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國史綱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張蔭麟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3872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1387252
    作者:張蔭麟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編輯推薦

          文辭優美,能給讀者帶來閱讀享受的歷史作品:別人寫歷史都引用史籍,張蔭麟卻不囿於史籍,他甚至把《詩經》《楚辭》《論語》詞句用的神出鬼沒,給一部嚴肅的學術作品,披上了華麗麗的文學外衣,使得這部《中國史綱》華彩奕奕。
    大家手筆,集張蔭麟、呂思勉、蔣廷黻三位史學大家作品之精華,貫通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為精品中的精品。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張蔭麟《中國史綱》、呂思勉《中國史》和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的基礎上,取其所長,融合而成。本書的*章至第十二章*節,為張蔭麟所著;第十二章第二節至第十九章*節、第二十二章第三節至第九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至第十二節,為呂思勉所著;第十九章第二節至第二十二章第二節、第二十四章*節,為蔣廷黻所著。時至今日,這三位史學家的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仍然大大超過了今天的一些史學專著,是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國歷史的好讀物。

    作者簡介

          張蔭麟,字素痴。以史、學、纔三纔識聞名,與錢鐘書、吳晗、夏鼐並稱為清華“文學院四纔子”。曾編撰《中國史綱》一書,乃歸入中國史學名著不愧。

    呂思勉,字誠之。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種斷代史、通史、專史等,已彙編成《呂思勉史學論著》。

    蔣廷黻,字綬章,筆名清泉。中國歷史學家、外交家。蔣廷黻著述不多,但對中國史學界卻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他的一些代表作仍被一些近代史專家不時提及。

    目錄
    代序:閱盡滄桑,讀史明智/1

    章中國歷史的黎明
    節商代文化速寫/001
    第二節歷史與傳說之間/009
    第三節周的興起/012
    第四節周朝的外族/017
    第二章周代的封建社會
    節封建帝國的組織/022
    第二節奴隸的政治經濟地位/025
    第三節庶民的形成與抗爭/027
    第四節都邑與商業/030
    第五節婚姻中的女性等級/033
    第六節士的性質及其演變/035

    代序:閱盡滄桑,讀史明智/1

    章中國歷史的黎明
    節商代文化速寫/001
    第二節歷史與傳說之間/009
    第三節周的興起/012
    第四節周朝的外族/017
    第二章周代的封建社會
    節封建帝國的組織/022
    第二節奴隸的政治經濟地位/025
    第三節庶民的形成與抗爭/027
    第四節都邑與商業/030
    第五節婚姻中的女性等級/033
    第六節士的性質及其演變/035
    第七節宗教與祭祀/038
    第八節卿大夫勢力的擴大/043
    第九節封建組織的崩潰/046
    第三章霸國與霸業
    節楚國的興起/050
    第二節齊國的發展(附宋)/052
    第三節晉楚霸業的交替/055
    第四節吳越世仇之爭/060
    第五節鄭子產之興國/063
    第四章孔子和他所處的時代
    節周禮在魯的傳承/068
    第二節孔子品德的養成/069
    第三節亂世之下的孔子/072
    第四節孔子的政治實踐/075
    第五節孔子的教育事業及其晚年/079
    第五章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節卿大夫的弒君僭越/086
    第二節李悝和吳起的變法/089
    第三節秦國的圖強之路/091
    第四節經濟和戰爭的演變/095
    第五節國際局面的變遷/099
    第六章戰國時代的思潮
    節新知識階級的興起/105
    第二節墨子與墨家思想/108
    第三節孟子、許行及《周官》/113
    第四節楊朱、名家和道家學說/119
    第五節陰陽家和法家的形成/122
    第七章秦始皇與秦帝國
    節呂不韋與嬴政/128
    第二節六國統一於秦/130
    第三節新帝國的經營/133
    第四節帝國的發展與民生/138
    第八章秦亡漢興之際
    節陳勝、吳廣之起滅/143
    第二節項羽與巨鹿之戰/146
    第三節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149
    第四節項羽入關中的經過/152
    第五節楚漢之戰及其結局/155
    第九章大漢帝國的發展
    節從分封到郡縣的回歸/159
    第二節中國與外族的交往/163
    第三節漢武帝抗擊外族的事業/166
    第四節漢武帝的新經濟政策/173
    第十章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節道家學說的興盛及影響/177
    第二節儒家正統地位的確立/183
    第三節儒家思想之於武帝朝的影響/186
    第十一章改制與革命
    節外戚王氏專權/189
    第二節哀帝朝的改革與政治/191
    第三節王莽復起至稱帝/193
    第四節王莽改制/197
    第五節曇花一現的新朝/200
    第十二章權謀夾縫中生存的東漢
    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206
    第二節腐敗混亂的東漢朝政/209
    第三節兩漢的制度/212
    第四節秦漢的武功/215
    第五節絲綢之路的開闢/218
    第六節佛教和道教/220
    第七節兩漢的社會/223
    第十三章混亂中灑脫的魏晉
    節三國的鼎立/226
    第二節晉的統一和內亂/229
    第三節民族融合的高峰/232
    第四節南北朝的對峙/238
    第五節魏晉制度之變/241
    第六節貴族與門閥的社會/243
    第十四章開創盛世的隋唐
    節隋唐的開國之路/246
    第二節唐朝盛世之興/249
    第三節隋唐的開拓與征戰/251
    第四節隋唐的對外交流/254
    第五節隋唐的制度/256
    第六節隋唐文化一覽/259
    第七節教派(佛教與新教)/261
    第八節探討中外文化/263
    第九節唐中葉以後的政局/266
    第十節隋唐的社會/269
    第十五章盛而不強的兩宋
    節五代之爭/273
    第二節宋朝初年的政治/276
    第三節變法和黨爭/79
    第四節遼夏金的興起/282
    第五節宋和遼夏的關繫/285
    第六節宋和金的關繫/287
    第七節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290
    第八節宋的制度和社會/293
    第十六章來自帝國
    第二節中西文化的交通/303
    第的制度/305
    第帝國的瓦解/308
    第十七章在矛盾中行進的明朝
    節明初的政局/313
    第二節明和北族的關繫/316
    第三節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318
    第四節明末的政局/321
    第五節明的制度/324
    第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328
    第明的宗教和社會/330
    第十八章落日餘暉中的清朝
    節明清之際/333
    第二節康乾盛世/337
    第三節清初的外交/340
    第四節清代的武功/343
    第五節清中葉的內亂/348
    第六節清代的制度/351
    第七節清代的學術/354
    第八節清代的社會生活/358
    第九節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361
    第十九章剿夷與撫夷
    節歐洲的東方殖民步伐/367
    第二節英人尋求平等邦交失敗/370
    第三節鴉片貿易之禍/374
    第四節商業戰爭和殖民戰爭/377
    第五節坐失發展的良機/382
    第六節不平等條約的禁錮/384
    第七節剿夷派勢力興起/387
    第八節書生意氣的災難/391
    第二十章洪秀全與曾國藩
    節治與亂的循環/396
    第二節洪秀全的新朝舊革命/399
    第三節曾國藩改良舊社會/403
    第四節舊式革命的末路/406
    第二十一章自強之路的失敗
    節內外合作求自強/411
    第二節前進遇著阻礙/417
    第三節士大夫輕舉妄動/423
    第四節中日初次決戰/431
    第五節李鴻章引狼入室/442
    第二十二章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節康梁助光緒變法/446
    第二節頑固勢力總動員/451
    第三節八國聯軍和辛丑條約/453
    第四節遠東國際新形勢/458
    第五節日俄戰爭/461
    第六節清末的憲政運動/466
    第二十三章辛亥革命
    節孫中山的革命方案/470
    第二節衝破阻礙共和立國/478
    第三節二次革命始末/485
    第四節城下之盟的外交/489
    第五節袁氏稱帝的鬧劇/494
    第六節“二十一條”之交涉/496
    第七節中央權力的頻繁更迭/500
    第八節一戰留下問題種種/505
    第九節弱國的外交/509
    第二十四章一戰後的中國
    節軍閥割據十五年/513
    第二節國民政府的成立/518
    第三節中國民族運動的發展/522
    第四節國民革命直指統一/524
    第五節日本的進一步威脅/527
    第六節關稅自主權的收回/529
    第七節逐漸廢除不平等條約/532
    第八節俄國的狼子野心/536
    第九節國恥之東北的淪陷/539
    第十節國民政府的政治/543
    第十一節現代的經濟和社會/547
    第十二節現代的教育和學術/551
    後記 /554

    媒體評論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錢穆

    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

    ——熊十力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錢穆

    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

    ——熊十力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嚴耕望

    蔣廷黻所要求於知識界的,是動態、是入世、是事業、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百姓同一呼吸。

    ——李敖

    在線試讀
    代序:閱盡滄桑,讀史明智

    錢穆

    中國為世界上歷史完備之國家,又中國史所包地域廣大,所含民族分子復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於並世固當首屈一指。然中國近,乃為其國民缺乏國史智識之國家。何言之?“歷史智識”與“歷史材料”不同。我民族國家已往全部之活動,是為歷史。其經記載流傳以迄今者,隻可謂是歷史的材料,而非吾輩今日所需歷史的智識。材料累積而愈多,智識則與時以俱新。歷史智識,隨時變遷,應與當身現代種種問題,有親切之聯絡。歷史智識,貴能鋻古而知今。至於歷史材料,則為前人所記錄,前人不知後事,故其所記,未必一一有當於後人之所欲知。然後人欲求歷史智識,必從前人所傳史料中覓取。若蔑棄前人史料而空談史識,則所謂“史”者非史,而所謂“識”者無識,生乎今而臆古,無當於“鋻於古而知今”之任也。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當知舊。不識病像,何施刀藥?僅為一種憑空抽像之理想,蠻干強為,求其實現,魯莽滅裂,於現狀有破壞無改進。凡對於已往歷史抱一種革命的蔑視者,此皆一切真正進步之勁敵也。唯借過去乃可認識現在,亦唯對現在有真實之認識,乃能對現在有真實之改進。故所貴於歷史智識者,又不僅於鋻古而知今,乃將未來精神盡其一部分孕育與向導之責也。且人類常情,必先“認識”乃生“感情”。人親者父母,其次兄弟、夫婦乃至朋友。凡其所愛,必其所知。人唯為其所愛而奮戰犧牲。人亦唯愛其所崇重,人亦唯崇重其所認識與了知。唯知之深,故愛之切。若一民族對其已往歷史無所了知,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戰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於並世之力量。今國人方蔑棄其本國已往之歷史,以為無足重視;既已對其民族已往文化,懵無所知,而猶空呼愛國。

    代序:閱盡滄桑,讀史明智

    錢穆

    中國為世界上歷史完備之國家,又中國史所包地域廣大,所含民族分子復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於並世固當首屈一指。然中國近,乃為其國民缺乏國史智識之國家。何言之?“歷史智識”與“歷史材料”不同。我民族國家已往全部之活動,是為歷史。其經記載流傳以迄今者,隻可謂是歷史的材料,而非吾輩今日所需歷史的智識。材料累積而愈多,智識則與時以俱新。歷史智識,隨時變遷,應與當身現代種種問題,有親切之聯絡。歷史智識,貴能鋻古而知今。至於歷史材料,則為前人所記錄,前人不知後事,故其所記,未必一一有當於後人之所欲知。然後人欲求歷史智識,必從前人所傳史料中覓取。若蔑棄前人史料而空談史識,則所謂“史”者非史,而所謂“識”者無識,生乎今而臆古,無當於“鋻於古而知今”之任也。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當知舊。不識病像,何施刀藥?僅為一種憑空抽像之理想,蠻干強為,求其實現,魯莽滅裂,於現狀有破壞無改進。凡對於已往歷史抱一種革命的蔑視者,此皆一切真正進步之勁敵也。唯借過去乃可認識現在,亦唯對現在有真實之認識,乃能對現在有真實之改進。故所貴於歷史智識者,又不僅於鋻古而知今,乃將未來精神盡其一部分孕育與向導之責也。且人類常情,必先“認識”乃生“感情”。人親者父母,其次兄弟、夫婦乃至朋友。凡其所愛,必其所知。人唯為其所愛而奮戰犧牲。人亦唯愛其所崇重,人亦唯崇重其所認識與了知。唯知之深,故愛之切。若一民族對其已往歷史無所了知,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戰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於並世之力量。今國人方蔑棄其本國已往之歷史,以為無足重視;既已對其民族已往文化,懵無所知,而猶空呼愛國。

    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了解。我人今日所需之歷史智識,其要在此。前一時代所積存之歷史資料,既無當於後一時期所需要之歷史知識,故歷史遂不斷隨時代之遷移而變動改寫。今日所需要之國史新本,將為自《尚書》以來下至《通志》一類之一種新通史。此新通史應簡單而扼要,而又必具備兩條件:一者必能將我國家民族已往文化演進之真相,明白示人,為一般有志認識中國已往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種種演變者所必要之知識;二者應能於舊史統貫中映照出現中國種種復雜難解之問題,為一般有志革新現實者所之參考。前者在積極地求出國家民族永久生命之源泉,為全部歷史所由推動之精神所寄;後者在消極地指出國家民族近病痛之癥侯,為改進當前之方案所本。此種新通史,其主要之任務,尤在將國史真態,傳播於國人之前,使曉然了解於我先民對於國家民族所已盡之責任,而油然生其慨想,奮發愛惜保護之摯意也。此種通史,必將從積存的歷史材料中出頭,將於極艱苦之準備下,呈露其極平易之面相。將以專家畢生之精力所萃,而為國人月日瀏覽之所能通貫。則編造國史新本之工作,其為難於勝任而愉快,亦可由此想見矣。故曰:治國史之任務,在能於國家民族之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

    凡治史有兩端:一曰求其“異”,二曰求其“同”。何謂求其異?凡某一時代之狀態,有與其先、後時代突然不同者,此即所由劃分一時代之“特性”。從兩“狀態”之相異,即兩個“特性”之銜接,而劃分為兩時代。從兩時代之劃分,而看出歷史之“變”。從“變”之傾向,而看出其整個文化之動態。從其動態之暢遂與夭淤,而衡論其文化之為進退。此一法也。何謂求其同?從各不同之時代狀態中,求出其各“基相”。此各基相相銜接、相連貫而成一整面,此為全史之動態。以各段之“變”,形成一全程之“動”。即以一整體之“動”,而顯出各部分之“變”。於諸異中見一同,即於一同中出諸異。全史之不斷變動,其中宛然有一進程。自其推動向前而言,是謂其民族之“精神”,為其民族生命之源泉。自其到達前程而言,是謂其民族之“文化”,為其民族文化發展所積累之成績。此謂求其同。此又一法也。

    故治國史不必先存一揄揚誇大之私,亦不必先抱一門戶立場之見。仍當於客觀中求實證,通覽全史而覓取其動態。“變”之所在,即歷史精神之所在,亦即民族文化評價之所繫。而所謂“變”者,即某種事態在前一時期所未有,而在後一時期中突然出現。此有明白事證,與人共見,而我不能一絲一毫容私於其間。

    今於國史,若細心籀其動態,則有一至可注意之事像,即我民族文化常於“和平”中得進展是也。一民族一國家歷史之演進,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態焉。生力者,即其民族與國家歷史所推進之根本動力也。病態者,即其歷史演進途中所時時不免遭遇之頓挫與波折也。人類歷史之演進,常如曲線形之波浪,而不能成一直線以前向。若以兩民族兩國家之歷史相比並觀,則常見此時或彼升而我降,他時彼降而我升。隻橫切一點論之,萬難得其真相。今日治國史者,適見我之驟落,並值彼之突進,意迷神惑,以為我有必落,彼有必進,並以一時之進落為彼、我全部歷史之評價,故雖一切毀我就人而不惜,唯求盡廢故常,以希近似於他人之萬一。不知所變者我,能變者亦我,變而成者依然為我。

    “生原”者,見於全部潛在之本力,而“病原”則發於一時外感之事變。故求一民族一國家歷史之生原者,貴能探其本而攬其全;而論當前之病態者,則必辨於近世而審其變。國史綿歷,既四五千年於茲,其病像之見於各時期者,推原尋因,不能全同。有染稍久者,亦有僅起於當前者。而要言之,國史自隋唐以來,科舉制既興,士族門第之地位消融漸盡,而社會走上平鋪散漫之境,此中國晚近世一大變也。逆溯中國當前病像,推之遠,至於中唐安史之亂以來而極。究生力必窮之先,診病況必詳之後。

    蓋今日者,數十年乃至百年社會之積病,與夫數千年來民族文化之潛力,乃同時展開於我國人之眼前。值此創劇痛深之際,國人試一番我先民五千年來慘淡創建之史跡,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必有淵然而思,憬然而悟,愀然而悲,奮然而起者。要之我國家民族之復興,必將有待於吾國人對我先民國史略有知。此則吾言可懸國門,百世以俟而不惑也。

    茫茫員輿,芸芸眾生,我不知其已歷幾何世矣!抑有始終未躋於摶成“民族”之境者;有雖摶成為一民族,而未達創建“國家”之域者;有難摶成一民族,創建一國家,而俯仰已成陳跡,徒供後世史家為鉤稽憑弔之資者;則何與?曰:唯視其“文化”。民族之摶成,國家之創建,胥皆“文化”演進中之一階程也。故民族與國家者,皆人類文化之產物也。舉世民族、國家之形形色色,皆代表其背後文化之形形色色,如影隨形,莫能違者。人類苟負有一種文化演進之使命,則必摶成一民族焉,創建一國家焉,夫而後其背後之文化,始得有所憑依而發揚光大。若其所負文化演進之使命既中輟,則國家可以消失,民族可以離散。故非國家、民族不永命之可慮,而其民族、國家所由產生之“文化”已衰息斷絕,而其國家之生命猶得長存者。環顧斯世,我民族命運之悠久,我國家規模之偉大,可謂絕出寡儔,獨步於古今矣。

    抑思之又思之,斷斷無一國人之相率鄙棄其一國之史,而其國其族猶可以長存於天地之間者。亦未有專務於割裂穿鑿,而謂從此可以得我先民國史之大體者。繼自今,國運方新,天相我華,國史必有重光之日,以為我民族國家復興前途之所托命。則必有司馬氏其人者出,又必有劉、範諸君子者扶翼之,又必有賢有力者獎成之。而此書雖無當,終亦必有憫其意,悲其遇,知人論世,恕其力之所不逮,許其心之所欲赴。有開必先,若使此書得為將來新國史之馬前一卒,擁慧而前驅,其為榮又何如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