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櫟陽考古發現與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1328-1924
    【優惠價】
    830-1203
    【作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文物考古  考古理論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6573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657367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

    編輯推薦

    考古發現,臨潼區,研究

     
    內容簡介

    櫟陽城是文獻記載的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的都城,在楚漢相爭之際先是項羽所封塞王司馬欣的都城,後是漢王劉邦的都城,對劉邦完成與項羽的勝利與帝國的統一起到重要作用,並且還是西漢王朝的**個都城。《櫟陽考古發現與研究》將歷年形成且散見於各種期刊雜志的櫟陽考古資料,進行全面收集,並將歷年來大量學者完成的與櫟陽相關的代表性的研究論文加以收集,以方便學者更方便的使用,以期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推進櫟陽城遺址研究。《櫟陽考古發現與研究》共計83篇文章。

    目錄
    目錄
    序 (i)
    前言 (iii)
    考古資料
    陝西省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餅 黑光(3)
    秦都櫟陽遺址初步勘探記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7)
    秦漢櫟陽城遺址的勘探和試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掘隊(18)
    西安秦漢櫟陽城考古新進展——確定戰國櫟陽城位置並發現漢唐白渠 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51)
    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墓葬的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 (54)
    西安閻良秦漢櫟陽城遺址 劉瑞 李毓芳 張翔宇 高博(72)
    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收獲——發現三座古城,確定三號古城遺址為
    秦漢櫟陽所在 劉 瑞 李毓芳 張翔宇 高博(79)
    秦漢櫟陽城址 楊泓(82)

    目錄
    序 (i)
    前言 (iii)
    考古資料
    陝西省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餅 黑光(3)
    秦都櫟陽遺址初步勘探記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7)
    秦漢櫟陽城遺址的勘探和試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掘隊(18)
    西安秦漢櫟陽城考古新進展——確定戰國櫟陽城位置並發現漢唐白渠 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51)
    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墓葬的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 (54)
    西安閻良秦漢櫟陽城遺址 劉瑞 李毓芳 張翔宇 高博(72)
    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收獲——發現三座古城,確定三號古城遺址為
    秦漢櫟陽所在 劉 瑞 李毓芳 張翔宇 高博(79)
    秦漢櫟陽城址 楊泓(82)
    櫟陽城遺址 (83)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 (84)
    櫟陽城遺址考古 (85)
    櫟陽城考古遺址發掘 (86)
    西安市閻良區戰國秦漢櫟陽城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87)
    櫟陽城遺址考古 (88)
    櫟陽城遺址發掘 (90)
    秦漢櫟陽城和相關白渠、鄭國渠遺址考古工作 (91)
    櫟陽城遺址考古調查發掘 (92)
    秦漢櫟陽城考古 (93)
    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94)
    西安市閻良區鄭國渠及白渠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96)
    櫟陽研究
    1.都城
    漢櫟陽考 陳子怡(99)
    秦獻公都櫟陽說質疑 王子今(102)
    秦都櫟陽本屬史實 劉榮慶(107)
    櫟陽非秦都辨 王子今(110)
    秦都櫟陽考 孫揚(114)
    秦國自何處徙都咸陽 張烈(115)
    臨時性都城:櫟陽 徐衛民(119)
    河西之爭與秦都櫟陽 陳正奇(126)
    秦都櫟陽今何地 杜宏建(134)
    商鞅立木取信的細節——兼談秦國國都的變遷 王得眾(136)
    國力的增長與秦國國都東移 吉家友(139)
    論櫟陽城與秦國的崛起 魏娜(147)
    周秦都邑遷徙的比較研究 李令福(154)
    秦九都八遷的路線問題 李自智(166)
    秦“徙治櫟陽”及年代新辨 史黨社(171)
    秦雍城置都年限考辨 田亞岐 張文江(180)
    試論秦國、秦朝都城的布局和方向 楊東晨 楊建國(187)
    古都西安的發展變遷及其與歷史文化嬗變之關繫 朱士光 肖愛玲(194)
    秦都 秦祚 秦滅——先秦札記六則 張遠山(204)
    秦的聖都制度與都城體繫 潘明娟 吳宏岐(212)
    由秦都遷移看秦的崛起和國家統一——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視野 楊旭輝(223)
    秦漢時期中原的“群都” 王子今 呂宗力(229)
    秦三易都城之區域背景考察 吳布林 丁陽(238)
    西秦八次遷都路線新考 郭文娟(243)
    簡析西漢初年的建都 孫文閣(247)
    西漢京畿地區城市規模初探 喻曦(251)
    “更麗邑曰新豐”故事源流考析 鹿習健(258)
    試論驪戎邑(國)—麗邑—新豐之間的承襲關繫 鹿習健(260)
    漢初更築新豐城原因再探 鹿習健(270)
    2.陵墓
    秦公帝王陵四大陵區及其形成原因 徐衛民(280)
    關中地區古代陵墓的類型、地理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李世忠 杜忠潮(287)
    秦人的十個陵區 焦南峰 孫偉剛 杜林淵(301)
    秦陵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焦南峰(318)
    3.宗教祭祀
    秦漢時期宗教文化景觀的變遷 周振鶴(346)
    秦漢置畤研究 田亞岐(365)
    雍地——秦人畤文化中心論 劉明科(374)
    畤祭原始說 汪受寬(379)
    漢初祀畤考 楊 英(384)
    畤文化考論 李清凌(398)
    秦“畤祭”考 武鋒(406)
    論秦畤祭天 李梅(411)
    論秦漢雍地諸畤中的炎帝之祠 王子今(417)
    秦代以畤祭為特色的郊祀制度考 徐迎花(425)
    畤祭與秦人“天下共主”意念的萌芽 劉再聰(432)
    西畤的發現及相關問題 王志友 劉春華 趙叢蒼(437)
    論秦的畤祭與五帝說的形成 田延峰(454)
    秦的陳寶祠與畤祭 田延峰(460)
    秦關中祭祀文化述論 梁中效(463)
    秦、漢西畤對比研究 王志友 劉春華(472)
    雍山血池遺址與漢高祖劉邦北畤考 楊曙明(484)
    秦漢五畤原及五畤地望的考古學觀察 孫宗賢 黃克智(487)
    血池遺址與雍地五畤及相關問題 辛怡華(494)
    秦漢畤祭研究綜述 李可可(502)
    4.其他
    試論秦兵器鑄造管理制度 張占民(514)
    春秋戰國時的秦晉河西之爭 蔡鋒(520)
    櫟陽並非絲綢之路東段必經之地 楊希義(530)
    雲夢簡中所見的秦國倉廩制度 康大鵬(532)
    秦文化的發現、研究和反思 梁雲(544)
    秦漢時期的“太上皇” 王子今 李禹階(552)
    從雞峰到鳳臺:周秦時期關中經濟重心的移動 王子今(561)
    秦代瓦當的種類與斷代 陳根遠(569)
    “秦制”初探——以秦人都城營造為基礎 王魯民(575)
    秦建都咸陽與北方部族關繫試說 褚曉波 張童心(585)
    後記 (594)

    在線試讀
    考古資料
    陝西省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餅
    黑光
    陝西省博物館*近征集到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的古代金餅,並和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共同派人實地調查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金餅出土地的探討
    (一)
    1929年興平縣念流寨村農民段志亮在該村西門外土壕掘土時,發現7個金餅,為一堆泥土所包裹。其中6個當時已向銀行兌換。僅保留1個,1963年7月由陝西省博物館征集入藏。
    金餅出土地念流寨村,是秦廢丘古城遺址的所在地。根據重修《興平縣志》卷一《地理》記載:“槐裡故城,舊志縣東南十裡,章邯為雍王所都 在今南佐村。”《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索隱:“韋昭曰:周時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廢之,故曰廢丘。”正義引《括地志》記載得更為明確:“犬丘故城,一名廢丘,故城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裡。《地理志》雲:漢高二年,引水灌廢丘,章邯自殺,更廢丘曰槐裡。”《水經注》卷十九亦載:“渭水又東徑槐裡縣故地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三:“槐裡城縣東南十一裡,周曰犬邱,懿王所都。”宋敏求《長安志》卷十四:“槐裡故城,即犬丘城,在縣東南十裡,周十二裡,崇二丈五尺。”陳子怡著《西安圖考》(三、四):“按興平東南十裡盈,有東、西南佐村堡,堡即槐裡城也。”
    據以上記載,都肯定廢丘故城在今興平縣東南十裡的南佐村一帶。
    念流寨正是在興平縣東南,距興平縣城有10裡a許,南佐村在其北,相距很近,渭河在南面緩流而過。這個方位,正合史籍記載的廢丘古城所在地。當地人民一直稱其為章邯古城。
    調查時,考察了金餅出土的地層,認為是戰國晚期至秦代。在念流寨南邊的於家堡村看到了古城房屋的秦代版築土牆的遺跡。並在版築土牆的附近發現不少的陶井圈、陶空心磚、瓦當(圖一)等秦器物。

    考古資料
    陝西省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餅
    黑光
    陝西省博物館*近征集到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的古代金餅,並和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共同派人實地調查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金餅出土地的探討
    (一)
    1929年興平縣念流寨村農民段志亮在該村西門外土壕掘土時,發現7個金餅,為一堆泥土所包裹。其中6個當時已向銀行兌換。僅保留1個,1963年7月由陝西省博物館征集入藏。
    金餅出土地念流寨村,是秦廢丘古城遺址的所在地。根據重修《興平縣志》卷一《地理》記載:“槐裡故城,舊志縣東南十裡,章邯為雍王所都 在今南佐村。”《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索隱:“韋昭曰:周時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廢之,故曰廢丘。”正義引《括地志》記載得更為明確:“犬丘故城,一名廢丘,故城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裡。《地理志》雲:漢高二年,引水灌廢丘,章邯自殺,更廢丘曰槐裡。”《水經注》卷十九亦載:“渭水又東徑槐裡縣故地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三:“槐裡城縣東南十一裡,周曰犬邱,懿王所都。”宋敏求《長安志》卷十四:“槐裡故城,即犬丘城,在縣東南十裡,周十二裡,崇二丈五尺。”陳子怡著《西安圖考》(三、四):“按興平東南十裡盈,有東、西南佐村堡,堡即槐裡城也。”
    據以上記載,都肯定廢丘故城在今興平縣東南十裡的南佐村一帶。
    念流寨正是在興平縣東南,距興平縣城有10裡a許,南佐村在其北,相距很近,渭河在南面緩流而過。這個方位,正合史籍記載的廢丘古城所在地。當地人民一直稱其為章邯古城。
    調查時,考察了金餅出土的地層,認為是戰國晚期至秦代。在念流寨南邊的於家堡村看到了古城房屋的秦代版築土牆的遺跡。並在版築土牆的附近發現不少的陶井圈、陶空心磚、瓦當(圖一)等秦器物。
    (二)
    1963年1月15日,臨潼縣武家屯管莊東村農民李海峰、韓忠敏在管莊東村東南100米左右的地方掘土時,於1米深處發現銅釜一個(圖二),內裝金餅8個。銅釜口用殘瓦片堵塞。銅釜和堵塞釜口的殘瓦片,經研究判斷,認為是戰國晚期的秦國器物。並在管莊東村附近的農田地面,發現很多的秦雲紋瓦當(圖三)。在當地的農民家中看到出土的陶壇、水道、鐵鏟等不少戰國晚期秦國的器物。因此判斷這裡應該是一個秦時的遺址所在地。
    《史記》卷五《秦本紀》所載,秦獻公二年置櫟陽城。卷七《項羽本紀》:“故立司馬欣為塞王 都櫟陽。”正義引《括地志》雲:“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櫟陽東北二十五裡,秦獻公之城櫟陽即此也。”所謂“雍州櫟陽”,即現在臨潼縣櫟陽鎮,距離這個遺址恰約25裡。“漢高帝還定三秦都櫟陽。”下有注釋:“《禹貢錐指》漢櫟陽在臨潼東北七十裡。”a《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三:“漢櫟陽城在今櫟陽東北二十五裡。”漢沿襲秦時櫟陽名稱,治其舊地,理其舊城。直到高帝十年,纔更櫟陽為萬年城。
    秦漢之櫟陽故城,按記載應在距今臨潼縣東北70裡,距今櫟陽鎮東北25裡的地方。按此方位考察,恰似今之武家屯一帶。陳子怡在其所著《西京訪古叢稿》中肯定地指出櫟陽故城的範圍是“此城則闊為五裡,長為三裡”。武家屯東北有古城屯,當地人民稱之為古兒屯,實為秦漢櫟陽古城。管莊東村在武家屯東,相距不足1裡,北距古城屯,亦不滿1裡,應是秦櫟陽故城遺址之範圍。
    二、金餅的形制和字紋
    兩地出土的金餅形制,基本相同。臨潼武家屯出土的8個金餅,其形制為:直徑6釐米,圓形薄身,通體光素。純金程度為99%,質地為赤金成分,色澤金黃,淨重為250克(即為5市兩重)。其中5個正面陰刻字紋,一為篆書“四兩半”、一為“”、一為“”、一為“”、一為“”字紋。餘三個未刻字紋(圖四)。
    與金餅同坑出土的還有銅釜、雲紋瓦當和瓦片。銅釜是圓形圓底,雙耳(一耳為大環,一耳為小環)。侈口,腹有弦紋一道。口徑為13、腹圍59、高16釐米。
    根據實地調查情況,結合金餅的字紋和銅釜、瓦當等,認為金餅是秦或西漢的遺物。
    興平念流寨出土的金餅形制:直徑5.1釐米,圓形薄身,正面光素,陰刻一“寅”字,背面堆起高聳不平,邊高中低,形不規則,質地、純度、重量和色澤與武家屯出土的金餅相同。刻有“□兩半”,“兩半”二字的書體仍為秦小篆,與武家屯出土的金餅相同。“□”中為何字,已看不清。
    興平念流寨出土的金餅,在形制、質地、重量及書體上都與武家屯出土的金餅相同,結合文獻和實地調查情況,認為其屬於同時期的遺物。
    興平念流寨和臨潼武家屯出土的金餅,6個在正面刻有字紋。除“寅”和“兩半”是秦小篆,餘四個是“”、“”、“”和“”。
    根據鄭家相同志著的《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是己字,春秋戰國時期在貨幣上往往寫成、己。是像前者在金餅上刻劃得形式不規整而成。紀干支,作為編號用。,此為兩個紀數字的合文,∧是六字,在貨幣上往往寫成∧、∨、。是四字,有時倒裝寫成。是六十四,表示這個金餅是第六十四號。,亦為兩個記數字的合文,是六十三,表示這個金餅是第六十三號。,亦是兩個記數字的合文,()是八字,是八十八,表示這個金餅是第八十八號。“寅”字和“己”字一樣,屬紀干支,作用仍為編號之用。“兩半”三字為記事文,標明其本身重量。
    關於秦代金幣情況,史籍記載稀少。《漢書 食貨志》:“秦並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史記 平準書》載:“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至於金幣采取何種形式,造型怎樣,卻無記載。此次金餅的出土,以它本身的實物資料,可以補史籍記載之不足。秦國采取圓錢形狀的金餅,可能與當時秦使用圓錢有關,亦便於計算和攜帶。
    根據對金餅化驗分析的結果,含金率達99%。
    金餅上的字紋,刻劃細致,是鑄成後纔刻上的。
    (原載《文物》1964年7期)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