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戰國至秦漢時期河套地區古代城址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王曉琨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文物考古  遺址/陵墓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610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61014
    作者:王曉琨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利用考古類型學方法,對河套地區157座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大小城址進行了繫銃整理和分類,並對這些大小城址的歷史背景、墓葬材料、長城、出土封泥官印、壁畫等進行綜臺考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精彩紛呈的河套文化全景圖,對於讀者深入了解該時期該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發展情況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曉琨,男,蒙古族,1973年9月出生,內蒙古奈曼旗人,歷史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繫,擔任文博科技教研室主任、繫辦公室主任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岩畫考古、舊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城市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等。201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領隊資格,2013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發表論文20餘篇,專著多部,主要研究成果有《試從天上看昔日人間》《查干諾爾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內蒙古東南部航空考古報告》《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自治區分冊》《白音長汗遺址石制品原料》《林西白音長汗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內蒙東南部遼代城址的分布及類型研究》等。
    目錄
    緒論
    第1章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簡史
    1.1 研究對像及時空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簡史
    1.3 本選題的可行性
    第2章城址的發現
    2.1 鄂爾多斯地區
    2.2 烏海地區
    2.3 烏蘭察布地區
    2.4 呼和浩特地區
    2.5 包頭地區
    2.6 巴彥淖爾地區
    第3章城址的分類
    3.1 關於考古類型學緒論

    第1章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簡史

    1.1 研究對像及時空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簡史

    1.3 本選題的可行性

    第2章城址的發現

    2.1 鄂爾多斯地區

    2.2 烏海地區

    2.3 烏蘭察布地區

    2.4 呼和浩特地區

    2.5 包頭地區

    2.6 巴彥淖爾地區

    第3章城址的分類

    3.1 關於考古類型學

    3.2 城址的分類

    3.3 城址的分期

    3.4 小結

    第4章戰國時期城址的考證及相關問題

    4.1 趙國城址的考證及相關問題

    4.2 秦國城址的考證及相關問題

    第5章秦代城址的考證及相關問題

    5.1 歷史背景

    5.2 城址考證

    5.3 秦代長城及直道的修築

    5.4 秦代墓葬的發現

    第6章漢代城址的考證及相關問題

    6.1 歷史背景

    6.2 城址的考證

    6.3 漢代長城的發現和探討

    6.4 陽山高闕

    6.5 漢代墓葬的發現

    第7章結語

    7.1 城址的分類和分期

    7.2 城址的考證

    7.3 邊防線的變遷

    7.4 城址的特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緒論

    城市是人類重要的文化現像,城市的建置、成熟與發展,代表著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整體水平。本書所述的城址,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稱為“城”,是一種以高牆圍繞起來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態。通過對古代城址的考古學研究,可以窺見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狀況。緒論



    城市是人類重要的文化現像,城市的建置、成熟與發展,代表著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整體水平。本書所述的城址,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稱為“城”,是一種以高牆圍繞起來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態。通過對古代城址的考古學研究,可以窺見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狀況。

    古代城址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古代史的研究關繫極大。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古代城址考古取得了豐碩成果,對古代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城址的出現是從氏族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根據考古學的發前2500~前2000年的河南龍山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和湖北的石家河文化等,都出現了早期城址。截至目前,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城址,學界公認河南偃師二裡頭文化為早。中國古代城市自產生以後,發展到近代,其規劃布局多有不同並進而演變,徐蘋芳先生將其發展進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明清。這與中國古代史劃分為上古、中古、近世三個時期是相符合的。概括地說,夏商西周時期的都城是以帝王的宮殿和祖先的宗廟為主體的城市,東周時期“兩城制”的城市規劃是商和西周向秦漢城市過渡的一種形式;秦漢時期的都城以帝王宮室為主體,這一階段出現了以衙署為中心的地方行政城市;魏晉至隋唐時期的城市,逐步發展成為完備的封閉式裡坊制城市;從唐代末期到北宋前期,封閉式裡坊制逐漸為開放式街巷制所代替,這一時期還首次出現了經濟類型的城市,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大變化,標志著中國社會歷史已邁入一個新階段。

    考古資料和文獻研究都表明,中國文明的形成是自身發展的結果,是土生土長的原生文明。中國文明的經濟基礎是農業。與農業有關的科學技術得以發前3000年前後,中國早期文明社會已在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形成。商周是中國早期文明社會的繁榮時期。以宮廟為城市的主體,以玉和青銅器制作的禮器,是中國早期文明社會的標志。中國從氏族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時,並未削弱氏族社會的血緣關繫,反而以血緣關繫為紐帶,與政治相結合,構成了西周獨特的宗法分封制,實行血緣政治統治。祖先崇拜不但是其牢固血緣關繫的反映,而且自商周以後,便成為中國宗教的主要形態,一直影響到後世。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六年,初並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於是,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采用整齊劃一的行政方式,統治全國各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與“車同軌、書同文”同等重要的政治舉措,並成為後世郡縣政區沿革的基點,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評價雲:“秦雖閏位,然實後世郡國之祖。”秦始皇的統一,改血緣政治為地緣政治,推行統一的郡縣制度,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這對中國歷史文明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秦漢時期的都城,如秦都咸陽城、西漢長安城、東漢洛陽城,其形制均是以宮城為主的城市規劃。為了推行郡縣制滿足地方行政統治的需要,這一時期,州郡縣地方城市逐步興起。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史上的轉變過渡時期,秦漢時期的城址規劃和分布,反映著中國古代社會從血緣政治轉變為地緣政治的社會結構之完成。它與秦漢郡縣制的地方行政繫統相結合,在東周以來地方城址興起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的城市網絡,結束了商周以來以血緣政治為主體的社會結構,形成了以地緣政治為主體的社會結構,這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和中國歷史發展階段上,都是屬於本質上的變化。考古發現的秦漢時期的城址遍布全國各地,據已發表的資料估計,在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遼寧、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發現的秦漢時期的城址有幾百座。

    自趙國開始,在抵御匈奴、屯墾戍邊的三四百年間,中原王朝於河套廣大地區設置郡縣,修築障塞,留下了諸多的古城、長城和墓葬等遺存。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在河套地區發現了戰國至秦漢時期修築的大小城址近兩百座。對於這些城址的調查、發掘和研究,一直是河套地區秦漢考古的核心環節之一。

    河套地區是東西文化的交流帶,是南北文化的踫撞點。往南是中原,往北是塞外。兩地區文化的內涵,東邊是一套,西邊是另一套。因此,這個地區是多種文化交流與踫撞的“漩渦地帶”,是南北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的交彙點,也是南北文化交彙的“漩渦”。 由於文化的開放性和彼此交彙的結果,“漩渦地帶”考古學文化顯著特征,就是諸文化的融合。正是這種融合,使“漩渦地帶”考古學文化的面貌顯得更為紛雜。

    中國的史學界,自漢代的司馬遷,到近代的王國維,都認為包括河套地區在內的北方地帶,自古以來就生活著和漢代匈奴一樣的遊牧人,1994年出版的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中仍然認為,“分布在西周北部和西北部的各族是一些遊牧部落……堯舜時代的薰育、商代的鬼方,西周時代的鬼戎、昆夷、混夷、畎戎、串夷、犬戎、玁狁,春秋戰國時代的戎、狄,秦漢時代的胡與匈奴,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族類”。這種傳統觀點影響著中國現代考古學者,也影響著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的一些論著。近二十年來,隨著考古學尤其是體質人類學的全面快速發展,上述傳統的觀點遭到越來越多學者們的質疑,現已確認匈奴屬於蒙古人種中的北亞類型,與中原人在人種上有著明顯的差異。近年,考古學家林沄、楊建華等就此問題撰文著書,利用考古學類型學中的區繫類型理論,對上述遺存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論探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戰國後期以前(即趙武靈王開疆闢土至河套地區以前)的河套地區居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而是具有遊牧化傾向的、同時兼營農業的居民。

    史載:“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20世紀初以來,尤其是1970年以後,在河套及其附近地區,發現了諸如杭錦旗桃紅巴拉墓地、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涼城縣毛慶溝、崞縣窯子墓地等一繫列重要遺址。近年,在清水河縣西岔遺址及包頭市西園、準格爾旗西麻青、和林格爾縣辛店子、清水河縣陽畔、涼城縣忻州窯子、小雙古城墓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的重要遺存。目前,大致可以把戰國後期以前的遺存,分為蠻罕山(河套東北)、鄂爾多斯地區、渾河流域(黃河的支流,主要包括和林格爾縣及清水河縣)、河套北部四個地區。通過深入的考古學研究發現,以上各個地點的人群,從事牧業並兼營農業,正是他們在中原王朝和遊牧地區之間起了“緩衝器”的作用,而這個“緩衝器”的核心地帶正是河套地區。

    農業與牧業這兩大文明,在中國歷史上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秦漢時期以匈奴為首的遊牧民族就成長於河套地區附近,並且隨著其勢力的壯大,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戰國中期,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前301年,(趙武靈王)“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自此,河套平原正式成為趙國疆域的一部分。從文獻和考古調查兩方面得到的證據表明,隨著燕、趙、秦向北方擴張領土,半牧業人群占據的中間地區縮小,逐漸被強占或並入中國的領域,致使北方各國與遊牧人直接接觸,使上述“緩衝器”消失了。河套地區由緩衝地帶成了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直接踫觸的舞臺。這個舞臺不是簡單的一條線,而是一個地帶,這裡是若干獨立文化的發源地,是青銅時代以來在生活方式、經濟行為、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越來越和中原文明有差別的諸多族群的棲息地,這個地帶有其自身的發展演變過程,總體上說是一個牧業成分不斷加強和半遊牧化甚至遊牧化的過程。中原和北方民族之間的界面是變動的。因此,“長城隻是長期的文化差別達到頂點的像征”。

    《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年版)的第十三章是專門寫中國北方地帶的早期歷史,該章節的作者尼古拉?狄?柯斯莫(Nicola Di Cosma)從世界考古的視角,就中國北方地帶遊牧文化的出現,明確指出:秦漢之時,在中國史上本來隻占次要地位的中國和北方遊牧人的關繫,一下子變成了嚴重的問題。因此,解釋匈奴以及與之有關的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人的關繫問題,成為學者們關注的一個熱點和難點。

    戰國後期,匈奴崛起於大漠,並不斷南逾陰山,侵擾中原,形成“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的對峙局面,而對峙的界線就是河套北部一線。隨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將趙國的勢力延伸到陰山山脈大青山、烏拉山的山前地帶,並在陰山腳下修築長城,在河套及周邊設置九原、雲中、雁門、代郡四郡,以御匈奴。

    秦代,蒙恬將兵三十萬北擊匈奴,奪取河南地,內蒙古中南部陰山之南盡納入秦的版圖。這不但沿用了趙國的郡縣制度,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北方地區的軍事防御,修築了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同時,修築自雲陽至九原郡的直道。

    漢初,中原王朝無暇北顧,匈奴乘勢占領河南地,並引兵南下。經平城之圍,西漢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朔二前127年),衛青擊敗盤踞河南地的樓煩、白羊王,奪回河南地,設立朔方和五原二郡,並移民屯邊狩二前121年)和四前119年),西漢對匈奴發動兩次決定性的打擊,右部渾邪王率眾投漢,單於及左賢王遁走,河西走廊平定,從此漠南無王庭。匈奴左部遷到餘吾水(今蒙古國土拉河),直對漢雲中;右部遷到蒲類海(今新疆哈密西北巴裡坤湖),直對漢酒泉、敦煌;單於的主力直對五原至雞鹿塞。武帝太初三前102年),光祿勛徐自為築五原塞外列城,遊擊將軍韓說將兵屯守。宣帝甘露二前52年),呼韓邪單於款塞和親,結束了長期戰爭的局面,北方人民獲得休養生息六十餘年。到新莽時期,由於王莽對匈奴實行錯誤政策,北方人民安定的生活局面遭到破壞。

    東漢初,匈奴扶持的盧芳政權控制著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河套地區盡歸其掌握,光武帝建武十六40年),河套回歸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48年),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附漢,先設庭帳於五原塞西八十裡處,隨後入居雲中,不久遷至西河美稷。同時,又列置諸部於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為漢捍邊。從此,河套地區出現漢族和南匈奴雜居錯處的89年)開始,東漢連續出擊,使北匈奴政權徹底瓦解,匈奴從此退出漠北。東漢中期以後,河套地區的中原人口大舉內徙,遍布陰山南北城址內的居民驟減,郡縣省並,鮮卑等北方悍族在陰山南北繼匈奴後興起,河套地區的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陰山是北方民族生活的搖籃和兵甲馳逐的大舞臺。“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恰好寫盡陰山雄踞戰略地位,防範匈奴的軍事作用。“秦漢時期,河套地區是漢匈軍事爭奪的焦點,為中原王朝控制後,則成為經濟開發的新區,漢軍北征的基地,同時也是民族交往的走廊”。這一地區肩負著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經濟秩序的歷史文化使命,為統一的漢文化的早期形成和初步發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討論河套地區考古學文化在秦漢時期的面貌和作用,不僅對於區域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典型性的意義,而且有利於深刻認識秦漢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民族文化的歷史進程,體現其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選擇秦漢王朝在河套地區的城址進行深入研究,對於認識秦漢時期的軍事史、民族史、經濟史、文化史,以及更深刻體會統一多民族中國的發展歷史都是有益的。這也是本書的選題意義之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初的京師、華夏地區,到由漢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統轄的地區,直到近代纔專指整個中華民族共有的國家為中國,以區別於其他國家,從而具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稱謂。中國概念的演變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的產物,更是歷朝歷代連綿不斷經略邊疆的產物。長期以來,對於包括河套地區在內的邊疆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邊疆又是一個歷史概念,它是隨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而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國家以來,出現過多次大一統局面。秦漢王朝開創了全國統一的先河,戰國、秦漢時期在河套地區的陰山一線,正崛起的強悍的匈奴民族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兩大勢力的激烈對抗,為世人展現了恢宏的歷史畫卷。河套地區,自古就是中華民族與北方草原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大舞臺,戰國秦漢以後,逐漸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也正是從戰國秦漢開始,河套地區成為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區,中原王朝也開始了經略河套地區的歷史。研究河套地區古代城址,對於理解中原王朝對邊疆的經略、開發,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是本書的選題意義之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