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北水利史研究:開發與環境(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潘春輝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地方史志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4900839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9008391
    叢書名: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

    作者:潘春輝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4月 


        
        
    "

    編輯推薦


    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研究文庫·《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



    1.絲綢之路研究:交通與文化



    2.歐亞文明研究:歷史與交流



    3.中東與中亞研究:交往與互惠



    4.敦煌吐魯番研究:文獻與文明



    5.漢晉簡牘研究:文書與行政



    6.汗血寶馬研究:西極與中土



    7.西北邊疆民族研究:政策與法律



    8.西北水利史研究:開發與環境



    9.近現代西北社會研究:發展與變革



    10.甘肅華夏文明研究:起源與傳承



    11.甘肅世界文化遺產研究:保護與利用



    12.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民俗與藝術





     
    內容簡介


    該書是《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其中一本,主要闡述了古代水利在西北經濟開發全過程中的發展歷程。自古以來,西北地區非常重視水利建設,興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為農業灌溉事業提供了保障。同時,伴隨著農田水利事業的開發,一繫列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這又反過來影響著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全書集中討論了歷史時期西北的水利和環境變遷問題。


    作者簡介
    潘春輝,女,漢族,1977年生,山東即墨人。歷史學博士,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西北歷史地理的教學與研究,近年來致力於河西走廊水利社會史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至民國時期甘寧青地區農村用水與基層社會治理研究”、*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水資源安全與西北基層社會控制——以清代河西走廊為中心”等。



    目錄
    章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總論 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三個高峰
    一、漢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高峰的出現
    二、唐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新高峰
    三、明清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歷史性突破
    第二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技術
    一、引流灌溉技術
    二、壩堰池塘修造技術
    三、水車和井灌技術
    第三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類型投資者與基本經驗
    一、古代西北農業和水利開發的兩種類型
    二、反差巨大的投資者——以清朝為例
    三、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明清時期寧夏平原水利建設
    時期寧夏平原的水利建設章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總論


    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三個高峰



    一、漢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高峰的出現



    二、唐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新高峰



    三、明清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歷史性突破



    第二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技術



    一、引流灌溉技術



    二、壩堰池塘修造技術



    三、水車和井灌技術



    第三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類型投資者與基本經驗



    一、古代西北農業和水利開發的兩種類型



    二、反差巨大的投資者——以清朝為例



    三、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明清時期寧夏平原水利建設



    時期寧夏平原的水利建設



    時期寧夏平原的水利建設



    時期寧夏平原的土地墾殖



    第二節 明代寧夏平原的水利建設



    一、水利管理機構與用水制度



    二、河渠的修浚



    三、水利工程技術



    第三節 清代寧夏平原的水利建設



    一、水利制度



    二、水利的興修與成就



    第三章 清代河西走廊水資源利用與社會治理



    節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資源條件及人文社會環境



    一、河西走廊的地理環境



    二、清代河西走廊人文社會環境



    三、水資源對河西走廊社會的意義



    第二節 清代河西走廊水資源建設及利用



    一、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工程



    二、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工程與屯田墾荒



    第三節 清代河西走廊的均水制度



    一、均水制度的嚴格性



    二、均水制度的靈活性



    第四節 清代河西走廊水事糾紛與社會治理



    一、水事糾紛與政府應對



    二、“水官”與基層社會治理



    第五節 水利開發、生態變遷與清代鎮番移民



    一、清代前期鎮番縣的人口移入



    二、清中後期鎮番縣的人口外移



    第六節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積弊



    一、水規不盡完善



    二、人為因素影響



    三、水利技術落後



    第四章 歷史時期河西走廊生態環境變遷



    節 歷史時期祁連山區林草植被的破壞與演變



    一、西漢大規模開發前祁連山林草植被狀況



    二、漢至北魏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三、唐至西夏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四、明清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第二節 歷史時期河西走廊綠洲邊緣荒漠植被的破壞



    一、漢代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二、唐至西夏時期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三、明清時期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第三節 鎖陽城遺址及其古墾區沙漠化



    一、鎖陽城遺址概況



    二、鎖陽城歷史沿革考證



    三、鎖陽城及其周圍墾區的沙漠化



    第四節 張掖“黑水國”古綠洲沙漠化



    一、南、北古城遺址



    二、其他遺跡



    三、張掖“黑水國”古綠洲沙漠化



    第五節 甘肅玉門花海比家灘古綠洲沙漠化



    一、玉門花海比家灘古綠洲概況



    二、玉門花海比家灘古綠洲上殘存的遺址、城址



    三、比家灘古城及其興衰沿革



    四、比家灘古綠洲沙漠化



    第五章 左宗棠對甘肅水利與生態環境的治理



    節 左宗棠與甘肅水利建設



    一、左宗棠對興辦甘肅水利的認識



    二、甘肅興辦水利的灌溉類型和興工方式



    三、涇河治理與開挖抹邦河



    四、水利建設的成績與評價



    第二節 甘肅生態環境的現狀及治理思路



    一、甘肅生態環境現狀



    二、甘肅生態環境治理的思路



    第三節 甘肅生態環境治理的措施



    一、植樹造林,改造環境



    二、開渠鑿井,改造農業環境



    三、推廣“區種法”,提倡精耕細作



    第四節 甘肅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效



    第五節 左公柳的生態與文化詮釋



    一、近人關於左公柳的記述



    二、晚清民國時期甘肅地方政府對左公柳的保護



    三、左公柳的傳說與詩話



    參考文獻



    後 記




    前言
    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是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科長期穩定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學術積澱深厚。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西北疆域演變與國家穩定、西北邊疆環境變遷、西北邊疆民族宗教問題、西北邊疆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充分利用便利的地域優勢,主動適應地方文化建設的需要,在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方面開展繫列學術科研活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一、編撰專題學術著作。以西北邊疆史地為主題的學術專著有五十多部,其中主要有:吳廷楨、郭厚安《河西開發史研究》,季成家等《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趙向群《五涼史探》,陳守忠《河隴史地考述》,侯丕勛、劉再聰《西北邊疆歷史地理概論》,李明清治理甘青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和實踐》,劉建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田澍《西北開發史研究》,田澍、何玉紅《西北邊疆社會研究》,田澍、何玉紅《西北邊疆管理模式演變與社會控制研究》,田澍、陳尚敏《西北史籍要目提要》,李並成《河西走廊歷史時期沙漠化研究》,李並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胡小鵬《西北民族文獻與歷史研究》,李建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史》,尚季芳《民國時期甘肅毒品危害與禁毒研究》等。這些學術著作或以主題探討為主,或以資料彙集為主,內容繫統、全面,且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是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科長期穩定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學術積澱深厚。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西北疆域演變與國家穩定、西北邊疆環境變遷、西北邊疆民族宗教問題、西北邊疆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充分利用便利的地域優勢,主動適應地方文化建設的需要,在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方面開展繫列學術科研活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一、編撰專題學術著作。以西北邊疆史地為主題的學術專著有五十多部,其中主要有:吳廷楨、郭厚安《河西開發史研究》,季成家等《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趙向群《五涼史探》,陳守忠《河隴史地考述》,侯丕勛、劉再聰《西北邊疆歷史地理概論》,李明清治理甘青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和實踐》,劉建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田澍《西北開發史研究》,田澍、何玉紅《西北邊疆社會研究》,田澍、何玉紅《西北邊疆管理模式演變與社會控制研究》,田澍、陳尚敏《西北史籍要目提要》,李並成《河西走廊歷史時期沙漠化研究》,李並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胡小鵬《西北民族文獻與歷史研究》,李建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史》,尚季芳《民國時期甘肅毒品危害與禁毒研究》等。這些學術著作或以主題探討為主,或以資料彙集為主,內容繫統、全面,且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以西北邊疆史地為主題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八十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王三北《中國歷代西北開發思維和蘇聯對外政策》,趙汝清《絲綢之路西段歷史研究》,李明清三代治理甘青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研究》,田澍《明清中央政府與蒙藏民族地區政治互動策略研究》和《十四到十六世紀明蒙關繫的走向研究》,劉再聰《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研究》和《唐朝“村”聚落形態與基層行政制度“西進化”歷程研究》,李並成《歷史時期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研究》,李曉英《近代甘寧青回族商人研究》,連菊霞《宗教信仰與族際通婚——以甘肅積石山縣保安族、回族與漢族的通婚為例》,尚季芳《近現代西北民族地區毒品問題與社會控制研究(1840—1960)》,胡小鵬《晚清至民國時期甘青藏區社會群體糾紛解決機制研究》,潘春輝《清至民國時期甘寧青地區農村用水與基層社會治理研究》,李建國《近代西北地區商貿經濟及對當地社會發展影響問題研究》,王新春《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與近代中國西北考古研究》,張嶸《我國社會現代化歷程中的少數民族發展研究》,劉清玄《天水麥積山石窟洞窟題記釋錄與研究》,張榮《哈薩克問題與清代西北邊疆安全》,李永平《甘肅新出土魏晉十六國文獻整理研究》等。這些項目圍繞與西北邊疆史地有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內容展開研討,主題集中,針對性強。



    三、召開繫列學術論壇。以西北邊疆史地為主題的學術會議有:“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討會”,“慶賀蔡美彪先生八十代民族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11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敦煌文化學術研討會”,“河洮岷歷史文化與甘肅民族史學術研討會”,“南梁精神與甘肅紅色文化高層論壇”,“甘肅歷史文化資源高層論壇”,“甘肅遠古文化與華夏文明高層論壇”,“中國古代史教學改革高層論壇”等。這些論壇吸納國內外知名專家就當今西部大開發、西北邊疆安全、西北民族地區社會穩定、西北生態保護、西北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等前沿課題展開集中研討,提供學術咨詢,具有較強的服務社會與政策咨詢功能。



    四、加強機構和學科建設。西北師範大學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歷史學科的發展。2010年5月,西北師範大學西北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獲批為甘肅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為國內專門從事西北邊疆史地研究的高水平科研平臺。目前,與西北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互為依托的科研平臺有中國史一級博士點、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甘肅文化發展研究院、甘肅省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互為依托的平臺之間相互推進,同步發展。2006年以來,《敦煌學教程》、《簡牘學教程》、《西北邊疆考古教程》、《西北少數民族史教程》等8部本科生繫列教材先後出版,在國內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教學方面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13年,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民族學四個學科同時獲批為省級重點學科,使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科建設得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五、重視持續發展。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圍繞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在《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和報紙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學術七百餘篇,不少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截止2009年,彙聚階段性成果的學術叢書《西北史研究叢書》十冊本後出齊。為了使西北邊疆史地研究能夠獲得進一步、持續性順利發展,《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應運而生。《西北邊疆史地研究叢書》的編撰,必將不斷深化西北邊疆史地研究的深度,拓展西北邊疆史地研究的學術視野。



    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也是必將得到持續發展的事業。

    在線試讀
    章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總論
    西北地區自古就是我國的一個干旱、半干旱區,無論歷史上氣候有多大的變化,水利灌溉始終是西北農業的命脈,這一點迄無變化。因此,古代不論誰在西北進行經濟開發,都必須從水利建設入手。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西北的經濟開發是從農業開始的,而西北的農業發展又離不開農田水利灌溉,水利作為農業的要素,貫串於西北經濟開發的全過程。以下主要從農田水利建設的高峰、農田水利建設的技術、農田水利開發的類型投資者與基本經驗等方面,對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做一個總括的論述。
    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三個高峰
    中國古代西北的農田水利開發,受制於兩個因素:一是國家的軍事活動,二是中央政府的投資力度。西北的軍事活動幾乎無代無之,歷代中央政府為了解決軍需供應問題,無不在西北設立屯田和開發水利資源,但由於不同時代國家的統一幅度、內部和諧程度不同,可用於投資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同等原因,遂使不同時代西北水利開發呈現出高低波動的曲線, 且在漢、唐、明清出現三個高峰期。
    西北地區以農田灌溉為主要目標的水利建設,遲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相當發達了。反映西周以來制度文化的《禮記》中有許多級次的水渠名稱,如《周禮·地官司徒》雲:“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這些遍布於京畿四周的遂、溝、洫、澮、川等渠道,一則用於排水,二則用於灌溉。《禮記·郊特牲》載,周代的“八蠟”之祭中,也包含祭水渠之神“水庸”。這都是當時有農田灌溉的明證。《史記》卷29《河渠書》中記載戰國秦早的水利建設稱,東周晚期,韓國怕秦的武裝進攻,欲疲其國力,使不能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遊說秦王。秦王被鄭國的水利說詞打動了,中間纔發覺有詐,但經過鄭國的辯解,秦國還是認可了他關於“渠成亦秦之利也”的說法,終於修成了“溉澤(一作‘舄’)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的鄭國渠,“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這條以鄭國名字命名的水渠,是見於記載的西北歷早確切可指的農灌用渠,它對後世農田水利事業的影響和鼓舞作用極其深遠。
    一、漢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高峰的出現 


    章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總論



    西北地區自古就是我國的一個干旱、半干旱區,無論歷史上氣候有多大的變化,水利灌溉始終是西北農業的命脈,這一點迄無變化。因此,古代不論誰在西北進行經濟開發,都必須從水利建設入手。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西北的經濟開發是從農業開始的,而西北的農業發展又離不開農田水利灌溉,水利作為農業的要素,貫串於西北經濟開發的全過程。以下主要從農田水利建設的高峰、農田水利建設的技術、農田水利開發的類型投資者與基本經驗等方面,對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做一個總括的論述。



    節  古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的三個高峰



    中國古代西北的農田水利開發,受制於兩個因素:一是國家的軍事活動,二是中央政府的投資力度。西北的軍事活動幾乎無代無之,歷代中央政府為了解決軍需供應問題,無不在西北設立屯田和開發水利資源,但由於不同時代國家的統一幅度、內部和諧程度不同,可用於投資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同等原因,遂使不同時代西北水利開發呈現出高低波動的曲線, 且在漢、唐、明清出現三個高峰期。



    西北地區以農田灌溉為主要目標的水利建設,遲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相當發達了。反映西周以來制度文化的《禮記》中有許多級次的水渠名稱,如《周禮·地官司徒》雲:“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這些遍布於京畿四周的遂、溝、洫、澮、川等渠道,一則用於排水,二則用於灌溉。《禮記·郊特牲》載,周代的“八蠟”之祭中,也包含祭水渠之神“水庸”。這都是當時有農田灌溉的明證。《史記》卷29《河渠書》中記載戰國秦早的水利建設稱,東周晚期,韓國怕秦的武裝進攻,欲疲其國力,使不能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遊說秦王。秦王被鄭國的水利說詞打動了,中間纔發覺有詐,但經過鄭國的辯解,秦國還是認可了他關於“渠成亦秦之利也”的說法,終於修成了“溉澤(一作‘舄’)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的鄭國渠,“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這條以鄭國名字命名的水渠,是見於記載的西北歷早確切可指的農灌用渠,它對後世農田水利事業的影響和鼓舞作用極其深遠。



    一、漢代西北農田水利建設高峰的出現



    兩漢西北的水利,除關中的鄭國渠仍在沿用外,漢初漢中地區還修建了山河堰,據說它是漢相國蕭何、曹參創築的。“其下鱗次諸堰,皆源於此。”① 陝西褒城縣的“流珠堰勢若流珠,亦漢蕭何所築”② 。洋縣的“張良渠在縣東南二裡七女塜,有七女池,池東有明月池,狀如偃月,皆相通注,謂之張良渠,蓋良所開也”③ 。光時(前134—前129年),鄭當時為大農令,建議政府引渭穿渠,起長安,並南山下,至黃河三百餘裡,可灌“渠下民田萬餘頃”,朝廷悉發卒數萬人穿渠,三歲而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田矣”。其後莊熊羆又建議:臨晉(在今陝西大荔縣東)民願穿洛(即漆沮水)以溉重泉(在今陝西蒲城縣東南)以東萬餘頃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於是為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征(今陝西澄城縣西南)引洛水至商顏山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頹(下流——引者)以絕商顏,東至山嶺十餘裡間。井渠之生自此始”。此後“用事者爭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關中地區有■渠。④ 左內史鼎六年(前111年)奏請穿六輔渠,其後十六年,趙中大夫白公,又“奏穿涇水,注渭中,溉田四千餘頃。人得其饒而歌之”①。後人稱之為白渠。盩厔有靈軹渠,又引堵水(一作諸川)。“皆穿渠為溉田,各萬餘頃。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勝言。”② 由於灌溉用水量大增,下遊河水大減,淤泥沉澱,河床升高,河堤容易潰決。王莽時,大司馬史長安張戎言:“今西方諸郡,以至京師東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毋復灌溉,則百川流行,水道自利,無溢決之害矣。”③ 張戎的意見固不可取,但我們從這裡不可以看到當時長安東西、黃河和渭河流域灌溉普遍發達的景像嗎?



    東漢時期,關中農渠多數仍在利用,且有新開渠的記載。如今高陵縣的樊惠渠,就是靈帝光和五年(182年)開的。原先,“其地衍隩,土氣辛螫,嘉谷不植,而涇水長流。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隱,乃立新渠,向之鹵田,化為甘壤”④ 。



    除關中外,寧夏、河西、隴西、西域等地在兩漢時期都有大的水利開發。如寧夏境內的“光祿渠”,據清人考證,是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四月,“遣光祿勛徐自為築五原塞列城,西北至盧胊,後遂名為光祿塞,則寧之光祿渠應屬自為所開浚”⑤ 。寧夏還有以“御史”“尚書”命名的渠道,據考也都是漢人所開。至於靈州傳為秦人所開的“秦渠”,漢時無疑還在使用。方志記載說:“秦渠在靈州,一曰秦家渠,相傳創始於秦,引黃河水南入渠口,設閘二空,曰秦閘。沿長一百五十裡,溉田一千三百頃零。”⑥ 東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年),尚書僕射虞詡奏復朔方西河上郡,乃使謁者郭璜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驛,“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內郡費歲一億計”⑦ 。



    河西酒泉郡福祿縣的呼蠶水(今討來河)“出南羌中,東北至會水,入道羌谷”。張掖郡觻得縣(今甘肅張掖市)的千金渠,敦煌郡冥安縣的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① 。敦煌郡龍勒縣的氐置水(今黨河),“出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②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南陽人任延被任為武威太守,他針對河西少雨澤的特點,“置水官吏,修理溝渠”,在谷水(今石羊河流域)興修陂塘,灌溉農田,當地民眾“多蒙其利”。③



    青海漢時的水利建設,據載漢宣帝神爵時(前61—前58年),趙充國在湟中準備屯田,“繕鄉亭,浚溝渠”④ 。功雖不就,仍可以看到水利在當地農業中的重要性。隴右西部一帶,建武十一年(35年),隴西太守馬援組織金城民眾“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⑤ 。這件事在《水經注》卷2《河水》中說得更清楚:“昔馬援為隴西太守六年,為狄道開渠,引水種粳稻而郡中樂業。”



    漢簡中有關修建水利的記載相當多,下舉幾例:永平七年(64年)正月,“春秋治渠各一通”⑥ ;“……六月戊戌,延水水工白褒取……”⑦;“……發治渠卒……”⑧。



    漢朝政府在西域也興建了一些水利設施。據《水經注》卷2《河水》記載,西鳳中(前80—前75年),敦煌人索劢有纔略。刺史毛奕表行二師將軍,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樓蘭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河,“灌浸沃衍”。他率兵“大田三年,積粟百萬,威服外國”。漢宣年(前53年),西域烏孫國發生內亂,漢朝政府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通渠積谷,欲以討之”⑨ 。他“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轉谷”,“下流湧出在白龍堆東土山下”。?輥?輮?訛 這是兼顧運輸、灌溉兩方面的水利設施。



    以上說明,兩漢時期,不僅京都地區的水利建設蓬蓬勃勃,這是官民生產生活的需要;而且隨著國家控制區域的擴大、駐兵的增加,為了屯田積谷,解決軍糧,農田水利事業乃從關中核心區擴大到了河西四郡、湟中、寧夏以及西域部分地區,出現了西北開發史上個農田水利建設的高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