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竹書第一卷第一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孫獻濤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12536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253675
    作者:孫獻濤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編輯推薦

    權威解讀歷史,結合熱點問題,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過去

     
    內容簡介


    權威解讀歷史的歷史MOOK,取編年體史書之精神,重新編寫歷史,記錄今天,眾多名家鼎力推薦。卷之冊,包括內容有:西漢軍功集團的出場與退場,九品中正制的前世今生,太上皇的退休生活等文章,均出自名家之手。

    目錄
    【時代解讀】
    是人間留不住:《寓意草》與其他.
    北京大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秦燕春
    【本期專題】
    西漢“軍功集團”的出場與退場
    騰訊歷史頻道主編諶旭彬
    寒門子弟左思的蹉跎人生
    自由學者傅獅虎
    九品中正制的前世今生
    自由學者何木風
    何懷宏談“選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何懷宏
    【史海尋蹤】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

    【時代解讀】

    是人間留不住:《寓意草》與其他.

    北京大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秦燕春

    【本期專題】

    西漢“軍功集團”的出場與退場

    騰訊歷史頻道主編諶旭彬

    寒門子弟左思的蹉跎人生

    自由學者傅獅虎

    九品中正制的前世今生

    自由學者何木風

    何懷宏談“選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何懷宏

    【史海尋蹤】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

    上海書評主編張明揚

    戰後國民政府反腐案

    華東師大歷史繫副教授阮清華

    【專欄】

    神兵天降、鬼兵地生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教授朱建軍

    千般聲色,萬像歸春

    ——《中國笑話史》連載之一

    中國社科院古代文學所退休研究員王學泰

    【書林漫話】

    一個老狐狸的肺腑之言

    ——讀《論中國》

    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曹東勃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北京大學法律史博士,經濟學博士後林海

    前言
    《竹書》發刊詞:
    不準 編年
    孫獻濤
    許多原典都是從土裡挖出來的。
    西漢武帝時,熱衷於對自家宮室拆遷改造的魯恭王,命人推倒隔壁孔子舊宅的一面牆,一堆蒙塵的儒家經籍傾洩而出。這些躲過了秦漢之際連綿兵燹的古文典籍,引發了此後兩千多年的“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爭。雖然不能把每一次“古今之爭”都簡化為利益之爭,但這些原汁原味的儒家先賢口水書,到了六經證我的經學家手裡,無一例外地被改造成了射向論敵的槍彈,本已混亂的價值觀,被解讀得更加說不清楚。這種借古諷今的政論小把戲,一直演到了康有為那一代,康聖人炮制出一部《新學偽經考》,拐彎抹角地推行源自西方的君主立憲。

    《竹書》發刊詞:

    不準 編年

    孫獻濤




    許多原典都是從土裡挖出來的。

    西漢武帝時,熱衷於對自家宮室拆遷改造的魯恭王,命人推倒隔壁孔子舊宅的一面牆,一堆蒙塵的儒家經籍傾洩而出。這些躲過了秦漢之際連綿兵燹的古文典籍,引發了此後兩千多年的“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爭。雖然不能把每一次“古今之爭”都簡化為利益之爭,但這些原汁原味的儒家先賢口水書,到了六經證我的經學家手裡,無一例外地被改造成了射向論敵的槍彈,本已混亂的價值觀,被解讀得更加說不清楚。這種借古諷今的政論小把戲,一直演到了康有為那一代,康聖人炮制出一部《新學偽經考》,拐彎抹角地推行源自西方的君主立憲。


    類似“魯壁出書”的原典大發現,四百年後又來了一次。這一次,讓依附於經學的史學得以另立門戶。西晉太康年間,另一個武帝司馬炎當政,一位名為“不準”(FOU
    BIAO)的盜墓賊,意外打開了位於汲郡(今河南汲縣)的戰國時期魏襄王大墓。大墓裡竹簡堆積如山,但不準隻對金銀珠玉感興趣;墓室太暗,他便順手點燃幾片竹簡照亮。幾天後,沒燒完的幾十車竹簡被當時的中央政府發現,司馬皇帝組織專家搶救性發掘整理,一部十幾萬字的編年體史書穿越時空,《竹書紀年》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部尚未沾染“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親者諱”習氣的《竹書》,用觸目驚心的史實,訂正了《史記》對上古史事的曲筆和演繹。史學不同於經學的獨立和尊嚴,長成在竹簡所記血淋淋的史事之中。與蒐羅填補秉筆直書的《竹書》相比,孔夫子別有用心批閱增刪的《春秋》,確實是王安石所說的“斷爛朝報”。也難怪文丞相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而非“甘灑熱血寫春秋”;用“竹書”代指歷史,顯然比“春秋”更準確一些。


    《竹書》是編年體史書的濫觴。“編年體”奉時間為圭臬,在時間面前,任何強權暴政、孤家寡人都何足道哉,任何悲觀聚散、治亂興衰都是過眼煙雲。


    從不準到現在,盜墓賊們從未停止工作,封土和巨石掩蓋不了歷史真相,再堅固的大墓也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被人揭開蓋子。忠實於時間的“竹書”,被越來越多的“不準”扔得滿地都是;如果翻揀得仔細,有心人甚至能淘到一些洋玩藝兒。媒體報道,華東師大的瀋志華教授花了人民幣,從俄羅斯買來22000頁前蘇聯檔案。“前蘇聯的歷史要被重寫了”,看過這批檔案的中國學者都這麼說。

    在線試讀
    千般聲色,萬像歸春
    ——《中國笑話史》連載之一

    王學泰


    “笑話”這個婦孺皆知、人人都會使用的概念,在我看來有點遺憾,就是沒有人專門為它作一部“笑話史”,探討其產生流變與發展。我自幼喜歡笑話,因為生活中多有不開心的事情,惟有借笑以解之,而笑話是便捷、廉價獲得笑的資源,因此注意收集笑話。1957年後,王利器先生出版了《歷代笑話集》,將他所收集的歷代笑話書70餘種,擇優者編為一書,經過數次編訂後增至80餘種,書後又附《歷代已佚或未收笑話集書目》,共收30餘種,前後共百餘種,蔚為大觀。把這麼多的笑話書編在一起,還是空前的,為研究笑話史提供了方便。過去每讀此書都會產生為“笑話”作史的衝動,退休以後,雖然也還是為各種雜事所擾,但畢竟能有較連貫的時間思考這一問題了。因此不揣譾陋,決心為“笑話”寫一部史,為中國笑話產生和發展的進程勾畫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許多評論家說現在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雖然言之過甚,但“娛樂”、特別是其中的“笑”還是備受關注的,受到普遍歡迎的。不用說綜藝節目、聯歡晚會,少不了取樂的小品、相聲,就是其它類型的節目如魔術戲法、歌舞雜技等等也要向“笑”靠攏,有的傳統文藝形式為了追逐“笑”,產生了變異,如“東北二人轉”本來是一種民間說唱小戲,現在變成類似相聲以說為主的逗笑節目;評書本來是演繹長篇故事的,現在也以“短”和“逗笑”為主了,出現了類似講“笑話”的四川味兒李伯清的散打評書、湖北味兒何祚歡的“漢派脫口秀”,甚至連名門正派的話劇也要向脫口秀發展了。通俗文藝形式傾向和這種演變真有點像過去江湖藝人們掛在口頭的“千般聲色,萬像歸春(逗笑)”。
    社會生活中也是這樣,笑話(或稱段子)成了人們的新寵,舉凡宴飲聚會,隻要有公眾參加的場合,能言善辯之士都會被邀請說個笑話、弄個段子,這就與解放初、在有組織的集會上拉歌一樣,欲罷不能。現在連姑娘找對像,也要有幽默感的;老年人要想長壽,也被告誡要一天大笑三回……“笑”在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題目。

    千般聲色,萬像歸春

    ——《中國笑話史》連載之一



    王學泰





    “笑話”這個婦孺皆知、人人都會使用的概念,在我看來有點遺憾,就是沒有人專門為它作一部“笑話史”,探討其產生流變與發展。我自幼喜歡笑話,因為生活中多有不開心的事情,惟有借笑以解之,而笑話是便捷、廉價獲得笑的資源,因此注意收集笑話。1957年後,王利器先生出版了《歷代笑話集》,將他所收集的歷代笑話書70餘種,擇優者編為一書,經過數次編訂後增至80餘種,書後又附《歷代已佚或未收笑話集書目》,共收30餘種,前後共百餘種,蔚為大觀。把這麼多的笑話書編在一起,還是空前的,為研究笑話史提供了方便。過去每讀此書都會產生為“笑話”作史的衝動,退休以後,雖然也還是為各種雜事所擾,但畢竟能有較連貫的時間思考這一問題了。因此不揣譾陋,決心為“笑話”寫一部史,為中國笑話產生和發展的進程勾畫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許多評論家說現在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雖然言之過甚,但“娛樂”、特別是其中的“笑”還是備受關注的,受到普遍歡迎的。不用說綜藝節目、聯歡晚會,少不了取樂的小品、相聲,就是其它類型的節目如魔術戲法、歌舞雜技等等也要向“笑”靠攏,有的傳統文藝形式為了追逐“笑”,產生了變異,如“東北二人轉”本來是一種民間說唱小戲,現在變成類似相聲以說為主的逗笑節目;評書本來是演繹長篇故事的,現在也以“短”和“逗笑”為主了,出現了類似講“笑話”的四川味兒李伯清的散打評書、湖北味兒何祚歡的“漢派脫口秀”,甚至連名門正派的話劇也要向脫口秀發展了。通俗文藝形式傾向和這種演變真有點像過去江湖藝人們掛在口頭的“千般聲色,萬像歸春(逗笑)”。


    社會生活中也是這樣,笑話(或稱段子)成了人們的新寵,舉凡宴飲聚會,隻要有公眾參加的場合,能言善辯之士都會被邀請說個笑話、弄個段子,這就與解放初、在有組織的集會上拉歌一樣,欲罷不能。現在連姑娘找對像,也要有幽默感的;老年人要想長壽,也被告誡要一天大笑三回……“笑”在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題目。




    1、笑是什麼?

    這看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而且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笑的記載,似乎人人皆知的,不需解釋。現存早的詞典——《爾雅?釋詁》(秦漢之間)中僅有“戲謔也”,把“謔、浪、笑、敖”都解釋為“戲謔”(逗笑),這也是個圖省事的法子,《詩經?終風》就有“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的句子,《爾雅》隻是照抄一遍,統統用“戲謔”來解釋。其實四個詞的意義是有差別的,有的差別還很大。東漢許慎的《說文》把“笑”解釋作“喜也”,雖然簡單了些,但其主要意思說清楚了。即使在兩千年後,與我們所理解的“笑”也差不太多。笑就是高興、愉快、心情愉悅,一有喜事,非開懷大笑而不可,事事順利,也會眉眼莞爾,忍俊不禁。漢魏以前的人談到笑,其理解也就到這裡了。


    現代科學試驗證明,笑是猿猴與人類共有的能力,“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和猿猴共同祖先在大約1600萬年前進化出笑的能力,其後這種能力在不同地區開始出現分化。今天在亞洲分布的一些類人猿仍然隻因開心而笑,非洲的類人猿則更進一步,已經知道用笑聲來感染其他伙伴。參加這項研究的羅斯博士說,人類可能在約500萬年前把笑發展為一種社交工具,並成為將笑聲用於嘲諷的物種……”。(引自馬門俊傑的《笑與幽默感?譯後散記》)譯者還說“也許人不是會笑的動物,但是會把笑聲用於嘲笑和譏諷的智慧物種”。




    笑的生理基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人為什麼笑?笑能排解郁悶,振奮精神,心情舒暢。從生理角度看笑是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髒、肌肉等器官的協調運動,並反映到面頰上的笑容肌上。笑起來能使肺髒擴張,在笑聲中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為暢通;笑能增強消化器官的活力,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笑能調節植物神經繫統、增強心血管繫統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解除神經和精神上的緊張,並從大腦中釋放出快樂激素(endorphin),帶來生理上的舒適,而且快樂激素是有效的止痛化學物質,可以緩解身體內的各種疼痛。常笑會給身體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所以養生家們提倡笑。笑是人類進化的產物,也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設想一下,如果人類不會笑,是不是與人類眼睛不能分辨顏色,大自然在人類眼中呈現的隻是黑白二色一樣?心態正常的人也追求笑,笑是人類精神世界的花朵,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小的,美的,丑的,每個人都因為會笑而美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述的笑可以說是原初的笑,每一個人都有這原初的笑。嬰兒是哭著來到人間,當他開始與他人交流,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有了愉快的體驗,笑就產生了。我們輕輕地用手指觸動一下嬰兒的下巴,他就會發出咯咯笑聲,有時躺著嬰兒看到什麼也會不自覺地笑出聲來,嚇我們一跳,隨之而來的是愉悅。


    這種早的笑叫做“自發性的笑”,也體現了他的某種愉快的情緒。嬰兒出生多少天纔會笑?從達爾文開始,歐洲許多學者做過研究,大約是在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一般認為嬰兒初會的表示舒適或滿足的微笑,其後出現的纔是因受到刺激而快樂的大笑。中國古人沒有搞得這樣細。他們在分析感情時認為“情者,性之動”(蘇軾語)。人有笑的生理功能,這叫“性”,人具七情,喜(笑)是其一,笑是人性被觸動的結果。


    每個民族正像每一個人一樣,在其發展歷程中都有過原初的笑,這種笑就像許慎在《說文》中講的那樣單純,笑就是喜悅。據美國笑學專家統計,情緒正常的人每天平均要笑15次左右,思想單純、性情開朗、精神愉快者每天可笑300~400次之多,笑將伴隨著人們一生。此書所論述笑話的基礎是真笑,這種真笑通過笑話向更廣泛的人們播散愉快情緒。那種不能反映真笑的故事是不能稱作笑話的。


    原初笑的演變

    正像人類有自己發展史一樣,笑也有自己的歷史,笑不能永遠停留在原初階段,除非他是長不大的孩子。即使是長不大的孩子,隻要人的本性未泯、並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他的笑也不可能永遠保持原初的狀態。我們說某人“臉上展現出孩子般笑容”不過是一句廉價的贊語罷了。


    嬰兒的笑很單純,成年人復雜的笑是逐漸發展來的。20世紀初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兼哲學家詹姆斯?薩利(1842—1923)在他的《笑的研究》中用一章(《笑在四歲以前的發展》)的篇幅來介紹幼兒成長過程中笑的變化。他利用一些心理學家對幼兒成長過程的觀察來分析原初的笑是如何分化的。薩利說:“從本質上說,情感的發展就是情感的分化,不僅會分化成一種更明確的整體經驗,而且會分化成幾種可以辨別出來的附屬感情。”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日漸豐富,自然可作分門別類地考察,而且笑從單一的情感(喜),發展為復合情感,許多其他情感或意識附屬在“喜”上,並通過笑一起表達出來。


    他以小女孩魯思為例,她在嬰兒時期隻是感到舒適笑,純粹是一種“生的歡樂”,半歲以後,戶外活動與任何運動(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的)都能夠激起她笑聲,這是生的歡樂的延伸。朱自清在其散文名篇《兒女》寫到他女兒,“阿毛現在五個月了,你用手指去撥弄她的下巴,或向她做趣臉,她便會張開沒牙的嘴咯咯地笑,笑得像一朵正開的花。她不願在屋裡待著;待久了,便大聲兒嚷。妻常說,‘姑娘又要出去溜達了。’”魯思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像鳥兒般,到外面溜一些時候。薩利說生的歡樂源於“一種隱晦的‘存在感’”,它是生命的本能。這種本能許多動物也有,如蹦蹦跳跳寵物狗,在樹叢中遊來蕩去的猴子。


    其後魯思認知能力提高了,在出生133天時,祖父的臉在她眼前消失了後又重新讓她見到了,激起了她的笑,親人出現給她帶來快樂。222天時,她睡醒後感到膽怯,當母親進了房間後,便感到釋然從而快樂地笑起來。此時魯思有了恐懼感,在獲得安全感之後便產生了喜悅。10個月後,當她作了一件花費心思的事情,比如正確指出別人要她指認的一幅圖畫,這會引起她的歡笑,此心態源於人對自己能力的自豪。白居易、顧頡剛記錄自己生平時也有這種體驗,這時的笑已經附加有成就感了。


    一周歲以後的魯思會因為戰勝恐懼而高興,姑媽牽著她的手到黑暗的房間找姑夫,姑夫從黑暗的地方跳出來,這小姑娘害怕地尖叫起來“大聲笑著,尖聲叫著,一下子就逃走了”。薩利認為魯思的笑也反映了她認知能力的提高,“這小姑娘意識深處相信一點:即將到來的衝撞和藏在黑暗裡的人都不會傷害她。這個信念使他情緒鎮定,也把這種歷險變成了樂趣。”當前有些憤青常常會說些出格的話、做點出格的事兒,因為深信不會受到懲罰,因此把“出格”的“歷險變成了樂趣”,因而屢屢表演而不憚煩。


    幼兒認知能力包括發現“可笑”事物。“一個已大致懂得了事物常性的孩子,會開始嘲笑某些背離了這些常性的古怪事物”。比如媽媽穿了一件新潮的衣服,爸爸戴了一頂古怪的帽子都可能引起發笑,因為這給以他們新鮮感;小魯思聽見新奇的聲音也會發笑。她1歲9個月時,母親因為房屋漏雨,驚呼“老天啊”!魯思竟能回應,也學著母親的口吻驚呼“老天啊”,並隨之“笑得渾身發抖”。這除了嘲笑母親的驚恐之外,還夾雜有對自己表演能力的肯定和滿足。


    其它如古今中外通用的做鬼臉,躲貓貓等遊戲都能給幼兒帶來“永恆的笑”。這種笑帶有嘲弄的性質,幼兒由於認知能力的提高,他們“愉快地認出別人行為中的不合規則之處,我們從中看到了對可笑之事的初步欣賞,不但將可笑之事看作破壞規則,而且看作尊嚴的喪失”。薩利舉例說“一個男孩在28個月大的時候,見到父親戴著舊帽子的可笑模樣時的大笑。這樣的笑更復雜了,因為其中包含了一種新的成分,即意識到自己的優越。這種笑大概會發出“咯咯”的聲音,隻是我們遲鈍的耳朵可能不會清楚地分辨出這個變化”。男孩的這種笑是在意識到自己優越的情況下嘲笑儀容欠佳的老爸。幼兒到了三周歲的時候,如果生在一個文明家庭裡,認知能力會有長足的發展,能夠發現行為或服裝不協調的可笑,會因聽到人或動物可笑故事而笑。


    薩利還指出人在幼兒時期就有了進攻性,並以此為樂。魯思在6個月時就開始“嬉戲攻擊”。她“執意要揪任何抱她的大人鼻部和耳部的毫毛,尤其是頭發,大笑著,興高采烈地叫喊著”“一個同樣年齡的男孩以揪姐姐的頭發為樂,而隻要姐姐被弄哭了,他便大笑起來。隨著智力的增長,這些惡作劇也越來越巧妙”。除了對人類伙伴的戲弄,還有對動物的戲弄,甚至是虐待。魯思從16個月就愛追小貓,一面追,一面笑,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薩利還提到一個與魯思年齡相仿小男孩喜歡給小貓身上撲爽身粉,每撲一次他都會發出短短的、喫喫的笑聲。他分析說“毫無疑問,這種笑裡一定包含著殘忍的喜悅,而那是因為見到了對像在受苦,魯思的那些惡作劇行為甚至都沒有掩飾殘忍”。(書中例舉這些幼兒的“殘忍”行為,如果與我小時候我見過小孩“殘忍”手段虐待小動物相比,還算文明的,而且當時大人很少制止。)


    這種進攻性行為,有時表現為對於正常秩序和通行規則的破壞。魯思22個月大的時候,“大人抱起她說‘晚安’,她常會拽下祖父的眼鏡,甚至掀掉祖父的帽子,這些行為始終伴著她的大笑”。薩利分析說“在這些情況裡,笑的情緒可以理解為幼兒剛剛領悟到的自身力量的騷動,理解為一種日益增強的喜悅,它來源於一種日益清晰的意識,即意識到自己能制造出驚人的效果”。當然這種傷害到其他人的行為不會隻停留在天真無邪、小打小鬧程度上,“在縱情於嬉鬧遊戲的鼓舞下,孩子彙聚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因而完全可能發展到做出明顯帶有粗暴性質的行為。例如,魯思在大約21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喫飯快要結束時,挑戰式地爬到了餐桌上,抓了一把鹽,然後大笑著到處爬。大約也在這個時期,這種粗暴行為的新精神也自動表現了出來;魯思把盤子扔到了房間的另一頭,此外還做出了其他粗暴行為”。這些是養育過孩子成年人都很熟悉的,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兒女》就說到,他的四個兒女常常以搗亂為樂,把一個家庭弄得天翻地覆,仿佛千軍萬馬。在胡鬧中勝利者開懷大笑,喫虧者或不能縱情胡鬧地便放聲大哭。


    薩利分析說:“在這些帶笑的粗暴行為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被壓抑能量的釋放,不僅是‘歡樂精神’的純粹外洩,一種新的因素、一種反叛者的挑戰情緒,使這些粗暴行為更加復雜了。一個兩歲的孩子曾有過幾次真正的違抗行為,可以說,他已經形成了關於秩序和規矩的簡單觀念。因此,我們有理由作出推斷,這種騷亂的樂趣中,存在著某種挑戰規矩的意識”。薩利還說,這時的“笑”中包含了一種新精神,它已經不是單純的自然的歡笑,這種“笑”是“粗魯的”,是“取樂”。而且,魯思“反復地嘗試,想知道她能在作出無賴般的淘氣行為上走多遠而不受責備”,看來人類自幼兒時就覬覦著在破壞秩序後而不受懲罰。


    這是發生在孩子身上,薩利聯想到成人發起和參與的社會運動:“我認為,我們在這種行為裡發現了一個明顯的例證,它表明在拋棄傳統限制的心態中,笑正在變成其中的一種成分。在暴政統治搖搖欲墜的時代,這種成分會演變成暴徒砸碎窗戶時的笑,演變成人們過節時、參與騷亂的享樂時的笑”。人,無論優點還是缺欠大部分都與人類本性相關,而人類本性在幼兒時代看得更清楚一些,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掩飾。


    2、笑的發展——笑與群體、社會

    笑的傳染性

    人類的原初的笑,不僅隨著年齡增長、生理變化而發展,更多變化還是來源於人群、社會的復雜,前面說到類人猿就會用笑作“社交工具”,在進化成人之後,笑便成為群體和社會的維繫力量。笑增加人類的親和感,陌生人之間的笑體現了彼此的認同,笑是社會的潤滑劑。


    人類是需要群體生活的動物,建立了秩序的人群便形成了社會。人類一切情感都具有傳染性、感染性,而笑的“傳染性”尤強,它很容易在人群、社會之間散播。聽相聲隻要有一個人笑,笑就會逐漸散播開來,這也更激勵演員表演熱情,笑需要臺上臺下互相感染;相聲演員怕冷場,更怕沒有觀眾參與的錄音演出。郭德剛講述他相聲生涯中的發跡故事時曾說,“德雲社剛創辦時,觀眾不了解,每天演員在小劇場門口打著竹板邀請觀眾進入欣賞,觀眾也很少光顧,怕上當受騙。有一次臺上兩個人說對口相聲,臺下就一個觀眾,突然這位觀眾手機響了,他要接電話,弄得臺上演員無所適從,說還是不說?”這大約是從事喜劇工作的人們悲慘的時刻。


    笑的傳染性在家族、宗族以及親朋好友播散更快。這既有無意間的傳染,也有有意識的傳播。由於常在一起,彼此了解“笑點”的高低和品味,聽到一個小笑話,看到一幅可笑的漫畫或打油詩文,總願意傳給他們看一看,讓大家笑一笑,輕松輕松。記得二十年前,讀到楊憲益先生不去參加“文代會”而寫的打油詩中的妙語“好漢長窩裡鬥,老夫怕喫眼前虧”,許多朋友擊節稱快。前些天在網上看到兩個一兩歲的半裸的小男孩相互爭吵對話,每人說到自己的得意處,還拍掌自我欣賞,有時似乎能夠相互溝通了,各自掩口大笑。可是他們說的什麼誰聽也不懂,仿佛是天外來客。我給許多朋友傳去,有的朋友說這是傳播笑聲。


    趨同性

    即使因為一時一事偶然聚在一起的,也會因為笑的傳染而形成“情感的共同體”,這是“社交活動”的深度發展。這種“共同體”雖然是暫時的,但它的一致性也是對個人情感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剝奪。明代趙南星的《笑贊》中有個笑話說:


    一瞽者與眾人坐,眾有所見而笑,瞽者亦笑,眾問之曰:“何所見而笑?”瞽者曰:“你們所笑,定然不差。”贊曰:“
    瞽者之言,不為無見,即終身隨人笑可也,但強笑不樂耳,人豈可無目哉!然有目而事事隨人,人差亦差者頗亦不少。”

    這是個有點悲哀的笑話,瞽者(盲人)是無所見,他跟著大家一同笑,隻是表明我與諸位是保持一致的,彼此一樣。可是“眾人”還挑戰似地追問:“你看到什麼了你也跟著笑?”這意思不僅是顯示自己的優越,而且明明是在排斥“瞽者”,不屑為伍。正像薩利所說:“將自己的笑融入群體的歡笑中,暫時抹掉了一個人個性的邊界。在締結長久的同志之誼方面,與別人一起盡情大笑也像與別人一起痛哭一樣有效,盡管它不能像與別人一起痛苦那樣深地感動我們”(《笑的研究?社會進化中的笑》)。趙南星的笑話中的瞽者,即使“暫時抹掉了一個人個性的邊界”也不被接受。可見群體與個體之間關繫的嚴峻和弱者向群體趨同的願望。


    闫廣林、徐侗二人合著《幽默理論關鍵詞研究》(下面簡稱“闫廣林”)在“笑”一節中引用美國科學家洛倫茨的話進一步說明個體向群體的趨同是包含著一種想把自己變成“局內人”願望。如果有對他人攻擊的時候,這種願望尤為強烈。“笑(作為幽默的公開表達形式)在參與者中同時可以產生出強烈的伙伴感情和對人的一致攻擊性。對相同事物的開懷大笑可以形成一種緊密的默契,恰如人們對相同觀念所報以的熱情。……笑在形成默契的同時也就劃定了一條界限。如果你不能同別人一起笑,你就會有局外人之感,即使笑並沒有針對你自己或針對任何事物,也依然如此”。弱者害怕成為共同體的局外人。


    敢於挑戰笑的趨同性的,不是不肯輕易苟同的另類,就是目下無塵的強者。昆德拉曾說,在大庭廣眾說個笑話,大家笑得前仰後合,唯有一個人不笑,他必是克格勃。當時(1968年)蘇聯剿滅了“布拉格之春”,克格勃在布拉格橫衝直闖,他們是老百姓的太上皇。他們不笑一是另有任務;二是不屑於與庸眾混在一起,對於“趨同”采取蔑視態度。


    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展,笑的趨同性演變成不單單是發笑主體行為了,逐漸成為對於“調笑主體”(指搞笑者、演員)的要求了。不同“情感共同體”的人們會提出不同的趣味要求調笑主體與自己趨同,從而更進一步促進了笑的分化。於是就有了雅俗之爭、文野之爭、品味之爭等等。


    攻擊性

    前面說到幼兒對自己的攻擊行為的成功會引發笑,而且往往會不斷重復這種成功,繼而哈哈大笑。待到成人以後,人類更是有意識地利用笑攻擊的作用來整飭共同體中的秩序,從而也舒緩了自己的內在壓力、帶來快感。薩利在《笑的研究?社會進化中的笑》一章中強調笑的攻擊性:“笑提供了一種懲罰方式,其中結合了有效性、便利性和人性,為旁觀者提供了大量的娛樂。在一切社會裡笑都在各種社會力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嚴懲惡習和罪過,力求降低惡習和罪過的活力。”他在考察原始人生活中發現,他們常用集體性嘲笑來攻擊異類,保護自己。他們“嘲笑外來人的習俗和思想,這種本能的傾向代表了一個共同體針對外界影響所采取的自我保護態度。希伯來嘲笑巴力神(古代閃米特人信奉的太陽神,被希伯來人看做邪神)的崇拜者,以使自己的民族信仰不受損害。同樣,這些處在文化階梯底層的蠻族也嘲笑被他們看做外來影響的東西,其目的在於預防一切來自外界人群的污染。”這表明了笑的攻擊性既可能是對秩序的破壞,也可能是對既有秩序的守護。


    《阿Q正傳》中魯迅活靈活現地描寫了阿Q帶有攻擊性的“笑”。他“又很鄙薄城裡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莊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表面上看來阿Q是在品評是非,判斷對錯,實際上他是在“攻擊”他人,抬高自己,以為自己非同凡類,其潛在意識雖是“保護自己,抵制污染”,保持未莊人的純潔性(這是他的托命之所),但也有對未莊既有秩序不滿和嘲笑(因為他畢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盡管這種意識極其幼稚可笑,但在未莊居民中十分普遍(現在有些“海歸”也具有這種心態)。阿Q和未莊的芸芸眾生在長期皇權專制統治下,個性不發展,心智不成熟,他們許多想法、做法以及潛在意識還停留在半開化階段。


    薩利認為這種攻擊性對社會整合具有正面價值,但從社會進化,人類進步角度來看它又是抵制文化交流、抱殘守缺的。

    如果說薩利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考察笑的攻擊性問題,當代中國學者則從意識形態出發敘述這一現像:“值得重視的是,不論是作為生理的笑還是心理的笑,不論是作為社會性的笑還是文化性的笑,其中吸引思想家們的還是那些否定性或批判性的笑。法國19世紀著名詩人波德萊爾就認為,其他的笑隻是一種愉快,隻有嘲笑纔屬於判斷,雙重或矛盾的判斷,纔更為復雜也更為重要。因此,人類關於笑的認識,並不是從快樂的微笑或大笑開始的,而是從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嘲笑或譏笑開始的。《孟子?梁惠王》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即為此證。古希臘倫理思想中的笑論,亦復如此。”(闫廣林《笑的關鍵詞研究?笑》)過去我們對笑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揭示其內涵的攻擊性、批判性上。


    笑雖然有攻擊性,但由於這種攻擊性有“笑”做包裝,被攻擊者也較易接受。薩利看到原始部落人們笑的“鋒芒隻是代表了它對被嘲笑者的一種情感影響。野蠻人的生活已向我們表明,笑造成的不愉快結果可以用於伸張正義,它造成的愉快結果也能誘使其他人放棄敵意和頑固態度。笑作為一種根本上有害的處理方式卻具有這種奇特的作用,這似乎主要可以從笑的嬉戲功能得到解釋。用笑話取代辯論或強制壓力,這就如同搔癢,是遊戲式的挑戰,並往往會在彼此的挑戰中喚起遊戲的情緒。”他發現嘲笑本來是有強烈的排斥功能的,但因為笑具有嬉戲功能,使得攻擊卻能造成“愉快結果”。


    古代的學者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史記?滑稽列傳》司馬遷在序中講到淳於髡等滑稽人纔 “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說他們往往能在笑談中擊中要害,解決矛盾。淳於髡是齊威王的臣子。楚國發兵攻齊,齊國不支,齊威王派他攜帶一百斤黃金,十輛高級馬車,去到趙國請求救兵。淳於髡一聽馬上仰天大笑,連繫帽帶子都笑斷了。王說:“是不是淳於先生嫌寡人的禮物少了?”淳於髡說:“我怎麼敢這樣!”王追問:“那你為什麼笑?有理由嗎?”淳於髡回答:“我剛剛從東方來,看見道邊見道有個農民祈求豐年,他拿著一個豬蹄兒,舉著一杯酒,向上天祈禱說:‘讓我那易旱的高地收獲的糧食裝滿倉,讓我易澇的低窪田收的糧食裝滿車,五谷茂盛豐收,多得家裝不下。’臣子見他貢獻的祭品太少而想得到回報又太多,我是在笑他呢!”齊威王馬上就明白了,增加禮品:包括黃金千鎰(一鎰二十四兩),潔白的白璧十雙,高級車馬一百套。於是淳於髡辭別動身,到了趙國。趙王給他精兵十萬,戰車一千乘。楚國聽到消息,連夜撤兵離去。”淳於髡在齊威王面前的仰天大笑是極不禮貌的行為,而且是當面嘲弄君王,這就是笑的“攻擊性”。“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淳於髡的笑傷害了國王的尊嚴,仔細品味齊威王這兩句問話時的氛圍,那是很緊張的:真有點“大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但善於搞笑的淳於髡把話鋒一轉,不談出使之事,而是講了一個笑話,馬上峰回路轉,緊張氛圍消失了,淳於髡安全了,出使趙國的事解決了,趙國發兵了,楚國退兵了,一切都很圓滿。這有賴於笑。對此司馬遷贊美這種“笑”,說它像孔子教給弟子們“六經”一樣,在“恢恢”的天道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