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永順老司城(上、中、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4856-7038
    【優惠價】
    3035-4399
    【作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文物考古  遺址/陵墓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986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98611

    作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編輯推薦

    永順老司城是彭氏土司數百年的司治所在。本報告是歷次考古發掘、調查成果的彙總。本報告通過考古資料結合豐富的地方史志、族譜、傳說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解讀了老司城,敘述了彭氏土司生成、強盛以及消失的歷史過程和遺址背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內容簡介
    章緒言 (1)
    一?地理位置與城址概況 (1)
    二?自然環境 (3)
    三?歷史沿革 (5)
    四?工作過程 (5)
    第二章 宮殿區 (15)
    一?城牆 (15)
    二?城門 (22)
    三?排水設施 G10 (41)章緒言 (1)

    一?地理位置與城址概況 (1)

    二?自然環境 (3)

    三?歷史沿革 (5)

    四?工作過程 (5)

    第二章 宮殿區 (15)

    一?城牆 (15)

    二?城門 (22)

    三?排水設施 G10 (41)

    四?宮殿區內建築遺存 (172)

    五?關於出土遺物 (289)

    第三章 衙署區 (300)

    一?衙署區第

    一級平臺發掘概述 (301)

    二?對於衙署區修建年代和建築格局的分析 (335)

    三?衙署區現存的地面建築 (338)

    第四章街道區 (352)

    一?堂坊包和北門上遺址區 (352)

    二? L2(359)

    三? L6(370)

    四? L7(382)

    五?河街 (384)

    六?右街 (392)

    七?正街 (403)

    八?紙棚街 (414)

    九?左街 (417)

    十?五屯街 (417)

    十一?魚肚街 (417)

    第五章 墓葬區 (419)

    一?紫金山墓地 (420)

    二?雅草坪墓地 (483)

    三?禁山墓地 (487)

    四?蓮花座墓地 (489)

    五?像鼻山墓地 (501)

    六?王家灣墓地 (504)

    七?椿樹灣墓地 (505)

    八?岩菩薩墓地 (507)

    九?百果坪墓地 (507)

    十?柏楊樹墓地 (509)

    十一?八頭湖墓地 (509)

    十二?岩巴灣墓地 (510)

    十三?水碾灣墓地 (511)

    十四?八桶湖墓地 (512)

    十五?那土車墓地 (515)

    十六?禾場坪墓地 (516)

    十七?見溪枯墓地 (516)

    十八?丁家坳墓地 (519)

    十九?卡殼包墓地 (520)

    二十?坐虎頭墓地 (521)

    二十一?響堂灣墓地 (523)

    二十二?楊四廟墓地 (524)

    二十三?大壩枯墓地 (524)

    二十四?騾子灣墓地 (525)

    二十五?青眼山墓地 (529)

    二十六?五谷廟墓地 (532)

    二十七?插帽金花山墓地 (532)

    二十八?菜園坪墓地 (534)

    二十九?水井後坎墓地 (535)

    三十?觀音閣墓地 (536)

    三十一?螃蟹戲珍珠墓地 (539)

    三十二?千子灣墓地 (540)

    三十三?李家包墓地 (545)

    三十四?蓮花池墓地 (546)

    三十五?義渡田墓地 (547)

    三十六?筒車田墓地 (551)

    三十七?朝田墓地 (551)

    三十八?*包墓地 (552)

    三十九?八字牆墓地 (553)

    四十?長腰田墓地 (554)

    四十一?新基包墓地 (556)

    四十二?響塘墓地 (563)

    四十三?屋後頭墓地 (563)

    四十四?橋上墓地 (565)

    四十五?絲柳墓地 (566)

    四十六?鎮溪枯墓地 (566)

    四十七?下巴裡枯墓地 (567)

    四十八?上巴裡枯墓地 (568)

    四十九?水井灣墓地 (570)

    五十?嘎婆屋場墓地 (574)

    五十一?老河溝墓地 (575)

    五十二?新基灣墓地 (575)

    五十三?瓦場墓地 (576)

    五十四?老司城周邊古墓葬出土金銀器 (577)

    五十五?小結 (578)

    第六章 宗教區 (580)

    一?祖師殿 (581)

    二?觀音閣遺址 (584)

    三?關帝廟遺址 (585)

    四?將軍山祠遺址(又稱神武祠) (593)

    五?城隍廟遺址 (593)

    六?五谷廟遺址 (595)

    七?吳著祠遺址 (596)

    八?吳著廟遺址 (597)

    九?八部大神廟 (597)

    十?楊四將軍廟 (597)

    十一?水府閣 (597)

    十二?福民廟 (598)

    十三?社令壇 (598)

    十四?伏波廟 (598)

    十五?稷神壇 (598)

    十六?若雲書院 (599)

    十七?“子孫永享”牌坊 (599)

    十八?東門祠堂 (599)

    第七章 苑墅區 (603)

    一?土司釣魚臺 (603)

    二?監欽灣遺址 (605)

    三?監欽灣碾房 (605)

    四?午門遺址 (606)

    五?古棧道遺址 (606)

    六?碧花山莊遺址 (607)

    七?謝圃公署遺址 (607)

    八?靈溪河石刻題銘 (607)

    九?自生橋遺址 (608)

    第八章 老司城遺址核心區的相關遺址 (610)

    一?飛霞關哨卡遺址 (611)

    二?官屋場哨卡遺址 (611)

    三?利木湖哨卡遺址 (611)

    四?古牛山哨卡遺址 (612)

    五?龍洞口磚拱橋 (612)

    六?官廳堡點將臺遺址 (613)

    七?龍洞遺址 (613)

    八?田爾庚屋場 (613)

    九?筒車田遺址 (614)

    十?青崗包磚窯遺址 (614)

    十一?瓦場窯址 (615)

    十二?謝圃窯址 (615)

    十三?下巴裡枯窯址 (616)

    十四?金魚塘古井 (618)

    十五?花園遺址 (618)

    十六?土司觀獵臺 (619)

    十七?龍潭城遺址 (619)

    第九章 老司城遺址外圍的考古調查 (623)

    一?猛峒別墅 (624)

    二?新基灣墓地 (624)

    三?牌樓村莊園遺址 (624)

    四?彭凌雲莊園遺址 (625)

    五?閏雅采石場 (626)

    六?顆砂古城 (626)

    七?弔磯別墅 (628)

    八?鐘靈山石刻 (629)

    九?王村古鎮 (629)

    十?九龍蹬遺址 (630)

    十一?溪州銅柱 (634)

    十二?施溶州土司墓群 (639)

    十三?朗溪鄉黃洞村相關遺址 (639)

    十四?南渭土知州相關遺址 (640)

    十五?洛塔吳著廳城堡 (645)

    十六?白崖洞遺址 (646)

    第十章 老司城及周邊村寨的族姓調查 (647)

    一?老司城 (647)

    二?新莊 (655)

    三?洞碧 (655)

    四?馬洞 (656)

    五?坪長灣 (656)

    六?茶壺 (657)

    七?顆砂洞 (657)

    八?響塘 (658)

    九?謝圃 (658)

    十?落塔坪 (660)

    十一?絲柳 (660)

    十二?老寨 (660)

    十三?博射坪 (661)

    十四?騾子灣 (662)

    十五?花園 (662)

    十六?塘方上 (663)

    十七?岩門塘(杜家灣) (664)

    十八?林家 (664)

    十九?自生橋寨 (665)

    二十?窩棚咱 (665)

    二十一?龍沙湖 (665)

    二十二?高峰村 (666)

    二十三?馬蹄湖 (667)

    二十四?羅家寨 (667)

    二十五?烏馬頭 (667)

    二十六?澤樹村 (667)

    二十七?雨聯村 (669)

    二十八?下別些(松早) (671)

    二十九?下別些(下寨) (671)

    三十?田家灣 (672)

    三十一?三角岩老寨 (672)

    三十二?差力把 (673)

    三十三?長嶺崗 (673)

    三十四?福甲 (674)

    三十五?禾作村 (675)

    三十六?科洞 (676)

    三十七?弄塔 (676)

    第十一章 老司城遺址外圍的古村落人類學調查 (682)

    一?芷州村 (682)

    二?李家寨村 (707)

    三?利比洞村 (715)

    四?爆竹溪村 (732)

    五?撥書科村 (743)

    六?科洞村 (753)

    七?天塘村 (761)

    八?雙鳳村 (769)

    九?大龍村 (778)

    十?你比村 (786)

    十一?蓮蓬村 (793)

    十二?西來溪村 (799)

    十三?勞子莊村 (806)

    十四?下別些(松早)村 (808)

    十五?下別些(下寨)村 (818)

    十六?博射坪村 (820)

    十七?老司城村 (831)

    十八?小結 (846)

    第十二章 結語 (854)

    一?永順彭氏土司的歷史蹤跡 (854)

    二?明代永順土司社會的歷史圖景 (865)

    三?先秦以來酉水流域的大姓豪族與現代土家族 (890)四?老司城遺址的人文價值 (905)

    附錄

    附錄一 永順老司城遺址 2010年出土動物遺骸鋻定意見 袁家榮( 909)

    附錄二 老司城遺址出土纖維材料的鋻定報告 顧海濱( 912)

    附錄三 老司城遺址宮牆材料成分分析報告 顧海濱( 913)

    後記 (916)

    插圖目錄圖一

    老司城遺址位置圖(1)

    圖二 老司城遺址探方分布圖(8)

    圖三 老司城遺址平面圖(9)

    圖四 老司城宮殿區?衙署區遺跡總平面圖( 16)

    圖五 宮殿南牆解剖溝Ⅱ東壁圖( 17)

    圖六 解剖溝Ⅱ出土磚?滴水( 19)

    圖七 解剖溝Ⅱ出土筒瓦?板瓦( 20)

    圖八 解剖溝Ⅱ出土陶器?瓷器( 21)

    圖九 西城門及相關遺跡平?剖面圖( 23)

    圖一○ 大西門南側臺階平?剖面圖( 25)

    圖一一 城門樓 F17平?剖面圖( 26)

    圖一二 大西門出土磚雕( 29)

    圖一三 大西門出土磚雕( 30)

    圖一四 大西門出土磚雕( 31)

    圖一五 大西門出土磚雕?器蓋( 32)

    圖一六 大西門出土磚雕?石質建築構件?筒瓦( 33)

    圖一七 大西門出土石臼?筒瓦?滴水( 35)

    圖一八 大西門出土滴水?瓦當( 36)

    圖一九 大西門出土瓦當?瓷器( 37)

    圖二○ 大西門出土陶器?瓷器( 39)

    圖二一 大西門出土瓷器?鐵片( 40)

    圖二二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平面圖 ( 43)

    圖二二 A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 A段平?剖面圖( 44)

    圖二二 B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 B段平?剖面圖( 45)

    圖二二 C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 C段平?剖面圖( 46)

    圖二二D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D段平?剖面圖( 47)

    圖二二 F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 F段平?剖面圖( 48)

    圖二二E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E段平?剖面圖( 48)

    圖二二 G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 G段平?剖面圖( 49)

    圖二二 H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H段平?剖面圖( 50)

    圖二二I G10及宮殿區南部城牆I段平?剖面圖( 51)

    圖二三 G10東出土磚雕?石質建築構件 ( 52)

    圖二四 G10東出土瓦 ( 53)

    圖二五 G10東出土滴水 ( 54)

    圖二六 G10東出土瓦當?器蓋 ( 56)

    圖二七 G10東出土硬陶器 ( 56)

    圖二八 G10東出土硬陶器 ( 57)

    圖二九 G10東出土硬陶器 ( 58)

    圖三○ G10東出土鐵器 ( 59)

    圖三一 G10東出土瓷器 ( 60)

    圖三二 G10東出土瓷器 ( 62)

    圖三三 G10東出土瓷碗 ( 63)

    圖三四 G10東出土瓷碗 ( 64)

    圖三五 G10東出土瓷器 ( 65)

    圖三六 G10東出土瓷器 ( 66)

    圖三七 G10東出土瓷器 ( 68)

    圖三八 G10東出土瓷器 ( 69)

    圖三九 G10東出土瓷器 ( 70)

    圖四○ G10東出土青花碗 ( 71)

    圖四一 G10東出土瓷器 ( 72)

    圖四二 G10東出土瓷器 ( 74)

    圖四三 G10東出土瓷碗 ( 75)

    圖四四 G10東出土瓷器 ( 76)

    圖四五 G10東出土青花碗 ( 77)

    圖四六 G10東出土瓷器 ( 78)

    圖四七 G10東出土青花碗 ( 80)

    圖四八 G10東出土瓷器 ( 81)

    圖四九 G10東出土瓷器 ( 82)

    圖五○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83)

    圖五一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85)

    圖五二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86)

    圖五三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88)

    圖五四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89)

    圖五五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90)

    圖五六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92)

    圖五七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93)

    圖五八 G10東出土瓷器底款 ( 94)

    圖五九 G10南①出土磚雕 ( 95)

    圖六○ G10南①出土磚雕?石質構件 ( 96)

    圖六一 G10南①出土磚雕?石質構件 ( 97)

    圖六二 G10南①出土磚雕 ( 98)

    圖六三 G10南①出土磚雕 ( 98)

    圖六四 G10南①出土磚雕 ( 99)

    圖六五 G10南①出土滴水 (100)

    圖六六 G10南①出土滴水 (101)

    圖六七 G10南①出土滴水 (101)

    圖六八 G10南①出土瓦當 (102)

    圖六九 G10南①出土瓦當 (103)

    圖七○ G10南①出土瓦當 (104)

    圖七一 G10南①出土瓦 (104)

    圖七二 G10南①出土陶器 (105)

    圖七三 G10南①出土陶壇 (106)

    圖七四 G10南
    目錄
    章緒言
    一、地理位置與城址概況
    永順縣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永順老司城位於縣城以東 19.5千米的靈溪河畔,地屬靈溪鎮司城村。老司城在地方史籍上又稱舊司城。“舊司城在縣東,離城三十裡,乃土官世居之所。”(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老司城為永順土司數百年的司治所在,是湘西北土家族數百年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老司城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規模、保存情況好的土司城址(圖一;彩版一、二、三)。
    圖一老司城遺址位置圖
    老司城在地理上處在武陵山脈中段的黑山山脈,東經 110°,北緯 29°,遺址中心區所在海撥高度為 199~295米。由永順縣北部發源的靈溪河流經老司城,在遺址的西北部曲折流過,進而向南,後注入酉水。“靈溪,在舊司城,回抱如帶,出王村達北江。”(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
    老司城遺址所在的臺地,大致呈南北走向,城址總面積 25萬平方米(彩版四)。遺址主要集中在靈溪河的東側,西側僅一條臨江的魚肚街與若干建築遺跡。
    隨著漢文化影響的深入,老司城選址時也受到漢族地區的堪輿術的影響,追求龍脈風水之
    說,根據周圍的地形形態,結合陰陽五行學說,進行附會和神化。老司城背依太平山,太平山是一座高山,太平山下有三座相連的小山,分別叫福山、祿山、壽山,合起來叫三星山,福山又稱福石山。太平盛世、三星照耀,都是土司時期所賦予的寓意。“太平山,城東南十裡,高大雄偉,為東方巨障。”“福石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後,即華蓋山,巍然插雲,古木森陰。壽德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左。祿德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右。”(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章緒言

    一、地理位置與城址概況

    永順縣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永順老司城位於縣城以東 19.5千米的靈溪河畔,地屬靈溪鎮司城村。老司城在地方史籍上又稱舊司城。“舊司城在縣東,離城三十裡,乃土官世居之所。”(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老司城為永順土司數百年的司治所在,是湘西北土家族數百年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老司城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規模、保存情況好的土司城址(圖一;彩版一、二、三)。

    圖一老司城遺址位置圖

    老司城在地理上處在武陵山脈中段的黑山山脈,東經 110°,北緯 29°,遺址中心區所在海撥高度為 199~295米。由永順縣北部發源的靈溪河流經老司城,在遺址的西北部曲折流過,進而向南,後注入酉水。“靈溪,在舊司城,回抱如帶,出王村達北江。”(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

    老司城遺址所在的臺地,大致呈南北走向,城址總面積 25萬平方米(彩版四)。遺址主要集中在靈溪河的東側,西側僅一條臨江的魚肚街與若干建築遺跡。

    隨著漢文化影響的深入,老司城選址時也受到漢族地區的堪輿術的影響,追求龍脈風水之

    說,根據周圍的地形形態,結合陰陽五行學說,進行附會和神化。老司城背依太平山,太平山是一座高山,太平山下有三座相連的小山,分別叫福山、祿山、壽山,合起來叫三星山,福山又稱福石山。太平盛世、三星照耀,都是土司時期所賦予的寓意。“太平山,城東南十裡,高大雄偉,為東方巨障。”“福石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後,即華蓋山,巍然插雲,古木森陰。壽德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左。祿德山,城東南三十裡,在司治右。”(乾隆五十八年《永順縣志》卷一地輿志)

    老司城的主體建築宮殿區建在福石山麓,從宮殿區的高處眺望前後左右的山嶺,山山依偎,嶺嶺相疊,具有萬馬朝著老司城奔騰之勢。民間則把這些山嶺統稱“萬馬歸槽”(圖版一, 1)。另一種說法是:老司城為蓮花地,四周群山為萬片蓮瓣,而城窩則是一朵芬芳的蓮花蕊。“繡屏山,縣東南三十裡,六峰拱抱在舊司治前。”(乾隆二十八《府志》卷《山水》)在這些山嶺中,獨有北部一山不朝老司城,人們把此山喚作“飛牙角”。從老司城附近的山川地形上看,老司城東側山脈又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南側山脈似一條巨大的青龍,將金鳳環繞,宮殿區就建在鳳尾龍頸上,在歷代風水家的眼裡,老司城的確是一塊龍鳳呈祥的風水寶地。對於老司城的風水,還有“前有青龍繞殿、後有金鳳朝陽、左有黃龍到宮、右有玉筍擎天、河中有靈溪石鼓、岸畔有插帽金花”之說。其實,選擇老司城作為司治的重要原因在於軍事上的防御性,城區背靠高峻的太平山,正面有稱為螺絲灣的諸峰與崎嶇的山道,以山作障,以水為池,靈溪河兩岸,崖壁陡峭,兩端又有一繫列軍事設施,在宮殿區所在的山頂,有一道依山而築的牆堞(圖版一, 2)。隔河有古牛山烽火臺,老司城南門碼頭的漢堡山下,又有一道長 60米左右的具有軍事防御性質的岩石殘牆,所有這些形成十分堅固的屏障。城區外圍有東門、南門、小西門的舊稱,東門位於紫金街南端的山坡腳下,尚有用平整紅條石壘砌的保坎,長 5.5米,高 2.2米,紅條石長 1米左右,厚 15~40釐米,寬度估計在 50釐米左右。根據“東門”的名稱,推測此處原有一個城門。沒有發現地面建築遺跡,原來是否有門樓建築或者柵欄一類的簡單設施,有待考察(圖版二, 1)。小西門位於右街與河街的連接處,現有卵石臺階上至右街。

    老司城水資源比較豐富,除了四季流淌的靈溪河外,還有豐富的地下水,太平山腳下有一處長年不竭的泉源,過去曾用竹筧引到宮殿區作為農業灌溉,現在以塑料管道引入民宅,作為司城村民的生活用水。推測此泉在土司時期也是主要的飲用水源,地方文獻中稱“雅草甘泉”,是土司時期司城八景之一(圖版二, 2、3)。此外在城區內還有多口水井。

    老司城現在是永順縣靈溪鎮轄區的一個行政村, 2005年由原來的上河、博射坪、聯合、老司城四個村合並而成,面積 40平方千米,森林面積 29平方千米,共有 395戶、 1595人。居民以土家族為主,雜有苗、漢。居民沿河流兩岸平緩處居住,山多田少,經濟以農耕為主。現老司城遺址中心區(靈溪河東岸)內有住戶 24家,人口 107人;靈溪河西岸的喻家寨,住戶 26戶,人口 107人。進入老司城的公路隻有一條,即從永順縣城至老司城長約 19.5千米的公路, 2011年已改造為二級水泥公路。老司城至謝圃、馬洞、羊峰有步行路,均為崎嶇的山路。

    老司城遺址距離現代城市較遠,交通不便,改土歸流後,這裡也不曾作為縣、鄉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建築動土不多,密度也不大,因而保持了遺址歷史風貌。

    二、自然環境

    1.地形與地貌

    永順縣位於雲貴高原東側武陵山西北與鄂西山地交界之處,並向江南丘陵過渡地帶,境內山巒疊峰,溪谷縱橫,的羊峰山海撥 1437.9米,的小溪鯉魚坪明溪海撥 162.6米。全境以中山、中低山地貌為主,境內有山原、丘陵、崗地、平原等多種類型,交錯分布。永順縣的地質構造,位於楊子準地臺八面山褶皺帶之武陵褶皺束與江南地軸的交接地帶。青坪—撫志—澤家一線以南屬於江南地軸,該線以北為武陵褶皺束,全縣主要可分為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在地層分區中,永順地跨兩區,列夕—撫志—青坪一線以南為“武陵山區”,該線以北為“八面山區”。

    老司城地處武陵山脈中段中支綿延的黑山山脈(又稱高峰坡),山脈在縣城東連洞、高坪、撫志三鄉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老司城所在區域屬於中低山地區,岩石組成以碳酸鹽岩和砂頁岩為主,部分為砂礫岩和變質岩,一般標高 500~800米,相對高差 400~600米,坡度大於 30度。

    永順縣屬沅、澧水繫,沅水流域面積 3019.8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 79.24%;澧水流域面積791.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 20.76%。猛洞河為酉水支源,屬於沅水水繫,全長 158千米,流域面積 1732.4平方千米。牛路河為猛洞河的支流,源於塔臥鎮栗南溪以上的茅花界,流經塔臥、車坪、弔井岩、老司城、撫志,上段名靈溪河,中段名施(司)河,下段名牛路河。全長 88.9千米,河寬 30~60米,流域面積 893.3平方千米。沿河接納了倉坪、三家田、顆砂、萬福、大明、石堤、羊峰等溪流。牛路河上遊為低山區,海撥 300~500米,相對高差 200~400米,山體破碎,在河道兩側的山地前緣,丘谷交錯,形成丘陵、崗地,在溪河兩岸形成一些狹長的衝積、洪積平原,是縣境水田旱土主要耕作地帶。牛路河中、下遊,為中低山和中山區,中低山海撥 500~800米,中山海撥超過 800米,山體聯片,山高谷深,地勢高聳,山體為森林覆蓋,雜草眾生,可耕地極少,形成峽谷、峰谷、套谷形態,並呈現峰林、峰叢、溶洞、暗河、石芽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這些地形、地貌特征,深刻地影響和制約著人類生存與發展,也產生了其獨特的歷史發展的模式。

    2.氣候

    永順縣屬中亞熱帶山地暖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6.4℃, 1月平均氣溫 4.8℃, 7月平均氣溫27.3℃,≥ 10℃的年積溫為 5204.8℃,年平均降雨量 1365.9毫米,無霜期 286天。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熱同步,溫暖濕潤;夏無酷暑,鼕少嚴寒,垂直差異懸殊,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小氣候效應顯著。

    歷史上這一地區氣候記錄如:

    “春深寒,夏日燥,秋初炎蒸,端陽後衣單葛,重陽後衣薄絮,鼕常溫,雖栗烈積雪不至盈尺,夏多疾風暴雨,或折木發屋,天陰即冷,日出即暖,沅陵志謂夏或裹頭鼕或赤足,苗地尤甚是也。水土性堅寒,熱氣郁結,以重山盤結溪洞深幽故也,居此者宜溫飽而勤動。四山嵐霧冥濃,非近午不開,至夏秋間多病,虐痢受嵐氣也,大抵霧起於子夜,至曉不散,其日必晴,起於辰巳,漸漲山谷,至晡必雨。地脈頗松樹,藝易活,花果結實亦蕃,有春花而夏復開,秋實而鼕不落者。”(乾隆二十八年《永順府志》風俗)

    3.動植物資源

    永順縣縣境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繫成分復雜,珍貴、稀有、特有物種較多。境內動物品種繁多,據初步調查,野生脊椎動物區繫有獸類 8目20科49種;鳥類 9目22科 72種;爬行類 2目5科19種;兩棲類 2目5科18種;魚類 7目12科42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雲豹、白鶴、白頸長尾雉、蟒等;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獼猴、金雞、鴛鴦、果子狸、大鯢、蘇門羚羊等;三級保護的有竹雞、環顧雉、斑鳩、金星竹鼠、刺蝟、蛇、蟾、白鷺、狐等。

    境內植物資源有 198科827屬1978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孑遺植物珍貴稀特的有 36種。湖南新記錄樹種 197種,稀有樹種 94種,特有樹種 19種。而植物資源中,中藥材植物 985種(其中國家保護一、二、三級的名貴中藥材有 19種);油料植物 256種;芳香植物 307種;維生素植物 68種;纖維植物 179種;鞣料植物 109種;澱粉糖料植物 237種;觀賞植物 383種;色素植物 12種。國家重點保護的一級樹種有珙桐(又名中國鴿子樹)、水杉等;二級保護樹種的有香果、銀杏、鵝掌楸、連香木、篾子三尖杉等;三級保護樹種的有銀鵲、黃杉、楠木、紅椿、花櫚木等。

    境內的動植物資源是我國南方免遭第四紀冰川侵襲和人為破壞的幸存地,是物種資源的保存基地,具有很重要的科研和保護價值。

    老司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這裡氣候宜人,植被茂盛,生態環境保存較好。近十幾年來,居民外出打工越來越多,許多森林得到了恢復,由於沒有廠礦,農耕田少,無工業和化肥農藥造成的污染,水質、植被都極為優良。置身其間,百鳥鳴旋,如處在一片綠色的世界中,這是極為珍貴的環境資源。

    三、歷史沿革

    永順縣戰國時屬楚之黔中地。秦時屬洞庭郡。西前 206年),置酉陽縣。酉陽縣治所在縣城東南的王村。三國時,初屬蜀漢,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屬吳。晉和南北朝時,均為酉陽縣地。晉屬武陵郡。齊梁復屬武陵郡。陳屬沅陵郡。隋代置辰州,廢酉陽,並遷陵,改為大鄉縣地,屬沅陵郡。唐天授二年( 691年),析辰州,置溪州,永順地屬溪州大鄉縣年( 742年),改溪州為靈溪年間復名溪州,隸黔中道。五代時,後梁開平四年( 910年),楚王馬殷以彭世愁為溪州刺史,為誓下州,屬楚之溪州地。但彭據地自雄,自置二十餘州。永順屬地有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順州。永順之名始於此。宋代為下溪州、南渭州、溶州等羈縻代,永順境內設立永順宣撫司,屬四川行省;置麥著土村、會溪、施溶感化州和臘惹峒、驢遲峒,屬湖廣行省思州軍民安撫司(治今貴州風崗);又設南渭州,屬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撫司(治今貴州貴定)。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永順軍民安撫司,六年( 1373年)升為永順軍民宣慰使司,轄“三州”“六長官司”,時永順境地有南渭、施溶二州,臘惹峒、麥著黃洞、驢遲洞、田家洞、施溶洞五長官司。清雍正五年( 1727年),永順土司彭肇槐請求納土,改設流官。雍正七年( 1729年)置永順縣,治所在今治靈溪鎮,屬辰沅永靖道永順府。中年( 1912年) 2月,裁縣留府,次年 9月裁府改縣,屬辰沅道。民國十一年( 1922年)道制廢,永順直屬湖南省。 1934年 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攻克永順縣城,中共湘鄂川黔邊區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設境內塔臥。並成立了永保、郭亮縣蘇維埃政權。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 6月。湖南省在沅陵設立湘西綏靖處,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全省普設行政區九個,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轄縣。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湖南劃十個行政督察區,永順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永順,隸湖南省永順專區。 1952年 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 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永順為其代管。 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順為其所轄。

    四、工作過程

    1995年10~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隊、永順縣文物局,首次對老司城及外圍相關遺址進行了調查與發掘。著重於對城區進行全面的勘探與測繪,基本查清城區內城牆、宮殿區、衙署區、街巷以及其他遺跡的分布情況,並對宮殿區與墓葬區進行了局部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