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和社會脫榫(增補三十萬字)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683-990
    【優惠價】
    427-619
    【作者】 楊國強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320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32054
    作者:楊國強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著意的是近世中國的歷史變遷;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千年的中國


    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千百萬人的死亡,幾億人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有著何種內在的因果?本書從“外患”入手,著重的卻是解釋“內變”: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 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了“二千多年”——在更長程的歷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


     


    斷代而有通識,真正的中國式歷史寫作


    餘*說:20世紀以來,中國學人有關中國的著作,*有價值的都是*少以西方觀念作比附的。中國的史學,強調的,是敘事,以及在敘事中解釋歷史。這不同於西方那個“講故事”的傳統,更不同於社科化、理論化之後的史學。它著重於在具體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出歷史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因緣際會,起承轉合。《衰世與西法》所提出的問題,無一本於外來理論,皆從歷史本身中來,而解釋,亦皆持議於“國家盛衰”、“生民休戚”。


     


    史學大家楊國強積數十年之功,增補三十萬字,洋洋六十萬言,勾勒一幅晚清中國的高清圖


    晚清呈現"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世景像;開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強,在"舊邦新造"的努力中卻處處是蹇窒困窘。史學大家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多個面向剖析晚清中國動蕩不安的歷史劇變。


     


    史識與史觀,見於提問,形於文字,力透紙背


    作者的文字皆植根於歷史事實和對這些歷史事實進行解釋基礎之上的周密。因周密,則對歷史的解釋更加深刻。

     
    內容簡介

    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千百萬人的死亡,幾億人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有著何種內在的因果?


    史學大家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外患”入手,著重的卻是解釋“內變”:吏治失範,紳權擴張,災荒饑饉,教案四起,晚清呈現"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世景像;開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強,在"舊邦新造"的努力中卻處處是蹇窒困窘。


    十九世紀的數十年,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了“二千多年”。本書在更長程的歷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揀選的是近世中國五十年,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千年的中國。

    作者簡介

    楊國強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


    1948年出生,1985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師從陳旭麓先生。2003年被聘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終身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尤其側重於晚清知識分子與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史的研究。


     


    代表作品有《晚清的士人與世相》(2008,2014,2017)、《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曾國藩、李鴻章及其時代》(2008)、《脈延的人文: 歷史中的問題和意義》(2017)、《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和社會脫榫》(增訂版,2020)

    目錄
    增訂版序 001
    初版序 002

    上編
    從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間的衝擊與回應
    智勇俱困之秋 015
    “庚申之變”:創鉅痛深中的審視和省思 017
    經世之學的延伸與中國近代化的歷史起點 032
    中國人的歷史經驗和歷史經驗之外的世界 055
    19 世紀後期中國兵工業的起始及其內在困境 077
    華洋雜處:夷夏之防崩潰後的中國與西方 107
    借法自強和進入了中國歷史的外國人 109
    條約制度:西方世界與晚清中國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 127
    中西交衝:晚清中國的傳教與教案 159

    增訂版序 001


    初版序 002


     


    上編


    從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間的衝擊與回應


    智勇俱困之秋 015


    “庚申之變”:創鉅痛深中的審視和省思 017


    經世之學的延伸與中國近代化的歷史起點 032


    中國人的歷史經驗和歷史經驗之外的世界 055


    19 世紀後期中國兵工業的起始及其內在困境 077


    華洋雜處:夷夏之防崩潰後的中國與西方 107


    借法自強和進入了中國歷史的外國人 109


    條約制度:西方世界與晚清中國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 127


    中西交衝:晚清中國的傳教與教案 159


    中外貿易和中國經濟牽入世界市場 195


    分解和重組:自然經濟的變遷與變遷中的失路 222


    衰世社會相 247


    19 世紀後期中國的紳士與紳權 249


    捐納、保舉和晚清的吏治失範 271


    “丁戊奇荒”:衰世裡的天災和賑濟 293


    強鄰迫視與邊患四起 319


    海國變比鄰:“馬嘉理案”的始末因果 321


    日本侵臺灣、滅琉球 331


    中國、日本與朝鮮:從“壬午事變”到“甲午事變” 343


    內亂外患與西北邊疆危機 351


    中法戰爭 371


    19 世紀中葉以來的中國、越南與法國 373


    士議激越和中法之間的交涉與衝突 380


    越北、臺灣、馬江:從宗藩義務到中法民族戰爭 392


    力戰艱難之後的“倉卒而成和議” 407


    西法入華和中國社會的節節變遷 417


    天朝體制之後:外國使節覲見皇帝和中國派遣駐外公使 419


    借法圖強催生的批留美學生 434


    回應與衝擊(一):新疆建省和臺灣建省 443


    回應與衝擊(二):北洋艦隊 456


    移接的富強:國家權力與近代企業的相互依傍和彼此扞格 486


    以洋務為中心的三十年歷史與士大夫在古今中西之間的分化 503


    中日戰爭:大野招魂哭國殤 531


    “朝日變起”:日本用戰爭把中國拖入戰爭 533


    平壤潰師,黃海重挫 547


    兵火延及遼東、威海和一敗再敗之後的馬關議和 562


    爭戰留下的震蕩:甲午乙未之際清流的重起和劇變 591


     


    下編 舊道理和新思想之間


    西潮與回瀾: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歷史 639


    近代中國的兩個觀念及其通貫百年的歷史因果 665


    歷史中的儒學 690


    科舉制度的歷史思考 718


    附: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和政治—《東方早報》訪談 758

    在線試讀
    中國、日本與朝鮮:從“壬午事變”到“甲申事變”
    中日臺事之後日本既已著手滅琉球,同時又在岌岌乎謀朝鮮。因此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向朝鮮再派使節再被拒絕之後,次年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遂有日本軍艦直入朝鮮近海並徑入釜山港,接著又以示威為目的測量朝鮮的東海岸和西海岸。其中的雲揚號且駛近韓京漢城附近的江華島,因之而遭戍兵炮擊,隨後日艦還擊,毀其炮臺並登陸燒殺。日本的示威演為日韓炮戰。而由此造成的時勢,又拽著中國卷入了其間的衝突和糾葛。同治九年(1870)日本遣使與中國議“修好條規”,其動因之一便是借此進入朝鮮。然而此後數年日本的使節依然進不了朝鮮。彼時韓王生父李昰應以大院君名義執國政,由於其先人之墓曾遭教民引來尋金寶的西洋兵挖掘,而致心中留有一段切骨的痛史,因此大院君極恨天主教而深惡西洋人,以至於執政十年,已殺教民二十萬。當日本變法效西洋
    之後,又因之而憎日本,曾布告八道與之絕交。對於日本來說,則其屢次叩門面對這種一意絕交遂不能不一挫再挫。江華島炮戰之時大院君剛剛罷政,而日本一方在遣使的同時動用軍艦,正是屢挫之後引武力作震懾,以期在親政未久的韓王手裡壓出一個不同於過去的局面。21 年之前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柏利(Perry, M.C)強制日本開國,用的也是領四艘軍艦入江戶灣內作示威性測量的辦法。當初日本屈服於武力,遂使此後的日本極相信武力。因此江華島的示威變為炮戰之後三個月,日本已指派陸軍中將黑田清隆為“特命全權辦理大臣”專程赴朝鮮,並由三艦軍艦和三艘輪船組成艦隊一路隨行。在“全權辦理”這個名目之下,日本向朝鮮追究江華島炮擊的責任,是同日韓之間的“修好談判”連為一體的,然則借助於這個題目,“修好”也因之而能夠與強制連為了一體。當時美國駐日公使平安以《柏利提督日本遠征記》一書贈黑田一行,1 顯見得是取21 年前的舊事作類比,而啟其效法之心。當黑田動身之前,日本駐華公使森有禮曾奉命向總署遞節略,又與李鴻章

    中國、日本與朝鮮:從“壬午事變”到“甲申事變”


    中日臺事之後日本既已著手滅琉球,同時又在岌岌乎謀朝鮮。因此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向朝鮮再派使節再被拒絕之後,次年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遂有日本軍艦直入朝鮮近海並徑入釜山港,接著又以示威為目的測量朝鮮的東海岸和西海岸。其中的雲揚號且駛近韓京漢城附近的江華島,因之而遭戍兵炮擊,隨後日艦還擊,毀其炮臺並登陸燒殺。日本的示威演為日韓炮戰。而由此造成的時勢,又拽著中國卷入了其間的衝突和糾葛。同治九年(1870)日本遣使與中國議“修好條規”,其動因之一便是借此進入朝鮮。然而此後數年日本的使節依然進不了朝鮮。彼時韓王生父李昰應以大院君名義執國政,由於其先人之墓曾遭教民引來尋金寶的西洋兵挖掘,而致心中留有一段切骨的痛史,因此大院君極恨天主教而深惡西洋人,以至於執政十年,已殺教民二十萬。當日本變法效西洋


    之後,又因之而憎日本,曾布告八道與之絕交。對於日本來說,則其屢次叩門面對這種一意絕交遂不能不一挫再挫。江華島炮戰之時大院君剛剛罷政,而日本一方在遣使的同時動用軍艦,正是屢挫之後引武力作震懾,以期在親政未久的韓王手裡壓出一個不同於過去的局面。21 年之前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柏利(Perry, M.C)強制日本開國,用的也是領四艘軍艦入江戶灣內作示威性測量的辦法。當初日本屈服於武力,遂使此後的日本極相信武力。因此江華島的示威變為炮戰之後三個月,日本已指派陸軍中將黑田清隆為“特命全權辦理大臣”專程赴朝鮮,並由三艦軍艦和三艘輪船組成艦隊一路隨行。在“全權辦理”這個名目之下,日本向朝鮮追究江華島炮擊的責任,是同日韓之間的“修好談判”連為一體的,然則借助於這個題目,“修好”也因之而能夠與強制連為了一體。當時美國駐日公使平安以《柏利提督日本遠征記》一書贈黑田一行,1 顯見得是取21 年前的舊事作類比,而啟其效法之心。當黑田動身之前,日本駐華公使森有禮曾奉命向總署遞節略,又與李鴻章


    作長談,皆以一面之詞陳述江華島炮擊,而旨在說動中國出面“令高麗接待日本使臣”。2 但自總署言之,則“朝鮮雖隸中國藩服,其本處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該國自行專主,中國從不與聞”。這是一種由明代繼承下來的舊軌,至清代又執守了二百三十多年。因此,此日“日本國欲與朝鮮修好,亦當由朝鮮自行主持”。在東亞的歷史秩序和文化秩序裡,“外藩”不同於“內屬”的區別便在於“政教禁令”的“自行專主”。就這個意義說,總署表達的是一種古已有之的事實和當下仍然在延續的事實。然而日使引“中國曾無干預內政”為詞,而截去其形成於歷史過程之中的來路和含義,之後懸空論斷,說是“由是觀之,朝鮮是一獨立之國,而貴國謂之屬國者,徒空名耳”。並徑直由中國與朝鮮的關繫推演到中國、朝鮮與日本之間:“因此,凡事起於朝鮮、日本間者,於清國與日本國條約上無所關繫”。這些話雖出自對於總署的一時回應,而以日本政界和軍界中翻騰起伏並經久不息的征韓論為背景,則顯然是蓄積多時之後的一為顯露。由此曾引發總署與之照會往來作相互論辯,但牛頭不對馬嘴,終都成了一種不能溝通的對話。而日本公使與中國人的爭執尚未了結,“全權辦理大臣”黑田清隆和他所統帶的艦隊已經起航,並很快地到達了朝鮮的釜山。彼時的朝鮮因韓王親政而致閔妃干政,又因閔妃與大院君為敵而盡反舊政。是以當此日本軍艦停泊海岸之際,已不能久持往日的執著排外與深閉固拒。隨後,自日本軍艦到達釜山算起,不過一個月的功夫,朝鮮便與日本立《江華條約》(“修好條規”)12 款。日本借助於這個條約獲得了通商口岸、領事裁判權以及使節駐留朝鮮京城等等利權。在那個時候的日本和朝鮮之間,這些利權隻能是單方面的,因此這個條約隻能是不平等的。而同這些從西方人那裡學來的東西相比,則12 款中首列“朝鮮國自主之邦”1 一節尤其旨深意遠,其著力處全在於用條約的方式切斷朝鮮與中國之間久有的宗藩關繫。雖說這一節文字以朝鮮與日本共認“自主”和互認“自主”為直觀的表像,但引森有禮與總署圍繞同一個題目的爭執為《江華條約》作襯映,則顯見得兩者前後穿連而一以貫之,其旨深意遠皆出自日本一方籌劃東亞大陸的國策。對於日本來說,這是積久之後得以一逞,而由此攪動中國和東亞,卻使本來以朝貢制度和宗藩關繫相維持的國家之間的古老秩序因之而承受深度衝擊,並在朝鮮被戳開了一個窟窿。隨之是戮開的窟窿便會成為一種樣式。6年後美國繼日本與朝鮮立約通商,雖然這個過程始終都是在中國政府的主持下實現的,而議約的美國使節薛斐爾(Shufeldt, Robert Wilson,Commodore)卻力拒將“朝鮮為中國屬邦”一款列入條約。同年,英國和德國依美國樣式與朝鮮立約,後數年間意大利與俄國又先後繼之。而朝鮮同中國的關繫則都成了被各國約議置之度外的東西。因此,每一個條約都像是在同日本作呼應。曾經深閉固拒的朝鮮沿著這些條約開始


    與列國交往,而後進入了朝鮮的外國人又會直接和間接地牽動這個國度裡的內政。


    朝日《江華條約》簽訂之後,中國對於朝鮮仍然以“政教禁令”一任其“自行專主”為立場。而日本則一旦進入便步步伸展,數年之間已能影響宮廷,在用事的大臣中形成一群親日派。而後有派遣學生留學日本,聘請日本軍官訓練新軍等等以日本法度變朝鮮“政教禁令”的事。但更多的朝鮮人歷經大院君十年排外之後猶在歷史慣性之中,他們並不喜歡日本法度。同時是親近日本的大臣大半因用事而貪瀆,因貪瀆而聚怨。所以當這些人親近日本的時候,又在把聚集於他們身上的怨恨帶到


    日本一面。於是日本伸展影響的過程一定又會成為伸展矛盾的過程,而影響和矛盾都始終同朝鮮的社會動蕩糾結在一起。至壬午年(1882),軍隊因長期積欠軍餉已久蓄不滿,又因別立新軍並厚此薄彼激生普遍的憤怒。這種自下而上的不滿和憤怒經罷政的大院君作自上而下的攛煽動員,遂使駐京城的舊軍一觸即發而群起兵變,從守軍變成了叛軍。之後,亂兵攻入王宮,襲擊日本使館,殺執政大臣並殺新軍裡的日本教官、日本翻譯等等,駐朝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倉惶出逃,僅以身免。另一


    個易服潛逃的是大院君痛惡的閔妃。論其因果屬連,顯然是這一場兵變在放手犯上作亂的同時,又在以凌厲的排拒回應鍥入的日本。但已經鍥入的日本是不肯接受排拒的,因此“壬午事變”發生之後,日本立即遣兵會同花房重入漢城與朝鮮政府交涉,並在國內下達召集令以準備戰爭。迨中國得報,朝旨以日本動兵為“其情尚難測度”,令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籌劃提調,“派水陸兩軍迅赴


    事機”。 隨後丁汝昌統帶的三艘軍艦和吳長慶督率的6 營淮軍奉命以平亂為名義到達朝鮮,並在很短的時間裡逮捕大院君而且鎮壓了變亂。同一個時間裡,已經開始的朝日交涉也在兵變平息之後以《濟物浦條約》和朝日《修好條規續約》作了結。其要目是朝鮮懲兇、賠款、道歉、允日本駐兵保衛使館等等。於是在日本的使節進入朝鮮之後,日本的武裝也進入了朝鮮。


    “壬午事變”從開始至結束不到兩個月,但中國因日本出兵而深深地卷入了其間,這個過程不待韓王吁請,因此這個過程從一開始也打破了“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該國自主,中國從不與聞”的舊軌。就其起因和來路而言,這是中國人對日本攪動東亞的一種被動回應,然而舊軌一經打破便已另成一派格局,中國變,朝鮮亦變,遂使中國和朝鮮都無法再回到以“事大字小”維持長久相安的那種傳統的宗藩關繫裡了。因此,在朝鮮與日本簽訂《濟物浦條約》之後兩個月,中國同朝鮮立“商民水


    陸貿易章程”,以明定朝鮮“久列藩封”,並定中國派總辦朝鮮各口商務委員 等等。這一“章程”為維護宗藩關繫而不得不把近代條約關繫引入了原本的朝貢制度之中,與此相表裡的,則是中國由“曾無干預內政”變作不得不干預內政。這個過程曾使平亂的三千淮軍為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濟物浦條約》所牽,就此長駐朝鮮,意在以自己的存在來平衡和制約已經進入了漢城的日本軍隊;並在同一個目的下撥贈槍炮,由主持淮軍營務的袁世凱為朝鮮練兵,隨後是日本化的新軍之外又出現了數量更多的中國化的新軍。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北洋大臣為朝鮮指聘曾在中國海關作雇員,並曾任德國駐天津副領事的穆麟德(Mollendor_,Paul Geory von )管理海關,兼辦外交。彼雖西人,但以淵源而論則顯然屬於中國一面。在朝鮮“久列藩封”的歷史裡,像這樣由中國人直接地深入到其軍政和內政之中的事是從來沒有過的。而時當日本已在朝鮮著力經營之日,中國人的這種為堵擋日本而作的直接深入,又注定會同日本的伸展之勢正面相撞於壬午之後的朝鮮。當“征韓論”初起之際,日本軍界和政界的意中已


    是把朝鮮當成了“防備強俄之屏藩”。然則日本經營朝鮮,要的是朝鮮的日本化。但時逢中國的直接深入成為一種直接的堵擋,遂使其不能不為營造日本的“屏藩”而先斷中國的“藩封”,從而使力倡“征韓”的日本奇異地成了向韓人鼓煽“獨立”的出格熱心者。這個過程曾使受鼓煽的韓人自成一群,立“開化黨”為名目;並因得到日本政府的財力接濟而富有活力。於是原本形成於中日之間的頡頏,因之而引入了這些進出宮廷的朝鮮官員。而後是“獨立”和親日在那個時候的朝鮮成了難分難解的東西,同時是“獨立”和親日在那個時候的朝鮮都成了與中國對立的東西。至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起,而亞洲局勢為之一變。中國苦於為戰爭所牽制,日本則在鼓煽多時之後等來了一個可以動手的機會。其時位居參議的伊籐博文,以及繼花房義質之後任駐朝鮮公使的竹添進一


    郎尤著意於“煽動親日派發動內亂”,並發縱指使,調度韓人中的“開化黨”趁時舉事。由於這種來自日本官界的強力推動,並有“日本打手和(朝鮮)留日學生為骨干”,3 從日本販入的“獨立”和“開化”遂橫決而出,演為當年鼕季借朝鮮政府慶祝開辦郵政的宴會而突起放火殺人的一場政變,隨後導致兩天之內京城中和宮廷裡的天翻地覆。其間的高潮,是身為公使的竹添進一郎領日軍占據王宮而控馭韓王,助成了朝鮮政府中的親日派肆無忌憚地屠戮本屬同僚的親華一派。這種由日本人主導的“獨立”太過名實相悖,在其所到的地方不見“開化”隻見血污。而後暴力召來暴力。作為直接的回應和回擊,是中國駐軍應朝鮮大臣的請求進宮靖難,並在袁世凱的指揮下把日軍逼出了宮門。隨後,由血腥激生的憤怒化為民間騷亂,致日使出逃,使館被焚。三天之內,卷入其中的中國人、朝鮮人和日本人皆既死且傷。這一場動蕩距壬午兩年,以干支繫史事,遂稱作“甲申事變”。日本公使主導了朝鮮的政變,從而主導了牽動東亞三國的禍亂。在這個過程裡,中國、朝鮮和日本已是重重糾結而相互纏繞。但隨後日本政府收拾這場禍亂留下的一攤殘局,卻立意要把中國排除在外。因此,當外務卿井上馨自任主持交涉的全權大臣,在竹添公使出逃之後十五天到達朝鮮的時候,便以“無全權字樣”為理由,拒絕同奉旨赴韓查辦的中國大臣吳大澂“商議”,致使不肯“坐視不問”的吳大澂無從置問。


    由於把中國排除在外,井上馨與朝鮮的交涉便能夠“於此事原委概置不論”,而徑行“要約三端”:“令遣使赴日謝過”,並索“被害商民恤款”和“使館修築費”。不論“原委”,要害在於不論因果,不論因果,要害在於不論責任。於是“要約”下簽訂的朝日《漢城條約》遂成了無分


    曲直而專門以強弱定是非的東西。而當《漢城條約》使本為禍首的日本在“概置不論”中抹掉了責任之後,從長遠著眼和根本著眼,曾被有心排除在外的中國便成了交涉的對像。因此,次年年初伊籐博文以全權大臣名義來中國,在天津與李鴻章接連會談六次。伊籐要的是懲治中國統將,撫恤日本難民,以及中國撤回駐韓軍隊。雖說前兩項因其涉及“甲申事變”裡的是非之辨而致雙方龂龂相爭,並為李鴻章一拒再拒。但日本意中的重心所歸則尤其在撤兵,而對於中國一方來說,“撤兵一節”既是“兩國同撤”,比之懲治統將和撫恤日民於理猶少窒礙。且淮軍戍韓三年,已致“將士苦累嗟怨”,加上“朝城各國官商畢集,口舌繁多,日人又從中播弄,統將剛柔操縱,難盡合宜”,這個環境太過復雜,要找勝任的帶兵官已“得人實屬不易”。以事實而論,中國之孤軍遠駐本


    非得已。在由此形成的判斷裡,顯然是日軍若能“盡撤”,則防日的戍軍自可同時撤返。日本要求撤兵,而中國本來意不在長駐久戍。因此,折衝十五天之後產生的中日《天津會議專約》明定:一、兩國“盡數撤回”駐扎朝鮮之兵;二、兩國“均無派員”教練朝鮮軍隊;三、將來朝鮮若有變亂,兩國如須派兵,應先互相“行文知照”,事定撤回。當李鴻章與伊籐博文議撤兵的時候,已明白地看到了其間內伏的


    遠憂:


    日本久認朝鮮為自主之國,不欲中國干預。其所注意不在暫時之撤防,而在永久之輟戍。若彼此永不派兵駐韓,無事時固可相安,萬一倭人嗾朝叛華,或朝人內亂,或俄鄰有侵奪土地之事,中國即不復能過問。此又不可不熟思審處者也。


    因此,磋磨約章之際,他曾力為護持由宗藩關繫派生的中國對朝鮮“過問”兵事的義務和權力,主張“於第二條內添注若他國與朝鮮或有戰爭,或朝鮮有叛亂情事不在前條之例”。而伊籐峻拒之,並以中日對等的立場“亦另擬一條雲:中日兩國如經朝鮮請平內亂,各有派兵赴朝之權,惟彼此均應請示”。而李鴻章峻拒之。 雙方都不肯退讓,隨後相持遂成僵持。三天後朝旨到天津,說是“撤兵可允,永不派兵不可允”。若“萬不得已”可添敘:“兩國遇有朝鮮重大事變,各可派兵互相知照等語”。3朝廷為了保留中國的出兵權同時也給予 了日本出兵權,從而給了日本李鴻章所不肯給的東西。由此約定的“互相知照”,其實已使中國保留的出兵權成了一種受限制的權力和不完整的權力。而原本為中國人所固守的中韓關繫不同於日韓關繫的界線,則因之而被中國政府自己用條約的形式打破了。這些都會成為來日的後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