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周制與秦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馮天瑜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2304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230407
    作者:馮天瑜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4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為什麼關注制度?
    制度是人類在一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中自創的相對穩定、用以實行的規則、法令、禮俗和認知結構,通過傳統性、強制性(漸趨自覺)勢能,規範社會運作與走向,導致“路徑依賴”。制度的長短優劣及其改善之道,應當受到歷史的、批判性的特別關注。
    (2)周制、秦制的特殊性
    中國社會制度史歷程繁復錯綜,原始氏族社會約定俗成的習慣法且不深議,自跨入文明門檻,確立權位世襲的王朝政制以後,三千多年的社會制度,略分周制與秦制兩大繫統。
    宗法封建制行“王道”,成形於西周,變態於東周,傳世三千年;君主集權制醞釀於春秋戰國的列國之間,定格於秦代,行“霸道”,輔以“王道”,傳世兩千餘年。
    故中國制度史似可作這樣的縱向分類:“中國傳統社會”前期行周制,天子與貴族分權,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國人制衡,是一種間接的、相對柔性的君治制度。“中國傳統社會”後期行秦制(漢以降兼采周制),天理、貴戚、官僚、鄉治雖約束王權,但臣民終究歸附於皇帝威權之下。秦漢及以後列朝實現“王權支配社會”(中有跌宕起伏),至明清方全方位達到直接的、剛性的皇權專制。
    秦漢以降,由皇帝直轄的科層制官僚繫統取代分權貴族政治,日趨剛性化的皇權掌控社會,但柔性君權的周制並未消彌,或隱或顯地在朝廷乃至社會基層(村社)延綿推衍。兩漢以至明清,秦制呈顯性,周制呈隱性,而在觀念領域則陽儒陰法,周秦二制彼此頡頏又相互為用,綜合為一種“霸王道雜之”“儒表法裡”的漢制,鑄造了前近代中國的社會形態。
    (3)中國制度演變的兩次戰略性變革
    第一次大更革(周制演為秦制)發生於周秦之際,在生產力進步(牛耕、鐵制農具使用)、生產關繫演化(土地可以買賣的地主經濟取代土地占有是政治特權的領主經濟)推動下,世襲貴族式微,軍功新貴、參政士子崛起;“天子與貴族分權”的宗法封建制,演為“帝王通過朝廷命官統轄庶眾”“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君主集權制。
    秦漢以降兩千多年,政治經濟制度層面,秦制為顯、周制為隱;觀念文化層面情形似乎相反,“從周”的儒家為顯,“從秦”的法家為隱。周秦兩制彼此博弈,互動互滲,共構以地主經濟、王權政制為內核的中古—近古社會形態。

    (1)為什麼關注制度?


    制度是人類在一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中自創的相對穩定、用以實行的規則、法令、禮俗和認知結構,通過傳統性、強制性(漸趨自覺)勢能,規範社會運作與走向,導致“路徑依賴”。制度的長短優劣及其改善之道,應當受到歷史的、批判性的特別關注。


    (2)周制、秦制的特殊性


    中國社會制度史歷程繁復錯綜,原始氏族社會約定俗成的習慣法且不深議,自跨入文明門檻,確立權位世襲的王朝政制以後,三千多年的社會制度,略分周制與秦制兩大繫統。


    宗法封建制行“王道”,成形於西周,變態於東周,傳世三千年;君主集權制醞釀於春秋戰國的列國之間,定格於秦代,行“霸道”,輔以“王道”,傳世兩千餘年。


    故中國制度史似可作這樣的縱向分類:“中國傳統社會”前期行周制,天子與貴族分權,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國人制衡,是一種間接的、相對柔性的君治制度。“中國傳統社會”後期行秦制(漢以降兼采周制),天理、貴戚、官僚、鄉治雖約束王權,但臣民終究歸附於皇帝威權之下。秦漢及以後列朝實現“王權支配社會”(中有跌宕起伏),至明清方全方位達到直接的、剛性的皇權專制。


    秦漢以降,由皇帝直轄的科層制官僚繫統取代分權貴族政治,日趨剛性化的皇權掌控社會,但柔性君權的周制並未消彌,或隱或顯地在朝廷乃至社會基層(村社)延綿推衍。兩漢以至明清,秦制呈顯性,周制呈隱性,而在觀念領域則陽儒陰法,周秦二制彼此頡頏又相互為用,綜合為一種“霸王道雜之”“儒表法裡”的漢制,鑄造了前近代中國的社會形態。


    (3)中國制度演變的兩次戰略性變革


    第一次大更革(周制演為秦制)發生於周秦之際,在生產力進步(牛耕、鐵制農具使用)、生產關繫演化(土地可以買賣的地主經濟取代土地占有是政治特權的領主經濟)推動下,世襲貴族式微,軍功新貴、參政士子崛起;“天子與貴族分權”的宗法封建制,演為“帝王通過朝廷命官統轄庶眾”“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君主集權制。


    秦漢以降兩千多年,政治經濟制度層面,秦制為顯、周制為隱;觀念文化層面情形似乎相反,“從周”的儒家為顯,“從秦”的法家為隱。周秦兩制彼此博弈,互動互滲,共構以地主經濟、王權政制為內核的中古—近古社會形態。


    中國社會形態第二次大更革發生在清民之際。19世紀中葉以降,隨著工業文明降臨,西學東漸,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伴隨西制的楔入,中國固有的經濟—政治結構漸趨解體,發生社會形態的近代轉型,周秦二制綜彙而成的社會制度體繫是此一轉型的基點。


    近代制度(無論冠以多少名目)並非單憑某些政治家、思想家“設計”出來,而是在歷史演進、中外互動中漸次形成的,是在對周秦二制承繼與解構過程中得以重建的。故而清理並反思周制、秦制,須置之於文化生態演化的背景下進行,這是今人探討制度問題不可旁貸的一項“共業”。


    (4)托古改制、回到三代


    周秦之際,周制已然衰微,秦制勃興,但周制的影響力並未消失,它作為秦制的比較物,每每成為兩漢以降儒者修正現實制度弊端的參照繫。更有甚者,還試圖依古樣復原周制,西漢末年的王莽便是典型。秦漢以降列朝皆出現過統治危機,不斷有儒者吁求復興周制。繼王莽改制以後,又陸續有多起制度更革,其中著名者是“王安石變法”。


    “兩王”變制的共通之處在於:變革者皆托周制之古,作“仿周”設計,試圖克服現實的社會危機,結果卻適得其反,社會危機反而被激化。個中因由值得反思。


    (5)傳統制度文化的雙重性


    周制與秦制構成中國制度文化的傳統主體,而傳統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傳統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周制的宗法屬性、秦制的君主專權的獨斷性,皆給中國社會進步造成嚴重障礙;另一方面,傳統又源源不竭地提供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資源,是人們賴以前行的地基,三千年的周制、兩千年的秦制,經過改造、更新,滋養著今人今制,又約束著今人今制。制度前行,依憑對過往歷程的再認知及繼承間的改造,在揚棄中螺旋式上升,此即所謂“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內容簡介

    本書為馮天瑜先生遺作,綜合了馮先生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傳統制度和歷史研究的心得。本書題作“周制與秦制”,並不是狹義上“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歷時三千年的周制文化、歷時兩千年的秦制文化,雖有多種變態、解構,但一直沒有缺位於波瀾起伏的中國制度歷程。在中國制度文化進程中,“周制—秦制”是中國制度文化的一對基本範疇,切近歷史樞要。關於選擇周制或是秦制,歷代朝廷和士大夫都曾爭論不休,在秦初、漢初、唐代、明清之際,論戰尤其激烈。幾千年來的政制實踐中,呈現出二制起伏的現像,周制與秦制不斷轉變,代有輪替。不過,歷代帝王術的基旨中,則是霸、王道雜用,儒表法裡,陽儒陰法。該書對周制和秦制這兩大制度文化遺產的優劣做了簡要評述,主張摒棄周制和秦制的負面內容,鋻取其優秀可取之處,同時吸收外來制度文化的可取之處,為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服務。本書對中國傳統制度文化的梳理,對我們今天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兩個結合”指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馮天瑜,湖北紅安人,武漢大學資深教授、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中國史學會會長、湖北省地方志副總纂、“荊楚文庫”總編(之一)、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臺灣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明清思想史、地域文化史研究,創建了新時期中國文化史的研究範式和敘述框架,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史學科的主要領軍人物之一,其中國文化生態論、中國文化特典精神論、新民本論、歷史文化語義學等學說影響深遠。獨著和合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論》《張之洞評傳》典精神》《“千歲丸”上海行》《新語探源》《中國文化生成史》《“封建”考論》《中華文化史》《中國古文化的奧秘》《解構專制》《晚清經世實學》《辛亥武昌首義史》等,結集為《馮天瑜文存》20卷。

    目錄
    自序

    導言
    一、“制度”界說
    二、制度的結構性功能:“制度決定論”並不可取
    三、中國史學的制度考釋傳統
    四、制度生成機制比較(甲):中與西
    五、制度生成機制比較(乙):中與日
    六、以“社會形態說”觀照制度史

    第一章周制來路
    一、古制分期
    二、“天下為公”的“大同”
    三、酋邦制與“堯舜禹”崇拜

    自序


     


    導言


    一、“制度”界說


    二、制度的結構性功能:“制度決定論”並不可取


    三、中國史學的制度考釋傳統


    四、制度生成機制比較(甲):中與西


    五、制度生成機制比較(乙):中與日


    六、以“社會形態說”觀照制度史


     


    第一章周制來路


    一、古制分期


    二、“天下為公”的“大同”


    三、酋邦制與“堯舜禹”崇拜


    四、夏制:“大人世及”的“小康”


    五、商制:“王神與共”·君治建構


    六、殷周因革(甲):“共主”進為“君主”


    七、殷周因革(乙):“神治”到“德治”,“先鬼重巫”到“人文化成”


    八、東周—兩漢:《三禮》等闡釋周制文本集成


     


    第二章宗法封建的分權周制


    一、天子與貴族共天下


    二、周制非“奴隸制”


    三、宗法


    四、封建


    五、井田


    六、禮樂


    七、原始民主遺存(甲):啟用出身微賤者


    八、原始民主遺存(乙):師保輔貳制、國人議政


    九、原始民主遺存(丙):鄉治、鄉校


    十、原始民主遺存(丁):采風、誹謗


     


    第三章儒家周制論


    一、“三代之治”:儒家制度論的文化原型


    二、孔子的制度保守主義


    三、孟子的有限君治論


    四、實施度最高的荀子尊周崇秦論


    五、古制供參酌而不可重復(甲):王莽改制—“復周”挽歌


    六、古制供參酌而不可重復(乙):王安石變法—托周改制,以秦制新法富國強兵


    [附] 墨、道、法諸家品評周制


     


    第四章周秦之際制度因革


    一、周制奠定君治基石


    二、周制式微


    三、後世承襲周制,“周”名被多朝沿用


    四、春秋更制:以鄭執政卿子產為例


    五、戰國:士的崛起·客卿當政


    六、列國變法


    七、君主掌控社會:從周制柔性間接式到秦制剛性直接式


    八、封建貴族政治轉向君主直轄的平民—官僚政治


    九、中國制度停滯性及其反證:殷周之變—周秦之變—清民之變


     


    第五章君主專權的大一統秦制


    一、王權絕對化


    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民族國家形成


    三、皇帝制度:“獨制於天下而無所制”  


    四、中央集權:三公九卿、中朝外朝


    五、變“世卿世祿制” 為“軍功爵制”“流官委任制”


    六、御史制:監察臣民


    七、郡縣制:君主實轄地方


    八、編戶齊民制:朝廷直掌平民


    九、地主經濟取代領主經濟


    十、“利出一孔”:君國獨控全部利益通道


    十一、工商官控與民營之辯:《鹽鐵論》管窺


    十二、皇權“臨民”·農民戰爭頻仍,造反而不變制


     


    第六章法家秦制論


    一、法家:秦制構思者、力行者


    二、《管子》:“富國強兵”“尊王攘夷”


    三、《商君書》:倡耕戰和強君國· 馭民五術


    四、《韓非子》:君主獨裁的法· 術· 勢


    五、強化“治民”,禁絕“民治”


    六、君本位—官本位


    七、四民社會· 重本抑末· 官商旋轉門


    八、制度成本趨高


    九、天朝上國:對外交際“厚往薄來”


    [附]“過秦”“頌秦”文獻


     


    第七章百代皆行漢政法


    一、“漢承秦制”“復古更化”


    二、皇權—相權博弈


    三、“馬上”“馬下”之辯:文治政府確立


    四、從察舉到科舉:官僚考選與“英雄入彀”


    五、秦制改良版—漢制的“專制性”程度估量


    六、形上之道(天理、民心)約束皇權


    七、政治實體(貴族、官僚)制衡皇權


    八、民間自治對皇權的稀釋,“民變”對皇權的威脅


    九、制衡皇權諸因素的有限性


    十、“霸王道雜之”“儒皮法骨”的漢制沿襲百代:對一個名言的修訂


     


    第八章周制文化與秦制文化


    一、周制文化(甲):“軸心時代&rdq典創制


    二、周制文化(乙):“道術為天下裂”與諸子爭鳴


    三、秦制及其改良版漢制的“文化一統”路徑:以法為教—黃老無為—獨尊儒術


    四、漢制文化:周秦互滲,外儒內法,濟之以道


    五、帝王“稱制臨決”,“治統”囊括“道統”:“石渠閣議”“白虎觀議”及“明祖排孟”


    六、學術集成與精神統制:以《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為例


     


    第九章近古—近代解構周秦二制


    一、秦制解構期


    二、明清之際:“新民本”論者贊頌“古之君”,譴責“今之君”


    三、“新民本”在康雍乾嘉隱而未彰,重新昭顯於清末民初


    四、道咸經世派申斥“一人為剛”的秦制


    五、“開眼看世界”哲人以近代民主比附周制


    六、早期改良派的“盛世危言”


    七、維新志士解構周秦二走向


    八、晚清革命派非秦,力闢君主專制,引入民主共和


    九、新文化運動清理重點轉向宗法禮教


    十、現代新儒家“復周”構想:以熊十力《論六經》為例


     


    結語周制、秦制、西制與制度現代轉進


    一、周制向秦制遞嬗及二者互滲


    二、周秦二制對制度近代轉型的奠基與阻礙


    三、秦制改良版—漢制是前近代制度的完成形態


    四、近代體用之辯中的周制、秦制與西制


    五、從“郡縣—鄉裡社會”到“單位社會”“後單位社會”:邁向“自由人聯合體”


     


    在線試讀
    自漢代迄於今,流行一種判斷:兩千年來中國制度一直傳襲秦制,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法”。此說自有道理,也大體符合歷史實際,但詳考之下,此說又並不盡然,頗有值得修訂、完善的空間。而這種修訂與完善,有益於準確把握中國制度史的沿革。
    反秦戰爭及隨後的楚漢之爭,勝利者劉邦在武人集團擁戴下建立漢朝,大體沿襲秦制,又借助周制的封建要素對秦的郡縣制加以調整,形成郡國並行制。“接秦之弊”的漢初,采納黃老無為學說,“伐亂禁暴”的黃老之書風行朝野,朝廷用此,意在“(省)苛事,節賦斂,毋奪民時”,讓社會休養生息,達成“治之安”。漢中葉又“復古更化”,形成“霸王道雜之”的“漢家規矩”。故漢制並非秦制原版翻造,而是以秦制為基干,由周秦二制綜會而成的改良版,如此漢制,成為此後兩千年王朝制度的主流。
    劉漢初立,即以《秦律》為範本,“約法省禁”,訂定《漢律》九章,實行三公九卿制,健全軍制,集中財權,此皆效法秦制,所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如明清之際顧炎武所言:“漢興以來,承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此即所謂“漢承秦制”,誠哉斯言!然如前述,漢代對秦制並沒有全單照收,而是有所選擇並加修正,去秦政之暴,又對秦的郡縣制與周的封建制試作綜會。故單以秦制框定漢制,失之偏頗。
    何曉明引述《劍橋中國秦漢史》,指出漢代政體“一直保持到了19世紀之末”。漢以下清朝多從漢制,《晉書》稱:“孫吳、劉蜀,多依漢制,雖復臨時命氏,而無忝舊章。”美籍日裔政治學者弗郎西斯·福山贊賞“偉大的漢朝制度”:“漢朝時期湧現出的中央政府,在秦朝的獨裁集權與周朝的親戚制度之間,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它日愈合理化和建制化,一步步解決家族統治的地方勢力。……根據馬克斯·韋伯的經典定義,現代官僚機構的特征包括:因功能而分的官職需要有明確的專長、在界定清晰的等級制度中設立各種官職、官員不得有獨立的政治基礎、官員必須遵守等級制度中的嚴格紀律、薪俸官職隻是謀生的職業。”而對照上述要求,“西漢的中國政府幾乎符合現代官僚機構的全部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現代官僚機構在憲政繫統中方能發揮現代性功能,而秦制改良版漢制的官僚機構是君主專制的派生物,不可能發揮現代性功能。
    如果說福山將漢制作現代化詮釋,是一種非歷史主義的解說,並不可取,但稱漢朝的中央政府“在秦朝的獨裁集權與周朝的親戚制度之間,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則是恰當的評說。這種平衡周秦的漢制對以後諸朝有深廣影響。在政治管理方面,漢代的郡國並行制、刺史制、察舉制、編戶齊民制皆傳世久遠;經濟方面,漢代的平糶法、鹽鐵專營、貨幣制長期為列朝采用;文化方面的獨尊儒術又兼采諸學,更為兩千年所實行。漢代的“霸王道雜之”“重本抑末”成為以“大一統”為目標的列朝通行之法。

    自漢代迄於今,流行一種判斷:兩千年來中國制度一直傳襲秦制,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法”。此說自有道理,也大體符合歷史實際,但詳考之下,此說又並不盡然,頗有值得修訂、完善的空間。而這種修訂與完善,有益於準確把握中國制度史的沿革。


    反秦戰爭及隨後的楚漢之爭,勝利者劉邦在武人集團擁戴下建立漢朝,大體沿襲秦制,又借助周制的封建要素對秦的郡縣制加以調整,形成郡國並行制。“接秦之弊”的漢初,采納黃老無為學說,“伐亂禁暴”的黃老之書風行朝野,朝廷用此,意在“(省)苛事,節賦斂,毋奪民時”,讓社會休養生息,達成“治之安”。漢中葉又“復古更化”,形成“霸王道雜之”的“漢家規矩”。故漢制並非秦制原版翻造,而是以秦制為基干,由周秦二制綜會而成的改良版,如此漢制,成為此後兩千年王朝制度的主流。


    劉漢初立,即以《秦律》為範本,“約法省禁”,訂定《漢律》九章,實行三公九卿制,健全軍制,集中財權,此皆效法秦制,所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如明清之際顧炎武所言:“漢興以來,承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此即所謂“漢承秦制”,誠哉斯言!然如前述,漢代對秦制並沒有全單照收,而是有所選擇並加修正,去秦政之暴,又對秦的郡縣制與周的封建制試作綜會。故單以秦制框定漢制,失之偏頗。


    何曉明引述《劍橋中國秦漢史》,指出漢代政體“一直保持到了19世紀之末”。漢以下清朝多從漢制,《晉書》稱:“孫吳、劉蜀,多依漢制,雖復臨時命氏,而無忝舊章。”美籍日裔政治學者弗郎西斯·福山贊賞“偉大的漢朝制度”:“漢朝時期湧現出的中央政府,在秦朝的獨裁集權與周朝的親戚制度之間,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它日愈合理化和建制化,一步步解決家族統治的地方勢力。……根據馬克斯·韋伯的經典定義,現代官僚機構的特征包括:因功能而分的官職需要有明確的專長、在界定清晰的等級制度中設立各種官職、官員不得有獨立的政治基礎、官員必須遵守等級制度中的嚴格紀律、薪俸官職隻是謀生的職業。”而對照上述要求,“西漢的中國政府幾乎符合現代官僚機構的全部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現代官僚機構在憲政繫統中方能發揮現代性功能,而秦制改良版漢制的官僚機構是君主專制的派生物,不可能發揮現代性功能。


    如果說福山將漢制作現代化詮釋,是一種非歷史主義的解說,並不可取,但稱漢朝的中央政府“在秦朝的獨裁集權與周朝的親戚制度之間,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則是恰當的評說。這種平衡周秦的漢制對以後諸朝有深廣影響。在政治管理方面,漢代的郡國並行制、刺史制、察舉制、編戶齊民制皆傳世久遠;經濟方面,漢代的平糶法、鹽鐵專營、貨幣制長期為列朝采用;文化方面的獨尊儒術又兼采諸學,更為兩千年所實行。漢代的“霸王道雜之”“重本抑末”成為以“大一統”為目標的列朝通行之法。


    以下著重討論漢代的郡國制、復古更化,以及少數民族統治者所建制度,說明“漢承秦制”的實存,同時漢制又並未限抑於秦制,而是既因且革。兩漢以下制度,正是這種改良版的秦制—漢制的演繹舞臺,而並非秦制的原版照搬。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