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50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75053
    作者:???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7月 

        
        
    "

    編輯推薦
    以畫報介入歷史,以圖像解說晚清,以史料印證圖像,

    再現晚清**畫報昔日風采,

    呈現《點石齋畫報》中的社會人情。 
    內容簡介
    本書從《點石齋畫報》4000餘幅圖像中,“摘取其關於生活狀況者”160多幅,再現晚清*畫報昔日風采。以“中外紀聞”“官場現形”“格致彙編”“海上繁華”四大主題展開《點石齋畫報》,再加以闡釋與補充,使晚清生活的各個層面在其中均有絕佳的展現。陳平原伉儷聯手編著了此書,既為研究晚清歷史者提供了很好的資料,也為普通讀者提供了一個閱讀晚清的視角。
    作者簡介
    陳平原 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繫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 ;獲*頒發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三十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3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陳平原 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繫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 ;獲*頒發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三十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3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夏曉虹 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先後赴日本、美國、德國、捷克、韓國、英國、馬來西亞、以色列、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地區從事研究與參加學術會議,並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1998)、日本東京大學(1999—2001)、香港嶺南大學(2009—2010)客座講學。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文學思潮、女性生活及社會文化。著有《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晚清文人婦女觀》(日譯本名《纏足をほどぃた女たち》)、《舊年人物》《詩騷傳統與文學改良》《晚清的魅力》《晚清社會與文化》《返回現場——晚清人物尋蹤》《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閱讀梁啟超》《晚清報刊、性別與文化轉型——夏曉虹選集》《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並主編“學者追憶叢書”,編校《梁啟超文選》《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梁啟超卷》《〈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合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卷、《北大舊事》《清華同學與學術薪傳》等。

     

    目錄
    導論以“圖像”解說“晚清”
    二、畫報的宗旨與手段
    三、畫報與《申報》之關繫
    四、關於“四大主題”
    附錄一 《點石齋畫報》各號刊行時間表(按王朝紀年排列)
    附錄二 《點石齋畫報》各號刊行時間表紀年排列)
    越事行成
    自取撓敗
    吳淞形勢
    法人棄尸
    基隆再捷
    西商集議
    臺軍大捷
    甬江戰事


    導論以“圖像”解說“晚清”



    一、讀圖之可能 

    二、畫報的宗旨與手段 

    三、畫報與《申報》之關繫 

    四、關於“四大主題” 

    附錄一 《點石齋畫報》各號刊行時間表(按王朝紀年排列) 

    附錄二 《點石齋畫報》各號刊行時間表紀年排列) 



    中 外 紀 聞



    力攻北寧 

    越事行成 

    自取撓敗 

    吳淞形勢 

    法人棄尸 

    基隆再捷 

    西商集議 

    臺軍大捷 

    甬江戰事 

    和議畫押 

    中法換約 

    郵政局肆筵速客

    頑固黨放火戕官 

    霜鋌雪鋌海上觀兵

    玉敦珠盤城中立約 

    牙山大勝 

    海戰捷音 

    形同海盜 

    破竹勢成 

    鴨綠江戰勝圖 

    僕犬同殉 

    西員受賀 

    別樹一幟 

    借雪雪憤 

    贊成和局 

    伏闕陳書 

    海外扶餘 

    克復名城 

    大帥誓師 

    將軍出險 

    萬壽盛典 

    西使覲光 

    禁軍合操 

    加冕盛儀 

    掛劍遺風 

    一鳴驚人 

    古跡雲亡 

    輪船又火 

    萬年青勝 

    山西災狀 

    抗捐肇變 

    大鬧教堂 

    美婦司舟 

    公家書房 

    沙漠古跡 

    蓮瓣罹殃 

    時 文 鬼 





    官 場 現 形



    恭應考差 

    一 炷 香 

    糊塗知縣 

    瘋官可笑 

    跳灶盛典 

    假官撞騙 

    假官作賊 

    宦舟被劫 

    請嘗異味 

    查蝗舞弊 

    官場話柄 

    道士捐官 

    執法如山 

    官體何在 

    職官不謹 

    倫常乖謬 

    開關納客 

    觀察自刎 

    平雞將軍 

    老將笑柄 

    扣餉養妓 

    購槍舞弊 

    哨官荒謬 

    傅相逸事 

    索門生帖 

    盛名難副 

    德政何在 

    校人故智 

    草菅人命 

    活埋罪人 

    釐卡積弊 

    毀卡傳聞 

    人瘦我肥 

    蠹役成群 

    催科滋擾 



    格 致 彙 編



    鐵人善走 

    新樣氣球 

    氣球妙用 

    演放氣球 

    氣球破敵 

    飛舟窮北 

    妙制飛車 

    龍穴已破 

    興辦鐵路 

    斃於車下 

    水底行船 

    水底行車 

    車行水底 

    鐵甲巨工 

    演放水雷 

    邊防巨炮 

    快槍述奇 

    制衣御彈 

    巡勇擾民 

    謠言宜禁 

    電火焚身 

    電氣捉賊 

    占驗天文 

    萬 年 鐘 

    以表驗人 

    寶鏡新奇 

    戕尸驗病 

    西醫治病 

    收腸入腹 

    剖腹出兒 

    妙手割瘤 

    瞽目復明 

    西國扁盧 

    剖腦療瘡 

    格致遺骸 

    波臣留影 

    映照志奇 

    救火妙藥 

    私掘鐵山 

    長橋 

    銅人跨海 

    孤亭玩月 



    海 上 繁 華



    預卜榮行 

    不甘雌伏 

    樓災 

    雅集名蕙 

    遊園肇禍 

    虛題實做 

    和尚冶遊 

    西妓彈詞 

    妓客同逃 

    衣冠掃地 

    名花任俠 

    馬夫兇橫 

    輕薄受懲 

    和氣致祥 

    誠求保赤 

    巨鐘新制 

    法國節期 

    英皇子觀燈記 

    寓滬英人望祝英君主陟位

    五十載慶典第四圖 

    寓滬英人望祝英君主陟位

    五十載慶典第六圖 

    龍頭走水 

    火會成圖 

    西童賽馬 

    力不同科 

    賽馬志盛 

    賽腳踏車 

    觀西戲述略 

    直上干霄

    車 中 猴 

    螳臂當車 

    西童跳舞 

    奇園讀畫 

    女塾宏開 

    裙釵大會 

    西捕不法 

    日人操刃 

    大鬧洋場 

    強奪公所 

    法人殘忍 





    引用書目 

    後記 

    附 記 

    新版後記 

    在線試讀
    導論以“圖像”解說“晚清”
    一、讀圖之可能
    對於晚清社會歷史的敘述,主要的手段,莫過於文字、圖像與實物。這三者均非自然呈現,都有賴於整理者的鋻別、選擇與詮釋。這裡暫時擱置真偽、虛實、雅俗之類的辨析,單就表現力立論:文字深度感,實物長於直觀性,圖像的優勢,則在這兩者之間。可一旦走出博物館,實物隻能以圖像的形式面對讀者。這時候,對晚清的描述,便隻剩下文字與圖像之爭了。
    長期以來,我們更為信賴文字的記言記事、傳情達意功能,而對圖像,則看重其直觀性與愉悅性。歷史敘述之所以偶爾也會借用圖像,隻是為了增加“可讀性”。對於絕大部分“圖文並茂”的圖書來說,文字完成基本的“事實陳述”與“意義發掘”,圖像隻起輔助或點綴作用。
    設想歷史學家突出奇兵,主要靠圖像說話,不是不可能,但絕非易事,因為這牽涉到圖像制作過程的追蹤,畫面構成方式的解讀,圖文互動關繫的闡釋。對於中國學界來說,“讀圖”顯然還是一門比較生疏的“手藝”。所謂“左圖右史”的光榮傳統,對於今人之閱讀圖像,似乎幫助不太大。宋人已在慨嘆“見書不見圖”之弊了,可見“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像於圖,索理於書”的理想狀態,實際上早就消失在歷史深處。即便到了影視及多媒體相當普及、圖像成為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的今日,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學者來說,其閱讀、思考與表述,倚仗的基本上仍是“義蘊閎深”的文字。
    因輕車熟路經驗豐富而注重“讀文”,這自然沒錯;嘗試一下尚在摸索之中的“讀圖”,似乎也未嘗不可。隻是在正式起步之前,有必要對此舉所可能面臨的陷阱充分自覺,且預做騰挪趨避的準備。
    以“圖像”解說“晚清”,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敘述策略:或雜采眾長,或專攻一家。前者的好處是不受任何限制,隻要是生產於晚清的圖像(包括中外人士制作的照片、畫報、繪畫、雕刻、書籍裝幀等),均可為我所用。因選材極為廣泛,圖文之間很容易做到“若合符節”。缺點則是仍以文字為主,圖像隻起輔助作用。而且,脫離了具體時空以及生產機制的圖像,盡管燦爛輝煌,畢竟是一地散珠。後者的局限性一目了然,圖像再多、再精彩,說到底,隻是一家之言;可好處也很明顯:整個生產過程以及作者與讀者的關繫比較完整,便於論者深入考辨與分析。當然,有個先決條件,作為立論根基的這“一家”,必須有足夠的“分量”——包括數量與質量。導論以“圖像”解說“晚清”

    一、讀圖之可能

    對於晚清社會歷史的敘述,主要的手段,莫過於文字、圖像與實物。這三者均非自然呈現,都有賴於整理者的鋻別、選擇與詮釋。這裡暫時擱置真偽、虛實、雅俗之類的辨析,單就表現力立論:文字深度感,實物長於直觀性,圖像的優勢,則在這兩者之間。可一旦走出博物館,實物隻能以圖像的形式面對讀者。這時候,對晚清的描述,便隻剩下文字與圖像之爭了。

    長期以來,我們更為信賴文字的記言記事、傳情達意功能,而對圖像,則看重其直觀性與愉悅性。歷史敘述之所以偶爾也會借用圖像,隻是為了增加“可讀性”。對於絕大部分“圖文並茂”的圖書來說,文字完成基本的“事實陳述”與“意義發掘”,圖像隻起輔助或點綴作用。

    設想歷史學家突出奇兵,主要靠圖像說話,不是不可能,但絕非易事,因為這牽涉到圖像制作過程的追蹤,畫面構成方式的解讀,圖文互動關繫的闡釋。對於中國學界來說,“讀圖”顯然還是一門比較生疏的“手藝”。所謂“左圖右史”的光榮傳統,對於今人之閱讀圖像,似乎幫助不太大。宋人已在慨嘆“見書不見圖”之弊了,可見“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像於圖,索理於書”的理想狀態,實際上早就消失在歷史深處。即便到了影視及多媒體相當普及、圖像成為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的今日,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學者來說,其閱讀、思考與表述,倚仗的基本上仍是“義蘊閎深”的文字。

    因輕車熟路經驗豐富而注重“讀文”,這自然沒錯;嘗試一下尚在摸索之中的“讀圖”,似乎也未嘗不可。隻是在正式起步之前,有必要對此舉所可能面臨的陷阱充分自覺,且預做騰挪趨避的準備。

    以“圖像”解說“晚清”,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敘述策略:或雜采眾長,或專攻一家。前者的好處是不受任何限制,隻要是生產於晚清的圖像(包括中外人士制作的照片、畫報、繪畫、雕刻、書籍裝幀等),均可為我所用。因選材極為廣泛,圖文之間很容易做到“若合符節”。缺點則是仍以文字為主,圖像隻起輔助作用。而且,脫離了具體時空以及生產機制的圖像,盡管燦爛輝煌,畢竟是一地散珠。後者的局限性一目了然,圖像再多、再精彩,說到底,隻是一家之言;可好處也很明顯:整個生產過程以及作者與讀者的關繫比較完整,便於論者深入考辨與分析。當然,有個先決條件,作為立論根基的這“一家”,必須有足夠的“分量”——包括數量與質量。

    十五年間,刊行四千餘幅帶文字的圖像,並因關注時事、傳播新知而聲名遠揚,如此理想的個案,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這裡所說的,自然是創刊於1884年5月8日,終刊於1898年8月的《點石齋畫報》。當初自稱“天下容有不能讀日報之人,天下無有不喜閱畫報之人”,固然隻是舞臺上的自我喝彩;可百年後的今日,《點石齋畫報》確實成了我們了解晚清社會生活乃至“時事”與“新知”的重要史料。

    對於《點石齋畫報》的解讀,可以側重雅俗共賞的畫報體式,可以看好“不爽毫釐”的石印技術,可以描述新聞與美術的合作,可以探究圖像與文字的互動,可以突出東方情調,可以強調西學東漸,可以呈現平民趣味,也可以渲染妖怪鬼魅……所有這些,均有所見也有所蔽,有所得也有所失。因學識淺陋而造成的失誤,相對容易辨析;至於因解讀方式不同導致的眾說紛纭,則很難一言以蔽之。因為實際上,所有研究者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意識來面對這四千幅圖像的,不存在一個可供對照評判的“標準答案”。

    所謂學者的“問題意識”,除了顯而易見的學科分野——比如美術史家、文學史家、科學史家、宗教史家、社會史家、風俗史家眼中的《點石齋畫報》,必然千差萬別——還包括時代氛圍與擬想讀者的限制。五十年代的強調“十九世紀末葉帝國主義的侵華史實和中國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鬥爭”,與今日的突出

    “晚清人眼中的西學東漸”,固然是受制於各自所處的學術思潮;歐美學者之兼及西方器物與東方情調,以及日本學者之注重奇思妙想,也都有自己的出版策略。至於同是德國學者,1910年代之突出西方人眼中的東方,與1970年代的注重東方人眼中的西方,在文化差異外,又添上時勢遷移。所有這些,本身已構成一部“接受的歷史”。

    面對九十年來若干中外人士編纂的《點石齋畫報》讀本,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之所以敢於應戰,基於以下四種自信:對於畫報歷史(尤其是清末民初出版的諸多畫報)的熟悉;對於晚清社會及文化的了解;對於圖文互動關繫的重新認識;以及以史料印證圖像、以圖像解說晚清的論述策略之確立。

    “以圖像解說晚清”的論述策略,明顯受魯迅、阿英、鄭振鐸等學者的影響。這三位前輩對《點石齋畫報》在晚清出現的意義,均給予充分的肯定,而且注重的都是其“時事畫”。在《上海文藝之一瞥》中,魯迅曾這樣評論《點石齋畫報》:“這畫報的勢力,當時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時務’——這名稱在那時就如現在之所謂‘新學’——的人們的耳目”;阿英撰《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時,則斷言“因《點石齋畫報》之起,上海畫報日趨繁多,然清末數十年,絕無能與之抗衡的”,原因是後來者或“畫筆實無可觀”,或忽略了畫報“強調時事紀載”的宗旨。鄭振鐸的說法更精彩,干脆將結合“新聞”與“繪畫”的藝術追求命名為“畫史”。

    鄭振鐸稱吳友如為“新聞畫家”,尤其贊賞其在《點石齋畫報》裡發表的許多生活畫,“乃是中國近百年很好的‘畫史’”。這裡加引號的“畫史”,明顯是從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詩史”引申而來。“也就是說,中國近百年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前期的歷史,從他的新聞畫裡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中國古代繪畫選集》的序言中,鄭振鐸再次提及晚清的繪畫革新:“但更多的表現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乃是一個新聞畫家吳嘉猷,他的《吳友如畫寶》(石印本)保存了許多的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現實主義的記錄。”上述兩文撰寫於1958年,其大力表彰藝術史上的現實主義潮流,確有其特殊的思想文化背景。但作者早年的《插圖之話》以及晚年的《中國古代版畫史略》,同樣關注吳友如與《點石齋畫報》,可見鄭君之所以如此立說,並非隻是趨時。

    假如像鄭振鐸等人所設想的,從“畫史”的角度來解讀《點石齋畫報》,首先踫到的問題是:這畢竟隻是晚清“眾聲喧嘩”中比較美妙的“一家之言”,其對於時事與新知的表述,有發掘,也有遺漏;有實錄,也有歪曲;有真知,更有偏見。一一加以考辨,既費口舌,也無必要。因為有些“誤會”相當美麗,有些“誇飾”又無傷大雅,何必與之“斤斤計較”?附上幾則相關資料,讀者自會浮想聯翩,即便無法馬上去偽存真,起碼也對畫報所呈現的“社會”與“歷史”,多了一份必要的警覺與追究的興趣。或詩文,或筆記,或報道,或日記,或檔案,或上諭,或竹枝詞,或教科書……任何體現時人見解的文字,都可能進入我們的視野,並用作《點石齋畫報》所呈現的“晚清圖像”之佐證、旁證或反證。

    《點石齋畫報》的圖文之間,本就構成一種對話關繫,其間的縫隙,不完全是使用媒介不同造成的,更包括制作者視角及立場的差異。如今再“從天而降”各種相關史料,對具體圖像的解讀,很可能不是更清晰,而是更復雜,更豐富。正是這種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使我們對晚清社與共生,有直接的領悟。至於如何引申發揮,怎樣發掘微言大義,則留給遠比我們高明的讀者。

    當然,作為編者,我們願意簡要介紹《點石齋畫報》的工作宗旨及生產流程,以及其與母體《申報》的關繫,順帶兼及畫報“啟蒙”之特色,後轉入本書怎樣以“四大主題”來展開對於晚清的想像。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