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家庭生活秘史:公眾、私人與知識的分類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美邁克爾·麥基恩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31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6023138
    作者:[美]邁克爾·麥基恩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 

        
        
    "

    編輯推薦

    以英國家庭的變遷史,透視公共—私人的分離與現代性的產生。

    “一部內容豐富、誘人、恢宏的,關於公共與私人物質及概念分離的論述,一部闡釋政治、性、文學、藝術等現代性意指為何之事方方面面的傑作。”
    ——拉克爾(Thomas W. Laqueur),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本書的力道在於配以喚起從臥室到重婚的家庭生活肌理的豐富歷史、文學與圖片樣例。”
    ——《紐約客》

     
    內容簡介

    《家庭生活秘史》以英國文化為代表樣本,探究公共-私人關繫的現代理念如何在17、18世紀伴隨家庭生活體繫一道出現。
    書中探討了整個英國民眾經驗:“公共”的極處,是諸如與國家相對的公民社會的成型、契約思想的興起,以及主義的退化;中間的經驗領域,囊括個人的印刷出版、虛擬公眾的概念化(社會、公眾輿論及市場)、生產的資本化、家庭經濟的式微,以及勞動性別分工的增長;“私人”的經驗涉及婚姻、家庭、住所的私人化,以及女性特質、內在性、主體性和性的復雜糅合。
    這部恢宏的綜合性歷史研究,構成了文學闡釋與歷史分析方法彼此借鋻與相互增色的範例。

    作者簡介

    作者 邁克爾·麥基恩(Michael McKeon),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英文繫教授,校學術委員會成員,兩屆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LA)執行委員會成員及MLA英國研究會指導委員會成員,當今18世紀英國研究領域權威。主要研究專著包括《英國復闢時期的政治與詩歌》(Politics and Poetry in Restoration England,哈佛大學出版社,1975年)、《英國小說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Novel, 1600—1740,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以及《家庭生活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Domesticit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5年),同時編撰出版了《小說理論:歷史研究方式》(Theory of the Novel: A Historical Approach,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0年)。

    譯者 胡振明,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執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18世紀英國小說研究學者與譯者。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致謝
    知識分工
    公共與私人
    家庭生活
    形式與空間表現性
    方法問題
    國家與公民社會
    從隱性到顯性
    城邦與家庭
    國家與家庭
    私人財產
    利益與公共利益
    公民人文主義或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導言
    知識分工
    公共與私人
    家庭生活
    形式與空間表現性
    方法問題

    部分 分離的時代

    章 主義的退化
    國家與公民社會
    從隱性到顯性
    城邦與家庭
    國家與家庭
    私人財產
    利益與公共利益
    公民人文主義或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從市場到集市
    新教分離
    盡責的隱私與虔誠的密室
    何為公共領域?

    第二章 個人出版
    印刷的可塑性
    抄寫出版
    印刷、財產與公共利益
    印刷立法與版權
    知識與隱秘
    公眾輿論
    公共領域曾為何?
    借助虛擬性的公共性
    出版與人格
    匿名與責任
    誹謗與諷刺的對峙
    人物、作者、讀者
    特殊與普遍
    實際與具體特殊性

    第三章 從作為家庭的國家到作為國家的家庭
    作為家庭的國家
    作為國家的家庭
    一道而來
    在一起
    分崩離析
    托利派女權主義與主義的退化
    隱私與田園詩

    第四章 工作內外
    家庭經濟與家庭手工業
    兩分領域的經濟基礎
    作為管家的家庭主婦
    妓女之工
    《妓女的巧言》

    第五章 內部空間的細分
    分離“科學”
    王宮
    內閣與密室
    秘密與秘書
    貴族與上層家庭
    枕邊訓話
    中間階層的住宅
    窮人應該在哪生活

    第六章 性與性書

    《亞裡士多德的傑作》
    《自瀆》
    性書
    原始情色書之一
    原始情色書之二
    《淫穢誹謗法》

    第二部分 作為形式的家庭化

    第七章 家庭化的動機
    知識分工的生產力
    作為闡釋的家庭化
    作為說教的家庭化
    從社會地位中剝離認識論
    科學非功利性
    公民非功利性
    審美非功利性

    第八章 混合的文類
    悲喜劇
    傳奇
    仿古史詩
    田園詩
    基督在馬大和馬利亞的家中
          
    第九章 家庭化的修辭格
    敘事濃縮
    敘事具化

    第三部分 秘史

    第十章 公共危機的敘述
    何為秘史?
    錫德尼與巴克利
    打開國王的盒子
    打開王後的櫥櫃
    斯居黛裡
    女性與傳奇
    失權的國王
    掌權的國王
    黑盒的秘密
    《聖戰》的秘密

    第十一章 貝恩的《一位貴公子與妻妹的情書》
    愛情與戰爭的對峙?
    愛情與友情的對峙
    父親與子女的對峙
    女人氣與公子
    無性的性別
    從書信體到第三人稱
    從女性欺騙到內在性
    《情書》與情色作品

    第十二章 面向私人生活的敘述
    暖爐的秘密
    威廉、瑪麗與安妮的私人生活
    秘史的私人化
    花花公子威爾遜的奇特案例

    第十三章 作為自傳的秘史
    關於康格裡夫的序言
    曼利的《新亞特蘭蒂斯》
    曼利的《裡維拉》
    關於蒲柏的附筆

    第十四章 作為小說的秘史
    笛福與斯威夫特
    簡·巴克與瑪麗·赫思
    海伍德的秘史
    理查遜的《帕梅拉》

    第十五章 家庭小說的變體
    《範妮·希爾》
    《項狄傳》
    《漢弗萊·克林克》
    《傲慢與偏見》

    索引

    前言
    中文版序言
    但因為個人是社會的人,他們理解的方式既是天性的,又是文化的。對立有文化的成分;諸如好與壞、真與假或美與丑等對立,看似更多地基於文化經驗,而不是天性經驗。然而,這些文化對立如何變得如此,回答這一問題需要理解眾多關於被詢問的文化之事——實際上,理解文化本身如何變得如此——這樣一來,並不是引出某個答案,而是誘出眾多更具挑戰的問題。
    無疑,這就是需要走的路。但我想知道,是否存在某種一開始就明晰路徑的方法,與其說是一條捷徑,不如說是一個可能有助框定本詢問的開篇假設。如是觀念不請自來——真的就是激發我初興趣之事——即對立從曾經的相似與鄰近之基中萌芽。它似乎是文化變革的共同特征,以事物的獨特構想為始,由作為單一整體成分而可區分但不素構成,可以分為各個組成部分。這種知識分工以某種實驗性的好奇為動機,可能依循之前已看似如此相似與鄰近,以至於成為更大整體的不可分組成部分之事的輪廓,也許是沒有犧牲某種整體本身之感的不可分。

    中文版序言

    作為文學學者,我始終對理念及其歷史感興趣,特別是,有些範疇為何變得彼此對立?顯而易見的回答就是,它們並不是逐步對立,而是像熱與冷、濕與干、硬與軟一樣,本來如此。諸如此類的對立是的,但它們隻是在抽像的形式中纔是的,這也同樣顯而易見。在具體條件下,它們等同何物有著極大的可變性,且取決於被你詢問的那人,也就是說,他的感官知覺正被詢問。因此,對此類對立而言,回答就是個人感官知覺之事。
    但因為個人是社會的人,他們理解的方式既是天性的,又是文化的。對立有文化的成分;諸如好與壞、真與假或美與丑等對立,看似更多地基於文化經驗,而不是天性經驗。然而,這些文化對立如何變得如此,回答這一問題需要理解眾多關於被詢問的文化之事——實際上,理解文化本身如何變得如此——這樣一來,並不是引出某個答案,而是誘出眾多更具挑戰的問題。
    無疑,這就是需要走的路。但我想知道,是否存在某種一開始就明晰路徑的方法,與其說是一條捷徑,不如說是一個可能有助框定本詢問的開篇假設。如是觀念不請自來——真的就是激發我初興趣之事——即對立從曾經的相似與鄰近之基中萌芽。它似乎是文化變革的共同特征,以事物的獨特構想為始,由作為單一整體成分而可區分但不素構成,可以分為各個組成部分。這種知識分工以某種實驗性的好奇為動機,可能依循之前已看似如此相似與鄰近,以至於成為更大整體的不可分組成部分之事的輪廓,也許是沒有犧牲某種整體本身之感的不可分。
    此外,這個問題可從另一個方向來解答。我思考眾多概念的歷史(已構成自己極熟悉的英國歷史文化往昔)時,意識到存在某些範疇,盡管它們彼此不同,然而有著某種家族近似,仿佛來自某個共同的起源或根基。在某些詞語實例中顯然如此,如“honor”,它初隱含血緣關繫的集體紐帶,但也開始意指個人美德;“science”,早期是知識之意,但17世紀後成為“自然科學”;“estate”,初是國家或政體,但隨後是私人地產。至於其他詞語,相關聯繫似乎更加悖論,甚至是對立的:“propriety”意指個別地及恰當地歸為個人之事,但如今是某人擁有的財產;“individual”原意是不可分的、集體的,但演變成單獨的、獨特的意思。
    我說到了這些概念與它們在時間層面具有的語義,因此強調某個原始語義如何可以演變成一個相關的,甚至不同的語義。從它們成為主導語義的歷史層面來說,這似乎常常是準確的。但關於概念差異,甚至概念對立如何發生的這個演變視角遮蔽了在我一直探究的設想之中更重要之事,這不是在不同概念語義成為通行一事中存在重要的時間秩序,而是這些不同語義於文化變革缺失內的兼容共存中交織的不同語義。文化變革缺失導致這些不同語義分離而出,仿佛是從它們集體含意中剝離而出。  
    我的興趣同樣在於提出如是問題,何種文化變革類型可能加速這種分離過程,概念整體內諸組成部分的區別與它們從該整體的分離之間,是否存在假定關繫的經驗主義證據?經過多年研究,我開始猜測這個過程的證據在我專門研究的時代,即17與18世紀英國尤為有力。我的部專著關注的是英國復闢時期政治與詩歌的糾纏,顯然與隨後兩個世紀的這些範疇分離構成對比。我的第二部專著關於現代性的主導文類,小說的起源。有些學者認為,小說是作為古典時期或中世紀文類而聚合的傳統形式。深入1600年至1740年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智識語境,我認為,這些情境與那些在更早時期的文化變革中顯見的情境相似,但存在文化整體分部劃分的潛能一事在17與18世紀成為現實。我認為,小說的起源特別取決於使我所稱的真實與美德問題在文化層面明確一事,因此,關於認識論概念與社會地位的傳統隱性共識被打開,發展成關於那些問題如何可能被回答的不同且對立的視角。小說的出現,使這些視角開始競相角逐。
    正如《家庭生活秘史》的副標題所示,本書也關注開啟西方現代性的概念組成部分——知識分工——的分離。然而,看似極為不同之事也是由此副標題暗示。看上去,我的話題不是由不同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構成的概念整體,而是一個基本的二分體,公共與私人之間的明確概念對立。這也意味著,對立如何從概念整體,從隱性的相似與鄰近之基中出現的重要事宜並不是本研究的關注所在。但這是一個視覺幻像。我的論點是,盡管公共-私人對立的種子存在於城邦與家庭,經驗的政治與家庭領域之間的古希臘區別之中,這些範疇並不完全在古典時期分離。實際上,在我們對該詞的理解中,私人領域與家庭領域沒有關繫,在那些文化條件下並不存在。在前現代文化中,拉丁詞根“privatus”不是意指“私人的”,而是貧困的,或剝奪的,家庭生活不是私人的,而是被剝奪那些城邦之人享有的自由,這不是鞏固對立的關繫,而是鞏固排斥的關繫。
    眾多詞源之根從這古典之基萌芽,並根據自己植根於此的特殊文化語境有所變化。在大多數西方國家,政治與家庭之間的關繫繼續不平等,如果不總是以零和排斥的方式。在英國,其不同版本是以微妙的方式有所變化。一方面,父權制意識形態的邏輯認為,君主的主權源自父親之於自己家庭臣民的先前權威。但另一方面,國家與家庭的不平等顯然在自己“小共和國”內父繫權力的君主授權中得以反映。盡管這些體制被視為不同實體,概念的辯證流動性說明,構成它們區別的語義分離尚未明確。
    《家庭生活秘史》的主要部分記載了這種偉大轉型如何在經驗領域發生,後者根本上事關公共與私人之間的關繫:主要說來,是經濟從政體的分離,主義從君主制向私人財產的退化,新教改革與個人意識,以及神意“呼召”高過救贖的體制管理,借助印刷及虛擬現實出版的文化滲透,家庭經濟,以及為生存而進行本土生產的原則被為商品的市場流通與資本積累而從事的生產取代,住宅空間的建築區分與細化,如此之“性”的具化:性別延續的慣常理念向性別差異的生物學轉變,同性行為的轉變,通常被認為是大多數男人所行的實踐如今是那些被認為偏離男性氣質規範標準之男人的特有行為。
    這些演變顯然取決於私人領域的新觀念。私人經驗的前所未有理念成為個性價值、主體性、內在性,以及肯定智識與情緒自主的自我創造性的基礎。但新的私人領域反過來取決於新公共構想的出現,不是取代舊的,而是明確解釋“舊有”的公共——傳統體制與國家政府機器——對普通公民行使權威這確切存在一事。新的公共與私人同時存在,彼此構成辯證關繫,彼此由對方組成,由對方構成。新的公共構想與“社會”理念同步,後者很快成為現代思想不可缺少的附隨物。“社會”首先被構想為“公民社會”,以承認它對普通個人群體的指涉,這個群體通過被國家統治的方式假定有爭論那些規則,並使之明確,接受質詢的民間職能。不同於傳統的公共領域,這是虛擬的,沒有實際存在,隻由所有那些實際個人組成,他們自覺地選擇參與其中。這個虛擬的“公共領域”成為現代話語中的常用術語,極明顯地作為“公眾輿論”的聲音,以及憑借代表型民主體繫中實行的選舉權力——遍及歐洲大多數國家,取代自上而下統治的傳統體繫——很快對實際公共政策施加真正的壓力。他們的觀點、動機、選擇曾被舊有實際公共領域,迄今被隱性代言的實際個人群體無視,如今通過虛擬公共領域而被賦予明確的聲音。
    印刷技術的長期效果——如此遍及18世紀經驗,以至於歷史學家們恰當地將其與“印刷文化”的到來聯繫——對公共領域的創建至關重要。印出的出版物建構了作者與讀者的虛擬脈絡感,這不僅對政治領域的公眾輿論力量至關重要,而且對“公眾讀者”,以及如今存在的“文學”範疇的形成至關重要,如“文人共和國”一樣,這將其同質虛擬地、隱喻地歸於自文藝復興以來日益熟悉與有效的手稿文化內的實際書信流通。此時期的另一個虛擬創造,“市場”隱喻地將流通理念延展到作為虛擬商品的實際貨物想像交換。如代表型政治一樣,市場是一個想像的體制,通過普通民眾的參與擁有巨大的實際影響。這些演變——政治代表、資本主義經濟、印出的印刷物——被確認為構成現代性的基礎。將這些聚集一起的是想像的力量,跨過豐富的個人多樣性,在集體層面得到駕馭,繞過實際的、牢固的權力關繫設立的界限。想像,傳統的知識官能獲得了這種新發現的力量,當它不僅可以被理解成幻想、幻覺或訛誤,而且可以被理解成創造某種信念時。信念的力量不像宗教信仰那樣,並不需要對在經驗主義層面顯見於感官之事的形而上超越。這種美學信念概念在18世紀出現,不可避免地受其與經驗主義認識論固化的比較與對比影響。
    重回我開篇的問題,即這些範疇如何變得彼此對立,關於公共與私人的回答就是,這發生在此時:私人理念在被剝奪鄰近公共的消極情境內潛伏數世紀之久,當公共領域易受眾多外力持續攻擊時,開始進入社會意識。私人價值以這種方式在公共的傳統統治下從其延長的消極性中,作為積極價值分離而出。但為了此事的發生,積極的公共領域不得不作為集體虛擬範疇而出現,實際個人的隱私可能於此內具有意義。因此,公共與私人的分離是一個復雜的,使兩者以不同基調同時融合成為必要的現代現像。正如讀者會發現的那樣,這種從區別到分離,再到融合的首要簡略之舉,采用的是我剛在公共與私人實例中概括的特殊形式。但這三步舉措本身具有有助於現代時期牢固的結構一致性的其他文化興起實例的範圍特點。
     《家庭生活秘史》,公共與私人如何開始擁有自己現代意義的故事,是一本關於新社會存在與新認識論存在出現的書。這個故事也在書名中得以概括。作為社會體制的家庭生活的復雜本質由若素構成,這已成為我研究的目的。本書名所指的歷史是“秘密的”,因為它指的是一度素不同,但相伴而生的某個素。“家庭生活”這個術語及理念有現代起源。“家庭生活”如何與更早的“家庭化”概念相關?“家庭化”這個術語的一個普通寓意就是使挑戰世俗理解的如此崇高或偉大之事歸化,以“引至”經驗與理解的本地或普通層面的方式使之熟悉化。這是家庭的卑微層面,既不偉大,又不崇高,因此是為實現適應世俗理解目的的現成方式。但“家庭生活”一詞的創造預示如是承認,即本地與普通層面有必要被命名,因為它已符合標準資格,不再是為更高目的,而是為自身目的的認識論方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此法描繪作為某種社會體制的家庭生活秘史,即順著家庭化的認識論線索,直到不再需要,因為家庭生活已經取代了它的位置。

    邁克爾·麥基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