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最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美琳內·奧爾森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466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9146689
    作者:[美]琳內·奧爾森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zui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詳細講述活躍於英倫三島的反法西斯傳奇英雄,完整呈現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與歐陸各國關繫的演進歷程。


    雖然已有眾多關於“二戰”題材的圖書,但是關於被法西斯占領國家的領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發揮的特殊作用,卻鮮為人知。《zui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琳內·奧爾森真實地記錄下了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真實故事,正是因為對和平的渴望,給黑暗中的人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這是《zui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為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在全世界暢銷的主要原因之一。


    歷史和戰爭的話題是沉重而令人深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瘋狂的殺戮和侵占,也有充滿正能量的希望和正義。


    倫敦作為“二戰”中的重要城市,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希望之島”,為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也收獲了眾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流傳於史,非常值得後世之輩了解並以史為鏡,不斷反思。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占領歐洲大陸主要國家,英國成為挪威、荷蘭、波蘭、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國不願投降的政要們的避風港首、首腦率部逃亡英倫三島,倫敦成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心和歐洲各國人民的希望之島。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琳內·奧爾森走訪當事人和他們的親屬,查閱大量檔案資料,還原了在納粹肆虐的戰爭年代,歐洲人民團結一心,反抗侵略,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艱難歷程。琳內·奧爾森的文字生動感人,字裡行間充滿人性的溫暖。
    《zui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是琳內·奧爾森反法西斯繫列中的暢銷史書之一,其姊妹篇有《《盟友:在zui黑暗的日子裡與英國站在一起的美國人》(原書名:《倫敦公民》)》。

    ──有20%參與不列顛空戰的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來自波蘭和捷克。
    ──有數千艘挪威和荷蘭的商船進行海上運輸支援,幫助英國應對戰爭初期納粹德國的封鎖和狂轟濫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占領歐洲大陸主要國家,英國成為挪威、荷蘭、波蘭、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國不願投降的政要們的避風港首、首腦率部逃亡英倫三島,倫敦成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心和歐洲各國人民的希望之島。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琳內·奧爾森走訪當事人和他們的親屬,查閱大量檔案資料,還原了在納粹肆虐的戰爭年代,歐洲人民團結一心,反抗侵略,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艱難歷程。琳內·奧爾森的文字生動感人,字裡行間充滿人性的溫暖。


    《zui後的希望之島:流亡英倫的“二戰”英雄》是琳內·奧爾森反法西斯繫列中的暢銷史書之一,其姊妹篇有《《盟友:在zui黑暗的日子裡與英國站在一起的美國人》(原書名:《倫敦公民》)》。


     


    ──有20%參與不列顛空戰的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來自波蘭和捷克。


    ──有數千艘挪威和荷蘭的商船進行海上運輸支援,幫助英國應對戰爭初期納粹德國的封鎖和狂轟濫炸。


    ──布萊切利公園國家密碼破譯中心成功破解德軍恩尼格瑪密碼繫統,法國人、波蘭人貢獻zui。


    ──關於德軍的情報,大多來源於被占領地區的地下情報體繫,而不是軍情六處(MI6)。


    ──比利時流亡政府借出儲備黃金幫助英國撐過1940年至1941年間的金融黑暗時期;比利時剛果殖民地豐富的鈾、挪威的重水,以及法蘭西學院科學家的聰明纔智,為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作者簡介

    琳內·奧爾森長期從事記者工作,先後擔任美聯社(AP)駐莫斯科記者、駐華盛頓政治記者,和《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駐白宮特派員。


    琳內·奧爾森現為專職作家,已出版七部著作,大多與“二戰”及英國在“二戰”中的關鍵角色有關。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 )稱琳內·奧爾森為“‘二戰’政治和外交研究領域重要的史學家”。


    琳內·奧爾森的其他著作還有《盟友》(Citizens of London,又譯作《倫敦公民》)、《那些憤怒的日子》(Those Angry Days)

    目錄
    自 序
    前 言
    第1部分 開戰
    003 第 1 章 陛下,打仗了
    018 第 2 章 一位勇敢而高貴的婦人
    026 第 3 章 一場完整而徹底的摧毀
    044 第 4 章 我們必須生死與共
    060 第 5 章 稱為重水的東西
    070 第 6 章 他們比我們所有的人都勇敢
    084 第 7 章 我的上帝,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地方
    096 第 8 章 這是倫敦在呼叫
    108 第 9 章 “V ”字手勢橫掃了世界
    120 第 10 章 搜集納粹的情報
    140 第 11 章 瘋帽子的下午茶

    自 序


    前 言


    第1部分 開戰


    003 第 1 章   陛下,打仗了


    018 第 2 章   一位勇敢而高貴的婦人


    026 第 3 章   一場完整而徹底的摧毀


    044 第 4 章   我們必須生死與共


    060 第 5 章   稱為重水的東西


    070 第 6 章   他們比我們所有的人都勇敢


    084 第 7 章   我的上帝,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地方


    096 第 8 章   這是倫敦在呼叫


    108 第 9 章  “V ”字手勢橫掃了世界


    120 第 10 章  搜集納粹的情報


    140 第 11 章   瘋帽子的下午茶


    152 第 12 章  團結中的紛爭


    第二部分 巨人之間的遊戲規則


    173 第13 章富人和窮人的關繫


    191 第14 章丑陋的現實


    206 第15 章英格蘭遊戲


    225 第16 章下次得更小心些


    245 第17 章我無法向你描述那種英雄主義


    259 第18 章一張巨大的拼圖難題


    270 第19 章一支強大的秘密軍隊


    280 第2 0 章可憐的英國小驢


    291 第2 1 章決戰


    303 第2 2 章雙城記


    319 第2 3 章我本是一個陌生人,但你卻把我帶進屋裡


    341 第2 4 章饑餓的鼕天


    356 第2 5 章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了


    365 第2 6 章年輕人,你為什麼哭泣


    379 第2 7 章這是一個集體的錯誤


    386 第2 8 章世界不可能再回到以前那樣了


    395 第2 9 章我對歐洲的建議……團結起來


    407後 記

    媒體評論
    《zui後的希望之島》是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刻不容緩的逃亡、諜戰與抗爭的驚心動魄的傳奇之作,再現了被希特勒德國占領的七個國家的英雄領袖的故事。
    ———艾瑞克·拉森,紐約時報暢銷書《死者蘇醒》的作者

    琳內·奧爾森已經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權威記錄者,《zui後的希望之島》是一部奧爾森特有風格的精彩歷史著作。
    ——喬恩·米查姆,作品《美國之獅》榮獲普利策獎

    人們不會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歷史大師琳內·奧爾森找到了這些故事。她以一如既往的熱情將故事講述出來,這部作品提醒我們,是靠美國和英國在西歐打敗了納粹集團這一看法是多麼欠妥。
    ——亞當·霍克希爾德,紐約時報暢銷書《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的作者

    《zui後的希望之島》是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刻不容緩的逃亡、諜戰與抗爭的驚心動魄的傳奇之作,再現了被希特勒德國占領的七個國家的英雄領袖的故事。


    ———艾瑞克·拉森,紐約時報暢銷書《死者蘇醒》的作者


     


    琳內·奧爾森已經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權威記錄者,《zui後的希望之島》是一部奧爾森特有風格的精彩歷史著作。


    ——喬恩·米查姆,作品《美國之獅》榮獲普利策獎


     


    人們不會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歷史大師琳內·奧爾森找到了這些故事。她以一如既往的熱情將故事講述出來,這部作品提醒我們,是靠美國和英國在西歐打敗了納粹集團這一看法是多麼欠妥。


    ——亞當·霍克希爾德,紐約時報暢銷書《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的作者


     


    琳內·奧爾森是一個故事大師,她將抵抗希特勒戰爭機器的歷史描述得引人入勝。這場史詩般的鬥爭展現了英雄們驚人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以及人類的軟弱和愚蠢。《zui後的希望之島》是一部成功的巨著。


    ——埃文·托馬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為尼克松》的作者

    在線試讀
    自序
    人們經常問我,多久纔能寫一本書?每本書的時間長短顯然是不同的,平均大約為兩至三年。但《後的希望之島》不是這樣的。我在十多年前次有了這個想法,並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在英國、歐洲大陸和其他地方進行調研。然而就在那個時候,我決定要停一會兒再寫。這本書聚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和大多數被占領的歐洲國家,它比我之前寫過的所有的書要復雜得多。坦率地說,在我寫作生涯中的那個時刻,它對我來說有些負擔過重了。

    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邊,去寫其他書了—包括《盟友:在黑暗的日子裡與英國站在一起的美國人》和《那些憤怒的日子》。然而,《zui後的希望之島》一直在召喚我。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一個從來沒有被完整講過的故事,以及我從未遇到過的一大群個性的人物。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對了解今天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之間動蕩關繫的演變會有所幫助。所以, 在寫完《那些憤怒的日子》之後,我重新探索了這個主題。我進行了大量新的研究,增加了我多年來收集的材料。我也吸收了我在寫其他書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研究成果。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就像我在寫英國和“二戰”的歷史那樣, 聚焦在一個特定主題和時間段上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充分利用多年來積累起來的知識。

    前言
    在英國悠久並為人熟知的歷史中,英國人總是盡力保持遠離歐洲及歐洲內部的纏鬥。在 19 世紀中葉,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曾宣稱,由於他的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帝國並掌控了海洋,英國已經“超越了歐洲大陸”。在迪斯雷利發表上述言論近一個世紀後,英國人仍然把歐洲人和所有的外國人看成麻煩的制造者。正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愛德華·R. 默羅(Edward R. Murrow)所說的那樣,英國人“保持著一種異乎尋常的安逸的傲慢 —一種自以為他們比別人更為優越的感覺”。
    當阿道夫·希特勒在 20 世紀 30 年代上臺並開始征服歐洲時,英國人隻是靜靜地站在一邊。為了和平——他們自己的和平 ,他們對一個接一個國家被德國占領幾乎無動於衷。當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領時,他們還積極與德國合作。首相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在 1938 年 9 月提到那個國家時,表達了其眾多同胞的感受。他抱怨說:“因為那些我們根本不了解的人在一個遙遠國家中的爭吵,我們就必須在這裡挖掘壕溝,試戴防毒面具。這是多麼可怕, 多麼愚蠢,又多麼令人難以置信!”

    自序


    人們經常問我,多久纔能寫一本書?每本書的時間長短顯然是不同的,平均大約為兩至三年。但《後的希望之島》不是這樣的。我在十多年前次有了這個想法,並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在英國、歐洲大陸和其他地方進行調研。然而就在那個時候,我決定要停一會兒再寫。這本書聚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和大多數被占領的歐洲國家,它比我之前寫過的所有的書要復雜得多。坦率地說,在我寫作生涯中的那個時刻,它對我來說有些負擔過重了。


     


    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邊,去寫其他書了—包括《盟友:在黑暗的日子裡與英國站在一起的美國人》和《那些憤怒的日子》。然而,《zui後的希望之島》一直在召喚我。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一個從來沒有被完整講過的故事,以及我從未遇到過的一大群個性的人物。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對了解今天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之間動蕩關繫的演變會有所幫助。所以, 在寫完《那些憤怒的日子》之後,我重新探索了這個主題。我進行了大量新的研究,增加了我多年來收集的材料。我也吸收了我在寫其他書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研究成果。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就像我在寫英國和“二戰”的歷史那樣, 聚焦在一個特定主題和時間段上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充分利用多年來積累起來的知識。     


     


    前言


    在英國悠久並為人熟知的歷史中,英國人總是盡力保持遠離歐洲及歐洲內部的纏鬥。在 19 世紀中葉,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曾宣稱,由於他的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帝國並掌控了海洋,英國已經“超越了歐洲大陸”。在迪斯雷利發表上述言論近一個世紀後,英國人仍然把歐洲人和所有的外國人看成麻煩的制造者。正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愛德華·R. 默羅(Edward R. Murrow)所說的那樣,英國人“保持著一種異乎尋常的安逸的傲慢 —一種自以為他們比別人更為優越的感覺”。


    當阿道夫·希特勒在 20 世紀 30 年代上臺並開始征服歐洲時,英國人隻是靜靜地站在一邊。為了和平——他們自己的和平 ,他們對一個接一個國家被德國占領幾乎無動於衷。當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領時,他們還積極與德國合作。首相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在 1938 年 9 月提到那個國家時,表達了其眾多同胞的感受。他抱怨說:“因為那些我們根本不了解的人在一個遙遠國家中的爭吵,我們就必須在這裡挖掘壕溝,試戴防毒面具。這是多麼可怕, 多麼愚蠢,又多麼令人難以置信!”


    然而在 1940 年 5 月和 6 月那一段混亂的日子裡,倫敦人突然發現倫敦成了事實上的歐洲首都。每隔一天,喬治六世國王(King George Ⅵ)和接替了張伯倫成為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就要到倫敦的一個火車站去迎接一位國王、一位女王、一位總統或一位總理。他們國家的自由在納粹對歐洲的閃擊戰中被殘暴地奪走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英國首都就成了六個被希特勒占領的歐洲國家的政府和武裝力量的“天堂”。這六個國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連“自封”為自由法國代表的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將軍也逃到了英國。


    大多數流亡領導人初對離開自己的國家是抵制的,他們對英國的感受和英國對他們的感受是一樣的。他們對英國之前拒絕與希特勒抗爭,拒絕援助他國感到極為不滿!但有其他選擇嗎?新一任首相在這關鍵時刻,激發了英國的鬥志,而她是一個仍然在抵抗德國的國家。各國政府隻有結成聯盟纔能團結起來,繼續戰鬥。


    丘吉爾對內閣成員和英國政府大部分成員的反對置之不理,對歐洲人表示了熱烈的歡迎。毫無疑問,他的熱情好客出自真心,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對國家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占領法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之後,希特勒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英國,英國的未來命懸一線。他們馬上就會充分領受到德國強權的暴虐,不得不依賴他們看不起的那些外國佬——緊密的盟友,幫助他們在即將到來的絕望掙扎中生存下去。


    當我和丈夫斯坦利·克勞德(Stanley Cloud)為撰寫本書—《默羅的男孩們》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資料時,我們看了一部關於英國大戰的老電影,其中有一個場面展示了由波蘭飛行員組成的中隊的飛行。在此之前, 我們一直以為隻有英國飛行員纔會在那場史詩般的戰鬥中飛行,我們想發現更多的史實。由此,我們發現幾十名波蘭人不僅參加了戰鬥,而且為贏得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覺得他們的故事不為大多數美國人所知,所以值得一寫。然而,當挖掘得更深時,我們意識到波蘭人對盟軍勝利的貢獻遠不止飛行員的壯舉。波蘭人以及他們戰時的經歷成了我們共同撰寫的第二本書《事關榮譽》的主題。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我又寫了三本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全部涉及英國在“二戰”初期為生存而苦鬥的方方面面。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溫斯頓·丘吉爾非凡的領導能力和普通英國人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勇氣之上。同時,我也考察了英國與兩個主要的戰時盟友——美國和蘇聯的關繫。


    在探索這些課題時,我有了另外一個發現:波蘭並不是幫助盟軍的被占領歐洲國家。事實上,逃亡到倫敦的絕大多數被占領國家的流亡政府都提供了幫助。在 1940 年至 1941 年那段黑暗的歲月裡,這些國家的支持不僅讓英國免遭失敗,並在戰爭後期為盟軍的整體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為什麼他們的貢獻會被歷史學家們所忽略,“二戰”的勝利通常會被描繪成純粹是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勝利?真相是丘吉爾必須承擔起被歷史遺漏的大部分責任。在戰爭初期,他創造了一個弱小的英國與歷大的軍事巨獸(德國)抗爭的英雄形像。他在整個“二戰”期間及其之後不斷地重復這一說法, 他在歐戰勝利日通過廣播電臺向英國人民這樣說道:“在法國大敗之後,我們依靠這個島嶼和我們團結一致的帝國,孤軍奮戰,直到蘇維埃的軍事力量和稍後來的具有壓倒性實力和資源的美國加入了戰爭。”丘吉爾的說法忽略了以倫敦為基地的被占領國家仍在戰鬥這一事實。沒有他們的幫助,英國人可能會在不列顛之戰和大西洋之戰中失敗,並且可能永遠無法破解德國人復雜的恩尼格瑪密碼,而所有這些都是英國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這個豐富並極具人性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大人物”,從君王到科學家到間諜到破壞者。有些人,例如戴高樂,是眾所周知的。然而,其他大多數人並不為人所知。挪威的英雄國王哈康七世(Haakon Ⅶ)和勇敢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Wilhelmina),就是這本書裡的兩名顯赫人物。一名無畏的英國貴族薩福克伯爵從法國救出了兩名核物理學家,從而使曼哈頓計劃的實現成為可能。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還有一名波蘭密碼學家馬裡安· 雷耶夫斯基(Marian Rejewsk), 他遠在艾倫· 圖靈(Alan Turing) 和布萊切利公園(Bletchley Park)參與之前就破解了恩尼格瑪密碼。而那位年輕俊秀但意志堅強的比利時人安德烈·德·容(Andrée de Jongh),幫助了數百名被擊落的英美航空人員通過地下網絡逃出德國人的占領區,回到了自由世界。


    這本書在詳細介紹這些人和其他歐洲人在戰時的故事時,也描述了被占領國家從英國獲得的回報。對被占領的歐洲來說,英國對希特勒的抵抗就像是一座希望的燈塔,一個能夠抵御絕望的護身符。隻要戰爭還在持續,歐洲人就會每天舉行一個彌足珍貴的夜間儀式:他們會從各種隱藏場所,地板底下、廚房櫥櫃中的食物罐頭後面或是煙囪裡面,取出暗藏的被德國人禁止的收音機。不管各處情形如何不同,持有這些收音機的人們都會按時將收音機調到 BBC 的頻率,收聽大本鐘的報時聲和那句神奇的開場白“這是倫敦在呼叫”。在戰時和戰後,歐洲人把秘密收聽 BBC 新聞節目的那一刻描述為他們連接自由的生命線。一名在戰爭中逃到倫敦的法國人回憶說:“無法解釋我們對於英國廣播公司的依賴。當戰爭開始的時候,那就是所有的一切。”


    在戰爭初期,有一名年輕的荷蘭法律繫學生,曾希望能畫出在海牙附近的一個海灘上空飛過的兩架噴火式戰機的形狀。他帶著崇敬的心情遙望著飛機, 機身上的皇家空軍標志在陽光下十分清晰。他後來寫道:“德國人的占領在我們身上造成的傷害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英格蘭和自由一樣,僅僅是一種概念。要把它看作是一種真實的東西,生活在一大片土地上的自由的人民正抵擋著納粹的吞噬,就需要像上帝的標記那樣有一個具體的顯現:英格蘭還在那裡!”不到一年之後,他逃到了英國,並成為一名皇家空軍飛行員。


    另一名出逃者,一名比利時記者,成功地逃出了納粹集中營,到達倫敦時“高興得就像喝醉了酒”。他向一位英國朋友喊道:“你知道我好幾個月來就一直夢想著這個時刻嗎?”一名年輕的波蘭抵抗運動成員對這種情緒回應道:“在這裡真是太好了!為什麼?因為數以百萬計身在歐洲大陸的人都在這個時刻向往著倫敦!”他聲稱“到了倫敦就像是進了天堂”。與皇家空軍飛行員比翼齊飛的波蘭飛行員在戰爭期間把英國稱為“後的希望之島”。


    然而,相對於英國人和歐洲人之間所有的相互支持而言,他們之間的關繫往往像是充滿了矛盾和誤解的疾風暴雨。 即便是在緊迫形勢下的絕望時刻,即便是在德國軍事機器的碾壓之下苦苦掙扎求生的時候,他們也會因文化衝突和語言差異而扭打在一起。對於許多流亡的歐洲人來說,英國人看上去很傲慢並缺乏同情心,對島外的世界知之甚少,不了解德國人占領歐洲大陸後所帶來的殘酷現實。與此同時,英國人對蜂擁而至的外國人無休止的抱怨、抗爭和要求也失去了耐心。


    盡管如此,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大多數人能夠為了他們共同的目標——打敗希特勒而放棄分歧,緊密合作。當大戰結束時,一位皇帥在評論由他指揮的歐洲飛行員時,說出了大家共同的看法,“我們已經在一起結下了兄弟情誼”。


    在歐洲人之間也形成了相似的兄弟情誼。一位荷蘭情報人員曾就他在倫敦見到的波蘭人、法國人、挪威人、比利時人和捷克人評論道:“盡管我們來自 不同的地方,未來也不確定,但我們都肩並肩地站在一起。在我以前曾熱切認同的荷蘭人圈子之外,出現了一種更為廣闊的兄弟情誼,它張開雙臂歡迎了我。”


    隨著戰爭的進行,歐洲各國流亡政府的成員也在官方和個人的層面上編織起了緊密的紐帶。失敗和占領的創傷使他們相信,如果歐洲希望在未來具有任何影響、實力和安全的話,他們的國家就必須在戰後結合在一起。他們在倫敦的合作播下了大戰後歐洲統一運動的種子—這一卓絕的努力讓西歐贏得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而兩個東歐盟國—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蘇聯和美國在 1941 年進入戰爭時,英國和被占領的歐洲之間的團結讓位給了現實政治的迫切需要。約瑟夫·斯大林決定在戰後對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控制,而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負罪感纏身的溫斯頓·丘吉爾終同意了他的要求。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直到 40 多年後,東歐出現“巨變”和蘇聯“解體”,“戰爭”纔算真正結束。


    在此期間,英國在戰後又恢復了傳統的對歐洲的超脫,拒絕參與歐洲一體化的運動。盡管它終於在1973 年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聯盟的前身), 但卻不是心甘情願的。以後在成為歐盟成員時也同樣是搖搖擺擺的。這個爭議問題在 2016 年 6 月達到了沸點,大多數英國人在一次全民投票中支持脫離歐盟。


    英國與歐洲即將離別所帶來的衝擊和痛苦,與當年戰爭關鍵時刻的決心和希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當時的英國與歐洲團結在一起,打敗了人類歷強大的“軍事機器”。法國記者伊芙·居裡(Eve Curie)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瑪麗· 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和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的女兒,她也曾是一名流亡者。對她來說,戰時英國的壯舉體現在了丘吉爾和在倫敦加入他的行列的歐洲人身上——“正是那些瘋狂的、不拿槍的英雄戰勝了阿道夫·希特勒。”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