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第三種黑猩猩:《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賈雷德·戴蒙德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世界通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68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36885
    作者:賈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了解“人類史”的經典作品。《第三種黑猩猩》是賈雷德·戴蒙德本寫給大眾的書,也是《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前傳,奠定了戴蒙德自然主義思維框架的基礎,後續諸多作品則是對這一奠基之作的展開論述與拓展。
    2. 榮獲英國科普圖書獎,內容深刻、妙趣橫生,數十年暢銷不衰。書中對“人何以為人”的論述,今天讀來仍頗具吸引力,促進人們思考人之為人的根本,思考人類的過去與未來,在疫情橫行的當下恰得其時。
    3. 在英文新版基礎上增補修訂,國內專家學者共讀。

     
    內容簡介

    人與動物不同,毋庸置疑。我們與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異,終究導致了人獸殊途。然而,人是一種動物,也毋庸置疑。人類還有超過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從基因科學的層面來看,人類就是“第三種黑猩猩”。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類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樣子,纔幾萬年的歷史。若以自然史的時間軸來檢視,這不過須臾一瞬。那麼,這種演化是如何發生的?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哪些關鍵因素起了作用? 


    賈雷德·戴蒙德從多個方面討論了上述問題。作為一個生理學家,他諳熟於人類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理基礎,人類纔得以演化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這是我們成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敘述沒有止步於對生理層面的解釋,而是將眼光延伸到人類多層面的文化表現和社會發展。我們擁有語言、藝術、文明,自詡“萬物靈長”,但人性光輝的另一面也充滿陰暗糾葛——文化,發展先進科技,創造燦爛藝術的是人;嗜毒成癮、仇殺外族、滅絕物種、破壞環境的也是人。當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貫穿科學與人文,追溯人類的本原,印證人從動物界興起的足跡,也許將重塑我們對人何以為人的認知,認清人之本性。人類的未來或許正根繫於此。

    作者簡介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戴蒙德的研究使他獲獎無數,包括美國國家科學獎、美國地理學會伯爾獎、泰勒環境貢獻獎、日本國際環境和諧獎等。他的代表作包括《槍炮、病菌與鋼鐵》、《第三種黑猩猩》、《崩潰》、《昨日之前的世界》、《劇變》、《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等。 

    目錄
    推薦序一 人類是怎麼變壞的 III
    推薦序二 科學的人類簡史 XI
    推薦序三 為什麼我們要了解現代人類出現之前的歷史 XXI
    致我的中國讀者 XXVII
    序論 人類自然史 XLV
    第1章 三種黑猩猩 007
    第2章 跳躍式演化 028
    第3章 人類性像的演化 071
    第4章 婚外情的邏輯 095
    第5章 人類如何選擇配偶和性伴侶 112
    第6章 性選擇與人種 126
    第7章 死亡與衰老的奧秘 141
    第8章 語言的演化 169
    第9章 藝術的自然史 202

    推薦序一 人類是怎麼變壞的 III
    推薦序二 科學的人類簡史 XI
    推薦序三 為什麼我們要了解現代人類出現之前的歷史 XXI
    致我的中國讀者 XXVII
    序論 人類自然史 XLV


    部分 不過是另一種大型哺乳動物罷了
    第1章 三種黑猩猩 007
    第2章 跳躍式演化 028


    第二部分奇異的生命周期
    第3章 人類性像的演化 071
    第4章 婚外情的邏輯 095
    第5章 人類如何選擇配偶和性伴侶 112
    第6章 性選擇與人種 126
    第7章 死亡與衰老的奧秘 141


    第三部分 人為萬物之靈
    第8章 語言的演化 169
    第9章 藝術的自然史 202
    第10章 農業:福兮禍之所伏 217
    第11章 為什麼麻醉自己:煙、酒與毒品232
    第12章 深邃的寂寞 248


    第四部分 世界征服者
    第13章 人類史的新面貌:世界村 271
    第14章 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286
    第15章 印歐語族群擴張的故事 302
    第16章 土著問題:族群衝突 339


    第五部分 日中則昃
    第17章 天人合一的迷思與理念 391
    第18章 哺乳類大滅絕:新世界的故事 418
    第19章 更大的危機:生態 430


    跋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47
    致謝 455
    拓展閱讀 457

    在線試讀
    序論 人類自然史
    人異乎禽獸,毋庸置疑。從身體構造的分子層次到解剖層次,人都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也毋庸置疑。人類就是這麼難以捉摸,不過這也是人這種動物令人著迷的地方。我們對人類並不陌生,但是對於人類怎樣演化成今天的模樣,人類的興起有何意義,我們還沒搞清楚。
    一方面,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有一道似乎無法逾越的鴻溝,於是我們創造了“動物”這個範疇,勾畫出那道鴻溝。這表示我們認為蜈蚣、黑猩猩與文蛤有人所沒有的重要的共同特征。它們也缺乏人的特征,例如人會說話、寫字,還會制造復雜的機器。人類依賴工具維生,而不是赤手空拳。大部分人穿衣服、欣賞藝術,許多人信仰宗教。我們分布全球,掌控了地球的大部分能量與產能,還開始向海洋深處與太空伸出觸角。我們的陰暗行為,比起其他動物,也有獨特的地方,包括種族滅絕、凌虐取樂、吸毒成癮,以及大規模地消滅其他物種。這張清單上,其中一兩種行為(例如使用工具)雖然有幾種動物也會,但是談不上水平,人類的本領遠遠超過了那些動物。
    因此,無論就實務還是法律而言,都不能把人類當作禽獸。難怪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暗示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多數人起先認為達爾文的理論十分荒謬,堅持人類與禽獸有別,是上帝特別創造出來的。今天大多數人仍然這麼想,包括1/4的美國大學畢業生。
    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折不扣的動物,我們的身體,無論解剖結構、分子成分還是基因,都與其他動物相似,我們甚至可以辨別我們是哪一類動物。外觀上,我們與黑猩猩十分相似,連18世紀信仰上帝造人說的解剖學家,都能憑外觀判定我們與黑猩猩的關繫。要是我們能找幾個普通人,把他們的衣服扒光、沒收隨身物品、剝奪他們說話的能力、讓他們隻能咕嚕低哼,可是不改變他們的身體構造,然後將他們帶到動物園關進黑猩猩隔壁的籠子,開放給“文明人”參觀,那麼咱們那些不能說話的籠中兄弟,在我們眼中,就會恢復人類的“原形”——黑猩猩,隻不過體毛稀少、直立行走罷了。從外太空來的動物學家,一定會毫不猶疑地將人類歸類成第三種黑猩猩 ——大家熟悉的黑猩猩是種,生活在熱帶東非;第二種是倭黑猩猩,分布在中非的剛果。
    在20世紀80年代,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顯示我們與另外兩種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人類與黑猩猩的遺傳差距,甚至比親緣關繫非常近的兩種鳥(例如紅眼綠鵑與白眼綠鵑,或柳鶯與棕柳鶯)還小。因此,我們仍然背負著當年的“自然稟賦”。達爾文在世的時候,人類祖先的化石已經開始出土,目前形態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化石骨骼數以百計,讓任何肯講理的人都無計回避。當年看似荒謬的理論(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其實是事實。

    序論  人類自然史
    人異乎禽獸,毋庸置疑。從身體構造的分子層次到解剖層次,人都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也毋庸置疑。人類就是這麼難以捉摸,不過這也是人這種動物令人著迷的地方。我們對人類並不陌生,但是對於人類怎樣演化成今天的模樣,人類的興起有何意義,我們還沒搞清楚。
    一方面,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有一道似乎無法逾越的鴻溝,於是我們創造了“動物”這個範疇,勾畫出那道鴻溝。這表示我們認為蜈蚣、黑猩猩與文蛤有人所沒有的重要的共同特征。它們也缺乏人的特征,例如人會說話、寫字,還會制造復雜的機器。人類依賴工具維生,而不是赤手空拳。大部分人穿衣服、欣賞藝術,許多人信仰宗教。我們分布全球,掌控了地球的大部分能量與產能,還開始向海洋深處與太空伸出觸角。我們的陰暗行為,比起其他動物,也有獨特的地方,包括種族滅絕、凌虐取樂、吸毒成癮,以及大規模地消滅其他物種。這張清單上,其中一兩種行為(例如使用工具)雖然有幾種動物也會,但是談不上水平,人類的本領遠遠超過了那些動物。
    因此,無論就實務還是法律而言,都不能把人類當作禽獸。難怪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暗示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多數人起先認為達爾文的理論十分荒謬,堅持人類與禽獸有別,是上帝特別創造出來的。今天大多數人仍然這麼想,包括1/4的美國大學畢業生。
    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折不扣的動物,我們的身體,無論解剖結構、分子成分還是基因,都與其他動物相似,我們甚至可以辨別我們是哪一類動物。外觀上,我們與黑猩猩十分相似,連18世紀信仰上帝造人說的解剖學家,都能憑外觀判定我們與黑猩猩的關繫。要是我們能找幾個普通人,把他們的衣服扒光、沒收隨身物品、剝奪他們說話的能力、讓他們隻能咕嚕低哼,可是不改變他們的身體構造,然後將他們帶到動物園關進黑猩猩隔壁的籠子,開放給“文明人”參觀,那麼咱們那些不能說話的籠中兄弟,在我們眼中,就會恢復人類的“原形”——黑猩猩,隻不過體毛稀少、直立行走罷了。從外太空來的動物學家,一定會毫不猶疑地將人類歸類成第三種黑猩猩 ——大家熟悉的黑猩猩是種,生活在熱帶東非;第二種是倭黑猩猩,分布在中非的剛果。
    在20世紀80年代,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顯示我們與另外兩種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人類與黑猩猩的遺傳差距,甚至比親緣關繫非常近的兩種鳥(例如紅眼綠鵑與白眼綠鵑,或柳鶯與棕柳鶯)還小。因此,我們仍然背負著當年的“自然稟賦”。達爾文在世的時候,人類祖先的化石已經開始出土,目前形態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化石骨骼數以百計,讓任何肯講理的人都無計回避。當年看似荒謬的理論(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其實是事實。
    但是發現了化石“演化鏈”,並沒有完全解決我們的問題,反而讓問題顯得更為迷人。我們的基因組在演化過程中獲得的一小筆新玩意,也就是與黑猩猩有別的那2%的基因,必然和人類看來獨有的特征直接相關。我們經歷了一些小變化,卻在近產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影響。我說“近”,因為即使在10萬年前,在外太空動物學家眼中,人類也不過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罷了。其實那時人類已經表現出幾種奇異的行為,特別是能夠控制火,以及依賴工具,但是那些行為在外星訪客眼中,與河狸造水壩、園丁鳥築巢不會有什麼質的差別。不知怎的,也不過幾萬年的工夫(以人壽衡量似乎天長地久,可是相對於人類自然史,隻不過一瞬),我們展現了讓自己變得獨特又脆弱的能力。
    人之所以為人,是哪些關鍵因素的傑作?我們獨特的素質,不僅很晚纔出現,涉及的遺傳變化也很少,那些素質(或至少是那些素質的“原形”)必然早已在自然界出現了,從其他動物身上應該可以觀察到。藝術、語言、種族滅絕以及藥物濫用,在其他動物身上是怎麼表現的呢?
    我們獨有的素質,使我們這個物種在自然界贏得今天的地位。其他的大型動物,沒有一種在各大洲都有“原住民”,也沒有一種在沙漠、北極以及雨林都能生活。也沒有一種大型野生動物在數量上超過人類。但是人類獨有的素質中,有兩種現在已經危及自己的生存,那就是自相殘殺與破壞環境的傾向。當然,這兩種傾向在動物界不乏其例:獅子會自相殘殺,許多其他動物也會;大像等動物也會破壞環境。不過,我們擁有的技術能力,加上爆炸式增長的人口,使這兩種傾向的破壞力更令人憂心,其他動物望塵莫及。
    “世界末日近了,悔改吧!”這樣的預言並不新鮮,新鮮的是這個預言現在可能成真,理由有二。,核武器讓我們有能力快速消滅自己,過去的人沒有這種武器。第二,地球生產淨值(地球捕獲的太陽能淨值)中,人類消費額達40%。現在世界人口每41年增加一倍,我們很快就會面臨增長的生物極限。到時候,我們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不得不做殊死鬥爭。此外,以我們現在消滅其他物種的速率而言,到下個世紀,世界上大多數物種會滅絕或瀕臨滅絕,但我們得依賴許多其他物種纔能生存。
    這些令人沮喪的事實,其實大家都很熟悉,還說它干嗎?追溯人類毀滅傾向的動物根源,又有什麼道理?這些傾向果真在人類演化史上源遠流長的話,不就是說它們已經鑄造在人類的基因組中,說什麼人文化成,不過是白費心機嗎?
    說真格的,我們的處境還不至於毫無希望。謀殺陌生人或情敵的衝動,也許是天性,但是所有人類社會都發展出克制那種本能的機制,而大多數人也因此逃過了被謀殺的命運。即使將兩次世界大戰都算上,20世紀的工業化國家死於暴力的人口比例也少於石器時代的部落社會,而且許多現代族群都享有較長的壽命。主張保護環境的團體,在鬥爭過程中,並不總是輸給開發商或破壞環境的人。甚至一些遺傳因子疾病,例如苯丙酮尿癥或幼年型糖尿病,現在都有辦法緩解或治愈。
    我老調重彈,炒作“我們的處境”這個議題,目的在協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為了改變我們的行為,得利用我們對過去、對自己傾向的認識與了解,那是蘊涵在本書獻詞中的希望。1987年,我的雙胞胎兒子出生,到2041年,他們就會是我這個年紀了(按:作者在1992年的年紀)。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都在塑造他們的世界。
    對我們的困境,本書的目的不是提供特定的解決方案,因為對於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大體上我們已經掌握了清楚的輪廓。像是遏止人口增長、限制或消滅核武器、發展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維持生物多樣化與自然棲境等,都是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政策的施行細則與步驟,已有許多精彩的書討論過,在某些個案中,也具體實踐了一些政策。我們需要做的,“隻是”一致地普遍施行那些政策。要是今天我們都相信那些政策事關緊要,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明天就開始施行。
    其實,我們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書中追溯人類的物種史,是為了協助凝聚這個意志。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確發軔於動物根源。那些問題跟隨著我們,與我們的力量與人口一起增長,現在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得厲害。過去有許多人類社會,盡管還沒有我們所掌握的自毀力量,卻摧毀了自己,因為它們摧毀了賴以維生的資源基礎。研究這些社會,能讓人相信:目前許多短視的做法,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後遺癥。政治歷史學家主張研究各個國家與君王的歷史,理由是:研究的結果可以提供向“過去”學習的機會。我深信這個理由更能支持研究人類的物種史,因為得到的教訓更單純、更清晰。
    本書涵蓋的範圍很廣,因此對論述的題材不能不有所取舍。讀者一定會有意見,或許一些讀者認為重要的題材本書割舍掉了,或者認為某個題材處理得尾大不掉。為了不讓讀者覺得受誤導,我先交代一下寫作本書的宗旨以及淵源。
    我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位音樂家,並有語言天賦。小時候,凡是有人問起我的志向,我的回答總是:我想當醫生,就像爸爸一樣。到大四那年,我的志向稍微轉了點兒,我不想進醫學院了,我想的是:從事醫學研究。於是我踏進了生理學這個研究領域,現在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生理學教授。
    但是,我7歲的時候也開始對觀鳥產生了興趣,而且很幸運地,後來能進入一個讓我有機會在語言與歷史中沉潛的大學(哈佛大學)。我從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開始覺得:不想隻在生理學這個領域中發展事業。就在這時,機緣巧合之下,我到新幾內亞高地度過了一個夏天。名義上,到那裡為的是測量當地鳥類築巢的成功率,可是這個研究計劃在幾周之內就砸鍋了,因為我在叢林中連一個鳥巢都找不到。不過這趟旅行倒達成了我真正的目的,我本來就是為了到新幾內亞探險、觀鳥而蹚這渾水的,世上已沒有幾塊那樣荒涼的地區。當年我看到了新幾內亞的奇異鳥類,像是園丁鳥與天堂鳥,因而產生了興趣,發展出第二個事業:研究鳥類生態學、演化與生物地理學。自此,我繼續回到新幾內亞及附近的太平洋島嶼做鳥類研究,已有十幾回。
    但是新幾內亞的開發正以空前的速率進行,森林被大量砍伐,鳥類棲地遭到破壞,研究也很難做下去,於是我不得不參與生物保育的工作。所以我一邊從事學術研究,一邊擔任政府的生物保育顧問,並開始將兩者結合起來,例如將我掌握的關於生物分布的知識用於規劃國家公園繫統與調查國家公園選址。在新幾內亞做研究,還有一個困難得克服,那就是語言。在那裡,每隔20英裡 就有一種不一樣的語言,若想利用土著對鳥類的詳盡知識,得說出鳥的土名。於是我早年對語言的興趣派上了用場。重要的是,要是對人類的演化與可能滅亡的命運沒有足夠的知識,研究鳥類的演化與滅絕也不會有什麼慧見,因為人類到底是所有物種中令人感興趣的。而對人類感興趣的人,到了新幾內亞不可能不見獵心喜、心癢難熬,因為那裡的人類多樣性非常豐富。
    我在本書中強調了人類的某些方面,以上便是我對那些方面產生興趣的歷程。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出版過許多精彩的著作,討論人類演化史的化石記錄,以及工具的演進,因此本書對這些題材僅做簡單的摘要。不過,那些書對我特別感興趣的題材談得非常少,例如人類的生命周期、人類地理學、人類對環境的衝擊,以及人類的動物性,所以本書詳加演繹。這些題材,與傳統題材(化石與工具)一樣,都是理解人類演化史的核心成分。
    本書中,我舉了許多新幾內亞的例子,讀者一開始也許會覺得太多了,可是我相信這些例子都很適切。要是你質問我:新幾內亞不過是個海島,位於世上某個地方(熱帶太平洋上),怎麼可能提供代表性的人類史(人性)切片?我同意這是個合理的質疑。不過我得指出:新幾內亞可是一片很厚的切片,別因為它面積小就低估它的歷史所蘊含的信息。現在世上大約有5 000種語言,其中隻有新幾內亞的人纔會說的就有1 000種。現代世界殘存的文化差異幅度,新幾內亞保存了大部分。新幾內亞內地高地上的族群,直到近,仍是石器時代的農民;許多低地上的遊民,並不定居,以狩獵-采集或漁獵維生,他們也會務農,但隨遇而安。每個族群都非常仇外,文化差異變本加厲,所以在部落地盤之外遊蕩,無異於插標賣首。那裡與我合作過的土著,許多都是身負必殺絕藝的獵人,他們的童年是彌漫著仇外氣氛的石器時代,若無絕藝,根本沒機會長大。因此我認為新幾內亞像個窗口,可以讓我們窺視過去的人類處境,在世界其他地區,那種情境已經消失了。
    人類的興亡史,可以分為5個部分討論,每個都自成一格。部分(第1~2章)涵蓋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直到1萬年前農業興起前夕打住。這兩章討論的是化石、工具以及基因,也就是保存在考古記錄與生物化記錄中的證據,這些證據是關於人類如何演化的直接數據。此外,化石與工具的年代,通常可以鋻定,可以據此推斷我們何時發生演變。“我們的基因組中,有98%與黑猩猩的一樣”,我們會檢驗這個結論的基礎,然後嘗試解答“讓人類得以跳躍式演化的2%究竟是什麼”。
    第二部分(第3~7章)討論人類生命周期中的變化,這些變化與部分討論的骨骼的變化一樣,在語言與藝術的發展中都扮演了關鍵角色。人類照顧嬰兒,斷奶後仍繼續喂食,不像其他哺乳類動物,讓幼兒自行覓食;大多數成年男女都成雙結對;大多數父親,與母親一樣,會照顧他們的孩子;許多人都長壽,看得見自己的孫輩;女性會經歷更年期。凡此種種,我們習以為常,但是自然界中與我們親近的親戚會覺得不可思議。這些正是我們背離祖先的地方,可惜生命周期的特征不會石化,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難怪古人類學書籍花了大量篇幅討論大腦與骨盆的變化,而對生命周期特征的變化,寥寥幾筆就交代過去了。可是這些變化關繫著人類獨特的文化發展,值得我們仔細討論。
    、第二部分的主題,是我們文化表現的生物基礎,第三部分(第8~12章)接著討論那些我們認為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征。我們先想到的,就是引以為傲的語言、藝術、技術與農業,這些都是文明的標志。不過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征,也包括我們記錄上的污點,例如吸毒。盡管對於所有這些文明的標志是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仍有辯論的餘地,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說:這些特征即使在動物界早已萌芽,也是在人類身上纔顯得有聲有色。不過它們必然已經在動物界萌芽了,因為在生命演化史上,它們很晚纔開花結果。它們在其他動物身上是怎樣表現的?在地球生命史上,那些文明特征注定會出現嗎?那麼其他行星的生命繫統也會演化出像我們一樣的生靈嗎?
    除了吸毒,我們的陰暗特征中,還有兩個可能引我們走上毀滅的道路。第四部分(第13~16章)討論其中的個:我們仇殺外族的傾向。這個特征的動物原形十分明顯:除了人類,還有許多物種,個體或群體相互競爭,往往以謀殺終場。我們的技術發明,隻不過增進了我們的殺戮本領。第四部分會討論:在國家興起之前,人類情境是以仇外與孤絕建構出來的;國家這種政治體,打破了傳統社會的孤絕,遏阻了文化差異的發展,促進了族群的融合。我們會討論人類族群競爭的結果如何受技術、文化與地理的影響。歷史上充滿了族群鬥爭,我隻舉出大家都很熟悉的兩起歷史事件做例子。我們也要回顧世界史上的大規模種族滅絕事件。這是個痛苦的題材,但是要緊的是,它會警惕我們:要是我們不正視歷史,就注定要犯同樣的錯誤,而造成的傷痛與禍害,會大到可怕的地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