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世紀感官文化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美理查德·G紐豪瑟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其他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08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040845
    作者:[美]理查德·G.紐豪瑟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世紀感官文化研究中裡程碑式的著作,其中的篇章出自不同領域的優秀中世紀研究學者,從城市感官、集市感官、宗教感官、哲學與科學感官、文學感官、藝術與感官、感官媒介等的角度切入,綜合考量歐洲各地的文本和考古證據,力圖構建視覺、聽覺、味覺(和言語)、嗅覺、觸覺以及內感官在中世紀的發展進路。


    本書是“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之一。

     
    內容簡介

    理解感官對於理解中世紀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這一時期的思想架構和文化實踐的發展中,對諸感官的理論探討和實際運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漫長的中世紀千年裡,人們對於感官的認知與如今並不相同:例如,言說就被認為是嘴巴的感官之一;視覺和聽覺並不總是最主要的感官;對於醫學界來說,味覺更具有決定性……感官也不僅僅是被動的感受器官,人們認為它們在感知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也是每個人的道德身份形成的重要因素。


     


    從具體的都市或集市中的感官到醫學、科學乃至哲學中的感官,從作為社會地位像征的感官到用於學術分析中的感官,本書揭示了中世紀有關感官的多種解釋,並揭示了感官經驗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理查德·G.紐豪瑟(Richard G. Newhauser)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英語與中世紀研究教授,其研究方向是道德傳統與感官史。他的著作包括:《貪婪的早期歷史》(The Early History of Greed,2000;再版於2006年);《罪惡:西歐中世紀道德傳統論集》(Sin: Essays on the Moral Tradition in the Western Middle Ages,2007);(合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文化中的罪惡觀》(Sin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Culture,2012)等。

    目錄

    導言 感官的中世紀 理查德·G. 紐豪瑟1


    第一章 感官的社會生命: 體驗自我、他者與環境 克裡斯·伍爾加(Chris Woolgar)27


    第二章 都市感官:想像中的中世紀城市 凱瑟琳·雷耶森(Kathryn Reyerson)53


    第三章 集市中的感官:中世紀城鎮中的集市、商鋪與購物 瑪薩·卡爾林(Martha Carlin)80


    第四章 宗教中的感官:禮拜儀式、虔信與剝奪 貝阿特麗斯·卡索(Béatrice Casean)107


    第五章 哲學與科學中的感官: 身體機能或靈魂行為? 佩卡·卡爾凱南(Pekka Kärkkäinen)132


    第六章 醫學與感官:診脈、聞瘟疫與為救治而聆聽 費斯·瓦利斯(Faith Wallis)157


    第七章 文學中的感官:感知的質地 文森特·吉勒斯皮(Vincent Gillespie)183


    第八章 藝術與感官:中世紀時期的藝術與禮拜儀式 埃裡克·帕拉佐(Eric Palazzo)209


    第九章 感官媒介:從聲音到寂靜、從視覺到洞見 希爾德嘉德·伊麗莎白·凱勒(Hildegard Elisabeth Keller)230


    參考文獻255                


    本書作者簡介305

    前言
    萬物如在鏡中——“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第一輯)導論
    包慧怡

    世上的萬物於我們
    都如書本或圖畫,在鏡中;
    我們的生,我們的死
    我們的處境,我們的出路
    都被忠實記載。
    ——裡爾的阿蘭 (Alain de Lille,約1128—1202)

    萬物如在鏡中——“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第一輯)導論


    包慧怡


     


    世上的萬物於我們


    都如書本或圖畫,在鏡中;


    我們的生,我們的死


    我們的處境,我們的出路


    都被忠實記載。


    ——裡爾的阿蘭 (Alain de Lille,約1128—1202)


     


    當法國神學家詩人裡爾的阿蘭[或稱“島嶼阿蘭努斯”(Alanus ab Insulis)]在12世紀寫下如上詩行時,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歐洲中世紀盛期的時代精神。在以羊皮或牛皮手抄本為物質載體的中世紀文化語境中,萬事萬物並非所見即所得,而是像一本書或一幅畫那樣需要被破解,有時是通過鏡像(quasi liber et pictura…in speculum),有時——如這幾行詩的另一個留存版本所示——則是以“如書亦如畫”的萬物本身作為鏡子(quasi liber et pictura…et speculum)。恰如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在《中世紀的秋天》中所言:


     


    中世紀人的心智對於聖保羅的這條真言了悟得最為透徹:“我們現在是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哥林多前書》13∶12)……這種感受可能會采取一種病態強迫的形式,導致一切事物似乎都隱藏著一種危險,一個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解開的謎面。或者,萬物也可被作為一種寧靜與安心之源泉來體驗,讓我們充滿這種感覺: 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包含在世界的隱藏意義之中。


     


    要理解這種心智,對生活在現代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年代、習慣了迅速獲得碎信息的我們而言並不容易,需要持續深入的學習。這種理解又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不滿足於將歐洲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千年貼上早已被史學界擯棄的“黑暗年代”的標簽,不滿足於快消娛樂產業提供的對中世紀的漫畫式描繪,而是想了解何以在現代西方歷史學科形成的五百年間——從彼特拉克這樣的14世紀早期人文主義者到布克哈特這樣的19世紀文藝復興史學家——中世紀會作為一對立中的負極出現(“光輝的古典時代”對“晦暗的中間時代”、“理性時代”對“盲信時代”、“人本主義”對“神權至上”等),其中有多少簡化、歪曲和選擇性忽視(及其背後的事實與動機),想了解中世紀如何為現代早期奠定物質和思想根基,以及其哲學、文學與藝術之美,那麼,眼前的這套“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或許是一塊合適的敲門磚。


     


    被選入“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第一輯)的著作均出自國際中世紀研究(medieval studies)各領域的一流學者之手,有20世紀已確立經典地位、遺憾始終未有漢譯的奠基之作[如C.S.劉易斯(C.S. Lewis)的《愛的寓言: 中世紀傳統研究》(The Allegory of Love: A Study in Medieval Tradition)和A.C.斯皮爾林(A. C. Spearing)的《中世紀夢境詩》(Medieval Dream Poetry)],也有體現近年國際中世紀研究熱點和最新成果的代表作;有西方大學中世紀相關課程最常選用的經典導讀本(如《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Anglo-Saxon Literature),也有一流學者撰寫的聚焦思想史及具體文化研究領域的專著(如《中世紀感官文化史》《刻畫時辰》《七宗罪》等)。所選的書覆蓋歷史、神哲學、文學、修辭學、書志學、文化研究等學科,並且其中多部著作都立足於學科交叉地帶,力圖兼顧專業度與可讀性,將國際上一批尤為傑出的中世紀研究成果介紹給中國讀者,為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師生拋磚引玉,更向廣大喜愛“古老往昔與遙遠他鄉”的普通讀者呈現中世紀文化的絢麗多彩和廣博精深。


     


    C.S.劉易斯在國內主要以兒童幻想文學繫列《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被讀者熟知,然而就和《魔戒》作者J.R.R.托爾金一樣(很長時間內,身為好友和牛津同事的兩人是彼此小說的第一讀者),劉易斯的第一身份是教授和專研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的中世紀學家(medievalist)。叢書收錄的是奠立他學界地位的代表作《愛的寓言: 中世紀傳統研究》,這本出版於近百年前的專著至今仍是中世紀文論領域一塊難以超越的巨石。中世紀語境中充滿著“像征”(symbol)與“寓言”(allegory)兩種程式。在現當代中世紀文學理論研究者那裡,對這兩個術語的區分並不總是確定的,甚至經常將兩者都泛泛歸入“像征法”(symbolism)一起談論。是劉易斯首次在《愛的寓言: 中世紀傳統研究》中堅決在兩者間劃清了界限,在中世紀和現代語境中給了“寓言”及其思維模式全新的、發人深省的定義。


     


    《七宗罪: 一個宗教概念的歷史》(The Seven Deadly Sin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a Religious Concep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是中世紀思想史領域的傑作。哈佛大學亞瑟·金斯利·波特(Arthur Kingsley Porter)榮譽講席教授、美國國家人文學科中心的創立者默頓·布魯姆菲爾德(Morton Bloomfield)在本書中詳盡地梳理了七宗罪概念的異教及早期基督教起源,及其在中世紀教會拉丁文獻中的演變,解析七宗罪觀念的歷史背景、形成演變和文化影響。本書尤其著力於該主題在英國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從11世紀到16世紀,以斯賓塞《仙後》(The Faerie Queene)收尾]中的多重變奏和後世影響,在初次出版的半個世紀後仍是本領域內未被逾越的經典。


     


    《中世紀夢境詩》是弗吉尼亞大學威廉·R.柯南(William R. Kenan Jr.)榮譽講席教授A.C.斯皮爾林的代表作。本書從古典時期至中世紀的靈視天啟文學傳統出發,結合古希臘羅馬至以弗洛伊德和榮格為代表的現代精神分析解夢理論,是第一部聚焦於夢境詩——中世紀最受歡迎也最神秘的文類之一——的專著。從波依提烏斯到喬叟,從《珍珠》到《農夫皮爾斯》,斯皮爾林以扎實的文本細讀功夫和嚴謹的古典語文學方法解析大量夢境詩及其背後的創作機制,並討論“做夢”對普通中世紀平信徒的意義和中世紀人對至少六類不同性質的夢的態度,由此完成了這本立足文學、探索思想史的引人入勝的傑作。


     


    《刻畫時辰: 英國人和他們的祈禱,1240—1570年》(Marking the Hours: English People and Their Prayers, 1240-1570)是劍橋大學抹大拉學院(Magdalene College)院長伊蒙·達菲(Eamon Duffy)教授研究“時辰書”(book of hours)這一特殊書籍形式的專著。插畫精美、鑲嵌寶石的時辰書是中世紀最迷人和廣為流傳的藝術品之一,對後世文藝復興風格繪畫產生了廣泛而可見的影響,時辰書上的微型畫絕不僅是裝飾,而是像征著心靈、回憶和祈願的圖像符號。時辰書的主要使用場景之一是私人祈禱,由於泥金裝幀的彩繪時辰書主要為能識文斷字的上層女性制作並使用,它們在中世紀一直是與女性緊密相連的書籍形式。達菲教授從社會背景、制作工藝、字體插圖、讀者接受、神學審查等多重視角出發,探討了一種書籍形式發展與湮滅的歷史,為理解建立於手抄本載體之上的中世紀文化提供了新穎的視角。初版於2004年的本書內含大量精美絕倫的插圖,便於讀者直觀地感受作者的論證並沉浸於時辰書之美。


     


    出版於2014年的《中世紀感官文化史》(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 in the Middle Ages)是康絲坦斯·克拉森(Constance Classen)主編的權威書繫《感官的文化史》(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六卷本中的第二卷,本卷主編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英語與中世紀研究教授理查德·G.紐豪瑟(Richard G. Newhauser)。無論在理論或實踐層面,感官及對感官認知的態度在中世紀人的道德、宗教、情感模式的形成中都扮演關鍵的角色,感官研究在國際中世紀學領域方興未艾,並在過去20年間飛速發展。本書是中世紀感官文化研究中裡程碑式的論文集,其中的篇章出自不同領域的優秀中世紀研究學者,從城市感官、集市感官、宗教感官、哲學與科學感官、文學感官、藝術與感官、感官媒介等的角度切入,綜合考量歐洲各地的文本和考古證據,力圖構建視覺、聽覺、味覺(和言語)、嗅覺、觸覺以及內感官在中世紀的發展進路。


    《聖餐與齋戒: 食物對中世紀女性的宗教意義》(Holy Feast and Holy Fast: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Food to Medieval Women)是哥倫比亞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美國歷史學會前會長卡洛琳·沃克·拜納姆(Caroline Walker Bynum)關於中世紀女性信仰生活的傑出研究成果。以女性與食物為切入點,依托並發展人類學及女性主義理論,拜納姆教授為中世紀晚期歐洲婦女的宗教觀提供了現像學和功能主義的解釋,同時探討飲食實踐如何使女性能在家庭中獲得掌控權,並從中重新定義自己的虔誠度。本書也敦促讀者重新思考中世紀禁欲主義、婦女地位、厭女情結、基督的人性、女性對符號的使用和再闡釋等一繫列重要問題,為相關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鋪設了道路。


     


    《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是一本深入淺出、結構清晰的古英語文學(和少量同期拉丁語文學)導讀,自11年前出版以來被廣泛使用於歐美大學課堂。作者休·麥根尼斯(Hugh Magennis)是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神學中心主任、資深古英語文學教授,從多年教學經驗出發,他為本書搭建了主題優文類、精選作品、文學與歷史並行的框架,並介紹了今日學界解讀盎格魯撒克遜文本的多種方法。普通讀者可以從中讀到包括史詩[《貝奧武甫》(Beowulf)]、抒情詩[《航海者》(The Seafarer)]、謎語、歷史著作[《盎格魯撒克遜人編年史》(The Anglo-Saxon Chronicle)]、聖徒傳[《聖埃德蒙受難記》(Ælfric’s Passion of St Edmund)]等不同性質的經典古英語文學作品的選段,一探中世紀早期盎格魯撒克遜人多彩的物質與心靈世界。對於教授英國中世紀文學和歷史的高校教師來講,本書則是一本兼顧作品與觀點且不可多得的優秀教材。


     


    《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聖母崇拜》(The Cult of the Virgin Mary in Anglo-Saxon England)是都柏林大學榮休教授、國際盎格魯撒克遜學會前主席瑪麗·克萊頓(Mary Clayton)的代表作。12世紀一般被中世紀學家看作聖母崇拜興起的年代,但本書提供了大7世紀至諾曼征服的史料,尤其聚焦始於10世紀中期的本篤會改革,翔實而可信地呈現了聖母崇拜及相關教義從早期教會直至加洛林時期的發展。克萊頓教授見前人所未見,通過對盎格魯撒克遜人諸多節慶、禮儀、禱文、修道院習俗、散文與韻文文學作品的研究,具有首創性地考察了聖母崇拜在中世紀早期的發端與繁盛,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宗教、社會原因。


     


    《終焉之事: 中世紀的死亡與末世論》(Last Things: Death and the Apocalypse in the Middle Ages)是前述卡洛琳·沃克·拜納姆教授與耶魯大學切斯特·崔普(Chester Tripp)榮譽講席教授保羅·弗裡德曼(Paul Freedman)合編的傑出論文集。文集的選篇遠不止字面上的“臨終四事”或“萬民四末”(死亡、審判、天堂和地獄),而是覆蓋了死亡心理建設、來世與贖罪論、醫學與臨終身體管理、瘟疫與生態終末論、文學與終末論想像等豐富而引人入勝的話題,考察拉丁語和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愛爾蘭語、德語、法語、英語等諸多中世紀俗語一手文獻,結合歷史學、社會學、文學、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為我們了解中世紀人如何看待末日提供了重要視角,也為我們於當下帶著歷史遺產理解自身處境提供了珍貴的對參。


     


    叢書第一輯中的選目當然不可能覆蓋中世紀學領域浩如煙海的研究主題,但我們仍希望它們能為專業和大眾讀者深入了解歐洲中世紀文化及其現代影響拋磚引玉,在漢語語境中提供長期有益的助跑,促進我們對自身遺產及其當代繼承的對觀和反思。由於選目來自國際中世紀學界各領域的專家,涉及海量古代與中世紀一手文獻和專業術語,叢書的翻譯難度可想而知。我們為此邀請了國內長期從事歐洲中世紀研究、對中世紀研究抱有持久熱情的專家與青年學者,根據各自的研究興趣擔任各冊的翻譯。在翻譯工作雖艱苦卓絕卻普遍不被重視,也難以計入學術工作量考核的今日,編者對叢書譯者們的感佩和敬意難以盡述。


     


    恰如德國學者弗雷德裡希·馮·施萊格爾(Friedrich von Schlegel)所言:“人要不斷地走出自我,以便前往他者的最深處,去找尋與自我最深的本質相輔相成的東西。這種交流和趨近的遊戲,就是生命的主要內容……真正的終點,應當是那個我們帶著激情和力量,走過了無數離心的道路,卻最終回歸的所在,而不是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的地方。”但願“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能打開這樣一扇通往他者的大門——也向我們舉起一面映照自身的鏡子——為讀者探知這絕不黑暗的千年歷史,點亮一盞微弱但有確鑿光源的蠟燈。


    2022年7月15日


    於繕寫室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