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域遊歷叢書10·再探喀什噶爾與和田古遺址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257-372
    【優惠價】
    161-233
    【作者】 (英)奧雷爾·斯坦因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文物考古  考古知識讀物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495288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9528820
    作者:(英)奧雷爾·斯坦因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內容簡介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揭開了該地區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西域遊歷叢書集斯坦因這三次中國西部探險考古資料於一體,對上述考古報告進行整合修訂,使大眾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經過和成果。叢書共15冊,本冊出自《亞洲腹地考古圖記》:1913年7月31日,斯坦因從克什米爾起程,開啟了第三次中亞探險旅程。與前兩次不同,斯坦因此次探險的首要目標,是對尼雅遺址、瓦石峽遺址、米蘭遺址等進行補充性考古發掘。

    作者簡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三次到中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根據其考古探險經過及成果,先後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龔國強,1962年出生於江蘇江陰。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繫考古專業,200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繫,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今,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出版著作《隋唐長安城佛寺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

    目錄
    章 穿越齊拉斯、達麗爾和丹吉爾
    節 從克什米爾到齊拉斯............................................... 1
    第二節 齊拉斯及其歷史..................................................... 10
    第三節 前往達麗爾.............................................................19
    第四節 達麗爾之今昔.........................................................33
    第五節 穿越下達麗爾和丹吉爾......................................... 57

    第二章 從亞辛到喀什噶爾
    節 亞辛的歷史和地理................................................. 70
    第二節 穿過亞辛到德爾果德山口.................................... 78
    第三節 從耶爾洪河的源頭到塔克敦巴什帕米爾............ 97
    第四節 在塔什庫爾干山谷............................................... 113
    第五節 沿喀拉塔什河前往喀什噶爾.............................. 124

      穿越齊拉斯、達麗爾和丹吉爾


    節  從克什米爾到齊拉斯............................................... 1


    第二節  齊拉斯及其歷史..................................................... 10


    第三節  前往達麗爾.............................................................19


    第四節  達麗爾之今昔.........................................................33


    第五節  穿越下達麗爾和丹吉爾......................................... 57


     


    第二章  從亞辛到喀什噶爾


    節  亞辛的歷史和地理................................................. 70


    第二節  穿過亞辛到德爾果德山口.................................... 78


    第三節  從耶爾洪河的源頭到塔克敦巴什帕米爾............ 97


    第四節  在塔什庫爾干山谷............................................... 113


    第五節  沿喀拉塔什河前往喀什噶爾.............................. 124


     


    第三章  從喀什噶爾到和田河


    節  沿天山外緣...........................................................141


    第二節  巴楚以遠的古遺址和道路.................................. 154


    第三節  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的一條山脈.......................... 167


    第四節  通過和田的麻扎塔格........................................... 179


     


    第四章  從和田到羅布泊


    節  來自和田各遺址的遺物....................................... 189


    第二節  達瑪溝附近遺址上的發現.................................. 197


    第三節  重訪尼雅遺址.......................................................205


     


    第五章   前往羅布泊的途中


    節  且末和瓦石峽.......................................................234


    第二節  闊玉馬勒和巴什闊玉馬勒遺址.......................... 246


    第三節  重新在米蘭探險................................................... 258

    前言
    出版說明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揭開了該地區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此外,斯坦因還詳細描述了深居亞洲腹地的中國新疆和河西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山川、大漠、戈壁、雅丹、鹽殼等地貌的種種奇妙景觀。斯坦因的著作為人們打開了此前“未知世界”的大門,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轟動,西方列強的學者們對此垂涎欲滴,紛至沓來,形形色色的探險家也緊隨其後,蜂擁而至。

    出版說明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揭開了該地區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此外,斯坦因還詳細描述了深居亞洲腹地的中國新疆和河西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山川、大漠、戈壁、雅丹、鹽殼等地貌的種種奇妙景觀。斯坦因的著作為人們打開了此前“未知世界”的大門,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轟動,西方列強的學者們對此垂涎欲滴,紛至沓來,形形色色的探險家也緊隨其後,蜂擁而至。


        斯坦因的這三次探險考古活動,足跡遍布塔裡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天山以北東部地區,幾乎盜掘了我國漢唐時期所有重要的古遺址和遺跡,對遺址和遺跡造成了嚴重破壞,所出文物也幾乎被席卷一空,並運往英屬印度和英國本土。此外,斯坦因在河西敦煌以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等地也進行了大肆的盜掘和劫掠,其中尤以對敦煌石窟寶藏的劫掠為臭名昭著。可以說,在 20 世紀 30 年代之前,斯坦因是我國西部地區古遺址的盜掘者和破壞者,是劫掠中國古代文物的大盜。斯坦因的上述著作是西方列強侵犯我國主權的鐵證,同時也為那段令國人屈辱的歷史留下了真實的記錄。因此,我們在閱讀斯坦因上述著作時,一定要牢記慘痛歷史,勿忘國恥。


        斯坦因上述三次考古報告都是綜合性的學術性專著。為了方便一般讀者更多地了解斯坦因在我國塔裡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天山以北東部以及河西敦煌等地區的發掘工作和搜集文物的情況,我們對上述三次考古報告原著做了一些技術性處理:根據原著各章內容的關聯性進行分冊,刪除一些專業性特別強的內容,將插圖進行適當調整並重新編序等。


        本冊出自《亞洲腹地考古圖記》:1913年7月31日,斯坦因從克什米爾起程,開啟了第三次中亞探險旅程。與前兩次不同,斯坦因此次探險的首要目標,是對尼雅遺址、瓦石峽遺址、米蘭遺址等進行補充性考古發掘。

    在線試讀
    第三節 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的一條山脈

    10月25日,我從巴楚出發,以進行我長期籌劃的在東南沙漠裡的考察工作。其目的如同上面簡要說明的那樣,是要盡可能地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到達和田河岸上的麻扎塔格。除了取這條捷徑是為了時間,以及被穿越這片人所不知的沙漠地帶的冒險所吸引,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對特殊的地貌進行考察。 1908年我們的考察表明,和田麻扎塔格山在地理結構上,與隔絕在巴楚東面的一座島狀山脈的殘餘有著密切的關繫。我們已經探明,麻扎塔格從和田河伸入塔克拉瑪干沙漠 20多英裡,走向與巴楚島狀山鏈的走向一樣,呈東南—西北走向,它們的山貌也很一致。
    作為古老山脈的一部分,斜插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和田麻扎塔格與巴楚和柯坪之間外圍的天山形成近直角的夾角。上面說到的在拜勒塔格和拉勒塔格做的觀察,證明了值得注意的一種現像,即正是經年累月的流沙侵蝕、堆積,纔使巴楚以東的山脈成了沙海中座座孤立的島嶼。巴楚東南方沙漠中巨量流沙的積聚,足以解釋我們推斷的斜穿塔克拉瑪干的古代山脈被打斷的原因。但要提供明確的證據,尚需進行實地調查。
    在高沙丘分布的干涸沙漠中深入130多英裡,必定會遇到巨大的困難,我對此未存任何僥幸的心理。斯文·赫定的歷險已足以證明此種風險之大,他在 1895年 4月底,從同樣的地方出發,向東欲穿越沙漠,結果其隊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他本人也差點死於干渴和無力。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災難,我著意選擇了較寒冷的季節,可使人畜少受折磨,同時也準備了足夠的用水,並盡可能地減輕牲畜的負擔。
    為了後一個目的,我盡力從巴楚租用了 6隻駱駝,以在穿越沙漠的開始階段充實我們自己的12隻駱駝組成的精良的後勤供應駝隊,我也沒有忽視加強我們人員的素質的好處。我相信,參加過我的所有新疆考察的可靠的駝工哈桑阿洪,完全能夠照看好將要投入工作的牲畜。但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艱難的沙漠旅行經驗。所以當和田河邊的伊斯蘭瑪巴德村的獵手卡西木阿洪,應我以前發出的召喚,帶著我的克裡雅駱駝到達喀什噶爾時,我感到特別高興。 1900年我對丹丹烏裡克進行考察時,我就高度評價和信任他所具有的勇氣、方位感及真正的沙漠生存能力。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進行的打獵和其他孤獨的漫遊生涯,造就了這位瘦弱有力、堅韌不撥的男子。
    從巴楚至大沙漠邊緣的三天行程,不需要作詳細的敘述。天行程是穿越被蘆葦和灌木覆蓋的平原,此平原把巴楚耕種區與葉爾羌河左岸分隔開來。在喀拉肯附近,我們經過了一片窪地,從這片窪地,洪水可到達麻扎塔格西北廣闊的沼澤地,灌溉恰爾巴格的土地。離河旁我們的營地不到 1英裡的地方,我們穿過了一條名叫庫達依亞的溝渠,在洪水季節裡,此渠把水輸往吐木休克西南的恰罕庫勒沼澤,它轉而成為東邊村莊灌溉渠的一個天然水庫。

    第三節  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的一條山脈


     


        10月25日,我從巴楚出發,以進行我長期籌劃的在東南沙漠裡的考察工作。其目的如同上面簡要說明的那樣,是要盡可能地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到達和田河岸上的麻扎塔格。除了取這條捷徑是為了時間,以及被穿越這片人所不知的沙漠地帶的冒險所吸引,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對特殊的地貌進行考察。 1908年我們的考察表明,和田麻扎塔格山在地理結構上,與隔絕在巴楚東面的一座島狀山脈的殘餘有著密切的關繫。我們已經探明,麻扎塔格從和田河伸入塔克拉瑪干沙漠 20多英裡,走向與巴楚島狀山鏈的走向一樣,呈東南—西北走向,它們的山貌也很一致。


        作為古老山脈的一部分,斜插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和田麻扎塔格與巴楚和柯坪之間外圍的天山形成近直角的夾角。上面說到的在拜勒塔格和拉勒塔格做的觀察,證明了值得注意的一種現像,即正是經年累月的流沙侵蝕、堆積,纔使巴楚以東的山脈成了沙海中座座孤立的島嶼。巴楚東南方沙漠中巨量流沙的積聚,足以解釋我們推斷的斜穿塔克拉瑪干的古代山脈被打斷的原因。但要提供明確的證據,尚需進行實地調查。


        在高沙丘分布的干涸沙漠中深入130多英裡,必定會遇到巨大的困難,我對此未存任何僥幸的心理。斯文·赫定的歷險已足以證明此種風險之大,他在 1895年 4月底,從同樣的地方出發,向東欲穿越沙漠,結果其隊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他本人也差點死於干渴和無力。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災難,我著意選擇了較寒冷的季節,可使人畜少受折磨,同時也準備了足夠的用水,並盡可能地減輕牲畜的負擔。


        為了後一個目的,我盡力從巴楚租用了 6隻駱駝,以在穿越沙漠的開始階段充實我們自己的12隻駱駝組成的精良的後勤供應駝隊,我也沒有忽視加強我們人員的素質的好處。我相信,參加過我的所有新疆考察的可靠的駝工哈桑阿洪,完全能夠照看好將要投入工作的牲畜。但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艱難的沙漠旅行經驗。所以當和田河邊的伊斯蘭瑪巴德村的獵手卡西木阿洪,應我以前發出的召喚,帶著我的克裡雅駱駝到達喀什噶爾時,我感到特別高興。 1900年我對丹丹烏裡克進行考察時,我就高度評價和信任他所具有的勇氣、方位感及真正的沙漠生存能力。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進行的打獵和其他孤獨的漫遊生涯,造就了這位瘦弱有力、堅韌不撥的男子。


        從巴楚至大沙漠邊緣的三天行程,不需要作詳細的敘述。天行程是穿越被蘆葦和灌木覆蓋的平原,此平原把巴楚耕種區與葉爾羌河左岸分隔開來。在喀拉肯附近,我們經過了一片窪地,從這片窪地,洪水可到達麻扎塔格西北廣闊的沼澤地,灌溉恰爾巴格的土地。離河旁我們的營地不到 1英裡的地方,我們穿過了一條名叫庫達依亞的溝渠,在洪水季節裡,此渠把水輸往吐木休克西南的恰罕庫勒沼澤,它轉而成為東邊村莊灌溉渠的一個天然水庫。


        10月 26日早晨,我們涉水過河,那裡僅河床的水面就闊 55碼,深處為 4英尺,流速僅 1.7英尺 /秒。但據向導艾則孜所說,當洪水爆發時,河床寬近 1英裡,要不了一個月,水就會溢過南面高16英尺的陡峭泥岸,由此我們可想像夏季洪峰時下流的巨大水量。我們在大部分是蘆葦地和繁茂叢林的草場裡整整走了一天,欣賞了與麻扎塔格孤立山鏈的褐紅色形成鮮明對比的金秋景色。巴楚麻扎塔格山高出河床近1 000英尺,西南坡和北坡上堆壓著巨大的沙丘,與拜勒塔格山的情景非常相似。


        從地圖上看,庫木塔格山是巴楚麻扎塔格山的直接延伸。赫定博士和我自己采集的標本表明,這裡常見的含長石的石灰砂石和薄岩地層,與麻扎塔格完全一樣,而薄岩地層是庫木塔格的主要構造,這一事實證明了上面的說法。葉爾羌河從這兩個相隔僅有5英裡的山鏈之間通過,其顯著特點是,它在莎車上方單獨穿過平坦的衝積平原和吹積沙原,然後直接下流,直至羅布泊沼澤地的尾端。我在下面將涉及這裡的河道和作為古代對角狀山脈殘餘的的島樣山丘兩者之間的起源關繫。


        我們扎營於庫木塔格北面的胡楊小樹林附近,周圍是低沙丘和蘆葦地。營地東面有一座陡峭的山脈,巴楚的多浪人稱之為喬克塔格,其走向近西北—東南,從葉爾羌河伸展出 12英裡。兩座山鏈之間的窪地,寬約 4英裡,大部分是寬闊的湖面,繫每年泛濫的河水積成,名叫卻勒庫勒(意為沙漠之湖)。湖的南端,像赫定博士一樣,我們把它作為沙漠之旅的起點。為了抵達此地,我們走的是湖岸與庫木塔格之間的長條形平地。過了此地後,我們不無麻煩地沿著庫木塔格東北端的支脈邊緣,穿過了一連串仍留有去年夏季洪水的窪地。在此,重要的現像是,地表為一薄層完全風化的、暗紅色含鹽的小石片,下面為細沙。這種現像正好說明,持續的風蝕正毫不留情地侵削著古山脈的殘丘。


        離開河岸後,我們走的仍是一條大車道。沿著湖邊蘆葦地邊緣,我們來到了庫木塔格伸出的一條低矮但陡峭的山脊,其紅岩和堅硬的硅砂石的碎岩中混雜著大量的岩鹽。鄰近的庫木塔格山嘴看來也是同樣情況。山邊到處可見挖鹽坑。該地名叫吐孜勒克(Tuzluk,鹽地),有兩處蘆葦棚。我們繼續前行,穿過了湖邊干涸的洪泛地,看到變窄的湖南端,有一串澙湖,掩映於蘆葦之中。


        艾則孜告訴我們,一年前他在打獵時,曾在那裡找到可以飲水的地方,於是我們在澙湖南面不遠的紅柳包中間扎下了營地,結果發現水的鹽味太重,可能是去年夏季洪水未能注滿這些澙湖的緣故。於是我們又不得不和駱駝一起往回移動,直到在 6英裡遠的湖岸找到淡水為止。為備旅行之需,我們在那裡把水箱和皮囊都灌滿了水。因為湖水很淺,為了取到清水,人們隻得老遠地來回涉水。把從魯爾基礦場帶來的 6個鍍鋅鐵箱及 42個羊皮囊都灌滿水,並把它們裝上駱駝、綁穩,這些工作整整花費了我們一天時間。


        10月29日,我們把一些沉重的小容器進行分裝、捆扎,耽擱了一些時間,隨後我們就向東南進發,穿過了以前曾是湖端但現已干涸的長3英裡的鹽堿地。然後,我們遇到了批沙丘,它們不規則地排列於平地上,表面覆蓋著大量半死的蘆葦和灌木叢,此地長約3英裡,很明顯以前曾是近河地帶。再往前走,沙丘更集中,並升高到 30英尺或更高的高度。在它們之間,出現了稀少的活紅柳,甚至在一片小窪地裡,我們還發現一小片小胡楊長於沙地之上。它們的出現,表明附近可能有地下水。於是我們把營地駐扎於此,並向下狠挖了 4英尺,達到了地下水層。次日早晨,我們繼續行進,發現沙丘急劇升高,沙丘更集中了,每個沙丘都有規則的南—南西的凹面。我們很快就遇到高度達 200~300英尺的連綿不斷的巨大沙梁,走向一律近東北東—西南西向。其沙脊線正好與我們所要去的方向形成一個大夾角,因此我們須不斷地爬坡、下坡,這對人和駱駝來說真是一種折磨。


        不久我就明白,這些沙梁的統一走向表現了一種自然規律,即塔克拉瑪干的流沙成線狀堆積,與附近的大河平行,這種規律還體現在我以前考察過的樓蘭西面、克裡雅河流域以及其他地方的沙漠中。但也應注意到這一規律在不同地方體現出來的差異。我以前穿越的高沙丘地區,沙丘的頂脊長度不一,相對分開,所以沙梁上多出現低矮的鞍部或肩部,對於負載的駱駝來說,翻越這些沙梁就相對容易一些。而在這裡,沙梁連綿不斷,使我們不能直接翻梁,而隻能繞著走,也隻有到了沙梁之間寬闊而平坦的谷底,纔可以使駱駝緩和一下。


        現在所走的地帶實在難行。不走沙梁是不可能的,因為哪裡都沒有明顯的鞍部或缺口。我們曾試圖沿著沙脊頂部行進,以多走路的方式使負載駱駝避免受到經常上下坡的折磨,但這是徒勞的,原因是這些沙梁的頂部毫無例外地是由巨大的沙丘組成,其陰面非常陡峭,因此駱駝不可能繞行或橫越。在窪地或谷地中行進,也並不輕松,因為沙梁較高,因此谷底和沙丘幾乎混在一起。開始,在 xxvi號營地和一小片活著的紅柳叢附近,谷底還有幾小塊風蝕平地可以穿行,分別有 4英裡和5.5英裡。但過後,即使在沙谷裡也難以找到平坦的地方,負重的駱駝行進速度極為緩慢。在到達 xxvii號營地前 2英裡的地方,我們沿途做了仔細的水平測量,表明在這裡爬行 350多英尺比平地上走1英裡還要費勁,而下坡對負重駱駝來說更為艱難。我們還按平均時間做了類似的測量,結果表明,我們所走的實際路程比地圖標示的直線距離要增加30%~40%,因此每天結束前,駱駝總顯出筋疲力盡的樣子,是不足為怪的。


        但終有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等待著我們。當我們下坡走入一個比我們剛翻過的達坂頂點低250英尺的走向為東北東—西南西方向的沙谷時,我注意到從一條沙丘的一面露出一塊風蝕黏土臺地的邊緣。這塊雅丹狀的臺地的陡峭面,有一條風蝕出來的窄溝,深50英尺,溝底有幾棵活著的小植物。正是在這個地方,夜間歸來的卡西木阿洪,向下挖了 5英尺,便成功地挖出了極其稀罕的水。更遠處出現的同樣硬度的窄條灰黏土,誘使我沿此谷底向東走了約 1英裡。不久,我們在此裸露的土地上,撿到了小塊石頭,有些僅是自然塊石,有些則是使用過的石器,和我 1906年前往樓蘭遺址途中在羅布沙漠見到的大量小石器相類似。這些標本,將放在下面的目錄中進行描述。我認出俾格米類型的石片和幾件石核,其餘為人工敲砸出來的不規則的石塊。


        這些散見於沙丘間的小塊風蝕地表的舊石器時代遺存,清楚地證明,這塊現無生命的沙漠曾經是舊石器時代人們的居住地,此地離近的葉爾羌河床有近30英裡。考慮到該地逐漸向昆侖山的緩斜坡升高,我認為史前時期的葉爾羌河不可能流到這麼南的地方。根據我將在下面討論的古代山脈殘餘和現代河道之間的關繫,葉爾羌河曾流至庫木塔格和喬克塔格南麓附近的可能性不能一起排除。在近的地理冰川期間,塔裡木盆地可能會得到潮濕空氣,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會有早期石器時代的遺存。與此有關的是,在葉爾羌河南面的沙漠,也就是在卻勒庫勒南端和以前描述過的黃土地上的 xxv號營地之間撿到另一件石器,是一枚制作精細的石箭頭,它無疑屬於新石器時代,年代更晚。


        10月 31日,我們向東南方繼續前進,所經沙丘更加險惡。 6座難以應付的沙達坂,足高出旁邊的沙谷 300英尺(圖 44),我們須連續翻過它們。沙谷裡除有幾小塊黏土地外,正被沙丘擠迫得越來越小。隻有一個地方非常特別,使艱險而單調的沙海有了一點變化。從 xxvii號營地起,我們在第三座沙達坂兩邊的沙谷裡,看到地面大多呈黑紅色,它們和巴楚東部沙漠裡所見到的一樣,是石灰質砂石被風化後造成的。如前所述,庫木塔格東北麓沙質緩斜坡的表面,盡管剝蝕程度沒有這麼嚴重,也出現過同樣的情況。我認為這個地方是一條山脈的殘餘,是沒有什麼疑義的。此山脈整個埋於流沙之中,有些地方露出了風蝕的頂部,它還延伸到和田麻扎塔格或更遠的地方。從地圖上看,在這裡的沙丘斜坡下的島狀岩石,正處在與庫木塔格至和田麻扎塔格的方向上,而且位於和田麻扎塔格、喬克塔格中脊以及巴楚麻扎塔格處的連線以西,距連線僅 2.5英裡。


        那天途中在巨大沙丘上不斷地上上下下,把駱駝折磨得筋疲力盡。租用的兩隻駱駝已完全耗損,其餘的駱駝也有很大的麻煩。但至後一個營地時,它們的負擔減輕了許多,我們讓所有的駱駝喝了個夠,並喫掉了我們攜帶至今的三包草料(干苜宿草)中的一半。很明顯,我們不能再依賴於它們的幫助。我感到更焦慮的是行進速度非常緩慢, 10個小時纔步行了11英裡,若按直線距離計僅 7英裡。那天傍晚,我們停留在一條高沙丘的寬頂上向前看,感覺到這裡與麻扎塔格所在的和田河之間的直線距離不下於 100英裡。假定我們的駱駝以後能保持今天的行軍速度(這一點哈桑阿洪和我都感到懷疑),那麼我們需要耗費兩星期的時間纔能到達那個有水有草的地方。根據赫定博士向北走的經驗和卡西木阿洪報告的和田麻扎塔格周圍沙漠的情況,可以肯定在到達那條小山脈前不可能有好走的地方。其中糟糕的是,不管我們多麼小心地確定方向,仍不能肯定是否會找到推測中的那座向西北方向延伸的低山丘陵。以前的經驗告訴我,隻有靠羅盤沿著高沙丘中間的一條確切道路走纔有找到它的可能。


        隨後我焦急地考慮了一個夜晚。我意識到,如果堅持要翻越難以征服的沙達坂和沙丘,勢必會使牲畜和裝備遭受嚴重的損失,耽擱我們對重要的新地貌的考察,這是得不償失的,看來我將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直到次日早晨,我纔痛下了決心。我自己爬上了營地旁邊的沙丘,戴著我的眼鏡向東方的地平線仔細地掃視,目及之處隻有難以對付的茫茫沙丘,其景色猶如突然翻騰起來的滾滾巨濤。向遠處伸展的沙丘緊密相連,其間很少有風蝕或易走的沙地。太陽升起,遠處折射的沙梁的虛幻景像隨之消失。


        這次極目眺望未能給我帶來任何希望,我突然產生了茫然無措而難以支撐下去的感覺。我感覺到,雖然通過終的掙扎,我們也許能平安地幸存下來,但我們鼕季考察所依靠的駱駝將遭受嚴重的損失,從而危及我們的考察工作。若向正東方向行進,與沙達坂保持平行,直插和田河,可能會減少一些困難或路程。然而這樣走勢必會重蹈赫定博士的覆轍,不能帶來任何的益處。所以除了轉彎取道葉爾羌河前往和田麻扎塔格,別無選擇。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因為我要說服與我一起共患難、同冒險的這幫隊員。但是,經驗證明,必須及時服從需要。次日,秋季場大沙暴來臨,但討厭的還是嚴寒,人們在烤火時即使加足柴火也還感到冷。冰冷的寒風持續了幾天,即使躲藏於高高的沙丘之間也無濟於事。要知道,我們攜帶的燃料很少,僅由一隻駱駝負載著。


        根據已經顯露的重要地貌,我們應該努力通過把喬克塔格和和田麻扎塔格分開的沙海,去尋找風蝕的低山丘陵。現在我認識到可以從後一地點去做這一嘗試,當然,這隻能靠雙腳,而不是靠飛機。從和田河前往麻扎塔格山,頭 20英裡相對而言是容易行走的。盡管 1908年拉爾·辛格勘測的和田麻扎塔格高度不大,但我們站在它的頂部,可以順著它的走向向前搜尋到任何孤立的岩島。從那裡再向前穿過 60英裡的困難地段後,就可看到喬克塔格的頂部,從而為剩下的沙漠旅行提供安全保障。 1月和 2月是能見度好的季節,也適於用冰的方式運水。


        在此我就地質學方面做幾點歸納。我推測,古代低山丘陵曾呈對角線狀地斜伸於大盆地,但它多被塔克拉瑪干沙漠覆蓋,僅西北端和東南端露出於大河附近,這不能說是因為踫巧。很明顯,大河附近有一定的水汽,兩岸有寬闊的植物地帶,不可避免地擋住了流沙的堆積,所以風蝕在這裡的作用就要小得多。從風向來看,流沙主要在河道的背風面。我觀察到的所有風蝕地貌,從羅布沙漠到巴楚古老的橫斷殘丘,都說明塔裡木盆地的主要風向是從東—北或東—北東到西—南或西—南西。根據這一事實,也就容易根據地圖弄清為什麼近乎南北流向的和田河隻保護了河西的古老殘丘,從而也就可以充分地解釋為什麼麻扎塔格在河左岸 14英裡的地方幸存下來。


        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回到葉爾羌河附近的低山丘陵地區,我們發現那裡的情形有些不同。在此葉爾羌河河道的總方向接近從南 243°西到北 63°東,或大概地自西—南西到東—北東,從而與平常的風向近乎一致。如果考慮到臨河植被地帶的寬度(由於臨近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左岸或北岸的植被帶特別寬闊),葉爾羌河兩邊的山丘肯定受到了保護,受流沙的侵蝕較少。但這種保護在左岸更有效,因為那裡有喀什噶爾河尾閭補充過來的水汽,植被帶更寬闊。從地圖上看,左岸的巴楚麻扎塔格高而寬闊,而居於右岸的喬克塔格和庫木塔格則明顯低矮、單薄,這一地貌事實和我們理論性的推測非常一致。與上述理論更一致的是,我們發現巴楚麻扎塔格北面及東北面孤立的低山丘陵較為低矮,而且離喀什噶爾河臨河地帶越遠,高度就越低。所以,拜勒塔格比它延伸出去的烏庫爾麻扎塔格明顯低矮得多,受到的侵蝕更嚴重。拉勒塔格也比吐木休克附近的山丘要低矮。可以得出這樣的解釋,即晚期的地質變遷,與天山或柯坪塔格外緣近成直角的古代低山丘陵,已近乎消失,僅剩下希克爾瓦依山丘還可見到。


        我未受過繫統的地質學訓練,我隻是有保留地作出這些推論。但我可以聲明,至少我所應用的推論方法是可靠的(這一點已由瓦爾特教授的研究所證明,對人們了解沙漠地貌演變史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可以說,各個時期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主要的地貌變化是古代低山丘陵的逐漸消蝕。氣候的變化也許會延遲或加快這種進程。但即使塔裡木盆地變成了現在這樣的與海洋隔斷的巨大無水區,其基本情況也如此。


        這一推測性的解釋誘使著我們去尋找比和田麻扎塔格更遠的、延伸到東南方的古代低山丘陵。我已經注意到其他地方的情況。尼雅河尾閭著名的朝聖地——依曼·賈法爾·薩迪克麻扎,就坐落於一座被沙丘包圍的低矮孤山丘上。此山脊丘平頂,其帶鹽性的岩礁上覆蓋著碎岩。我後悔未能采集碎岩標本,致使山脊的地質構造至今仍不清楚。但這一剝蝕裸露的岩島就位於拜勒塔格和烏庫爾麻扎塔格連線的東南延長線上,隻在巴楚麻扎塔格及和田麻扎塔格的連線北面一點。難道這裡就沒有斜穿塔克拉瑪干的同一古代低山丘陵的後殘餘?它會消失在這後的地區?


        據兩個麻扎塔格和依曼·賈法爾·薩迪克山丘各幸存於大河西岸的共性類推,就會進一步地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克裡雅河西相應的位置,即在恰勒烏格勒和堯干庫木之間的位置上是否可以找到這個古代低山丘陵的殘餘?我在 1901年和 1908年在克裡雅河的這一地區旅行時沒有搜尋過類似的遺跡,對此深感後悔。但如果說像堯干庫木這樣特別高的沙丘下壓著已遭侵蝕的矮山丘,我不會感到喫驚,這可說明克裡雅河尾閭正是在堯干庫木。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