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地理
    【市場價】
    718-1041
    【優惠價】
    449-651
    【作者】 卞顯紅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學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694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4769404
    作者:卞顯紅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編輯推薦

    書首先對傳統村落的概念、特征、保護歷程及其與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關繫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現有可供參考的法規、文獻以及世界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經驗進行了整理概括;然後分析了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現狀、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提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總體目標與思路。 

     
    內容簡介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研究過程中,有教授、研究生、專職設計師等20多位相關人士參與調研、討論,並在意見征詢、評審過程中,金華市各級領導及相關專家提出了寶貴意見。本專著分為六篇,共三十六個章節,研究內容豐富,專著層次清晰,邏輯關繫縝密,研究創新價值和實踐運用價值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先後公布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本書對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對指導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期望本書的出版對推動我國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簡介

    卞顯紅,1974年生,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工商大學市場監督管理研究院研究員,杭州商大旅遊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杭州碧海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杭州雲帆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規劃、區域旅遊發展、傳統鎮村保護與管理等。已出版《長江三角洲城市旅遊空間一體化分析及其聯合發展戰略》、《城市旅遊空間分析及其發展透視》、《長江三角洲城市旅遊空間結構形成機制》、《江南憶 憶水鄉古鎮遊——江南水鄉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等專著,發表旅遊管理與旅遊規劃類學術論文120多篇,主持各類旅遊規劃設計項目100多項。
    王蘇潔,1979年生,碩士浙江工商大學講師,主要從事旅遊管理與旅遊規劃,已出版專著(合著)1部,主持和參與各類項目30多項。
    齊文權,1993年生,杭州商大旅遊規劃設計院、杭州碧海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杭州雲帆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高級旅遊規劃設計師,主持和主要參與各類旅遊規劃設計與研究項目30多項。

    目錄
    目錄
    章中國傳統村落概念、特征及保護歷程3
    一、傳統村落國內外相關概念演化歷程3
    二、中國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8
    一、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之間的關繫11
    二、傳統村落與其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區別13
    三、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15
    一、國際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16
    二、關於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18
    一、頒布法令,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26
    二、建立眾多的鄉村文化保護機構,制定繫列保護措施26
    三、進行鄉村旅遊開發,增強傳統鄉村的活力26
    四、保護優先的觀念27
    五、以利用推動村落的更好保護27

    目錄


    篇緒論2
    章中國傳統村落概念、特征及保護歷程3
    一、傳統村落國內外相關概念演化歷程3
    二、中國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8


    第二章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關繫分析11
    一、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之間的關繫11
    二、傳統村落與其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區別13
    三、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15


    第三章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現有可供參考的法規、文件16
    一、國際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16
    二、關於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18


    第四章世界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經驗26
    一、頒布法令,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26
    二、建立眾多的鄉村文化保護機構,制定繫列保護措施26
    三、進行鄉村旅遊開發,增強傳統鄉村的活力26
    四、保護優先的觀念27
    五、以利用推動村落的更好保護27
    六、合理利用,堅持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性28
    七、整體保護的觀念28
    八、傳統村落整體保護框架的構建29
    第五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現狀、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30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現狀30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35
    三、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問題原因分析47


    第六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目標與思路49
    一、傳統村落保護的基本觀念49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51
    三、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主要任務54
    四、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基本要求54
    五、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要素55
    六、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核心問題59
    七、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因素61
    第二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對像66
    第七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67


    第八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宗祠76


    第九章金華市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96


    第十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街巷111


    第十一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水繫、水塘保護126


    第十二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古樹名木保護136
    第三篇金華市傳統村落評價指標設置及分類、等級評價142
    第十三章金華市傳統村落評價指標體繫設置143
    一、指標設置143
    二、評價指標具體說明及分值設置145


    第十四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評價155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分值賦值155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分類、等級劃分161


    第十五章金華市傳統村落選址和格局評價166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選址和格局分值賦值166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選址和格局分類、等級劃分166


    第十六章金華市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價177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評價177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分類、
    等級劃分182


    第十七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措施及開發條件評價187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措施及開發條件分值賦值187
    二、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措施及開發條件分類、等級劃分187


    第十八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綜合評價205
    第四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方法與措施213
    第十九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方法與措施總綱215
    一、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措施215
    二、傳統村落保護應注意的問題216
    三、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原則217
    四、傳統村落的保護框架218
    五、傳統村落的利用思路222
    六、傳統村落保護的具體方法225
    七、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協調228
    八、當前對於傳統村落保護的趨勢231
    九、傳統村落的保護總體要求及相關誤區235
    第二十章金華市傳統村落自然環境和景觀(村落選址與山水格局)
    保護措施237
    一、自然生態地理保護237
    二、山水格局與傳統村落格局的保護243
    三、歷史文化風貌的保護254


    第二十一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與風貌保護措施265
    一、傳統建築與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原則265
    二、傳統村落整體風貌保護措施268
    三、傳統村落街巷風貌保護273
    四、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保護措施286
    五、傳統村落鄉土建築與新鄉土建築保護措施288
    六、傳統村落建築要素控制290
    七、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建築的有機更新294


    第二十二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保護措施297
    一、歷史環境要素保護措施297
    二、傳統村落文物古跡分區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298
    三、文物古跡保護措施298


    第二十三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形態保護措施300
    一、傳統村落形態分類300
    二、傳統村落形態保護300


    第二十四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日常生活、生活活動要素保護措施303
    一、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構成要素303
    二、傳統村落居民生活形態保護304
    三、傳統村落日常生活的環境保護305
    四、傳統村落日常生活質量的保護310
    五、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產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313
    六、處理好旅遊開發與傳統村落保護之間的關繫313


    第二十五章金華市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314
    一、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與特征314
    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316
    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317
    四、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318
    五、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320
    第五篇金華市傳統村落利用規劃324
    第二十六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利用現狀與產業基礎325
    一、旅遊開發狀況325
    二、產業基礎330
    三、旅遊交通現狀335


    第二十七章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成功實踐340
    一、“博物館式”保護與利用模式340
    二、旅遊利用式保護340
    三、重點街區及院落保護與利用模式341
    四、拼貼式保護341
    五、鄉村旅遊開發模式341
    六、農耕休閑體驗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343
    七、有機性與宜居性融合類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344
    八、街巷脈絡傳承——具有保存完好街巷類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344


    第二十八章公司治理型、政府主導型、集體自理型傳統村落旅遊
    開發利用模式345
    一、公司治理型傳統村落旅遊開發利用模式345
    二、政府主導型傳統村落旅遊開發利用模式348
    三、集體自理型傳統村落旅遊開發利用模式351


    第二十九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動力、模式與路徑362
    一、傳統村落利用的特殊性362
    二、傳統村落利用原則363
    三、按保護與利用主體劃分保護與利用類型364
    四、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利益相關者的職責371
    五、傳統村落保護與旅遊利用模式選擇372
    六、傳統村落多用途利用模式384


    第三十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建築的開發利用392
    一、歷史文化建築的開發利用392
    二、歷史文化建築資源的差異開發396


    第三十一章金華市傳統村落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398
    一、民俗文化的開發利用398
    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活化路徑400
    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路徑:傳承基地與傳承人402


    第三十二章金華市傳統村落生活體繫的開發利用432
    一、價值挖掘432
    二、價值轉化與產品開發432


    第三十三章金華市傳統村落傳統農業的開發利用434
    一、價值挖掘434
    二、價值轉化與產品開發435
    三、農業資源的差異開發437


    第三十四章婺文化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438
    一、金華婺文化的地位與價值438
    二、金華婺文化之民俗與生活439
    三、金華婺文化之婺商文化442
    四、金華婺文化之古建築文化444
    五、金華婺文化之手工技藝文化445
    六、金華婺文化之學術文化446
    第六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保障體繫450
    第三十五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主體451
    一、政府部門451
    二、社會組織457
    三、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主體類型:完全政府主導和社會力量介入462


    第三十六章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保障體繫471
    一、制度與法律保障體繫471
    二、建立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制度472
    三、構建傳統村落社會保障體繫476
    四、構建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協調、監督、驗收機制477
    五、構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實施效果評估體繫479
    六、傳統村落調查及資料建檔保障485
    七、構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技術與人纔保障490
    八、構建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社會環境和服務體繫493
    九、傳統村落保護管理措施及實施保障495
    十、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導則497


    參考文獻501

    前言
    一、主要研究內容
    篇:緒論。該篇首先對傳統村落的概念、特征、保護歷程及其與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關繫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現有可供參考的法規、文件以及世界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經驗進行了整理概括;再次分析了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現狀、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提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總體目標與思路。
    第二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對像。該篇主要對2018年以前的金華市傳統村落文物古跡,金華市傳統村落宗祠,金華市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街巷,金華市傳統村落水繫、水塘保護及金華市傳統村落古樹名木進行了全面、繫統的收集和整理。
    第三篇:金華市傳統村落評價指標設置及分類、等級評價。該篇首先設置了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各項評價指標體繫;其次依據該評價指標體繫對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築、選址和格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措施及開發條件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後對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進行了綜合評價。

    一、主要研究內容
    篇:緒論。該篇首先對傳統村落的概念、特征、保護歷程及其與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關繫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現有可供參考的法規、文件以及世界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經驗進行了整理概括;再次分析了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現狀、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提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總體目標與思路。
    第二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對像。該篇主要對2018年以前的金華市傳統村落文物古跡,金華市傳統村落宗祠,金華市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街巷,金華市傳統村落水繫、水塘保護及金華市傳統村落古樹名木進行了全面、繫統的收集和整理。
    第三篇:金華市傳統村落評價指標設置及分類、等級評價。該篇首先設置了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各項評價指標體繫;其次依據該評價指標體繫對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築、選址和格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措施及開發條件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後對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進行了綜合評價。
    第四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方法與措施。該篇首先提出了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措施、傳統村落保護應注意的問題、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原則、傳統村落的保護框架、傳統村落的利用思路、傳統村落保護的具體方法、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協調、當前對於傳統村落保護的趨勢、傳統村落的保護總體要求及相關誤區;其次從自然生態地理保護、山水格局與傳統村落格局的保護、歷史文化風貌的保護三個方面提出金華市傳統村落自然環境和景觀保護措施;再次從傳統建築與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原則、傳統村落整體風貌保護措施、傳統村落街巷風貌保護措施、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築保護措施、傳統村落鄉土建築與新鄉土建築保護措施、傳統村落建築要素控制、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築的有機更新等方面分析金華市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築與風貌保護措施;接著從歷史環境要素保護措施、傳統村落文物古跡分區保護,即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措施等方面分析金華市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保護措施;然後從傳統村落形態分類、傳統村落形態保護提出金華市傳統村落形態保護措施;之後從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構成要素、傳統村落居民生活形態保護、傳統村落日常生活的環境保護、傳統村落日常生活質量的保護、傳統村落日常生活產業的保護中分析金華市傳統村落日常生活、生活活動要素保護措施;後分析了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與特征、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第五篇:金華市傳統村落利用規劃。該篇首先分析了金華市傳統村落旅遊開發狀況、產業基礎與旅遊交通現狀;其次分析了八種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成功實踐的模式:“博物館式”的保護與利用、旅遊利用式保護、重點街區及院落保護與利用、拼貼式保護、鄉村旅遊開發、農耕休閑體驗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有機性與宜居性融合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街巷脈絡傳承——具有保存完好街巷類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再次從公司治理、政府主導、集體自理三個不同角度對傳統村落旅遊開發利用模式進行研究;之後分析了傳統村落利用的特殊性、傳統村落利用原則、按保護與利用主體劃分保護與利用類型、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利益相關者職責、傳統村落保護旅遊利用模式選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旅遊利用模式選擇——自然、人文資源及景區開發選擇、傳統村落多用途利用模式;然後對民俗文化的開發利用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活化路徑進行了分析,並對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路徑——傳承基地與傳承人進行了整理羅列;後對金華市傳統村落生活體繫、傳統農業的開發利用及婺文化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第六篇: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保障體繫。該篇首先分析了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作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主體的工作與職責,將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主體類型分為完全政府主導和社會力量介入並闡述其優缺點和對規劃實施的影響;其次在我國已有的制度與法律保障體繫的前提下提出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制度,構建傳統村落社會保障體繫,構建傳統村落保護協調、監督、驗收機制,構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實施效果評估體繫;再次在對傳統村落調查及資料建檔保障提出具體意見的基礎上構建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技術與人纔保障,構建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社會環境和服務體繫;後提出傳統村落保護管理措施與實施保障及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導則。
    二、相關說明
    本書是浙江省金華市旅遊局委托項目“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研究成果,是在借鋻大量政府部門的工作報告及傳統村落、古村落保護與旅遊開發研究成果等基礎上完成的。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本書中。由於參考文獻隻列出主要文獻,相當一部分借鋻的成果未能列出。在此,向所有相關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分工如下:
    (1)篇由卞顯紅、王蘇潔(浙江工商大學旅遊學院碩士、講師)完成。
    (2)第二篇由卞顯紅、齊文權(杭州碧海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旅遊規劃設計師)完成。 
    (3)第三篇至第六篇由卞顯紅完成。
    (4)參考文獻由卞顯紅、戴心倩(浙江工商大學旅遊學院碩士研究生)完成。
    本書的出版對推動我國傳統村落保護與旅遊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由於時間和水平的限制,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卞顯紅
    2018年10月

    在線試讀
    章中國傳統村落概念、特征
    及保護歷程一、傳統村落國內外相關概念演化歷程
    (一)國際相關概念演化歷程
    1《威尼斯憲章》中“歷史古跡”的概念
    在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憲章中,早出現村鎮保護相關概念的是1964年的《保護文物建築及歷史地段的國際憲章》,即《威尼斯憲章》,當中提到歷史古跡(Historic Monument)的概念。在該概念中,歷史古跡為“不僅包括單體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從中找出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其中的“鄉村環境”引發人們關注對古老村鎮的保護。
    2《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世界遺產”的概念
    1972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大會,與會各國代表鋻於各國在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方面的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考慮到某些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因而提出了“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概念,並由此產生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又稱“世界遺產公約”)。自此,有了“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這個涵蓋城市、鄉村各個保護層面的概念,而“世界遺產”則成為人類遺產的別。
    3《關於建築遺產的歐洲憲章》中“建築遺產”的概念
    1975年由歐洲理事會發起“歐洲建築遺產年”活動,其活動成果主要體現在當年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和《關於建築遺產的歐洲憲章》裡提出的“建築遺產”(Architectural Heritage)概念,即“不僅包含重要的紀念性建築,還包括那些位於古鎮和特色村落中的次要建築群及其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憲章中特意指出“盡管一些建築群體中沒有價值十分突出的範例,但其整體氛圍具有藝術特質,能夠將不同的時代和風格融合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這類建築群也應該得到保護”,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對農村地區和整體環境保護的關注。
    4《內羅畢建議》中“歷史地區”的概念

    章中國傳統村落概念、特征
    及保護歷程一、傳統村落國內外相關概念演化歷程
    (一)國際相關概念演化歷程
    1《威尼斯憲章》中“歷史古跡”的概念
    在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憲章中,早出現村鎮保護相關概念的是1964年的《保護文物建築及歷史地段的國際憲章》,即《威尼斯憲章》,當中提到歷史古跡(Historic Monument)的概念。在該概念中,歷史古跡為“不僅包括單體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從中找出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其中的“鄉村環境”引發人們關注對古老村鎮的保護。
    2《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世界遺產”的概念
    1972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大會,與會各國代表鋻於各國在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方面的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考慮到某些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因而提出了“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概念,並由此產生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又稱“世界遺產公約”)。自此,有了“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這個涵蓋城市、鄉村各個保護層面的概念,而“世界遺產”則成為人類遺產的別。
    3《關於建築遺產的歐洲憲章》中“建築遺產”的概念
    1975年由歐洲理事會發起“歐洲建築遺產年”活動,其活動成果主要體現在當年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和《關於建築遺產的歐洲憲章》裡提出的“建築遺產”(Architectural Heritage)概念,即“不僅包含重要的紀念性建築,還包括那些位於古鎮和特色村落中的次要建築群及其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憲章中特意指出“盡管一些建築群體中沒有價值十分突出的範例,但其整體氛圍具有藝術特質,能夠將不同的時代和風格融合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這類建築群也應該得到保護”,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對農村地區和整體環境保護的關注。
    4《內羅畢建議》中“歷史地區”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6年通過的《關於歷史地區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即《內羅畢建議》)是歷史村鎮保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份國際文件,明確提出了“歷史地區”(Historic Area)的概念,即“包含考古和古生物遺址的任何建築群、結構和空曠地”,並將其分類,其中包含了歷史城鎮和老村莊,這是首次提出歷史地區的概念不應僅僅圍繞文物建築地區,還包括人類活動的周邊環境。
    5《巴拉憲章》中“地方”的概念
    對國內村鎮層面保護影響較大的國際憲章還有1979年由澳大利亞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通過的《巴拉憲章》,其全稱為《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澳大利亞委員會關於保護具有文化意義地點的憲章》,目前通行版本為1999年的修訂版。其中包含了一個內容十分寬泛的概念:地方(Place),它意指“遺址、區域、陸地、自然景觀、建築、建築群或其他,可能也包括其中的構件、所容之物、場所以及景觀”。Place可以說是涵蓋了各種類型的遺產形式,同時也將有形和素涵蓋在內。這個概念的產生是為了體現澳大利亞的本國特點,故而摒棄國際上一貫通行的概念,對文化遺產的內涵做出了另一種詮釋。這部憲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傳統原住居民生活場所保護的重視。
    (二)國內相關概念演化歷程
    1村落保護概念的源起階段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而加快歷史遺產保護的步伐。1982年,我國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5年我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按國際標準在進一步加強國內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啟動了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1986年,國務院確定將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與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寨等應予以保護,這是歷史文化村鎮概念在國內的雛形。此概念與受國外影響形成的“歷史地段”“歷史街區”“歷史文化街區”一起被廣泛運用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
    2歷史文化村落概念的提出與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寫明:“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鎮、街道、村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並報國務院備案。”以此為標志,“歷史文化保護區”逐漸分化為適用於城市範圍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範圍的“歷史文化村鎮”兩個法定概念。
    2003年,建設部(現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全國範圍內評選出一些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革命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村鎮,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標志著我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制度的初步建立。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共公布了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3傳統村落概念的提出
    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的意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現為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三部門分別於2012年和2013年公示批和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全國共1561個傳統村落入選。2014年、2015年、2016年共有1841個中國傳統村落納入中央財政資助範圍。
    (三)現今傳統村落相關要素概念
    1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指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我國大多數傳統村落既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優美的生態自然景觀遺產,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寶貴遺產。
    被列為調查對像的村落需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傳統建築風貌完整;選址和格局保持傳統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住房城鄉建設部 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 財政部關於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建村〔2012〕58號)。根據《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繫(試行)》,傳統村落現存建築有一定的久遠度,文物保護單位的等級達到標準,傳統建築的占地規模、現存傳統建築(群)和周邊環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築的造型、結構、材料及裝飾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並有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傳統村落在選址、規劃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的價值,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承載了一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內核,還有道家、法家、墨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酒令、歇後語等。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繫。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因而要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建設,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3古村落
    所謂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好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名人故居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
    作為完整的,它們由於歷史發展中偶然的興衰因素,其空間結構至今保持完整,留有眾多傳統建築遺跡,且包含了豐富的傳統生活方式,成為新型的“活文物”。因此,古村落是歷史遺存,卻不是遺址,是農村鄉土文化的活文物。
    4歷史文化名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自2003年起每年在全國選擇一些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革命紀念意義、能夠完整反映一些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鎮),分期分批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鎮),旨在更好地保護、繼承和發展我國優秀建築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
    歷史文化名村(鎮)的評選標準為:建築遺產、文物古跡和傳統文化比較集中,能較完整地反映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現存有清代以前建造或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有重大影響的成片歷史傳統建築群、紀念物、遺址等,基本風貌保持完好。鎮(村)內歷史傳統建築群、建築物及其建築細部乃至周邊環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或因年代久遠,原建築群、建築物及其周邊環境雖曾倒塌破壞,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復;或原建築群及其周邊環境雖部分倒塌破壞,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築細部亦保存完好,依據保存實物的結構、構造和樣式可以整體修復原貌。歷史文化名村的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須在2500平方米以上。村內已編制了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設置了有效的管理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有專門的保護資金。
    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的區別在於:
    (1)傳統村落應是承載歷史文化傳統的較大聚落或多個聚落形成的自然村落、村莊區域等。傳統村落範圍既包括已申報命名國家、省、市級的歷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歷史文化價值但尚未申報名村的古村落,還包括具有優美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自然村落。
    (2)歷史文化名村是優秀的傳統村落,但傳統村落不一定是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包括大量的歷史村落和自然生態村落。歷史文化名村隻是中國數量龐大的自然村落中的極小一部分;一般村落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定的傳統特色,和歷史文化名村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完整載體,在體現村落傳統方面,兩者缺一不可;廣大的一般村落是傳統文化的基質,而優秀的歷史文化名村是其中的精髓。如果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隻體現在保護歷史文化名村上,那麼失去了傳統文化基質的歷史文化名村就變成了僅用來供人欣賞的“花瓶”。
    5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單位為我國對確定納入保護對像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統稱,並對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及周圍一定範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文物保護單位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文物保護單位分為三級,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其級別分別由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劃定保護範圍,設立文物保護標志及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
    6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是指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並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建築物。
    7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定義:“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①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②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③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④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⑤傳統體育和遊藝;⑥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10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8有形遺產與無形遺產
    從形式上看,有形遺產的特點是它的“有形”性,它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是一個真實的“物質”存在,包括遺址、建築、歷史環境要素、歷史街巷、重點地段、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聚落自然環境、傳統生產方式及工藝美術品所構成的景觀、能夠代表一定歷史階段的重要生產設施和建築場所。可移動文物及文物保護單位屬於有形遺產的一部分。
    無形遺產的特點是不能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 “活”的顯現。它看不見、摸不著,通常隻是作為一種實踐、知識、技藝或是技能,通過匠人、藝人或是普通老百姓以不同的方式(如在日常生活和節日儀式)將它們復述、表演或是制作出來。人們身處無形遺產表現的場景和氛圍中,往往會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無形遺產的一部分。
    9傳統風貌建築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試行)》,傳統風貌建築指具有一定建成歷史,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築物。
    10傳統建築
    傳統建築是村落中有一定歷史特色的建築,包括文物保護建築、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
    11歷史環境要素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試行)》,歷史環境要素包括反映歷史風貌的古井、圍牆、石階、鋪地、駁岸、古樹名木等。
    12保護
    “保護”一詞與國際術語“conservation”所對應,做廣義理解,不僅含“保存”之意,還包括遺產利用、展示、管理。
    二、中國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
    傳統村落是與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不相同的另一類遺產,它是一種生活生產中的遺產,同時體現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
    1它兼有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
    傳統村落中,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類遺產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屬一個文化與審美的基因,是一個獨特的整體。人們曾經片面地把一些傳統村落歸入物質文化遺產範疇,這樣造成的後果是隻注重保護鄉土建築和歷史景觀,忽略了村落靈魂性的精神文化內涵,徒具軀殼,形存實亡。傳統村落遺產的保護必須是整體保護。
    2傳統村落的建築無論歷史多久,都不同於古建築
    古建築屬於過去時,而鄉土建築是現在時的。村落的建築內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需要不斷地修繕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會是某個時代風格一致的古建築群,而是斑駁而豐富地呈現著它動態嬗變的歷史進程。它的歷史不是靜態和平面的,而是活態和立體的。
    3傳統村落不是“文物保護單位”
    傳統村落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社會構成基層的單位,是農村社區。它面臨著改善與發展,直接關繫著村落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保護必須與發展相結合。
    4傳統村落的精神遺產類型多樣
    傳統村落的精神遺產中,不僅包括各類“非遺”,還有大量獨特的歷史記憶、宗族文化、俚語方言、鄉約鄉規、生產方式等,它們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並使傳統村落厚重鮮活,還是村落中各種“非遺”不能脫離的“生命土壤”。
    5傳統村落是活著的文化遺產
    傳統村落體現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落空間格局,反映了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繫。每一座蘊含傳統文化的村落,都是活著的文化遺產,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環水抱、茂林修竹的環境之中,與周邊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類理想的聚居地。這些村落在空間布局上往往構思巧妙,經歷長期的傳承,包含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智慧。這些傳統村落無疑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需要進行保護與再利用。
    6傳統村落具有歷史性
    並不是所有的舊村鎮、舊民房都是“傳統”的,傳統村落應該具有歷史性、典型性、完整性、可觀性和適用性。
    7傳統村落應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
    對於金華市眾多的傳統村落的保護,我們首先要明確究竟為誰而保護,也就是說保護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對金華市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不能僅僅依靠對某些歷史建築的保護或修復,而是應該以金華市整體傳統村落為研究對像,在充分理解傳統村落數百年所形成的豐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把傳統村落的延續與村民得以在此可持續生活聯繫起來研究,放在傳統村落整體以及它的各個部分與自然環境和歷史環境保護的關繫上,思考如何使其更適合當代乃至後代人的生活,使傳統的歷史脈絡得以延續。
    8傳統村落延續的必要性
    正是為了以“活”的方式保護金華市傳統村落,必須讓傳統村落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空間與機能的需求,本書通過對現狀的調研,試圖了解經過修復與整治後的傳統村落以及建築物對當地的環境、居民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改變。
    9認定標準
    (1)現存建築有一定的久遠度,文物保護單位的等級達到標準,傳統建築的占地規模、現存傳統建築(群)和周邊環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築的造型、結構、材料及裝飾有一定的美學價值。
    (2)傳統村落在選址、規劃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的價值,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承載了一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0保護狀況
    在2000年,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到271萬個,僅僅10年內減少約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247個村落。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則無人知曉。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市擴張和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大批農民入城務工,人員與勞動力向城鎮大量轉移,致使村落的生產生活瓦解,空巢化嚴重,已經出現了人去村空——從“空巢”到“棄巢”。
    (2)城市較為優越的新的生活條件,成為越來越多年青一代農民傾心的選擇。許多在城市長期務工的年青一代農民已在城市定居,村落的消解成為必然。
    (3)城鎮化。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撤村並點力度強大,直接導致村落消失,是近20年村落急速消亡的重要原因。第二章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落關繫分析一、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之間的關繫
    (一)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村落概念差異
    1傳統村落
    根據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印發的《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建村〔2012〕184號),傳統村落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傳統村落不僅包含已經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還包括村落環境、建築、歷史文脈、傳統氛圍等均保存較好的未經官方確認的村落。
    2歷史文化村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5年修正,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村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並報國務院備案。歷史文化村落內涵等同於歷史文化名村。
    (二)傳統村落相對歷史文化名村,村落範圍更廣
    歷史文化名村必須符合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條件。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的主要區別是,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不完整或已經破壞但有豐富的或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村落,雖然沒有被列入歷史文化名村的資格,但可以登記為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既包括已申報並公布的國家、省、市歷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歷史文化價值但尚未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還包括具有優美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然村落。因此,歷史文化名村是優秀的傳統村落,但傳統村落不一定是歷史文化名村。
    (三)傳統村落相對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範圍更廣
    將歷史文化村落和傳統村落的保護相關文件當中的內容進行比較(見表2-1),可以發現幾點明顯差異。傳統村落概念的提出,對比之前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有四個方面範圍擴大:
    (1)保護對像增加。傳統村落不是“文物保護單位”,而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社會構成基層的單位,是農村社區,其關注的是更大範圍的留有一定傳統特色的村落。這打破了我國長久以文物為核心的保護慣性思維,是我國遺產保護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2)保護範圍的拓寬。傳統村落不再隻關注歷史建築,而是更多地強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以及人居環境的關注,順應國際趨勢,引用“活態”觀念。
    (3)保護目標的拓展。傳統村落不再規避保護與利用之間的衝突,而是試圖將兩者融合,在保護的同時注重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協調,不再偏向保護,同時注重鄉村特色,順應了我國鄉村發展現狀。
    (4)對保護長期過程的側重。對保護責任更細化、具體,對保護的長期監測與管理提出了要求。表2-1歷史文化村落和傳統村落的內涵比較
    比較類型內容相比之下的傳統村落概念歷史文化
    村落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革命紀念意義、能完整地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村落傳統村落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①價值類型增多;
    ②強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目的歷史文化
    村落保護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繫傳統村落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保持農村特色和提升農村魅力,為農村地區注入新的經濟活力,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可持續發展①強調鄉村特色;
    ②保護化,強調對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續表
    比較類型內容相比之下的傳統村落保護原則歷史文化
    村落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傳統村落規劃先行、統籌指導,整體保護、兼顧發展、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的原則①提出了“活態”
    的理念;
    ②強調村民參與保護規劃
    的主要
    任務歷史文化
    村落提出保護目標,明確保護內容,確定保護重點,劃定保護和控制範圍,制定保護與利用的規劃措施傳統村落要確定保護對像及其保護措施,劃定保護範圍和控制區,明確控制要求;安排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整治項目;明確傳統要素資源利用方式;提出傳承、發展傳統生產生活的措施①符合鄉村現狀,側重生活條件的改善;
    ②對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關注監督管理
    內容歷史文化
    村落隻提出建立歷史建築檔案,對於規劃實施方面的管理未提及傳統村落明確統一的中國傳統村落檔案格式,要求建立傳統村落動態監測信息繫統,收錄村落基本情況、保護規劃、建設項目等信息,對傳統村落的保護狀況和規劃實施進行跟蹤監測①信息記錄的重視與管理加強;
    ②對規劃編制和後續重視加強
    二、傳統村落與其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區別
    (一)傳統村落保護與文物保護單位保護
    《文物保護法》(2015年修正)第三條規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有一些古村鎮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正式名稱是“某某村古建築群”,而不是“某某村”,如 “寺平村明清古建築群”“諸葛村古建築群”等。它的意思十分明確,即“文物保護單位”指的是村中的某幾棟建築,並非指該村的全部。按照保護“文物保護單位”的方法,村的其他部分所受到的保護控制,用的是“文物保護單位”周圍“建設控制地帶”的方法。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控制的是古村的全部,其中包括屬於“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也包括不屬於“文物保護單位”的傳統建築,還包括村中道路、水塘、場院、水井及古樹等環境要素,這些就要按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辦法保護。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應堅持《文物保護法》規定的原則,保護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保存它們的全部歷史信息。而傳統村落是社會構成的基層的單位,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農村社區,是“活態的”“立體的”。不同於文物保護單位,它面臨著改善與發展,關繫著村落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在保護村落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更應強調維持村落及村落生活的延續性。
    (二)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試行)》第三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應單獨編制。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規劃與村莊規劃同時編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屬於城市聚落,人口眾多,內涵復雜,所承載的功能多樣,處於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前沿,有更多的經濟訴求,保護與開發建設的矛盾也更為尖銳。而歷史文化名村是鄉村聚落,人口較少,內涵相對簡單,建設和發展相對緩慢、穩定,面臨的問題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基礎設施。兩者既有相似性,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傳統村落的保護不應照搬名城、名鎮的保護方法,應結合村落規模小、經濟發展訴求較低、生態景觀優美等特點,提出適用於村落保護和發展的具體策略。
    (三)傳統村落保護與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的關繫
    根據對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關繫的分析,可將傳統村落分為三種,即已申報成為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有條件申報或正在申報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和不夠條件申報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
    (1)對於已經是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應按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方式進行保護。
    (2)對於正在申報或有條件申報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應按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方式進行保護,並按要求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或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3)對於不夠條件申報歷史文化名村的傳統村落,應借鋻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方法,在保護優秀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然人文資源,放寬思路,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等產業。
    三、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主要有:
    (1)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發揚傳統文化。我國的傳統村落具有分布廣泛、數量龐大、發展參差不齊的特點。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研究有利於正確合理地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延續當地文脈和場所精神,使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舉,將傳統村落引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2)引導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解決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如果采用遷出原有居民的靜態保護的方法,雖然物質遺存能得到保護,但實際上傳統村落因為沒有人的生活失去了生長的動力,村莊機能衰敗,終阻礙保護的進行。由此,發展鄉村旅遊,是協調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之間矛盾的方法之一,既能避免建設性破壞,又能增強鄉村發展動力,同時保護傳統村落與整體歷史環境,避免在快速城市化建設中對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歷史文化的破壞,傳統村落隻有保存和發揮自身特色纔能在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村民參與保護、反映需求意願,能夠增強傳統村落的發展動力和提高村落活力,終促進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3)挖掘傳統村落文化特色,延續精神個性。我國的傳統村落保護面臨的一大困境便是村莊特色的喪失。傳統村落集中表現了地方物質和精神生活形態,在傳統村落發展中必須做到保護歷史遺存、傳承傳統文化和維護村莊肌理,隻有充分保護、挖掘傳統村落文化特色,延續其精神個性,纔能避免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千村一面、毫無特色的困境。
    (4)促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旨在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共享發展成果。一方面,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應通過對傳統村落進行分析論證,在歷史文化保護的前提下,提出對傳統村落整體的人文生態的保護,並建設改善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村落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傳統村落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記載,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機更新傳統村落,既是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也是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效途徑。
    (5)擴充傳統村落保護理論體繫,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更新,建立健全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綜合價值評價體繫。第三章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規劃現有
    可供參考的法規、文件一、國際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國際上對歷史小城鎮、村落的保護一直都十分關注,同時傳統村落作為寶貴的世界財富被全世界人民所矚目。國際上對傳統村鎮的保護和研究是伴隨著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研究有歷史文物、古建築保護及修復,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方法,聚落與鄉土建築保護四個方面。國際上,關於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如表3-1所示,傳統村落相關要素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表3-2所示。表3-1關於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
    憲章、決議名稱涉及歷史遺跡、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內容《雅典憲章》(1933年)提出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均應妥為保存,不可加以破壞《威尼斯憲章》(1964年)擴大了文物古跡的概念,提出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夠從中找出一種文明、一種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華盛頓憲章》(1987年)
    (《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憲章認為歷史城鎮保護應包括歷史特征、物質和精神財富及以下五個方面: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間形式;建築物和綠化、開放空間之間的關繫;歷史建築內外面貌,包括體量、形式、風格、材料、色彩及裝飾等;城鎮或城區與周圍環境的關繫,包括自然和人工環境的關繫;城鎮或城區在歷史上的功能作用《關於歷史性小城鎮保護的國際研討會的決議》(1975年)決議提出了保護歷史性小城鎮的原則,認為復興和復原這類城鎮應該從其自身的價值來判斷,采取的手段也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權利、習慣和取向,並且反映公共的目的和目標。決議還賦予了歷史性小城鎮區別於大城市的一些特征,分析了小城鎮容易遭受的特定風險,以及從不同層面提出了戰略和方法以對抗這些風險續表
    憲章、決議名稱涉及歷史遺跡、歷史鎮(村)保護的相關內容《關於小聚落再生的
    特拉斯卡拉宣言》
    (1982年)宣言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歷史場所的價值和現狀,二是歷史性城鎮新生的建議。建議提出必須把歷史性區域和城鎮更新和使用項目與其他城市規劃結合起來,同時要考慮到歷史形態以及居民需要的問題;必須向那些與本地、本地區層面相關的主要部分的經濟規劃努力,以保證他們能對歷史性地區的發展做出直接的貢獻《關於鄉土建築遺產的憲章》(1999年)憲章認為鄉土建築構成了人類自身存在的核心,如果沒能得到妥善保護,就不能被稱作人類的遺產。憲章提出了鄉土建築的識別標準及建立關心和保護鄉土建築遺產的準則《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01年)各種形式的文化遺產都應作為人類的經驗和願望的見證,得到保護、開發利用和代代相傳《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應采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西安宣言》(2005年)古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區域的周邊環境指的是緊靠古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區域的和延伸的、影響其重要性和獨特性或是其重要性和獨特性組成部分的周圍環境。
    除了實體和視覺方面的含義之外,周邊環境還包括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繫;所有過去和現在的人類社會和精神實踐、習俗、傳統的認知或活動、創造並形成了周邊環境空間的其他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當前活躍發展的文化、社會、經濟氛圍
    表3-2傳統村落相關要素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國際)
    條款出處相關保護要素保護與利用內容《雅典憲章》(1933年)自然環境指一些對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如陽光、空間、草木等。缺乏控制的城市擴張剝奪了人們身心受到滋養的權利,這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狀態續表
    條款出處相關保護要素保護與利用內容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