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上海圖鋻:蘇州河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1427-2068
    【優惠價】
    892-1293
    【作者】 《上海年鋻》編輯部,陸傑城市影像工作室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地方史志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ISBN】97875476193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619384
    作者:《上海年鋻》編輯部,陸傑城市影像工作室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文字部分主要是對吳淞江全域的概要性描述,從源起、流域變遷到治理,著重現代部分的闡述。保護和傳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脈,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善待歷史遺存。

     
    內容簡介

    黃浦江、蘇州河不僅是上海的“母親河”,也是這座城市最寶貴、最好的資源。從黑臭嚴重到水清岸綠,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發展,成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體現和典型示範。伴隨著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升級改造的完成,圍繞它的話題已成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謀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指征。本書特邀《上海年鋻》資深特約攝影作者、上海著名城市紀實攝影家陸傑先生,將其積累的萬餘張與蘇州河相關的攝影作品輔以記錄文字,集結出版,涵蓋20世紀80年代至今各時間段及吳淞江(上海段稱蘇州河)全流域。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城市記憶財富,作為反映上海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發揮存史資政的重要功效,用紀實之手段為讀者重新認識、思考蘇州河與上海這座城市的關繫提供較為權威的視角。

    作者簡介

    《上海年鋻》編輯部
    隸屬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每年出版《上海年鋻》和《上海年鋻(英文)》。《上海年鋻》是全面繫統反映上海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年度資料。 

    目錄

    開篇概述 . . . . . . . . . . . . . . .  0 0 1
    第一章 源遠流長· 從瓜涇口到白鶴鎮 . . .  0 1 6
    第二章 生態空間· 外環高速以西 . . . . . . 0 5 6
    第三章 濱水宜居· 外環高速至長壽路橋 .  . .  0 9 0
    第四章 煥新之城· 長壽路橋以東 . . . . . . . . 1 5 4
    拍攝手記 輪廓. . . . . . . . . . . . . . . . . . 2 6 9
    拍攝手記 特寫. . . . . . . . . . . . . . . . . . 2 7 7
    後 記

    前言
    在上海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中,蘇州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它貫穿了城市的發展歷史,也影響著普通市民的各種生活細節。關於蘇州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老一輩上海人對蘇州河的感情是復雜的。雜亂無序、環境堪憂,但又親密無間。夏日傍晚的異味與沿河碼頭邊瓜果的香甜,糅合出最獨特的市井記憶。新一代上海人對蘇州河的印的。歷史與現實、傳統與時尚,在碧波蕩漾中交相輝映。百年紅磚牆與網紅打卡點,組成最具親和力的生活秀帶。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裡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岸線的公共開放空間持續優化,產業能級得到逐步提升,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濱水空間管理更加高效,城市“項鏈”越串越長,濱水區域建設展現“新畫卷”,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方志、年鋻作為繫統記述地方經濟社會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
    作為市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有責任向全社會、全世界全面介紹我們生活的這
    座偉大城市,蘇州河的煥新巨變當然也在其中。
    方志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留存了海量的文字及圖文資源,這是一筆巨大的財

    在上海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中,蘇州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它貫穿了城市的發展歷史,也影響著普通市民的各種生活細節。關於蘇州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老一輩上海人對蘇州河的感情是復雜的。雜亂無序、環境堪憂,但又親密無間。夏日傍晚的異味與沿河碼頭邊瓜果的香甜,糅合出最獨特的市井記憶。新一代上海人對蘇州河的印的。歷史與現實、傳統與時尚,在碧波蕩漾中交相輝映。百年紅磚牆與網紅打卡點,組成最具親和力的生活秀帶。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裡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岸線的公共開放空間持續優化,產業能級得到逐步提升,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濱水空間管理更加高效,城市“項鏈”越串越長,濱水區域建設展現“新畫卷”,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方志、年鋻作為繫統記述地方經濟社會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
    作為市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有責任向全社會、全世界全面介紹我們生活的這
    座偉大城市,蘇州河的煥新巨變當然也在其中。
    方志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留存了海量的文字及圖文資源,這是一筆巨大的財
    富,有必要通過再梳理、再深入、再創作,將這些內容凝練形成更具影響力和傳播力
    的文化產品,賡續海派文脈,講好中國故事。
    《上海圖鋻:蘇州河》的編輯出版就是這樣一次有益的嘗試。全書近300 幅圖片
    及10 萬文字,努力用一種更平和的視角來呈現上海的這條母親河。“一邑之典章文物,
    皆繫於志”。方志、年鋻不僅是反映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社會實情的大部頭文獻,
    也可以是精準定位,契合時機的普及讀本。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將繼續宣傳普及上海
    地情知識、弘揚上海優秀傳統文化,用活用好海量的方志資源,創作更多貼近群眾日
    常生活、市民喜聞樂見的內容產品,讓蘇州河及更多的上海地標符號,通過方志視野,
    展現上海的人文情懷。

    在線試讀
    吳淞江發源於瓜涇口,這是現今絕大多數方志和史書中的表述。瓜涇口位於太湖東岸,其所在的蘇州市吳江區西部邊線從南至北瀕臨太湖,河港交織,大小湖泊星羅棋布。
    太湖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江蘇宜興溧水山地北麓荊溪的水流,以及蘇南浙西等周邊地區的眾多地表徑流注入,彙集成太湖。據1992年出版的《吳江縣志》記載:古時,太湖的下洩出水口在浪打穿(菀坪舊稱)至松陵(吳江舊稱)瓜涇口一帶,直到唐宋以後,出水口逐漸北移,以吳江長橋為明清間長橋淤淺,乃以瓜涇口為上源。一、瓜涇口與松陵
    查閱更早一些的文獻可知,古代太湖排洪的天然大川主要有“三江”,通指松江
    (吳淞江)、婁江、東江,但學界解釋不一。較為主流的提法認為,中有松江( 吳淞江),
    東南有東江,東北有婁江,最重要的是吳淞江。古代太湖湖尾與吳淞江江首渾然一
    體,是一片廣闊的水域。隋代便有“吳江、平望間是一片白水”之說。當時松陵鎮(今
    吳江區所在地)南、北、西皆為水鄉,前往蘇州幾無陸和五年(810),蘇州
    刺史王仲舒“堤松江為路”,也就是建了平望至蘇州的吳江塘路。後梁開平三年(909),
    吳越國王錢镠置吳江建縣時,松陵鎮以南“古吳淞江寬達五六十裡,風濤洶湧,漕
    運多敗舟”。
    北宋慶歷二年(1042),“蘇州通判李禹卿築長堤界松江太湖之間,橫截五六十裡,
    以益漕運”。慶歷八年(1048),“吳江知縣李問建垂虹橋又名長橋,橫跨吳淞江,東
    西千餘尺”。吳江塘路和垂虹橋的建成,使太湖往吳淞江的出水口改道於長橋下。明
    清時期,洞庭東山和蘇州西南山區間的“大缺口”逐漸淤塞,形成狹長淤淺的東太湖,
    長橋所在的吳淞江河道淤淺為兩線細流,吳江塘路東西兩側淤積成陸,逐步墾闢成田。
    吳淞江源頭遂從長橋北移至現瓜涇口,這就是通常所說的:“ 太湖水唯去瓜涇為速。”
    說到“垂虹橋”,可以說是吳江最知名的古跡之一,而它又與松陵密切相關。

    吳淞江發源於瓜涇口,這是現今絕大多數方志和史書中的表述。瓜涇口位於太湖東岸,其所在的蘇州市吳江區西部邊線從南至北瀕臨太湖,河港交織,大小湖泊星羅棋布。
    太湖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江蘇宜興溧水山地北麓荊溪的水流,以及蘇南浙西等周邊地區的眾多地表徑流注入,彙集成太湖。據1992年出版的《吳江縣志》記載:古時,太湖的下洩出水口在浪打穿(菀坪舊稱)至松陵(吳江舊稱)瓜涇口一帶,直到唐宋以後,出水口逐漸北移,以吳江長橋為明清間長橋淤淺,乃以瓜涇口為上源。一、瓜涇口與松陵
    查閱更早一些的文獻可知,古代太湖排洪的天然大川主要有“三江”,通指松江
    (吳淞江)、婁江、東江,但學界解釋不一。較為主流的提法認為,中有松江( 吳淞江),
    東南有東江,東北有婁江,最重要的是吳淞江。古代太湖湖尾與吳淞江江首渾然一
    體,是一片廣闊的水域。隋代便有“吳江、平望間是一片白水”之說。當時松陵鎮(今
    吳江區所在地)南、北、西皆為水鄉,前往蘇州幾無陸和五年(810),蘇州
    刺史王仲舒“堤松江為路”,也就是建了平望至蘇州的吳江塘路。後梁開平三年(909),
    吳越國王錢镠置吳江建縣時,松陵鎮以南“古吳淞江寬達五六十裡,風濤洶湧,漕
    運多敗舟”。
    北宋慶歷二年(1042),“蘇州通判李禹卿築長堤界松江太湖之間,橫截五六十裡,
    以益漕運”。慶歷八年(1048),“吳江知縣李問建垂虹橋又名長橋,橫跨吳淞江,東
    西千餘尺”。吳江塘路和垂虹橋的建成,使太湖往吳淞江的出水口改道於長橋下。明
    清時期,洞庭東山和蘇州西南山區間的“大缺口”逐漸淤塞,形成狹長淤淺的東太湖,
    長橋所在的吳淞江河道淤淺為兩線細流,吳江塘路東西兩側淤積成陸,逐步墾闢成田。
    吳淞江源頭遂從長橋北移至現瓜涇口,這就是通常所說的:“ 太湖水唯去瓜涇為速。”
    說到“垂虹橋”,可以說是吳江最知名的古跡之一,而它又與松陵密切相關。
    松陵鎮,位於吳江北部。自吳江建縣以後,松陵一直是代為州治)所在地,
    直至2005 年撤縣建市。2012 年,吳江撤市設區,成為蘇州市吳江區,松陵也就變
    成其下轄的一個街道。現今,吳江城區內隨處可見以“松陵”命名的各類地名。松陵之名,最早見於東漢趙曄所纂的《吳越春秋》,其中有“吳王大懼,夜遁。
    越王追奔攻吳,兵入於江陽松陵”之句。“江陽松陵”,即指吳淞江北岸今吳江縣地。
    陽,意為“水之北”,當時吳淞江連接太湖之處在現吳江區之南,因而得名。而使松
    陵名聞遐邇之句,當數後來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在《過垂虹》中所詠“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了。據清乾隆《吳江縣志》所記,松陵由來源自“地在吳淞江,比江頗高,有若丘陵耳”。三國吳赤烏年間(238至251),上大夫倪讓、將軍徐傑等在太湖東南青草灘上構築軍事要塞,松陵就在吳淞江源頭的水口要塞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唐代設鎮,屯駐軍隊。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吳越王錢镠置吳江縣年(911)在吳淞江源頭建南北兩城,有南津、北津之名。
    當時,寬闊的吳淞江橫亙在吳江南、北兩城之間,往來全靠渡船,風急浪大,事故時有發生。宋慶歷八年(1048),知縣李問和縣尉王庭堅勸捐得款用於建橋。於六月二十八日在東門外建成,全長200丈,用木料萬計,橋中央加闊建一座樓閣,匾曰“垂虹”,兩堍各建一亭均匾“利往”。橋左江(吳淞江)右湖(太湖),如長虹臥波,被譽為吳中絕景。此後木橋屢遭洪水泰定二年(1325),吳江州判官張顯祖請嘉興匠人姚行滿主持,用石料重建,長1300多尺,62孔,中有3大孔可通大船。明清時期,該橋又經歷多次戰火及洪水侵襲,但都得到修繕。咸豐十年(1860),在太平軍與清軍的激戰中,橋、亭均遭毀壞。同治五年(1866),知縣瀋錫華捐俸修橋、重建垂虹亭。吳縣馮桂芬作《重建垂虹亭記》,其中提到,垂虹橋所在地已不是當年臨太湖枕吳淞江的景觀,蒿蘆擁塞漸成平陸之狀始於明中葉。民國時期,垂虹橋又得到部分修繕,但已無當年之氣勢。
    1957年8月,垂虹橋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存47孔。1967年西首大孔及鄰近橋孔倒塌。之後,橋石陸續被拆走,隻剩下被掩埋在土中東西兩端。1985年,吳江縣糧食局施工建房挖出西端遺跡8孔半,進行復原性大修,建垂虹橋遺址公園,1986年7月列為吳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吳江市政府撥款修東端遺存,與周邊新建華嚴塔、計成紀念館等組成“垂虹景區”,勒石作記,立於東端橋頭和橋側。2006年6月,垂虹橋遺址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