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五陵原環境變遷與西漢陵寢文化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地理
    【市場價】
    356-516
    【優惠價】
    223-323
    【作者】 梁安和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地理  傳統史地著述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857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85748

    作者:梁安和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

    編輯推薦
    陵墓,研究,中國,西漢時代 
    內容簡介
    《五陵原環境變遷與西漢陵寢文化研究》利用文獻資料、考古資料及實踐調查資料等,重點關注五陵原自然環境變遷、五陵原社會環境變遷、西漢陵寢文化、五陵原歷史地位、五陵原文物保護五個方面。《五陵原環境變遷與西漢陵寢文化研究》對五陵原環境變遷及兩漢陵寢文化的研究,能夠促進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涉及五陵原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問題的研究,能夠對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及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參考作用。
    目錄
    目錄
    序言 i
    **章 五陵原自然環境變遷 1
    **節 五陵原地質地貌及水土流失 1
    第二節 五陵原水資源及水文狀況 9
    第三節 五陵原氣像氣候演變 20
    第四節 五陵原植被狀況 30
    第二章 五陵原社會環境變遷 44
    **節 五陵原地區的農業 44
    第二節 五陵原歷史時期的手工業 54
    第三節 五陵原地區的商業 66
    第四節 五陵原地區的交通 79
    第三章 五陵原西漢陵寢文化89
    **節 五陵原範圍考辨 89目錄

    序言 i

    **章 五陵原自然環境變遷 1

    **節 五陵原地質地貌及水土流失 1

    第二節 五陵原水資源及水文狀況 9

    第三節 五陵原氣像氣候演變 20

    第四節 五陵原植被狀況 30

    第二章 五陵原社會環境變遷 44

    **節 五陵原地區的農業 44

    第二節 五陵原歷史時期的手工業 54

    第三節 五陵原地區的商業 66

    第四節 五陵原地區的交通 79

    第三章 五陵原西漢陵寢文化89

    **節 五陵原範圍考辨 89

    第二節 西漢帝陵的修建 97

    第三節 西漢帝陵昭穆制度 123

    第四節 西漢帝陵陵邑制度 133

    第五節 西漢帝陵陵廟與廟制研究 148

    第四章 五陵原陵邑居民生活及其歷史地位 165

    **節 五陵邑居民生活 165

    第二節 五陵原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179

    第三節 五陵原在中國古代城市史上的地位 192

    第五章 五陵原文物保護 196

    **節 從全國文物破壞情況談文物保護與利用問題 196

    第二節 五陵原的文物保護與利用 203

    第三節 關於制定文物古跡保護利用規劃問題 211

    第四節 五陵原開發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215

    後記 219
    前言
    序言
    媒體評論
    評論
    在線試讀
    **章 五陵原自然環境變遷
    **節 五陵原地質地貌及水土流失
    五陵原位於咸陽市區北部,地跨咸陽市的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涇陽縣及西安市高陵區的部分地區。西起興平市南位鎮,東至涇陽縣高莊鎮,北至咸陽市區北界,南到渭水北岸,其中,景帝陽陵的陵邑和部分陪葬墓分布在西安市高陵區涇渭街道一帶,面積約500平方千米,涉及的自然村莊約300多個,人口近百萬。五陵原西部地區,海撥從390米到480米左右,由於原面比較平坦,坡度不大,南部與渭河一、二級階地結合的陡坎落差隻有數米,加上渭河北移距離較小,北部通過陡坎與北山接合,所以,水土流失現像不是十分突出。
    東部地區,主要指位於渭城區以及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的部分區域,海撥378-510米左右,這一帶由於渭水北移距離較大,據學者研究北移距離達4100米左右①,二級階地與黃土臺原的接合部陡坎達20米左右,落差較大,再加上人為的開發使用,所以,東部地區的水土流失現像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原面北部常常出現崩塌現像,南部原面出現較多的衝溝,這些現像,對於五陵原地區的文物保護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嚴重安全隱患,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並提出相應的保護和治理措施,防患於未然。
    五陵原東部地區的地貌特點非常明顯,其中包括河漫灘、一級階地、二級階地和黃土臺原,地勢呈階梯狀從渭河河床向兩側抬升。這裡渭河河道比較寬淺,多心灘、邊灘,枯水期河床寬300-500米,洪水期可達千米左右,河面高程約370米。河漫灘寬度2-6 千米,高出河床1-3米,北岸較狹窄,南岸較寬闊。目前,河漫灘較高位置已被農民耕種,受洪水威脅較小。這裡的組成物質,上部為細粉沙夾薄層亞黏土,下部為沙、沙粒為主,夾亞沙土、亞黏土,屬全新統晚期衝擊物。一級階地渭河南岸較寬,2-8千米,北岸受渭河北移影響,寬度較小,在窯店一帶約2千米,階地高出河床7 9米,高出河漫灘2—6米,地形平坦,組成物質為全新統早中期衝擊物,以粗沙、中沙夾黏土及亞黏土為主,一級階地形成的時間約為春秋時期①。
    二級階地在渭河北岸,呈條帶狀分布,海撥400-410米,高出河床30-40米,高出一級階地20-30米,階地前緣有15-20米的陡坎,階地寬約650-800米左右,從北向南向渭河傾斜,地面坡度12度。二級階地上部為上更新統馬蘭黃土,下部為中下更新統細沙粉質黏土,形成於晚更新世末期②。**章 五陵原自然環境變遷

    **節 五陵原地質地貌及水土流失

    五陵原位於咸陽市區北部,地跨咸陽市的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涇陽縣及西安市高陵區的部分地區。西起興平市南位鎮,東至涇陽縣高莊鎮,北至咸陽市區北界,南到渭水北岸,其中,景帝陽陵的陵邑和部分陪葬墓分布在西安市高陵區涇渭街道一帶,面積約500平方千米,涉及的自然村莊約300多個,人口近百萬。五陵原西部地區,海撥從390米到480米左右,由於原面比較平坦,坡度不大,南部與渭河一、二級階地結合的陡坎落差隻有數米,加上渭河北移距離較小,北部通過陡坎與北山接合,所以,水土流失現像不是十分突出。

    東部地區,主要指位於渭城區以及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的部分區域,海撥378-510米左右,這一帶由於渭水北移距離較大,據學者研究北移距離達4100米左右①,二級階地與黃土臺原的接合部陡坎達20米左右,落差較大,再加上人為的開發使用,所以,東部地區的水土流失現像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原面北部常常出現崩塌現像,南部原面出現較多的衝溝,這些現像,對於五陵原地區的文物保護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嚴重安全隱患,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並提出相應的保護和治理措施,防患於未然。

    五陵原東部地區的地貌特點非常明顯,其中包括河漫灘、一級階地、二級階地和黃土臺原,地勢呈階梯狀從渭河河床向兩側抬升。這裡渭河河道比較寬淺,多心灘、邊灘,枯水期河床寬300-500米,洪水期可達千米左右,河面高程約370米。河漫灘寬度2-6 千米,高出河床1-3米,北岸較狹窄,南岸較寬闊。目前,河漫灘較高位置已被農民耕種,受洪水威脅較小。這裡的組成物質,上部為細粉沙夾薄層亞黏土,下部為沙、沙粒為主,夾亞沙土、亞黏土,屬全新統晚期衝擊物。一級階地渭河南岸較寬,2-8千米,北岸受渭河北移影響,寬度較小,在窯店一帶約2千米,階地高出河床7 9米,高出河漫灘2—6米,地形平坦,組成物質為全新統早中期衝擊物,以粗沙、中沙夾黏土及亞黏土為主,一級階地形成的時間約為春秋時期①。

    二級階地在渭河北岸,呈條帶狀分布,海撥400-410米,高出河床30-40米,高出一級階地20-30米,階地前緣有15-20米的陡坎,階地寬約650-800米左右,從北向南向渭河傾斜,地面坡度12度。二級階地上部為上更新統馬蘭黃土,下部為中下更新統細沙粉質黏土,形成於晚更新世末期②。

    黃土臺原海撥440 460米左右,與二級階地後緣以高差30-35米的陡坎相連接,原面向東、向南傾斜,地表相對平坦,原邊分布有西漢時期皇帝陵墓,南東向西主要有景帝陽陵及王皇後陵、高祖劉邦長陵及呂後陵、漢惠帝安陵及張皇後陵、平帝康陵、哀帝帝渭陵等。五陵原(即文獻記載的咸陽原)就是介於渭河與涇河之間的黃土臺原,它“南臨渭水,北倚九峻”,歷史上也曾稱“畢陌”,“畢原”、“畢郢原”、“咸陽原”、“咸陽北坂”③,等等。西漢時期,因為原上埋有西漢九位皇帝,其中茂陵、平陵、安陵、長陵、陽陵五座帝陵設有陵邑,建立縣治,供奉祭祀歷代祖先,所以,咸陽原也稱五陵原。

    五陵原的中心區域就是渭河的二級階地和黃土臺原,是帝陵、皇後陵、各種禮制建築如陵同、寢殿、便殿等,文臣武將的陪葬墓,各種陪葬坑等中心分布區域。當地人習慣上將二級階地稱一道原,黃土臺原稱二道原,咸陽原或者五陵原就是黃土臺原和二級階地的統稱,或者說就是一道原和二道原的統稱。從歷史文化產生的歷史環境考慮,亦即考慮到五陵原上西漢帝陵及其陪葬墓、禮制建築等,五陵原東部南緣緣邊地形地貌白秦末以來發生了顯著變化,有自然變化,也有人為改變。主要表現為流水作用形成的衝溝發育和人為居住所引起的地貌變化。五陵原東部南邊地形呈階梯狀結構,原面徑流流向渭河,徑流流經一道原前緣陡坎時切開陡坎形成衝溝。從我們實際考查的情況看,從咸陽市區東邊的塔爾坡到涇渭交接的米家崖東西長約26千米,200米以上的衝溝就多達23條,比較長的有聶家溝、牛羊溝、賽家溝、劉家溝、兩溝、東溝、解家溝、毛王溝、後溝、四溝、任家溝等,其中渭河發電廠以東的任家溝達1000米,窯店以西的毛王溝長700米,這些衝溝原貌多呈V字形狀態,深度不等,一般為六七米,*深達10米左右,是涇表水隨原面在比較低凹的地方衝擊形成。歷史上由於外地移民進入咸陽,這些衝溝就成為移民**的定居地,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這些衝溝多為巷狀形,兩壁近於垂直,底部平坦,外寬內窄,兩壁是移民用於居住的窯洞。這些衝溝既是原面徑流的出口,也是五陵原東部地區連接南北原上原下交通的道路。

    從秦都咸陽宮殿遺址的考古情況分析,這些衝溝的發育是秦末以後逐步形成的。秦都咸陽的考古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截至目前,共發現宮殿建築基址27處,經考古發掘的主要有一、二、三號宮殿基址。這幾處遺址位於一道原原邊到二道原之間。一號遺址位於宮殿區北側牛羊溝原邊,被牛羊溝從中切斷,牛羊溝以東為平地,兩邊殘存長31米、寬6-13米、高6米的夯土臺基。二號建築基址位於一號遺址的西此,東西長127米,南北寬30-45米,三號建築基址位於一號遺址西南,東西35米,南北寬55米。另外,在這些宮殿遺址外圍,發現有宮牆遺跡,分布於窯店至紀家道一帶的原上和原下,呈長方形結構,宮牆內有牛羊溝、賽家溝,宮牆東邊被西溝衝毀。綜合以上情況分析判斷,我們認為,像牛羊溝、賽家溝、西溝等衝溝的發育成熟是秦王朝滅亡後逐步開始的。通過實地考查調研,賽家溝居民陳世清講,20世紀以來賽家溝溝頭仍向北延伸大約百米左右,用GPS定位儀測定的數據進行計算,1900-1975年,賽家溝延伸約85米,1975- 2002年,賽家溝延伸約15米,牛羊溝則在1975-2002年延伸約95米。

    我們在實地考查時發現,五陵原南緣邊坡地帶分布的村鎮比較密集,通過調查,從塔爾坡到米家崖一帶有村鎮16個,居住人口也比較密集,對窯店鎮、正陽鎮調查後知道,目前原邊居住的人口3萬-4萬人,十多個自然村,這些村莊沿原的邊坡分布在1000 1200米平臺上,村莊後緣是自然的黃土窯洞,較原面低9-12米,歷史時期,這裡的人們一直居住在窯洞裡,人們利用馬蘭黃土的直立性開挖窯洞,窯洞頂部距原面6米左右。

    歷史上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斬齊原邊陡坎為窯壁.並以此挖掘窯洞。同時,為了居住及生活方便,人們義存原的邊坡上開挖出平臺作為院子。由於澆地等原岡,過一時期,原來的窯面坍塌,難以繼續使用,人們則挖去原有窯洞,使窯面繼續向後延伸,形成新的窯洞,這樣不斷反復,五陵原邊不斷後退,這種因聚落發展引起的人為地貌演變,是五陵原東部南緣地貌演變的主要形式。窯店秦宮殿建築基址,由於這種原因,已經受到比較嚴重的威脅。未發掘的四號宮殿建築遺址距原面僅僅隻有1 0米,其他西漢帝陵如安陵等,以及陪葬墓或者禮制建築基址也受到這種威脅。說明這些村莊平臺的形成是秦都宮殿被毀滅之後的事情。秦代咸陽原邊坡的位置是在渭河一級階地後緣與村莊平臺交接的陡坎處。在梁村以東一級階地後緣沒有人類居住,也沒有居住的窯洞,也就沒有形成邊坡中的平臺。

    五陵原東部南緣邊坡地帶,20世紀以來,人口增長較快,據賽家溝老人陳世清講,20世紀初,賽家溝住戶17戶,人口僅有100人左右,目前有住戶170戶,人口已近千人之多。通過GPS定位儀在1:10000地形圖(1975年航測)上標繪的原邊坡線,發現1975-2002年的27年裡,原邊坡線仍在後退,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農村楚房熱,原邊邊坡後退有所加劇。隻有控制這一帶人口增長,防止新的居民點的出現,同時,原邊邊緣地帶減少耕種面積,種植樹術,防止澆灌過程中窯洞後壁的不斷坍塌,纔能有效控制五陵原南緣水土流失現像的加劇。

    五陵原東部北緣水土流失現像,主要表現為涇河下遊南岸臺原邊坡的滑坡造成的自然災害。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開始對這一地區滑坡現像產生的原因進行研究,認為與這裡的地質構造、地貌、水文以及人類生產活動有直接關繫。但缺乏對造成邊坡失衡和滑坡誘因的具體分析,所以我們對這裡進行了實地考查,對邊坡的穩定性、邊坡滑坡的誘因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以期對這一問題有一個全面了解,並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和辦法。

    涇河出涇陽縣張家山,就進入關中平原,涇河南岸是禮泉一咸陽原的東部區域,也是五陵原的東部地區,是典型的黃土臺原地區。這裡受涇河隱伏斷層的約束和北山新構造運動抬升的影響,河流不斷地侵蝕南岸,也就是五陵原東部北緣區域。涇河南岸階地表現為狹窄及斷續分布,階地海撥370-400米之間。魏村、山西莊等村的階地較寬處為1800-2200米,東邊的臨涇村、舒唐王村等處階地缺失,河床直接與臺原邊坡坡腳接觸。五陵原東部地區為關中平原中部典型的黃土臺原,原面比較平坦,海撥在410-480米,是寶雞峽引渭灌溉工程的*東端地區①。

    這一帶臺原與階地之問的臺原邊坡,高差約40-80米,坡度45-70度,是典型的黃土高陡邊坡。從高莊、徐家堡一帶的地層剖面可以看出,組成臺原邊坡的地質結構為晚、巾更新統黃土及古土壤。上部晚更新統黃土呈淺灰黃色,結構疏松,厚度約11米,為垂直節理發育,孔隙比為1.12,中部中上更新統黃土及古土壤,形成臺原邊坡的主體,厚度27米左右,土色呈灰黃淺棕紅色,質地比較純淨均一,結構較致密,孔隙比為0.81-0.86之問。古土壤層呈棕紅色,團塊狀結構,致密黏重,其中**、第四古土壤層較厚,約22.3米,第二、第三古土壤層較薄,為0.6-0.9米,孔隙比為0.71-1.06,邊坡下部坡腳由中下更新統黃土及古土壤層構成,徐家堡一段剖面高差較大,達到76米左有,坡腳露出第九古土壤層,高莊剖面高差較小,約41.2米,腳坡露出第五古土壤層。中下更新統黃土古土壤結構與中上更新統相似,但黃土粒度更細,膠結更好,也更黏重。其中昀第五古土壤層厚度達5.7米,底部有厚度1米以上的堅硬的鈣結核層②。

    歷史時期,五陵原北緣的涇河南岸及渭河北岸都曾發生過地質災害,但造成的損失情況缺乏明確的記載。如西周幽王二年,就有“三川震,岐山崩”的記載③,三川就是指涇、渭、洛三條河流,可能是地震引起的河岸崩塌帝、成帝時期也曾發生過涇河河岸崩塌的記載。如《漢書 帝本紀》帝建昭四年(前35)六月甲申,安陵岸崩,雍涇水,水逆流④。成帝河平四年(前25)三月壬申,長陵臨涇岸崩,雍涇水。我們通過實地考查了解到,從禮泉縣泔河口到涇陽縣米家崖約40千米,涇河南岸臺原邊坡出現滑坡有41處,從1980-2005年,發生滑坡16起,滑動土方877萬立方米,毀壞耕地113.33公畝⑤,造成31人死亡,27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1984年12月2日,高莊大堡子村滑坡,滑動土體100萬立方米,毀田16.3公頃,毀壞房屋159間,死亡20人,受傷20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陝兩省滑坡傷亡*慘重的滑坡事件①。

    通過對涇河下遊南岸臺原邊坡滑坡現像進行分析,滑坡現像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從現像分析,這些滑坡屬於黃土層內切層推移式滑坡,滑坡發生在原生黃土層內,滑坡體多呈牆狀整體下滑,滑動面橫切黃土層,滑坡後壁圍椅狀形態部典型,縱向上多呈直線形。從橫向看,後壁上陡下緩,上部坡度70度以上,高度11-13米,與晚更新統黃土層相當,新鮮後壁上滑動擦痕明顯。從古土壤層向下的滑坡後壁中部,坡度趨緩,為45 60度,高差30 50米,滑坡體從坡腳剪出,呈舌狀沿階地伸向涇河,長度數十米到300米不等,一般有23級臺階,臺階前部隆起,鼓脹裂隙發育,後部常有積水。滑坡的能量主要源於高差巨大的臺原邊坡所具有的勢能,滑坡體滑動呈推移式,土體滑動過程中,未發生劇烈的翻轉、滾動。滑坡體向前滑動時,破壞力極強,所過之處,大樹被折斷,甚至公路被推移數十米。

    第二,滑坡現像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從1980-200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滑坡具有周期性,從活跌期到穩定期約10年左右時間,其中活躍期一般3-4年,穩定期6-7年。比如,1981-1991年為一個周期,1981-1984年為活躍期,發生滑坡6起,1985-1991年為穩定期,發生滑坡1起。1992-20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