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理想國譯叢023: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1788-2592
    【優惠價】
    1118-1620
    【作者】 美弗裡茨·斯特恩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ISBN】97875139444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944434
    作者:[美]弗裡茨·斯特恩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編輯推薦

    • 作品看點

    • 一窺“鐵血宰相”俾斯麥建立德意志帝國的幕後推手


    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說:“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多的是依靠煤和鐵,而不是血和鐵。”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與俾斯麥的勢力壯大,離不開普魯士對法國、奧地利等國的軍事勝利,而勝利的背後則離不開猶太銀行家布萊希羅德的金錢支持和商業網絡。



    • 深入剖析19世紀歐洲的外交、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


    通過俾斯麥與布萊希羅德的雙重傳記,探索德意志帝國的政治文化、大眾心理,並藉由不同領域間的聯繫,包括金融和政治、國內和對外政策、專制與自由、公共利益與私人野心,深入剖析19世紀歐洲的外交、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



    • 追溯納粹德國猶太滅絕政策的歷史與文化根源


    本書描繪德國猶太人崛起的同時反猶主義的普遍化,通過回顧猶太人在19世紀取得的成功及隨之而來遭受的排斥壓迫,以及俾斯麥等權貴如何既依賴布萊希羅德的金錢又對其輕蔑回避,解釋了希特勒崛起和第三帝國種族滅絕的深層因素。



    • 揭示歐洲“舊制度”與資本主義現代化之間的踫撞與衝突


    俾斯麥代表著貴族、農業和等級社會的傳統普魯士,布萊希羅德則代表財富、自由和現代化的新貴,兩者的合作展現了資本主義的衝擊、威權舊制度與民主新觀念的衝突,以及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的鬥爭。

     
    內容簡介

    1862年在普魯士議會上的演講為俾斯麥贏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多依靠金錢與煤鐵,而不是鐵血。弗裡茨·斯特恩以俾斯麥與普魯士猶太銀行家布萊希羅德的關繫為主線,描繪了德國政界與金融界千絲萬縷的關繫以及資本主義新世界和古老封建舊制度的踫撞。


     


    猶太人的成功及社會流動帶來的利益衝突,不但揭示了新德意志帝國及其統治階層的脆弱,更展現了財富的兩面性——既威脅到傳統,又提供了社會流動的希望。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弗裡茨•斯特恩(FritzStern,1926—2016),徳裔美國歷史學家。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並曾在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任教。專長為近現代歐洲史、德國史,曾獲得德國聯邦十字勛章、德國書業和平獎、德國圖書獎等眾多獎項。著有《文化絕望的政治:日耳曼意識形態崛起研究》《非自由主義的失敗:論現代德國政治文化》《我的五個德國:歷史與回憶》《權力的責任》《愛因斯坦恩怨史: 德國科學的興衰》《夢想與錯覺:德國歷史的戲劇》《百年世事: 德國原總理施密特與美國歷史學家斯特恩對話錄》等。



    • 譯者簡介


    王晨,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譯作有《拷問法國大革命》《古典傳統》《古典文學》等。

    目錄
    導讀 焦慮的聯盟(許知遠)
    插圖目錄
    縮寫說明

    導言
    第一部分危險的崛起,1859—1871
    第一章初逢:容克貴族與猶太人
    第二章俾斯麥的生存鬥爭
    第三章寶座和絞刑架間
    第四章銀行家與俾斯麥的勝利
    第五章俾斯麥的錢袋和布萊希羅德的地位
    第六章第三場戰爭
    第七章凡爾賽宮裡的狂妄

    導讀 焦慮的聯盟(許知遠)


    插圖目錄


    縮寫說明


     


    導言


    第一部分危險的崛起,1859—1871


    第一章初逢:容克貴族與猶太人


    第二章俾斯麥的生存鬥爭


    第三章寶座和絞刑架間


    第四章銀行家與俾斯麥的勝利


    第五章俾斯麥的錢袋和布萊希羅德的地位


    第六章第三場戰爭


    第七章凡爾賽宮裡的狂妄


     


    第二部分帝國的銀行家


    第八章新柏林的新男爵


    第九章政治和經濟上的帝國風格


    第十章貪婪與陰謀導讀如何拯救世界?


    第十一章第四等級


    第十二章發財的親王


    第十三章銀行業與外交界


    第十四章羅馬尼亞:權宜的勝利


    第十五章不情願的殖民者


    第十六章俾斯麥的倒臺


     


    第三部分融合的痛苦


    第十七章作為愛國新貴的猶太人


    第十八章新反猶主義的人質


    第十九章苦澀的結局


     


    後記家族的衰敗


     


    注釋


    致謝


    參考書目


    索引


    關於作者

    媒體評論
    《金與鐵》對我們理解近代歐洲歷史中的一些重大主題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猶太人與德國人、經濟學與政治學、銀行業與外交的關繫。
    ——詹姆斯·喬爾,《紐約時報書評》

    我對本書的贊美無論如何都不會過高。這是一部原創學術作品,精準而深刻。它讓一段被掩埋的歷史重見天日,並憑著洞見和理解力深入探索了最令人不安的近代歷史問題之一。
    ——休·R. 特雷沃—羅珀,《星期日泰晤士報》

    一本了不起的書,對我們理解19世紀下半葉的德國做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
    ——斯坦利·霍夫曼,《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金與鐵》對我們理解近代歐洲歷史中的一些重大主題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猶太人與德國人、經濟學與政治學、銀行業與外交的關繫。


    ——詹姆斯·喬爾,《紐約時報書評》


     


    我對本書的贊美無論如何都不會過高。這是一部原創學術作品,精準而深刻。它讓一段被掩埋的歷史重見天日,並憑著洞見和理解力深入探索了最令人不安的近代歷史問題之一。


    ——休·R. 特雷沃—羅珀,《星期日泰晤士報》


     


    一本了不起的書,對我們理解19世紀下半葉的德國做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


    ——斯坦利·霍夫曼,《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這本書是過去幾十年間最重要的歷史著作之一。


    ——戈洛·曼,《19世紀到20世紀的德國歷史》作者


     


    他的風格,他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對歷史事件的重構和將其置於更廣大背景中的做法,都體現出讓所有學者艷羨的清晰、明智和深厚學養。本書在許多方面猶如19世紀的偉大小說。


    ——《經濟學人》

    在線試讀
    導讀 焦慮的聯盟(選摘)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蓋爾森·布萊希羅德(Gerson von Bleichröder)再度被這樁丑聞困擾。
    一切源起於一樁從未被正式確認的偷情行為。1868年,一位名叫朵蘿提·科洛納(Dorothee Croner)的柏林女人聲稱,因為布萊希羅德的存在,她與丈夫離婚了。44歲的布萊希羅德是普魯士最富有、最知名的商人之一,作為俾斯麥的私人銀行家,他還有著一般商人難以企及的特權,盡管他是個猶太人。
    這樁丑聞很快被壓制下去。柏林的警察繫統介入其中,布萊希羅德也付出了一筆賠償款,安排這個女人離開德國。在這短暫的插曲後,布萊希羅德的財富、聲名、權勢即將因與俾斯麥的特殊關繫,迎來戲劇性的提升。
    這個女人並未消失,幾年後,她重回柏林,開始持續不斷地騷擾布萊希羅德,威脅公開丑聞,不停地索要金錢。柏林的警察、司法繫統,也拿這個女人沒有特別的辦法。更糟的是,一位人品低劣的前警察施魏林(Schwerin)加入了這個女人的隊伍,與她聯手敲詐這位銀行家。他們的無恥與勇敢背後,是一股越來越強烈的反猶風潮。在歐洲,對於猶太人的歧視由來已久,即使在19世紀中葉出現了一股“解放”潮流,但猶太人從未被真正平等地對待。當1873年的經濟危機爆發後,富有的猶太人再度成為標靶,似乎是他們的貪婪、投機造就了蕭條。再接下來,這個女人沉默了,施魏林繼續指控,並迎來了新的同盟,一位反猶領袖。這樁私人丑聞有了更為明確的時代意義,在1891年出版的一本小冊子中,布萊希羅德被描繪成一個不僅榨干了德國經濟,還代表著“縱欲、作偽證、腐敗的故事”。兩年後,他們又在另一本小冊子中寫道:“德國人已經如此接受一個腐化千年的外來種族,他們以錢袋為上帝,以欺詐為信仰。德國人,團結起來,為德國的法律體繫而戰,否則你們將再無出頭之日。”
    這種赤裸裸的攻擊也與俾斯麥在1889年的下臺相關。即使在位時,首相都未必願意為他的猶太朋友提供保護,更何況失去了權力。布萊希羅德最終在這一片中傷、聲討之聲中離世。在逝世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他飽受私人生活之痛楚。除去這起如影隨形的丑聞,自19世紀70年代末,他已完全失明,需要挽著助手匆匆赴約。他的財富與榮耀每增加一分,公眾的憤怒與反感就多了一分。更何況,他努力效忠的對像—不管是俾斯麥還是皇室、權貴們—從未對他表現出真心的尊重。他們需要他的金錢,借重他對商業變遷的判斷,甚至給予他勛章、贊揚,卻從未真的把他視作自己人。
    他在一片詛咒中死去。死前,他仍一直扮演著他的公眾角色,繼續與貴族、內閣部長會面,商討德國經濟還有他們的個人財務。

    導讀  焦慮的聯盟(選摘)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蓋爾森·布萊希羅德(Gerson von Bleichröder)再度被這樁丑聞困擾。


    一切源起於一樁從未被正式確認的偷情行為。1868年,一位名叫朵蘿提·科洛納(Dorothee Croner)的柏林女人聲稱,因為布萊希羅德的存在,她與丈夫離婚了。44歲的布萊希羅德是普魯士最富有、最知名的商人之一,作為俾斯麥的私人銀行家,他還有著一般商人難以企及的特權,盡管他是個猶太人。


    這樁丑聞很快被壓制下去。柏林的警察繫統介入其中,布萊希羅德也付出了一筆賠償款,安排這個女人離開德國。在這短暫的插曲後,布萊希羅德的財富、聲名、權勢即將因與俾斯麥的特殊關繫,迎來戲劇性的提升。


    這個女人並未消失,幾年後,她重回柏林,開始持續不斷地騷擾布萊希羅德,威脅公開丑聞,不停地索要金錢。柏林的警察、司法繫統,也拿這個女人沒有特別的辦法。更糟的是,一位人品低劣的前警察施魏林(Schwerin)加入了這個女人的隊伍,與她聯手敲詐這位銀行家。他們的無恥與勇敢背後,是一股越來越強烈的反猶風潮。在歐洲,對於猶太人的歧視由來已久,即使在19世紀中葉出現了一股“解放”潮流,但猶太人從未被真正平等地對待。當1873年的經濟危機爆發後,富有的猶太人再度成為標靶,似乎是他們的貪婪、投機造就了蕭條。再接下來,這個女人沉默了,施魏林繼續指控,並迎來了新的同盟,一位反猶領袖。這樁私人丑聞有了更為明確的時代意義,在1891年出版的一本小冊子中,布萊希羅德被描繪成一個不僅榨干了德國經濟,還代表著“縱欲、作偽證、腐敗的故事”。兩年後,他們又在另一本小冊子中寫道:“德國人已經如此接受一個腐化千年的外來種族,他們以錢袋為上帝,以欺詐為信仰。德國人,團結起來,為德國的法律體繫而戰,否則你們將再無出頭之日。”


    這種赤裸裸的攻擊也與俾斯麥在1889年的下臺相關。即使在位時,首相都未必願意為他的猶太朋友提供保護,更何況失去了權力。布萊希羅德最終在這一片中傷、聲討之聲中離世。在逝世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他飽受私人生活之痛楚。除去這起如影隨形的丑聞,自19世紀70年代末,他已完全失明,需要挽著助手匆匆赴約。他的財富與榮耀每增加一分,公眾的憤怒與反感就多了一分。更何況,他努力效忠的對像—不管是俾斯麥還是皇室、權貴們—從未對他表現出真心的尊重。他們需要他的金錢,借重他對商業變遷的判斷,甚至給予他勛章、贊揚,卻從未真的把他視作自己人。


    他在一片詛咒中死去。死前,他仍一直扮演著他的公眾角色,繼續與貴族、內閣部長會面,商討德國經濟還有他們的個人財務。


    對我來說,再沒有什麼事比這個庸常的通奸插曲更能表現出這個猶太銀行家的個人困境與它背後的時代氛圍。他一定是個倍感孤獨、壓抑之人,纔會因某次突然的衝動而與一個莫名其妙的女人發生了關繫。而且據說,這個女人“完全不具備美貌、魅力和地位”,根據她的言行判斷,顯然她頗有精神問題。可以想像,布萊希羅德一定對此既羞愧又懊惱。接著,他的猶太身份、他的金錢,更重要的是時代情緒,使這個偶然的錯誤演變成摧殘他終生的傷口。那是個焦慮的德國,迅速擴張的工業與金融力量,既像征了這個國家的力量,也催生了不滿,那些被發展拋棄的普通人心生怨恨;那也是一個新聞業爆發的德國,各種報紙、小冊子需要各種能引發公眾想像力的題材,猶太銀行家的陰謀最符合這一需求;它還是一個時刻處於性焦慮的時代,弗洛伊德之前的人們尚不知如何正視自己的欲望,這種壓抑滋生丑聞、更滋生人們對丑聞之熱愛......這一切也與他的保護人俾斯麥有關。這個19世紀最令人贊嘆的政治強人既造就了一個統一的、咄咄逼人的德國,卻也給新生的德國人帶來不快樂的時光。他對自由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更沒有興趣建立一個能保護基本個人權利的制度。他對權力的絕對崇拜、他那強硬的個人作風,都讓整個社會陷入持續性的緊張感。長期積郁的緊張,增加了褊狹與憤怒,而布萊希羅德將成為這種種復雜的、糾纏在一起的力量的替罪羊。


     


    1858年,布萊希羅德結識了俾斯麥。他們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古老的容克家族,以貴族頭銜、占有土地為榮;另一個則來自猶太銀行家,他們被歧視的身份已持續了幾百年,但他們又因為專門打理金錢而富有。


    羅斯柴爾德家族促成了這次會面。當俾斯麥需要一位值得信賴的私人銀行家時,36歲的布萊希羅德獲得了這個機會,他剛剛執掌了父親創辦的私人銀行,這家銀行也一直以無比恭敬的態度追隨著羅斯柴爾德家族。43歲的俾斯麥是普魯士官僚繫統中的新興一員,他即將出使聖彼得堡。像當時很多類似的案例一樣,他們最初的關繫再簡單不過,俾斯麥需要有人打理他的金錢,後者需要這樣的客戶,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歷史潮流很快將他們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們的合作隨即演化為一個更復雜的故事。先是1866年,長期政治失意的俾斯麥陡然間成為了新帝國的締造者,普魯士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接著在1871年它擊敗了法國,躍升為歐洲大陸絕對的新強權。而作為帝國第一任首相的俾斯麥則成了神話式的人物,他的鐵腕、精明、威懾力,在歐洲政治舞臺中占據的中心角色,更以強烈的個人風格重塑了國內政治。


    布萊希羅德的地位隨著俾斯麥迅速提升。在兩次並無把握的戰爭中,他都是俾斯麥最熱烈、忠誠的支持者,主動為此籌措資金。他也獲得了相應的回報,不僅與俾斯麥更為密切,還覲見了新皇帝與皇儲,參與了諸多決策。他在49歲成了德國最知名的私人銀行家、唯一受頒鐵十字勛章的猶太人,接著,又獲得了貴族冊封,名字中可以加入“馮”,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承認。他還受惠於鐵路、鋼鐵、海外貿易造就的新一輪經濟增長,他在其中獲得了巨額財富,這些又給他增加了新的虛榮與影響力。


    他甚至跨入了歐洲最顯赫人物的行列,被稱作“柏林的羅斯柴爾德”。英國首相迪斯累利把他描述成“俾斯麥的密友”,唯一敢向他說真話的人。外交團體都討好他,他最終還出任了英國柏林總領事這樣的榮譽職位,為此,他還推掉了奧匈帝國總領事的頭銜。而他的家則成為德國社交生活的中心,一位社交名媛回憶:“幾乎柏林的所有貴族和政府要員都會前往......整張宴會桌上擺滿了精品中的精品。人們使用銀質餐具,面前擺放著最奢華的東西。然後(小提琴家)帕布羅·德(Pablode Sarasate)和(宮廷鋼琴家)埃西波夫(Essipoff)開始表演,隨後是舞會。”


    他不僅追求這表面的虛榮,還參與新帝國的冒險。與同時代中最傑出的歐洲銀行家一樣,他把目光投向海外,不管是滯後的俄國,還是陷於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這些新國家,以及非洲,它們因為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繫而需要這些外國資本。布萊希羅德借債給土耳其政府,試圖修建連接土耳其與奧匈帝國的鐵路。


    他投資墨西哥債券。他還試圖進入中國。一群德國銀行家建立非正式的“中國研究組”,但他們總體上是保守的,放棄了這項投資,“因為激烈的外國競爭(特別是美國),因為中國業務總體上不夠安全和可靠”(引自本書頁570)。


    這迅速拓展的新世界、獲得的新經驗,也增加了他的個人影響力。俾斯麥給他庇護,他也拓展了俾斯麥對於這個時代的理解。俾斯麥不僅經常依賴於他的情報,銀行家的外交消息反而常比大使更快,謂之“早八天”;俾斯麥也學會了通過銀行家的眼光來理解世界,金錢、技術、貿易構成的新世界,它不同於一個容克的世界。俾斯麥對金錢之迷戀,他的精明與錎銖必較甚至讓布萊希羅德喫驚。


    他們的內在衝突也一直存在,這是舊精英與新富之間矛盾的像征。他們從來是不平等的關繫,即使在最受寵的時代,布萊希羅德也僅僅是從俾斯麥家後門進入的人。權貴們在金錢上求助於他,卻從不會真正尊重他。在他的著名的宴會上,俾斯麥從不出席,即使名流雲集,也很少出現德國軍官的身影—他們纔是“精英中的精英”。那位盛贊過他的宴會的名媛同時也說,他的宴會雖然奢華卻“有欠素養”,參與者們都“事後表示後悔”。


    這種不平等既顯示猶太群體強烈的身份焦慮,也同樣顯示了容克掌權者們對一個正在興起的由金錢、工業、高度流動性構成的世界的焦慮。俾斯麥也知道,自己的權力既非神賜,更非民眾的支持,全賴於皇帝的給予,倘若皇帝變了心情,他立刻失去一切。布萊希羅德更深知,自己對於俾斯麥的依附性。


    還好,他們都有獨特的性格特征來彌合這種緊張。俾斯麥用他的傲慢、權力控制欲來維持這種自我中心,布萊希羅德則是借助遲鈍—“對許多輕視不敏感,滿心以為他的財富、地位和智慧足以抵擋來自下層的攻擊。”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之間是兩個焦慮者的同盟。


    同盟必有終結一日。1889年是他們的轉折之年。在一個咄咄逼人的年輕皇帝面前,俾斯麥輕易丟掉了權力,陷入一種可怕的孤立。他退隱到自己的家鄉。而布萊希羅德龐大的金錢更為脆弱,他無力面對時代的敵意。


    死亡更使得這種同盟關繫變得脆弱、涼薄。當布萊希羅德去世時,他在短期內激起了一片的哀悼與贊揚,葬禮的盛大程度堪稱國葬。一貫刻薄的新聞界也發出了這樣的措辭:“德國最慷慨的人之一,最崇高的慈善家......[德國金融界]失去了最傑出的代表。”但隨即,他被迅速地遺忘。這遺忘與金錢相關,更與德國政治與社會上的迅速變遷有關,與羅斯柴爾德甚至瓦伯格家族不同,布萊希羅德家族的金錢未能持續太久。猶太人從俾斯麥時代進入了希特勒時代,從一個身份焦慮時代進入一個被清除的時代。


    這種刻意遺忘更與俾斯麥相關,在他生前出版的氣勢恢宏、事無巨細的兩卷本個人回憶錄中,他甚至沒有提到他的名字,而死後出版的最後一卷中,隻提及了一次,盡管後者長期為他打理個人財務,為他的外交政策和戰爭尋找財政支持。布萊希羅德不僅與俾斯麥,還與他的家人、當時歐洲的主要權貴們,都有大量的書信往來。俾斯麥的刻意忽略,也影響了日後的歷史學家。


    當弗裡茨·斯特恩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關於布萊希羅德的海量個人通信與檔案時,這個猶太銀行家已基本被遺忘。與之相對的是,至少有7000本俾斯麥的傳記、研究作品被出版。在這些檔案中,不僅有他與俾斯麥,也有與俾斯麥的家人、德國皇帝、英國外交官、巴黎的羅斯柴爾德的通信,它們幾乎構成了當時歐洲最顯赫的關繫網絡。利用這些信件,斯特恩試圖用一個視角來重新理解19世紀的德國歷史。在對於19世紀德國的主流敘述中,占據一切的是俾斯麥的個人風格、皇帝的選擇、強大的官僚與軍事繫統,一部純粹的政治、外交史。盡管身為那個時代最重要的銀行家,深刻地卷入了俾斯麥的個人世界與德國公共生活的布萊希羅德卻很少被提及。他的猶太人身份,他代表的金錢力量,不僅是理解第二帝國的重要維度,還為理解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的興起提供了新視角。在斯特恩筆下,德國人對於布萊希羅德的刻意忽略與沉默,或許正暗示了歷史的趨勢。即使身為那個時代最有權勢的猶太人,布萊希羅德也從未擺脫傳統、德國社會非理性思潮的壓力。猶太人所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沒有得到任何制度意義上的保護,必須依賴於掌權者與社會情緒的狀況。巨大的金錢隻是暫時遮蔽了他的身份困


    境,從未解決其困境。但歷史證明,傲慢的權力本身也是脆弱的,俾斯麥被威廉二世


    羞辱,囂張一時的威廉二世也最終因為戰爭失敗,進入流放生活,隻能在回憶錄中繼續詆毀俾斯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都是一種非自由文化的受害者。這種非自由化,不會尊重個體價值,難以理解自由之意義,它崇拜權力、渴望強人,最終所有人都淪為犧牲品。


    這是一次大開眼界且疲倦不堪的閱讀。除去這位天賦異稟人物的故事,這本書所展現的時代畫卷—他對於柏林的興起、時代的氛圍、帝國的殖民經驗的種種描述—都讓你感到暢快異常。它印證了我七年前對它的盲目敬畏,它的確是一本“bigbook”。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