鳳(1900—1997),號逖生,江蘇常熟人。早年就讀清華學堂,後留美,獲哈佛大學碩士、翰墨林大學法學博士。回國後任東陸大學(雲南)、清華大學教職,任清華大學教授、政治繫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等職;抗戰中後期開始,曾有一段時間入仕。浦薛
    在線試讀
    上冊
    萬裡家山一夢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虞山福地”乃是江蘇常熟西門一塊牌坊上橫寫之鬥大四字。筆者童年在此“虞山福地”生長;今雖八秩有餘,而回憶起來,舉凡古跡名勝,四季節序以及風俗習慣,猶復歷歷如昨。所指童年,乃是六歲起讀書練字,直到十四歲夏天從塔前高等小學畢業考取北京清華學校為止,為期蓋有九載。自人清華,畢業七年,每年隻有暑假回裡。此後留學美邦,歸國執教從政,回到家鄉之機會殊少。今旅居異域,更深故土之思。深信所稱“虞山福地”,並非過譽,而是實至名歸!
    “常熟”之命名始於梁武帝大同六年,即公歷五四。年。命名之由來,基於一項得天獨厚之事實:即城外四鄉,東南低而西北高,故縱遇水災或干旱,至少一半田畝仍告豐收,而無災荒之苦。常熟有虞山,一部分城牆砌築在高低山嶺之上,故部分虞山,乃在城內。山上城牆及城內山上之辛峰亭,在郊外數十裡即可望見,風景如畫。瀋似潛之有名詩句“十裡青山半人城”,不啻家喻戶曉。姚廣孝詩有“城半在山高”,邵北虞詩有“城頭新堞玉環腰”,亦常為人背誦。虞山高一百六十丈,長十八裡,周四十六裡。其所以稱“虞山”者,因常熟城內有虞仲之墓;虞仲即是仲雍,周太王之次子,長子乃是泰伯(亦作太伯);史稱泰伯知太王欲立三子季歷以傳昌,遂與仲雍奔荊蠻雲雲。
    常熟在禹貢中,屬於揚州境域;在周為吳國北境,在秦為會稽郡吳縣地,在漢為吳縣之虞鄉,在晉為海虞縣.在隋唐兩代屬蘇州,五代時屬吳越,在宋屬平江府為升為州,明復為縣,清雍正初年劃分為常熟與昭文兩縣。民國成立後,復將常昭合並為常熟。常熟亦通稱琴川,因本有河,名琴川,源出虞山東南麓,分流於縣治前後,東入於河塘,其橫港七條宛如琴弦,因而得名,予童年時,大抵早已湮塞,淪為巨大之陰溝。
    常熟不僅每年豐收,稻米特別良好,而且是盛產魚蝦蟹蚌之地區。常熟不僅是“十裡青山半入城”,而且有河流通過城內,船隻可由兩處水城門,駛入城內停泊。例如離予住宅不遠,在學前街孔廟(當時稱“文廟”)前面,即可停泊船隻;當時縣南街底“跨塘橋”(尚未改成平橋)下面即可通行無阻。常熟之特產,似為他處所無者,有如下列,一為血糯,即赤紅色糯米。另有香粳米,分紅芒白芒兩種,以之煮成稀粥,其香撲鼻。綠毛龜亦是家鄉特產。小者毛疏,大則繁密。予在塔前高小讀書時,級友歸振鑾兄家中蓄養甚多,曾贈予一隻,大小一枚,綠毛稀少,可以數得清楚,後來逐漸長大,滿背盡是綠毛,白頭紅眼,養在一個巨大白色磁碗之中,綠毛四布,色澤可愛,予在抗戰勝利,回裡迎母親往南京時,猶曾看到。前三四年接到外甥徐豐藻來信,知被人竊去。曩在上海,大者可值數十甚或。另有一種小魚,稱為銀魚,隻寸許長,身如粗線,用以炒蛋或燉蛋,鮮美無比。上冊
    萬裡家山一夢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虞山福地”乃是江蘇常熟西門一塊牌坊上橫寫之鬥大四字。筆者童年在此“虞山福地”生長;今雖八秩有餘,而回憶起來,舉凡古跡名勝,四季節序以及風俗習慣,猶復歷歷如昨。所指童年,乃是六歲起讀書練字,直到十四歲夏天從塔前高等小學畢業考取北京清華學校為止,為期蓋有九載。自人清華,畢業七年,每年隻有暑假回裡。此後留學美邦,歸國執教從政,回到家鄉之機會殊少。今旅居異域,更深故土之思。深信所稱“虞山福地”,並非過譽,而是實至名歸!
    “常熟”之命名始於梁武帝大同六年,即公歷五四。年。命名之由來,基於一項得天獨厚之事實:即城外四鄉,東南低而西北高,故縱遇水災或干旱,至少一半田畝仍告豐收,而無災荒之苦。常熟有虞山,一部分城牆砌築在高低山嶺之上,故部分虞山,乃在城內。山上城牆及城內山上之辛峰亭,在郊外數十裡即可望見,風景如畫。瀋似潛之有名詩句“十裡青山半人城”,不啻家喻戶曉。姚廣孝詩有“城半在山高”,邵北虞詩有“城頭新堞玉環腰”,亦常為人背誦。虞山高一百六十丈,長十八裡,周四十六裡。其所以稱“虞山”者,因常熟城內有虞仲之墓;虞仲即是仲雍,周太王之次子,長子乃是泰伯(亦作太伯);史稱泰伯知太王欲立三子季歷以傳昌,遂與仲雍奔荊蠻雲雲。
    常熟在禹貢中,屬於揚州境域;在周為吳國北境,在秦為會稽郡吳縣地,在漢為吳縣之虞鄉,在晉為海虞縣.在隋唐兩代屬蘇州,五代時屬吳越,在宋屬平江府為升為州,明復為縣,清雍正初年劃分為常熟與昭文兩縣。民國成立後,復將常昭合並為常熟。常熟亦通稱琴川,因本有河,名琴川,源出虞山東南麓,分流於縣治前後,東入於河塘,其橫港七條宛如琴弦,因而得名,予童年時,大抵早已湮塞,淪為巨大之陰溝。
    常熟不僅每年豐收,稻米特別良好,而且是盛產魚蝦蟹蚌之地區。常熟不僅是“十裡青山半入城”,而且有河流通過城內,船隻可由兩處水城門,駛入城內停泊。例如離予住宅不遠,在學前街孔廟(當時稱“文廟”)前面,即可停泊船隻;當時縣南街底“跨塘橋”(尚未改成平橋)下面即可通行無阻。常熟之特產,似為他處所無者,有如下列,一為血糯,即赤紅色糯米。另有香粳米,分紅芒白芒兩種,以之煮成稀粥,其香撲鼻。綠毛龜亦是家鄉特產。小者毛疏,大則繁密。予在塔前高小讀書時,級友歸振鑾兄家中蓄養甚多,曾贈予一隻,大小一枚,綠毛稀少,可以數得清楚,後來逐漸長大,滿背盡是綠毛,白頭紅眼,養在一個巨大白色磁碗之中,綠毛四布,色澤可愛,予在抗戰勝利,回裡迎母親往南京時,猶曾看到。前三四年接到外甥徐豐藻來信,知被人竊去。曩在上海,大者可值數十甚或。另有一種小魚,稱為銀魚,隻寸許長,身如粗線,用以炒蛋或燉蛋,鮮美無比。
    茲轉述常熟之主要古跡、四季節序與風俗習慣。大體言之,此皆與朝代歷史、天然氣候、人性需要、思想信仰,以及地方環境具有密切關繫,而跟隨時代趨向有所變遷。
    茲先略述常熟之古跡。屬於商代者,有商相巫咸塚,相傳在近城虞山之上,有仲雍墓,在城內山麓。屬於周朝者,有言子墓,在城內虞山北麓離石梅隻數百步。言子乃是孔子門人言偃,亦即子遊。常熟為言子故裡,城內東子遊巷,迄今尚有言子舊宅故址,宅中有墨井。言子墓規模宏大,在青翠之松柏林內,林墓圍牆長約五十丈,有石橋一座,碑亭三座,石級墓道,由平地升高。仲雍墓即鄰近言子墓。予幼時不知到過多少次。每值新年,遊人更蟻集。予曾攜帶三國志演義,坐言墓石長凳上翻閱。白雲在天,鳥鳴於樹,野花綴地,景像幽雅,自覺心曠神怡。至於周朝之齊女墓與終累墓則雖有傳記,不知究竟何在。吳越春秋有雲,吳太子娶齊女,思其鄉邦,將死日,必葬我於虞山之巔,以望齊國,吳王闔閭傷之,葬虞山上。自漢唐宋而下,代有著名太子、宰相、將軍、孝子等墳墓在常熟城鄉各處,不勝例舉。
    以言名勝寺院,散布北門與西門郊外山上或山麓者,當以下列為悠久而昭著:興福寺(亦稱破山寺)、清涼寺(亦名三峰寺)以及維摩寺。唐朝常建曾“題破山寺後禪院”五律一首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中,進士常建早已稱之為“古寺”,則興福寺年代之古老可想而知。此寺本於齊始興五年初置,取名大慈寺;至梁大同五年改稱興福寺。屈指計算,今已近一千五百年!出北門步行約十裡可到。予六七歲時起即曾隨父親往遊,每年至少一次。一切現實景像以與常建詩句所描繪者,依稀如舊。每遇浴佛或其他節日,對著寺門輒有竹席搭蓋之臨時茶肆,香客與遊人群集。生平首次見到松鼠,即在寺後“曲徑通幽”之處。三峰清涼禪院在破山興福寺之東,相距不遠,步行可達。以其位在虞山之第三峰故見稱三峰,常建亦有“西山第三頂,茆宇依雙松”詩句,蓋亦唐朝以前之古剎。維摩寺位在虞山之頂,年(一一六三年)創建。由此寺樓閣眺望,極目力所及,遠景如畫。
    破山禪院離北門近,每年春秋佳日輒隨家人往遊。某年秋季,塔前高小吾級舉行遠足,自寧紹會館、桃源澗、小石洞折往破山寺。蔣師志為以北門遠足記為題,級友繆廷棵及予之所作均蒙批存堂。班上先由同學傳觀。猶憶廷粱文中,描寫一路所見兩句,得到密圈:“深林中茅屋隱現,溪水中小舟往來。”予文亦有下列兩句得密圈並加眉批:“蒼松披清風而吟嘯,丹桂照旭日兮飄香。”此蓋描寫興福寺中情景。關於上述遊覽三寺,如清晨開始步行,黃昏返城足以盡興。如坐山轎,俗稱爬山虎,由年壯熟練鄉人用雙肩垂負,足踏草鞋,步履如飛,卻甚平穩,則一日來回綽有餘裕。遊人可在任何一寺,喫素齋中膳,味極清適。一九二九年初,予與佩玉結婚,曾請嶽丈嶽母,並由家父家母陪同,連予及佩玉偕同親戚數位,結隊乘坐山轎,遊覽上列三古寺,並到劍門,瞻觀雄壯之劍門與拂水禪院,計繫清晨早餐後出發,攜帶水果點心,隨時充饑解渴,午問則在清涼禪院喫素齋飯食。回到城中,夕陽猶在山際。
    茲願追述常熟一年四季之風俗習慣。所記月份均屬陰歷(或稱農歷)。蓋陽歷月份,乃在民國成立始行應用。童年既用清朝皇帝紀年,又用歷朝流行以天干地支配合兩字之計算,例如甲子、乙丑、丙寅數起,六十年後周而復始。故當時記載,以本人之誕日為例,則為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正月十一日(亦即公歷一千九百年二月十日)。以言月份各有其花木代名或典故別稱。月、正月或稱春王。二月稱杏月或稱中和。三月稱桃月或上巳。四月稱槐月或清和。五月稱榴月、蒲月或端月。六月稱荷月或伏月。七月稱桐月、巧月或蘭。八月稱桂月或中秋。九月稱菊月或菊秋。十月稱梅月或小陽春。十一月稱葮月、鼕月或長至。十二月則稱臘月或嘉平或清祀。以花指月份,乃本其月盛開之花,如杏如桃,如荷如菊。至七月而稱蘭月,自非指蘭花之蘭,而節盂蘭盆會。佛教中本意,指追薦所生父母,但通俗認為施食於無後之餓鬼。十月而稱梅月,迄今不甚明白。雲典故,可以十二月稱嘉平或清祀為例。史記載秦始皇曾更名“臘”月為“嘉平”。根據風俗通一書,殷代稱十二月為清祀。凡此種種,皆古代極少數讀書文人,喜歡故弄玄虛,自誇典雅。
    回憶童年,每旦,黎明即起,先向廳堂正中懸掛之祖先真容,焚香點燭供獻粉團年糕,拜跪致敬,然後大家進食甜湯團圓。早餐既畢,換著新做皮柄緞褂,跟隨父親到親戚友好幾家拜年:寄爹寄娘(虹橋下塘蔣家)、寄叔寄嬸、翁忍華伯伯與伯母、言調甫伯伯與伯母、華家婆婆、湯莘臣叔叔嬸娘及(嬸娘之母)本家婆婆,必然包括在內。一路大街小巷,輒聞新年鑼鼓聲響——登登聚等、聚等鏘鏘。迄今思及,不啻此種鑼鼓聲響猶在耳際。家鄉旦喜泡橄欖茶,特別是每一茶館,必然備此。橄欖初加咀嚼,呈露澀滋味道,但旋轉為甘甜,潤舌旦習俗,各家不掃地,不汲井,不借火。所有小孩旦拜年,長輩親友必以紅紙包裹,贈送“壓歲錢”。
    旦日起,老城隍廟與石梅一帶,扶老攜少,遊人眾多。城隍廟後面長廊之中,排滿各種各色新年彩畫,兒童喜此,大人爭購。石梅空地,到處有西洋鏡、賣膏藥、打拳、跑馬、跌足球、兜售氣球、棉花糖、竹制地琴(以繩牽轉發出鐘響聲音)及各項小喫。石梅各茶肆,尤必每日客滿。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